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力模型的改进研究

合集下载

大学生择业的社会生态改进模型研究

大学生择业的社会生态改进模型研究

大学生择业的社会生态改进模型研究摘要: 基于我国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现实和大学生就业特点的大学生择业的社会生态模型, 完善了西方的择业理论,但仍无法解释大学生择业出现的如人才回流、大学生村官、中西部地区学生留在本地工作等新现象。

为此笔者构建了大学生择业除受到职业、组织和地区因素影响外,还受到国家政策影响的大学生择业的社会生态改进模型。

关键词:大学生;择业;社会生态改进模型大学生是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资源,也是经济建设中的稀缺资源。

合理配置和有效开发大学生资源是我国人才战略中的重要工作。

在发达国家,大学生占从业人员的37 %~40%, 而我国只占5%左右。

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已超过 2 300万人,但大学生人口仅占总人口的3%,相对于13亿人口这一庞大的基数,我国的大学生数量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然而,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却日益加剧。

大学生就业难,有诸多复杂的原因,大到国家整体宏观经济环境,小到每个大学生的就业观念,都与就业率息息相关。

目前有相当多的高校毕业生单纯以就业地区经济的发达程度、就业企业的性质、工资待遇等作为择业标准,在就业上倾向于大城市、外资企业和事业单位,结果出现了无业可就和有业不就并存的局面。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为什么会出现大多数大学生宁愿选择去东部沿海地区工作,有的甚至于放弃自己所学专业,也不愿意选择急需人才的中西部地区、基层单位和民营企业去工作?西方的择业理论难以解释这些现象。

我国学者龙立荣和黄小华在分析了我国现实的就业环境后,提出了在择业过程中岗位的组织和地区环境的社会生态对大学生择业产生影响的社会生态模型。

该模型完善了西方的择业理论,对我国大学生择业中出现的“孔雀东南飞”现象提供了理论支持。

然而,我国大学生择业又出现了如人才回流、大学生村官、中西部地区学生留在本地工作等现象,使目前的社会生态模型又失去了效能。

因此,为了更好地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本研究在对我国大学生择业的理论基础和择业实践出现的新趋势进一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择业的社会生态改进模型,以期为大学生的择业决策及国家制定就业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社会力优缺点总结

社会力优缺点总结

1)模型缺少明确有效的机制来保证行人不过度接触(又称重叠),需要引入防重叠机制。

2)模型采用很大的人体弹性系数来避免行人“重叠”,如k=1.2×105N·m-1,使行人成为非常刚
性的结构,以人体压缩量5cm为例,接触力会达到6000N,几倍于行人的体重(以80kg 为例),因此,模型参数选取须考虑实际情况。

3)模型中的行人排斥行为与实际行人运动不完全符合。

当行人距离很近时,模拟的行人表现出
与实际不符的振动行为和排斥行为,因此,需引入平滑机制。

很多模拟中用小的时间步距来实现行人运动的连续性,但实际情形并不是这样,因为行人每秒钟不可能走太多步,故可考虑实际的步行、跟随等行为。

4)模型中的行人完全受“力”的支配,很少考虑人的智能行为,一些假设过分简化了行人的路径
发现过程,因而,模型还不能有效模拟行人更复杂的行为,可引入人工智能的相关理论。

5)算法的复杂性。

由于社会力体现了行人之间的相互影响,随着行人数量的增加,运算速度会
呈几何级数下降。

虽然已经提出了一些改进算法,但仍需完善,如需引入更有效的行人作用范围和数值计算方法,快速找到行人周围与之作用的其他行人,建议参考高效的动态空间位置查询算法。

6)模型中障碍物对行人的反作用力采用了与行人之间的作用相似的表达方式,计算方法尚不成
熟。

实际上行人对障碍物的反应与对其他行人的反应是不同的,对静止障碍物与动态障碍物的反应也不同。

因而,社会力模型对复杂环境下的建模尚不完善,需分别考虑复杂环境下的不同物体.。

基于社会力模型的电梯交通流模型研究

基于社会力模型的电梯交通流模型研究

基于社会力模型的电梯交通流模型研究王晨;李星毅【摘要】In the field of human crowd simulation, the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s and the modification of social force model is still a hot topic. Based on the social force model, a vertical pedestrian traffic simulation model is obtained upon the analysis of pedestrian traffic characteristics in the building waiting hall staircase and discussion of the variation in pedestrian waiting in each stage of forc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given to the waiting hall of pedestrian movement after modeling and simulating the pedestrian waiting behavior by using any logic simulation plat form. The model will be better in describing the real actual choice of the elevator and the behavior of pedestrians at the waiting ladders, thereby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elevator traffic prediction accuracy. The improved model is applied for research on crowd behavior of high-rise building transports, and its conclusions can provide some basis for the design of public passages.%电梯客流量受到周末、上下班以及节假日影响,流量具有周期性、随机性和非线性变化特点。

社会能力素质问题分析与改进措施

社会能力素质问题分析与改进措施

社会能力素质问题分析与改进措施社会能力素质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的动态的适应性,表现为逻辑性思维能力、处理问题能力、沟通能力、社会技巧等能力的总和。

如何分析影响社会能力素质的因素,提高社会能力素质是每一个社会人士关注的问题。

一、影响社会能力素质的因素1、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在孩子进入社会之前就会对其社会能力素质产生重要影响。

在家庭里,孩子是否能够得到父母的培养,如何与其他家庭成员尊重、信任、支持等,都会影响孩子社会能力素质的形成。

家庭里有着良好的交流氛围,尊重孩子的个性,让孩子学会如何与他人交往,合理化处理冲突,都是促进孩子发展社会能力的重要因素。

2、学校环境学校环境对社会能力的影响也许比家庭环境更加明显。

学校可以让孩子接触到更多的人,并且每天的学习环境使孩子进行知识的学习,同时也可以学习一定的社会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让孩子参与多样化活动,参与实践社会能力活动,学习一定的社会技巧,并使用正确的思维模式,来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

3、日常社会生活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接触到不同的人、社会经历不同的事情,从而形成自己的社会认知能力、沟通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需要学习一定的社会技巧,如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等,都可以培养社会能力。

二、提高社会能力素质的措施1、家庭环境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社会环境,家庭环境能够给予孩子相当多的影响。

家长应该建立良好的沟通模式,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正确认知、正确判断的能力,并且增加孩子的实践机会,尽量避免粗暴的处置方式,在孩子面前始终保持睿智的沉着行为。

2、学校环境学校环境的改善也是提高孩子社会能力素质的重要环节。

学校可以通过加强多样化活动,如文艺活动、实践活动等,来满足孩子的创造性和活动性,让孩子学习正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使孩子熟悉社会知识,学会社会技巧,并学会正确解决社会问题。

3、日常社会生活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参加社会活动、加入社会团体等方式,来提高自身的社会能力素质。

基于改进社会力模型对人群疏散过程的模拟

基于改进社会力模型对人群疏散过程的模拟

基于改进社会力模型对人群疏散过程的模拟在现实生活中,人群疏散是一项重要而常见的任务。

无论是火灾、地震、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还是大规模人群集会等日常活动,人群疏散过程的高效与安全至关重要。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改进人群疏散策略,我们可以利用社会力模型对人群疏散过程进行模拟,并通过改进这一模型来提高疏散效率和安全性。

社会力模型是一种以人群行为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用于模拟和分析人群在特定场景中的运动和互动。

它假设人群行为是由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感知决定的,通过考虑个体之间的社会力和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力的作用来进行模拟。

