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如何在小学课堂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浅谈如何在小学课堂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摘要:数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我们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唤醒、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养成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这样,学生才会获得发展的主动权,成为独立的个体,课堂效率才会大幅提高。
关键词:小学课堂;学生主体意识;培养方法“新课程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因为成长无法代替,发展必须主动。
促进学生自身积极主动发展,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内化过程。
内化的不可替代性,决定了教育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从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精心组织教学内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等方面人手。
努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下面谈谈我的一些教学实践和体会。
一、创设情境,召唤学生主体参与学生的参与有自发的,但不完全是自发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营造一种情境,给学生主体参与搭建舞台,从而召唤学生主动的、乐意的学习,那么良好的课堂引入就应首当其冲。
一个好的引入,将学生引人到教学情境中,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如在讲《减法》时,我先把一个录音机放在讲台前,让学生听了一段夏天天气预报。
然后让他们计算各大城市的温差以及各城市之间的最高温差和最低温差。
一开始,学生们很好奇,以为老师要做什么,听得非常认真,然后开始算,因为这样问题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基本上大家都会,参与热情很高,在同学们的积极参与中,很自然地解决了减法的运算,效果非常好。
二、创设学生表现的机会,鼓励学生施展才华,培养自主意识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因此我们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探索数学王国的奥秘,鼓励他们展示才华。
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时,在总结出长方形的面积后,我就采取了让学生们分组自主讨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大家有的动手、有的动口、有的动笔、争论得面红耳赤,又悄悄地达成一致意见。
如何在教案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是一项艰苦卓绝的工作,不仅要关注课程内容的传递,还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教案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采用任务导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导向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问题、讨论、讲解、实验等多种方式将知识点与任务相结合,让学生在任务中自主探索,逐渐形成对知识点的深刻理解。
任务导向式教学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在任务中不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承担任务的各个环节,最终实现自我提高。
二、建立师生互动机制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来。
教师可以通过设问、讨论、互动等方式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看法,并给予积极的回应和反馈,让学生感觉自己的问题被认真听取和回答。
教师还可以通过定期学生评价、互评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使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三、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寻找问题、自主探索、创新设计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实施多元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实施多元评价,包括学习项目、考试、实验、讨论等多种方式,既可以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同时也评价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师还可以将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公开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评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力。
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需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主角,实现教学目标。
采用任务导向式教学,建立师生互动机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实施多元评价,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方式。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摘要: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确定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没有参与,就不会形成合力:没有主动参与,就不会形成强大的推进力、创造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培养主体参与意“主动”指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权和选择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过程,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
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学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
而且强调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且学会合作学习,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学会宽容和沟通。
它采用反馈互动的教学思路活动组织教学,以分组学习的形式营造宽松、和谐、自由的学习环境,尽可能使每个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都能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
在指导思想上就是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把学生当成生活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主动参与与活动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活动是它的目的、对象与内容,离开了活动就谈不上主动参与,它昭示着人在活动中的能动性、自为性。
