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版儿科学消化系统疾病PPT课件

合集下载

儿科学《小儿消化系统疾病》优秀课件

儿科学《小儿消化系统疾病》优秀课件
肠毒素(ST)引起腹泻。
③侵袭性大肠杆菌(enteroinvasive E. coli,EIEC): 直接侵入小肠粘膜引起炎症反应,也可粘附和侵入结肠粘膜,导致肠上
皮细胞炎症和坏死,引起痢疾样腹泻。该菌与志贺菌相似,两者O抗原 有交叉反应。
37
④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 E.coli,EGEC):
26
1. 消化系统特点:胃酸、消化酶↓,酶活性↓ 2. 生长发育快,胃肠负担重 3. 机体防御功能较差:胃酸↓,免疫球蛋白↓
SIgA↓ 4. 肠道菌群失调 5. 人工喂养
27
(一)感染因素 1. 肠道内感染: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 2. 肠道外感染:中耳炎、上感、肺炎、皮肤感染等 3.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肠道菌群失调
35
35
NSP4是具有多种功能的液体分泌诱导剂。 通过以下方式发挥作用:
作用于固有层细胞,激活Cl-分泌和水的外流。 改变上皮细胞的完整性,从而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 本身可能形成一个通道或是激活一种潜在的Ca2+激活 通道,导致分泌增加。 通过旁分泌效应作用于未感染的细胞,扩大了被感染 的粘膜上皮细胞的感染效应。 直接作用于肠道神经系统(ENS),类似于霍乱毒素 引起的腹泻。
46
渗透性腹泻:肠内高渗状态 (乳糖不耐受) 分泌性腹泻:肠液分泌增加 (霍乱) 渗出性腹泻:肠炎症渗出性 (侵袭性细菌感染) 肠道功能异常 :胃肠蠕动增加 (肠易激综合征)
腹泻并非单一机制引起,往往有多种机制的共同作用
47
47
肠细胞的防御屏障: 1.生理性防御屏障(粘液、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 2.细菌屏障 (菌群) 3.免疫屏障(分泌型 IgA)
57
57
胃肠道症状

09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资料PPT课件

09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资料PPT课件
第九章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本章内容提要
1 第一节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2 第二节 口炎 3 第三节 小儿腹泻 4 第四节 婴儿肝炎综合征
2020年9月28日
人民卫生出版社 2
本章学习要点
熟悉消化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掌
1
握小儿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特点及
护理要点。
2
能熟练运用相关知识对消化系统疾
护理评估
2020年9月28日
人民卫生出版社 17
护理诊断 1. 口腔黏膜改变 与口腔感染有关。 2. 疼痛 与口腔黏膜炎症、溃疡有关。 3. 体温过高 与口腔感染有关。
2020年9月28日
人民卫生出版社 18
护理措施
正确涂药 口腔护理
饮食护理
健康教育
发热护理
2020年9月28日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
❖ 常见于齿龈、口唇、舌和颊黏膜,有时可累及软 腭和咽部。
❖ 由于疼痛明显,患儿可表现拒食、流涎、烦躁, 颌下淋巴结肿大,有压痛。
❖ 病程约1~2周,体温在3~5天后恢复正常,淋巴 结肿大可持续2~3周。
2020年9月28日
人民卫生出版社 13
鉴别诊断
本病须与疱疹性咽峡炎相鉴别:
❖后者多由柯萨奇病毒引起,常发生在夏秋季。
人工喂养儿粪便、混合喂养儿粪便
2020年9月28日
人民卫生出版社 5
第二节 口炎
定义
❖ 是指口腔黏膜由于各种感染引起的炎 症,若病变局限于舌、齿龈、口角亦可分 别称为舌炎、齿龈炎和口角炎。
2020年9月28日
人民卫生出版社 6
本病多见于婴幼儿,可单独发病或继发于急性
感染、腹泻、营养不良、维生素B或C缺乏等全身

