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企业内部控制案例分析报告

企业内部控制案例分析报告

企业内部控制案例分析报告一、引言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企业防范风险、提高运营效率、保障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本文将通过对一家具体企业的内部控制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二、企业背景本次案例分析的企业是一家中型制造企业,主要生产电子产品。

该企业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但近年来面临着市场竞争加剧、成本上升等挑战。

三、内部控制现状(一)控制环境1、企业文化企业内部缺乏明确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员工对企业的目标和使命认识不清,导致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不足。

2、组织结构组织结构不够合理,部门之间职责划分不清,存在交叉和重叠的现象,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信息沟通不畅。

3、人力资源政策人力资源管理不完善,招聘、培训和绩效考核制度不健全,员工素质参差不齐,缺乏专业人才。

(二)风险评估1、市场风险对市场变化的敏感度不够,未能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和营销策略,导致市场份额逐渐下降。

2、信用风险在客户信用评估方面存在漏洞,部分客户拖欠货款,造成资金回笼困难。

3、生产风险生产计划不合理,原材料库存管理不善,经常出现缺货或积压现象,影响生产进度和成本控制。

(三)控制活动1、授权审批授权审批制度不严格,存在越权审批和审批流程不规范的情况,容易导致决策失误和资源浪费。

2、会计系统会计核算不规范,财务报表编制不准确,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3、财产保护固定资产管理混乱,资产盘点不及时,存在资产流失的风险。

(四)信息与沟通1、内部信息传递企业内部信息传递渠道不畅,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困难,导致工作协调难度加大。

2、外部信息收集对外部市场信息、政策法规等关注不够,无法及时掌握行业动态和政策变化,影响企业的战略决策。

(五)监督1、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不足,审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审计范围有限,无法有效发挥监督作用。

2、绩效评估绩效评估体系不完善,缺乏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考核和评价,无法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沃尔玛公司的内部控制设计案例分析

沃尔玛公司的内部控制设计案例分析

沃尔玛公司的内部控制设计案例分析一、引言内部控制是指组织内部建立的一套制度、流程和措施,旨在保护公司资产、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及促进企业的有效运营。

沃尔玛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的零售商之一,其内部控制设计对于保护公司利益、维护声誉和提高经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沃尔玛公司的内部控制设计进行案例分析。

二、沃尔玛公司的内部控制设计案例分析1. 财务报告控制沃尔玛公司在财务报告方面采取了严格的内部控制措施,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公司设立了财务部门,由专业的财务人员负责编制财务报告,并且定期进行内部审计,以确保财务报告的合规性和准确性。

此外,沃尔玛公司还建立了财务报告的审查程序,确保报告在提交前经过严格的审查和核实,以防止错误和欺诈行为的发生。

2. 资产保护控制沃尔玛公司注重保护公司的资产,采取了多种控制措施。

首先,公司建立了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对公司的固定资产、库存和现金进行清晰的登记和管理。

其次,沃尔玛公司在各个门店和仓库设置了监控系统,对公司的资产进行实时监控和录像,以防止盗窃和损坏。

此外,公司还建立了安全措施,包括安保人员、安全门禁系统等,确保公司的资产得到有效保护。

3. 风险管理控制沃尔玛公司重视风险管理,采取了一系列的控制措施来应对各种风险。

公司设立了风险管理部门,负责识别、评估和监控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

沃尔玛公司还建立了风险管理委员会,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策略的制定。

此外,公司还注重员工培训,提高员工对风险的认识和应对能力,以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

4. 信息技术控制沃尔玛公司在信息技术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内部控制措施,以保护公司的信息安全和数据的完整性。

公司建立了信息技术部门,负责管理和维护公司的信息系统,并且定期进行系统安全性评估和漏洞修复。

此外,沃尔玛公司还建立了访问控制制度,限制员工对敏感信息的访问权限,防止信息泄露和滥用。

同时,公司还采用了数据备份和恢复措施,以应对可能的数据丢失和系统故障。

辉山乳业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辉山乳业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辉山乳业内部控制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辉山乳业是中国知名的乳制品企业,拥有多年的乳业生产经验和稳定的市场表现。

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频繁出现了一些管理失误和内部控制问题。

本文将深入剖析辉山乳业内部控制的案例,探讨其内部控制问题及解决方案。

二、案例分析1. 财务管理问题辉山乳业的财务管理问题主要表现在资金使用失控、财务数据不准确等方面。

过去,该企业在资金使用上存在着较大的浪费和滥用现象,财务数据也常常出现错误或遗漏。

这些问题导致了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不稳定和不透明,造成了企业财务风险的增加。

辉山乳业的生产管理问题主要表现在生产设备维护不及时、生产工艺不规范等方面。

在过去的生产过程中,该企业的生产设备经常出现故障,维护不及时,导致了生产效率的下降和产品质量的不稳定。

企业的生产工艺也存在不规范的情况,导致了产品质量的波动和成本的增加。

辉山乳业的职工管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工作分工不清、工作积极性不高等方面。

在过去,企业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工作分工不清的情况,导致了职工工作任务的重复和错漏。

企业的职工积极性也不高,工作效率较低,影响了企业的整体运营效果。

三、问题分析在辉山乳业的发展过程中,内部控制问题主要表现在财务管理、生产管理和职工管理三个方面。

这些问题的根源主要在于企业内部管理体系的薄弱和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重视不足。

这也直接导致了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增加、生产效率下降和职工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四、解决方案1. 完善内部管理体系辉山乳业需要从内部管理体系入手,完善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

只有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体系,才能保证企业的各项工作有序进行,避免管理漏洞和失误。