活动不会自动地产生在主体面前,正是人的主动参与才使活动成为活动,成为展示人、发展人的重要途径。
主动参与强调学生对活动的亲自性、卷人性,它表征着学生个体对课程实践的一种态度与方式。
主动参与是对活动的创造、运演,它决定着活动的方向、性质以及结果,使活动具有较强的建构性。
参与是前提,决定着活动的始发:参与是过程,决定着活动的质量。
现代课程所提倡的就是主动参与基础上的活动,活动基础上的发展。
师生关系民主是师生关系和谐的重要保证,要使学生在课程运行中主动参与,师生关系必须是民主性的,否则学生的参与就不是主动性参与,而是被动、消极的参与。
在课程进行中,教师应当放弃外在性权威,努力形成以知识素养与人格魅力为内容,以与人为善、和蔼可亲为外部特征的内在性权威,与学生平等相待,这样才能形成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人际关系氛围。
政治课堂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浅谈政治课堂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在素质教育的呼声一再高涨的形势下,有些教师在观念上并不否认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却往往限制或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把学生作为真正的主体对待,较普遍地存在着传统的注入式的教学现象。
因而,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便成为当前教育面临的—个重要问题。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必须努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一、了解学生,提高教学目标的针对性。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当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
学生背景知识的多少,背景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师教学任务的确定,教学形式的选择和教学手段的运用。
因为一个人的认识发展,知识的形成和心理的发展,一定是在原有基础上发展。
所以,教师了解学生的背景知识和背景技能,有利于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避免盲目性、乱弹琴,从而增长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能力。
二、发扬教学民主。
营造主体发展的良好环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向活动,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
教师要热爱、尊重和理解学生,把学生作为教育的起点、中心和目的,努力建立和培养民主、平等和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
民主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自尊、自信、自立的良好人格的形成,也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注重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求教师相信学生内在的主体能力,给学生创造自主探究知识的机会,反对一言堂、填鸭式的做法造成学生的依赖性。
例如,我在政治课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自学,使其变被动接受知识为积极主动探索。
具体做法是将课堂教学划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教师交待教学任务,指出重点和难点,然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找出自己不理解或理解上模糊的问题。
第二阶段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研究学生所反映的共性问题。
这一阶段是全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它是在学生自学基础上,共同探讨问题、解难释疑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师生互动过程。
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专业发展网络课程作业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传统教育中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发展受到压抑,无法让学生进行真正的主体学习,更谈不上创造性。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传统的教师权威式的师生关系应让位于平等的、相互尊重、相互促进的交往方式,学生的人格和权利应得到充分的尊重。
只有这样,创造性学习才有可能。
一、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当今教育改革中提得最多、最响的一个问题,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学生的主体意识不会自然形成,需要老师长期不懈地逐步培养。
主体意识与能力培养的主渠道是构建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
(1)树立学生主体观树立学生主体观是指把学生看成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把学生的学习看成外部知识主动纳入学生知识结构的过程。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虽有不足和幼稚,但却是具有巨大发展潜能,且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人。
树立学生主体观就是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变学生单向从老师或课本接受为多维接授,变传统的“灌、管、压”教学为“启、引、导”教学。
(2)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新型师生关系我国自古以来,就讲“师道尊严”,老师高高在上,说一不二,学生对老师唯言是从,不敢越雷池半步,久而久之,就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被埋没甚至磨灭。
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首先要打破这种教学专制,实现教学的民主化,教师要敢于放下架子,丢掉面子,与学生建立坦城、平等的师生关系,给学生一种敢说、敢想、敢做、敢于说“不”的开放氛围,这样不但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也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发挥了学生的潜在主体作用,主体意识更加强烈。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要方面。
物理学习习惯包括坚持预习的习惯,做题规范的习惯,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的习惯,敢于质疑、善于提问的习惯等等。
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语文课程標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在课中,只有努力培养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主人,才能使其学习处于积极、热情、主动的状态,才能使教育成为高效的教育。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该如何唤醒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呢?我以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做:1.理顺关系,师生和谐互动构建平等对话氛围和平台,让学生做真正的课堂主人。