在人群疏散过程中,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感知起着重要的作用。

改进社会力模型的一个关键点是加入个体之间的社交网络关系。

社交网络关系可以影响个体之间的认知和决策,从而影响疏散过程的流动性和效率。

通过考虑人群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模型可以更准确地模拟现实中的疏散过程。

另一个可以改进社会力模型的方面是考虑地理环境对人群疏散的影响。

地理环境包括建筑物、道路、出口位置等因素。

这些因素会对人群疏散的流动性和效率产生重要影响。

通过在模型中加入这些地理因素,可以更准确地模拟人群在特定环境下的疏散过程。

例如,人群可能在狭窄的通道处产生拥堵,或者在缺乏明确出口标识的情况下迷失方向。

此外,改进社会力模型还可以考虑个体的差异性。

在现实生活中,人群中的个体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行为习惯,这会在疏散过程中产生各种不同的行为。

通过在模型中引入个体差异性,可以更真实地模拟人群的行为,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改进人群疏散策略。

通过改进社会力模型,我们可以进行针对性的优化和改进,以提高人群疏散过程的效率和安全性。

例如,在模型中加入出口疏散策略,可以更好地引导人群流动,避免拥堵和混乱。

又或者,在模型中加入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对疏散过程进行可视化和交互式分析,进一步优化疏散策略。

总之,基于改进社会力模型对人群疏散过程的模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改进人群疏散策略。

基于有限元理论的行人流社会力仿真模型改进研究

基于有限元理论的行人流社会力仿真模型改进研究
n e 1 .
真真实 性、准确性 为 目标 ,而对于模型算法 的改进及 求 解效 率 的研 究则相 对较 少。 密集条件 下行人 流量一 密度
关系的研究 ,以及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衡状态与拥挤状 态变化研究 ,不
关键词 : 交 通 工程 ; 行人仿真; 有 限元 理 论 ; 社 会 力模 型; 密集条件
基 于有 限 元理 论 的行 人 流社 会 力仿 真 模 型 改 进研 究
I mp r o v i n g S o c i a l F o r c e P e d e s t r i a n S i mu l a t i o n Mo d e l Ba s e d o n F i n i t e E l e me n t T h e o r y
a n d c o mp u t a t i o n a l e ic f i e n c y s u f f e r s wh e n 印一
边环境 的相互 作用方面具有很 大优 势 ,是研究枢纽 内行 人特 性 及 其 变化 规 律 的重 要 手段 。社会 力模 型( S o c i a l
F o r c e Mo d e 1 ) 是 目前 被 广泛 认 可 的微 观 行人 仿 真模 型 ,
但其在进行 密集条件行人运行状 态及其衍变机理研 究时
仍然存 在不足 :模拟 拥挤状 态下行 人运动 时存在 失真
p l i e d t o s i mu l a t e p e d e s t r i a n’ S mo v e me n t i n t h e c r o wd e d c o n d i t i o n . Th i s p a p e r i mp r o v e s t h e S O —

矿产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基于行人恐慌情绪解析的改进社会力模型

基于行人恐慌情绪解析的改进社会力模型

基于行人恐慌情绪解析的改进社会力模型
邓社军;虞宇浩;张俊林;张超;钱付余;于世军
【期刊名称】《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年(卷),期】2024(34)2
【摘要】为深入研究行人恐慌情绪对突发事件下群体疏散效率的影响特性,首先,考虑滞留时间、局部密度、行人与出口的距离、周围人员密度以及行人恐慌情绪传播等因素,解析并构建由自恐慌和恐慌传播2部分组成的行人恐慌情绪量化模型,并将其引入社会力模型中进行改进优化;然后,采用与经典现象对比的方法验证模型的有效性;最后,运用Anylogic软件进行仿真分析。

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行人在恐慌情形下的疏散运动特性;适度的恐慌情绪,如当恐慌度小于0.3时,可以加快人群的疏散速度;较高的恐慌情绪,如当恐慌值大于0.3时,则会加剧瓶颈现象,出现所谓的“快即是慢”现象,从而降低疏散效率。

【总页数】8页(P45-52)
【作者】邓社军;虞宇浩;张俊林;张超;钱付余;于世军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915.2
【相关文献】
1.基于行人过街场景的社会力模型改进研究
2.基于改进社会力模型的行人过街运动行为研究
3.基于改进社会力模型的行人流微观仿真研究
4.基于改进社会力模型的客运枢纽行人换乘组织仿真与优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社会力模型的拥挤人群状态研究与仿真

基于社会力模型的拥挤人群状态研究与仿真

基于社会力模型的拥挤人群状态研究与仿真摘要:社会力模型能逼真地模拟拥挤人群行人运动,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人群挤压变形不明显、行人之间存在较大空隙、存在不合理的振荡现象。

以社会力模型为基础,考虑到相对速度对行人社会心理力的影响,在社会力模型中引入相对速度对社会心理力进行修正,基本消除了原模型中人与人或人与物接触时的不合理振荡。

同时,对挤压力进行修正,修正之后,模型在仿真高密度人群疏散中,行人身体更密切地接触时,行人之间可以部分重叠,更真实地模拟拥挤人群运动中行人之间的挤压现象。

改进后的模型可应用于人群拥挤的行为特性研究,也可用于人群拥挤状态的风险评价以及公共建筑环境的规划设计。

关键词:拥挤人群;社会力模型;行人运动0 引言随着现代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及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人们参加的社会活动越来越多。

聚集在一起的人群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特别是在个体情绪都较为激动的场所,极有可能发生拥挤踩踏事故。

通过对过去60年间(1945-2005年)约120 起人群拥挤踩踏事故的分析可以看出,近年来人群拥挤踩踏事故迅速增加,仅1995-2005 年就达80起,同时由人群拥挤踩踏事故导致的伤亡人数也呈迅速增长趋势[1]。

最典型的案例莫过于沙特麦加朝圣活动,过去17年的麦加朝圣之旅中有7次发生过严重的死伤事件。

加上大型的运动会经常举行,人群拥挤踩踏事故更是不可避免,公共安全问题已成为一个城市的生存、发展之基。

因此,研究公共场合中人群拥挤机理及群集行为特性,以降低事故风险,是目前公共安全及安全管理等相关学科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研究影响人群行人的运动因素,建立一个合适的行人运动模型,通过计算机对活动场所的行人运动进行模拟,模拟人群聚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状况,预测发生事故的场景,可为公共活动场所的建设和人群疏散提供参考,同时对群体活动现场的工作安排具有积极的安全指导意义。

