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是怎样登上汗位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忽必烈是谁的儿子
元朝的创建者,孛儿只斤·忽必烈(Хубилай хаан,1215年—1294年)。

是监国托雷第四子,元宪宗蒙哥(拖雷长子)之弟。

据《元史》宗室世系表记载,成吉思汗有六个儿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兀鲁赤、阔列坚(其他儿子没在《元史》宗室世系表记载)。

孛儿只斤·拖雷,是成吉思汗第四子(孛儿帖所生,幼子)。

成吉思汗生前分封诸子,拖雷留在父母身边,继承父亲在斡难和怯绿连的斡朵儿、牧地和军队。

成吉思汗留下的军队共有约12.9万人,其中大部分都由拖雷继承。

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后,三子孛儿只斤·窝阔台继位,拖雷监国。

点击查看更多图片
二、忽必烈的征战,称汗忽必烈生于1215年9月23日,那一年成吉思汗攻克了金朝都城金中都(现北京)。

忽必烈生活于蒙古帝国的黄金时代。

他出生和长成之时,蒙古人大规模地开疆扩土。

在这段蒙古史上最辉煌的时期里,忽必烈和他的祖父成吉思汗是两个最显赫的蒙古人。

宪宗元年(公元1251年),忽必烈受命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

早在藩王时期就思“大有为于天下”,并热心于学习汉文化。

曾先后召僧海云(宋印简)、僧子聪(刘秉忠)、王鹗、元好问、张德辉、张文谦、窦默等,问以儒学治道。

先后任用汉人儒士整饬邢州吏治;立经略司于汴梁,整顿河南军政;屯田唐、邓等州。

忽必烈在蒙哥汗时受命治理漠南汉地军国大事。

他依靠一批汉人儒生幕僚的帮助,几年内,在中原若干地区内建立起统治秩序,并搜罗和培养了一批治国人才。

同时,他还奉蒙哥之命,领兵发动了灭亡大理国和侵掠南宋的两次战争。

1252年,宋军攻打河南边地。

忽必烈请准蒙哥在河南设经略司,任命忙哥、史天泽、杨惟中、赵璧为经略使。

秋天,大军经过临洮进入藏族地区,到达忒刺(今四川松潘)地方。

1253年,蒙哥分赏诸王,忽必烈得到京兆封地。

忽必烈建立京兆宣抚司。

1254年初,忽必烈军包围了大理城。

大理军民出城迎战失利。

段兴智和高祥弃城逃走,大理城陷。

忽必烈派大将也古和霸突鲁追击高祥,斩于姚州。

1254年夏,忽必烈驻六盘山。

1256年,忽必烈又增受怀孟州封地。

1260年,忽必烈派幕僚覃澄为怀孟路总管。

1259年,蒙哥汗去世,遗留下三个弟弟:忽必烈、旭烈兀和阿里不哥,忽必烈成为未来蒙古帝国的大汗。

旭烈兀自1256年成为波斯汗后,由于远离蒙古高原,而没有要求继承大汗位。

剩下的只有忽必烈和阿里不哥。

阿里不哥作为幼子,已经成为蒙古汗国本土上的统治者,并在蒙古都城哈拉和林扎营。

作为蒙古地区的统治者,他准备在蒙古召开库里勒台,以确保他被举为大汗。

而忽必烈抢在他之前行动。

他率军从武昌北上,在中原的开平上都府(位于今察哈尔和热河之间的多伦诺尔附近)建大本营,早些时候,他只是在这儿建起了他的夏季驻地。

1260年6月4日,忽必烈在该地“被”
他的党羽(即他的军队),拥立为大汗。

当时他44岁。

阿里不哥在蒙哥的丞相、克烈部聂思托里安、教徒学鲁合的支持下,也在和林悟取大汗称号。

在汉地,控制着陕西和四川的蒙军将领们倾向于阿里不哥一边,但忽必烈不久就把这两个省的军队争取到他一边。