教师一定要在思想上彻底清除‘一统天下’的旧观念,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与学始终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要树立服务学生,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意识。
有了平等的对话,师生的互动就能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进行。
建立激励评价机制,增强学生自我表现的信心。
教师具有“教练’’和”裁判’’的双重身份,除了做好一名点拨引导组织的“教练”之外,更应该是公正的“裁判”。
在做出任何评价时,不仅能让学生信服,更应该给激励性的评价。
美国当代心理学家,课堂和教育技术专家巴特勒说过;“多加鼓励,能增强动机”。
而强调“失败”阻碍动机。
因此适当恰当的多表扬鼓励,少批评指责,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他们自我表现的欲望。
2.营建氛围,激发学生主动进取。
2.1设疑激趣,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探索者。
宋代的大学者主席指出;“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语文学习围绕“疑”而展开;无疑一有疑一质疑一释疑。
每一个疑问的提出,都能带来深深的思考、广泛的联想和想说的冲动;每一疑难的释解,又是智慧的一次升华,是人在这更高的境界生发新的疑问,推动学习的更进一步。
设计问题时,应从学情出发,富有启发和探讨性。
例如,在教《多收了三五斗》》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反应旧中国农民的悲惨遭遇,作者为什么不选择实年或兵荒马乱==这样的内容,而只选取了丰收之年呢?2.2点拨引导,让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求知者。
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随着新教育体系的不断推进,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在这个大背景下,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成为了教育界普遍关注和探讨的重点。
那么,什么是主体参与意识?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该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接下来,我们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什么是主体参与意识?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主体参与意识。
主体参与意识是指个人在教育、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中,都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愿意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的作用,以实现自己和公共利益的有机统一。
二、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有助于提高个人的责任感。
在参与过程中,学生会逐渐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主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从而提高了个人的责任感。
其次,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有助于提高个人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提升。
通过参与各种活动,学生会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进而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最后,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在学生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学校和社会将形成一个良好的互动机制,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1. 给学生提供合适的参与机会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参与机会,如开展各种社团、组织各种活动、设置志愿者服务等。
在学生参与的过程中,学生将会逐渐认识到自己身处的社会和环境,从而具备了发挥自己作用的条件。
2. 关注个性发展学校应该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还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学生个性多元化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多样化、个性化、自由式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关注个性发展,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点,从而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3. 激励和引导学校还可以通过激励和引导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学校可以设置奖励机制,如对优秀的社团、志愿者等给予奖励,或在各项社团活动中评选出最佳表现者,从而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的作用。
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在目前的品德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意识正处在沉睡的状态。
分析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缺失的原因有:学校层面上,在高考、中考指挥棒下,存在着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比较严重;教师层面上,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评价上还不适应新课程的发展需要,有些教师热衷于满堂灌、题海战术,对学生缺乏尊重,强迫学习;学生层面上,缺乏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有些学生学习动机、学习态度不明确等等。
本文拟就如何在课堂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进行一些探讨。
一、落实“三维目标”,重视对学生的人格塑造新一轮的课程的目的之一,就在于强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满足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而更加在于重视学生身体、心理、思想、智力等都得到和谐的发展,它是面向全体学生,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获得现代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公民素养。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以浓重的笔墨和相当篇幅设定了思想品德课教育“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突出了加强人格教育在思品课教育中的重要价值。
在教学实践中,作为思想品德课必须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放在教学设计的首要位置。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要以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要抓手,传统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变得依赖,使得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法发挥,导致他们创造性、主动性的消失,学习兴趣降低,更禁锢了学生思维能力,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转变学习方式,要打破教师为中心,必须坚决克服教师的一言堂现象,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进行合作、探究的天地。
