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狄浦斯情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俄狄浦斯情结
1、概念简介
俄狄浦斯情结又称恋母情结,缘自古希腊,是一个弑父恋母的故事,是儿童(或成人)对于养育双亲的爱与恨欲望的心理组织整体,它的外在表现形式呈现为三角人际关系结构,即个体自身,所爱的个体对象,执法者(禁忌的制度)三者,伴随爱与恨,及恐惧等等冲突矛盾的情绪。
它存在的外在条件是人类的两性差异和乱伦禁忌。
中文语境有时也有说成“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
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儿童在性发展的对象选择时期,开始向外界寻求性对象。
对于幼儿,这个对象首先是双亲,男孩以母亲为选择对象而女孩则常以父亲为选择对象。
小孩做出如此的选择,一方面是由于自身的“性本能”,同时也是由于双亲的刺激加强了这种倾向,也即是由于母亲偏爱儿子和父亲偏爱女儿促成的。
在此情形之下,男孩早就对他的母亲发生了一种特殊的柔情,视母亲为自己的所有物,而把父亲看成是争得此所有物的敌人,并想取代父亲在父母关系中的地位。
同理,女孩也以为母亲干扰了自己对父亲的柔情,侵占了她应占的地位。
一般人不知道自己的身上有这种感觉。
他的意识很小心地避免认知这些感觉,当这些感觉出现时,它们都早已被伪装过了。
但是还是有一部分人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安全度过俄狄浦斯期,一直固结在那里,长大后这种乱伦的情结还保持着。
而且成为自己内心矛盾冲突的主要部分,一方面自己潜意识里想,而意识里又是不允许的,这种恐惧使得那些社会不允许的感觉被封锁在潜意识底下,但是它们在那里不断想挣破它们的监牢。
这种介于想要和不想要之间的挣扎就会造成心理问题。
[1]
2、理论分析
拉康
拉康是法国著名的精神分析派学者,他认为与其从生理的现实角度去批驳,还更不如说可以用一种象征的意味去加以理解俄狄浦斯期的作用。
父亲的出现起到了一个综合的作用,把孩子与母亲、孩子与理想的自我以及孩子与潜在的阉割者进行了必要的分离。
俄狄浦斯冲突中的阉割焦虑是带有象征意义的,而并非真的就是生理上的恐惧。
谈到想象世界里的象征意味,必须要有一个意识,我们是从孩子的角度来理解他们身上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这里一个关键的词是“相信”,它并不是指我们成人相信或不相信,而是孩子非常有可能是相信的,尽管对于成人来看有些事情可能是荒谬的,孩子相信的事情就是会在他的内心世界中留下投影,所以在理解这些问题的时候,要敏锐到这可能是一个人在幼小的时候精神世界发生的变化和冲突,一个孩子就是可能经历嫉妒、羡慕、报复、恐惧,隔离等等所有这些情感,而这些情感如果不能被父母容纳,就会在孩子的精神世界或人格层面留下影响. 更重要的是所有这些情感的部分有时甚至于在语言还没发展出来的时候就形成了,而在语言之后,又面临一个新的困难,如何将想象世界里的部分同语言做适当的融合,拉康是这个领域中研究精深的学者,谈到语言和符号可能带来的影响,谈到语言所指和语言能指的区别,非常复杂难以透彻理解。
仔细体会,我们可以感到似乎大家都在说相同的事情,一方面我们可以说从生理的本能欲望的角度来看待和解释孩子的嫉妒与竞争的心理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说孩子如何在这个时期通过意识到父亲母亲有一种独特的关系来慢慢发展出自己在关系中的位置,从而发展出健康的有价值的人格。
这一个时期孩子需要和父母形成一个有力的情感连结形成一个安全的基础,从而有能力对内在和外在世界进行探索,孩子也要学会用健康的方式表达与抗议同父母的分离或者父母的缺席,而不是用一种被排除在外的仇恨和嫉妒来应对,学习一种将感受上升为表达的能力,换言之一种可以处理情感的能力,这之后(用自体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孩子可以形成一种稳定的自我感,能够承受和忍受分离,忍受愤怒的攻击。
[2]
科胡特
科胡特发展的新解释对俄狄浦斯情结在儿童时期发生的时间上和古典精神分析几乎是一致的,也基本是三到五岁的性蕾期,同时也是注重儿童+父亲+母亲三角关系结构的,甚至也认为神经症起源的基础是俄狄浦斯情结。
这与克莱因的客体关系理论将俄狄浦斯情结推前到婴儿一周岁内,并且以母婴关系来解释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如果仅仅简单地看,科胡特的理论和古典精神分析呈现完全一致。
但这只是表面现象,科胡特和古典精神分析对俄狄浦斯情结真正的差异是存在在起源学的横切面上的。
在古典精神分析看来,俄狄浦斯情结是结构—冲突神经症起源的原因;但科胡特的新解释却是将俄狄浦斯情结作为结果来看的,科胡特争辩道,俄狄浦斯情结本来是一种人类种系延续的健康喜悦之情,只有父母不能以没有敌意的坚决和没有诱惑的深情去同理儿童对于种系延续的喜悦之情,以过度放纵或者令儿童创伤性的回应时,那么儿童的俄狄浦斯情结就成为真正病态的俄狄浦斯情结,并成为未来神经症状的源起。
科胡特的诠释视角来看,养育者无法同理儿童的心性发展的正常的爱恨表现,反以敌意和诱惑地凌驾的反攻击态度去回应,才导致病态俄狄浦斯情结的形成。
科胡特的工作语境和工作角度,由于在某种程度上更加符合当代社会思潮和一些学科的研究,而且具有更广的理论包容性,所以在社会认同和发展上,目前来说可能更处于一个有利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