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文化遗风荆州民间刺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楚文化遗风荆州民间刺绣
荆州,古称江陵,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都城所在地。位于湖北省中南部,地处长江中游的江汉平原腹地。它南临长江,北接汉水,周边与枝江、当阳、荆门、沙洋、潜江、石首、公安、松滋等县市接壤。荆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公元前689年,楚文王建都于郢(现荆州市荆州区纪南城),历经20个楚王,定都长达411年,建城历史长达2600多年,是全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长期的文化积淀,使世代传承的楚文化遗产底蕴丰厚,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和三国文化的中心。
在楚纪南故城西约6公里的范围,这里依山傍水,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土地肥沃,粮丰林茂,气候温和,无霜期长,年均气温在16.8摄氏度,是种桑养蚕之佳域。特殊的地理环境,对这里的民间织绣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所以域内民间刺绣历史悠久,技艺精湛,绣品应用广泛,是楚王宫绣娘的主要散佚地,在民间仍有部分绣娘传承使用这种针法在绣制绣品。
据查,中国刺绣已有四千余年的历史,而荆州民间刺绣,其年代可追溯到周朝楚国的宫廷刺绣。至春秋楚庄王时,荆州民间刺绣的使用非常广泛。据《史记•滑稽列传》
载:“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华屋之下
⋯⋯”大约在两千六百年前,荆州民间刺绣从针法技艺、染色工艺到图案纹样都已十分成熟,并形成了独特的刺绣风格―楚绣。1982年荆州马山一号楚墓发掘文物,从出土的一批距今有两千三百年的丝织绣品中,我们看到这些衣物保存完好、色彩华美、纹样丰富、设计巧妙,具有恢弘壮丽、活泼奔放的艺术特点。其品种齐全、制作精美、纹饰多姿、色彩鲜艳,印证了楚国刺绣技艺精湛的水平,因而马山一号墓出土的绣品被称为“丝绸宝库”。
荆州民间刺绣的历史渊源
荆州民间剌绣,源于楚绣。楚绣,也称为“楚地针绣”或“楚国织绣”,是在锦、绢、罗、纱、绨、涤等丝帛面料上,以“单针相骑相锁、双针相辫相织”的独特绣花针法,绣出栩栩如生、花色饱满、嵌线柔和、绣面平实、富于光泽的绣品。
秦亡楚后,楚王宫内一批技艺精湛的绣娘散佚在荆州古纪南城周边,在民间传承着楚绣技艺。楚绣最典型的刺绣针法是锁绣和钉线绣,从西周到唐代历经了一千多年,代代相传,达到了炉火纯青的水平。随着时代的发展,唐代刺绣风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楚王宫的绣娘来到民间后,将锁绣和钉线绣等楚绣代表性的技法,融入到当地人民群众的生
活之中,顺应着人们审美情趣的变化,对楚绣的技艺不断地加以改变,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打破了楚绣以锁绣为主的绣法,并在楚绣技法的基础上,出现了回针绣等平针绣法,形成了荆州民间剌绣的独特风格。
特定的历史原因和地理环境,营造了荆州民间刺绣的生存空间,使得荆州民间刺绣得以长期传承。据文献资料记载,公元前几百年,楚绣也曾传入到了东南亚。当前主要分布在荆州区八岭山、纪南镇为中心的各乡镇,及武汉、荆州、荆门、宜昌等市县(市、区)。2013年10月,“荆州民间刺绣”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项目。
楚绣具有精湛的技艺特征与审美情趣,有它独特的针法与技法,其技艺主要以锁绣和钉线绣为主,还有双套式锁绣(骑针子绣)、开口式锁绣、闭合式锁绣、辫绣(双针子绣)和满绣等针法。楚绣具有色彩艳丽、构图简洁、意蕴空灵、富于装饰性的特点。荆州民间剌绣的主要传承人王孝珍,她在楚绣技艺上突现了楚绣的特色,并传承了楚国刺绣的精、细、满、平、亮等高端针法,绣品呈现了绣面平整、密不成堆、稀不见布的精湛技艺。从绣面构图上蕴涵了更多的荆楚艺术神韵,从绣幅面积上由小件扩展到大幅作品。
王孝珍,女,1947年生于荆州市荆州区八岭山镇马店村三组,小学文化程度,务农。劳动之余喜爱刺绣,是“荆州
民间刺绣”代表性传承人。她祖辈世居古楚故都纪南城内,自童年开始,母亲就向她传授女红针黹技艺;12岁后,基本掌握了荆州民间刺绣的一般针法和纹样绘制;15岁时,能够独立完成一些花草枝蔓等小型物件的绣制。成年后,嫁到同村任家。婆婆任作凤是刺绣世家中的一位刺绣高手,王孝珍在婆婆手把手的指导下,掌握了荆州民间刺绣技艺较高的一些技法,这对王孝珍楚式绣法技艺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6年以后,王孝珍以绣制古代宫廷图案的绣品为主,并精心复制出了一批历史上曾有的楚绣绣品,使用辫子股(锁绣)针法和钉线绣法,改变了过去只使用平针绣法绣制生活用品的绣法。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学习、研究、创新,并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形成了王孝珍独特的楚绣风格,以其针法精准、绣工细腻、造型典雅,极具荆州民间刺绣的特色,深受群众的喜爱。王孝珍经过60多年的刺绣活动和长期的收集整理,现有楚绣实物凤龙虎纹绣、三首凤、凤鸟花卉、双凤双龙等实物30余件;民间民俗绣品有旗袍、门帘、盖头、喜寿衣鞋、枕头枕套等实物90余件;宫廷楚绣图案资料一本,民间民俗图案一套。
王孝珍积极开展荆州民间刺绣的传承活动。2012年7月,荆州市腾凤楚绣公司与荆州市荆州区劳动就业培训中心联
合在八岭山镇举办为期十天的培训班,王孝珍培训了绣娘80余人;2013年,荆州市荆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荆
州市腾凤楚绣公司联合举办培训班,王孝珍培训绣娘30余人,其中包括荆州市创业学校的师生6人;2014年3月,区、镇两级政府举办第三期荆州民间刺绣绣娘提高班,王孝珍培训有一定基础的绣娘23人,为荆州民间刺绣的传承、发展和利用,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2012年5月,王孝珍的作品《龙凤虎纹绣》被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评定为省民间工艺美术作品金奖,珍品三级;2012年6月,王孝珍被评为荆州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楚绣”代表性传承人;2013年12月,王孝珍在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等9个部门联合组织的湖北省人才工作重心下移“六个一百”项目评审中,入选湖北省百名大师级民间工艺“楚绣”传承人;2010年7月,王孝珍被授予湖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师(楚绣二级)称号。
繁复细巧的刺绣针法
荆州民间刺绣在针法、色彩、构图上有它的独到之处。据调查了解,荆州民间刺绣的主要针法是锁绣。绣制时,第一针在纹样的根端起针,落针于起针的近旁,落针时将线绕成圈。第二针,在线圈中起针,两针距离靠近,将第一个圈拉紧,依次类推;另一种钉线绣法就是用细丝线,把较粗的单线按预先的布置(即绣图纹样的边沿)钉固在绣地(布面)上的一种刺绣方法。从针法结构来看,用的是条状线,按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