第六章消化系统疾病PPT课件

第六章消化系统疾病PPT课件

临床分类
感染性
腹 泻 病
非感染性
肠道传染病(霍乱、痢疾)
肠炎
病毒性肠炎 细菌性肠炎 真菌性肠炎 寄生虫性肠炎
喂养不当(饮食性)腹泻 肠道外感染(症状性)腹泻
过敏性腹泻 消化酶缺乏性腹泻
临床分期
急性腹泻病:病程<2周 迁延性腹泻病:2周≤病程≤2月 慢性腹泻病:病程>2月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易感因素(内因)
绕以红晕,多个小溃疡可融合成不规则的较大溃 疡。
有低热或高热(体温达38~40℃),牙龈红肿
(牙龈炎),出现流涎、拒食、烦躁、颌下淋巴
结肿大。
病程较长,溃疡10~14天愈合;淋巴结肿大2~ 3周消退。
本病须与疱疹性咽峡炎鉴别,后者由柯 萨奇病毒引起,多发生于夏秋季,疱疹 主要在咽部和软腭,有时可见于舌,但 不累及牙龈和颊粘膜,颌下淋巴结不肿 大。
【治疗原则】
①重视口腔卫生,勤喝水。 ②局部处理:局部涂锡类散、冰硼散等 中药,疼痛重者进食前在局部涂2%利多 卡因。 ③对症处理:发热者用退热剂。
三、溃疡性口炎
主要由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 起的。多见于婴幼儿。常发生于急性感 染、长期腹泻等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口 腔不洁更利于细菌繁殖而致病。
【治疗原则】
1、保持口腔清洁,用 2%碳酸氢钠溶液 于哺乳前后清洁口腔。 2、局部用药,可用制霉菌素10万U/次, 加水l~2ml涂患处。
二、疱疹性口炎
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1~3岁 小儿多见,传染性强。可在集体托幼 机构引起小流行。
【临床表现】
口腔粘膜上可见单个、一簇或几簇小水泡,
破裂后形成浅表溃疡,上面覆盖黄白色分泌物,
-、鹅口疮
鹅口疮:又名雪口病,为白色念珠菌 感染所致。 多见于新生儿、营养不良、腹泻、长期 应用广谱抗生素或激素的患儿。

小儿消化系统疾病PPT课件

小儿消化系统疾病PPT课件
3mm小疱疹,溃疡,覆以黄白色分泌物, 边绕红晕、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2~3周) 病程1~2周 治疗:清洁口腔,温凉饮食,局部喷药 (疱疹净),进食前表麻,退热,抗病毒
7
鉴别:疱疹性咽峡炎 柯萨奇病毒感染,夏秋季多发,发热,
咽痛;疱疹 位于咽部、软腭,不累及齿 龈、颊粘膜
8
小儿腹泻
• 定义:或称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 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 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 合征。
消化系统疾病
1
消化系统结构图
2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口腔:吸吮、吞咽功能弱→生理性流涎; 粘膜易受损;淀粉酶少;
食管:漏斗状,下段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 熟→胃食管反流;吸奶时吞咽过多空气→ 溢奶
胃:水平位;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幽 门括约肌发育良好→幽门痉挛→呕吐;胃 容量小,排空慢,消化功能差
• 2岁以下多见,1岁以内约占半数; 夏秋季发病率高
9
• 病因 易感因素 感染因素 非感染因素
10
易感因素 消化功能未能适应生长发育需要,易发
生紊乱; 体液免疫功能差,胃酸灭菌能力弱,正
常肠道菌群未建立或失调 人工喂养特殊性
11
• 感染因素
肠道内感染 1)病毒:80%以上,轮状病毒最常见 2)细菌:致腹泻大肠杆菌(5组)空肠弯曲菌、 耶尔森氏菌、霍乱、痢疾 等 3)真菌:白色念珠菌 等
产毒性大肠杆菌肠炎
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
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
出血性大肠杆菌肠炎 真菌性肠炎
第一课件网站
24
迁延性及慢性腹泻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 中性粒细胞 嗜酸 粒细胞 大便检查:常规 培养 涂片 血液生化检查:钠 钾 钙 镁 CO2CP 十二指肠液检查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ppt课件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ppt课件

食物
易感人群
22
引起地方性或流行性胃肠炎和婴儿腹泻病的病原分布
发达国家
欠发达国家
不明原因
轮状病毒
寄生虫 其他细菌
不明原因
轮状病毒
细菌 星状病毒
腺病毒 杯状病毒
大肠杆菌 星状病毒
腺病毒 杯状病毒
From Kapikian AZ, Chanock RM. Rotaviruses. In: Fields Virology 3rd ed. Philadelphia, PA: LippincottRaven; 1996:1659.
麻疹
体液总量(细胞外液为主)减少
变形杆菌(Proteus)


艾滋病 围产期疾患
23% ②产毒性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
其它
coli,ETEC):粘附在小肠上皮刷状缘,在细胞外繁殖.产生不耐热肠毒素(LT)和耐热肠毒素(ST)引起腹泻。
导致小肠消化吸收功能障碍的疾病 血,脑血栓;
16
正常肠道菌群未建立,肠道菌群失调,正常肠 道菌群可以抵抗致病菌的侵入。
Th1/Th2 Treg cells
IFN-γ
IL-10
or
TT
IL-4
TGF-β
正常菌群:可以调节肠道 先天的和获得性免疫。
17
婴儿生长发育较快,所需营养物质较多, 胃肠负担较重,易发生消化不良。 人工喂养:比母乳喂养患儿肠炎感染机会高10倍
10%
本身可能形成一个通道或是激活一种潜在的Ca2+激活通道,导致分泌增加。
4% 5%
Sources: The world health report 2003, WHO,Genev8a.