2. 加强内部控制意识辉山乳业管理者需要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将内部控制纳入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中,确保企业的各项工作能够按规定进行,避免出现失控现象。

3. 强化内部监督和检查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和检查制度,对企业内部的各项工作进行全面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企业各项工作正常进行。

《2024年三鹿集团内部控制案例分析》范文

《2024年三鹿集团内部控制案例分析》范文

《三鹿集团内部控制案例分析》篇一一、引言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企业的稳健运营、风险防范和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近年来不少企业因内部控制失效而陷入困境,其中三鹿集团便是典型的案例之一。

本文将对三鹿集团的内部控制进行案例分析,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三鹿集团背景介绍三鹿集团是一家以乳制品为主的综合性企业,曾是中国乳制品行业的领军企业。

然而,由于内部控制失效,三鹿集团在产品质量、财务管理、风险控制等方面出现了严重问题,最终导致企业破产。

三、三鹿集团内部控制问题分析1. 产品质量控制不严三鹿集团在产品质量控制方面存在严重问题,未能建立有效的质量检测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导致产品中三聚氰胺等有害物质超标,给消费者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2. 财务管理混乱三鹿集团的财务管理存在混乱现象,缺乏有效的内部审计和监督机制。

财务报告失真,资金使用不规范,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

3. 风险控制不足三鹿集团在风险控制方面存在严重不足,未能及时识别、评估和应对潜在的风险。

在市场竞争激烈、政策法规变化等环境下,企业缺乏应对措施,导致经营风险加剧。

四、三鹿集团内部控制失效的原因1. 企业文化缺失三鹿集团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缺陷,缺乏对员工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引导。

导致员工缺乏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2. 管理制度不健全三鹿集团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和机制。

在组织结构、职责划分、权力制衡等方面存在缺陷,导致内部控制失效。

3. 监管不到位监管部门对三鹿集团的监管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其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使得企业得以长期存在严重的经营风险。

五、改进措施与建议1.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三鹿集团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养员工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通过制定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引导,提高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

2.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三鹿集团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包括组织结构、职责划分、权力制衡等方面。

《2024年三鹿集团内部控制案例分析》范文

《2024年三鹿集团内部控制案例分析》范文

《三鹿集团内部控制案例分析》篇一一、引言三鹿集团作为中国乳制品行业的领军企业,其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与执行对于企业的稳健运营和风险防范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近年来三鹿集团遭遇的危机,凸显了其内部控制存在的不足。

本文旨在通过对三鹿集团内部控制案例的深入分析,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二、三鹿集团内部控制现状三鹿集团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组织架构、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等多个方面。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其内部控制存在以下问题:1. 组织架构不够清晰。

三鹿集团的组织架构虽然庞大,但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划分不够明确,导致决策执行效率低下。

2. 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

三鹿集团在面对市场风险、政策风险等外部风险时,缺乏有效的预警和应对机制。

3. 内部审计制度执行不力。

三鹿集团的内部审计制度虽然建立,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导致审计效果不佳。

三、三鹿集团内部控制问题的原因分析三鹿集团内部控制问题的产生,既有企业内部管理的原因,也有外部环境的影响。

具体原因如下:1. 企业文化缺失。

三鹿集团在快速发展过程中,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建设,导致员工缺乏责任感和归属感。

2. 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三鹿集团的管理人员队伍中,部分人员缺乏专业的内部控制知识,难以有效执行内部控制制度。

3. 法律法规及政策变化。

随着国家对乳制品行业监管的加强,三鹿集团在适应新政策、新法规的过程中,出现了内部控制不适应的情况。

四、改进建议针对三鹿集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本文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 优化组织架构。

三鹿集团应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高效的决策执行机制,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2. 完善风险管理机制。

三鹿集团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包括风险预警、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等环节,以应对各种内外风险。

3. 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建设。

三鹿集团应加强内部审计制度的执行力度,确保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客观性,提高审计效果。

小米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小米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小米内部控制案例分析引言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达到预定目标,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防止事故失误和欺诈行为,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以及确保企业的法律合规性而建立的一套机制、方法和措施。

本文将以小米作为案例,分析其在内部控制方面的经验与挑战。

小米的内部控制架构小米公司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内部控制的建设。

首先,小米建立了由董事会领导的内部控制委员会,负责内部控制的规划、组织和监督工作。

该委员会由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内部审计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的负责人组成,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其次,小米设立了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对公司的各个业务领域进行内部审计,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同时,小米还建立了一套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通过风险评估、控制措施和监控机制来降低各种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小米内部控制的优势小米在内部控制方面具有以下优势:1. 强调风险管理小米注重对各种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

通过建立风险评估方法和应对措施,小米能够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

2. 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小米设立了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负责对公司的各个业务领域进行审计。

内部审计不仅可以发现问题,还能提供改进意见,帮助公司提高内部控制水平。

3. 制度规范小米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了各个业务流程和操作规范。

这些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促进公司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并降低违规行为的发生。

4. 强化人员培训小米重视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和能力培养。

公司定期组织培训和考试,提高员工对内部控制的理解和应对能力,确保内部控制能够得到有效实施。

小米内部控制的挑战然而,小米在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1. 组织文化小米公司是一家快节奏的互联网公司,组织文化偏向创新和创业,这可能会对传统的内部控制机制产生冲击。

在内部控制的建设过程中,小米需要平衡创新和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

2. 人员参与度虽然小米高度重视内部控制,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员工的参与度可能不足。

恒久科技公司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恒久科技公司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恒久科技公司内部控制案例分析恒久科技公司是一家以研发、制造和销售电子产品为主的科技企业。

