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乡土建筑常见设计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建筑史作业
————西藏乡土建筑的常见设计手法
西藏
⏹西藏自治区,古称“蕃”,简称“藏”,首府拉
萨。位于中西南部,地处北纬26°50′至
36°53′,东经78°25′至99°06′之间。北邻新
疆维吾尔自治区,东连四川省,东北紧靠
青海省,东南连接云南省,南与缅甸、印
度、不丹、尼泊尔等国家毗邻,西与克什
米尔地区接壤,陆地国界线4000多公里,
南北最宽900多公里,东西最长达2000多
公里,是中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门户,无出
海口。
⏹全区面积120.22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
总面积的1/8,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
仅次于新疆。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素
有“世界屋脊”之称。西藏唐宋时期称为“吐
蕃”,元明时期称为“乌斯藏”,清代称为“唐
古特”、“图伯特”等。清朝康熙年间起称“西
藏”至今。
藏式建筑(布局上)
⏹西藏地区为我国青藏高原的主要部分,
地形复杂,雪山环抱,狭小的河谷平原
穿越其中。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
射强烈,日温差很大。
⏹在历史的长河中,藏族人民发展出其独
特神秘的宗教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并
在不断地摸索中创造出了一套适应地形
气候特征、反映民族风貌的独特的建筑
体系——藏式建筑。
⏹西藏传统建筑特点很多,就其分布而言,
主要有两大特点:一、河谷平原分布,
二、依山而建。西藏建筑在这两种分布
方式下均呈现出自由生长的态势,一方
面与其独特的地形地貌和人文精神有关,
另一方面也直接影响着西藏传统建筑在
空间布局与立面造型上表现出灵活、不
对称等特征。
藏式建筑(布局上)
西藏传统建筑从群体上来讲由于其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生长,使其空间布局上必然要打破中国传统建筑中轴对称布局而呈现出自由、灵活的特性。新老建筑的拼接与重组,地势的高低与平缓又决定了其在外部形态上具有均衡而又不对称特点。
坐落在拉萨西北部红山之颠布达拉宫,由顶部的红宫,两侧的白宫及山脚下名为“雪”的辅助用房组成及山后的龙王潭四大部分组成。白宫及以下部分初建于松赞干布时期,五世达赖圆寂后增建了红宫与其灵塔殿,此后历经各代达赖扩建才形成此“屋包山”规模。主体建筑起建于山腰,内部依山体不同走向、起伏、凹凸等地势建成大小不同的房间,若干房间再连成大小不同的院落、楼群。这些楼群高低不等、肥瘦各异,外部再由大面积的花岗岩宫墙统一立面,由下而上作明显收分成梯形,并略向后仰,不同时代建成的以梯形为母题的建筑轮廓再相互咬合、穿插,高低错落,前后参差。从下引上的踏垛呈“之”字形沿山周缓慢爬升,外围城墙亦依山体走向而建。整个建筑打破了传统中轴对称格局,与山体巧妙融合,布局灵活,呈现出均衡不对称的形态特征。
藏式建筑(布局上)
同时,这种不对称性特征通过大量体量、色彩与装饰上的对比得到加强。在藏族宫殿、寺庙建筑群中为凸显统治阶级与神权的崇高
地位,常以低矮的辅助建筑衬托高大的主殿,再加上碉楼、佛塔、晒佛台、晒经墙、台阶、踏垛、经幡柱等一系列点、线、面、体不同
形态的建筑实体的设置,更加强了体量上的
不对等性。在布达拉宫中地位最为崇高的红
宫位于整座建筑群的最高位置的中部,庄严
对称,次地位的白宫左右簇拥,做为辅佐用
房的“雪”城位于山脚,体量矮小随机布置,再加上锯齿状跌落的踏垛和大小不一的碉楼,
形成了丰富的构图语言。同时附属建筑物的
色彩装饰尽量朴素简洁,以衬托主体建筑物
的华美壮丽。通过山脚雪城与山腰白宫的素
净反衬出山顶红宫的壮美;并随着位置的增
高,其窗洞由虚变实,由小变大,檐口角部
的装饰也越加精美繁杂。
藏式建筑(功能上)
牧区建筑德格牧区普遍用牛毛帐
篷作为住房,牧民用牛毛纺线,织成粗
氆氇,厚约二三毫米,缝成长方形的帐
篷,帐内以木杆支撑,帐外周围用20余
根牛毛绳张拉,帐篷四周用少许草饼或
粪饼垒成墙垣,以避劲风入帐。帐篷一
方设门,门上悬有护幕。帐顶上顺脊处
开一长方形天窗,作入光排烟之用。
富裕牧民在大帐篷左右设有几个形状不
一的小帐篷(名为"纳仓"),专供父母
或客人居住。此外,还有叫做"古然"的
小四方帐篷,设在畜圈旁,专供守畜人
住宿用。另外,德格各地还有一些无帷
帐篷、布制帐篷、花帐篷、单人帐篷等
等,都是根据时令的不同需求而制作的。
体现出自然与建筑原始的融合。
藏式建筑(功能上)
农民住宅农民住宅建筑方式
与僧房大致相同,只是外墙的色彩
上,多为涂红色,土墙一般不上色,
也可上自己喜爱的颜色,但不与僧
房雷同。窗檐和屋檐不设"飞檐",
建筑多为二层,底楼作畜圈或库房,
二层为主要居室,三层为堆放粮食
的敞间、晒坝等。致于一楼一底的
小型住宅,其二层仅有主室(卧室、
厨房经常兼设)和贮藏室。
藏式建筑(功能上)
波密建筑西藏波密县八盖区
的藏族群众的居住方式则与众不同。
这个区位于素有“西藏江南”之称的
易贡西边,属高原亚热带气候。活
动式木板房是八盖地区传统的房屋
形式。这个地区的群众在一个地方
居住时间一般为20天左有,他们习
惯于经常搬家,一年之内,总要搬
十多次家。八盖区这种独特的居住
方式是当地群众在长期生产生活实
践中总结出来的。这里山多坡陡,
地广人稀,交通不便。他们背肥送
水、管理农作物,与其爬坡下坡,
倒不如举家搬迁更为方便。因为这
里森林资源丰富,为群众提供了充
足的建房材料,盖活动式木板房十
分方便。一处居住20天左右,肥料
积攒够了,田间管理差不多了,就
搬迁到另一处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