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疾病标志物及快速诊断
即时检测全血降钙素原在急诊感染患者的应用价值
![即时检测全血降钙素原在急诊感染患者的应用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9722037c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28.png)
降钙素原(PCT )作为感染性疾病的标志物,其表达水平不但可以判断细菌性感染或非细菌性感染,而且与感染严重程度之间成正相关并能够知道抗生素决定的使用决策[1-4]。
中心实验室对PCT 检测结果准确但临床周转时间较长,而快速获得检测结果对急诊临床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2018年中国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急诊治疗指南指出,在诊断脓毒症后尽快使用抗菌药物,最佳是在1小时内,延迟不超过3小时,因此急诊对于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将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产生重要影响[5]。
因此,即时检测具有小型轻便、操作简单、耗时较短的特点和优势,为临床早期诊断和快速评估病情提供较大的帮助。
目前即时检测(POCT )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在急诊科、重症医学科、手术室等[6-7]。
然而,对于其临床应用还缺乏更加深入的认识。
本文以POCT 检测与中心实验室检测相比较,对POCT 检测PCT 应用于急诊临床的可行性进行评估。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急诊科留观病区2019年09月至2019年11月57例疑似感染性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入选标准:年龄>18岁,入急诊留观病区,入选前1周内未使用抗菌抗病毒抗炎药物;据临床医生判断患者存在感染性疾病或合并感染性疾病的可能。
排除标准:肿瘤;自身免疫病、造血系统疾病、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急诊科,广州510120通讯作者:冯碧娟,Email :****************即时检测全血降钙素原在急诊感染患者的应用价值冯碧娟,施旖旎,钟裕兰,吴浩,余涛,陈飞霞[摘要]目的评估即时检测(POCT )全血降钙素原(PCT )应用于急诊临床的可行性。
方法采用POCT 法对疑诊感染患者的全血标本进行PCT 测定,将结果与中心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与中心实验室相比,POCT 法显著缩短了临床周转时间(TAT )。
通过kappa 检验对两种方法获得的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表明,以0.5ng/mL 和2ng/mL 为临界点,kappa 系数分别为0.786和0.923,两种检测方法所得结果一致性较好。
3种血清标志物快速检测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3种血清标志物快速检测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226f64de240c844769eaee1d.png)
3 种 血 清 标 志 物 快 速 检 测 在 新 生儿 感 染 性 疾 病 中 的应 用
许 光辉 , 周建福 。 ( 莆 田学 院 附属 医院 : 1 . 检验科; 2 . 儿科, 福建蒲田 3 5 1 1 0 0 )
【 摘要】 目的 速 诊 断价 值 。 方 法 探 讨超敏 C 一 反应蛋 白( h s — C R P ) 、 血 清 降钙 素 原 ( P C T ) 和 白细 胞 ( wB c ) 计数 在 新 生 儿 感 染 的 快 采 用 免 疫 荧光 法 定 量检 测 P C T和 h s — C R P, 激 光 染 色法 测 WB C数 。结 果 细茵感染组血液 中
h s — C R P、 P C T与
D 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 9 4 5 5 . 2 0 1 3 . 0 3 . 0 6 1 文献标志码 : B 文章编号 : 1 6 7 2 — 9 4 5 5 ( 2 O 1 3 ) 0 3 — 0 3 5 7 — 0 2 新 生 儿 感 染 性 疾 病 是 指 新 生 儿 期 由 于 致 病 微 生 物 引 起 的 炎症性疾 病 , 是新 生儿 期 发病数 最 多 , 威胁 最 大的 一种 疾病 。 新生儿一 旦患某种疾病 时 , 难 以用 语 言 表 达 自己 的 不 适 之 处 。 如 何 尽 早 采 用 一 种 灵 敏 的检 验 手 段 , 简易 、 快速 、 准 确 了解 患 者 的病 情 , 有 助 于 临床 快 速 诊 断 。 超 敏 C 一 反应 蛋 白( h s — C R P ) 是 指浓度在 0 . 1 ~1 0 mg / L的 C R P, 采 用免 疫荧 光法 能测 出 h s —
感染性疾病的检测——如何通过医学检验检测感染性疾病?