教师要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出发设置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大胆提问,积极思考,鼓励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合作、讨论、争论,逐步把学生引入到未知的领域,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能有感情的投入,也能获得真实有效的情感体验,也有利于把三维目标落到实处。
在转变学习方式的同时,教师也应该重视的教学评价的作用,不仅要关注学生在学习中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更要重视和关注意学生得出这一结论的过程是怎么样的,也就是说,既要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的情况,也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意识
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是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体现现代教育的精神,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有效的学习,旨在营造课堂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发现知识的过程,体会自主探究学习的乐趣。
创新教育使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育理念,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已经成为许多教师及专家实施和教学的主要方式。
下面我就在英语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谈谈自己的几点实践体会。
一、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到学习的主体意识随着英语教学的蓬勃发展,课堂教学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已经不能适应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加强英语教学中学生的合作教学,创设英语大环境,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教学过程中自己的主体意识。
1、组织兴趣组活动语言习惯的形成仅靠课内的学习是不够的,只有通过经常不断地重复及在尽可能多的语言环境中接触它、使用它,才能学好。
如果一味地靠增加课时,加班加点,布置大量作业等方法来扩大学生接触外语的机会,就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使他们感到学习枯燥厌烦。
针对这个问题,我设计将教学任务全部放到课堂上完成,课外强化和巩固,通过自愿参加兴趣组完成。
我们组织了英语沙龙,每周二、四、六在布置的英语角中进行沙龙活动,有时教唱英语歌,有时进行故事比赛,有时进行英语会话。
这样的小组活动,强调了一个“趣”字,形式多变,内容常新,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倍增,同时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自己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2、开展课外阅读让学生互动学习,通过学生自己找寻大量生动有趣的语言材料来配合。
因此,除了使用教科书,让学生准备了各种阅读、听力及其它语言学习材料作为课本补充。
内容集语法、句型、辨析等为一体,知识面广,趣味性强,充实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
由于学生读得多,见解多,他们的视野较开阔。
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了解了一些国家的风土人情、文化习惯及其他。
通过学生的课外阅读合作,让学生体会课外时间中的主体意识,这些也正是新形势下的教学理念所要达到的目的。
3、走向家庭、社会为了进一步拓宽学生英语会话的语境,我动员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听英语磁带,配合我做家庭护教,督促孩子们课余听、放学听、吃饭听、入睡前听。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高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阵地,而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学生主体性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地、积极地、主动地参与用自己的方式、角度去感知、理解、接纳和表达世界、人生和自我。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创设积极、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
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出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学习语文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性,给予学生充分的表达、思考、发言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课堂上的重要性和参与感,从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
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
高中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要传授语文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主动思考,独立分析,勇于质疑,敢于创新,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品位。
阅读是培养学生主体性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好书,鼓励学生拓展阅读范围,培养学生对文学、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广泛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和人文素养。
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品味,让学生在阅读中发挥主体性,感悟人生、洞察世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重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仅要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看法,还要能够清晰地用语言表达出来,能够通过交流、讨论、辩论等方式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
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进行自主表达和交流,多参与小组讨论、课堂辩论,让学生在表达和交流中形成自己的主体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高中语文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和特长点,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选择权和主体地位。
