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患者中血浆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参数变化的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硬化患者中血浆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参数变化的意义

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血浆各项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各参数的改变。方法应用美创Coatron-1800型全自动血凝仪和迈瑞BC-5380血细胞计数仪,分别测定30例肝硬化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结果所测定肝硬化患者血液中血小板参总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有明显降低,与所测定对照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与对照组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时间(APTT)时间均有明显延长,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有明显减低,与健康对照组结果比较,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 <0.01)。结论经过对肝硬化患者的各项凝血因子测定和血小板各参数的检测,可以及早发现肝硬化患者的凝血机制是否存在异常,对肝硬化患者病情的预后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临床数据,使患者得到及时而有效的治疗。

标签:肝硬化;血小板参数;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晚期肝硬化患者大出血常见的临床症状,更是这类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在肝硬化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凝血功能障碍、脾脏功能亢进,易造成大出血、贫血、乏力等现象。经过比较总结,现将30例肝硬化患者各项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各参数的改变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肝硬化患者组为我院2011年6月~2014年3月的经住院治疗已确诊为肝硬化患者30例,男24例,女6例,年龄26~66岁。对照组:来我院体检无肝、心、肺、肾脏疾病的健康者60例。男45例,女15例,年龄26~68岁。

1.2仪器与试剂美创Coatron-1800型全自動血凝测定仪,仪器测定的血浆APTT、PT(ISI1.0)、FIB、参比血浆等试剂均为北京赛科希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并按照血凝测定仪和厂家试剂使用说明书严格操作。深圳迈瑞BC-5380血细胞计数仪经厂家标准化校准后,每d使用sysmexs质控液监测仪器的精密度和准确性,使仪器的各项检测结果均在允许范围内。仪器使用的溶血剂和稀释液均为深圳迈瑞公司提供。

1.3方法用枸橼酸钠抗凝真空采血管采集血液,要求按1:9的比例抽取空腹静脉血,经充分混匀后,以3500转/min离心10min,分离检测血浆备用。同时抽取1.5~

2.0ml静脉血注入EDTA-K2抗凝管中,经充分混匀进行检测血小板各项参数,要求所有检测标本均在2h内完成检测。

2 结果

肝硬化患者PT、APTT时间明显延长,FIB含量明显减少,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1)。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各参数PLT、MPV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均有明显降低(P<0.01)。所测定PDW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P<0.05)。

3 讨论

肝硬化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肝病发展的晚期阶段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脏疾病。因肝细胞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弥漫增生,肝脏变形现肝腹水、脾肿大,使肝脏变硬成为肝硬化,出现肝功能减退,门脉高压、蛋白比例倒置,导致各系统受损,引起贫血、脾亢、凝血功能障碍导致大出血。

由于血液中各种凝血因子是在肝脏合成的,肝硬化时,因子Ⅱ、Ⅴ、Ⅶ、Ⅹ合成减少,故测定外源性凝血途径时,PT时间明显延长。由于内源性凝血因子Ⅷ、Ⅸ、Ⅺ、Ⅻ缺乏,导致APTT时间延长。由于FIB在肝脏中合成,所以在肝硬化时,FIB含量减少明显。肝硬化患者伴有脾脏容量增大和脾内单核吞噬细胞系统过度活跃,使血小板过分滞留和破坏增多。故在肝硬化时,引起血小板数量下降、粘性下降、聚集力减低、寿命缩短,表现为PLT、MPV减低,PDW增加。通过血小板计数发现,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以及大多数肝硬化患者有血小板减少的现象。在30 例肝硬化患者中,有7例患者经B超和影像学检查,证实脾脏不肿大;有7例做骨髓穿刺检查,骨髓象是明显增生不良,粒细胞系统成熟受阻和血小板生成减少。提示:肝硬化患者血小板数减少不完全是由脾功能亢进引起的,同时存在骨髓巨核细胞系统成熟不良现象的存在。综上所述,肝硬化患者应随时通过检测各项凝血PT、APTT、FIB及血常规中血小板各参数的变化,有助于临床大夫及时对肝硬化门脉高压所造成的大出血和凝血功能障碍所致的出血,帮助临床大夫判定病情预后和控制病情,做出正确的治疗方案,对由肝硬化引起的大出血的抢救和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临床大夫要特别注意,引起的足够重视。

参考文献:

[1]叶应妩,王毓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2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1997:9-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