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优势决定国际贸易的理论解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 大米 出口
均衡贸易条件的确定
中国进口的钢铁 量
美国出口的钢铁 量
20
P0’=1.5 OCChin
a
C
P” P=1 P’
OCUSA P0=0.5
中国出口的大米量
20
美国进口的大米量
贸易均衡确定的必要条件
5 完各 全国 自对 由外 政贸 策易
应 采 取
小麦
P1=1
中国
50
P0=1/2
CIC1
PPC CIC0
C1
30
25
进口
E
C0 ( S0) S1
50 70
100 出口
小麦
美
S1
国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100
PPC
出口
E 70
进口 65
C1 CIC1 CIC0
C0( S0)
P0=1.25 PPC
P1=1
大米
28 30
80
100
大米
(三)评价
1.在理论上是对绝对优势理论的重大发展,具有 划时代的意义。 成为国际贸易理论的一大基石。 2. 在实践上为英国资产阶级争取自由贸易,废除 《谷物法》的斗争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
第三节 国际贸易条件形成的分析
一. 约翰·穆勒的“国际需求方程式”
国际贸易实际的交换比率取决于贸易双方对 对方产品的需求状况,即相互需求与供给的 均衡点决定了双方的具体贸易条件。
二. 马歇尔的“提供曲线”与贸易均衡
1.提供曲线——在各种贸易条件下一国为了达到 最高的福利水平所愿意进行的进出口组合。 是一国出口供给曲线和进口需求曲线的组合。
一、基本假设和生产贸易模式
1.基本假设: 比较优势模型的假设与绝对优势模型基本一样,
除了强调两国之间生产技术存在相对差别而不是 绝对差别之外。
• (1)用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来衡量。 • (2)用相对成本来衡量。 • (3)用机会成本来衡量。
大米(吨) 小麦(吨)
中国
100
50
美国
80
100
2.生产和贸易模式:
大
米
a
美国愿意出口的小麦 和进口的大米的组合
0
美国的提供曲线
小麦
2.提供曲线的推导
钢铁 30
25
(A)确定各 国际相对价 格下最优进 出口量
13 10
7 10
25 30
(B)相对应的提 供曲线
中国钢 铁进口
20
C P2=1
P1=2/3
12
B
P0=1/2
P1=2/3
大米
P2=1
A
P0=1/2
18 20
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大地主阶级为了提高地租 收入,防止进口谷物竞争,由议会通过的限制谷 物进口的法案。 1846年被议会废除,标志着英国 自由贸易政策的确立。
3. 比较优势理论把不同国家、不同经济集团的利 益都看作是一致和谐的,即把世界看作是一个均 衡的世界。 4. 比较优势理论赖以成立的假设前提条件过于苛 刻,大大削弱了比较优势理论的适用性。
理解国际贸易理论的四个问题
1. 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2. 国际贸易的结构 3. 国际贸易利益的来源 4. 国际贸易利益的分配
第一节 绝对优势理论
(一)斯密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观点
增 加 国 家 财 富 的 重 要 途 径
分 工 是 提 高 劳 动 生 产 率
分 工 是 交 换 的 结 果
绝分 对工 利的 益原
• 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相对差别以及由 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不同。一国之所以 能够出口获利,只需在该产品的生产上 有比较优势而不一定要有绝对优势。一 国可能会在所有的产品上都不具有绝对 优势,但一定会在某些产品上拥有比较 优势。因此,任何国家都可以有出口的 产品,都有条件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 易。
二. 贸易影响与贸易所得
为什么交换比例按1:1而不是其他?
(二)绝对优势理论是如何回答四个理论问题 的?
1. 国际贸易的动因
追求价格差带 来的贸易利益
2. 国际贸易的结构
出口优势产 品
进口劣势产
3. 国际贸易利益的来源
分工产生的利益 交换产生的利益
4. 国际贸易利益的分配
价格差别越大 利益越多
国际贸易形成的条件范围
中国国内比价
则 是 绝 对 优 势 或
1.基本假设:
a.两个国家和两种可贸易产品。 b.两种产品的生产都只有一种要素投入:劳动。 c.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存在着
劳动生产率上的绝对差异。 d.给定生产要素(劳动)供给。要素可以在国
内不同部门流动但不能在国家之间流动。 e.规模报酬不变 f.完全竞争市场 g.无运输成本 h.两国之间的贸易是平衡的
第三章
比较优势决定国际贸易的理论
国际贸易基础的决定因素
供给面
要素禀赋 技术 要素生产率 规模经济
市场结构
完全(不)竞争 同质(差异)产品
需求面
消费者偏好
国际贸易基础
国际贸易理论发展阶段的划分
传统贸易理论 比较成本学说 要素禀赋学说
界碑 里昂惕夫 之谜
新贸易理论
规模经济理论 产品周期理论 战略贸易理论 一体化理论 跨国公司理论
国有相同的劳动力资源,都是100人。
大米(吨) 小麦(吨)
中国
100
50
美国
80
100
国际贸易形成的条件范围
国际比价在两国 国内交换比价之间
3.贸易所得:
每单位劳动产出:
大米
中国 1
美国 0.8
小麦 0.5 1.0
国内交换比价: 中国 2 : 1 美国 1 : 1.25
国际交换比价:
1:1
问题 ?
2.生产和贸易模式:
• 根据绝对优势贸易理论,各国应该专门 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 不生产但进口其不具有“绝对优势” (或有“绝对劣势”)的产品。
• (1)用劳动生产率,即用单位要素投入 的产出率来衡量
• (2)用生产成本,即用生产一单位产品 所需的要素投入数量来衡量。
“中国”和“美国”。两国都生产“大米”和“小 麦”,但生产技术不同。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两
布
国际比价
美国国内比价
0
小麦
(三)斯密绝对优势理论的合理性与 局限性
1.关于分工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国际贸易对贸易 双方都能带来利益的观点是科学的 2.相对重商主义是以个巨大的进步 3. 关于分工与交换关系的观点是错误的 4. 不能解释不具有绝对优势国家参加国际贸易的 现实
第二节 比较优势理论
大卫·李嘉图
5. 比较优势理论与现实的国际贸易实际不相符合。 6. 比较优势理论并没有揭示出国际贸易产生的根本原因。 7. 没有进一步解释造成劳动生产率差异的原因。
8. 在论证过程中作出了价值规律在国际交换中不适用 的错误结论。 9. 比较优势理论证明了经济落后的国家从对外贸易中 能获得暂时的比较利益,一个国家能否以这种比较利 益的获得作为对外贸易的指导思想,没有作出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