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第3版)[课后习题](第5章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影响下的中国新音乐)【圣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影响下的中国新音乐
1.简述贺绿汀的创作特色、成就和影响。
答:(1)创作特色
钢琴曲保持着民族化、大众化的传统,以其十分通俗、亲切的风格而受到群众广泛的欢迎。
抗日歌曲结构严谨,音乐语言质朴流畅,手法冼练。
合唱曲格调清新,乡土气息浓郁,充满革命乐观主义。
独唱曲具有强烈悲愤的激情、接近于歌剧咏叙调,表现了鲜明的革命倾向和完美的艺术技巧。
电影音乐注重通过优美、抒情的旋律对人物的内心做深入细致的刻画,注重歌曲风格的民族化和大众化。
(2)成就
①钢琴曲:《牧童短笛》和《摇篮曲》,带有清新质朴的民族风格和创意的钢琴织体。
《闹新年》,带有创造性的民族特色。
②抗日歌曲:代表作品有《游击队歌》《上战场》《保家乡》等。
③合唱曲:进行曲性质的合唱曲《游击队歌》《胜利进行曲》,无伴奏混声合唱《垦春泥》,
④独唱曲:代表作品有《嘉陵江上》。
⑤电影音乐:代表作品有《秋水伊人》《怨别离》《春天里》《天涯歌女》和《四季歌》。
⑥音乐理论研究和批评:编译出版了英国著名音乐理论家普劳特的《和声学理论与实用》;撰写了一系列富于现实意义的评论,如《音乐的时代性》《中国音乐界的现状及我们对音乐艺术所应有的认识》《从“学院派”、古典派、形式主义谈到目前救亡歌曲》等。
(3)影响
鲜明地表示了他对提高抗战歌曲创作的关注,也对当时进步音乐界某些不利于音乐界团结的“左”的观点进行了及时的批评。
2.简述吕骥的创作特色、成就及影响。
答:(1)创作特色
吕骥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战斗性和群众性。
在题材、形式、音调的构成上显示了他的创作个性。
他创作的民歌风格的作品,吸收了民间音调,在结构上采用了新的手法。
八声部及四声部混合使用的5个乐章的大型合唱《凤凰涅》,是他对以戏剧性、叙事性为主导的一类音乐体裁,在曲调创作、结构形式、风格特点以及音乐内涵等方面进行了一次新的探索。
(2)成就
吕骥为后人留下了400余篇理论、学术文章,创作了近300首歌曲。
代表作品有《自由神》《新编“九一八”小调》《中华民族不会亡》《抗日军政大学校歌》等,以及根据郭沫若长诗《凤凰涅盘》谱写的大合唱等歌曲。
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创作了《中华民族不会亡》《武装保卫山西》《抗日军政大学校歌》《保卫马德里》《新编九·一八小调》等数十首群众抗日救亡歌曲,是群众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
(3)影响
①在音乐创作方面,他与聂耳、冼星海等革命音乐家一样,形成了中国旗帜鲜明的革命音乐的优良传统;
②在音乐理论研究方面,他涉及音乐活动、创作、表演、民族音乐、美学、音乐史等多个领域,留下了许多有学术价值的理论研究;
③在音乐教育方面,他在中央音乐学院初步建立了中西兼备、专业较全、教学、科研、实践相结合的新型音乐教育学府,为中国特色的现代音乐教育体制奠定了基石。
④吕骥为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社会主义音乐文化的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
他用音乐发出时代的呼声,用音乐来教育人。
3.简述冼星海歌曲创作的特色、成就和影响。
答:(1)创作特色
①在创作思想和创作方向上,坚持并发展了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战斗传统。
②作品大多选取与当时政治斗争密切联系的、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题材。
③作品贯穿着爱国、救亡、抗日、反帝、反封建等革命斗争的主题。
④作品反映了群众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并以强烈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向人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预示了斗争必然取得最后胜利的前途。
(2)成就
一生创作了二百多首群众歌曲,四部大合唱,两部歌剧(其中一部未完成),两部交响乐,四部交响组曲(其中有两部仅完成钢琴谱,未及配器),一部交响诗(钢琴谱),一部大型管弦乐曲,以及许多器乐独奏、重奏和声乐独唱曲。
代表作品有:《救国军歌》《青年进行曲》《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夜半歌声》《黄河之恋》以及《生产运动大合唱》和黄河大合唱》等。
(3)影响
冼星海既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也是为中国抗战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他的音乐作品不仅在民族抗战时期广为传唱,成为唤醒民族觉醒意识的号角,而且他在去世后的60多年里仍然受到人民大众的喜爱。
从冼星海的生平事迹透视其人品性格,并对其人
格品质生成的历史文化基因与现实土壤进行分析,对于当今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过程中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会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4.简单比较抗日战争前后中国音乐文化发展和中国音乐创作的变化。
答:(1)在作品的主题方面,抗日战争后的作品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鲜明生动地反映了这抗日战争一伟大的民族革命斗争,“为民族存亡而斗争”自然成为这阶段一切音乐创作的主题。
(2)在作品的形式方面,抗日战争后民族化、大众化的问题开始引起了音乐工作者的普遍重视。
利用民歌、小调填词的歌曲又大量涌现,各种民间音乐对新创作的形式(在音调上或乐曲结构上)明显地产生不同影响。
(3)在作品的体裁方面,抗日战争后占主导地位的是战斗性的群众歌曲,其中绝大多数是不带钢琴伴奏的。
其次,反映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和悲痛,以及反映在民族解放斗争中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的抒情独唱曲,也受到了广泛的重视。
歌舞、活报剧、说唱性的叙事歌曲,以及歌剧等体裁,也开始为人们所注意。
(4)在作品的内容方面,抗日战争后群众歌曲的数量多得惊人,其内容大多数是正面概括当时的群众斗争生活和人民群众对这个神圣战争的坚强决心,反映当时广大革命群众誓与敌伪坚决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