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特忧郁性格的解剖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性格悲剧解读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性格悲剧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bc780654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00.png)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性格悲剧解读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戏剧之一,其中的主人公哈姆雷特更是被认为是一个深沉复杂的悲剧人物。
他的性格、内心矛盾和遭遇构成了这部戏剧的核心。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哈姆雷特这一悲剧人物的性格特点,并对他的悲剧命运进行解读。
我们不得不提及哈姆雷特的忧郁与矛盾性格。
从整部戏剧来看,哈姆雷特是一个极度内向、敏感、善良且富有同情心的年轻人。
他对自己的内心矛盾感到痛苦和困惑,他的内心矛盾主要表现在对复仇的犹豫、对自己的人生意义的追问以及对世界的不满。
他对自己的父亲的死感到悲痛,但又不能释怀母亲与克劳迪斯的婚姻;他对自己的心中情感犹豫不决,却无法解脱。
这种内心矛盾不断折磨着他,最终导致了他的悲剧命运。
哈姆雷特的性格也表现出了他对现实世界的不满与反抗。
在整个戏剧中,哈姆雷特不断地用冷嘲热讽和讽刺来表达对社会、对人性的不满。
他对政治腐败、人性丑恶、虚伪封建伦理等问题感到极度痛苦和愤慨。
尤其是他对母亲的感情,以及对王室中的勾心斗角和亲情的质疑,都是他性格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对人性的绝望与对世界的不满,使他深陷在认知的困境中,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最终导致了他的悲剧命运。
哈姆雷特的性格还表现出了他对自己命运的追问与不甘心。
他对生命、对人生的意义进行了深刻的追问,他思考生命的意义、才华的价值、爱情的真谛等问题。
哈姆雷特对自己悲惨的遭遇感到不甘心,他觉得自己的人生命运是如此不公,他宁愿选择死亡来结束自己的痛苦。
但与此他又对死亡感到恐惧,他害怕死后可能会面临更大的痛苦与折磨。
这种对自己命运的追问与不甘心最终使他深陷在自己的内心困境中,最终导致了他的悲剧命运。
哈姆雷特的性格中还表现出了他的复仇心理与宿命论思想。
整个戏剧的情节围绕着哈姆雷特对父亲遇害的复仇展开,而哈姆雷特对复仇的犹豫不决、对犯严的反思、对杀意的压抑等心理过程无不表现出其复杂性。
他也多次提及宿命这一概念,认为人的命运是由上天决定的,自己无法逃脱。
哈姆雷特人物性格分析(共4篇)
![哈姆雷特人物性格分析(共4篇)](https://img.taocdn.com/s3/m/2571d432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32.png)
哈姆雷特人物性格分析(共4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哈姆雷特人物性格分析的资料4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篇1哈姆雷特人物性格分析《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代表剧作,创作于1601年。
剧作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对谋杀他的父亲、骗娶他的母亲并篡夺了王位的叔父进行复仇的故事。
哈姆雷特是体现作者人文主义理想的典型形象。
剧作通过描写他与现实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和他在复仇过程中的犹豫彷徨、忧伤苦闷及其惨遭失败的悲剧结局,深刻地体现出人文主义者要求冲破封建势力束缚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揭示出英国早期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而正是哈姆雷特的这种人文主义理想与现实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导致了他人生悲剧的必然。
哈姆雷特国王刚去世未满两个月就改嫁丈夫的弟弟葛夫,而这个婚礼在当时引起全国人民的注意,。
因为葛夫是个邪恶、性情卑劣之人,自然而然在人民的心里起了一个疑心,是葛夫谋杀了前任国王。
他十分不明白为何母亲判作两人,在父亲去世未满两个月,就再婚了。
他的母亲及新任国王***着让他快乐,但他依旧穿著丧服,不肯脱去,他怀疑叔父给他父亲致死的理由─被毒蛇咬死的真实性。
他一直认为母亲和葛夫就是那毒蛇,共同谋害了他的父亲,这个疑虑使他心神不安。
现在又有一个谣言满天飞,有一个十分像先王的鬼魂出现在午夜十二点时,他欲言又止,一下子就消失。
于是哈姆雷特就前去观看,他看见了那鬼魂,于是追了去,来到一空地,鬼魂终于开口说道“儿啊!我是你的父王,我是被我的弟弟葛夫害死的,他趁着我睡着时,拿着毒草汁渗入我的耳里,使我悲苦的灵魂无法安睡。
儿啊!你的母亲不能为我守节,证明她的虚伪,你可以为我报仇,但绝不能加害于你的母亲,就让她听天由命好了,让她受天良发现的责备好了。
”就这样,鬼魂消失了,哈姆雷特答应为他父亲报仇。
哈姆雷特要他的部属不准透露他遇见了鬼魂,但实际上他的精神已受到惊吓,他有点恍惚。
一方面他害怕他报仇的计画引起叔父的疑心,另一方面又害怕叔父有加害于他的心态,于是他决定伪装于疯癫之下。
哈姆雷特悲剧性格剖析读书笔记
![哈姆雷特悲剧性格剖析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c60c3903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d0.png)
哈姆雷特悲剧性格剖析读书笔记《哈姆雷特》作为莎士比亚最著名的悲剧作品之一,其主人公哈姆雷特的形象深入人心。
哈姆雷特的性格复杂而多面,正是这些性格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他的悲剧命运。
在阅读这部作品并深入剖析哈姆雷特的性格后,我有了许多深刻的感悟。
哈姆雷特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物。
他一方面有着高贵的出身和卓越的智慧,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对世界有着深刻的思考;另一方面,他又陷入了无尽的犹豫和彷徨之中。
他的犹豫首先体现在复仇的过程中。
当得知父亲被叔父谋杀的真相后,哈姆雷特内心充满了仇恨和愤怒,然而他却迟迟没有采取果断的行动。
他不断地思考、权衡,试图找到一个完美的复仇时机和方式。
这种犹豫并非因为他的怯懦,而是源于他对复仇行为的道德和伦理的考量。
他深知复仇意味着杀戮,而杀戮又是否符合道德准则?这种内心的挣扎使得他在行动上显得犹豫不决。
哈姆雷特的过于理想化也是他性格中的一个显著特点。
他对世界和人性有着美好的期望,然而现实的残酷却让他大失所望。
他原本认为世界是美好的、公正的,但父亲的死和母亲的改嫁让他看到了人性的丑恶和社会的黑暗。
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使他陷入了深深的痛苦和困惑之中,也让他在面对现实时显得无所适从。
此外,哈姆雷特的敏感和脆弱也是导致他悲剧的因素之一。
他对周围的人和事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但这种敏感也让他更容易受到伤害。