为了确保公司的运营和发展,恒久科技公司实施了严格的内部控制措施。

然而,在过去的几年中,公司曾遇到过一次内部控制失效的案例,这给公司的声誉和业务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以下是对该案例的分析和反思。

该案例发生在2024年,当时恒久科技公司的内部控制出现了重大的疏漏。

公司的其中一部门在研发过程中出现了一项严重的技术错误,导致一款产品的制造无法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

这一问题在正式发布前没有被发现,直到产品投入市场后,客户开始投诉产品的质量问题,公司才意识到该问题的存在。

这次内部控制失效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管理层监督不到位:恒久科技公司的管理层未能有效监督产品研发过程,导致技术错误被忽视。

管理层在制定和执行内部控制措施时存在过度的自信和依赖,未能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风险。

2.内部审计机制不健全:公司的内部审计机制存在一定的缺陷,无法及时发现和纠正潜在的问题。

这也体现了公司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对内部风险的全面评估。

3.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调:恒久科技公司的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调。

这在该案例中表现为研发部门未能与其他部门及时共享相关信息和问题,导致问题未能及时被发现和解决。

为解决这次内部控制失效问题,恒久科技公司采取了以下措施:1.加强管理层监督:公司对管理层进行了专业知识和内部控制意识的培训,确保他们能够了解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能有效监督和管理产品研发过程。

2.完善内部审计机制:公司成立了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并增加了审计频率和广度,确保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潜在的问题。

3.加强沟通与协调:公司通过设立跨部门的会议和沟通机制,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问题解决,提高公司整体的内部控制水平。

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恒久科技公司成功解决了内部控制失效问题,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教训。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启示:1.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必须高度重视和严肃对待。

内部控制案例分析——以G公司为例

内部控制案例分析——以G公司为例

内部控制案例分析——以G公司为例引言:内部控制是一种管理机制,用于帮助企业有效管理和保护资产,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它对企业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以及合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管理。

本文通过以G公司为例,对其内部控制进行案例分析,以探讨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现存问题以及改进建议,旨在为其他企业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一、G公司内部控制概述G公司是一家大型制造业企业,主要生产和销售消费品。

为了规范经营行为,保护企业资产,G公司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并通过内部审计部门进行监督和检查。

G公司内部控制流程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内控目标设立、内控措施制定、内控执行和内部监督。

二、现存问题分析1. 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不完善G公司在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首先,G公司没有建立全面的风险识别机制,导致某些风险无法及时识别和管理。

其次,G公司的风险评估缺乏深度,只是简单地对风险进行定性评估,没有进行量化分析,难以准确估计潜在风险的严重程度。

2. 内控目标设立不具体G公司的内控目标制定不够具体,存在模糊性。

对于每个内部控制目标,没有设定明确的指标和标准,缺乏可操作性。

这导致了内控执行的难度,使内控的效果无法得到有效的量化和评估。

3. 内控措施制定不完备G公司在内控措施制定方面存在一些不完备的问题。

首先,部分员工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具体内容不熟悉,缺乏培训和引导,导致内控措施的执行效果有限。

其次,G公司在内部控制制度制定时未考虑到新技术的应用和信息系统的改进,导致内部控制措施与实际操作存在脱节。

4. 内控执行和内部监督不到位G公司的内控执行和内部监督存在一定的不到位问题。

内控执行方面,一些员工对内部控制制度敷衍了事,导致内控制度的执行效果不理想。

内部监督方面,G公司内部审计部门的人力和资源相对不足,无法对全面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三、改进建议1. 加强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G公司应建立完善的风险识别机制和风险评估体系,在业务的各个环节中充分识别和评估潜在的风险。

国有企业典型内部控制失效案例分析

国有企业典型内部控制失效案例分析

国有企业典型内部控制失效案例分析国有企业是指由国家所有或者控股的企业,其所有权属于国家或者税务机关。

国有企业在经济运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保持其良好的内部控制是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和提高运营效率的关键。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国有企业在实际运营中存在着一些典型的内部控制失效案例。

一个典型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失败案例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CNOOC)的输油管爆炸事件。

该事件发生于2024年,事故中输油管爆炸导致油污泄漏,严重影响了海洋环境和公司的声誉。

调查发现,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管道老化和维护不当,以及监管不力。

在这个案例中,CNOOC的内部控制失效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缺乏及时检修和维护管道的机制。

在该事件发生之前,该输油管线已经投入使用了多年,但没有进行必要的检修和维护工作。

这表明该公司没有建立起适当的管道维护机制,缺乏对输油管线的定期检查和维护。

其次是监管不力。

调查发现,事故发生前,CNOOC没有进行充分的监管和监督,未能发现并解决管道老化等问题。

这表明该公司在管道安全方面的监管体系存在明显缺陷。

此外,该事件还暴露出CNOOC的违规行为和不正当操作。

调查发现,一些员工曾经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擅自改动油管的设置,这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这表明CNOOC在员工行为监督和控制方面存在明显的失效。

针对这次事件,CNOOC采取了一系列的整改措施,包括对输油管线进行重大维修和更新、加强对员工行为的监管和教育,以及改进企业管理机制。

这些整改措施都是为了加强内部控制,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这个案例对于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有一些启示。

首先,国有企业应建立起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包括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加强对员工行为的监督和控制、加强对环境风险的监控和管理等。

其次,国有企业应加强监管和监督,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最后,国有企业应加强员工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意识和能力,防止违规行为的发生。