目前,研究人群行人运动模型有很多,但总的来说有两个方面,宏观和微观行人运动建模方法。

基于社会力模型的人群状态仿真的研究与实现

基于社会力模型的人群状态仿真的研究与实现

国 内外在 该方 向的研 究 现状 及分 析 通 过监 控视 频数 据对 目标 的运 动和 行 为进 行检 测 、识别 和理 解 的研 究开 始 于二十 世 纪九 十年 代 。随着 计算 机视 觉对 人 的跟踪 和 行 为识别 研 究蓬 勃发 展 ,出现 了 大量创 新成 果 ,形成 了单摄 像 机 和 多摄像 机 联合 的视 频监控 数 据分 析和 理解 框架 。近 年来 ,通 过 群体 视频 数 据对 场景 中大 规模 群体 行 为的研 究涉 及 到群 体事件 的检 测和群 体 中个 体 的检测和 跟 踪 。美 国的 一些科 研机 构 在美 国 国土 安全部 的支持 下首 先开 展 了人群 异 常事件 检测 的研 究 ,法 国 和 英 国也 相继 开展 了群 体行 为理解 的研 究 。 国内一些研 究机构也 开展 了群体异 常检测研 究 。 中科 院 自 化 动 所 的李和平 等 提 出了半 监督 学 习 的个体 行为 建模 方法 和个 体异 常 检 测方法 。 过动态 时间规划 谱聚类 和行 为隐马尔 可夫模型 描述 ,通 正常个体 行为 。模型 的参 数 由迭 代学 习获得 ,建立正 常行为 的隐马 尔可夫拓 扑结构 ,提 出 自适应最 大后验 方法建 立个体异 常行 为,将 群体 的正常和异 常检测 作为分类 问题解 决 。 海交通 大学 的钟 志和 上 香港 中文 大学 的徐 扬生 定义 了一组 群体 运动 特征 来对 群体 进行 建 模 和实 时检测 , 构建 能量 函数 来评估 观测 区域 内的拥 挤程度和 异常 检 测 的方法 。 中国科 技大学宋 伟 国等在群 体危机疏 散领域对 微观 。 尺度下 的社会 力模型 和原胞 自动机模 型进行 了对 比研 究 。 出对 ,指 于群体 危机疏 散这种 大规模 复杂运动 , 基于 规则 的原胞 自 动机 模 型 简化 了群体危机 疏散这 种大规模 复杂 运动 的复杂性 。 目前 ,对群 体运动状 态分析研 究的局 限性主要表现 在 以下 几个 方面 : 1 ( )目前研 究主要针对 群体 中个体 运动或行 为的跟踪和检 测 , 没有将 群体运动 作为一个 系统 、从 系统分析 角度研究群 体状态 的演 进过程 ,也缺 乏在宏观 上研究群 体状态 的变 化过程 。( )没有对 群 2 体 中个体或微 团结构之 间的相互 作用 进行充 分的 、系统的研究 。群 体系统 并不是个 体 的集合 , 以往研 究忽视 了系统组 成部分之 间的相 互作 用对群体 系统状态变 化发挥 的重要作 用 。( )尽管对群体 中个 3 体 的进 行跟踪 和检测 ,以及对群 体事件检测 具有非 常重要 的意 义,

矿产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基于改进社会力模型的密集场景目标方向预测

基于改进社会力模型的密集场景目标方向预测

.3&$2'/$' F+"&'/01,B&1,"% B"E/',0;#,'1;&0/E "% 1*/1$&E,1,"%&'0"4,&'("$4/B"E/'8>1,0#0/E 1" D$/E,411*/E,$/41,"%0"(,%E,.,E#&'0 B"1,.&1,"%0,% 1*/4$"6E8G*/B"E/'D&$1,4#'&$'2 +,./01*/ E/(,%,1,"%0"(1*/E$,.,%+ ("$4/0/.&0,./("$4/0&%E $/D#'0,./("$4/0/C/$1/E "% 1*/,%E,.,E#&'08G*/ D$/E,41,"% "(1*/+"&',0;&0/E "% 1*/0/1*$//("$4/08F '"1"(/CD/$,B/%10"% 4$"6E 04/%/0 E/B"%01$&1/1*//((/41,./%/00"(1*/B"E/'8H/&%6*,'/1*/B"E/',0D$&41,4&'("$D'/%12 "(4$"6E $/'&1/E $/0/&$4* 1"D,408 7)8 5,29&' 0"4,&'("$4/B"E/' 4$"6E 04/%/ +"&'/01,B&1,"%