他在面对爱情时的犹豫不决,在面对朋友的背叛时的痛苦,都反映出他内心的脆弱。
他无法承受生活带给他的种种打击,最终在精神上陷入了崩溃的边缘。
然而,我们不能仅仅将哈姆雷特的悲剧归咎于他的性格缺陷。
当时的社会环境也是造成他悲剧命运的重要原因。
在那个封建王朝统治下,权力斗争激烈,道德沦丧,正义难以伸张。
哈姆雷特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试图在这样一个黑暗的社会中寻求真理和正义,无疑是艰难的。
从哈姆雷特的悲剧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启示。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性格对命运的影响。
一个人的性格往往决定了他的行为方式和处事态度,而这些又会直接影响到他的人生轨迹。
哈姆雷特人物性格分析
![哈姆雷特人物性格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23544d7360cba1aa811da42.png)
哈姆雷特是具有新型世界觀的文武全才,是朵舉世矚目的嬌花,如果登上王位,自然是開明君主的典範。
在他身上,寄托著國家與民族複興的希望,體現出資產階級對統一國家的理想。
哈姆雷特性格特征。
⑴憂鬱A.憂鬱之源----理想破滅一系列傷天害理的事變突然發生,打破了他關於人生、世界、愛情、友誼、前途等一系列人文主義的幻想。
人類,並不美好,下賤的克牢狄斯一旦爬上王位,很多人對他阿諛逢迎,"如今誠實的人,一萬個人中也沒有一個! " 為了篡權,弟弟居然暗殺自己的哥哥---- "人,不過是泥土捏成的生命!"人間,是長滿惡毒莠草的荒原。
世界,就是一座大監獄,而丹麥,又是其中最壞的一間。
愛情,也不堅貞,父王死去不到兩個月,母親的孝鞋還沒有穿舊,居然匆匆地改嫁奸王,鑽進亂倫的衾被, 就是畜牲也會比這悲哀得長久些吧?友誼,也不可靠,一個個好友,為了一己的私利,甘做奸王的暗探來窺視行蹤;就連信誓旦旦的情人,也不自覺成為篡權者的工具。
縱目四望,奸王邪惡、群臣昏聵、朝廷腐敗、上層墮落,這是一個顛倒混亂的時代!理想破滅,使他承受不了這超負荷的壓力,陷入於精神危機,產生了憂鬱。
B.憂鬱之深深刻洞察力---- 他以哲學家的深刻洞察力,解剖現實,深揭被掩蓋著的社會罪惡,使其憂鬱積重難返。
繼續探索---- 他在精神危機裏繼續進行精神探索,又發現更新,更嚴重的社會罪惡,這些新的罪惡又帶來他憂鬱的進一步升級,達到常人達不到的深度與廣度。
C.憂鬱之久憂鬱---- 貫穿劇目的始終。
從他穿著喪服登場,到古堡待父,到破相裝瘋,到戲中作戲,到後宮勸母,到海上窺奸,到墓場葬禮,到宮庭比武,一直到他最後毀滅,憂鬱一直沒有離開過他。
因而, 沒有憂鬱,也就沒有哈姆雷特。
⑵猶豫A.猶豫原因敵強我弱---- 他知已知彼,正確的估計了敵我力量的對比過於懸殊。
整個時代已經顛倒混亂, 而拯救者只有一個人, 那就是"倒黴的我!"寄全部希望於自己,這樣,以一人之力對抗整個社會,他深知這場鬥爭的長期性、艱巨性、複雜性和危險性,導致他行動的猶豫。
哈姆莱特的人物心理分析
![哈姆莱特的人物心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1c8cafb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05.png)
哈姆莱特的人物心理分析在威廉·莎士比亚的经典悲剧《哈姆雷特》中,人物心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主要人物的心理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剧中人物的行为和决策,并揭示出剧本中的主题和意义。
本文将对哈姆雷特及其敌人克劳狄斯、他的母亲葛特鲁德以及好友奥菲利亚的人物心理进行分析。
在剧中,哈姆雷特是一个心思缜密、复杂多变的人物。
他的内心矛盾是整部剧的核心,塑造了他的行动和态度。
他对于父亲的死感到极度悲痛和愤怒,这种情绪使他变得痛苦和抑郁,导致他陷入对死亡和自己存在的深思熟虑。
哈姆雷特的决策常常被他内心的魔鬼和天使之间的抉择困扰,他的优柔寡断成为了他行动的障碍。
他思考着父亲被谋杀的真相,同时面临着复仇和对准父亲仇人的困境,进一步加深了他的痛苦和挣扎。
哈姆雷特的人物心理展示了复杂的情感和冲突,使他成为了一个经典而深刻的角色。
相比之下,克劳狄斯是一个野心勃勃,冷血无情的角色。
他杀死了自己的兄弟并娶了他的妻子,以谋求王位和权力。
克劳狄斯的人物心理揭示了他的野心和虚伪,他能够在外表上保持冷静和镇定,却在内心深处充满了罪恶感和恐惧。
他对被杀的兄弟的死感到的内疚与他的权力欲望形成鲜明的对比,暗示了他内心的斗争和冲突。
克劳狄斯的人物心理揭示了权力和罪恶之间的相互作用,成为剧中的重要主题之一。
葛特鲁德是哈姆雷特的母亲,她的人物心理也是值得关注的。
她嫁给了杀害丈夫的克劳狄斯,这引发了哈姆雷特的愤怒和不满。
葛特鲁德的人物心理展示了她对权力和地位的渴望,以及她对儿子的爱和对丈夫的忠诚之间的冲突。
尽管她面临着困难的选择,但她的决策往往是出自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
葛特鲁德的人物心理反映了她作为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困境,也揭示了权力和家庭关系的复杂性。
最后,我们来看奥菲利亚这一角色的人物心理。
她是哈姆雷特的恋人,同时也是她父亲波洛尼厄斯的女儿。
奥菲利亚的人物心理在整个剧中是比较脆弱和易受伤害的,她受到了父亲的死亡和哈姆雷特心理的变化的双重打击。
心理剖析:《哈姆雷特》的主人公内心
![心理剖析:《哈姆雷特》的主人公内心](https://img.taocdn.com/s3/m/797f483b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50.png)
心理剖析:《哈姆雷特》的主人公内心《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经典悲剧之一,充满了激烈的情感、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深刻的思考。
主人公哈姆雷特的内心世界是这部戏剧的核心,他的冲突、挣扎和矛盾构成了这个故事的精髓。
本文将对《哈姆雷特》的主人公内心进行深入剖析,探索他的情感、动机和心理变化。
首先,哈姆雷特是一个富有复杂情感的人物。
他因父亲之死而陷入深深的悲痛之中,与此同时,他对母亲与克劳狄斯的婚姻感到愤怒和背叛。
这种情感冲突引发了他内心的剧痛和痛苦,使他变得消沉和疑虑。
他经常陷入痛苦的怀疑中,对现实产生怀疑,感到生活毫无意义。
他的内心世界充满了矛盾和动荡,这使他成为一个深受心理困扰的人物。
其次,哈姆雷特的动机也是他内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的动机可以追溯到他对父亲的复仇诺言。
父亲的死被认为是一桩谋杀案,哈姆雷特希望为父亲复仇。
然而,他对复仇的动机逐渐变得复杂和深入。
他开始怀疑父亲之死的真相,对克劳狄斯的欺骗感到愤怒,并设法验证克劳狄斯的罪行。
这种对真相的追求和对复仇的渴望使哈姆雷特内心的斗争更加复杂而纠结。
此外,哈姆雷特的内心变化也是对他性格与情感的解读。
他的内心随着剧情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一方面,他表现出失望、愤怒和恼怒,对他所处的境遇感到不满。
另一方面,他也展现出对美好的向往和理想的追求。
他的内心变化同时反映了他对现实的拒绝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这种内心的变化使得他在放手和坚持之间矛盾不定,进一步加深了他的内心冲突。
在剧中,哈姆雷特的内心世界不仅体现在他的独白和行动中,还通过其他角色的对话和反应得以呈现。