儿科学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护理课件

儿科学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护理课件

胃炎患儿护理
疼痛护理
关注患儿疼痛情况,遵医嘱给予 适当的镇痛药,同时可采取热敷、
按摩等方法缓解疼痛。
饮食指导
根据医生建议,指导患儿适量进 食,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
物,避免过饱或过饿。
预防并发症
注意观察患儿有无呕血、黑便等 症状,及时发现并处理消化道出
血等并发症。
肠套叠患儿护理
病情监测
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如发现异常 及时报告医生。
诊断
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依赖于详细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
02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护理原则
饮食护理
01
02
03
饮食调整
根据患儿病情,合理安排 饮食,如少食多餐、避免 刺激性食物等。
保持清洁
确保患儿口腔、食道、胃 等消化器官的清洁,避免 感染。
营养补充
针对营养不良的患儿,提 供高蛋白、高热量、易消 化的食物。
情绪调节 关注患儿的情绪变化,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情绪 调节,避免因情绪波动对消化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定期复查与监测
定期复查
根据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病情和康复情况,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 病情变化。
监测病情
在患儿康复过程中,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如出现异常症状或体征,应及时就医诊 治。
THANKS
家庭用药指导
遵医嘱用药
01
遵循医生的指导,按时按量给患儿服药,不随意更改剂量或停药。
注意药物副作用
02
观察患儿服药后的反应,如出现不良反应或异常症状,应及时
就医。
避免自行购药
03
不要自行购买药物给患儿服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身体损害。
05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课件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课件

儿科消化系统与成人消化系统 存在一些差异,如胃酸分泌较 少,胃排空速度较快等。
儿科消化系统的功能包括摄入 食物、消化食物、吸收营养和 排泄废物等。
儿科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类型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包括感染性疾病、 炎症性疾病、过敏性疾病、肿瘤性疾 病等。
其中,感染性疾病如胃肠炎、肝炎等 ,炎症性疾病如胃炎、肠炎等,过敏 性疾病如食物过敏、乳糖不耐受等, 肿瘤性疾病如肠癌、肝癌等。
02
CHAPTER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病因
感染性病因
01
02
03
病毒感染
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 可能导致急性胃肠炎、肝 炎等疾病。
细菌感染
如沙门氏菌、霍乱弧菌等, 可引起消化道感染、食物 中毒等。
寄生虫感染
如贾第鞭毛虫、阿米巴原 虫等,可能导致腹泻、腹 痛等症状。
遗传性病因
先天性畸形
如先天性胆道闭锁、先天性巨结 肠等,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儿科消化系统概述 •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病因 •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 •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的预防与护理 •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案例分析
01
CHAPTER
儿科消化系统概述
儿科消化系统的特点与功能
消化系统是人体的重要部分, 负责将食物转化为能量和营养 物质,支持身体的生长和发育。
详细描述
急性胃炎的常见病因包括饮食不当、感染、药物等。在诊治过程中,医生需根据患儿的 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确诊后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 饮食调整等。护理方面应注意保持患儿舒适,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同时注意观察病
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

新整理儿科消化系统疾病ppt课件

新整理儿科消化系统疾病ppt课件
28
Purpose and requirement
▪ To be familiar with pathogenesis. ▪ To master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 To master the diagnosis & treatment ▪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tial
Infantile diarrhea is caused by multi-pathogeny & multifactor. The main symptom is diarrhea. It is easily complicated by disturbances of water, electrolyte and acid-base balance. According as pathogeny, it can be classified by the infected (most) and the non-infected. It occurs usually less than 2 years old, about 50% less than 1 year. Although the incidence and the mortality of the disease have evidently decreased by late 30 years, it often occurs in infants and results in infants’ death.
24
常见护理诊断
▪ 口腔粘膜改变 ▪ 体温过高 ▪ 疼痛 ▪ 营养失调 ▪ 知识缺乏
25
▪ 口腔护理 ▪ 正确涂药 ▪ 饮食护理 ▪ 发热护理 ▪ 健康指导
护理措施