![感染性疾病的检测——如何通过医学检验检测感染性疾病?](https://img.taocdn.com/s3/m/e5854241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26.png)
感染性疾病的检测——如何通过医学检验检测感染性疾病?2越西县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四川越西 616650感染性疾病已经成为全球卫生领域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由于其传染性的特点,一旦发生疫情,就容易对公共卫生和社会稳定造成重大影响。
因此,快速且准确地检测感染性疾病对于疾病的控制和防止扩散至关重要。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现在有了多种检测感染性疾病的方法。
在此,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医学检验方法,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如何检测感染性疾病。
一、医学检验检测感染性疾病的原理是什么医学检验检测感染性疾病的核心原理是通过检测患者体内是否存在特定的病原体或病原体的标志物来确定是否感染疾病。
具体来说,医学检验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收集样本:根据不同的感染疾病类型,需要采集不同类型的样本,如血液、尿液、唾液、体液等。
2. 预处理:样本收集以后需要进行一定的预处理,如离心、离血清、冻存等,以提高样本质量和检测灵敏度。
3. 样本检测:在预处理完成后,可以使用不同的检测方法对样本进行检测。
最常见的方法是PCR技术,PCR使用特定的引物和酶来扩增和检测病原体的DNA/RNA。
其他检测方法还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荧光免疫测定法等。
4. 数据分析:针对检测得到的数据,需要进行数据分析,以确定样本中是否存在需要检测的特定病原体或病原体标志物。
通过这些步骤,医学检验就可以确定患者是否感染疾病,这样可以帮助医生做出合理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控制。
同时,医学检验也有助于公共卫生部门监测和控制疾病传播,提高疾病的预防和控制能力。
二、医学检验检测的方式(一)细菌感染的检测方法1. 外周血液培养:外周血液培养可检测血液中的病原体。
对于严重感染病例,应优先进行这种检测方法。
2. 细菌培养:通过细菌培养方法,在含有特定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中,可以检测到细菌生长。
3. 细菌抗原检测:通过病原体的表面抗原检测,即可间接地检测细菌感染。
4. 细菌基因检测:通过检测细菌基因,即可检测细菌感染。
感染标志物五大金刚:HBP、PCT、IL-6、CRP、SAA
![感染标志物五大金刚:HBP、PCT、IL-6、CRP、SAA](https://img.taocdn.com/s3/m/53bb0661b9d528ea80c779d3.png)
感染标志物五大金刚:HBP、PCT、IL-6、CRP、SAA感染标志物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对感染判断有益的临床检测指标,能够帮助急诊医生快速判断感染的存在以及推断可能感染病原体的类型。
目前常用的感染标志物包括血清C 反应蛋白(CRP)、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以及肝素结合蛋白(HBP)。
金刚之一HBPHBP是机体激活中性粒细胞嗜酸颗粒释放的一种蛋白分子。
有研究显示,脓毒症患者HBP在IL-6水平正常或轻度升高时即明显升高,且其诊断脓毒症的准确率大于其他细胞因子,特别是在严重细菌感染的早期、快速诊断方面有重要价值。
HBP作为一种急性时相蛋白,是评估脓毒症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有效生物标志物,在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早期诊断和疗效监测中更为重要。
金刚之二PCTPCT是一种无激素活性的糖蛋白,PCT水平与细菌感染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当PCT为0.10~0.25ng/mL时,提示细菌感染的可能性不大,PCT为0.25~0.50ng/mL时,可能存在需要治疗的细菌感染,而PCT>0.5ng/mL时,很可能存在需要治疗的细菌感染。
多数专家建议将PCT为0.5ng/mL作为脓毒症的诊断界值。
PCT在感染2~4h后迅速上升,12~48h 达到峰值。
PCT的特异度高,受到国内外众多指南共识推荐。
在“2020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中,多数患者的PCT是正常的,这说明PCT在病毒感染中一般不升高,可以作为细菌感染的特异性标志物。
金刚之三IL-6IL-6是由IL-1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产生的多效细胞因子,是一种多功能糖蛋白,其由212个氨基酸组成,在炎症反应过程中起着核心调节功能,是关键的炎症反应因子递质。
IL-6的检测值在细菌感染时明显升高,且与HBP、SAA等水平呈正相关,可作为感染评估和检测的常用指标,且其浓度与患者疾病的损伤程度一致。
此外,IL-6对于脓毒症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判定具有重要意义,有研究结果显示脓毒症患者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非脓毒症患者,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非脓毒性休克患者。
“血常规、CRP、SAA、PCT”感染四少侠
![“血常规、CRP、SAA、PCT”感染四少侠](https://img.taocdn.com/s3/m/f150e4ea3186bceb19e8bbd7.png)
“血常规、CRP、SAA、PCT”感染四少侠感染性疾病在临床上是最为常见的疾病,可以发生在人体任何部位,是医院各个科室的常客,并且经常伴有各类并发症。
