2019届高三复习课件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 前提,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发现、 认识和利用规律。 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 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片面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无视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属 于唯心主义(唯意志论) 片面强调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属于形而 上学唯物主义(宿命论)
《 生 活 与 哲 学 》 知 识 结 构
哲学的概况(第一单元 1.2.3.)
辩证唯物论 4.5.
辩证唯物主义
马 (第二、三单元) 克 思 主 义 哲 历史唯物主义 学 (第四单元)
—世界的本质(是什么?)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6.
——人如何认识世界
唯物辩证法 7.8.9.10. 社会历史观 11.
—社会的存在与发展
注意: 客观实在不等于客观存在。
区别:客观实在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指不管人们承认不承
认、喜欢不喜欢、知道不知道,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 实在在存在着的特性。它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
客观存在是相对于自己的主观意识而言的。对于具体的 人来说,客观存在除包括物质现象,还包括其他人的意识。 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
• 自然界的一切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 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统一 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方 法 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处理 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 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Fra Baidu bibliotek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考点四、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 性与普遍性
1.规律的含义
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固有的 不是主观臆造的(如乌鸦报丧) 本质的 不是现象的(如苹果落地) 必然的 不是偶然的(如守株待兔)
稳定的 不是易变的(如价格波动)
2、规律的特征:
①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 造,也不能被消灭; ②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运动 变化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拓展 全面认识相对静止:
特 运动是无条件的、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征 永恒的、绝对的
①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特殊的运动。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 ②是事物处于量变状态。 联系 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是构成事物的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矛盾主次 方面的地位没有发生易位。
3、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注意: 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 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②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③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④世界统一于物质; ⑤世界是物质的。
考点三、运动的含义、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1、运动的含义
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 变化和过程。
是指物质的客观性,无论人们是 否感觉到,它都是客观存在的, 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与唯心主 义划清了界限) 是指物质具有可知性,能被人 们所认识、所反映(与不可知 论划清了界限) 物质的唯一特性、万事万物的唯一 共性,物质和意识的唯一区别。
提示: (1)物质的内涵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 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外延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万事万 物的总和。 (2)区分物质的“唯一特性”与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的唯 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而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混淆二者、将物质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 学的观点。
(随堂检测)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
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其
中“客观实在”是( )
A.从自然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B.从社会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C.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
D.万事万物的总和
考点二、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1、自然界的物质性:
(随堂检测)3、2015年,政府工作关键处处理好 “稳”和“进”的关系,稳中求进,要着眼于实现中
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双目标,坚持稳政策稳预
期和促改革调结构双结合,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稳中求进”的 哲学依据是:( ) ①物质世界“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②真理是客观与主观相符合的认识
既要承认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又要 相对静止的存在。(例如政策既要 与时俱进不断推陈出新,又要保持 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 上学不变论,也反对只承认绝对运 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 辩论。
(随堂检测)2、“白露早,寒露迟,秋分 种麦正当时。”这句谚语曾是中国北方农民 千百年来生产活动的座右铭。但随着全球气 候变暖,我国北半球气候带北移,如今北方 冬小麦的播种时间已经变成了“寒露种麦正 当时”。这反映了( ) A.意识是人们对事物的正确反映 B.生产实践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C.人们对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 D.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 ①就人类社会的产生来说,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 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 ②就人类社会的本质来说,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 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 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 关系)。它们的形成、存在、发展都是客观的,这些 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
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 特性 (概括了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 区 其自身的个别属性 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别 存在 状态
抽象的、永恒的、不生不灭的 具体的、多变的、有生有灭
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 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具体的物质形态
联系
①物质是对万事万物即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概括抽象; 物质依赖于具体的物质形态,离开具体的物质形态, 就没有了物质。 ②二者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抽象与具体 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①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注意: 物质与运动不可分。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 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 观点。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运动 静止
一方面,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 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含 是指宇宙间一切事 另一方面,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 区 义 物、现象的变化和 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 过程 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 别 的运动
5.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6.意识的能动作用 7.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8.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考点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1、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 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是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并 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的 客观实在。
温故知新 世界的 物质性
哲学的物质概念 自然界的物质性
世界是物 质的世界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 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物质世界 是绝对运 动与相对 静止的统 一
坚持一切从 实际出发, 使主观认识 与客观实际 相符合 坚持用运 动变化发 展的观点 看问题, 承认相对 静止 要遵循 规律按 客观规 律办事
③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④事物之间无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随堂检测)4、有两位画家以《安静》为题各画了 一张画,一位画了一个湖,湖面平静,倒映着远山和 湖边的花草,好像一面镜子。另一位则画了一个激湍 直泻的瀑布,旁边一棵小树,树上一个鸟巢,巢里一 只小鸟,小鸟在睡觉。后一位画家才真正理解安静的 真义,因为他懂得( ) 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 方式 ④任何物质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A、①③ B、①④ C、①② D、②④
—世界存在的状态(怎么样?)
价值观(人生价值观12
—人的存在及价值
2019高考一轮复习 《生活与哲学》
(唯物论、认识论)
第四、五课、探究世界的本质(高考考点) 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2.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3.运动的含义、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4.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2016全国新课标II甲卷22)在长征途中,毛泽东非 常重视情报工作,及时掌握敌方的部署与动向,根据 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寻找敌方薄弱环节,灵活调动 军队,四渡赤水,终于摆脱了敌兵的围追堵截。毛泽 东用兵如神的奥秘在于: ①重视调查研究,依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决定军事部署 ②把对战争规律的真理性认识作为军事行动的出发点 ③善于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中掌握和利用战争规律 ④认识到红军将士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起决定性作 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努力改造生态环境
必背答题术语
(1)自然界是物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要求我们必 须尊重自然,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 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 罚。
(3)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 律,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建立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之上。
(2016上海单科卷24)曾几何时,崇山峻岭原始森
林变成了延绵不绝的“光头山”。四川人民经过十
几年的苦心经营,再现了满目苍翠的浩瀚林海,简
称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生态屏障的建成折射出当地 人民: A.秉承绿色生态理念,发挥人定胜天的气概 B.把握事物发展规律,预见生态变化的趋势
C.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探 究 世 界 的 本 质
物质和运 动的关系
物质运动 规律的概念 规律的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 的规律
人能认识和 利用规律
规律的客观性原理及其方法论 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物质 运动 是有 规律 的
【方法论】
①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非无能为力,可以认识和利用 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1、人可以利用规律,不能改变规律,只 能改变规律发生的条件。 2、规律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在规律上不能用发明、改变、修改、消灭、 创造等词语 在规律上可以用发现、认识、利用等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