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讲稿-微生物生理.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R+B→A+B-R R可以是氨基、醛基、酮基、磷酸基等。
第一节 酶(续)
(3)水解酶类(大分子有机物水解) A-B+HOH→AOH+BH
(4)裂解酶类(有机物裂解成小分子物质) AB→A+B
(5)异构酶类(同分异构体之间的转化) A→A’
(6)合成酶类(底物的合成反应,需要能量) A+B+nATP→AB+nADP+nPi
第一节 酶(续)
常见的辅酶和辅基有:辅酶A(CoA或 CoASH)、NAD(辅酶I)和NADP(辅酶 II)、FMN(黄素单核苷酸)和 FAD(黄 素腺嘌呤二核苷酸)、辅酶Q(CoQ)、 磷酸腺苷及其他核苷酸类(包括AMP、 ADP、ATP、GTP、UTP、CTP等)。
专性厌氧菌特有的辅酶:辅酶M、F420(辅 酶420)、F430(辅酶430)等。
第一节 酶(续)
一般的化学催化剂作用往往要求一定的条件,如高 温、高压等。
如在合成氨工业中,使用以铁为主体的多成分催化 剂(铁触媒),反应条件要求:500℃、2×107 ~ 5×107 Pa(约200~500atm),这就对反应的容器等 提出较高的要求。
1atm=101325Pa
第一节 酶(续)
第一节 酶(续)
2.按酶作用的部位,可分为:胞外酶、胞内酶和表面酶。 3.按酶作用的底物的不同,可把酶分为淀粉酶、蛋白酶、
第一节 酶(续)
二、酶的催化特性
1.酶积极参与生物化学反应,加速反应速度,但不能改 变反应平衡点,在反应前后无变化;
2.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一种酶只能作用于一种物 质或一类物质,或者说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3.酶的催化作用条件温和;在常温、常压和近中性的水 溶液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行(生物体内环境);
4.酶对环境条件极为敏感;高温、强酸、强碱、重金属 离子等会能使酶丧失活性;由于酶是蛋白质,容易失 活;
分开,酶与底物将无法形成结合,酶促反应也就 无法进行。
牛胰核糖核酸酶 的活性中心
第一节 酶(续)
在酶(双成分酶)的非蛋白成分上,具有催化功 能的那一部分,称为活性基,它决定着催化反 应的性质,担负着传递电子、原子或化学基团 的功能。单独的酶蛋白没有酶活性或活性很低, 只有与活性基结合,才显示出酶的高度专一性 和强大催化效率。
第一节 酶(续)
四、酶蛋白的结构 在生物体中的酶蛋白,由20种氨基酸组成: Ala(丙氨酸) Arg(精氨酸) Asn(天门冬酰胺) Asp(天门冬氨酸) Cys(半胱氨酸)Gln(谷氨酰胺) Glu(谷氨酸) Gly(甘氨酸) His(组氨酸) Ile(异亮氨酸)Leu(亮氨酸) Lys(赖氨酸) Met(蛋氨酸) Phe(苯丙氨酸) Pro(脯氨酸) Ser(丝氨酸) Thr(苏氨酸) Trp(色氨酸) Tyr(酪氨酸) Val(缬氨酸)
第一节 酶(续)
氨基酸之间通过肽键(- NH - CO -)连接成多肽链。多肽 链之间或一条多肽链卷曲后相邻的基团之间通过氢键、 盐键、酯键、疏水键、范德华引力及金属键等相连接, 形成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第一节 酶(续)
一级结构指多肽链本身的结构;二级结构是由多 肽链形成的初级空间结构,由氢键维持;三级 结构是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多肽链进一步弯 曲盘绕形成更复杂的构型;四级结构是由几个 或几十个亚基形成,亚基是由一条或几条多肽 链在三级结构基础上形成的小单位。少数酶具 有四级结构(图)。
在生物体内不断地进行着大量而复杂的化学反应 (生物化学反应),这些反应要求以极快的速 度进行,而且要求十分精确,才能适应生物体 生理活动的要求。另外,生物体内的条件是温 和的。为了满足生物体内生物化学反应的要求, 必须由特别的催化剂——酶来催化。
定义:酶是生物体内合成的一种具有催化性能的 蛋白质,它是生物催化剂。
酶与底物结合的机理
第一节 酶(续)
六、酶的分类与命名 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法: 1.按照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类型,可分为6大类,这也