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 一) 营 造 良好的 师生 关系 ,激 发学 激发 了学 生的学 习兴趣 , 更调 动了学生 的 行范 围广泛 的处理 。 因此它可 以刺 激学 生 的学 习兴趣 “ 亲其 师信其 道” ,学生 会 因为 喜欢
一
识 的理 解。教 师在 数学教 学 中可 以针对
位教 师而 喜欢一 门功课 。一位 好 的教
( 三) 创 造 竞 争 的环 境 , 提 高 学生 的 不 同的教学 内容 ,运 用信息技 术模 拟仿
师 ,他 高 尚的人格 魅力 ,高超 的教 学水 平, 能激发学 生的学 习激情和学 习兴趣 。 怎样 营造 良好 的师生 关 系呢? 首 先 要 尊重学 生 , 以朋 友的身份 去相 信 , 尊重 每 一个 学 生.尤 其是 要尊 重那 些所 谓 的 “ 双差生 ” , 不 戴“ 有色眼镜 ” 去看他 们 。 而 是给 予他 们信任 和 尊重 。学 生会 同样 信
真。 创设情 境 , 实现 数学 抽象 内容 的具体
与对手 进行 竞争 .人 往往 会产 生难 化 , 形 象化 , 从 而 充分 调 动 学生 的 思维 , 以置信 的斗 志。教 师 可 以恰 当地 利用 这 发 挥学 生学 习数 学 的主动 性 ,引导学 生
一
竞 争心理 , 给学 生 安排竞 争对手 , 创 造 积 极主动 的学 习 ,培 养 了学 生 的主体 参 个竞争 的学 习环境 , 在竞争 中提 高学生 与意识 。 的学 习兴趣。 但在帮助学生选 择竞争对手
一
通过这 个问题情境 的设 置 , 引起学生 导下 , 积极主动 的学 习。
的兴趣。学生通过 对这三个 问题 的思 考 ,
引出同类项的概念 , 这样学 生对同类项 的
学校德育教育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学校德育教育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学校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其中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是其核心目标之一。
学生主体意识是指学生对自身的认知、责任和选择能力,是学校德育教育的基础和出发点。
本文将探讨学校德育教育如何在校园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并分析其中的重要因素。
首先,学校德育教育注重提升学生对自我定位的意识。
学生在校园中常常处于被动接受知识和规则的状态,缺乏对自身的主动反思和认知。
因此,学校德育教育通过课堂教学、社团组织和各类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特长、兴趣和优势,并为他们提供积极参与的机会。
例如,在一些学校里,会开设职业规划课程,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和要求。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势,树立自信心,并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其次,学校德育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学校作为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学生应当承担一定的责任。
德育教育通过制定校规校纪和班级管理制度等措施,引导学生互相尊重、关心他人,并培养学生遵守规则和承担责任的意识。
例如,学校可以定期组织义工活动,让学生参与社区服务,从而感受到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和作用。
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班级管理、评比奖励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班级集体和集体荣誉的责任感,促使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和承担相应责任。
再次,学校德育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选择能力。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面对各种选择,而学校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和作出理性的决策。
鼓励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和学术研究等,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自学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此外,学校可以借助辅导员、班主任等教师资源,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理清思路、明确自己的目标,并根据自身条件和兴趣做出合理的选择。
这样,学生在做出决策时能够充分考虑到自身情况和未来发展,提高自主选择能力。
最后,学校德育教育还需要家庭、社会等多方力量的支持。
学校的德育教育只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部分,家庭和社会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意识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和平等的对话者。
实践证明,学生的知识、能力、品质、性格等根本素质的发展,在于调动和激发学生的自身力量。
因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一、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意识的基础优秀教师之所以取得教育教学上的优异成绩,经验有千万条,但总有一条是相同的,那就是热爱学生。
陶行知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在教育过程中如何体现对学生的爱?1.要尊重学生,不轻易指责和批评学生,针对学生错误行为可采取班队活动,个别谈心等方式,让其在潜移默化中感悟到自己的错误,促其内心振动,这样可增进教师和学生之间情感沟通;2.教师应主动参与学生的各种活动,和学生打成一片,师生之间进行平等的、坦诚的、广泛的信息交流。
这样使学生对你产生依赖和依赖,把你当作真正的朋友,从而对你所教学科产生兴趣。
师生之间的情感融洽,这样才有利于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
1.让学生多想多说,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以实现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会想是会说的基础,让学生多说,可促进学生多想会想。
课堂是实施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怎样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让学生动更多的脑筋想问题,并能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呢?有效途径是讨论,在教学中我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各组都有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中等学生、学习困难学生。
这样有利于讨论的顺利进行。
小组讨论要难易适度,小组成员能各抒己见,互相争辩,这样既可以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在各小组之间,观察各小组情况,按需要参加某些小组的讨论,指导学生讨论的倾向;抓好讨论的转折点,将讨论引向深入。
小组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开始不少同学不敢说,怕自己说错,于是就鼓励那些成绩较好的同学说,教师适时帮助,然后再让中等同学说一说,最后鼓励学习困难的学生说一说。
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关键词】语文教学;学生主体意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不断推进,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正慢慢褪去它的光环。
