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校会计教学模式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高校会计教学模式比较研究
王
飞
(郑州大学
西亚斯国际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
[摘要]通过对中美高校会计教学模式进行认真比较发现,两者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出发点不同导致课程设置
侧重点差异,侧重点不同导致课程设置的体系差异,专业课程内容的差异,教学模式的差异,课程考核方式的差异等方面。
我国高校应借鉴美国高校的先进教学经验,围绕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设置课程,优化课程设置,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转变对学生学习考核的评价方式,从而弥补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提高教学水平。
[关键词]会计教学模式;现状;中美高校;差异;启示[中图分类号]G659
[文献标识码]B
第2012年第5期(总第397期)
商业经济
SHANGYE JINGJI
No.5,2012Total No.397
[文章编号]1009-6043
(2012)05-0086-03[收稿日期]2012-03-30
[作者简介]王飞(1973-),
女,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教师,硕士。
研究方向:会计学。
[基金项目]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2011年度科研经费资助项目(2011JGYB17)。
一、引言
中美两国由于文化、经济发展的环境不同,高校在会计教学模式上相差较大。
美国高校强调“通识教育”,而中国高校注重“专才教育”,在不同的教学思想引导下,中美会计教学运行中的课程编制,教学实施以及教学评价都有很大差异。
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中美会计教学模式做了许多研究:Ramsden 研究表明,繁重的作业,不适当的教学方式和评价程序可能会诱导学生肤浅地学习会计,相反,有效和高质量的教学、对教学负责以及对学生良好的态度,会鼓励学生深入地学习会计。
我国学者黄淑芬认为,教学模式改革思路高校必须保证在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的知识与教学水平的情况下进行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根据不同的课程实施分层教学、案例教学,改变传统的“黑板加粉笔式”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利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水平。
李虹霞、邱学文认为,会计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实现特定的会计教学目标而设计的一种教学模型[3]。
本文试图对中美会计教学模式进行比较分析,以探求我国高校会计教学模式存在的差距及改革方向。
二、中美高校会计教学模式现状
(一)我国高校会计教学模式现状
我国目前高校会计教学模式总体表现为,课堂教学仍然是大多数高校学生认识会计知识的开始,教师、学生、教材构成了课堂三要素,以教师为主体仍然是会计教学的教育形式。
1.从课程设置看,我国高校整体会计课程设置包括: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
在课时设置上,通常专业课课时数占总课时的比重在40%左右,个别院校专业课占总课时的30%。
基础课的课时显得极为富足,占
到总课时的一半,其他课程比如实践课课时数极少。
在课程课时分配上,旱涝不均的现象较为突出。
调查发现《成本会计》、《审计学》等课程,大部分高校安排40个学时,由于课时较少,导致无法完整传授学科的知识点。
而《商业会计》与《财务会计》、《经济法》与《税法》等课程,在内容上有许多雷同,但课时均在60个以上。
比如《预算会计》
,一些高校在课程设置上根本就没有安排该课程,导致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教学课程的缺失。
2.从教学内容来看,我国许多高校在教学中一直偏重于书本教学。
从各高校选用的教材看,无论是外购的还是自编的,内容普遍显得较为单薄,知识容量较小,内容缺乏必要的前瞻性,新科技、新技术在教材中很少有体现,要么对学生缺乏针对性,要么问题很多,知识点过时。
知识讲解上趋于表面化,很少深入论述理论知识的合理性和恰当性;教学内容上一般较注重国内会计理论知识的讲解,对国际国外会计理论介绍较少;
实务操作上实践教学内容单调简单,缺乏实际的原始资料等,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极为不利。
3.从会计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看,我国高校目前会计教学手段基本是单向传播的传统方式。
单向传播式的教学手段表现在教学方法上,多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传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
教师以专家的身份,采用提问、
板书、笔试等教学手段,按部就班地一部分一部分地将课本知识讲给学生听。
4.从知识结构框架看,课体系中除了传统的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外语、法律基础等基础课程外,《财务会计》、《会计学原理》
、《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和《审计》是当前高校会计教学的五大核心课程,而与之相关的《会计综合实训教程》、《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会计电算化》、《纳税实
86--
务》课程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和开设。
5.从课程考核看,目前我国高校会计课程的考核基本上沿用了期末闭卷考试的传统形式,考核内容基本上是对书本和讲义内容的直接考察。
闭卷的试题相对简单,且大多以一些记忆性的问题和选择题为主,分析性综合题和会计实务题比重很低,,致使学生中广泛存在课堂不记笔记,考前赶抄笔记,考试记笔记,考完扔笔记的现象。
抽样统计结果表明,课堂不记笔记占约占63%,考前赶抄笔记约占63%,考试记笔记近占100%,考完仍笔记约占82%。
(二)美国高校会计教学模式现状
1.课程体系设置。
根据美国会计学会Bedford委员会的报告,“大学会计教育应强调技能培养,这是学生在离校之后进行终生所必须的,课程体系的设计要使学生能够学会如何学习、思考和具有创造性。
”因此,美国高校会计专业课程的开设不仅包括一般知识、通用商科知识和会计知识,而且注重课程之间的逻辑联系。