领导者参与的改进社会力人群疏散模型

领导者参与的改进社会力人群疏散模型

第35卷第6期2023年12月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 o u r n a l o f S h e n y a n g U n i v e r s i t y(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V o l.35,N o.6D e c.2023文章编号:2095-5456(2023)06-0494-09领导者参与的改进社会力人群疏散模型李佳洋,王思文,王丹(沈阳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044)摘要:以社会力模型为基础,引入领导者角色,改进了领导者与被疏散者之间的交互力,重新定义了被疏散者的期望方向函数表达式,构建了领导者参与的社会力人群疏散模型㊂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改进后的人群疏散模型在保留原模型优势的基础上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人群的疏散状态㊂设置了领导者到出口的距离参数,通过对距离参数的不同取值进行仿真实验,得出领导者在独立的疏散房间中的最优位置以及最佳数量㊂关键词:应急疏散;领导者;社会力模型;疏散效率;模拟仿真中图分类号:D520.6020文献标志码:AL e a d e r-I n v o l v e d I m p r o v e d S o c i a l F o r c e C r o w d E v a c u a t i o n M o d e lL I J i a y a n g,WA N GS i w e n,WA N G D a n(S c h o o l o f I n f o r m a t i o nE n g i n e e r i n g,S h e n y a n g U n i v e r s i t y,S h e n y a n g110044,C h i n a)A b s t r a c t:B a s e d o nt h es o c i a lf o r c e m o d e l,t h er o l eo ft h el e a d e r w a si n t r o d u c e d,t h e i n t e r a c t i o nb e t w e e n t h el e a d e r a n d t h e e v a c u e e s w a si m p r o v e d,t h e e x p r e s s i o n o ft h e e x p e c t e dd i r e c t i o n f u n c t i o n o ft h e e v a c u e e s w a sr e d e f i n e d,a n d t h e s o c i a lf o r c e c r o w d e v a c u a t i o nm o d e lw i t ht h e p a r t i c i p a t i o no f t h e l e a d e rw a sc o n s t r u c t e d.T h r o u g hs i m u l a t i o n e x p e r i m e n t s,i t w a s v e r i f i e d t h a t t h e i m p r o v e d c r o w d e v a c u a t i o n m o d e l c o u l d m o r e r e a l i s t i c a l l y r e f l e c t t h e e v a c u a t i o n s t a t e o f t h e c r o w do n t h e b a s i s o f r e t a i n i n g t h e a d v a n t a g e s o f t h e o r i g i n a lm o d e l.T h ed i s t a n c e p a r a m e t e r f r o mt h e l e a d e r t o t h ee x i tw a s s e t,a n dt h e o p t i m a l p o s i t i o na n dn u m b e ro f l e a d e r s i nt h e i n d e p e n d e n te v a c u a t i o nr o o m w e r eo b t a i n e d t h r o u g hs i m u l a t i o ne x p e r i m e n t sw i t hd i f f e r e n t v a l u e s o f t h e d i s t a n c e p a r a m e t e r s.K e y w o r d s:e m e r g e n c y e v a c u a t i o n;l e a d e r;s o c i a l f o r c e m o d e l;e v a c u a t i o n e f f i c i e n c y; s i m u l a t i o n近年来,国内外大城市公众聚集场所突发事件频繁发生,公共场所面临十分严峻的安全形势㊂当人群在一个相对狭窄的封闭空间内大量聚集时,人群的密度大并且情绪不稳定,很容易发生突发事件㊂一旦发生突发事件,人员疏散将极其困难,疏散过程中人员会有恐惧和盲从的心理,出现聚集和恐慌等现象,无法在短时间内找到最佳出口和路径,这种情况下很容易盲目听从错误的信息或指令,降低疏散效率㊂因此,在突发事件区域内进行人为干预,即设置领导者引导人员疏散,十分有必要[1]㊂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研究紧急事件中人员的疏散提供了便利条件,学者们提出不同类型的人群疏散模型㊂人群疏散模型可分为宏观人群疏散模型和微观人群疏散模型㊂宏观模型的代表有流体力学模型[2]㊁气体动力学模型[3]以及排队网络模型[4]等,其更多应用在交通流研究领域,在人群疏散领域应用较少㊂宏观模型主要用于分析人员的疏散时间和人员流动[5],并对人员疏散整体性变化趋势进行描收稿日期:2022112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1873338);中国博士后基金资助项目(2018M630303)㊂作者简介:李佳洋(1979),女,辽宁锦州人,副教授,博士;王丹(1979),女,辽宁沈阳人,教授,博士㊂述㊂与宏观模型相比,微观模型的优点在于能够区分疏散群体中的个体[6]㊂微观模型中的个体具有自身属性,能够对行人的动作㊁速度㊁方向等指标建模,并且可以通过个体与个体之间或个体与障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展现疏散中人员差异化的运动特征,因此微观模型在人群疏散研究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㊂1995年H e l b i n g 等[7]提出的社会力模型受到了研究者们的青睐,成为最常用的经典微观模型㊂社会力模型基于牛顿第二运动定律,指出人体运动状态可以参照物理原理与人体状态相关联,并提出个体驱动力方程,后续不断有人在此基础上继续进行研究和改进㊂2005年,L a k o b a 等[8]根据传统的社会力模式,建立了一个基于出口吸引力的模型,对基础模型进行了完善,疏散人员可以通过调节所需的撤离路径来确定最优的逃生通道㊂2009年,P a r i s i 等[9]将人员作用范围系数的使用从一维延伸到了二维,并且引进了 尊重距离 的概念㊂如果实际的距离小于尊重距离的半径,期望速度会立刻下降至0,并使个体实现减慢速度的目标㊂2010年,高春霞等[10]对基础的社会力模型进行了修正,引入了 密度吸引力 和 间距吸引力 ㊂邓宇菁等[11]于2014年提出了一种新的社会力模型,即:在人群密集的情况下,恐惧会使人群的撤离效率得到提升,而当恐惧因子增多时,则会使撤离的效率下降㊂王鲁毫等[12]在2017年对传统的社会力模型的作用力进行了修正,对模型维度进行了扩展㊁调整了运动视角,对模型部分参数进行优化,使其适用于阶梯状的空间㊂把传统社会力模型的应用范围从二维平面扩展到三维空间,这是一个全新的尝试㊂2021年,郭海湘等[13]通过引入意识度对社会力初始模型中的行人期望速度进行改进,同时以某个高校礼堂开学典礼为仿真案例,运用A n y L o gi c 软件模拟仿真人员的疏散过程,提出分区引导,并且改变了出口结构的优化方案㊂同年,李昌华等[14]基于社会力初始模型对行人运动方向的选择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模型可以更加真实地模拟行人的运动轨迹㊂2021年,丁男哲等[15]将恐慌度引入社会力模型,通过对行人视野范围的描述,并重新界定行人的自运动状态,改进后的社会力模型能更好地模拟出人群从众现象㊂本文以社会力初始模型为基础,将领导者引入将其改进为领导者参与的社会力人群疏散模型㊂引入领导者与被疏散者的交互力,重构被疏散者期望方向的表达式,并对改进后的模型进行仿真实验分析,设置了领导者到出口的距离参数,通过对距离参数的不同取值进行仿真实验,得出领导者在独立的疏散房间中的最优位置以及最佳数量,为提高人群疏散效率提供有效建议㊂1 社会力模型的基本原理1951年,L e w i n 在‘社会科学领域“一书中提出人类行为由社会力引导和驱动㊂该观点被H e l b i n g 图1 社会力模型中各力的作用F i g.1 S c h e m a t i co f t h e r o l e s o f f o r c e s i n t h e s o c i a l f o r c em o d e l引入行人运动模型中,构建了社会力模型㊂H e l b i n g 基于广义的力模型对行人人群动力学进行计算机模拟,该模型认为行人的运动是由自身的驱动力㊁行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力㊁行人与障碍物之间的排斥力和扰动力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㊂行人的受力情况如图1所示㊂模型中的假设包括:人群总数为N ,其中个体j 的质量是m j ,在疏散过程中以一定的期望速度v 0j 和一定的期望方向e 0j移动,每间隔时间τ调整自己的实际速度v j (t )㊂f αj (t)表示行人的自驱动力㊂f j i (t )在模型中表示个体j 和i 的相互作用力㊂同时,在疏散移动过程中与其他人i 和房间墙壁W 保持一定距离,f j W (t )表示个体j 和墙壁W 的作用力㊂ξ表示行人所受到的扰动力㊂社会力模型的基本表达式为m j d v j (t )d t =f αj (t )+ðNi =1i ʂjf j i (t )+ðWf j W (t )+ξ㊂(1)594第6期 李佳洋等:领导者参与的改进社会力人群疏散模型式中:m j 为行人质量;d v j (t )d t代表行人速度对时间的微分,即加速度;f αj (t )为行人的自驱动力;f j i (t )为个体j 和i 的相互作用力;f j W (t )为个体j 和墙壁W 的作用力;ξ为行人在行进过程中的扰动力,在模型中表示行人不确定的随机行为㊂从式(1)可知,基于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的社会力模型,从力学的观点出发,描述了个人的质量和所受到的力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㊂行人自驱动力表达式为f αj(t )=m j v 0j (t )e 0j (t )-v j (t )τi㊂(2)自驱动力决定行人是否能够以期望速度运动到目的地,以速度差为研究单位的独特表现形式,充分展示了被疏散者的主观能动性㊂在不受外界干扰的情况下,被疏散者会保持平稳的速度v ㊂但是,在实际的移动过程中,由于受到周围行人和周围环境的影响,人们必须采取必要的减速或避让动作,被疏散者的期望速度v 0j (t)和实际速度v j (t )都会有所改变㊂人与人之间的排斥力的表达式为f Rji (t )=A j n j i e x p [(r j i -d j i )/B j ]㊂(3)当一个行人靠近另一个不熟悉的行人时,通常会变得越来越不舒服,因此用一个随着距离减小的指数函数来表示㊂式(3)中:A j 和B j 是常数;n j i =(n 1ji ,n 2j i )=(r j (t )-r i (t ))/d j i 为疏散者j 到疏散者i 归一化向量;d j i =r j (t )-r i (t )为个体j 和i 身体的质量中心距离;r j i =(r j +r i )表示个体j 和i 的身体半径和㊂行人j 和i 之间的身体对抗力以及滑动摩擦力的表达式分别见式(4)㊁式(5)㊂f Bji (t )=0,d j i ȡr j i ;k (r j i -d j i )n j i ,d j i <r ji {㊂(4)f Sji (t )=0,d j i ȡr ji ;κ(r j i -d j i )Δv i j (t )t j i ,d j i <r ji {㊂(5)式中:t j i =(-n 2i j ,n 1i j)为切向方向,Δv i j (t )=(v i (t )-v j (t ))t j i 为切线速度差;k ㊁к分别为人体弹性系数及滑动摩擦力系数,这两个系数都是常数㊂式(6)表示个体j 和i 之间的交互力,由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排斥力㊁身体对抗力以及滑动摩擦力共同组成㊂其中,个体之间的身体对抗力和滑动摩擦力是行人身体相互接触产生的力,这种力发生在行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半径大于行人之间的距离的时候,表达式为式(7)㊂f j i (t )=f R ji (t )+f B j i (t )+f Sj i (t )=A j n j i e x p [(r j i -d j i )/B j ]+k g (r j i -d j i )n j i +κg (r j i -d j i )Δv i j (t )t ji ㊂(6)式中:g (r j i -d ji )=0,d j i ȡr ji ;r j i -d j i ,d j i <r ji {㊂(7) 人与障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公式如式(8)所示㊂行人必须与建筑物或障碍物保持一定距离,这个距离也以力的形式表现出来㊂随着被疏散者的移动,他们离边界越近,就会感到越不舒服,因为被疏散者将更多地专注于避免受伤㊂在疏散过程中,行人会受周围环境影响,如果遇到障碍物或者封闭空间的墙壁,通常会选择提前避开㊂当避开障碍物W 时,n j W 表示垂直于墙壁或障碍物的方向,t j W 表示与墙壁或障碍物的切线方向㊂f j W (t )=f RjW (t )+f Bj W (t )+f Sj W (t )=A j n j W e x p [(r j -d j W )/B j ]+k g (r j -d j W )n j W -κg (r j -d j W )(v j t j W )t jW ㊂(8)2 领导者参与的社会力模型改进2.1 构建被疏散者期望方向函数在疏散过程中加入领导者可以有效地提高疏散效率[16],为了更准确地描述改进的社会力模型,将一些规则加入初始社会力模型中,具体改进如下㊂在疏散过程中,一个普通的被疏散者在决定移动方向时,可能朝领导者的位置移动,也可能与领导694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35卷者保持相同的运动方向㊂如果在疏散过程中没有领导者,被疏散者会随机选择一个方向,沿着他们选择的方向走,直到遇到障碍物转变为另一个随机的方向㊂如果被疏散者看到出口,他们会直接向出口的方向移动㊂在实际的疏散过程中,被疏散者受到周围人群密度以及疏散环境的影响,可能不知道领导者以及出口的位置和方向㊂设其能见范围为η,期望方向为e 0j ,λ为与距离有关的参数,疏散过程中领导者的期望方向为e 0L ,期望方向直接指向最近的出口㊂为了更好地呈现仿真结果,在基础的社会力模型上添加规则来改进社会力模型㊂1)如果领导者出现在被疏散者的视野范围内,被疏散者的期望方向e 0j为:e 0j =λe j +(1-λ)n i j ;(9)λ=e x p (-d i j /(2η))㊂(10) 2)如果领导者没有出现在被疏散者的视野范围内,这类被疏散者在疏散过程中的期望方向是随机选择的,被疏散者的期望方向e 0j为e 0j =N o r m [췍1e j +췍2<e 0j (t )i >+췍3ℓ(t )]㊂(11)式中:췍1为个人选择,即自身内在影响因素的权重;췍2为从众行为影响的权重;췍3为周围环境影响的权重,췍1㊁췍2以及췍3取值范围均为(0,1)并且췍1+췍2+췍3=1㊂<e 0j (t )i>为在从众行为下,行人视野范围内的平均步行方向;ℓ(t)是在实际情况下行人所处的确定位置方向的单位向量㊂3)被疏散者期望方向的选择与其视野范围内的墙壁和障碍物有关㊂当被疏散者的视野范围内出现墙壁时,被疏散者更倾向于沿着墙壁走或者远离墙壁以便于找到出口,而不是直接朝向墙壁走㊂行人处在疏散房间的不同位置时,倾向选择的期望方向也不同,如图2所示㊂(1)行人1:行人1所处的位置只能看到从d 1到d 2的墙的范围作为视野的极限,这导致形成了集合θ和φ㊂集合θ的定义包括行人沿墙或远离墙的个人首选的期望方向的合集,而集合φ的定义包括行人朝向墙的期望方向选择㊂(2)行人2:行人2的视野范围内同时出现左侧墙壁与右侧墙壁,形成集合θ和φ㊂(3)行人3:行人3的视野范围内只出现了右侧墙壁㊂(4)行人4:行人4的视野范围内没有墙壁,出现了领导者,在疏散过程中会选择跟随领导者㊂(5)行人5:行人5的视野范围内没有墙壁,而是出现了出口,在疏散过程中会朝着出口的方向移动㊂图2 不同位置行人的期望方向选择F i g .2 T h ed e s i r e dd i r e c t i o n s e l e c t i o no f p e d e s t r i a n s a t d i f f e r e n t po s i t i o n s 处于不同位置的行人期望方向e 0j 确定方法是相同的,设置行人期望方向e 0j的选择集合φ的概率为α,选择集合θ的概率为β㊂在建立的社会力模型的基础上添加规则如下㊂(1)如果行人找到了疏散出口,e 0j 直接指向出口㊂(2)如果领导者的影响范围区域的半径大于领导者与行人之间的距离,也就是说行人在领导者的影响范围内,行人将跟随领导者,期望方向与领导者保持一致㊂794第6期 李佳洋等:领导者参与的改进社会力人群疏散模型(3)如果领导者㊁墙壁以及疏散出口均不在行人的视野范围内,行人将随机选择个人期望方向e 0j,并保持这个方向直到领导者㊁墙壁以及疏散出口出现在行人的视野范围中㊂如果行人的视野范围内出现墙壁,例如行人2或行人3所处的位置范围,在一段固定的时间范围内行人期望方向e 0j的选择为:e 0j =α(c o s φᶄ,s i n φ),φᶄɪφ;β(c o s θᶄ,s i n θ),θᶄɪθ{㊂(12) 这段时间过后,再次根据行人的当前位置确定行人的期望方向㊂φᶄ是集合φ中选择的方向,θᶄ是从集合θ中选择的方向㊂2.2 引入领导者与被疏散者的交互力在疏散过程中,领导者与被疏散者会产生交互力,领导者会给被疏散者传递信息,被疏散者会在疏散过程中根据信息不断进行调整㊂被疏散者在疏散过程中不仅需要观察周边环境状况,而且还需要找到安全出口位置㊂在疏散过程中个体的位置和方向不断地做适当调整㊂将个体调整位置的不适系数定义为l i ,个体与疏散过程中的领导者之间的联系强度定义为κi ,f L j为领导者与被疏散者之间的交互力,表达式为f L j =l i κi v 0j (t )-v j (t )τ㊂(13) 为了可以达到更好的疏散人群的效果,提高疏散效率,领导者的速度v 0L 往往要比被疏散者的速度v 0j慢,本文设定领导者的疏散速度v 0L 的表达式为v 0L =βv 0j ,0<β<1㊂(14)2.3 构建领导者参与的社会力模型在之前改进模型的基础上,添加领导者的运动方程式构建领导者参与的社会力模型如下:m L =d v L (t )d t =f 0L +ðj (ʂi )f 0L j +ðW v L W ;(15)f 0L=m Lv 0L (t )e 0L (t )-v L (t )τL㊂(16)图3 疏散房间示意图F i g .3 S c h e m a t i cd i a gr a mo f t h