总之,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失效对企业运营和国有资产安全都会造成重大影响。

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内部控制定义及作用
内部控制作用 提高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保证生产和经管活动顺利进行,圆满完成企业的经管目标
内部控制定义及作用
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 保证企业既定方针的贯彻执行
内部控制五要素
控制环境
风险评估
控制活动
信息与沟通
监督
控制环境提供企业纪律 与架构,塑造企业文化 ,并影响企业员工的控 制意识,是所有其它内 部控制组成要素的基础 。
后果
该公司的财务舞弊行为导致了其财务报表的严重失真,误导 了投资者和监管部门的判断。同时,公司的信誉受到了严重 损害,股价大幅下跌,投资者利益受损。
内部控制失效原因分析
管理层诚信问题
公司管理层存在诚信缺失,为追 求个人利益而违反职业道德和法 律法规,是导致财务舞弊的重要
原因。
内部控制制度缺陷
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明显缺陷 ,如缺乏有效的内部审计机制、财 务管理制度不完善等,为财务舞弊 提供了可乘之机。
通过对比不同企业的内部控制实践,可以总结经验教训,为其他企业提供借鉴和参 考。
02
内部控制基本概念及原理
内部控制定义及作用
• 内部控制定义: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实现经营目标,保护资产 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 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 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 续与措施的总称。
信息披露违规情况及后果
违规情况
涉案公司未按规定及时、准确、完整地披露重要信息,包括重大资产重组、关联交易、财务数据等,导致投资者 无法充分了解公司真实状况。
后果
由于信息披露违规,涉案公司股价出现异常波动,投资者利益受损,公司声誉严重受损,并面临监管部门的严厉 处罚。

三鹿集团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三鹿集团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三鹿集团内部控制案例分析三鹿集团内部控制案例分析引言:企业的内部控制是确保企业运作顺畅、高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企业内部控制失灵的案例。

本文将以三鹿集团内部控制失灵事例为案例,对其进行深入分析,以加深我们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和理解。

一、案例背景介绍三鹿集团是一家创立于1985年的中国奶粉生产企业,其产品在中国乃至全球市场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销量。

然而,在2008年,三鹿集团爆发了一起严重的奶粉质量安全事件,给无数婴幼儿的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也令整个企业声誉大打折扣。

二、内部控制失灵原因分析1. 隐瞒真相在奶粉质量安全问题被曝光之前,三鹿集团高层有关部门曾多次接到举报,但内部人员却选择隐瞒真相,掩盖事件,不作公开处理。

这种缺乏透明度和诚信的行为直接导致了事态的进一步扩大。

2. 责任落实不到位在质量安全问题选择时,企业内部没有建立严格的责任体系,相应的责任人未能及时采取措施,造成了问题无法及时得到解决。

这种责任落实不到位的情况使得企业内部控制失去了一致性和有效性。

3. 内外部监管失灵奶粉质量安全事件广泛影响了公众,但监管机构在对该企业进行监管时出现了失职现象。

监管机构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和强制措施,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三鹿集团的违法行为。

三、内部控制改进方案1. 加强透明度和诚信企业应建立健全的信息披露制度,及时公开重要信息,增强企业和公众之间的信任。

通过提高透明度和建立良好的诚信体系,可以减少内部人员隐瞒真相的现象。

2. 建立严格的责任体系企业应建立明确的责任体系,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使责任人能够迅速采取行动和应对突发事件。

通过建立严格的责任体系,可以提高内部控制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3. 健全监管机制政府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力度,建立完善的监管制度和有效的监管手段。

同时,公众也应加强自我监督,激发对企业行为的关注和监督意识。

四、结论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内部控制失效案例分析

内部控制失效案例分析

内部控制失效案例分析内部控制是组织为实现经营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用于确保资产安全、信息真实准确、业务规范运行和内外部规章制度的遵循。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内部控制可能会失效,导致各种问题的发生。

本文将从中美两国的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内部控制失效的原因以及应对措施。

1.中兴通讯中兴通讯是一家中国的通信设备制造商,在2024年遭到美国政府的制裁,原因是该公司违反了与伊朗和朝鲜的贸易禁令。

这一事件暴露了中兴通讯的内部控制失效问题。

具体表现为:(1)管理层对合规风险的忽视:中兴通讯未能建立完善的合规管理体系,没有将合规风险纳入到企业经营的全局考虑中。

管理层对于违反贸易禁令的风险认识不足,导致未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确保企业合规。

(2)内部控制流程不完善:中兴通讯的内部控制流程存在缺陷,未能有效预防和发现违反贸易禁令的行为。

例如,在采购和供应链管理方面,中兴通讯未能建立起有效的控制措施,导致购买被禁止销售给伊朗和朝鲜的产品。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中兴通讯在事件后进行了重组,并加强了内部合规管理。

公司成立了合规与审计委员会,负责监督合规事务,并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合规风险管理制度。

此外,公司还加强了对员工的培训,提高了员工对合规风险的认识。

2.美国能源公司美国能源公司(Enron Corporation)是美国一家经营能源市场的公司,于2001年破产,成为当时最大的企业破产事件之一(1)高管腐败行为:美国能源公司高管通过虚假会计手段,掩盖了公司的巨额负债和真实的经营状况。

他们利用特殊目的实体来掩盖公司的债务,并通过合法合规的方式将债务转移给其他实体,使公司的负债表看起来更健康。

(2)审计失效:美国能源公司的审计公司安达信(Arthur Andersen)在审计过程中未能有效发现公司的财务欺诈行为。

安达信未能独立审计公司的财务报表,以及公司关联方实体的财务状况,从而未能提供准确可靠的财务报告。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美国政府通过了《萨班斯- 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 Act),加强了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要求。