他与奥菲利娅的爱情,与奥菲利娅的父亲波洛尼厄斯的对话,和他与丹麦国王的摩擦等等,这些都成为了揭示他内心世界的窗口。
这些交流和互动反映了他内心的冲突和挣扎,丰富了剧情的发展。
总之,哈姆雷特作为《哈姆雷特》的主人公,他的内心世界展现了剧中最复杂、最深刻的情感和思想。
他的痛苦、动机和内心变化都是这部戏剧的核心。
正是他丰富的内心世界使得《哈姆雷特》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性格悲剧解读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性格悲剧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28dfb8b4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0b.png)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性格悲剧解读《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一部伟大的悲剧作品,主人公哈姆雷特的性格是这部作品的核心。
哈姆雷特是一个复杂而多面的角色,他的性格特征包括犹豫、矛盾、忧愁和痛苦。
这些性格特征为哈姆雷特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也使他成为了一个极具魅力和深度的角色。
本文将对哈姆雷特的性格进行深入解读,探讨他的犹豫不决、矛盾心理、思想缜密和情感丰富等特征,从而揭示他悲剧性格的内在因素。
哈姆雷特的犹豫不决是他性格的鲜明特征。
在整个剧情中,哈姆雷特陷入了种种矛盾和犹豫之中,这种犹豫不决成为了他的致命弱点。
在得知父王被谋杀后,哈姆雷特无法立即决定采取行动,而是陷入了严重的犹豫之中。
他对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感到迟疑和担忧,不敢贸然行动。
这种犹豫导致了他在整个剧情中错失良机,最终走向悲剧的结局。
哈姆雷特的犹豫不决反映了他敏感的内心和对世界的深刻思考,但这也使他成为了一个被动、消极的角色。
哈姆雷特的矛盾心理是他性格的另一重要特征。
他常常陷入自相矛盾的思考之中,无法做出明确的选择和决定。
他既追求正义和公平,又感到复仇行为的残忍和邪恶。
他内心的矛盾不仅表现在行动上,也表现在言辞和思想上。
他常常变换立场,犹豫不决,这种心理矛盾成为了他性格的一部分,也是他悲剧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哈姆雷特的矛盾心理既是他执着于真理和正义的表现,也是他内心纠结和痛苦的反映。
哈姆雷特的思想缜密和批判性思维是他性格的又一特征。
他不满足于表面的现实,而是通过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去探求真相。
他对人生、命运、真相等问题有着深刻的思考和探索,这种思想缜密使他不断怀疑和纠结,也增加了他的犹豫不决和矛盾心理。
哈姆雷特的批判性思维使他对周围的现实保持清醒和警惕,但也使他无法轻易融入周围的环境,独处于心灵的孤岛之上。
哈姆雷特的情感丰富是他性格的又一鲜明特征。
他对父亲的死亡、母亲的再嫁、奥菲利娅的死亡等事件都有着深切的情感体验,他的内心充满了痛苦和苦闷。
他的情感丰富使他成为了一个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的角色,也使他的悲剧命运更为深刻和感人。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性格悲剧解读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性格悲剧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bb06989b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98.png)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性格悲剧解读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悲剧之一,而其中的主人公哈姆雷特更是备受人们关注和思考的对象。
哈姆雷特的性格在整部戏剧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的矛盾、犹豫、痛苦和悲剧命运都让人深思。
在本文中,将对哈姆雷特的性格进行深入解读,探讨他的悲剧性格是如何造成他的命运的。
哈姆雷特的性格犹豫不决。
在整个故事中,哈姆雷特表现出了极端的犹豫不决和矛盾的性格。
他在担任国王时的态度和行为,如何处理他父亲被谋杀的事件,以及对自己的爱情和亲人的态度都表现出了他内心深处的犹豫。
这种犹豫不决的性格使得他在面对各种问题和困境时常常踌躇不前,进而导致他错失了许多机会,甚至最终走上了悲剧的道路。
这种性格的犹豫和矛盾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他内心深处的挣扎和痛苦,同时也是他悲剧性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哈姆雷特的性格执着固执。
尽管哈姆雷特在面对许多问题时表现出了犹豫和矛盾,但他在某些事情上又表现出了执着和固执。
在得知父亲被谋杀后,他决定要报仇,并且不惜一切代价。
在追求奥菲莉娅时,他也表现出了执着的一面,尽管结果并不如他所愿。
这种执着固执的性格使得他在一些问题上变得决绝和坚定,但同时也使得他在另一些问题上陷入了犹豫和混乱之中。
这种性格的矛盾和冲突,不仅给他自己带来了痛苦和困惑,也成为了他悲剧性格的重要构成部分。
哈姆雷特的性格敏感多疑。
在整个故事中,哈姆雷特表现出了极度的敏感和多疑,对他人的行为和动机总是怀疑和揣测。
他对克劳狄斯的猜疑和对奥菲莉娅的猜疑,都表现出了他的敏感和多疑。
这种敏感多疑的性格使得他对周围的人和事产生了极大的困扰和痛苦,同时也使得他的生活充满了挣扎和不安。
这种性格的敏感和多疑,使得他在整个故事中一直处于一种扭曲和痛苦的状态,最终也成为了他悲剧性格的一个重要特征。
哈姆雷特的性格忧郁孤独。
整个戏剧中,哈姆雷特都表现出了极度的忧郁和孤独。
他对生活和世界的观察总是充满了悲观和忧郁,对自己的命运也总是感到寂寞和孤独。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性格悲剧解读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性格悲剧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3b03d5f4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ef.png)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性格悲剧解读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剧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哈姆雷特》是被公认为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哈姆雷特,这个个性复杂,心灵深邃的主人公,被誉为是莎士比亚创作中最成功的角色之一。
他的性格不仅展现了莎士比亚的视角,同时也提出了许多深刻的社会和哲学问题。
本文将通过对《哈姆雷特》中主人公性格的悲剧解读,来揭示哈姆雷特这一形象的复杂性和内心的矛盾。
哈姆雷特是一位充满内心挣扎和矛盾的人,他对世界和自己的看法十分深刻,这使他成为了一个复杂的悲剧人物。
他既有着顽固的自尊和理想主义,又有着对现实的无奈和怀疑。
在剧中,哈姆雷特被描绘为一位苦闷、矛盾和疑虑的人,他在内心深处的挣扎如同潮水般汹涌澎湃。
