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原生质体融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原生质体融合育种程序
(一)直接亲本及遗传标记的选择 (二)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 (三)原生质体融合 (四)融合体再生
(一)直接亲本及遗传标记的选择
一般把诱变谱系中筛选获得的不同正变 株作为直接亲本进行融合。 现在认为融合亲本应采用较大差异的近 亲菌株。
标记:营养缺陷型,抗性 热致死(灭活)孢子颜色菌落形态 遗传分析:采用营养缺陷型,抗性 提高产量:热灭活 荧光染色标记
酶解
过滤
离心 原生质体
培养基组成 Musilkova 等研究发现,黑曲霉在限制性培养 基或合成培养基中分离原生质体的数量会显著 增加。 放线菌只有在加入甘氨酸的培养基中培养后, 才能使酶类易于渗入和瓦解细胞壁。 ②菌体的培养方式 丝状菌常用平板玻璃纸法 细菌和酵母多用振荡沉没培养法。
①
(1)影响原生质体制备的因素
沉淀物用酶液悬浮水解去壁制成原生质体 高渗溶液洗涤原生质体 原生质体稀释后取适量放入无菌培养皿 培养皿移至紫外灯下诱变 再生培养基再生培养 分离优质菌株并遗传稳定性鉴定 菌种特性和发酵性能研究
出发菌株的培养和 原生质体制备
选择合适的化学诱变剂,配制成合适的浓度 加入原生质体悬浮液(含高渗溶液)
诱变处理 离心弃诱变剂、原生质体用稳定液洗涤
原生质体育种
Weibull 等于 1953 年首次用溶菌酶处理巨大芽 孢杆菌细胞获得原生质体,并首次提出原生质 体的概念。 Mcquillen 于 1955 年首次发现巨大芽孢杆菌原 生质体再生方法。 1978 年第三届国际工业微生物遗传学讨论会 上提出原生质体融合。
与正常细胞相比,原生质体具有一些 新的独特的特性
再生培养基再生培养 分离优质菌株并遗传稳定性鉴定
菌种特性和发酵性能研究
1、转化 染色体DNA或其他线状染色体转化原生质 体效率低,质粒DNA具有高频转化率。
三、原生质体转化育种
2、影响原生质体转化的因素 ①融合促进剂PEG来源、批号及聚合度。 ②制备原生质体的菌丝年龄、菌丝生长条件、 原生质体再生条件。 ③转化时,质粒及原生质体的浓度。 ④再生培养基的组成。
(3)
常规诱变育种选用材料为孢子, 这些休眠体对诱变剂比较迟钝, 获得的大部分为负变株,
而制备原生质体的出发材料一般为对数期的 细胞,活力较强,对环境和诱变剂较为敏感, 破壁和再生过程中又淘汰了大量弱势菌株, 能再生的菌株不论初级代谢与次级代谢过程 均较活跃,故高产优质菌株比例比较大
(4)原生质体再生材料无需经过遗传标记, 减少了对菌株的损伤和优良性状的菌株。
一、原生质体再生育种
1、定义:制备原生质体—直接再生—筛选高产 变异株
完整细胞
原生质体
完整细胞
2、产生比常规诱变还高的正变率,其原因有 以下方面:
(1)原生质体比较敏感,制备和再生过程中 的各种化合物及环境中的物理因子对染色体 或质粒DNA都有一定诱变效应。
(2)原生质体再生本质上是细胞壁重建和分 裂能力的恢复的过程,再生的细胞壁在组成 和结构上发生变化,甚至于产生有利于细胞 代谢产物分泌的变异。
二、原生质体诱变育种
1、定义: 以微生物原生质体为原料,物理化学诱变 剂处理,再生培养基再生,从中筛选高产菌 株。
2、原生质体作为诱变材料的优点 ①单孢子壁结构致密牢固,不利于诱变剂向 核内渗透。 ②孢子代谢缓慢,造成基因突变频率较低或 因表型延迟而漏筛。
3、原生质体诱变一般程序
10ml对数期微生物培 养为离心收集菌体
(二)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
1、制备: 原生质体分离:机械法、非酶法和酶法 (1)平板玻璃纸或摇瓶振荡培养 (2)取年轻菌体于高渗溶液中,加有关酶液, pH、温度下酶解 (3)过滤除去菌丝片段 (4)低速离心弃上清,高渗溶液重悬
诱 变
沉淀用高渗亲本
振荡培养
4、原生质体转化一般程序
对数期微生物培养为 离心收集菌体
沉淀物用酶液悬浮水解去壁制成原生质体 高渗溶液洗涤原生质体、2倍SMM浓缩 液、质粒DNA、40%PEG 混合2min,离心 再生培养基再生培养 分离优质菌株并遗传稳定性鉴定 菌种特性和发酵性能研究
四、原生质体融合育种
原生质体融合(protoplast fusion)20世纪 70年代发展起来的基因重组技术。 Fodorhe Schaeffer于1976年分别报道了巨 大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种内原生质体融 合,微生物融合现象得到证实,并建立了相 应的试验体系。
2、扩大重组的亲本范围
3、原生质体融合时亲本整套染色体参与 交换,遗传物质转移和重组性状较多,集 中双亲优良性状计划更大。
不足之处是原生质体融合后DNA交换和重 组是随机的发生,增加重组体分离筛选的难 度。 此外细胞对异体遗传物质的降解和排斥作 用,以及遗传物质非同源性等因素也会影响 原生质体融合的重组频率,使远缘融合存在 较大困难。
3、实例: 弗氏链霉菌再生后,泰乐菌素产量提高3倍 产二素链霉菌再生后,螺旋霉素产量提高2倍 原因可能为13%-85%的质粒脱落, 解除抗生 素 的调节机制。
4、原生质体再生育种一般程序
出发菌株的选择 菌株的活化和预培养 原生质体的制备 原生质体再生 高产菌株分离 复筛 遗传稳定性鉴定 菌种特性和发酵性能研究
1、由于去除了细胞壁,对外界环境影响更加敏 感,对诱变剂的诱变效应也更为强烈。
2、破壁后细胞表面的受体和噬菌体的结合部位 相应不存在,失去对噬菌体的敏感性。 3、由于解除了遗传物质的最大屏障—细胞壁, 也不受感受态的影响,可进行原生质体转化和 融合等基因重组。
以微生物原生质体育种的常见的 育种方法有: 一、原生质体再生育种 二、原生质体诱变育种 三、原生质体转化育种 四、原生质体融合育种
原生质体融合:
指亲本的原生质体在高渗条件下使之 混合,由聚乙二醇( PEG )作为助融剂, 使它们互相凝集,发生细胞融合,接着两 亲本基因组由接触到交换,从而实现遗传 重组。在再生成细胞的菌落中就有可能获 得具有理想性状的重组子。
一、与常规杂交相比,原生质体
融合育种的优越性和不足
1、大幅度提高亲本之间的重组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