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量子世界的理论认识最全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但这并未迫使物理学家对物理定律做出根本性的重 新评价。其原因是日常生活中的大多数事物的不可 预见性是因为我们不具备足够的信息,当涉及到某 些动力学变量的信息被摒弃时,模糊性与不确定性 这个要素就被引入到我们对系统的描述中。然而我 们知道这个模糊性实际上是那些我们选定摒弃的所 有变量活动性的结果。这些变量被称为“隐变量”, 它们总是存在的,只是我们观察可能太粗糙,以至 于不能将其揭示出来。)在微观世界里,模糊性与 不确定性是微观粒子本身所具有的特性,绝非我们 观察粗糙或是实验仪器简陋的结果。我们只能用几 率来描述微观粒子,在理论上,我们永远无法确切 的知道一个粒子在什么位置,当我们设计一个实验 yrty 5 去确定该粒子的位置时,波函数仅能告诉我们在空
yrty 3
也是令人不安的。量子物理来自百度文库发现之前,世界被视 为完全可以预言的(18世纪法国大数学家拉普拉斯 曾说:设想有一位智者在每一瞬间得知激励大自然 所有的力,以及组成它的所有物体的相互位置,如 果这为智者如此博大精深,它能对这样众多的数据 进行分析,把宇宙最庞大物体与最轻微的原子的运 动包容在一个公式中,那么对他来说,没有什么事 情是不确定的,将来就像过去一样展现在它的眼 前),至少原则上如此。尤其是做相同的实验,人 们就期望得到相同的结果。但在光子与偏振片的情 况中,我们发现两个相同的实验却有着不同的结果, 显然这个世界根本不是完全可以预言的。(实际上 在量子物理发现前,我们也知道许多不可预言的系 yrty 4 统,如天气预报、股票市场、赌盘轮的千变万化等。
的词,实际上这个词是通过我的提问一步一步演化 出来的。就像关于电子的信息是被观察者选中要作
的实验,即通过他放进的各种记录设备而被带进存 在中一样。如果我提出不同的问题,或以不同次序 提同样的问题,就会以不同的词告终,正如实验者 关于电子的行为会由不同的描述而告终一样。我把 特定词“云”带进存在之中所具有的能力仅是部分 的,选择的主要部分存在与房内同伴们的“是”与 “不是”的回答之中。类似的,实验者通过选择他 要作的实验(即他向自然将要提的问题)对电子将 发生的行为产生某种实质的影响。
间某点找到它的几率。这个思想与经典理论的根本 区别在于一个微观粒子可同时出现在空间的任何位 置,只是在各位置出现的几率不同。 海森堡不确定原理进一步说明了微观粒子的模 糊性,此原理现已成为量子力学的核心部分。不确 定原理究竟反映了什么?波尔认为:在对某个量子 客体实行一次测量之前要把一组完全的属性(动量、 位置、能量、自旋)归属与它是毫无意义的,例如, 测光子的片振态,在测量前我们不可能确定光子具 有什么偏振态,在测量之后我们确定可以给该光子 赋予一确定的偏振态。类似的,在测量粒子的位置 与动量之前也不能说该粒子具有这些量的特定值, 如果是测量位置,其结局是粒子处在某处,如果是 yrty 6 测动量,我们就可得到一个运动的粒子。在前一种
情况中,测量完成后粒子就不具有动量,后一种情 况中粒子无定域。波尔曾说:“观察不仅扰动被测 量的对象,而且还产生它,我们迫使粒子有一个明 确的位置。” 物理学家 J . 惠勒曾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恰当 的说明了微观粒子在测量前的奇特地位。
这是一个猜字迷的游戏,通过问答来找出迷底。 “我走出房门,让其他人留在房内秘密协商,以就 一个难词取得一致意见。我被留在房外的时间难以 置信的长。当我被允许进去时,我发现每个人都面 带笑容,一种逗趣或谋算的征兆。我努力探寻那个 词:它是动物吗?不是。它是矿物吗?是的。它是 绿色的?不是。是白色的?是的。这些回答来得很 yrty 7
yrty 2
2.模糊性与几率 波动性与粒子性共存,很快就导致了关于自然 界的一些令人吃惊的结论,例如:一束偏振光射向 一个偏振片,当光的振动方向与偏振化方向成450 角时,按波动理论将有一半的能量透射过去。减弱 入射光强度以至于每次只有一个光子射出,由于光 子不可分割,任意给定光子必定是通过或是被挡住 了。平均起来,一定有一半光子通过了,一半挡住 了。但是哪些通过了,哪些挡住了?由于具有相同 能量的光子被假定是完全相同的,从而使不可分辨 的,这迫使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光子的穿越纯粹 是随机的。虽然任何一个给定光子穿越的几率为 1/2,但要预言哪些具体的光子会穿越确实不可能
三.对量子世界的理论认识 一. 波尔——哥本哈根解释 电子、光子和其他微观粒子的行为,有时像波 有时似粒子的这一事实常常引起这样的问题,它们 实际上是什么?波尔及其他所在的丹麦的物理研究 所给出了一种解释,通常称为波尔——哥本哈根解 释,主要由下面几个方面组成。 1.互补性原理 按照波尔的观点,询问一个电子实际上是什么 的问题是没有意义的。或者至少,物理学不告诉我 们世界是什么,而是告诉我们关于世界我们能谈论 什么。特别是,如果一个物理学家就一个量子系统 yrty 1 做一次实验,只要实验装置的细节已知,那么物理
学家就可以就他观察的东西做一个有意义的预言。 例如,在杨氏双缝实验中我们有一个明确的选择: 或者听任电子或光子自由自在,并观察干涉图;或 者窥探粒子的径迹,并洗去干涉图。这两种情况并 不矛盾,而是互补的。同理,存在位置与动量的互 补性,我们即可选择测量一个粒子的位置,此时它 的动量是不确定的,我们也可测量动量,而把其位 置的信息出卖掉。每一个信息——位置与动量—— 构成量子客体的一个互补方面。波尔将这些思想上 升为互补性原理:量子客体的波动性与粒子性构成 其行为的互补方面,我们不可能找到一个实验来证 实电子同时即像粒子又像波。
很快。接着答问开始变长了。真奇怪,虽然我要求 朋友们的答复”只是一些是或不是的简单问话,答 疑者在回答之前还是想了又想,在是与不是之间犹 豫不决。最后,我感到逼近迷底了,我只有一次机 会了,我豁出去了,是云吗?回答说,是的。每个 人都爆发出大笑,他们向我解释,原先并未约定一 个词,他们一致同意不统一约定一个词,每个人能 尽其所爱回答问题,但有一个要求,即:他心中必 须有一个可与他自己的回答,以及所有已做出的回 答相适应的词。 这个故事的象征是什么呢?我们曾相信:世界 是独立于任何观察作用而“外在的” 存在的;我 们曾认为原子中的电子每时每刻都具有确定的位置 yrty 8 和确定的动量。当我进屋时,我认为屋内有一个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