他既想证明父亲的遗言,又无法摆脱对母亲忠诚的矛盾;他既想要维护正义,又无法击垮腐败的政权。
他的内心矛盾和挣扎成为了该剧的核心,也成为了他的命运的悲剧源泉。
哈姆雷特的性格复杂性体现在他对父亲的复杂情感中。
在剧中,哈姆雷特显得特别孤独,他对已故父亲的思念和对母亲的矛盾情感是他内心挣扎的开始。
他对父亲的死亡充满了痛苦和悲伤,他却因为母亲与叔父的婚姻而对母亲产生了疑虑和愤怒。
他认为母亲的婚姻是不道德的,是一种对父亲的背叛。
他的痛苦不仅来自于父亲的离世,更来自于母亲的行为,这使他对家庭、亲情和人生的看法都产生了深刻的怀疑。
哈姆雷特的性格复杂性还体现在他对友情和爱情的态度上。
在剧中,哈姆雷特与他的朋友霍瑞希奥建立了深厚的友情,而与奥菲莉亚之间有着一段情感纠葛。
他对友情和爱情的态度却十分混乱。
他对霍瑞希奥的友情是真诚的,但又因为自己的犹豫不决而对友情的真假产生了怀疑。
他对奥菲莉亚的爱情也是纠结的,既深深地爱着她,又因为家庭和政治的原因而对她保持着疏离。
他的一生中都被这些对友情和爱情的犹豫和怀疑所困扰,这使得他在情感上备受折磨。
哈姆雷特的性格复杂性还体现在他对自己的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之中。
在剧中,哈姆雷特始终奋发图强,对正义有着强烈的追求。
哈姆雷特人物形象性格分析
![哈姆雷特人物形象性格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c12e275be23482fb4da4cfc.png)
——哈姆雷特人物形象分析四百多年前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如突兀异峰崛起于英国文坛。
这位伟大的诗人和剧作家,以其深刻的思想、广泛的内容、优美丰富的语言、高超娴熟的艺术技巧,征服了当时和后世的众多读者。
《哈姆莱特》作为莎士比亚的传世剧作,其主人翁哈姆莱特的经典形象,无疑是世人所关注的焦点。
或许正如别林斯基所惊叹的那样,说不尽的哈姆莱特其实是“我们每一个人”,年轻朝气的形象,冲动犹豫的性格,善恶兼备的道德取向等等。
哈姆莱特一生的经历折射出他内心的凄厉和壮烈,同时也体现了哈姆莱特的矛盾性——乾坤巨人与凡夫俗子的二重结合。
一、成长中现实与理想的冲突哈姆莱特的出身是个王子,他高贵、优雅、勇敢、有学识,追求纯洁的爱情,属于上流社会的统治阶层。
用哈姆莱特的情人奥菲利娅的话来说,他是“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辨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时流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举世注目的中心。
”[1]哈姆莱特在德国威登堡大学学习,接受人文主义的熏陶,他对人报有美好的看法,高呼“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爱情、友谊也有自己的看法,希望以真诚相待的平等关系来代替尊卑贵贱、等级森严的封建关系。
这时的他年青而乐观,对人对事充满幻想。
可见,哈姆莱特应该是一个快乐的王子,拥有地位、名份、权利和爱情……是父母的骄傲和未来的王位继承人,摆在他面前的是鲜花着锦的前程和命运。
然而,伴随着成长中遭遇的现实变故,他的理想宏图完全被破坏。
开始由高贵的王子向凡夫俗子转变,品尝着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堕入矛盾和苦难之中。
老国王之死,标志着哈姆莱特的命运发生戏剧性的逆转。
父亲的死,使他陷入悲痛之中,失去了早先的欢乐。
紧接着是母亲的迅速改嫁,自己的叔父转眼成了继父,王位被剥夺等一系列的变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给哈姆莱特以沉重的打击。
他用一身“墨黑的外套”抵抗着自己无法接受的现实,也包裹着他此刻痛苦而流离失所的内心。
《哈姆雷特》中的疑问与心理病理学剖析
![《哈姆雷特》中的疑问与心理病理学剖析](https://img.taocdn.com/s3/m/bfe27583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2b.png)
哈姆雷特中的疑问与心理病理学剖析概述《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重要的戏剧作品之一,被广泛认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文学作品之一。
该剧以主人公哈姆雷特的内心矛盾和对真相的探寻为核心,涉及了许多深层次的哲学和心理问题。
本文将通过分析角色内心的疑问和行为,从心理病理学角度探讨《哈姆雷特》中所呈现的复杂人性。
1. 哈姆雷特内心的疑问哈姆雷特在剧中面临着许多内心的疑问,这些疑问出现在他思考自己生存意义、道德选择、父亲死因等方面。
- 生存意义:哈姆雷特反思生命的意义,他对人类存在是否有价值产生了质疑,并困惑于生与死之间。
- 道德选择:哈姆雷特在复仇时陷入内外部冲突,他面临着杀死叔父克劳迪斯还是采取其他方式报复之间的道德选择。
- 父亲死因:哈姆雷特对父亲的死状有许多疑问,他对是否为谋杀以及凶手的真实身份怀有怀疑并寻求解答。
2. 心理病理学剖析《哈姆雷特》中展示了许多与心理病理学相关的情节和人物角色,这些因素增添了故事的复杂性和深度。
- 忧郁症:哈姆雷特被描绘成一个忧郁、沮丧的角色。
他思考的深度和对内心冲突的苦恼表现出一些忧郁症状。
- 妄想观念:哈姆雷特常常陷入幻觉和妄想中,例如在与幽灵对话时,他产生了一些不符合现实情况的幻觉观念。
- 内疚感:哈姆雷特深受内疚感困扰,他对未能及时复仇而感到后悔,并将其归咎于自己缺乏勇气。
3. 思考与结论通过《哈姆雷特》中角色内心的疑问和心理病理学剖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思考和结论。
- 人性的复杂性:哈姆雷特的内心矛盾和疑问反映了人类内心的深度和多样性。
他对真相的追求和对自身责任感的反思,展示了我们作为人类所面临的存在问题。
- 心理病理学与文学:《哈姆雷特》中融入心理病理学元素,使故事更加丰富有趣。
通过这种情节设置,作者成功地揭示了角色内心的挣扎并增强了剧情的戏剧张力。
综上所述,《哈姆雷特》中呈现了复杂而深刻的人性问题,并在其中引入了心理病理学元素,进一步增强了剧作的艺术价值。
哈姆雷特悲剧性格剖析读书笔记
![哈姆雷特悲剧性格剖析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84025843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05.png)
哈姆雷特悲剧性格剖析读书笔记《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悲剧作品之一,主人公哈姆雷特的性格复杂多面,其悲剧命运令人深思。
在阅读这部作品并对哈姆雷特的性格进行剖析后,我有了许多深刻的感悟。
哈姆雷特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挣扎的人物。
他出身王室,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本应有着光明的前途。
然而,父亲的突然离世和母亲的迅速改嫁,让他的世界瞬间崩塌。
他开始对周围的一切产生怀疑,内心充满了痛苦和愤怒。
哈姆雷特的优柔寡断是他性格中的一个显著特点。
当他得知父亲的死亡真相后,他陷入了极度的矛盾之中。
一方面,他渴望为父亲报仇,另一方面,他又对复仇的后果感到恐惧和犹豫。
他不断地思考、权衡,却始终无法果断地采取行动。
这种优柔寡断不仅让他错失了许多机会,也让他的内心承受了巨大的煎熬。
他的过度思考也是导致其悲剧的一个重要因素。
哈姆雷特总是在思考人生的意义、道德的准则和人性的善恶。
他的思想深邃而复杂,但过度的思考却让他陷入了迷茫和困惑之中。
