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嘀打车产品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使用体验
1、由于96103叫了两次(每次需等待10分钟)都没有叫到车,所以打算试试小5同学介绍的滴滴打车
2、打开应用后直接选择“现在用车”,然后输入手机号,接着选择愿意加价多少钱(我选择了加0元),以及愿意等车几分钟(有10分钟和30分钟两档,我选了10分钟),接着就可以说出自己的所在地以及目的地,完成后,会提示等待90秒,如果没人应答,就提示你是否重呼,或者加价呼。
3、呼叫发出不到1分钟的样子,就显示已经有司机接单了,并且会显示司机名字、车牌号、出租车公司、距离自己多远、大约多久能到,以及该司机的接单数和好评数,还可以一键拨打司机的电话。不过当我还在研究界面的时候,司机就给我打电话过来了,问我在哪里,怎么走。
*这里有个疑问,因为我在网上查了资料,说司机装的司机版APP上可以看到打车人的位置,而司机还给我打电话问路,是出于对GPS的不信任,还是嫌看地图太麻烦?
4、出租车到了上车地点后,应用会根据GPS定位提示我确认以上车,并且给司机好评或差评。
*确认上车的界面上有个与司机的接头暗号,但是这个功能很鸡肋,我和司机都没用到。司机到了之后看我向他走去(因为在之前的电话里就已经说了车的颜色和车牌号),直接就问我刚是你(打电话的)吗?我说是我,就上车了。
5、这样就完成了一次使用。
二、产品分析
1. 产品定位
官方定位:无需人工电话、高效准确的打车应用
我的定位:快捷、可控的打车应用
2. 目标人群
有打车需求的智能手机用户
出租车司机
3. 核心需求
乘客:打车难
司机:空跑率高
4. 差异化
免费叫车,不收调度费
只与正规出租车合作,乘车体验与日常打车一致
加价叫车,用车高峰期提高接单概率
5. 产品重点
叫车流程简洁
降低毁单率
6. 切入时机
智能手机的普及(主要是安卓手机),能覆盖到很多出租车司机
摇摇招车的体验差以及每笔订单向用户收3元调度费,口碑不好
北京深圳等大城市打车难现象越来越普遍
7. 推广方式:
与出租车公司合作
在出租车聚集地(例如西客站)给司机装客户端
交通台广告
8. 竞争对手
96103等出租车官方电话呼叫中心
摇摇招车
微信打车
9. 收入模式(预测)
用户储值
10. 产品风险
金银建这种有自己呼叫中心的出租车公司的抵制
用车高峰时段难打车的问题仍旧不好解决
加价费用被越抬越高
出租车司机通常只会固定使用一个同类应用,一旦出现更好的产品,很快就会被替代
出租车司机的智能手机覆盖速度赶不上应用推广速度
司机用户数增长较大后,抢单难度增加,使司机对产品的信任度降低
行车途中接单影响行车安全
三、产品数据
1. 产品上线时间:2012年9月份左右
2. 用户量:3万(ios+android),其中司机6000(跟司机打听的)
3. 应答时间:平峰时80%的叫车2分钟内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