ee v a c u a t i o n r o o m 在疏散过程中,领导者会受到身边行人影响和社会力模型的约束,如同普通行人那样,在受力过程中渐渐移动,最后和行人走出疏散房间;由于领导者始终知道出口位置,所以,领导者的期望方向永远是出口的方向㊂3 仿真实验分析3.1 领导者对疏散过程的作用分析设定模拟场景为50mˑ50m 的房间,房间出口为4m ,疏散房间示意图如图3所示㊂此处假设疏散过程的领导者熟悉疏散出口并且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有效引导疏散人员撤离现场㊂为了充分体现领导者在疏散过程中的作用,本次仿真实验仅在完全从众行为模式下进行,每次得到的结果均是该场景下20次模拟实验结果的平均值㊂本次仿真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加入领导者的真实性和可行性,验证领导者在疏散过程中的作用㊂假设在情景一中不加入领导者,在情景二中加入领导者,通过对比两个场景人群的疏散时间来验证加入领导者的作用㊂为了验证领导者对疏散效率的影响,在此假定领导者只在固定位置实施引导,只在一定的范围内用声音引导疏散人员㊂因此,在模拟的时候,只有在领导者影响范围内的人会被引导到离自己最近的出口,没有被领导者影响的894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35卷图4 加入领导者疏散时间对比F i g .4 C o m pa r i s o no f e v a c u a t i o n t i m ew h e n l e a d e r sw e r ea d d ed图5 距离参数示意图F i g .5 S c h e m a t i cd i a g r a mo f d i s t a n c e p a r a m e t e r s 人则会按照原来的行为模式进行疏散㊂实验结果如图4所示㊂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时间里,加入领导者比不加入领导者的疏散人数的数量更多,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在疏散过程中加入领导者可以有效减少疏散时间,提高疏散效率㊂3.2 领导者位置对疏散效率的影响假设在疏散过程中只有一个领导者的情况下,被疏散者以领导者所在位置为目标,并由领导者指示的方向或出口离开房间㊂在人员的疏散过程中,为进一步探讨领导者在哪些位置会使人群疏散效率更高,在本节中只考虑领导者直接面向出口的位置㊂对比分析领导者位置不固定和领导者位置固定对疏散时间的影响,设置一个距离参数Δd 用来描述领导者的固定位置与出口之间的距离,如图5所示㊂本文取Δd =10m ,通过仿真实验得出结论对比领导者位置对疏散效率的影响,图6和图7为仿真模拟结果㊂图6表示领导者位置被随机初始化时人群疏散仿真场景,其中截取时刻为20㊁40㊁60㊁80s 的人群疏散状态㊂图7表示领导者位置固定时人群疏散仿真场景,截取时刻同图6,将二者进行对比分析㊂通过分析仿真结果可知,在相同的疏散时间内,领导者位置固定比领导者位置随机疏散的人数更多,疏散效率更高,由此可以得出结论:领导者位置固定更能提高疏散效率㊂(a )t =20s (b )t =40s(c )t =60s(d )t =80s图6 领导者位置被随机初始化的仿真结果F i g .6 S i m u l a t i o n r e s u l t sw h e n l e a d e r p o s i t i o nw a s i n i t i a l i z e d r a n d o m l y994第6期 李佳洋等:领导者参与的改进社会力人群疏散模型(a )t =20s (b )t =40s(c )t =60s(d )t =80s图7 领导者位置固定的仿真结果F i g.7 S i m u l a t i o n r e s u l t sw i t ha f i x e d l e a d e r p o s i t i o n 本文比较分析了上述两种情况下疏散人数和疏散时间,实验结果如图8所示㊂通过图6㊁图7可知,在疏散过程中,领导者位置固定与领导者位置随机相比,在相同时间内疏散人数更多;通过图8可知,领导者位置固定所用的疏散时间更短㊂为了得到更普遍性的结论,本文通过改变领导者位置进行20次对比实验,实验结果一致,由此可以得到结论:领导者位置固定更能提高疏散效率㊂为了进一步探讨领导者到疏散出口的距离对于疏散效率的影响,将Δd 分别取5㊁10㊁15㊁20和25,图9显示了实验结果㊂图8 领导者位置不同时疏散时间对比F i g .8 C o m pa r i s o no f e v a c u a t i o n t i m e sw h e n l e a d e rw a s i nd i f f e r e n t p o s i t i o n s 图9 领导者到出口距离对疏散效率的影响实验仿真结果F i g .9 E x pe r i m e n t a l s i m u l a t i o n r e s u l t s of e f f e c t o f d i s t a n c e f r o ml e a d e r t oe x i t o ne v a c u a t i o ne f f i c i e n c y由图9可知,随着距离参数取值的增加,人群疏散的时间逐渐降低,即:当领导者处于疏散房间中间位置时,疏散人群所用的疏散时间最短,领导者处于离出口最近的位置反而疏散时间较长㊂因此,要合理设置领导者的位置㊂3.3 领导者数量对疏散效率的影响在式(11)中,췍1为个人选择,即自身内在影响因素的权重,췍2为从众行为影响的权重,췍3为周围环005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35卷境影响的权重,在本节中将췍1㊁췍2㊁췍3分别取值为0.4㊁0.4和0.2㊂在疏散房间内选取16个不同的位置作为领导者的候选位置,这16个不同的领导者位置分别用L 1,L 2, ,L 16(三角形标志)表示,如图10所示㊂图10 领导者位置示意图F i g .10 S c h e m a t i cd i a gr a mo f l e a d e r s p o s i t i o n 在仿真过程中,设定300名被疏散者随机分布在疏散房间内,仿真结果如图11所示㊂该仿真结果给出了200s 内领导者位于不同位置时被疏散行人的数量,由图11可知,领导者处于L 1,L 2,L 9以及L 13的位置疏散的行人数量最多㊂为了探讨领导者的数量对于疏散效率的影响,本文设定以下几种组合:S 1 探讨1个领导者对于疏散时间的影响,设定领导者位置在L 1;S 2 探讨2个领导者对于疏散时间的影响,设定领导者位置在L 1,L 13;S 3 探讨3个领导者对于疏散时间的影响,设定领导者位置在L 1,L 4,L 13;S 4 探讨4个领导者对于疏散时间的影响,设定领导者位置在L 1,L 4,L 13,L 16㊂仿真实验设定300名被疏散者在疏散房间中,观察300名被疏散者完全走出房间所用的疏散时间,对每种情况进行20次仿真实验,仿真结果如图12所示㊂图11 领导者在不同位置时的仿真结果F i g.11 S i m u l a t i o n r e s u l t s o f t h e l e a d e r i nd i f f e r e n t l o c a t i o n s 图12 领导者数量不同时的仿真结果F i g.12 S i m u l a t i o n r e s u l t sw i t hd i f f e r e n t n u m b e r s o f l e a d e r s由图12可见,并非领导者数量越多所用的疏散时间就会越少㊂过多的领导者引导行人疏散,可能会引导更多的行人在一定时间内到达出口,但也会导致更多行人拥堵在出口附近,超出出口的承载能力,造成严重拥堵,极大降低疏散效率㊂因此在现实的疏散情况中,也要结合实际的疏散环境设定领导者的数量㊂4 结 论在发生紧急事件时,人们会聚集或者随波逐流,形成一个没有方向或引导的自然集合,这种群体中,每个人都有恐惧和盲目的心理,这种情况下很容易盲目听从错误的信息或指令,降低疏散效率㊂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行人几乎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找到最佳的出口和路径㊂因此,在突发事件区域内进行人为干预,即设置领导者引导人员疏散,十分有必要㊂从微观人群疏散模型的研究角度出发,本文在社会力初始模型上进行改进,将领导者引入社会力模型中,引入领导者与被疏散者之间的交互力以及定义了被疏散者的期望方向,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加入领导者角色的社会力模型,在保留原模型优势的基础上更加能够仿真出真实的人群疏散状态,提高疏散效率;接着探讨领导者的位置以及数量对于疏散效率的影105第6期 李佳洋等:领导者参与的改进社会力人群疏散模型205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5卷响,设置领导者距离出口不同距离参数的取值,对仿真实验结果进行归纳分析得出领导者的最佳位置和数量㊂通过仿真实验结果可以得到结论,领导者位置固定比领导者位置随机更能提高疏散效率,并且通过不同距离参数的设置,得出领导者处于疏散房间的中间位置疏散效率更高的结论㊂为了探讨领导者数量对疏散效率的影响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显示并非领导者数量越多所用的疏散时间就会越少㊂在现实的疏散情况中,也要结合实际的疏散环境设定领导者的位置以及数量㊂参考文献:[1]杨扬.基于承载能力分析的车站设施及疏散领导者布局优化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6.Y A N G Y.R e s e a r c ho no p t i m i z a t i o no f s t a t i o nf a c i l i t i e sa n de v a c u a t i o nl e a d e r s l a y o u tb a s e do nc a r r y i n g c a p a c i t y a n a l y s i s[D].B e i j i n g:B e i j i n g J i a o t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2016.