美国大学商学院无论是基础课、专业主干课还是相关课,均有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形式,且选修课占的比例较大。
每门课程1/3多一些的课时为课堂授课,其余的课时根据课程性质安排为辅导课、模拟课、实验课和小组讨论课。
2.教学内容设置。
美国大学的会计教育既注重知识教育,更注重能力的培养。
大学会计专业一年级的课程都开设有“会计入门或基础”,但没有固定的教材,老师会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传媒上涉及的宏观经济活动、资本市场波动等事例或情况,在经济生活等大背景下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会计是什么。
同时要求学生选修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等相关课程,广泛阅读相关文章,了解会计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以及与相关学科的联系。
专业课程内容也大多是跨学科的融合,如“会计与计算机技术”、
“财务与数学建模”等。
3.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
“教师授课为辅,学生参与为主”是美国高校会计教学的主要的教学方法。
该方法注重“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强调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了学得少悟得多的教学特点。
教师彼此间经常切磋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来发展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在教学手段上,现代科技成为老师在教学中经常依赖的工具手段来提高教学效率。
每周老师都会把下周讲义以及课堂练习挂在网上,以便学生及时下载;在课堂授课中,老师讲授的内容很少,大多数仅集中在一些难点和重点问题上或仅就一些重要文献的观点展开讲解,大部分时间是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小组讨论课。
4.从教材的形式内容看,具有实践性强,内容新颖,趣味性浓的优点,通常把空洞的理论用较为形象的形式表达出来,多用案例教学最为突出的特点,很多新教材所附的练习题不是只有唯一答案的习题或案例,而是具有多种形式变化,会计课本不是教学的主要依据,仅仅是若干种教学材料的一种。
在杨伯翰大学的教学中,课本只是众多阅读材料的一部分,《华尔街日报》、《商业周刊》、《福布斯》、《财富》也是教学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5.专业知识结构设置。
尽管美国各个大学在培养学生方面拥有自己的自主权,每个学校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教学体系,但他们都在美国高等教育委员会规定的框架下提出自己的教学目标要求,以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毕业生。
开设有会计专业的大学都围绕专业知识构建、认知和智力技能、核心和转换能力、实务操作能力对教学目标进行分解。
6.课程考评。
美国的大学学生成绩的评定不单纯依靠期末考试,而是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
平时成绩主要有课程论文(作业)、小组作业或演讲等形式组成,一般占学生考核成绩的30%-50%。
期末考试一般占总成绩的50%-70%,大多为闭卷考试,试题多为综合性的主观题,即使是会计核算,也会要求做出相关的分析和决策。
三、中美高校会计教学模式的差异
(一)出发点不同导致课程设置侧重点差异
美国会计专业技能课程的开设注重课程之间的逻辑联系,授课方式强调学习过程,注意交往能力的培养,突出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地位。
其目的是鼓励学生在认真理解理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多思考、多分析,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擅于学习的习惯。
我国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强调具体会计实务的讲授,原理知识和分析的课程安排较少,会计专业主干课程如现行财务与会计制度的说明书,使学生在校期间掌握尽可能多的会计实务知识,其目的是让学生毕业后在短期内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或转变为熟练的会计工作者。
(二)侧重点不同导致课程设置的体系差异
美国大学商学院一般前两年是基础课,在第三年由学生选择专业方向,开始本专业的主干课程和相关课程。
所有课程,无论是基础课或是专业主干课,均有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形式,且选修课占绝大比例。
我国大学学生从入学时就选定了会计专业,自始至终按照会计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的课程进行上课。
在课程体系中必修课占较大比重,选修课大多是限定了的。
相关资料表明,目前我国高校会计专业选修课程的比例大都徘徊在15%左右;美国高校的选修课程一般都占到总课程比例的40%左右,而且大都是自由选修课程。
(三)专业课程内容的差异
美国大学会计专业的课程许多是跨学科的融合,将专业知识与技术方法相结合,如《会计与计算机技术》、《财务与数学建模》等。
无论是基础课程还是专业课程都紧密联系实际,教材编写十分生动,富有趣味性。
我国许多高校在会计教学中一直偏重于课本教学,专业课程门类繁多,课时较重,课程内容交叉重复现象较为严重。
教材内容也显得比较单薄,缺乏针对性和必要的前瞻性。
(四)教学模式的差异
美国高校会计教学强调授人以渔,少学多悟,更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我国高校强调授人以鱼,侧重于知识的学习,学得多悟得少。
比如美国大学在开设会计课程
王飞:中美高校会计教学模式比较研究
87
--
的。
肯定了科学性原则,则是肯定了人文精神;否定科学性原则,也就是否定人文精神。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都是人类精神必不可少的内在组成部分,是人类实践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
只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才能造就真正意义上的、健全的人才。
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育,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根本。