12企业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12企业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12企业内部控制案例分析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提高运营效率、预防和控制风险而建立的一套管理制度和流程。

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够帮助企业实现目标,保护企业利益,同时提高运营效率和降低风险。

本文将以一个企业内部控制案例进行分析,以探讨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案例背景:制造企业的成本管理存在明显问题,导致企业利润下滑,财务风险增加。

公司决定引入内部控制系统来改善成本管理,并提高公司的运营效率和财务健康。

内部控制目标分析:1.成本管理:确保成本的准确计算和监控,提高成本控制水平。

2.资金管理:确保企业现金流充足,合理运用资金,防范风险。

3.风险管理:评估和控制各类风险,减少可能的损失。

4.经营效率: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实施步骤:1.内控环境设立:制定内部控制政策和流程,建立内部控制组织架构,明确责任和权限。

2.风险评估:识别和量化各类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3.流程改进:审查现有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4.内部控制流程设计: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流程,保证规范操作和信息流通。

5.内部控制措施落实:建立内部控制培训制度,确保员工了解并遵守内部控制政策和流程。

6.监控和反馈:建立内控监督机制,定期进行内部审计,评估内控的有效性。

案例分析:在该企业内部控制案例中,成本管理是最重要的问题。

该企业通过引入内部控制系统,明确成本计算和监控流程,并制定相应的成本控制措施。

通过建立良好的成本管理系统,企业可以及时获取成本信息,对成本进行有效控制,确保成本计算的准确性。

同时,企业还应该加强对资金管理的控制。

通过内部控制系统,企业可以合理规划和运用资金,确保现金流充足,降低财务风险。

例如,建立资金预算和审批制度,规范资金使用流程,加强对资金流动进行监控和分析。

此外,风险管理也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目标。

企业应该通过风险评估,识别和量化各类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例如,建立供应商管理体系,定期评估供应商的信用风险,确保供应链的稳定性。

内部控制案例精选【精选】

内部控制案例精选【精选】

企业内部控制案例分析精选(1) 案例: E企业为国有大型企业集团,2013年2月23日召开了由集团领导班子成员参加的高层会议,主要议题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

有关人员的发言要点如下: 总经理孙某:①内部控制制度非常重要,内部控制制度要绝对保证资产安全、经济效率提高、经营合法合规。

②企业的资源有限,对于内部控制不可能面面俱到,比如文化建设,带不来明显的效益,所以可以不需要在这方面浪费人力物力。

对于安全生产的投入,导致医疗费用支出下降,应当加大投入。

销售副总经理张某:销售收入的增长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所以销售环节的控制可以减少,只需要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即可。

总会计师陈某:会计信息对企业非常重要。

对于财务报告的控制,不应当考虑控制成本,只要是为保证信息及时、详细、真实、合法为目的的控制,企业均应当采用。

人事副总经理刘某:建立高端人才的培养计划。

对于低端人才由于流动性较大,为减少开支,企业不进行培训。

内控总监范某:总经理应当每年组织一次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并出具评价报告,评价报告主要是对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内部控制评价不应当考虑全面性,而应当体现重要性;主要关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不影响对内部控制是否有效的评价;评价报告经总经理最终审定后对外披露;由于年底事情太多,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以11月30日为基准日;企业授权内部审计部门作为内部控制评价部门,评价工作组成员应当主要来自内部审计部门、管理层,并需要对评价人员进行相关培训。

董事长段某:应当由董事会定期组织有经验的管理层人员对内部控制进行审计,并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

要求:从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和方法角度,指出上述有关人员在会议发言中的观点有何不当之处?并分别简要说明理由。

企业内部控制案例分析精选(2) 案例: D公司属于一家大型民营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以下事项: (1)2012年3月,D公司销售部业务员刘某销售的一批货物,到期无法收到货款,经查该客户成立仅仅一年,当年无收入,企业注册资金仅20万元,负债50万元。

三鹿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三鹿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三鹿内部控制案例分析三鹿内部控制案例是中国食品行业最大的丑闻之一,发生在2024年。

三鹿集团是一家中国领先的乳制品生产企业,其主要产品是婴儿奶粉和成人奶粉。

然而,在该案发生之前,三鹿集团存在严重的内部控制问题,这导致其产品中出现了有害物质悲剧性的污染。

在三鹿内部控制案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是质量控制问题。

作为一家乳制品生产企业,质量控制是三鹿集团最基本的职责之一、然而,三鹿集团在生产过程中,没有严格遵守相关的质量标准和规定。

其生产线未能有效监控和控制乳制品的质量,导致产品中出现了三聚氰胺等有害物质。

其次是信息披露问题。

在该案发生之前,三鹿集团没有向消费者充分披露产品中有害物质的情况。

该公司未向公众和监管机构提供关于产品质量问题的真实信息,这导致公众信任的丧失,同时也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此外,三鹿集团还存在监管问题。

在该案发生之前,检验部门没有及时发现和通报三鹿奶粉中的有害物质。

监管部门没有有效监管和审查生产企业的质量控制措施,并且对企业的违规行为缺乏有效的处罚和约束措施。

最后,三鹿内部控制问题还涉及内部管理体系。

三鹿集团在内部管理和监督方面存在很大的薄弱环节。

企业高层对生产过程的监督和控制不够严格,对产品质量保障的意识不够强烈。

此外,三鹿集团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一些员工在各种利益驱使下,放任了质量问题的发生。

综上所述,三鹿内部控制案例揭示了企业在质量控制、信息披露、监管和内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

这个案例教会我们,企业不仅应该注重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还应该重视信息的透明度和揭示,同时应该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和内部管理。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维护消费者的权益,同时保护自身的利益。