[2]H E N D E R S O NLF.T h e s t a t i s t i c s o f c r o w d f l u i d s[J].N a t u r e,1971,229(5284):381383.[3]E D E K I SO,A D E Y E Y EF J,A K I N L A B I GO,e t a l.R e m a r k s o n a n a l y t i c a l s o l u t i o n s o f a n o n-h o m o g e n e o u s g a s d y n a m i cm o d e l v i as u c c e s s i v e a p p r o x i m a t i o nm e t h o d[J].J o u r n a l o f P h y s i c s:C o n f e r e n c eS e r i e s,2022,2199(1):012030.[4]L췍VÅSG G.M o d e l i n g a n ds i m u l a t i o no f p e d e s t r i a nt r a f f i c f l o w[J].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 R e s e a r c hP a r tB:M e t h o d o l o g i c a l,1994,28(6):429443.[5]MA U R YB,R O U D N E F F-C HU P I N A,S A N T AM B R O G I O F.A m a c r o s c o p i cc r o w d m o t i o n m o d e lo f g r a d i e n tf l o wt y p e[J].M a t h e m a t i c a lM o d e l s a n d M e t h o d s i nA p p l i e dS c i e n c e s,2010,20(10):17871821.[6]A I KLE.M i c r o s c o p i c d y n a m i c s o f a l a r g e-s c a l e p e d e s t r i a ne v a c u a t i o n m o d e l[J].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J o u r n a l o f t h eP h y s i c a l S c i e n c e s,2012,7(2):2332.[7]H E L B I N G D,MO L NÁR P.S o c i a l f o r c e m o d e l f o r p e d e s t r i a nd y n a m i c s[J].P h y s i c a lR e v i e w E,S t a t i s t i c a lP h y s i c s,P l a s m a s,F l u i d s,a n dR e l a t e d I n t e r d i s c i p l i n a r y T o p i c s,1995,51(5):42824286.[8]L A K O B A T L,K A U P DJ,F I N K E L S T E I N N M.M o d i f i c a t i o n so f t h e H e l b i n g-M o l nár-F a r k a s-V i c s e ks o c i a l f o r c e m o d e l f o rp e d e s t r i a ne v o l u t i o n[J].S i m u l a t i o nT r a n s a c t i o n s o f t h e S o c i e t y f o rM o d e l i n g&S i m u l a t i o n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2005,81(5):339352.[9]P A R I S ID R,G I L MA N M,MO L D O V A N H.A m o d i f i c a t i o no ft h es o c i a l f o r c e m o d e lc a nr e p r o d u c ee x p e r i m e n t a ld a t ao fp e d e s t r i a n f l o w s i nn o r m a l c o n d i t i o n s[J].P h y s i c aA:S t a t i s t i c a lM e c h a n i c s a n d I t sA p p l i c a t i o n s,2009,388(17):36003608.[10]高春霞,董宝田.交通枢纽微观行人仿真社会力模型的改进及实现[J].物流技术,2010,29(19):5759.G A OCX,D O N G B T.M o d i f i c a t i o na n dr e a l i z a t i o no ft h es o c i a lf o r c e m o d e l i n p e d e s t r i a n m i c r o-s i m u l a t i o n[J].L o g i s t i c sT e c h n o l o g y,2010,29(19):5759.[11]邓宇菁,冯页新,胡列格.社会力模型中行人的心理因素和随机行为对人群疏散过程的影响[J].系统工程,2014,32(11):144148.D E N G YJ,F E N G Y X,HU LG.T h e i m p a c t o f p s y c h o l o g y a n d r a n d o m n e s s o n t h e e v a c u a t i o no f p e d e s t r i a n s:am o d i f i c a t i o no fs o c i a l f o r c em o d e l[J].S y s t e m sE n g i n e e r i n g,2014,32(11):144148.[12]王鲁毫,翁文国.楼梯疏散三维建模的改进社会力模型[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6,35(7):931935.WA N GL H,W E N G W G.A ni m p r o v e ds o c i a l f o r c e m o d e l f o rt h r e e-d i m e n s i o n a le v a c u a t i o ns i m u l a t i o ni ns t a i r w a y[J].F i r e 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2016,35(7):931935.[13]郭海湘,曾杨,陈卫明.基于社会力模型的多出口室内应急疏散仿真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21,33(3):721731.G U O H X,Z E N G Y,C H E N W M.R e s e a r c ho ni n d o o re m e r g e n c y e v a c u a t i o ns i m u l a t i o no f m u l t i-e x i tb a s e do ns o c i a l f o r c em o d e l[J].J o u r n a l o f S y s t e mS i m u l a t i o n,2021,33(3):721731.[14]李昌华,杨晶,李智杰.一种应用于人群仿真的改进社会力模型[J].系统仿真学报,2021,33(3):521528.L IC H,Y A N GJ,L I ZJ.A n i m p r o v e d s o c i a l f o r c em o d e l f o r c r o w d s i m u l a t i o n[J].J o u r n a l o f S y s t e m S i m u l a t i o n,2021,33(3): 521528.[15]丁男哲,刘婷婷,刘箴,等.社会力模型中恐慌度概念的分析和改进[J].计算机应用,2021,41(8):24602465.D I N G NZ,L I U T T,L I U Z,e t a l.A n a l y s i sa n d i m p r o v e m e n to f p a n i cc o n c e p t i ns o c i a l f o r c em o d e l[J].J o u r n a l o fC o m p u t e rA p p l i c a t i o n s,2021,41(8):24602465.[16]李丽华,马亚萍,丁宁,等.应急疏散中社会关系网络与 领导追随 行为变化[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56(3):334340.L IL H,MA YP,D I N G N,e t a l.C h a n g e s i n s o c i a l r e l a t i o nn e t w o r k s a n d l e a d e r-f o l l o w e r b e h a v i o r i ne m e r g e n c y e v a c u a t i o n s[J].J o u r n a l o fT s i n g h u aU n i v e r s i t y(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2016,56(3):334340.ʌ责任编辑:李艳ɔ。