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改变陈旧的、不适应形势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体。
主体意识的觉醒是现代人才的重要特征,个性发展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
人的主体性的培养是当前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核心,教育要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就必须变学生的被动性、顺应性发展为主动性、个性化发展。
语文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就在于培养和塑造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个体意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但从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看还不尽如人意。
要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个性发展,就必须改变语文教育的现状,在教学过程中从根本上切实有效地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主体意识,是指学生对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作用的认识及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内在要求。
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实质上是在教学中解放学生,使他们在教学活动中获得主体性的发展。
下面我就如何在中学语文学科上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谈谈自己的几点浅薄的认识和体会。
1 “我是主导者”——增强自身素质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教学行为没有摒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只是在教学关系上强调教师对学生帮助和引导的作用。
新课程中教的职责在于帮助:帮助学生寻找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
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就是一种启迪: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要引导他怎样去辨明方向。
这引导也是一种鼓励:当学生畏惧登山了的时候,教师不是拉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
尽管这里把教师“教”的特点说成是“帮助”和“引导”,但这不过是教的方式变了一下,说到底学生的“学”还是离不开教师的“导”。
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就像主持人一样,起着衔接知识,掌控课堂进度的作用。
2 教学环境是摇篮创设民主的教育环境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必要条件。
高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满自 信 。还可以离开讲台 , 走到学生 中间或者让学生
讲, 坐到学生位子上 , 进行角色互换 , 给学 生一种宽松
得学习的乐趣 , 培养健康 的个性 , 唤起求 知的欲望 , 强 化 学 习 的动 机 。 三、 提倡成功教 育 。 培 养 学 生 主 动 参 与 意 识 学生渴望被人 重视 , 渴 望 成 功 。 因此 , 教 学 中应 多给学生提供成功 的机会 , 使其 自信起来 , 这样有 助 于学生心理 的成熟 。在教学中 , 提倡平等参与课堂 双 边活动 。讨论 中, 有师生之分 , 无尊卑之别 , 给学生创 设一种合作完成某项 任务 的感受 。合 作者 的身份激 励他们独立思考 问题 , 深入 理解 体会 , 然后形 成个人 意见 , 与大家交 换 , 树 立一 种主 体意 识下 的 责任 感 。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 不苛求成熟与完善 。成功 的机会多 了, 再加上 教师适 当的鼓 励 , 学生 自然对语 文学 习产生兴趣 , 主动参与意识也就增强 了。 四、 培 养 独 立 思 考 和 自学 能 力 。 使 学 生 养 成 良好 的学 习 习惯 这是使学生 由“ 学 会” 变成“ 会学 ” 的过 程 , 是教 师实现 “ 教 是 为 了不 教 ” 的 过 程 。在 这 个 过 程 中 , 教 师不仅要教知识 , 更重 要 的是 要教规 律 、 教 方法 。这 是教师 主导作用 的集 中体 现。在教学 过程 中使学生 掌握知识 的规律 和 学习 的方法 , 并 在 学 习 中加 以运 用, 成为“ 会学习的人” , 这才是培 养 了学生 的主体意 识 。例如 , 在 阅读教 学 中, 教师要 有意 识地渗 透诸如 精读课 和略读课 的不 同学习任务及 阅读 步骤 , 作 品不 同体裁 的不 同特点 , 教给学 生 阅读 知识 和方法 , 教会 学生利用各种学 习工具 , 这样使学生在遇到不 同文体 的文章 时, 能够运用 已学过 的知识和 阅读方法独立地 阅读 , 从而不 断发 展学 生 的独立 阅读 能力 和 自学能 力。 总之 , 培养学 生主体 意识 的方法不此 以上所 述 , 还需我们在教学实践不 中不断探索创新 。
浅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辨 一 辨、 说一 说 、放 飞思 绪 、活 动设 计 等环 节让 学 生 结合 实 践去 体 验、 去感 悟 、去理 解 。并 利用 多 媒体 课
件 为 学 生 提 供 一 些 资 料 。 学 生 的 视 野 随 之 拓 宽 ,结 合 问 题 展 开 联 想 , 行 分 析 与 判 断 , 有 效 信 息 的取 舍 中 , 进 在
一
实现 内 化 、 获 得 发 展 为 目
的 , 以 学 生 主 动 参 与 、 主 动
方 面 学 生 在 评 价 过 程 中 , 形 成 自 我 反 馈 机 制 。 通 过
探 索 、 主 动 思 考 、 主 动 操 作 为 特 征 ,让 学 生 体 验 学 习 成 功 的 欢 乐 ,激 起 学 生 面 对 挑 战 、 增 强 追 求 成 功 的 欲 望和信 心 ,以适应 2 世纪社 会 发展的 需要。 1
一
发展智 力 为 主上 来 ,在 教 学 关系 上把 以 教 为中 心转移
到 以 学 生 为 中 心 , 师 生 共 同 活 动 、 生 生 共 同 活 动 的 方 式 上 来 ,把 注 重 结 果 的 学 习 模 式 转 移 到 注 重 学 习 过 程
的 模 式 上 未 ; 注 重 识 记 知 识 的 活 动 转 移 到 创 造 性 ,“ 体 性 ” 课 堂 教 主
学 改革 是 以学 生 掌握 知 识 、
了新 知识 、新 经验 ,无论 是认 知 ,还 是 情感 ,通 过 交
流 评 价 , 一 方 面 可 将 每 一 个 成 功 的 经 验 收 获 转 化 成 为 大 家 共 同 的 财 富 ,成 为 影 响 其 他 同 学 的 关 键 因 素 , 另
o 河平固、= 培 何[h 口 o学=主 识 养省J一成r 北县中五学 如东 意 中 H的学教 =在 =孟.I 广—一V ¨L体 生历 卜 史 ¨ 李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以下是一些建议,有助于培养高中学生的主体意识:
1. 激发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趣的文本和话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通过使用一些生动的故事或实例,激发学生对相关话题的兴趣,让学生乐于主动地思考和参与讨论。
2. 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教师应该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一些自主学习的机会。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进行独立思考,以及进行小组合作等。
这样做有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3. 提供适当的挑战:语文教学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挑战,尤其是在解读文本和表达思想方面。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学生能力水平的文本和任务,同时也要保证一定的难度,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尝试解决问题。