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1、 “华联时代”:只要感觉好,现在就投 资
2、 “万通时代”:“遥远”的管理,失控 的局面
在吉林省股份制改革中充当“领跑”角色的 “王子”成了名副其实的“乞丐
当时吉林省看到全国各地都在搞企业上市, 而本省一家上市企业也没有,心情十分急迫, 仓促之际选中了“东北华联”。由于“东北 华联”不具备上市公司要“有3年以上的股 份制经营历史”的要求,在有关部门的运作 下,与远在千里之外的浑江百货大楼嫁接改 造。可只嫁接来了“3年以上的股份制营历 史”,并没有嫁接来规范的股份制经营机制。 名义上,“东北华联”是吉林省股份改革试 点单位,“新三会”全都健全,可实际上还 是国有企业那一套经营思想和经营方式。也 就是说,企业在上市后,一步登天,可是在 天上才发现没膀,不会飞翔。
1998年2月,长春高斯达公司正式成为“东北华 联”的第一大股东。1年后,已经戴上ST帽子的“ 东北华联”被更名为“ST高斯达”,“东北华联” 四个字在股市上“消失”了。
1.本案例中“东北华联”对对外投资业务未进行
预算控制,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对外投资计划。 盲目扩张,在科、工、贸全方位发展,短短1年
(2)了解对外投资当地的税法、金融外汇政策、会计政策等, 判断其对投资项目的影响,并针对具体情况提出解决办法。
(3)预测或审核项目开发人员预计的项目现金流量。对股东需 提供的股本、免息借款和计息借款以及项目本身的融资、成 本控制和预期回报做出合理预测并提出安排建议。
(4)计算或复核项目开发人员计算的项目分析指标,估计项目 可能发生的最大财务风险及公司的财务承受能力,并据此发 表意见。对规模较大的投资项目应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分析 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净现值法、内含报酬率法和现值指数法。
时间,“东北华联”便由一个商业大厦摇身变 成拥有55个全资子公司,6个控股和参股企业, 资产5.6亿元的集商业、实业、房地产于一体的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失败案例分析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失败案例分析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失败案例分析目录一、内容综述 (2)二、企业内部控制概述 (2)三、企业内部控制失败案例分析 (4)3.1 案例一 (5)3.2 案例二 (6)3.3 案例三 (7)四、企业内部控制失败原因剖析 (9)4.1 内部控制环境不佳 (9)4.2 风险管理不到位 (10)4.3 信息系统不透明 (12)4.4 监督机制失效 (13)五、案例企业内部管控改进措施探讨 (14)5.1 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15)5.2 加强风险管理 (16)5.3 完善信息系统建设 (18)5.4 强化监督与内部审计功能 (20)六、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建议 (21)6.1 提升企业管理层内部控制意识 (22)6.2 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 (23)6.3 加强内部控制实施与执行的力度 (24)6.4 建立内外部审计相结合机制 (25)七、结论 (27)一、内容综述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保障资产安全,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以及促进企业的合规经营。

现实中,一些中国企业却因内部控制体系的缺陷而陷入困境,甚至引发重大风险和危机。

本文档旨在通过深入分析几个典型的中国企业内部控制失败案例,探讨其失败的原因、过程以及对企业的深远影响。

这些案例涵盖了不同行业、不同规模和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具有代表性和借鉴意义。

通过对这些案例的综合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企业内部控制失败往往源于内部控制的缺失、失效或执行不力。

可能是由于企业文化不注重内部控制,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机制,信息沟通不畅,以及外部监管不力等原因造成的。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也需要企业、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推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公司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公司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公司内部控制案例分析【篇一:公司内部控制案例分析】(一)某公司出纳贪污公司款项案。

a事务所在对g公司进行审计时,在对货币资金项目审计中执行如下的审计程序,到达现场前将询证函交予给出纳李某,由其到银行函证后带回,在现场审计时交给审计助理。

同时提供银行对账单。

对于未达账项,该公司系由出纳李某编制未达账项调整表。

审计人员对于重要的未达账项进行检查。

几年之中a事务所一直在这样进行审计,该公司出纳也一直由李某担任,并配合事务所的审计工作。

后一次偶然事件中,李某临时调任,由其妻子接任出纳,在与银行对账时发现差额较大。

在检查对账单时发现,该对账单系伪造的。

进一步调查中,该公司发现,李某竟然贪污公款100多万元,用来开公司。

几年来李某一直通过伪造银行公章在询证函上加盖确认章,对于银行对账单也同样进行伪造。

且李某贪污一直隐瞒家人,其妻子父母也均不知晓。

结果:a事务所被辞聘,公司向李某追回贪污款60余万元,由于李某的父亲是该公司的老员工老技术骨干,李某的妻子也在该公司工作,因此公司仅决定向李某一家追回剩余的贪污款项,并未向李某提起诉讼。

但银行由于李某伪造银行公章,对李某提起诉讼,李某因此锒铛入狱。

思考:问题何在?风险何在?1.传统思维,会认为a所的审计程序执行过程不当,未严格进行函证的控制。

2.新准则下,问题应当如何考虑?1)未合理进行风险评估。

李某同时担任出纳及未达账项调整的工作,属于不相容岗位。

导致风险加大。

李某连续担任出纳多年,没有及时轮岗,增加了舞弊的机会。

李某调任,而由其妻子接任,从本质角度来讲,依然不能属于合理的轮岗。

2)未能根据评估的风险来进行相应的进一步审计程序,没有对由于内部控制缺陷而可能导致的舞弊进行特殊考虑,设计并执行相应的审计程序。

3)已执行的审计程序执行过程不当,未严格进行函证的控制。

进一步:g公司对李某的“网开一面”行为,给今后舞弊留下的后患。

因此,对于后任事务所而言,在审计中对于舞弊仍要给予特别的考虑和重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内部控制案例分析国有企业基建环节中的职务犯罪案发数,一直居其他环节之首。