交通枢纽微观行人仿真社会力模型的改进及实现

交通枢纽微观行人仿真社会力模型的改进及实现
真 模 型 。前 者最 具代 表性 的就 是 元 胞 自动 机 模 型 , 而后 者 , 应
Hale Waihona Puke 非接触作用力 : , ,
接触作用力 :



用比较 多, 比较能得到大家认可的就是 He ig提 出的社会 也 l nt b
力模型。
∑[ + , ( ( _ s ) s t( )
m 为行人 质量, 和 v为行人 的期望速 率和实 际速度 , , v e
为期 望 运 动 方 向 ,r 为适 应 时 间 。 望 的 运 动方 向可 由行 人 此 , 期 刻 的位 置 和 目标 位 置 算 出 。
( ) 和 人 间 的作 用 力 : 2人
时间等 , 判断枢纽 布局是否合理 。因此 , 近年来 , 越来越多的人 在进行微观行人交通仿 真的研 究 , 仿真模 型主要分 为两种 : 一 种是离散时间空间的仿真模 型 ;一种是连续时 间空 间内的仿
Abtat T e ae df sh c loc de(F , rpsd y li ,n fci lei n t e vr p ig f eetas src: h p r ie e oi re p mo i t s af mo lS M)po oe bn a d f tey l a sh el pn d s i b He g e e v mi e t o a op rn
社会 力 模 型认 为 , 主要 受 到 三 种 力 的 作 用 : 人
1 引言
近 年 来 ,行 人 在 交 通 设 施 或 枢 纽 内 的走 行 和疏 散 行 为 越
( ) 自驱 动 力 , 可 以说 是 出 口或 目的地 的 吸 引力 。 1 也
= m

社会力模型的改进研究

社会力模型的改进研究

社会力模型的改进研究汪蕾,蔡云,徐青【摘要】摘要:为了提高大规模人群行为模拟的有效性,该文基于人群行为特点对社会力模型进行了改进研究。

通过引入出口吸引力和朋友吸引力分别描述了出口对行人的吸引作用及行人的成群结队现象。

在考虑相对速度对社会心理力影响的基础上,修正了期望速度,提出了一个与剩余时间、行人间距离以及周围行人速度有关的自我期望速度函数,由此得到了社会力修正模型。

该模型可以用来更为真实地模拟突发事件中的大规模人群行为。

【期刊名称】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1(035)001【总页数】6【关键词】关键词:社会力模型;修正;人群行为;行人近年来发生的多起突发灾害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不管是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还是2009年春节的雪灾。

一次又一次的灾难警示我们必须对突发性灾害进行研究,找出其一般规律,尽可能在灾害来临时将损失减少到最小。

这些突发灾害,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受影响人数巨大,都会形成大规模人群行为,所以有必要对大规模人群的行为进行研究。

对于人群行为的模拟,国内外学者已经做了很多研究,德国的Helbing等[1-5]对人群恐慌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社会力模型(Social Force Model,SF),模型考虑了行人流的离散特征,假设行人流的动态特征是在个体相互之间的作用力下产生的;日本的Teknomo[6]对社会力模型中的排斥力构建了相关模拟模型;Cremer和Ludwig[7]将元胞自动机模型(Cellular Automata,CA)应用到车辆交通的研究中;Blue和Adler[8-9]提出了一种用于大型露天场所的行人运动模型,并设计了双向行人行动的元胞自动机模型。

国内浙江大学张晋[10]在博士论文中,结合混合交通流的特点,提出一种二维行人过街元胞自动机仿真模型,该模型引入了“停车点”的概念,不仅能够处理人行横道上行人与行人之间的相互冲突问题,而且能够成功处理行人与其他车辆的冲突和避让,从而模拟了行人各种类型的道路穿越行为;而陈涛等[11]则引入相对速度对社会心理力的影响,对社会力模型进行了修正。

矿产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 : 会 力模 型 ; 正 ; 群行 为 : 人 社 修 人 行
中图分 类号 : 4 1 1 X 2 U 9 . ;98
文章 编号 :0 5 9 3 ( 0 1 O — 14 0 10 — 8 0 2 1 ) 1 0 4 — 6
M o i c to s t o i lFo c o e d f a in o S ca r e M d l i
WA G L iC IY n, ig N e , A u XU Qn
( e a met f ngmet c neadE g er g Z ei gU iesy H nzo 1 0 8 C ia D pr n ae n i c n ni ei ,hj n nvr t, a gh u3 0 5 , hn ) t o Ma Se n n a i
t s pa e su is h mo i c t n f h s c a fr e hi p r t d e t e d f ai o t e o il o c m o e b s d n h r c e itc o r wd i o d l a e o c a a trsi s f c o be a i r .Boh xt t a to f r e n fin ata to fr e r i to u e t d s rb t h vo s t e i a t cin o e a d re d tr cin o o a e nr d c d o e c i e he r a ta to a i g e e ti n mo e o r t e e i n te he o n n n r v s, e p c iey. trc in m k n p d sra s v twa d h xt a d h p n me o i d o e r s e t l v Efe t f t r lt e e o i n o i l s c o o y a e o i e e a d he x e td e o i i f cs o he ea i v lc t o s ca p y h lg r c nsd r d n t e p c e v lc t s v y y a ay e n lz d.A f n t n o t e efe p ce v lc t i p o o e u c i f r h s l-x e t d e o i o y s r p s d,wh c r lt s o h l f i ih eae t t e e tme, t
d sa e t e e sra n p e so t e d sra s Ac o d n o te a o e n in d mo — itnc sbewe n p de tinsa d s e d foh rpe e tin . c r i g t h fr me to e d
V 13 o 1 0.5 N .
F b 2 1 e .0 1
社 会 力 模 型 的 改 进 研 究
汪 蕾 , 蔡 云, 徐 青
( 江 大 学 管 理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系 , 江 杭 州 30 5 ) 浙 浙 10 8

要 : 了提 高 大规模 人 群行 为模 拟 的有 效性 , 文基 于பைடு நூலகம் 群行 为特 点对 社 会 力模 型进 行 了 为 该
Ke r s:o i lf r e mo es; di c to c o e a ir p d sra s y wo d s ca o c d l mo f a in; r wd b h vo s; e e tin i
近 年来发 生 的多起 突发灾 害给 人 民群众带 来 了巨大 的生命 和财 产损失 , 管是 2 0 不 0 8年 的汶 川
收 稿 日期 :0 0 1— 4 21— 12 修 回 日期 :0 0 1— 0 21—2 2
i c t n a i r v d o il o c m o 1 s b a n d.T i p o e mo e c n i u ae r wd i f a i s. n mp o e s ca fr e o de i o t i e he m r v d d l a sm lt c o b h vo si me g n e mo e ra itc ly e a ir n e re c r e lsi al .
Ab t a t I r e o i r v h f cie e so i l t n o e a ir flr e s ae p p l t n, s r c :n o d rt mp o e t e ef tv n s fsmu ai n b h v o so a g — c l o u a i e o o
第3 5卷 第 1期 21 0 1年 2月
南京 理工 大学学 报 ( 自然科 学版 )
Junl f aj gU i ri f c neadT cnlg( a rl c n e ora o n n nv syo Si c n eh o y N t a Si c ) N i e t e o u e
改进研 究 。通过 引入 出1吸 引力和朋友 吸 引力 分别描 述 了出 口对行 人 的吸 引作 用及 行人 的成 : 7
群结 队现 象。在 考虑相 对速 度对社 会 心理 力影 响 的基础 上 , 正 了期 望速度 , 出了一 个 与剩 修 提 余 时间、 行人 间距 离以及 周 围行人 速度 有 关的 自我期 望速 度 函数 , 由此得 到 了社 会 力修 正模 型 。 该模 型可 以用 来更为真 实地模 拟 突发 事件 中的 大规模 人 群行 为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