是国际上的标准分法,由此进行编号:(因此其顺序 也是很重要的) (1)氧化还原酶类(氧化还原反应)
AH2+B→A+BH2 还可进一步分为氧化酶和脱氢酶。 (2)转移酶类(底物的基团转移到另一有机物上)
第一节 酶(续)
根据催化反应的性质将酶分为六大类,在每一大类中又 可分为若干亚类和亚亚类,并采取四位编号的系统。 每种酶都有一个四位数字的号码,每个酶用4个用圆点 隔 开 的 数 字 编 号 , 编 号 前 冠 以 EC ( Enzyme Commission),其中第一位数代表大类;第二、三位 数分别代表亚类和亚亚类,由前三位数就可确定反应 的性质;第四位数则是酶在该亚亚类中的顺序。例如, L-乳酸:NAD氧化还原酶(乳酸脱氢酶)的四位编号是 EC1.1.1.27。其中第一的1是指氧化还原酶大类;第二 位的1是指该酶作用于底物的CHOH 基,使之脱氢;第 三位的1表明受氢体是NAD+,第四位的27是这个酶的 序号。
5.酶具有极高的催化效率;如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比 铁离子Fe3+(一般催化剂)要高1010倍。
第一节 酶(续)
三、酶的组成 酶的组成有两类:(1)单成分酶:只有蛋白质;
(2)全酶:由蛋白质和非蛋 白成分组成。
非蛋白成分可以是:有机物、金属离子、有机物 和金属离子。
通常把它分为辅酶和辅基,与酶蛋白结合得牢的, 称为辅基,与酶蛋白结合得不牢的,称为辅酶。
第四章 微生物生理
主要内容:生物的酶 微生物的营养 微生物的能量代谢 微生物的合成代谢
第一节 酶
一、酶的概念 催化剂 在化学中,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度而其本身在反应
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称为催化剂。 例如:蔗糖→葡萄糖+果糖,少量盐酸(HCL)可以
大大促进该反应的速度,即为催化剂。 由催化剂加速反应速度的现象称为催化作用。
酶蛋白 结构图
第一节 酶(续)
五、酶的活性中心 酶的活性中心:酶蛋白分子中与底物结合,并起催
化作用的小部分氨基酸微区。 组成酶的活性中心,可以是蛋白质多肽链上不同位
置的氨基酸区域。 活性中心可分为结合部位和催化部位。只有酶蛋白
保持一定的空间构型,酶的活性中心才能存在。 如果酶蛋白发生变性,构成酶活性中心的基团互相
第一节 酶(续)
(3)水解酶类(大分子有机物水解) A-B+HOH→AOH+BH
(4)裂解酶类(有机物裂解成小分子物质) AB→A+B
(5)异构酶类(同分异构体之间的转化) A→A’
(6)合成酶类(底物的合成反应,需要能量) A+B+nATP→AB+nADP+nPi
第一节 酶(续)
常见的辅酶和辅基有:辅酶A(CoA或 CoASH)、NAD(辅酶I)和NADP(辅酶 II)、FMN(黄素单核苷酸)和 FAD(黄 素腺嘌呤二核苷酸)、辅酶Q(CoQ)、 磷酸腺苷及其他核苷酸类(包括AMP、 ADP、ATP、GTP、UTP、CTP等)。
专性厌氧菌特有的辅酶:辅酶M、F420(辅 酶420)、F430(辅酶430)等。
第一节 酶(续)
一般的化学催化剂作用往往要求一定的条件,如高 温、高压等。
如在合成氨工业中,使用以铁为主体的多成分催化 剂(铁触媒),反应条件要求:500℃、2×107 ~ 5×107 Pa(约200~500atm),这就对反应的容器等 提出较高的要求。
1atm=101325Pa
第一节 酶(续)
第一节 酶(续)
2.按酶作用的部位,可分为:胞外酶、胞内酶和表面酶。 3.按酶作用的底物的不同,可把酶分为淀粉酶、蛋白酶、
第一节 酶(续)
二、酶的催化特性
1.酶积极参与生物化学反应,加速反应速度,但不能改 变反应平衡点,在反应前后无变化;
2.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一种酶只能作用于一种物 质或一类物质,或者说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3.酶的催化作用条件温和;在常温、常压和近中性的水 溶液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行(生物体内环境);
4.酶对环境条件极为敏感;高温、强酸、强碱、重金属 离子等会能使酶丧失活性;由于酶是蛋白质,容易失 活;
分开,酶与底物将无法形成结合,酶促反应也就 无法进行。
牛胰核糖核酸酶 的活性中心
第一节 酶(续)