据上海市检察院统计,去年查处的国有企业贪污贿赂犯罪案件中,涉及基建环节的案件有36件,约占总数的10%,大部分发生在势力雄厚的国有骨干建筑企业中。

宝山区检察院在某工程公司,连续侦破九起重大贪污贿赂案,涉案9人,总案值高达80余万元。

其中,受贿人员供销科科员到公司副经理,全部是对工程(劳务)分包、结算工程款和材料采购有决定权的“人物”。

今年3月初,宝山检察院接到举报:某工程公司供销科科长张某在外购买高档房,与其收入明显不符。

调查后发现张某权力很大,每年公司的供应材料几乎由他一手操办。

按内部规定,一次性采购款超过30万元的应由上级领导审批,但只要“把好尺度”不“上线”,所有业务都由科长一人说了算。

2000年4月至案发,张某当科长进10个月,就受贿达17余万元。

而追根溯源,拉张下水的是供应科采购员李某。

张上任之初,李就授意谋商行经理,为了多接业务,在张的办公室里给张1万元“见面礼”。

同样,经李介绍,张收了谋私营物资公司1万元,以购买450万元的供应材料作为:)。

而在此前后,李某本人也利用采购权,受贿9.21万元。

随着案件深入,与工程分包、材料采购有关的高层领导也纷纷落马。

熊某,加工科科长,主管钢结构外发加工业务。

“身居要职”的他透露想买家具后,客户立刻开车送其夫妇道外地家具城挑选。

1998年起,他先后收受数家加工单位6.6万元。

俞某,金属结构厂副厂长,利用负责外发加工项目的职务便利,收受承包人“感谢费”4万元。

朱某,金属结构厂厂长,在购买设备等方面“做手脚”,捞进不义之财6.4万元。

徐某,副经理,主管公司所有工程项目的施工。

在麻将桌上,业务单位的5万元借款不明不白成了“礼金”。

同案牵扯出来的还有公司下属原压力容器厂副厂长陈某和公司机械部部长祝某,两人在2000年7月至2001年3月初,通过截留、套现等方式,贪污数万元。

国企基建环节的职务犯罪案件从建设方的工程发包环节,转而发生在承建方的工程分包合材料采购环节,有以下特点:其一,基本上发生在具有相当资质、势力雄厚的国有骨干建筑企业中。

这些企业能承接到大型的建筑工程项目,都有数目可观的工程(劳务)分包量和材料采购量。

据了解,劳务分包金额一般要占承包金额的20%至30%。

其二,劳务和工程分包商,一般都为个人承包、挂靠或规模较小的施工队伍。

为了承接到分包项目,在工程结算时得到优惠,个别分包商不惜采用贿赂手法。

贿赂数额一般是利润的10%至50%。

其三,行贿“目标”明确,受贿人员集中在对工程(劳务)分包、结算工程款和材料采购有决定权的人员身上。

目前,相当部分建筑公司的这部分权力直接掌握在分公司、工程部、项目经理手中。

在发生案件的国有建筑企业中,分包和采购环节都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或者建立了也未认真执行。

为了保证施工进度,有时认为监督是束缚手脚,管理是自找麻烦。

据此,浦东新区检察院从机制上预防国有建筑企业干部职务犯罪,率先提出招投标制度不仅要在工程(劳务)发包环节上实行,还要向分包和材料采购领域渗透。

目前,浦东新区建设(集团)及各子公司作为全市试点单位正在推行这一做法。

据统计,实行招投标采购材料后,平均价格下降了两至三个百分点,劳务人工费用一般节约了工程造假的2%到4%。

同时,分包方和材料供应商也认为,实行招投标后,公关及各项应酬费用明显下降,一般工期缩短10%左右。

【案例简介】国有企业基建环节中的职务犯罪案发数,一直居其他环节之首。

据上海市检察院统计,去年查处的国有企业贪污贿赂犯罪案件中,涉及基建环节的案件有36件,约占总数的10%,大部分发生在势力雄厚的国有骨干建筑企业中。

宝山区检察院在某工程公司,连续侦破九起重大贪污贿赂案,涉案9人,总案值高达80余万元。

其中,受贿人员供销科科员到公司副经理,全部是对工程(劳务)分包、结算工程款和材料采购有决定权的“人物”。

今年3月初,宝山检察院接到举报:某工程公司供销科科长张某在外购买高档房,与其收入明显不符。

调查后发现张某权力很大,每年公司的供应材料几乎由他一手操办。

按内部规定,一次性采购款超过30万元的应由上级领导审批,但只要“把好尺度”不“上线”,所有业务都由科长一人说了算。

2000年4月至案发,张某当科长进10个月,就受贿达17余万元。

而追根溯源,拉张下水的是供应科采购员李某。

张上任之初,李就授意谋商行经理,为了多接业务,在张的办公室里给张1万元“见面礼”。

同样,经李介绍,张收了谋私营物资公司1万元,以购买450万元的供应材料作为:)。

而在此前后,李某本人也利用采购权,受贿9.21万元。

随着案件深入,与工程分包、材料采购有关的高层领导也纷纷落马。

熊某,加工科科长,主管钢结构外发加工业务。

“身居要职”的他透露想买家具后,客户立刻开车送其夫妇道外地家具城挑选。

1998年起,他先后收受数家加工单位6.6万元。

俞某,金属结构厂副厂长,利用负责外发加工项目的职务便利,收受承包人“感谢费”4万元。

朱某,金属结构厂厂长,在购买设备等方面“做手脚”,捞进不义之财6.4万元。

徐某,副经理,主管公司所有工程项目的施工。

在麻将桌上,业务单位的5万元借款不明不白成了“礼金”。

同案牵扯出来的还有公司下属原压力容器厂副厂长陈某和公司机械部部长祝某,两人在2000年7月至2001年3月初,通过截留、套现等方式,贪污数万元。

国企基建环节的职务犯罪案件从建设方的工程发包环节,转而发生在承建方的工程分包合材料采购环节,有以下特点:其一,基本上发生在具有相当资质、势力雄厚的国有骨干建筑企业中。