而针对大多数的感染性疾病,配合准确的诊断并在短时间内得到良好的治疗,预后效果一般良好,因此感染相关的诊断和治疗手段是所有临床医生应具备的基本功之一。
但感染性疾病发病特征通常不明显,单靠疾病症状、体征以及影像学不足以满足早期诊断。
近年来伴随着体外诊断行业的迅速发展,更加快速、简便、精准的血清学检测在早期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运用比较广泛的血清学检测指标如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等已在许多感染疾病早期的诊断中被广泛使用。
而近期兴起的检测指标“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凭着其在病毒的感染诊断上有着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性赢得了越来越多临床医生的青睐。
SAA脱颖而出,其最大的亮点在于细菌感染上升速度和幅度比CRP更明显,并且在病毒的感染上有明显的提示作用,为目前诊断病毒性感染提供一份可靠的依据。
因此,随着血常规+CRP+SAA的联合检测普及率的逐渐发展,检验医学对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会更加快速、精准。
PCT广泛应用于败血症的诊断和预后、新生儿与儿童败血症的诊断治疗、下呼吸道感染诊断治疗、重度烧伤与创伤脓毒症的检测(外科ICU)、抗生素的使用管理等方面。
2012年美国危重病医学会在国际拯救脓毒症指南中首次将PCT纳入改善脓毒血症诊断、抗菌药物管理流程的参考指标之一。
如果PCT >2 ng/mL,那么其脓毒血症的原因是细菌性的可能性大于病毒。
PCT在脓毒血诊断中的应用上述表明,CRP和PCT在病毒引起的感染诊断上临床指导意义不明显,血常规和CRP一般只能做排除细菌感染和推测病毒感染可能,当体征不明显或者个体差异较大的患者容易出现漏诊误诊。
而PCT在重症疾病中才发挥其高度特异性,且在局部感染并不突出其诊断的优势,在价格方面相对血常规、CRP昂贵,并不适用于呼吸道感染、咽炎等常见感染性疾病的检测。
分子诊断技术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前沿
![分子诊断技术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前沿](https://img.taocdn.com/s3/m/8b72b286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bf.png)
分子诊断技术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前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分子诊断技术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分子诊断技术通过检测人体内的特定基因、蛋白质以及其他分子标志物,能够准确、快速地诊断出感染性疾病,为临床治疗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
本文将介绍分子诊断技术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前沿。
一、分子诊断技术简介分子诊断技术是一种利用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方法进行疾病检测和诊断的新兴技术。
它利用了人体内微量的分子标志物,如DNA、RNA、蛋白质等,通过特定的实验方法进行检测,从而准确地诊断出感染性疾病。
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传统的方法往往需要培养和鉴定病原微生物,操作繁琐、耗时且存在很大误差。
而分子诊断技术则能够通过直接检测病原微生物的核酸或蛋白质等标志物,极大地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快速性。
二、PCR技术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分子诊断技术之一。
PCR技术通过扩增病原微生物的DNA片段,能够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特定的基因组DNA。
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PCR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包括呼吸道感染、血液感染、泌尿道感染等在内的多个领域。
例如,在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中,通过采集患者的呼吸道标本,利用PCR技术快速检测出病原微生物的核酸,可以准确地确定感染性病原体,从而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PCR技术的快速性和准确性为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重要的手段。
然而,PCR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对特殊设备和操作技术的依赖,同时也容易受到样品质量和操作误差的影响。
三、下一代测序技术的发展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下一代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逐渐兴起并广泛应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
NGS 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测序全基因组的DNA或RNA,不受研究对象的限制。
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NGS技术能够对患者样本中的全部基因组进行测序,并通过比对分析找出病原微生物的基因组序列,从而实现全面的病原微生物检测和鉴定。
21.感染性疾病及免疫学检测
![21.感染性疾病及免疫学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a9f1114afc4ffe473368abf5.png)