他试图寻找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却往往在思考中迷失了方向,错过了行动的最佳时机。
然而,哈姆雷特的性格中也有坚定和勇敢的一面。
在面对邪恶和不公时,他并没有选择沉默和逃避。
尽管复仇的过程充满了曲折和困难,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信念。
他在与敌人的斗争中,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
哈姆雷特的善良和同情心也是不容忽视的。
他对朋友和爱人真诚相待,对无辜者充满了怜悯。
他不忍心看到更多的人受到伤害,这种善良的天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他的复仇行动。
他的孤独感也是其悲剧性格的一部分。
在整个复仇的过程中,哈姆雷特几乎是独自一人在战斗。
他无法向他人倾诉内心的痛苦和困惑,也无法得到真正的理解和支持。
这种孤独让他的心灵更加脆弱,也让他在面对挫折时更容易陷入绝望。
哈姆雷特的悲剧性格并非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当时的丹麦社会充满了腐败和黑暗,道德沦丧,正义得不到伸张。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哈姆雷特的理想和信念显得如此脆弱和不堪一击。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性格悲剧解读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性格悲剧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272e1d59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ee.png)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性格悲剧解读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而主人公哈姆雷特的性格也成为文学界和戏剧界长期关注的焦点。
哈姆雷特的性格复杂而多面,他充满着矛盾和痛苦,一方面是聪明机智、深思熟虑,另一方面却是情绪化、犹豫不决。
这个矛盾的性格成为了其悲剧命运的根源。
本文将从《哈姆雷特》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入手,解读哈姆雷特的悲剧性格,并探讨他的悲剧命运是如何由其性格所引发的。
哈姆雷特是一个极具思考和矛盾的人物。
在我们第一次见到哈姆雷特时,他就已经表现出了他的深思熟虑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在他对尼刺父亲的死亡产生疑问和对母亲的再婚表示不满的情节中,透露出了他对世界的深刻思考和对道德的关注。
正是这种深思熟虑,让哈姆雷特难以做出决断。
在接受了父亲的鬼魂指示后,哈姆雷特陷入了犹豫和痛苦之中,他不知道是否应该相信鬼魂的指示,也不知道是否应该报仇。
这种矛盾和犹豫成为了哈姆雷特性格的突出特点,也成为了导致其悲剧命运的根源。
哈姆雷特是一个情感丰富的角色。
在整个剧情中,哈姆雷特的情感更替剧烈,时而愤怒,时而忧伤,时而兴奋,时而痛苦。
这种丰富的情感使得他的性格更加矛盾和复杂。
尤其是在他对待奥菲莉娅和其母亲的关系中,哈姆雷特表现出了极端的情感波动。
他对奥菲莉娅表现出的爱恨交织,以及对母亲重新婚姻的愤怒,体现了他的情感丰富和复杂。
这些情感的波动不仅给他自己带来了痛苦,也对他的周围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哈姆雷特对友谊和忠诚也有着极其强烈的情感体验,他对好友霍瑞西的信任和对其死亡的痛苦都展现了他的情感丰富。
这种丰富的情感使得他在行动时常常受到情感的驱使,而不是理性的思考,这也加剧了他的矛盾和悲剧性格。
哈姆雷特是一个充满犹豫和矛盾的人物。
在整个剧情中,哈姆雷特时而表现出果断和勇敢,时而又表现出优柔寡断和犹豫不决。
尤其是在他执行父亲的报仇计划时,哈姆雷特的犹豫和矛盾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对自己的犹豫感到羞愧和痛苦,但又无法摆脱这种犹豫。
哈姆雷特的忧郁性格探析分析
![哈姆雷特的忧郁性格探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4ab67f3102de2bd960588b8.png)
哈姆雷特的忧郁性格探析目录摘要.......................................... (2)Abstract (3)前言 (4)一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 (5)二哈姆雷特的忧郁性格社会原因 (6)三哈姆雷特的忧郁性格根源 (7)结语 (8)参考文献 (9)致谢词 (10)摘要《哈姆雷特》的作者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卓越的人文主义思想的代表,近代欧洲文学的奠基者之一。
他被公认为英国文艺复兴的顶峰,是全世界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在其创作的作品中,四大悲剧之一的《哈姆雷特》中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形象最为著名。
哈姆雷特是一个有着人文主义思想的王子,他有“骑士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他是“国家所瞩望的娇花,时流的明镜,人伦的典范,举世瞩目的中心。
”但在他性格中却有着犹豫不定,延宕的一面。
但正是因为他的忧郁延宕才使得这一形象有着不朽的艺术魅力。
本文主要是对哈姆雷特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浅析:通过概述《哈姆雷特》主要的故事情节,分析出哈姆雷特在《哈姆雷特》中呈现的主要性格——忧郁的性格特征。
作为人文主义的代表哈姆雷特是如何在复仇中,表现出反复迟疑,犹豫不决的心理;同时有怎样体现了其处于亲情,爱情中矛盾,延宕的性格特征。
论文还进一步的分析了形成哈姆雷特性格的成因和背景,从而总结出哈姆雷特忧郁,延宕的性格特征,进而表达出作者对《哈姆雷特》这部作品的看法以及作品对其的影响,达到更好的理解与挖掘《哈姆雷特》的文学价值,以及通过对《哈姆雷特》的人物分析,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化对英国文学作品中对人物性格的分析和理解。
