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射线晶体衍射技术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饱和溶液
蛋白质结晶要点
蛋白质的分子量很高,几何形状较复杂,表面带多种电荷; 分子间相互作用或相互结合的点很多,而可能形成有序排列的 关键结合点和几何匹配位置又很少; 在外界条件(如PH、温度、不同溶剂等)的影响下,分子构象 容易产生某些变化; 在蛋白质结晶时.必须保持在水合状态,或者在生理pH和温 度条件下。 要使生物大分子结晶和生长出大的晶体.最关键的是控制过饱 和度的量和速度.过饱和度要低,而速度要尽可能地慢。
X射线衍射技术在蛋白质结构研究方面起到了推动作用
X-射线结构分析基本原理
X-射线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约0.1--100Å。
结构分析用的是单色X-射线,其波长在1Å数量级,相 当于分子中原子之间的距离。
用于结构分析用的仪器是X-射线仪。由X-射线管、滤波 器、高压系统(30-50KV)、真空系统(10-4-10-5 mmHg柱) 和照相机组成。
欲获得晶体,蛋白质分子的纯度和均一性是能否获得完好结晶 的关键之一。重组DNA技术在这方面是一个很重要的突破。一 个蛋白质样品要想使其能结晶,至少需要97%的均一性。
生物大分子的晶体培养要求
要进行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首先要得到适合于结构分析 的晶体。这里所谓“适合于”包括两层意思:
晶体内部结构要具有有序性.是单晶,不是孪晶,否则无 法得到具有结构本身特点的衍射花样; 晶体要有一定的大小和形状。因为晶体衍射线的强度大体 上正比于晶体的体积,而反比于分子量的大小。 一般讲 分子量为50000左右的蛋白质分子,需要0.3 mm3或者更 大的晶体,才有可能作高分辨率的结构分析。对于分子量 更大的蛋白质分子,那就需要更大的晶体。为了满足上述 要求,首先要使生物大分子结晶,然后设法长大。
发展历史
1895年,伦琴(Rontgen)发现了X-ray; 1913年布拉格父子用X射线衍射法对氯化钠、氯化钾晶体进行了 测定,指出晶体衍射图可以确定晶体内部的原子(或分子)间的 距离和排列。因此获诺贝尔奖。 1951年,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泡令和科里提出,α-构型的多肽 链呈螺旋形,通过X射线确定,组成蛋白质的都是L-型氨基酸。 1953年克里克、沃森在X射线衍射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DNA三 维结构的模型。获1962年生理或医学诺贝尔奖。 1959年佩鲁茨和肯德鲁对血红蛋白和肌血蛋白进行结构分析,解 决了三维空间结构,获1962年诺贝尔化学奖. 1959年有机化学家豪普特曼和卡尔勒建立了测定晶体结构的纯数 学理论,特别在研究生物大分子如激素、抗生素、蛋白质及新型 药物分子结构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获1985年化学奖。
所形成的晶体在分子之间形成许多大的孔或通道。这些通道常 常由溶剂分子所占有,绝大部分在晶体中是无序的。
晶体的蛋白质分子之间仅少量的区域发生接触,这些区域的相 互作用是较弱的相互作用,通常是通过一个或几个溶剂分子层 发生作用。这是为什么由X射线晶体学测定的蛋白质结构与在 溶液中测定的蛋白质结构几乎相同的主要原因。
X射线晶体衍射技术
在蛋白质晶体结构测定中的应用
X-射线衍射法是测定蛋白质晶体结构的极其重要方 法。揭示分子结构与功能的科学。
目前还没有一种工具能够用它直接观察到蛋白质内 部的原子和基团的排列。虽然电子显微镜接近于看 到大分子的轮廓。但是仍然仅限于揭露分子的大小、 形状、对称性和聚集状态等。通过X-射线衍射法 (X-ray diffraction method)可间接地研究蛋白质晶 体的空间结构。
衍射线
X射线源 入射线 晶体
Hale Waihona Puke 晶体结构的基本知识日常所见晶体,如:氯化钠(离子晶体)、金刚石(原子晶 体)等,外形都是非常有规则的。无论是那一类晶体,组成 晶体的微粒在空间的三个方向上,都是周期性排列的。 晶体的空间结构是由一组为数无限的、相互平行的、情况相 同的平面点阵所组成。每一个点阵所构成的单元叫晶胞。 知道了晶体的晶胞就等于知道了整个晶体的空间结构。 X-射线结构分析的主要根据是衍射线的方向和强度,即衍射 图上斑点的位置与黑度。