忽必烈的副将们在甘州东部(甘肃境内)打败了阿里不哥军,这次胜利巩固了忽必烈在对蒙古统治下的大理、西夏、吐蕃、金朝、南宋的所有权。

忽必烈把他的优势兵力向大蒙古汗国本土推进,他于1260年年底,在哈拉和林以南的翁金河畔度冬;而阿里不哥朝叶尼塞河上游撤退。

接着忽必烈错误地设想战争已经结束,在和林留一支普通军队后,回到中国。

1261年年底,阿里不哥卷土重来,驱逐了这支驻军,并进军迎战忽必烈。

在戈壁边境上打了两仗。

第一仗忽必烈获胜,然而;他再次错误地没有追击阿里不哥,10天后打了第二仗,尽管战斗十分激烈,但却没有决定性的胜负。

站在孛儿只斤.阿里不哥一边的有窝阔台系的领导人、塔尔巴哈台的叶密立地区的统治者海都和察合台宗王阿鲁忽(Alghll或AlllghLI),阿里不哥曾帮助阿鲁忽从其堂兄妻、兀鲁忽乃手中夺得察合台兀鲁思。

由于这一支持,阿里不哥的势力与忽必烈的势力相匹敌,直到将近1262年年底,阿鲁忽背弃阿里不哥投靠忽必烈。

这一出人意料的背叛改变了形势。

当忽必烈赶走了阿里不哥的人,重新占领和林时,阿里不哥被迫在伊犁河流域与阿鲁忽作战。

阿里不哥被两军拑住,最后于1264年投降忽必烈。

忽必烈为了笼络人心,没有杀他,但是,处死了阿里不哥的主要支持者,包括聂思托里安教丞相孛鲁合。

为谨慎起见,他把阿里不哥作为重要俘虏囚禁起来,直到1266年阿里不哥去世。

趁着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内战,西北地区的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纷纷自立,此时尚在西亚进行西征的旭烈兀也准备自帝一方......忽必烈将大汗在西亚的直辖地(阿姆河以西直到埃及边境)封给旭烈兀换取旭烈兀的支持,旭烈兀建立伊儿汗国。

忽必烈将大汗在中亚的直辖地(阿尔泰山以西直到阿姆河的农耕和城郭地区)封给察合台汗阿鲁忽换取阿鲁忽的支持。

而钦察汗国早在元定宗贵由和元宪宗蒙哥统治时期已经取得实际上基本独立的地位。

因为大蒙古国(蒙古帝国)的分裂,忽必烈实际管辖的政治版图仅止中原地区、东北地区(包括整个黑龙江流域)、吐蕃地区(包括今青海、西藏等地)、蒙古草原全境,西伯利亚南部地区以及今新疆东半部。

三、忽必烈建立元朝
自从1206年成吉思汗建国以来,以族名为国名,称大蒙古国,而没有象北魏和辽、夏、金那样建立国号。

忽必烈称汗后,建年号“中统”,但也没有另立国名。

1271年11月,在建国十多年之后,他的统治地位已经逐渐巩固时,才正式建国号为“大元”。

下诏说:“顷者耆宿(指子聪等)诣庭,奏章申请,谓既成于大业,宜早定于鸿名”,“可建国号曰大元,盖取《易经》“大哉乾元”之义”。

忽必烈依据汉族的古代文献《易经》,改建国号为“大元”,这就表明他所统治的国家,已不只是属于蒙古一个民族,而是中原封建王朝的继续。

忽必烈建开平,成为称汗建国的基地。

但忽必烈已将中原地区作为他的立国基础,开平显然不适于作为国家的都城。

1263年五月,忽必烈升开平为上都,作为驻夏的纳钵。

1264年八月,又下诏燕京(金中都,金亡后称燕京)改名为中都,作建都的准备。

忽必烈建立“大元”国号后,1272年二月,采刘秉忠议,改中都为大都,宣布在此建都。

1273年,大都宫殿建成。

次年正月元旦,忽必烈在正殿接受朝贺。

元朝从此即定都在大都(北京市)。

大都代替和林,成为元朝多民族国家的政治中心。

至此以后,明、清两代,北京一直是国家的首都。

元大都的修建,影响是深远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