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园林分析之无锡寄畅园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配置不按直线排列, 姿态自然天成,不受人 工约束。在山水、植物 等自然景物之外,园林 又引进了建筑、文学等 各门艺术,把人工美和 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 它也是受到了天人合一 的哲学思想以及儒家、 道家思想的影响,所以 创造出了“崇尚自然而 妙造自然”的自然山水 式园林。空间层次丰富 多姿,使之成为中国古 典园林借景的楷模。
它将浓郁的自然美、建 筑美和人文美巧妙地结 合在一起。无论在规模 上、布局上还是规划经 营上,都具有精美的气 派。
秋景
点击添加标题
意境美wk.baidu.com
意境深远
实中见虚 虚中见实
形神兼备
中国园林区别于世界 上其他园林体系的最 大特点,就在于它不 以创造呈现在人们眼 前的具体园林形象为 最终目的,它追求的 是“象外之象”,即 所谓的“意境”
穿过含贞斋,来到 九狮台,始有山穷水尽 之感,然而从九狮台处 一折而变的豁然开朗, 锦汇漪由此映入眼帘, 从而造成“虚中见实” 之效。而且。还有些地 方处理为开门于不通之 处,映于竹石,有“实 中见虚”之意。
寄畅园的山石景观并 非是对自然物的简单 模拟或翻版,而是源 于自然、高于自然的 艺术,它追求的是 “虽由人作,宛自天 开”的艺术标准。
中国的园林是以自然写 意山水园的风格著称的 。中国园林设计遵循的 也正是“法天象地”的 自然法则以及“天人合 一”的自然观。寄畅园 崇尚自然、追求自然, 实际上并不在于对自然 形式美的模仿,而在于 对潜在自然之中“道” 与“理”的追求。寄畅 园为山麓园,景物皆面 山而构,纳园外山景于 园内。在营造建筑、山 水与植物上遵循追摹自 然的原则,并竭力追求 顺应自然的天成之美。
雪后冬景
点击添加标题
谢谢观赏
雨后夏景
点击添加标题
空间美
建筑与环境的巧 妙结合
景观元素的结合
注重整体的协调性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寄畅园就具有这种灵性, 它的灵性是通过园林建 筑与自然环境合一的空 灵绝配而造成的。
建筑作为人工景观, 其造型、色彩、体量 都是非常考究的,尤 其是园林建筑,因为 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所以,首先必须根据 园林规模、空间尺度 来安排其体量、造型 等。
无锡寄畅园的演变与分析
自然美 空间美 艺术美
概
况
寄畅园,坐落在无锡市西郊东侧 的惠山东麓,惠山横街的锡惠公 园内,毗邻惠山寺。寄畅园属山 麓别墅类型的园林。面积为 14.85亩,南北长,东西狭。园 景布局以山池为中心,巧于因借, 混合自然。又构曲涧,引“二泉” 伏流注其中,潺潺有声,世称 “八音涧”,前临曲池“锦汇 漪”。而郁盘亭廊、知鱼槛、七 星桥、涵碧亭及清御廊等则绕水 而构,与假山相映成趣。园内的 大树参天,竹影婆娑,苍凉廓落, 古朴清幽。
叠山手法
选石
点击添加文本
险峻
立体
点击添加文本 意境 点击添加文本
主要特点
本与自然、高于自然
建筑美与自然美相结合
诗画的情趣
意境的含蕴
春景
点击添加标题
自然美
寄畅园在无锡市惠山 东麓惠山横街。万历 十九年(公元1591年 ),秦燿因座师张居 正被追论而解职。回 无锡后,寄抑郁之情 于山水之间,疏浚池 塘,改筑园居,构园 景二十,每景题诗一 首。取王羲之《答许 椽》诗:“取欢仁智 乐,寄畅山水阴”句 中的“寄畅”两字名 园。
历史沿革
寄畅园又名“秦园”,园址在元朝时曾为二间僧舍,名 “南隐”、“沤寓”。秦瀚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06年) 之夏,“葺园池于惠山之麓”,园名亦称“凤谷山庄”。清 顺治末康熙初,秦耀曾孙秦德藻加以改筑。自清康熙二十三 年(公元1684年)到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的整整 一百年间,两个皇帝十二次巡游江南,每次都必游这里,留 下了许多诗章和匾、联。高宗乾隆认为“江南诸名胜,唯惠 山秦园最古”,且“爱其幽致”,因此绘图带回北京,在清 漪园(现在的颐和园)万寿山东麓仿建一园,命名为“惠山 园”(公元1811年改名为“谐趣园”),并在北京仿建了他 认为最好的五处江南园林,其余四处早已毁弃不存,只有 “惠山园”仍完好地保存在颐和园里。现在寄畅园中尚保存 着康熙“山色溪光”、乾隆“玉戛金枞” 御书石匾额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