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念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秀教学论文送评材料科目小学数学
学校惠州市XX小学
题目悬念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姓名 XXX
联系电话(手机)
电子邮箱
日期
悬念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设置悬念是课堂教学技巧之一。它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探究问题,深入理解知识,从而使学生思维得到启迪和培养。根据教学的需要,教师可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设置悬念。下面谈谈我的做法。
一、课始设悬念,激发动机。
一堂好课,首先要“善始”。如上课开始创设悬念,可以制造气氛,把学生带进愉悦的学习情境。
我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让学生随意说出几个多位数,老师不用计算,就能立即判断哪些数能3整除;而且老师在不能被3整除的各数中,再添上一个数字,就能使它们变成能被3整除的数。学生通过计算验证,会感到新奇,产生悬念,这一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带着迫切探究的心情投入学习活动中。
二、课中设悬念,启迪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疑问难,创设悬念,能使学生保持饱满的学习情绪。
如教学分数除法应用题“某工厂四份烧煤120吨,比原计划节约了1/9,四月份原计划烧煤多少吨?”在指导学生用方程方法解答后,向学生提出一问:“谁还能用算术算术
解答吗?”学生又投入紧张的思考之中,当学生看到自己又能用一种方法解答此题时,我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谁能用分数乘法解答这道题?”学生感到问题新奇而产生“分数除法应用题能用分数乘法解答吗?怎样解答呢?”的疑问,形成悬念,跃跃欲试。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线段图,把实际的烧煤量看作“1”相当8份,原计划烧煤量相当9份,是实际烧煤量的(1+1/8)于是列出分数乘法算式:120×(1+1/8)。
可见,有悬念的问题,能引发学生深思,拓开思路,培养能力。
三、课末设悬念,增强余兴。
课末设悬念,可以激励学生不断攀登。
如学习“分数的大小比较”将要结束时,我让学生练习“比较2/3和3/4,5/9和3/7的大小”,大多学生能用通分的方法进行比较。我表扬学生后,留给学生一名句:“这道题还有多种比较方法,看谁想的方法最多?想的方法好?请同学们下课后再想想”。这样,尽管下课了,同学们还三五成群地讨论着,得出了多种方法,十分高兴。
总之,悬念犹如弦止之箭,一触即发,运用得好,可射向思维的深处,大大提高数学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