高等教育要传承文明,把握时代精神,必须树立现代教育理念。
高校不仅要有发展科学文化的科学追求,更要注重将大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是工具型人才。
为此,迫切要求改变重技术、轻人文的教育观念,改变那种片面按照市场的需要塑造现代大学教育的理念,把追求自由、追求科学、追求创新精神作为现代大学的精神,把人格的培养和人自身的完善作为现代大学的教育目标,真正使学生成为专业与通识、个体与群体、人格与修养高度统一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提高教师素质,发挥示范作用
教师是全面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主体和基本保证。
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往往视教师为楷模。
教师的示范作用是教育的核心与灵魂,高素质的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能把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能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优良的思想作风,严谨的治学态度,科学的思维方法影响教育学生。
师生之间学识上的传递,思想上的沟通,情感上的交流最为直接、亲切,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塑造着大学生精神世界和道德风貌。
因此,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必须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充分发挥教师人格力量在学生中的感染、启迪作用,使教师真正的融传道、授业、解惑于一体,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三)大学生主体的思考与体验
人文知识要内化为人文精神,需要大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思考和体验。
假如个人不自觉、主动地思考和体验,文化价值只能是客观存在着,不会被学习主体理解和内化。
大学生只有用心去捕捉、感悟和体验所学的人文知识,才能使所学的知识变成活的、有灵性的精神力量。
[参考文献]
[1]王立新,等.大学生素质教育简论[M].西安:西北大学出
版社,2004-01
[2]陈艳,郝春生.人文素质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08
[3]曾玉琴.大学生的消极情绪及调适[J].贵州师范大学学
报,2000(3)
[责任编辑:董润萍]
之前先开设一门对会计学作总体介绍的课程。
我国会计专业第一门会计课程就是会计学基础,着重讲授会计的基本技术。
学生只有在学完全部课程,大学快要毕业了才对会计课程有一个总体的印象。
美国高校会计教学将经济法、联邦所得税法等法律类课程列为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我国高校会计教学多偏重于会计类课程,经济法等法律课程一般作为普通基础考查课开设。
(五)课程考核方式的差异
美国高校会计专业课程考核特别注重学生的平时表现,课堂回答问题、小组团队合作的项目、课程论文或小组作业成绩。
教学偏重学生平时自我学习、参与讨论、动手实践研究的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我国高校会计专业课程考核基本上沿用了期末闭卷考试的传统形式,考核内容基本上是对书本和讲义内容的直接考察。
闭卷的试题相对简单,且大多以一些记忆性的问题和选择题为主,分析性综合题和会计实务题比重较低。
四、对我国高校会计教学启示
(一)围绕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设置课程
借鉴美国会计课程设置做法,在课程设置时,既要考虑各课程的系统性、逻辑性关系,又要注重学习者的个性发展,突出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鼓励学生在认真掌握基本理论基础上多思考、多联系、多分析,培养学生积极学习和擅于学习的好习惯。
教学重心要从知识灌输转变到素质、技能的培养上来。
(二)优化课程设置,满足社会需要
课程设置的随意,缺乏合理性、科学性,知识面过窄,数学和计算机知识不足几乎是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通病。
借鉴美国高校经验,我国高校会计教学在课程设置既要开设会计与计算机技术、专业论文写作等跨学科课程,又要适当增设人文、自然、艺术、会计发展史、环境会计等学科,扩大选修课程比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归并相关课程,合理处理课程间内容交叉重复的问题;尽可能的增加实践课比重,让学生从实践中体会理解书本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课堂成为会计学习的研究所
借鉴美国大学会计教学一些先进手段和模式,我国高校会计教学应改变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模式,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让课堂以学生讨论为主,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交流的场所或平台。
(四)转变对学生学习考核的评价方式
借鉴美国大学会计教学考核的做法,转变我国高校会计教学中以考试为主的评价方式,采用以能力和素质测试为导向的多种考试考核形式,如笔试、口试、论文、案例分析及课堂讨论等,平时测试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综合评定学生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Ramsden,P.A.performance indicator of teaching quality in
highe.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1991:153-163
[2]黄淑芬.教学管理与教学方法改革研究[C].北京:对外经
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201-205
[3]李虹霞,邱学文.浅析美国高校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启示
[J].当代教育论坛,2007(7):137-138
[责任编辑:潘洪志]
!!!!!!!!!!!!!!!!!!!!!!!!!!!!!!!!!!!!!!!!!!!!(上接第81页)
商业经济第2012年第5期SHANGYE JINGJI No.5,2012 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