感染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目录CONTENTS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抗感染的免疫机制、类型和特点感染免疫标志物梅毒检测乙肝标志物检测感染----是病原体和人之间的斗争,是一种病理改变的过程。
病原体可以来自体内体和体外。
传染----病原体通过一定的方式在人体间相互传播的感染。
病原体来自体外。
感染性疾病----是病原体以某种方式进入到人体后,并在人体内生长繁殖,释放毒素或导致机体内微生态平衡失调,给人体的组织和器官造成一定的损伤而引起的疾病。
分传染病和非传染病。
传染病--指病原体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感染性疾病。
感染性疾病分类•细菌感染性疾病•真菌感染性疾病•病毒感染性疾病•寄生虫感染性疾病•其它病原体感染性疾病感染对机体免疫功能状态的影响1. 感染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如:再次应答2. 感染使机体免疫功能降低, 免疫调节紊乱, 导致其他传染病、自身免疫病及超敏反应性疾病的发生.如:HIV在免疫细胞内增殖、或是抑制免疫细胞的活化抗感染免疫的机制固有免疫免疫应答适应性免疫感染性疾病的免疫学标志物➢特异性标志物➢非特异标志物免疫检验病原体抗原和核酸、宿主血清抗体急性时像蛋白、补体细胞因子等机体对病原体产生的免疫应答过程中产生足够多的病原体标志物反映疾病的产生,发展,治疗和预后检验方法:凝集反应,沉淀反应,免疫扩散,免疫印迹,免疫电泳,标记技术流式细胞检测技术等双抗夹心法/竞争抑制法/间接法/捕获法抗细菌特异性免疫应答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抗细胞内细菌感染主要效应机制)B细胞和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抗细胞外细菌感染)细菌感染---------非特异性标志物(一)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急性炎症、细菌感染、组织损伤时C-反应蛋白在数小时内出现,而疾病治愈后又很快就消失。
h-CRP<3mg/L(新生儿)CRP<5mg/LC-反应蛋白(CRP)➢炎症指标➢炎症过程➢感染急性期显著升高➢鉴别细菌与病毒感染➢实验方法:免疫比浊➢超敏C-反应蛋白全程C反应蛋白(二)降钙素原(PCT)➢是无激素活性的降钙素前肽物质➢全身性细菌,真菌和寄生虫感染显著升高➢与感染程度相关➢与预后相关➢鉴别全身性细菌感染和脓毒症与病毒感染和无菌性炎症➢实验方法:双抗体夹心免疫化学发光PCT :>0.5ng/L0.1-0.5ng/L<0.1ng/L性传播疾病(STD)◼性传播性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TD):是指通过各种性接触而传播的疾病,简称性病(venereal disease)•通过性传播的疾病有20余种•根据我国具体情况,卫生部性病专家咨询组确认为性病的种类有8种:梅毒、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生殖器疱疹、尖锐湿疣和艾滋病。
感染相关生物标志物临床意义
![感染相关生物标志物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a9738fac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2a.png)
流感病毒相关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流感病毒感染可引起机体免疫应答异常,导致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一些生物标志物,如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和细胞因子等 ,可能有助于评估流感病毒感染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THANK YOU
通过检测感染相关生物标志物,可以 预测感染风险,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监测
通过动态监测感染相关生物标志物的 变化,可以评估感染的严重程度、治 疗效果和预后判断。
02
常见感染相关生物标志物
C反应蛋白(CRP)
总结词
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 感染、炎症、组织损伤时其血浓度急剧 增高。
分子生物学检测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 基因测序等,检测生物标志物中 的核酸或基因表达。
代谢组学检测
通过检测生物标志物中的代谢产 物,了解感染状态下机体的代谢 变化。常见的代谢组学检测方法 包括质谱分析、核磁共振波谱分 析等。
感染相关生物标志物的应用场景
诊断
预防
通过检测感染相关生物标志物,有助 于早期诊断感染性疾病,确定病原体 类型,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
白细胞介素-6(IL-6)
总结词
白细胞介素-6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在感染时其血浓度会 显著升高。
详细描述
IL-6在感染发生后快速升高,可反映感染的严重程度和病情 变化。IL-6水平与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的程度密切相关,因 此可以作为判断病情和疗效的指标。监测IL-6水平有助于早 期识别感染并指导抗生素治疗。
分类
感染相关生物标志物可以分为微生物 标志物和宿主反应标志物。微生物标 志物包括病原微生物抗原、抗体等, 宿主反应标志物包括炎症因子、免疫 细胞活性物质等。
临床感染性疾病实验诊断课件
![临床感染性疾病实验诊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bb6d7c2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12.png)
ABCD
诊断方法
通过病毒分离、抗原抗体检测和核酸检测等实验 室手段,确定感染的病原体。