儿科护理学小儿消化系统疾病课件

儿科护理学小儿消化系统疾病课件

06
健康教育与康复指导
家长健康教育内容
饮食调整
向家长解释患儿饮食调整的重要 性,指导家长根据患儿病情和年 龄制定合适的饮食计划,包括食
物的种类、数量和频率等。
症状识别与处理
教育家长如何识别患儿消化系统 疾病的常见症状,如腹痛、腹泻 、呕吐等,并指导家长在患儿出 现这些症状时如何采取适当的措
施进行缓解。
儿科护理学小儿消化系统 疾病课件
• 小儿消化系统疾病概述 • 常见小儿消化系统疾病及护理 • 护理评估与诊断 • 护理措施与实施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 健康教育与康复指导
01
小儿消化系统疾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小儿消化系统疾病是指影响婴幼 儿和儿童消化系统正常功能的各 种疾病。
分类
根据发病部位和性质,小儿消化 系统疾病可分为食管疾病、胃十 二指肠疾病、肠道疾病、肝胆疾 病和胰腺疾病等。
便秘
便秘概述
便秘是指小儿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 硬难解的一种常见症状。其发病原因 与饮食不当、缺乏运动、精神因素等 有关。
症状表现
便秘的症状包括排便次数减少、粪便 干硬难解、伴有腹胀、腹痛等。长期 便秘可导致肛裂、痔疮等并发症。
护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施
对便秘患儿的护理包括饮食调整,增 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饮水,适量运 动促进肠道蠕动。培养患儿良好的排 便习惯,避免长时间蹲坐马桶。同时 ,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如润肠通便 的药物等。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 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腹泻
腹泻概述
症状表现
护理措施
腹泻是指小儿排便次数增多,粪便性 状改变的一种常见症状。其发病原因 与感染、饮食不当、过敏等因素有关 。
腹泻的症状包括排便次数增多、粪便 稀薄或水样、伴有腹痛、腹胀等。严 重者可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症状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样便者,有明显中毒表现(尤 其是免疫低下时)可酌用 2、微生态疗法——为维护生物屏障从而 达到治疗腹泻的作用的一种治 疗方法
小儿腹泻---治疗
生物屏障:
以双歧杆菌为代表的厌氧菌与 肠粘膜上皮细胞紧密结合而产生占位 性保护作用,并产生有机酸,降低肠 PH及氧化还原电位(Eh),抑制病 原菌的入侵及繁殖,并能合成多种B 族Vit及促进绒毛上皮细胞的修复。
或减弱、腹胀、肠麻痹、呼吸肌麻痹 c、心音低钝、缓慢、节律紊乱(心肌收缩
无力)→心衰, T波低平,U波出现
小儿腹泻---临床表现
低钙血症 面部抽动、惊厥、手足搐搦
低镁血症 震颤 手足搐搦 全身惊厥
低磷血症 血磷<0.5mmol/L 嗜睡、精神错乱、昏迷、
肌缩无力、呼吸变浅
小儿腹泻---临床表现
脱水性质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四)
肠道免疫——婴儿血中SIgA、IgA、IgM均 少,故易患消化道感染
粪 便—— 新生儿(3~4天内)——胎便(墨绿色) 人乳喂养——金黄色软膏样,酸味,2~4次/天 牛乳喂养——淡黄(土黄)色、硬膏状、 较臭、偏碱,可见皂块样物. 人工喂养——介于人、牛乳之间
鹅口疮
小儿腹泻---治疗
A、微生态制剂:促菌生 回春生 培菲康 乐弗尔
肠康复——由无毒无害的需氧芽胞杆菌制
成,口服后吸肠多余氧,利于厌氧 菌生长,恢复肠正常菌群的生态平 衡,达到止泻目的。
脱水程度
小儿腹泻---临床表现
代谢性酸中毒
a、神经精神症状:神萎、嗜睡、昏迷 (<6m小儿 更甚)
b、呼吸深大:(<6m小儿不显,呼吸代偿 功
能差) c、唇红如樱(樱红),口有烂菜果味 d、血CO CP<40VOL%
小儿腹泻---临床表现
几种常见类型肠炎的特点
1、轮状病毒——所致腹泻称秋泻,水样或蛋花样便. 2、致病性大肠杆菌——蛋花样大便 3、产毒性大肠杆菌——水样或蛋花样大便 4、侵袭性大肠杆菌——粘液脓血便 5、出血性大肠杆菌——黄色水样→血水便 6、鼠伤寒沙门氏菌——稀糊状或粘液脓血便有特殊臭味.
