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教育发展的探析模型探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教育发展的探析模型探究

促进区域教育发展,必须对区域教育有一个整体的分析,有了分析框架模型,就可以对不同地区的区域教育实践进行扫描,并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出影响发展的各种因素,进而找出存在问题,明确区域教育发展的方向。为此,笔者从不同角度构建了区域教育发展要素分析模型、学习型社区模型、区域教育发展评价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区域教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3个模型有内在的逻辑关系,浑然一体,可供分析区域教育发展参考,也可在此模型基础上根据不同区域不同阶段的教育情况,形成相应变式。

区域教育发展要素分析模型

教育建模的必要性区域教育有差异,但也有趋同性、相似性。区域教育发展存在一些共同关注的要素和问题,如人口、师资、理念、投入、结构、制度、规划、资源配置等,而这些要素与问题,在不同区域和不同发展阶段对区域教育发展的影响程度并不完全相同,它们之间也相互作用。这些共同的要素与问题也为我们提供了分析的维度与指标。

区域教育发展影响因素众多。它们是如何影响区域教育发展的,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贡献率怎样,各要素之间是如何作用的。这是我们需要研究的。教育建模是一种科学操作和科学思维方式,模式简化了混乱的系统,可以帮助

我们区分区域教育系统中的本质要素和非本质要素,把握要素之间的关系,并帮助解释、预测区域教育发展的结果。

从逻辑上说,我们可以从动力学机制出发,建立区域教育发展模型,但由于区域教育发展既受社会发展因素影响,又受整个教育系统发展的影响,同时由于各变量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性、社会经济系统的时变性,加之统计数据的缺乏,我们难以用一个包罗所有因素的模型去描述区域教育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也期望能从发展的历史数据着手,利用唯象学预测法,通过现象看本质,以大量现象为依据,以时间为主体,在主客相融中认识世界,探讨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从现象出发,利用混沌理论与方法建立预测模型,这也许是我们将来努力的一个方向。

区域教育发展的影响要素模型是理论与实践的中介。模型的表现形式可以是概念、图表或数学公式。本文通过对区域教育发展要素的研究,借鉴一定的理论,在实践的基础上提炼区域教育发展的图式,确定基本的分析框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立区域教育发展水平的指标。

在诸多区域教育发展要素中,我们首先要按一定的规则进行归类,理顺它们的关系。区域教育强调区位的概念,按内外两方面划分要素,内外系统清晰,同时强调了区域教育的发展不只是受内部要素的影响,还要横向分析教育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关系,纵向分析和国家、世

界教育发展的关系。其次,要素的划分要有利于明确教育发展的责任主体。直接要素、间接要素的划分就是为了体现这个要求。区域教育发展最终体现在区域教育质量提高上,尤其在我国现阶段重视教育内涵发展,关注质量;区域教育质量受诸多因素影响,但归根到底要通过直接要素发挥作用。我国现有的区域教育学书中对教育和外部要素关系探讨较多,而对教育内部要素相互作用关注不够。因此将直接要素单独列出,重点加以研究是必要的。

如果我们将区域教育发展看作复合函数Z,x指区域内部要素,y指区域外部要素。x1指直接要素,x2指间接要素,y1指横向外部要素,y2指纵向外部要素,则区域教育发展可表示为Z=f(x,y)=f[x(x1,x2),y(y1,y2)]。

区域教育发展的分析模型由于区域教育影响因素多而复杂,它们相互影响、发展变化,因此这个图式结构应是多层、双向、循环、动态的。

外部要素:我国体制决定了区域教育也要在国家对教育的领导与宏观管理下,区域教育也是在区域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自然(区位)的背景和条件下发展的。另外我国教育也要对外开放、面向世界。

内部要素:按是否直接作用于受教育者划分为直接要素、间接要素,这样划分有利于明确教育发展多主体的各自责任,便于操作。其中,在间接要素中突出战略要素,体现

了本研究的重点。

上面给出了区域教育发展的一般分析模型(见图一)。任何教育主体只有对当前教育发展模型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才能产生教育行为的自觉性。有了这个模型,分析教育问题时就不会孤立、静止地分析个别要素,而是动态地、全面地分析要素间的作用。当要提高教育质量时,从直接要素分析,就需要提高师资水平,但提高师资水平又和其它间接要素有关,如教师的待遇问题。而调整教师的工资又需要考虑当地经济水平,以及和其它行业工资比较等诸多问题,最近有些地区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引发的矛盾和问题,一定程度上就是没有全面分析相关要素,有失偏颇造成。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需要全社会尊师重教,一些地区和学校存在的官本位现象,严重压抑了教师的积极性。提高教师水平还要考虑国家政策,如各级各类教师标准,也需要借鉴国外经验和政策,如国外教师专业化的层级和课程等。只有全面分析了这些相关要素,并且重点研究本地区的主要影响因素,才能有效提高教师队伍水平,提高教育质量。

学习型社区模型

应以终身学习理论为基础学校教育只是针对某个年龄段的教育,而区域教育是面对人一生的教育。尊重基本人权、促进人的发展、促进区域社会发展,应该作为区域教育的基本定位。因此,区域教育发展的理论应以终身学习理论

为基础,建立学习型社区。按照美国教育家赫钦斯的观点,学习型社会有两方面的标准:一是现象标准,即从时间和参与学习及教育活动的主体来看,只有全民终身参与学习与教育过程的社会才是学习型社会;二是价值标准,即学习、自我实现及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等内在价值是学习型社会的核心价值。教育价值转换的任务也不是教育自身所能独立完成,它需要社会发展目标转向的支持,并且将这种支持制度化为体制结构。英国学者兰森则认为,学习型社会是一个需要了解其自身特点和变化规律的社会;一个需要了解其教育方式的社会;一个全员参与学习的社会;一个学会民主地改变学习条件的社会。因此,我们需要将学习型社区的发展战略贯穿于人的生命全程,从早期教育到老年教育;将学习作为地区发展的核心,社区内充满着各种各样的丰富的教育活动,人人积极参与学习。还需要关注的其它理论区域教育发展方向是建立学习型社会,构建学习型区域模型当然要以上述理论观点为基础。但是由于区域教育发展涉及多个要素,并和多种学科关联,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研究成果都会对区域教育发展产生影响,当前还应特别关注以下理论:

其一,区域教育现代化的理论观点。区域教育现代化任务是从区域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统筹协调,宏观调控教育、科技、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关系,建立健全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