平行光束
θ
原子层 d d
不同物质的晶体形成各自独特的X-射线衍射图。根据记录下 来的衍射图谱,经过复杂的数学处理,可推知晶体中原子的分 布和分子的空间结构。
晶体的衍射
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是利用晶体的X射线衍射现象来测定
晶体及分子的结构。 X射线衍射可简单理解为当一束平行的X射线投射到晶体上 时,大部分入射线穿过晶体沿原方向前进,而部分射线却偏 离了入射方向。
工作原理:由X-射线管产生的各种波长的X-射线,经过 滤波器(如镍片等)得到一定波长的单色X-射线。单色 X-射线通过晶体,产生衍射线,用照相机记录下来,得 到衍射图,然后,通过对衍射斑点的位置与强度的测定 与计算,并参照化学分析的结果,就可确定晶体结构。。
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晶体结构是根据晶体中原子重复出现的 周期性结构。 当X-射线穿过晶体的原子平面层时,只要原子层的距离d与 入射角的X-射线波长λ、入射角θ之间的关系能满足布拉格方 程式。则反射波可以互相叠加而产生衍射,形成复杂的衍射 图谱。
衍射线方向:确定晶胞的大小和形状; 衍射线强度:确定晶胞中的原子排列。
三、蛋白质X射线晶体结构测定程序
样品处理:培养大的、质量好的晶体; 蛋白质结晶和晶体生长 晶体衍射数据的测量和处理; 位相确定; 分子模型的建立和修正
获得好的晶体是 结构分析中最关键的一步
由于球状蛋白分子量大,且表面基团的构象较不稳定,欲获得 排列有序的晶体比较难。
蛋白质结晶过程是一个有序化过程
蛋白质晶体培养一般规律
蛋白质结晶过程像其他小分子物质一样,是一个有序化过程, 即在溶液中处于随机状态的分子转变成有规则排列状态的固 体。 一般认为要使这种有序化过程开始必须要形成一定大小的晶 核,并使分子不断地结合到形成的晶核上。而一个蛋白质溶 液能开始形成晶核,就必须使溶液达到过饱和,并保持一定 的条件,使溶液中的分子失去自由运动的能量(平移、旋转等) 而结合到晶核上,形成新的稳定的化学键(次级键),使整个 体系能量降低而形成晶体。
蛋白质结晶要点
蛋白质的分子量很高,几何形状较复杂,表面带多种电荷; 分子间相互作用或相互结合的点很多,而可能形成有序排列的 关键结合点和几何匹配位置又很少; 在外界条件(如PH、温度、不同溶剂等)的影响下,分子构象 容易产生某些变化; 在蛋白质结晶时.必须保持在水合状态,或者在生理pH和温 度条件下。 要使生物大分子结晶和生长出大的晶体.最关键的是控制过饱 和度的量和速度.过饱和度要低,而速度要尽可能地慢。
X射线衍射技术在蛋白质结构研究方面起到了推动作用
X-射线结构分析基本原理
X-射线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约0.1--100Å。
结构分析用的是单色X-射线,其波长在1Å数量级,相 当于分子中原子之间的距离。
用于结构分析用的仪器是X-射线仪。由X-射线管、滤波 器、高压系统(30-50KV)、真空系统(10-4-10-5 mmHg柱) 和照相机组成。
欲获得晶体,蛋白质分子的纯度和均一性是能否获得完好结晶 的关键之一。重组DNA技术在这方面是一个很重要的突破。一 个蛋白质样品要想使其能结晶,至少需要97%的均一性。
生物大分子的晶体培养要求
要进行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首先要得到适合于结构分析 的晶体。这里所谓“适合于”包括两层意思:
晶体内部结构要具有有序性.是单晶,不是孪晶,否则无 法得到具有结构本身特点的衍射花样; 晶体要有一定的大小和形状。因为晶体衍射线的强度大体 上正比于晶体的体积,而反比于分子量的大小。 一般讲 分子量为50000左右的蛋白质分子,需要0.3 mm3或者更 大的晶体,才有可能作高分辨率的结构分析。对于分子量 更大的蛋白质分子,那就需要更大的晶体。为了满足上述 要求,首先要使生物大分子结晶,然后设法长大。
发展历史
