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月亮文化看中国古人的生命意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月亮文化看中国古人的生命意识

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有很多,它们都各自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和情感内涵,比如兰花代表高雅,梅花表现傲骨,杨柳寄寓离情或愁绪等等,“月亮”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最典型的意象之一。月亮本是自然界的一个纯客观的物体,但自从人类意识到它的存在,它便成为了原始神话或传说中亘古不变的内容,如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由此可见,月亮这一物象早已进入了人的审美视野。当诗人将月亮作为寄寓诗人主观感情的载体后,“月亮”这一物象便有了复杂的思想内蕴,起到了一般词语难以替代的传情达意的作用。月亮引发了诗人对宇宙与人生的思考,对瞬间与永恒、生命与死亡的思索。

宋代词人常用月意象来传达对人生、生命的思考和喟叹,给月意象赋予了深刻的悲剧色彩,写出了对生命的哲学思考,把对岁月的流逝,世事无常的无可奈何的心情细腻地歌吟出来。日升月落,月升日落,人类及自然界其它动植物的生命每到一定期限就要完结。人类就从这种自然的更迭变化中悟出生命的哲理,从而产生共通的悲剧意识。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流露出词人悟透人生的洒脱和旷达的性格,也是对人生无奈的一种感叹,这里以大开大合之笔从人生写到自然,将各种生活加以提炼和概括,包含了无数的痛苦、欢乐的人生经验。结束句发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相隔千里也能在中秋夜共赏一轮明月,月亮就是天涯相隔的人们最好的传情“信使”。全词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和对人生离合的深切体味。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在他塑造的众多意象中,月亮是他最爱的意象,“玉盘”“玉轮”“玉环”“玉钩”“玉弓”“玉镜”“天镜”“明镜”“玉兔”“嫦娥”“蟾蜍”等等月亮的代称、别称经常出现在他的诗句中。不同氛围,不同地点,不同心境,诗人对月都有不同的描写,可以说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登峰造极的境地。李白的月亮诗把他对自我生命内核的探求,对自我生存的体认,一一袒露在他的诗中,这些不仅给盛唐的诗坛划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给后人留下了无人能匹敌的精神财富,并把读者深深地引入了对生命的思索中。

生命是自由无拘的, 自然生命如此, 人也不例外。自由一向是文人风度的标志和他们追求向往的目标。无拘无束的月自然就成为了他们寄托这种深沉追求的对象。苏轼在《前赤壁赋》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清高孤傲人格的追求。李白的“清风朗月, 不用一钱买。”也寄托了同样的追求。北宋黄庭坚的一首《鄂州南搂书事》正是这种热爱和追求最直接的体现:“四顾山光接水光, 凭栏十里芰荷香。清风明月无人管, 并作南楼一味凉。”清风卷地, 素月流天, 诗人凭栏

尽眺, 山光水色一览无余, 浑然忘我。所谓:“月到天心处, 风来水面时。一般清意味, 料得少人知。”这里的月是一种永恒, 一种苍凉阔大的意象, 是诗人对自然的难以言说的热爱。

月亮意象反映出对人生宇宙的深刻思考。月亮高挂空中, 可望而不可即, 它启迪着人们的宇宙仪式, 诗人们由月亮认识到宇宙的无限。月亮使诗人对自我生命有了更细致地体味, 夜诱导着诗人实现心灵向世界, 向宇宙飞翔。朗朗乾坤, 悠悠万世, 月亮的存在对于人类是一个魅人的宇宙之谜。李白《把酒问月》中“青天有月来几时”劈头一问, 大有对无限时空里奇迹的神往与迷惑的交驰之感。今月古月实为一个, 今人古人则不断更迭。今人不见古时月, 古人亦不见今时月; 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月依然照今人。古人今人何止恒河沙数, 只如逝水, 只有明月亘古如斯, 静观人世沧桑变幻。同样, 张若虚也在《春江花月夜》中对明月进行了种种思考, 发出了声声感叹。诗人在月亮光辉中找到了寄托心灵澄明的所在:“君能洗尽世间念, 何处楼台无月明?”大地宇宙引起诗人的许多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的神思飞跃, 探索着人生的哲理和生命的意义。月亮是神秘复杂的, 也是说不尽道不完的, 她以其悠远的文化韵味焕发着迷人的光芒, 永存于诗人心中, 绵延不绝, 弥久愈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