治疗原则
病毒性感染通常采用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同时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真菌性感染
真菌性感染概述
真菌性感染是由各种真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多发生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
诊断方法
通过真菌培养、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免疫学检 测等实验室手段,确定感染的病原体。
通过实验室检测,还可以评估预防措施的效果和疫苗接种情况,为防控工作提供数 据支持。
05 新技术在临床感染性疾病 实验诊断中的应用
基因测序技术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基因测序技术
局限性
通过分析病原体的基因序列,快速准 确地检测和鉴定病原体,为临床诊断 提供有力支持。
基因测序技术成本较高,需要专业人 员操作,且对数据分析要求较高,目 前尚未普及。
详细描述
感染性疾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疾病,这些病原体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 播,导致人体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根据病原体的种类和特性,感染性疾病可分为多种类型,如细菌感染、 病毒感染、真菌感染等。
感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
总结词
流行病学是研究感染性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传播和影响因素的学科。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可以了解 疾病的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和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3
此外,还可以通过细菌培养、病毒分离等方法, 进一步确定感染的病原体类型,为治疗提供更有 针对性的方案。
感染性疾病的病情监测与疗效评估
实验诊断在感染性疾病的病情监测与疗效评估中也具 有重要作用。通过定期检测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可以
了解病情的发展趋势和治疗效果。
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分级
![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分级](https://img.taocdn.com/s3/m/a8e9f2ad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eb.png)
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分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可以分为拟诊断、极似诊断、确定诊断。
这种三级诊断的理念由来已久,1981年有文献对伤寒进行三级诊断。
近年来,分级诊断理念在病毒性疾病、真菌性疾病领域成为业界热点,已经成为真菌学领域指南的基本理念。
但在细菌学领域,三级诊断理念尚未形成普遍共识。
细菌学领域二级诊断已经被广为接受。
二级诊断包括拟诊断、确定诊断。
拟诊断指基于临床表现的诊断;确定诊断指在拟诊的基础上,有确定的微生物学证据的诊断。
因为启动微生物学检查的前提就是临床表现,所以感染性疾病领域中,很多时候确定诊断等同于微生物学确定诊断,如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病毒学/真菌学领域在拟诊断、确定诊断之外,还有一个极似诊断(probable)。
极似诊断指两种情况:①临床表现不明确,但微生物学证据明确;②临床表现明确,但只有初步的微生物学证据。
后一种情况证据本身可信,但尚未明确微生物种属,或检查结果阳性预测值(PPV)略低,故曰初步。
注意病毒学领域的假设性治疗(presumptive therapy),对应的诊断即极似诊断。
需要辨析probable的翻译,probable diagnosis 国内最常译作"临床诊断"。
但这个翻译不理想:英汉用词字面无对应,汉语用词容易混淆,英语里有时把拟诊断等同为临床诊断,即possible cases=clinical cases[8]。
将probable 翻译为极似,虽略有改进,但也不理想。
实际工作中,如果明确"临床诊断"所指,如何翻译是次要问题。
如果不明,首先需要明确其根本含义,如何翻译仍是次要问题。
细菌学领域是否有三级诊断?细菌学领域极似诊断的证据是什么?现从病原学、疾病角度予以阐述。
一、病原学角度研究显示,以毒力质粒pPCP1和pMT1为扩增标靶的实时PCR检测结果,可以作为鼠疫耶尔森菌感染极似诊断层面的证据[9]。
在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的诊断中,Kim等[10]将下列三种脑脊液检查证据都列为极似诊断层面证据,革兰染色、乳胶凝集试验、PCR。
感染性标志物检查报告怎么判断
![感染性标志物检查报告怎么判断](https://img.taocdn.com/s3/m/e14c0da5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8c.png)
感染性标志物检查报告怎么判断感染性标志物检查报告如何进行判断感染性标志物检查报告是医院检测感染性疾病的重要依据,通过对标志物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可以判断患者是否感染,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治疗效果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感染性标志物以及如何根据检查报告来进行判断。
一、常见的感染性标志物1. C-反应蛋白(CRP)CRP是一种急性相蛋白,其水平通常在感染性疾病发作后24小时内升高。