这些企业能承接到大型的建筑工程项目,都有数目可观的工程(劳务)分包量和材料采购量。

据了解,劳务分包金额一般要占承包金额的20%至30%。

其二,劳务和工程分包商,一般都为个人承包、挂靠或规模较小的施工队伍。

为了承接到分包项目,在工程结算时得到优惠,个别分包商不惜采用贿赂手法。

贿赂数额一般是利润的10%至50%。

其三,行贿“目标”明确,受贿人员集中在对工程(劳务)分包、结算工程款和材料采购有决定权的人员身上。

目前,相当部分建筑公司的这部分权力直接掌握在分公司、工程部、项目经理手中。

在发生案件的国有建筑企业中,分包和采购环节都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或者建立了也未认真执行。

为了保证施工进度,有时认为监督是束缚手脚,管理是自找麻烦。

据此,浦东新区检察院从机制上预防国有建筑企业干部职务犯罪,率先提出招投标制度不仅要在工程(劳务)发包环节上实行,还要向分包和材料采购领域渗透。

目前,浦东新区建设(集团)及各子公司作为全市试点单位正在推行这一做法。

据统计,实行招投标采购材料后,平均价格下降了两至三个百分点,劳务人工费用一般节约了工程造假的2%到4%。

同时,分包方和材料供应商也认为,实行招投标后,公关及各项应酬费用明显下降,一般工期缩短10%左右。

【案例分析】企业发生的固定资产及工程项目一般比较少,属于特殊业务,其一般都要经过高层领导的授权审批。

虽然工程项目发生贪污舞弊的频率不是很多,但如果一旦发生舞弊,说明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一定存在弊端和漏洞,这将使企业发生不可预计的重大损失。

上述案例说明,固定资产购建和工程项目环节发生的贪污舞弊,不仅在工程(劳务)发包环节上会发生,而且还向分包和材料采购领域渗透。

案件的发生促使我们反思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和执行,究竟是哪些环节哪些部门出现了问题,我们认为,至少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相关内部控制,以杜绝此类案件的再次发生。

(1)材料采购业务的职务分离。

工程承建企业在接到项目以后,即要着手进行材料的采购。

由于工程项目标的额一般都比较大,所以材料采购这个环节的控制尤为重要。

本案中,某工程公司供销科科长张某,每年公司的供应材料几乎由他一手操办,采购的申请和批准没有进行分离,以致于张某利用这个控制漏洞大肆收受贿赂,损害了企业的利益。

一般而言,在采购业务中须进行关键职务的分离,这些职务分离主要包括:材料采购申请必须由生产部门提出,而具体的采购业务则由采购部门完成;付款审批人和付款执行人不能同时办理寻求供应商和索价业务;付款的审核人应同付款执行人在职务上相分离。

案例表明,如果采购、审批和付款三者分离,就能有效地防止该类损失的再度发生。

而实际上很多企业在采购业务方面的职务分离还是没有完全做到。

(2)材料采购业务采取招投标方式。

材料采购批准后,应由专门的采购部门进行采购。

采购时,应货比三家。

那些违法犯罪分子就是利用手中的采购权,和供应商串通一气,以损害企业利益为代价,行贿受贿。

(3)对材料采购业务审批者的授权和复核。

材料请购的提出、审批、执行和付款分离了不一定能保证完全得到执行,案例中发生的就是属于审批这个环节的漏洞。

一般而言,采购业务的审批按照金额的大小分级审批,金额较小的采购由部门经理或项目经理审批,而金额比较大的采购需要总经理甚至董事会审批。

但由于这种刚性的分级审批,很容易被绕过而钻空子。

就案例而言,按企业的内部规定,一次性采购款超过30万元的应由上级领导审批,但只要“把好尺度”不“上线”,所有业务都由科长一人说了算。

所以,除了授权以外,必须设置独立的第三者对审批进行复核,对审批的业务进行再监督,防止在审批环节出漏洞造成损失。

(4)工程分包、材料采购业务实行招投标方式。

如果采用招投标方式,可以在选择供应商方面公开公平公正,保证材料成本和质量。

案例中的“掌权者”在选择供应商和接包方丝毫没有监督,以至于在价格、质量等方面不能完全最大化企业价值,甚至收取回扣、贿赂。

浦东新区的试点效果也证明了这种方式的在防止采购、分包、发包方面贪污舞弊的有效性。

招投标制度不仅要在工程(劳务)发包环节上实行,还要向分包和材料采购领域渗透。

工程分包、发包和材料采购环节在国有企业里是一个事故高发的“地段”,相关内控漏洞给不法分子提供了舞弊贪污的机会。

案例中揭露的事实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反省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是不是真正有效。

事实证明,只有在发生一些漏洞之后及时弥补堵塞,才能有效地防止类似案件的再次发生。

(中华会计网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