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用耳熟能详的事物来论述阴阳)
黄帝曰:(只要不是“皇帝问曰”而是“黄帝曰”,就是本篇的纲领要点)
阴阳者(阴阳是什么呢?是),天地之道也(人身天地运化的自然规律),万物之纲纪(人身万物生长收藏的位置规矩),变化之父母(人身生理心理变化的根本),生杀之本始(生发和收敛的先后次序),神明之府也(统摄全身脏腑组织的府第衙门。府~总统府),治病必求于本(这是治病的原则和关键。常先身生是谓精,凡治病必须想到先前一步,并且必须想到下几步,不可只论当前)。
故积阳为天(所以,真阳元气逐渐积累,阳的功能归属为天),积阴为地(阴的功能归属为地)。阴静阳躁(阴归属静定,阳归属躁动),阳生阴长(阳诸生发,阴主生长。星火可以燎原,土厚则生长有力),阳杀阴藏(阳主收敛,阴主收藏。反之,阳邪盛能消耗元气,阴邪盛能闭塞经脉)。阳化气(阳能使精化成气),阴成形(阴能使经气聚成有形的精气)。寒极生热(收敛收藏凝聚到了极点,精气极为充足自然就能生发生长。反之,寒邪凝聚到了极点就会出现“阴盛格阳”的躁动发散虚脱征候),热极生寒(生发生长输布到了极点,精气极为充足自然就能收敛收藏。此为万物之纲纪。反之,热邪不能及时疏导就会使人痿厥拘挛静卧的厥阴征候)。寒气生浊(只有收敛收藏凝聚才能使经气汇聚成元精。反之,寒邪能使人体垃圾汇聚),热气生清(只有生长生发发散才能使元精气化升腾为能量元气。反之,过度发散的热邪能使人体经气向上向外飘散而不能汇聚)。清气在下(如果清阳之气或功能在下),则生飧泄(就会出现像拉痢疾那样的元气妄行发散而不能收敛的情况);浊气在上(如果浊阴之气或功能在上),则生瞋胀(就会出现像腹胀食不下那样的真阳被抑郁而不能舒布的情况)。此阴阳反作(这就是阴阳的作用和功能在“正常与异常”情况下。反~相反,作~正常。或反作~与作相反),病之逆从也(病情向“好与坏”的方向发展的必然规律。逆~虚小;从~顺实。或逆从~与从相逆)。
故清阳为天(所以清轻向上向外的无形气候功能性质能量等应相为天),浊阴为地(向下向内的有形环境物质载体等应相为地)。地气上为云(浊阴之精在真阳的气化作用下才能化而为气雾。),天气下为雨(清阳之云雾在真阳的凝聚作用下才能化为白露精气),雨出地气(在阳中被凝炼的经气是被阴气控制的。阴虽降却主升),云出天气(在阴中被生发的精气是被阳气控制的。阳虽升却主降。羊毛出在羊身上)。
故清阳出上窍(所以,清阳的功能生出于上窍上焦。而不是从上窍出去。肝生于左),浊阴出下窍(浊阴的功能生出于下窍下焦。窍~窟窿,腔体。焦~焦燥,凝炼。肺藏于右);清阳发腠理(清阳之气发布于经络),浊阴走五藏(浊阴之精输入与五脏);清阳实四支(清阳之气充实于四肢肌肉以摄取),浊阴归六府(浊阴之精布施于六腑以运化)。
水为阴(元精为有形为藏为静),火为阳(元气为无形为生为动);阳为气(阳为各类器官将发出的能量及功能),阴为味(阴为各种将要归类的基本物质元素)。味归形(水谷精微必然归属于与之相应的有形的脏器。形食味),形归气(有形的脏器必然将精微转化为有余的经气),气归精(有余的经气必然汇聚收藏于丹田而成为储备待用的精),精归化(积累充足的元精必然被用来温煦脏腑对水谷进行运化)。精食气(所以说,元精来源于经气。食~哺乳于,引申为来源于),形食味(组成各种器官的物质来源于相应的水谷精微或最基本元素。味归形),化生精(清阳之气温煦脏腑对食物进
行运化才能不断产生精气并汇聚为元精。精归化),气生形(元精变化而产生有形的脏腑组织。形归气)。味伤形(经气不能流通使用而凝结淤滞就会使脏器受到损伤而发生肿胀。味归形、形食味),气伤精(清阳之气被寒邪嗜欲所逼而无妄地耗散就会消损元精。精食气、气归精),精化为气(元精化为清阳之气以温煦脏腑。精归化),气伤于味(而清阳之气会被寒邪淤血暗暗消耗)。阴味出下窍(有形的元精汇聚积累于下焦),阳气出上窍(温煦脏腑的清阳之气宣发于上焦,若雾露之溉)。味厚者为阴(地势坤,厚德载物),(味)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气)薄为阳之阴()。味厚则泄(元精充足就能输泄有力,去除邪气。味厚重药物能补更能泄),(味)薄则通()。气薄则发泄(),(气)厚则发热()。壮火之气衰(壮热邪火如果不能及时疏导就会导致元气衰弱),少火之气壮(少阳文火可以使元气逐渐产生并积累强壮);壮火食气(壮热邪火来源于较为充足的元气),气食少火(充足的元气来源于少阳文火对脏腑的温煦);壮火散气(壮热邪火会使脏腑积累的经气和元气消散),少火生气(少阳文火可以使脏腑产生和积累元气)。气味辛甘发散为阳(浅表向上,激发运化和祛邪的功能,但无后劲,必须依靠酸苦。薄则发泄),酸苦涌泄为阴(内里向下,涌泄喻输布有力后劲足。厚则发热)。
阴胜则阳病(阴邪强盛是因为疏布发散的功能受到了损伤),阳胜则阴病(阳邪强盛是因为收敛凝聚的功能受到了损伤)。阳胜则热(阳邪强盛是因为元气尚且充足就会发热),阴胜则寒(阴邪强盛是因为元气非常虚弱就会出现寒证)。重寒则热(如果令寒证患者继续服用阴寒收敛药物就会造成“阴盛格阳”的太阳危候),重热则寒(如果令热证患者继续服用清热发散药物就会造成“阴痿筋缩”的厥阴危候)。寒伤形(寒邪淤滞就会损伤有形脏器),热伤气(热邪躁动就会消耗经气和元气),气伤(则)痛(经气和元气损伤就会造成经脉不通而产生疼痛),形伤(则)肿(有形脏腑受到损伤就会产生肿胀的征候)。故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
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儒泻()。
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故喜怒伤气(所以说,过度发散或压抑都会损伤精气),寒暑伤形(过分收敛或输布都会损伤脏器)。暴怒伤阴(骤然强烈的压制必会损伤收敛功能),暴喜伤阳(骤然强烈的消散必会损伤输布功能)。厥气上行(),满脉去形()。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故重阻必阳(),重阳必阴()。
故曰:冬伤于寒(真阳在收藏时被寒邪所伤害或压制),春必温病(生发时必然发生“虚阳外越”或“虚火上炎”之类的症状);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疾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真阳收敛时必然于丹田内里所藏的寒邪发生交争,咳嗽即此情况的典型症状)。
“东方生风……”精华全在本篇!《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什么叫‘象’呢?用咱们平时耳熟能详的事物来作比喻,来论述阴阳!
分在不同之类来格物,格物而后致知,咱们就聪明了,也就明白了。
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为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