检测CRP水平可以反映感染的存在及其严重程度。
通常情况下,CRP水平超过10 mg/L可以被视为感染性疾病的指标。
2. 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计数是测量血液中白细胞数量的指标,白细胞是身体抵抗感染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白细胞计数范围在4,000-11,000个/立方毫米。
感染性疾病常常伴随着白细胞计数的升高。
3. 中性粒细胞计数(NEU)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类,起着重要的免疫作用。
感染性疾病时,中性粒细胞计数通常会上升。
正常情况下,中性粒细胞计数范围在2,500-7,500个/立方毫米。
4. 快速血小板反应素(ESR)ESR是一种衡量红细胞沉降速度的指标,通常情况下,ESR水平越高,表示炎症反应越强,可能存在感染性疾病。
正常情况下,成年女性的ESR范围在0-20毫米/小时,男性范围在0-15毫米/小时。
二、判断感染性疾病的方法1. 综合分析标志物水平针对以上列举的常见感染性标志物,可以通过综合分析其水平变化来判断感染性疾病的存在。
如果多个标志物同时升高,往往说明感染的可能性较大,反之则可能性较小。
2. 比较同一标志物的历史记录将检查报告当前标志物的水平与该患者以往的检查报告进行比较,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感染的发展趋势。
如果标志物水平较之前的记录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说明感染可能在加重。
3. 结合病情综合判断除了感染的标志物水平,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症状、体征以及其他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例如,如果患者除了感染性标志物升高外,还有发热、咳嗽等症状,那么感染的可能性就更高。
感染科中的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与干预
![感染科中的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与干预](https://img.taocdn.com/s3/m/8b9b562a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7b.png)
感染科中的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与干预在医院中,感染科是一个专门负责处理感染性疾病的科室。
感染性疾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某种疾病,如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等。
感染性疾病往往具有快速传播和危害多器官的特点,因此早期诊断和干预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感染科中的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与干预策略。
一、早期诊断的重要性早期诊断是感染科中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首要任务。
通过早期诊断,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减少患者的病情恶化和死亡率。
同时,早期诊断还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感染性疾病的严重程度,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二、早期诊断的方法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依赖于多种方法和技术。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早期诊断方法:1. 临床表现评估: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如发热、寒战、呼吸困难等,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性疾病。
2.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是一种重要的早期诊断手段。
常见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培养、尿液分析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原微生物的类型和数量,进而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3. 影像学检查:对于某些特定的感染性疾病,如肺炎、脑膜炎等,医生可以通过X射线、CT扫描等影像学检查来帮助早期诊断。
4. 生物标志物检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某些特定的生物标志物在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例如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等。
三、早期干预的重要性早期干预是感染科中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关键环节。
通过早期干预,可以有效地控制感染的蔓延,降低感染的严重程度,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 抗感染治疗:早期干预的核心是及时使用有效的抗感染药物。
对于已知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对于未知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则可以采取广谱抗生素治疗。
2. 支持治疗:感染性疾病往往伴随着一系列症状和并发症,如发热、呼吸困难、休克等。
