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网络媒体与大众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网络时代的大众文化
课时:1周,共2课时
教学目的:理解网络媒体兴起对大众文化的影响。解读网络文化中的现象
教学内容和过程:先讨论网络媒体与大众文化的关系,再分析网络文化个案。最后讨论网络文化中的霸权问题。
第一节网络媒体与大众文化
网络媒体与大众文化
网络作为一种新媒体在世界和中国已经经历了若干年(1994年3月中国获准加入国际互联网,到现在,网络在中国发展已经有12个年头)。佐藤卓己在《现代传媒史》称计算机为“神话”:“‘计算机神话’是随着时代精神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计算机的三个层面——信息处理、信息储存和信息通讯,依次产生了不同的神话。在为技术人员所垄断利用的时代,首先产生了‘宏大的计算’(原子弹研发)的神话。其次,在个人计算机出现后产生了‘宏大的记忆’(电子图书馆)的神话。到互联网普及开来时,形成宏大的‘共同共存’(网民)的第三种神话。”在第三阶段,也就是互联网时期,计算机日益融入到社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仅是大众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而且构建了一个新的神话王国。这个神话王国虽然是虚拟王国,但它甚至取代了“日常生活”,让一部分人沉溺其中。
首先,与电视、电影的媒体相比,网络媒体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大众文化世界,这个大众文化世界以多种形式,集视觉、听觉和触觉于一体,既有文字、图片、视频,又有音乐、声响,还能通过语音直接聆听远方的世界。
其次,网络传媒制造了一个虚拟的大众狂欢世界,这个世界有时甚至比现实世界更真实。美国传播学者梅罗维茨长期致力于现代传播媒介研究,1985年,他便在《空间感的失落》一书中提出了“媒介情境理论”。这个理论指出媒介变化导致社会环境的变化,而社会环境又决定了人们的行为,在电子传媒时代,虚拟的网络削弱了网络与现实的距离,甚至虚拟的网络世界本身就构造了另外一种现实。
在电子传媒时代,大众似乎得到了真正的自由,人们可以在网络上更加自由地发表言论、图像和各种大众文化,网络像其他媒体一样,会制造各种明星、各种大众文化产品,而且网络制造各种明星、大众文化产品似乎显得比电视、电影和传统的印刷媒介更加容易,更加地迅速。芙蓉姐姐、《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老鼠爱大米》等大众文化产品首先是在网络中流行,这些大众文化产品能够比电视和电影更加快捷的传播和流行,可以说,有的就是在一夜之间流行。所以,电子传媒给大众文化带来了更大空间,大众文化也显得更加的空前。现在打开网络,就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大众文化产品,网络中的大众也更加具有大众社会的匿名特征。有人会说,大众文化产品往往都带有很强的商品化特征,但是许多网络“大众文化”却似乎是不含商品价值?其实网络大众文化的商品价值主要体现在这些商品价值附加在媒体自身中。
再次,在网络大众文化中,官方与民间、传统的精英与大众,高雅与通俗、真实与虚构、边缘与中心的界限得到了更加彻底的颠覆。大众文化的特点就是颠覆精英与大众,高雅与通俗之间的界限,而这一点在网络媒体中得到了更加彻底的体现。无论是在电视、电影、报纸、还是广播媒介在这点上都无法与网络媒介相比较。大众在网络中可以通过各种文化行为颠覆各种社会压抑。譬如通过发帖子表达对某种社会现象的不满,通过贴图片和各种文字,表达自己的欲望和想法。在网络文化中传统的经典文化都开始走向了大众文化。
最后,网络大众文化更加具有后现代文化的拼贴、戏仿和反讽的特点。譬如网络红星小胖将自己的照片组合到传统的名画《蒙娜丽萨的微笑》中,达到了一种特别的反讽效果,网络红人后舍男生怪异的动作带有特有的反讽性质。