1895年,伦琴(Rontgen)发现了X-ray; 1913年布拉格父子用X射线衍射法对氯化钠、氯化钾晶体进行了 测定,指出晶体衍射图可以确定晶体内部的原子(或分子)间的 距离和排列。因此获诺贝尔奖。 1951年,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泡令和科里提出,α-构型的多肽 链呈螺旋形,通过X射线确定,组成蛋白质的都是L-型氨基酸。 1953年克里克、沃森在X射线衍射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DNA三 维结构的模型。获1962年生理或医学诺贝尔奖。 1959年佩鲁茨和肯德鲁对血红蛋白和肌血蛋白进行结构分析,解 决了三维空间结构,获1962年诺贝尔化学奖. 1959年有机化学家豪普特曼和卡尔勒建立了测定晶体结构的纯数 学理论,特别在研究生物大分子如激素、抗生素、蛋白质及新型 药物分子结构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获1985年化学奖。
所形成的晶体在分子之间形成许多大的孔或通道。这些通道常 常由溶剂分子所占有,绝大部分在晶体中是无序的。
晶体的蛋白质分子之间仅少量的区域发生接触,这些区域的相 互作用是较弱的相互作用,通常是通过一个或几个溶剂分子层 发生作用。这是为什么由X射线晶体学测定的蛋白质结构与在 溶液中测定的蛋白质结构几乎相同的主要原因。
X射线晶体衍射技术
在蛋白质晶体结构测定中的应用
X-射线衍射法是测定蛋白质晶体结构的极其重要方 法。揭示分子结构与功能的科学。
目前还没有一种工具能够用它直接观察到蛋白质内 部的原子和基团的排列。虽然电子显微镜接近于看 到大分子的轮廓。但是仍然仅限于揭露分子的大小、 形状、对称性和聚集状态等。通过X-射线衍射法 (X-ray diffraction method)可间接地研究蛋白质晶 体的空间结构。
衍射线
X射线源 入射线 晶体
Hale Waihona Puke 晶体结构的基本知识日常所见晶体,如:氯化钠(离子晶体)、金刚石(原子晶 体)等,外形都是非常有规则的。无论是那一类晶体,组成 晶体的微粒在空间的三个方向上,都是周期性排列的。 晶体的空间结构是由一组为数无限的、相互平行的、情况相 同的平面点阵所组成。每一个点阵所构成的单元叫晶胞。 知道了晶体的晶胞就等于知道了整个晶体的空间结构。 X-射线结构分析的主要根据是衍射线的方向和强度,即衍射 图上斑点的位置与黑度。
平行光束
θ
原子层 d d
不同物质的晶体形成各自独特的X-射线衍射图。根据记录下 来的衍射图谱,经过复杂的数学处理,可推知晶体中原子的分 布和分子的空间结构。
晶体的衍射
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是利用晶体的X射线衍射现象来测定
晶体及分子的结构。 X射线衍射可简单理解为当一束平行的X射线投射到晶体上 时,大部分入射线穿过晶体沿原方向前进,而部分射线却偏 离了入射方向。
工作原理:由X-射线管产生的各种波长的X-射线,经过 滤波器(如镍片等)得到一定波长的单色X-射线。单色 X-射线通过晶体,产生衍射线,用照相机记录下来,得 到衍射图,然后,通过对衍射斑点的位置与强度的测定 与计算,并参照化学分析的结果,就可确定晶体结构。。
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晶体结构是根据晶体中原子重复出现的 周期性结构。 当X-射线穿过晶体的原子平面层时,只要原子层的距离d与 入射角的X-射线波长λ、入射角θ之间的关系能满足布拉格方 程式。则反射波可以互相叠加而产生衍射,形成复杂的衍射 图谱。
衍射线方向:确定晶胞的大小和形状; 衍射线强度:确定晶胞中的原子排列。
三、蛋白质X射线晶体结构测定程序
样品处理:培养大的、质量好的晶体; 蛋白质结晶和晶体生长 晶体衍射数据的测量和处理; 位相确定; 分子模型的建立和修正
获得好的晶体是 结构分析中最关键的一步
由于球状蛋白分子量大,且表面基团的构象较不稳定,欲获得 排列有序的晶体比较难。
蛋白质结晶过程是一个有序化过程
蛋白质晶体培养一般规律
蛋白质结晶过程像其他小分子物质一样,是一个有序化过程, 即在溶液中处于随机状态的分子转变成有规则排列状态的固 体。 一般认为要使这种有序化过程开始必须要形成一定大小的晶 核,并使分子不断地结合到形成的晶核上。而一个蛋白质溶 液能开始形成晶核,就必须使溶液达到过饱和,并保持一定 的条件,使溶液中的分子失去自由运动的能量(平移、旋转等) 而结合到晶核上,形成新的稳定的化学键(次级键),使整个 体系能量降低而形成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