在酶(双成分酶)的非蛋白成分上,具有催化功 能的那一部分,称为活性基,它决定着催化反 应的性质,担负着传递电子、原子或化学基团 的功能。单独的酶蛋白没有酶活性或活性很低, 只有与活性基结合,才显示出酶的高度专一性 和强大催化效率。
第一节 酶(续)
四、酶蛋白的结构 在生物体中的酶蛋白,由20种氨基酸组成: Ala(丙氨酸) Arg(精氨酸) Asn(天门冬酰胺) Asp(天门冬氨酸) Cys(半胱氨酸)Gln(谷氨酰胺) Glu(谷氨酸) Gly(甘氨酸) His(组氨酸) Ile(异亮氨酸)Leu(亮氨酸) Lys(赖氨酸) Met(蛋氨酸) Phe(苯丙氨酸) Pro(脯氨酸) Ser(丝氨酸) Thr(苏氨酸) Trp(色氨酸) Tyr(酪氨酸) Val(缬氨酸)
第一节 酶(续)
氨基酸之间通过肽键(- NH - CO -)连接成多肽链。多肽 链之间或一条多肽链卷曲后相邻的基团之间通过氢键、 盐键、酯键、疏水键、范德华引力及金属键等相连接, 形成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第一节 酶(续)
一级结构指多肽链本身的结构;二级结构是由多 肽链形成的初级空间结构,由氢键维持;三级 结构是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多肽链进一步弯 曲盘绕形成更复杂的构型;四级结构是由几个 或几十个亚基形成,亚基是由一条或几条多肽 链在三级结构基础上形成的小单位。少数酶具 有四级结构(图)。
在生物体内不断地进行着大量而复杂的化学反应 (生物化学反应),这些反应要求以极快的速 度进行,而且要求十分精确,才能适应生物体 生理活动的要求。另外,生物体内的条件是温 和的。为了满足生物体内生物化学反应的要求, 必须由特别的催化剂——酶来催化。
定义:酶是生物体内合成的一种具有催化性能的 蛋白质,它是生物催化剂。
酶与底物结合的机理
第一节 酶(续)
六、酶的分类与命名 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法: 1.按照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类型,可分为6大类,这也
是国际上的标准分法,由此进行编号:(因此其顺序 也是很重要的) (1)氧化还原酶类(氧化还原反应)
AH2+B→A+BH2 还可进一步分为氧化酶和脱氢酶。 (2)转移酶类(底物的基团转移到另一有机物上)
第一节 酶(续)
根据催化反应的性质将酶分为六大类,在每一大类中又 可分为若干亚类和亚亚类,并采取四位编号的系统。 每种酶都有一个四位数字的号码,每个酶用4个用圆点 隔 开 的 数 字 编 号 , 编 号 前 冠 以 EC ( Enzyme Commission),其中第一位数代表大类;第二、三位 数分别代表亚类和亚亚类,由前三位数就可确定反应 的性质;第四位数则是酶在该亚亚类中的顺序。例如, L-乳酸:NAD氧化还原酶(乳酸脱氢酶)的四位编号是 EC1.1.1.27。其中第一的1是指氧化还原酶大类;第二 位的1是指该酶作用于底物的CHOH 基,使之脱氢;第 三位的1表明受氢体是NAD+,第四位的27是这个酶的 序号。
5.酶具有极高的催化效率;如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比 铁离子Fe3+(一般催化剂)要高1010倍。
第一节 酶(续)
三、酶的组成 酶的组成有两类:(1)单成分酶:只有蛋白质;
(2)全酶:由蛋白质和非蛋 白成分组成。
非蛋白成分可以是:有机物、金属离子、有机物 和金属离子。
通常把它分为辅酶和辅基,与酶蛋白结合得牢的, 称为辅基,与酶蛋白结合得不牢的,称为辅酶。
第四章 微生物生理
主要内容:生物的酶 微生物的营养 微生物的能量代谢 微生物的合成代谢
第一节 酶
一、酶的概念 催化剂 在化学中,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度而其本身在反应
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称为催化剂。 例如:蔗糖→葡萄糖+果糖,少量盐酸(HCL)可以
大大促进该反应的速度,即为催化剂。 由催化剂加速反应速度的现象称为催化作用。
酶蛋白 结构图
第一节 酶(续)
五、酶的活性中心 酶的活性中心:酶蛋白分子中与底物结合,并起催
化作用的小部分氨基酸微区。 组成酶的活性中心,可以是蛋白质多肽链上不同位
置的氨基酸区域。 活性中心可分为结合部位和催化部位。只有酶蛋白
保持一定的空间构型,酶的活性中心才能存在。 如果酶蛋白发生变性,构成酶活性中心的基团互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