不过,对于网络媒体制造的新大众文化的乌托邦神话,但有许多人已经指出这种文化的缺点。首先,网络文化是否像人们所乐观地那样带来的是“智民革命”,虽然网络提高了知识的普及化,但是网络媒体似乎并没有提高大众的智力,相反,很多人沉溺于网络,结果智商受到了很大损害,尤其是青少年家长,经常把孩子的智力问题归咎于上网太多。也没有带来一个平等的世界。据伊藤卓己在《现代传媒史》中的介绍我们知道,在世界上90%的电脑仍然为15个先进国家所垄断。而且电子媒体控制的源头在美国。伊藤卓己甚至用了“赛博法西斯主义”、“网络法西斯主义”。
其次,网络媒体也没有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给大众带来了极大自由和狂欢。网络给大众带来自由的同时,也控制了大众,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大众越来越离开自然,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空间里所花费的时间太多,我们在后面会提到,网络在给大众自由的同时,也影响着大众的自由生活。另外,网络中的各种新闻、文化给大众带来了很多快乐,但是,沉溺在网络虚拟空间中的人却丧失了“自我意识”,像伊藤卓己所说的那样,对自我感到不安,“在个人背负的自我认同的重压下,有不少人不堪重负,以致出现了精神危机。”网络大众文化时代人们出现了空前的精神危机。
再次,网络是不是真的提供的全部是“大众文化”也受到人们质疑,有许多人认为由于网络媒介所提供的自由空间,使得网络文化中有一部分更倾向于表达私人经验和独特感受,而不是大众化的思考和感受。
第二节彻底的颠覆:几种网络文化现象
网络文化时代,许多文化观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网络文化可以说不仅是对文化的颠覆,也是对现实的颠覆,我们现在就看看几种网络大众文化现象:芙蓉姐姐、《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都是网络时代大众文化的产物。
芙蓉姐姐
芙蓉姐姐可以说是网络大众文化现象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芙蓉姐姐本来是游学北大、清华的学子,准备考著名大学的研究生,但是求学未成,2005年初,芙蓉姐姐令人叫绝的照片、以及“狂舞清华”的视频片段被清华、北大以及国内无数个BBS转载,芙蓉姐姐却成了网络的红人,她以自己别样的文字、热辣的舞姿、独特的自拍照片和出格的言论行为引起了无数关注,瞬间风靡了全国所有虚拟网络社区,并且持续了好几年。芙蓉姐姐成为网络红人在很多人看来自然归公于网络媒体,而且芙蓉姐姐本身也成了网络大众文化的典
型。
在很多人看来,芙蓉姐姐的出现,不仅意味着一种扑面而来的网络新媒体的力量,这种力量要比其他媒体力量影响力更快更大。而且芙蓉姐姐的出现意味着一种文化上的深刻变革,这个变革在上个世界90年代已经开始,尤其是在卫慧、棉棉的小说,以及木子美的文化现象得到显示,但是在芙蓉姐姐这里得到了最好的表达。这种文化变革就是平民的、通俗的、大众的文化,对精英的、高雅文化的彻底颠覆。芙蓉姐姐的出现是对传统精英美学观念的挑战,传统的精英美学代表的是男性的审美意识和情趣,在男性的审美观念中,现代女性被要求是苗条、秀气为美,但是芙蓉姐姐却颠覆了这样的美学观念。其次,有人认为,芙蓉姐姐倡导了个性解放的潮流,表现了女性追求独立、自尊的自我意识。《三联生活周刊》则认为芙蓉姐姐是农村姑娘的成功想象。1芙蓉姐姐真名叫史恒侠,今年28岁,陕西省武功县史家村人,1996年考入陕西工学院机械设计专业就读。再次,芙蓉姐姐满足了大众文化时代自我表演和被观看的双重欲望。北京大学张颐武教授认为“同时,她的行为举止又在大众能接受的道德尺度内,因此较以前木子美等有着更为正常和合理的追求,并不挑战社会的道德界限,所以有较为广阔的群众基础。”而且芙蓉姐姐的行为满足了大众文化对快感的追求,人们在芙蓉姐姐身上其实不是要发现美或者其他什么,只是找到了快感。所以有人说芙蓉姐姐给大众带来了“快乐”,而这点就足够了。而批评芙蓉姐姐大众文化现象的指责芙蓉姐姐玷污了文化和美丽,玷污了传统女性的美德。
第三节公共空间与网络媒体的文化霸权
尤其是在新闻报道中,网络媒体的互动性体现了极大的优势,传统新闻媒体很难与受众形成互动,但是在网络新闻中,大众不再仅仅是新闻的告知对象,大众可以积极参与到事件中,对事件加以评论。从1999年5月,《人民日报》网站就特开辟了抗议以美国为首的北约
1《芙蓉姐姐:农村姑娘的成功想象》,三联生活周刊2005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