4. 鼓励表达和讨论:在课堂中,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且尊重学生的意见。
通过讨论和交流,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5. 提供学习资源和工具: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学习资源和工具,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思考。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使用词典、参考资料、互联网资源等,从中获取信息和启发,进一步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总之,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培养出主动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永恒主题,也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课堂教学中如何改变传统的“我教你学”的陈旧模式,树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和主体作用?笔者就这个问题谈一点
自己的看法。
一、实施开放式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
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成了“一言堂”,它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的个性体验,强调统一性,教学手段单一。
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是丰富、多彩的,是充满活力和生机的,它能使多种教学要素得到优化,多种教学信息得到互动交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视野,使学生成为独立思索、自我发现、自我发展的主体。
开放性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学结构的开放、教学内容的开放,特别是教学方法的开放。
它用“探究式”、“讨论式”、“辩论式”等教学方法代替传统的“传授式”和“接受式”,引导学生自主、自觉、生动地学习。
同时,开放性教学不只局限于室内课堂上,它引导学生走向实践、走向社会,把理论的学习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学以致用,学用结合。
二、转变教学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学观以教师、教材为中心,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
这样,把本应充满活力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过程,变成呆板、机械的传递、接受过程。
在这种教学观的指导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个性特征,没有创造力,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要。
因此,必须破除这种过时的、不合理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建立起平等的、民主的、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气氛。
这是唤醒学生主体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和基础。
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融洽的课堂气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和有力手段。
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要放弃传统的师道尊严和封建家长制的权威意识,为学生创造一种敢说、敢做、敢想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多读、多写、多做的锻炼中,在寻错、思错、改错的宽松的训练中,释放智慧能量,提高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激励心智,激发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与学习效果有直接的关系。
学生对于感兴趣的知识,就容易接受、乐于接受。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运用激励机制和
激励性评价,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
1.激发学生的心智和兴趣
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优化外部条件,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量,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和潜力得到更好的发挥,满足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渴求。
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力求语言生动、幽默、风趣,讲课力求深入浅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培养和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其真正目的是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开拓型、创造型人才。
因此,教师必须担当起这一历史重任,大胆实践、大胆创新,努力探索教学新模式、新方法,以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
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智慧“闪光点”,激发和保护他们的自信心。
有了自信心,学
生才会克服畏难情绪,敢于学习,敢于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多鼓励、多肯定、多启发、多引导,少批评、少指责,在课堂上要多运用“你真棒”、“你真行”等鼓励性语言。
学生在讨论、回答问题时思维有偏差或把问题回答错了,也不能简单否定,更不能讽刺打击,而要面带微笑,谆谆善诱。
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才能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
许多教师总是低估学生的自学能力,把所有问题讲得清清楚楚,惟恐学生学不会。
殊不知,这种“填鸭式”教学模式,不但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实际上,现代中学生社会接触面广,知识面宽,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教师应该积极开发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让学生把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使学习成为一种享受。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要是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和学会总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阅读,启迪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提出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是发展学生主体意识和主体作用的关键所在。
(:河南省许昌技术经济学校)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