关键词:哈姆雷特性格浅析忧郁延宕AbstractABSTRACT William Shakespeare, the most remarkable playwright and a poet of England in the period of the renaissance in European , an outstanding representative of humanitarianism , is one of the founders of modern European literature. Being one of the world’s greatest writers, he was recognized as the pinnacle of English Renaissance. In his works, Hamlet, one of the four tragedies, is considered the summit of Shakespeare’s art. Many characters were created by Shakespeare with unique creative technique in writing. These characters were alive with the unique personality, particularly in Hamlet, the image of Hamlet; the prince of Denmark is most well-known. Hamlet is a prince with humanistic ideas. He is “Th’expectancy and rose of the fair state, The glass of fashion and the would of form,” However, he was dithery and delayed. His melancholy is the reason that makes the image has a monumental artistic charm. In this paper, the main target is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 of Hamlet. Through the overview of the plot of Hamlet, the main character of Hamlet in Hamlet were shown---melancholy and delay have analyzed.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humanitarianism, how has Hamlet shown the psychology of hesitation in his revenge, and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analyze how to realize his character of delay in the contraction of his family and love. This thesis also analyzes the causes and the background of the formation of Hamlet’s and excavation the literary value of the Hamlet, the thesis summarizes Hamlet has melancholy, delay of the personality traits, and then expresses the view of the author in Hamlet, as well as the impact of this work. Deepening the analysis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character in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we can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the social background at that time by analyzing Hamlet’s character.Key words: Hamlet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 Melancholy Delay前言自从《哈姆雷特》这部伟大悲剧问世以来,几百年来,不知有多少专家学者就哈姆雷特的忧郁性格从不同角度有过研究,就其量来说,可谓汗牛充栋。
从时代背景出发解读哈姆雷特的忧郁和延宕-精品文档
![从时代背景出发解读哈姆雷特的忧郁和延宕-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2c5435100912a2161479295b.png)
从时代背景出发解读哈姆雷特的忧郁和延宕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剧作家。
当时的英国,封建社会日趋衰退,资本主义逐渐兴起,封建王室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激化,社会矛盾愈发尖锐。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负盛名的悲剧之一。
尽管剧中描写的是丹麦王室的种种腐化堕落,但不难发现,剧中的丹麦其实是英国社会的真实写照,每个剧情细节无不透露着莎士比亚那个时代的气息。
莎翁在剧中借哈姆雷特无情地批判着社会的黑暗,尽情表达着他的人文主义思想。
莎翁笔下的哈姆雷特忧郁、延宕。
可以说,他的忧郁和延宕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
丹麦王子哈姆雷特早年留学德国威登堡大学,接受过人文主义思想的教育,对人性、社会和理想有着与传统观念迥然不同的看法,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代表。
生活的不幸、社会的无序、时代的混乱让他逐渐变得忧郁。
他忧郁但不消沉;他延宕但从未放弃过与罪恶势力的斗争。
从知道父王被害真相时起,他便一直都是主动出击,制定复仇计划,等待最佳时机,上演“戏中戏”,任何时候从未胆怯过。
他之所以忧郁和延宕,是因为他将自己的个人复仇计划与重整乾坤、拯救人类、改造世界结合起来。
他有强烈的复仇愿望,也有改造社会的决心,但又深感人类的渺小和不完美。
矛盾的心理使他深陷忧郁之中,也一直拖延着他的行动。
这种带有时代烙印的忧郁和延宕为他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加速了他命运的悲剧。
一哈姆雷特的忧郁忧郁是哈姆雷特的主要特征,但并不是他的天性。
自幼生活在顺境中的哈姆雷特身份高贵、家庭美满,拥有权位、亲情、爱情和友情,是位无忧无虑的快乐王子。
他是父母的宠儿,是丹麦法定的王位继承人,有着常人可望不可及的前程和命运。
由于早年在德国威登堡大学受过人文主义思想的熏陶,他积极乐观、奋发向上,对人和事物都充满了希望,感觉生活无比幸福、无限美好,认为人是“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哈姆雷特的忧郁是源自生活的不幸。
父王的死,令他悲痛不已,也使他的命运发生了急剧逆转。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性格悲剧解读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性格悲剧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113d610f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e0.png)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性格悲剧解读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是一部标志性的悲剧作品,主人公哈姆雷特的性格也是这部作品中的一个核心问题。
本文将探讨哈姆雷特的性格及其在悲剧发展中的作用。
哈姆雷特是一个深思熟虑的人,具有高度的智慧和才华。
他对哲学、文学和艺术都有浓厚的兴趣,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演员。
然而,他也是一个消极的人,常常沉浸在忧郁和自我怀疑中。
这种消极的性格在哈姆雷特发现叔父克劳狄斯谋杀他的父亲后更加明显。
他陷入了深深的内疚和复仇的想法。
他开始对自己的人生价值进行深刻的思考,考虑自己的存在和目的是什么。
他通过“世界是多么荒谬”这句名言表达了他对整个世界的反感和失望。