在早期干预中,医生还需要积极处理这些症状和并发症,保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常见感染指标解读课件
![常见感染指标解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c369332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23.png)
(4.0-10.0)× 10⁹/L
儿童
(5.0-12.0)× 10⁹/L
婴儿
(15.0-22.0)× 10⁹/L
白细胞计数异常的原因
白细胞计数升高
常见于感染、炎症、应激反应等。例 如,细菌性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常明 显升高;病毒性感染时,白细胞计数 常正常或轻度升高。
白细胞计数降低
常见于某些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 病、脾功能亢进等。例如,流感病毒 、风疹病毒等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常 降低。
联合检测在临床的应用
感染性疾病诊断
联合检测可帮助医生快速诊断感染性疾病,如肺炎、尿路感染等 。
抗生素使用指导
通过联合检测结果,医生可合理选用抗生素,避免滥用抗生素和耐 药性的产生。
病情监测与预后评估
动态监测感染指标的变化,有助于评估病情进展和预后情况。
联合检测的局限性
成本较高
多个检测指标需要同时进 行,增加了检测成本。
白细胞计数异常的临床意义
白细胞计数升高
提示可能存在感染、炎症或应激反应,需要进一步检查和观察。如果白细胞计 数显著升高,可能存在血液系统疾病,需要进行骨髓穿刺等检查。
白细胞计数降低
提示可能存在免疫功能低下或脾功能亢进等情况,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如 果白细胞计数持续降低,可能存在血液系统疾病,需要进行骨髓穿刺等检查。
03
C反应蛋白
C反应蛋白的正常值
成人
0-10 mg/L
儿童
0-8 mg/L
C反应蛋白异常的原因
01
02
03
04
感染
细菌、病毒等感染可引起C反 应蛋白升高。
组织损伤
手术、烧伤、心肌梗死等组织 损伤也可导致C反应蛋白升高
临床常用感染标志物
![临床常用感染标志物](https://img.taocdn.com/s3/m/8de49bc1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94.png)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一
C-反应蛋白(CRP)
• C-反应蛋白(CRP),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急性时相
反应蛋白。当机体受到微生物入侵或组织损伤等炎症性 刺激时肝细胞合成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含量极微量,在急性创伤和感染时其
血浓度急剧升高。通常情况下, CRP 的升高幅度与感染 的程度呈正相关。
可出现假阳性结果,预防性使用抗真菌药物可出现阴性结
果。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六
真菌感染相关标志物
• 隐球菌荚膜抗原
• 隐球菌感染后在体内可形成大量荚膜多糖并释放入血液和
脑脊液,通过检测血清和脑脊液等中的荚膜多糖抗原含量 可早期、快速诊断隐球菌感染。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一
C-反应蛋白(CRP)
• 临床意义: • 3. 恶性肿瘤
• 恶性肿瘤可以引起 CRP 明显升高,升高或正在升高的
CRP 预示着预后不良,明显升高的 CRP 往往提示肿瘤 转移。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二
降钙素原(PCT)
• 降钙素原(PCT)是一种蛋白质,当严重细菌、真菌、寄
指标。当 IL-6 >1000μg/L 时提示预后不良。
• IL-6 在鉴别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感染方面具有一定价
值。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四
• 临床应用:
白介素 6 (IL-6)
• 白介素 6 ( IL-6)在鉴别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感染方面
具有一定价值。
• 若血流感染患者血液中 CRP、PCT 和 IL-6 均明显升高
感染性疾病标志物及快速诊断【134页】
![感染性疾病标志物及快速诊断【134页】](https://img.taocdn.com/s3/m/0bc3c7dd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6a.png)
在病毒感染时,大量产生 IFN-,将会抑制PCT激活 及产生.因此,病毒感染时, PCT浓度将会保持在较低 水平
Linscheid P, et al Crit Care Med 04; 32: 1715-21 Endocrinology 03; 144: 5578-84 & 05; 146: 2699-708
➢ 样本:200 l血清/血浆 ➢ 结果:30min
当PCT浓度≥0.5μg/ml时,夹心复 合物呈红色带,颜色深浅及样品中 PCT浓度成正比例,未结合示踪物 扩散到对照区,结合并产生了红色 对照带。
全自动快速定量法
• 酶联荧光法、化学发光法 • 标本要求:静脉抗凝血 • 注意无菌操作,使用新鲜标本,
标本要求
• 采样过程要求无菌操作
• 常规病人早上用药治疗前空腹采血取样(血透 患者透析前采血)
• 标本类型:抗凝静脉血,使用无热原真空采血 管
• 采血量:2-3ml,立即混匀 • 半小时内送检。 • 实验前未打开标本在2-8℃可保存5天。打开后
标本需在48小时内完成检测。如需长时间储存, 存储温度应为-70℃。血清标本最多可冻融四 次。解冻标本检测之前要充分混匀
后标本需在48小时内完成检测。如需长时间 储存,存储温度应为-70℃。血清标本最多可 冻融四次。解冻标本检测之前要充分混匀 • 20mg/L胆红素,或2g/L甘油三酯脂血,或 165mg/L血红蛋白溶血标本不影响检测结果
GM试验临床意义
1.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 2.血清GM检测能区分侵袭性肺曲霉感染及白