(一)内因(易感因素) 1、婴幼儿消化系统功能不完善 2、机体防御功能差 3、人工喂养较母乳喂养易发生
小儿腹泻--病因
小儿腹泻病的发病机理
小儿腹泻---临床表现(一)按病程分急 性腹来自 迁延性腹泻慢 性腹泻
<2周 2周~2个月 >2个月
小儿腹泻---临床表现(二)
按病情轻重分 ❖ 轻型——腹泻为主要表现<10次/天,
1%龙胆紫或金霉素甘油涂抹 2%利多卡因抹局部(疼痛时) 输液、激素——全身中毒症重时
小儿腹泻
infantile diarrhea
小儿腹泻---定义
又称腹泻病,是婴儿时期 的常见病(6个月~2岁多见), 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 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 为特点的常见病。
小儿腹泻--病因
儿科学
消化系统疾病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一)
❖口腔——粘膜血管丰富、柔嫩、 易破损、易感染。
❖胃——腺体发育不完善、胃酸、 酶分泌量少、浓度低、
活性较弱,故消化功能差。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二)
❖ 肠——结肠:小 肠 新生儿 1∶6 婴 儿 1∶5 年龄越小结肠相对越短, 故大便 越稀(不成形)、次多 成 人 1∶4
❖ 小肠系膜长、易活动——易发生肠套叠、 易扭转。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三)
肠道菌群——生后2~3天出现,有合成VitK 及B族Vit的作用,拮抗致病 菌、增强免疫。
母乳喂者 ——双歧杆菌多 混合喂养 ——大肠杆菌多 人工喂养 ——大肠杆菌多
当饮食异常(换食等)、感染、受凉、 用药(抗生素)等易致失调→腹泻
发热、拒食、口腔疼痛、流涎、 口腔齿龈、颊粘膜疱疹(单或簇)、溃 疡,周围有红晕。 治疗—— 冰鹏散、疱疹净 2.5~5%金霉素甘油 2%利多卡因(进食前涂抹) VitB、C
急性球菌性口腔炎
❖ 病原——金葡、链 球菌 ❖ 表现——婴幼儿,抵抗力低下者
全口腔粘膜均可充血水肿、浅层糜烂、溃疡, 可融合成片,表面有假膜(灰白色、黄褐色) 边界清楚,易拭去,涂片有大量细菌,局部疼 痛、流涎、拒食,T39~40℃,淋巴结肿痛, 脱水、酸中毒、血WBC↑. ❖ 治疗——抗感染 口服护理:3%双氧水洗溃疡面
充疾病消耗,缩短康复时间。
母 乳 者——继续,暂停辅食 人工喂养者——喂等量米汤或稀释奶,其他代乳品
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严重呕吐者——禁食4~6小时(不禁水),好转后
由少到多,由稀到稠。 病毒性感染——暂停乳类(∵双糖酶即乳糖酶缺
乏),改豆制代乳品、发酵奶
小儿腹泻---治疗
(二)去除病因,合理用药 1、抗生素——粘液脓血便患儿适用。水
❖ 病原——白色念珠菌 ❖ 表现——新生儿多见
口粘膜乳凝块物,点、片状,不易拭去 重者伴吐、吞咽困难,声嘶、呼困(累 及呼吸道) ❖ 治疗——2~4%碳酸氢钠
洗口1%龙胆紫涂患处 重者:口服制霉菌素 ❖ 预防——口腔卫生,洗口不宜过勤,宜轻柔
疱疹性口腔炎
❖ 病原——单纯疱疹病毒 ❖ 表现——1~3岁多见,四季散发
小儿腹泻---诊断及鉴别
❖诊断:(略) ❖鉴别:生理性腹泻——<6m,
常有湿疹,无其他症状.
小儿腹泻---治疗
原则
A、酌情减轻胃肠道负担,调整饮食 B、排除病因,合理用药 C、预防和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
酸碱失衡 D、护理、对症处理
小儿腹泻---治疗
(一)饮食疗法:强调继续饮食,满足生理需要,补
等渗性脱水——最常见,水、钠丢失比例相当,
血Na+130~150mmol/L常见于病程短、 营养状况可
低渗性脱水——失水<失钠、 血Na+<130mmol/L,
可呈休克表现,常见于病程长、 营养不良者
高渗性脱水——失水>失钠,血Na+>150mmol/L,
可呈烦渴等神经症状,常见于有高热、 病程短、进水少、汗多者
蛋花样、风泡状 ❖ 重型——A、消化道症状:吐、腹泻频繁
(10~ 数十次/天)腹胀(痛) B、中毒症状:发热、神萎、意识
改变(嗜睡昏迷等)惊厥 C、水、电解质紊乱表现,酸碱失
衡表现
小儿腹泻---临床表现(二)
低钾血症
(血钾<3.5mmol/L)
a、精神萎靡、嗜睡、食欲↓ b、全身肌张力低:软弱无力,腱反射消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