尽管哈姆雷特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具有复仇心理,但他的性格使得他感到犹豫和无法决定。
他用心理学的说法是“分裂”,在复仇心理和自己深思熟虑之间摇摆不定。
这让他沉浸在痛苦的内心挣扎中,无法得出决定性的行动。
哈姆雷特的犹豫不决是他最出名的特征之一,他对自己无法实行打破自己身上的惯性,振作起来,最后导致其自身的灭亡和整个王国的混乱。
哈姆雷特对于人性的理解和探讨也是本剧的重要内容。
他对朋友和敌人都表现出了同样的狼狈不堪和疏离感;他对女性有着复杂的态度,同时也认为自己不必结婚和有子嗣。
他特有强烈的思辨性,以致于他面对最接近他的女友欲问清楚父亲的真相时选择了雪藏,这一部分体现了他的疏离感和思辨性的强烈。
总之,哈姆雷特的性格及其犹豫不决在悲剧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他深思熟虑,但又犹豫不决,这使得他难以理解自己和周围的人。
同时,他对人性的思考和对世界的看法使得本剧超越了一般的戏剧作品,成为一部不朽的文学经典。
《哈姆雷特》的人物形象解读
![《哈姆雷特》的人物形象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9e563e03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36.png)
哈姆雷特的人物形象解读简介《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著名戏剧作品之一,讲述了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与他的家族和周围人物之间发生的复杂故事。
在这部戏剧中,各种角色形象展现出了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多层次的性格特征。
1. 哈姆雷特哈姆雷特作为主角,在戏剧中扮演一个复杂而深沉的形象。
以下是对他人物形象的解读:•内向矛盾:哈姆雷特是一个性格内向、善于思考问题的人。
他倾向于用推理和分析来应对周围发生的事情,这使得他经常陷入自我质问和犹豫不决。
•苦恼与激情:哈姆雷特对于他父王被杀以及母亲与兄弟克劳迪斯结婚感到极度悲伤与愤怒。
他深陷情感纠结中,同时还受到父亲鬼魂显灵要求复仇的压力,这使得他时常表现出情绪化和冲动的一面。
•思辨与疯癫:哈姆雷特经常沉浸在自己的思考中,他对生死、存在意义等问题有着深刻的思考。
这种过度思考也导致了他被认为是疯子,故事后期他逐渐展现出偏执和疑神疑鬼的行为。
2. 奥菲利娅奥菲利娅是哈姆雷特的女友,她的形象也非常复杂。
以下是对她人物形象的解读:•纯真无邪:奥菲利娅一开始展现出天真纯洁的一面,她深爱着哈姆雷特并相信他对她的爱也是真诚的。
然而,在戏剧发展过程中,她被迫参与到政治阴谋之中,使得她逐渐失去了童真。
•受害者与背叛者:在戏剧中,奥菲利娅遭受了来自家人和哈姆雷特的背叛。
她被1uieye母亲命令监视哈姆雷特,并且因此成为弄虚作假政治游戏中的牺牲品。
这些经历造成了她的精神崩溃和最终的悲剧结局。
•社会角色:奥菲利娅也代表了女性在那个时代的社会地位和束缚。
她没有自主权,被家庭和政治力量所控制,这使她无法保护自己并追求自己真正的幸福。
3. 克劳迪斯克劳迪斯是哈姆雷特的叔父兼继父,他也是一个复杂而多面的角色。
以下是对他人物形象的解读:•欺骗者:克劳迪斯杀死了哈姆雷特的父亲,并与哈姆雷特的母亲不忠。
他为了获取王位和权力愿意不择手段,善于用谎言和阴谋来达到自己的目标。
•矛盾与内疚:尽管克劳迪斯表面上看起来咄咄逼人、坚定不移,但他内心深处却存在着强烈的内疚感。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性格悲剧解读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性格悲剧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5473beb0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1f.png)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性格悲剧解读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哈姆雷特》是一部著名的悲剧。
其中的主人公哈姆雷特是一个复杂而多面的人物,他的性格深受父亲的离去、母亲的再婚、爱人的背叛和政治的斗争等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从哈姆雷特的性格特点和悲剧命运两个方面解读其角色。
一、哈姆雷特的性格特点1、犹豫不决哈姆雷特是一个长期陷入思考和矛盾的人。
他对父亲的死感到愤怒和哀伤,但他又不能确定克劳狄斯是否是真正的凶手,因此他犹豫不决,无法立即报复。
这种犹豫不决的性格常常阻碍了他的行动,成为他悲剧命运的原因之一。
2、情绪波动剧烈哈姆雷特的情绪波动非常剧烈,他的内心充满了愤怒、恐惧、痛苦、欺骗和悔恨等复杂情感。
在他的情感波动中,他表现出强烈的矛盾和自我矛盾的倾向。
这种情感波动成为他人物性格的重要特点,也加深了他悲剧命运的印记。
3、感情丰富哈姆雷特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他对父亲的死、母亲的再婚、林肯伯爵的背叛和奥菲利娅的离去等都表现出了强烈的感情反应。
他爱他的父亲、爱他的女友,但他感到被背叛和欺骗。
他的感情丰富,成为他悲剧命运的推动力,也成为他深受读者喜爱的原因之一。
二、哈姆雷特的悲剧命运1、遭受家族悲剧的冲击哈姆雷特的父亲被谋杀,母亲和自己的男友在一起,他的好友奥菲利娅也选择了别人,这些悲剧性事件在一起影响了哈姆雷特的心理,也决定了他的悲剧命运。
2、政治斗争的牵扯哈姆雷特所处的丹麦王国是一个政治腐败的国家,国王和王后的丑恶行径深深地影响了哈姆雷特的思考和行为。
他的父亲被谋杀,他必须决定是否要复仇,而这个决定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对政治斗争的了解和处理。
3、悲剧缺少严格的文化支撑在《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的悲剧没有严格的文化支撑。
虽然他头脑聪明,反思深刻,但他没有运用这些才能和潜力去改善他的命运。
另外,他的悲剧也与他的性格深层次的问题和他的行为选择有关。
三、结论哈姆雷特是一个典型的悲剧人物,他的性格特点和悲剧命运深深地印刻在读者的脑海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姆雷特忧郁性格的解剖
文/徐燕辉
提要:作为莎士比亚的不朽经典,《哈姆雷特》长久以来一直是人们研究和争论的焦点,而其主人公哈姆莱特的性格常常是人们谈论这一悲剧的重要话题之一。
迄今为止,很多评论家对哈姆雷特的忧郁性格从不同的角度也有过很多的研究和众多的争议。
本文试图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悲剧的角度对哈姆雷特的性格形成的背景和原因及其忧郁性格进行解剖。
关键词:哈姆雷特忧郁的解剖悲剧
最早对莎士比亚的代表剧作《哈姆雷特》的接触是阅读其文本,此次观看了《哈姆雷特》的影片后,增强了我的感性认识,同时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理性认识也得到了一些提升。
这部剧作主要讲述了丹麦王死后,守夜卫兵看见丹麦王的幽魂出现,便告知哈姆雷特王子。
而叔父克劳狄斯服丧未满,就娶其兄嫂并继承王位。
王子前去查看且与幽魂(即丹麦王)对话。