内毒素定量检测适应症
• 各种急、慢性病理性发热患者
• 各种类型“中重度感染、肝病、休克、肠道 疾病、脏器功能衰竭、大手术术后”患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患者对抗生素治 疗的响应,引起了 PCT血中浓度水平的 典型变化过程
AB-antibiotics
F. Stüber, University Bonn, Lecture at ISICEM, Brussels 2001
抗生素有效管理
PCT浓度(ng/ml)临床意义
<0.05 0.05-0.1 0.1-0.25 0.25-0.5 0.5-2.0 2.0-10.0 >10.0
细菌感染而PCT不升高的情况
感染早期 (-> 6-12 小时后重复检测!) 亚急性心内膜炎 局部感染
严重细菌感染或脓毒症的检 测(鉴别诊断) 疾病或治疗反应的监测
局部与全身性感染 脓毒症的诊断和监测 新生儿脓毒症的检测
PCT水平增加但没有系统细菌感染的几种 情况
< 48hr的新生儿 -> 生理性一过性峰值 创伤后炎症综合症: 多发性创伤, 大面积烧伤, 大手术后 (心脏, 移植, 腹部) 使用致炎细胞因子治疗后 (OKT3, 注射 TNFα, IL-2, 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巴细胞球蛋白) 某些肿瘤 (甲状腺髓样细胞癌, 肺小细胞癌和 支气管癌) 长时间循环衰竭 (心源性休克, 出血性休克, 热 休克)
PCT动力学
2-3h开始增加; 6-8h快速升高; 12h-48到达峰值; 2-3d 正常 血浆浓度在< 0.05ng/ml1000ng/ml 半衰为15-20h左
右,且不受肾功 能影响
PCT检测方法
快速半定量法(PCT-Q) 全自动快速定量法(VIDAS)
快速半定量法(PCT-Q)
PCT临床意义
细菌感染/脓毒症诊断及严重程度判断
脓毒症治疗效果监测及预后评估
抗生素的有效管理
细菌感染诊断及严重程度判断
PCT的浓度随感 染的扩散和感 染严重程度的 加重而升高
脓毒性休克 严重脓毒症
系统性感染(脓毒症) 局部感染
正常值
脓毒症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 监测
通过PCT不断在体内衰减,反映出抗生素治疗策略的成功
感染性疾病标志物及快速诊断 技术
概 述
1.感染性疾病:由某种病原体所致,通过不同方式引起人体发 生感染并出现临床症状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发热。 2.病原体:细菌(含TB)、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病毒、原
虫等
感染的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感染的全身中毒症状: 畏寒、发热、皮疹等 实验室常规检查:血常规:WBC、DC 影像学检查:X-RAY、B超 病原学检查:染色、培养 血清学检查:抗原或抗体检测 危重病人:临床表现、WBC+DC 不典型
细菌感染后PCT快速升高
Kinetics of procalcitonin in iatrogenic sepsis
Brunkhorst F.M et al, Intens Care Med 1998,24:888-892
PCT来源
Left Lane:正常组, 在不 存在感染的情况下,甲 状腺外CT表达被抑制, 而主要局限于甲状腺和 肺的神经内分泌细胞有 一定程度的表达 Right Lane: 脓毒症组, 在细菌感染时可诱导全 身各种组织多种类型细 胞CT表达和PCT连续性 释放
样本:200µl血清/血浆 结果:30min
全自动快速定量法
酶联荧光法、化学发光法 标本要求:静脉抗凝血 注意无菌操作,使用新鲜标本, 如果4小时内不使用,应将标 本放臵-20℃保存。 血浆中的PCT非常稳定,收集 标本24h后,PCT浓度在室温 下大约下降12%,在4℃大约 下降6%
降钙素原 PCT : 分子结构
血清降钙素(CT)的前 肽物质
分子量:14.5 kDa
由116个氨基酸组成 的糖蛋白质 无激素活性
11号染色体上
转录
的单拷贝基因 甲状腺滤泡细胞
降钙素原前体
内源多肽酶
降钙素原 PCT
分解
细胞内特殊 蛋白酶
正常情况下
降 钙 素
Bacterial Infection (e.g.Endotoxin)
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即在标准品 上结合有胶体金的小鼠单克隆抗降 钙素抗体和绵羊多克隆抗降钙素抗 体,待检标本加上后,示踪元素即 与标本中的PCT结合,形成一个 “三明治式”的复合物,然后通过 发光比色判断PCT浓度 当PCT浓度≥0.5μg/ml时,夹心复 合物呈红色带,颜色深浅与样品中 的PCT浓度成正比例,未结合的示 踪物扩散到对照区,结合并产生了 红色的对照带。
无细菌感染 非细菌感染
可能是局部细菌感染,不建议使用 抗生素,6-24小时内复查 局部细菌感染,建议使用抗生素 严重细菌感染、脓毒症 重症脓毒症 重度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或MODS
PCT的临床应用
急诊 住院病房 外科手术 血液科 内科ICU 外科ICU 儿科急诊 儿科病房 儿科ICU 新生儿科
IL-6
在病毒感染时,大量产生 的IFN-,将会抑制PCT的 激活及产生.因此,病毒感 染时,PCT的浓度将会保 持在较低的水平
Linscheid P, et al Crit Care Med 04; 32: 1715-21 Endocrinology 03; 144: 5578-84 & 05; 146: 2699-708
感染的分类
按病原学分类: 1. 细菌感染(包括结核) 2. 真菌感染 3. 病毒感染 4. 支原体、衣原体 按部位分类: 1. 局部感染 2. 全身感染
临床希望第一时间知道的信息
感染或非感染 细菌感染或非细菌感染 结核感染或普通细菌感染 酵母样真菌感染或丝状真菌感染 白色假丝酵母或其他念珠菌感染 曲菌感染或毛霉菌感染
因为上述感染治疗方法不同
一、免疫学方法
(一)降钙素原
降钙素原是正常人血清中存在的含116个氨基酸组成的 糖蛋白,最初由甲状腺细胞产生,血清水平很低。 在非感染或病毒性感染疾病时保持非常低的血清水平, 在细菌性感染时含量升高,并与感染程度和预后呈正 相关。 PCT含量的变化稳定,并出现在疾病的早期(3-4h)。 短半衰期(24h) 国外把 PCT作为最敏感的感染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