最后王子获知叔父谋害父王之真相,为证实真相他装疯卖傻,于是导演了一出老王被毒杀短剧,请叔父与他的母后观赏,叔父当场色变,母后以为王子疯了,奥菲莉亚遭情人失踪及丧父之痛投河自杀,引起雷奥提斯心头之恨,与克劳迪王共谋比剑时涂剧毒于剑锋,酒内下毒,加害王子,不料被葛楚皇后误饮,雷奥提斯自己亦为毒剑所伤,临死告知王子真相,王子报了父仇,自己也壮烈牺牲。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主人公,即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在整个戏剧中,他的徘徊、辗转、恐惧、进退维谷,触景生情,回忆过去,把他的思想及心里活动表现的淋漓尽致。
对前人研究的综述
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前人从不同角度对哈姆雷特的忧郁性格有过很多的研究。
最早的是德国的歌德,他认为哈姆雷特性格中的软弱性在于他的延宕。
他写到:“一个美丽、纯洁、高贵而道德高尚的人,他没有坚强的力量成为英雄,却在一个重担下毁灭了……”而英国诗人柯勒律治则认为哈姆雷特并不懦弱,他的拖延报仇是由于优柔寡断,而优柔寡断是由于过多的思虑。
对这一说法我基本上持同一观点。
后来也有很多人继承了这一研究传统,也有人对其有独巨匠心的看法。
如威尔逊的观点,他结合了当时的真实人物,认为哈姆雷特这一形象来自于“光辉的、忧郁的和不幸命运的埃塞克斯的遭遇和个性。
”到了当代,也有人从历史的观点对其进行解读,也有通过哈姆雷特的独白透视他的心灵,还有人通过结合人物的思想内涵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对哈姆雷特这一人物的探讨,真的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然而,就我个人而言,对于《哈姆雷特》这个文本,在如此有限的时间内,再加上个人目前的知识水平,我个人并没有很深入的研究成果。
因而只能在总结前人的结果之上,集百家之长,浅谈对哈姆雷特忧郁性格的认知。
哈姆雷特忧郁性格形成的原因
当分析一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时,总是与作者创作那个时代背景相联系。
可以说哈姆雷特就是那个时代的一个影子,然而他又是矛盾的。
从文学史的角度看,莎士比亚创作的那个文艺复兴时期,个人的价值认知正不断的提升,尊重个人,尊重生命,追求价值观等观念也开始具有普遍意义。
但是旧思想并没有完全根除,对人的思想和行动仍然有桎梏作用。
这点在哈姆莱特身上得到了体现。
哈姆雷特作为一个封建王公子弟,虽然接受了一些新鲜的思想,但封建落后的思想对他仍如影随形,这也就形成了哈姆雷特性格中的矛盾,也是他忧郁性格的形成的一个原因。
当然也离不开剧中哈姆莱特所生活的环境。
主要可以从下三个方面来分析:一他的不利位置。
在与克劳狄斯的斗争中,哈姆莱特在力量上处于劣势。
克劳狄斯不仅拥有宫廷的力量,而且可以借用长辈的名义对哈姆莱特发号施令。
二客观环境与哈姆莱特是敌对的。
以克劳狄斯为首的丹麦宫廷开始对哈姆莱持恃疑虑态度,强行将他留在宫中,不让他再去威登堡,以控制他的行动。
继而对哈姆莱特持敌对态度,必欲置之死而后快。
三客观环境与哈姆莱特的主观意愿相背离。
它的发展不受哈姆莱特的控制,总是违背他的意愿,出乎他的意料,把一个一个的事件摆在他的面前,使他处于被动的局面,在他装疯的时候,克劳狄斯试图秘密把他杀了。
他的忧郁性格从他自身的主观意识来说,还来自对腐败和无秩序的社会的失望和忧虑。
“一顶壮丽的帐幕,这个金黄色的火球点缀着着庄严的屋宇”,下却是“一个不毛的荒岬”,“一大堆污浊的瘴气的集合”,是“多么可厌陈腐乏味而无聊!”这是个混乱的时代,就像哈姆雷特说的那样“谁愿意忍受世人的鞭鞑和讥嘲压迫这的凌辱,傲慢这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延,官吏的横暴和费尽辛勤所换来的小人的鄙视……”
忧郁的解剖
他的忧郁性格从老国王死后就开始表露出来。
极度悲伤的他把世界看作一个“荒芜不治的花园,充满了恶毒的萎草”。
这样的性格贯穿整个戏剧的始终。
“忧郁情调来自对不愉快的事物的沉思”,他对结束仇人的生命既充满渴望又充满忧郁,在国王克劳狄斯看完戏后,神经受到强烈的打击。
他受不了良心的谴责,一个人在室内忏悔的时候,哈姆雷特正好经过。
此时哈姆雷特本想轻易解决了他,“他现在正在祈祷,我正好动手;我决定现在就干,让他上天堂去,我也算抱了仇了。
”我想他是可以的,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个好时机,但是他没有。
他的思虑太多了,举棋不定:“不,那还要考虑一下”。
因为他觉得如果罪孽深重的克劳狄斯死后的灵魂也应该要受煎熬,要是就这样送上了天堂,无异于以恩抱怨。
所以“等候一个更好的机会吧。
……我就教他颠踬在我的脚下,让他幽深黑暗不见天日的灵魂永堕地狱。
”于是他的复仇计划就这样在他忧郁的性格中拖延。
下面这一段他的心里独白:
“活着,还是不活?这是个问题。
究竟哪样更高贵,去忍受那狂暴的命运无情的摧残还是挺身去反抗那无边的烦恼,把它扫一个干净。
去死,去睡就结束了,如果睡眠能结束我们心灵的创伤和肉体所承受的千百种痛苦,那真是求之不得的天大的好事。
去死,去睡,去睡,也许会做梦!唉,这就麻烦了,即使摆脱了这尘世,可在这死的睡眠里又会做些什么梦呢?真得想一想,就这点顾虑使人受着终身的折磨,谁甘心忍受那鞭打和嘲弄,受人压迫,受尽侮蔑和轻视,忍受那失恋的痛苦,法庭的拖延,衙门的横征暴敛,默默无闻的劳碌却只换来多少凌辱。
但他自己只要用把尖刀就能解脱了。
谁也不甘心,呻吟、流汗拖着这残生,可是对死后又感觉到恐惧,又从来没有任何人从死亡的国土里回来,因此动摇了,宁愿忍受着目
前的苦难而不愿投奔向另一种苦难。
顾虑就使我们都变成了懦夫,使得那果断的本色蒙上了一层思虑的惨白容颜,本来可以做出伟大的事业,由于思虑就化为乌有了,丧失了行动的能力。
”
朱光潜在《忧郁的解剖:痛感中的快感》谈到“痛苦则是生命力在其离心活动进程中遭受阻碍的结果。
”其实哈姆雷特在说这一段话时他内心是痛苦的。
“活着,还是不活?”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他的犹豫彷徨、忧伤苦闷,像蛇一般扰乱着他的心,但往往他又能从中走出来,他意识到顾虑会使人变成懦夫,使果断的本色和伟大的事业无法实现。
“即使摆脱了这尘世”,但他又迷茫了,“可在这死的睡眠里又会做些什么梦呢?”对死及死后,他都恐惧,他忧郁了。
顾虑让人变成懦夫。
他对于生命,有着赞美,然而更多的是鞭挞......在戏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总是自言自语。
话语富有诗意,也包含哲理,更多的是一种心中的宣泄和呐喊。
他容易激动,忧虑沉闷,又常含有自嘲的口吻。
体现了他性格中的软弱,这也是忧郁的一种表现。
从第三幕起,他忧郁的心情开始得到克服,崇高的理想与责任感,使他意识到必须以行动来抗争不合理的命运,于是他雷厉风行地采取了一系列复仇措施,从采取演戏的方法证实奸王的罪行到改写密信,破坏了奸王把他放逐到英国,然后借刀杀人的阴谋,最终刺杀奸王,把国事托给他志同道合的密友,这无不表现了他的机智勇敢、镇定缜密以及超人的智慧。
在莎士比亚的著作中,哈姆雷特这一形象以成为艺术典型形象。
当然,从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他的性格特点是复杂的、多元的、矛盾的。
但是从悲剧这个角度看,他的性格特点主要还是忧郁。
综上所述,通过对哈姆雷特的忧郁性格形成的原因的追溯,展现了时代的弊端和矛盾;通过对他忧郁性格的解剖,展现了他内心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所以哈姆雷特这一人物形象是极具丰富的。
望日后对其有更深的研究。
参考文献:
梁实秋译:《莎士比亚全集》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1995年版
朱光潜:《悲剧心理学》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3年版
杨辛甘霖:《美学原理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