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过程的三元数据分析模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翻译Shanghai Journal of T ranslators 2008N o.3
[收稿日期]2008-04-22
[作者简介]郑冰寒,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博士生,研究方向:西方翻译理论,实证翻译研究。

翻译过程的三元数据分析模式
郑冰寒
(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新加坡637721)
[摘要]:结合TAP s 和T ranslog 技术的三元数据分析模式是当前翻译过程研究较为热门的研究模式。

本文在分析三元数据分析模式概念的基础上,论述了该模式主要组成部分,TA P s 不同形式的演变与关系,TA Ps 和T ransl og 的关系,目前常用的几种运作方式和这些运作方式的优势与不足。

最后提出对于该研究模式的四点补充思考。

[关键词]:翻译过程;三元数据分析模式;TAP s ;T ranslog [中图分类号]H 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358(2008)03-0036-06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对于翻译过程的研究,随
着"有声思维法"(T h i nk A l oud Protoco l s ,简称TA Ps)的运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九十年代得到快速发展,其研究方法也在这二十多年来有了很大突破。

随着翻译过程研究的逐步深入,脱胎于内省法的TAP s ,因其数据的主观性特征,在某些方面难以满足人们对数据收集的严格要求。

基于对数据客观性、自然性的诉求,丹麦学者A.L .
Jakobsen 和L .
Schou 于1998年推出了T ranslog 软件,该软件可以在不干扰电脑文本输入的前提下,记录所有的键盘操作活动。

T rans -log 的诞生很快受到译界学者的关注,因其实验过程具备较高的生态效度(eco l og ical vali d it y ),似乎可以满足人们对实证研究的要求。

然而,T ransl og 最大的问题在于它所记录的是翻译行为过程,而非翻译认知心理过程。

从其线性序列(li near representation)分析翻译心理过程,少不了回溯和推断,但这种推断的线索要比TA Ps 语篇提供的线索少得多。

于是,这两种尺有所长、寸有所短的研究方法,很自然地走向结合。

Jakobsen(1999,2003)率先提倡这种合作,他把TA P s 和T ransl og 结合的方法归为社会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三元数据分析法(T r iangu l a ti on)。

随后,F ab i o A l ves (2003)主编的5三元数据分析法:透视翻译过程研究6一书,使人们对该方法在理论、操作和教学应用等层面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三元数据分析模式应当如何理解?模式各组成部分之间关系如何?如何结合运作?还可以作怎样的补充?本文试作探讨。

1 三元数据分析模式的概念
所谓翻译过程的三元数据分析模式,F ab i o A lves 的解释是:
本书的题目5三元数据分析法:透视翻译过程研究6应该这样理解:书中所有文章运用的方法都好比是航海时运用的三角测量定位法。

假设轮船航行时通过航海图未作标记的海域,这时,就应当依据几个已标记的地点来确定此处的
方位。

推及到社会科学方面,本书作者均使用多种数据收集的方法,分析自己关注的问题,使翻译过程的本质问题明朗化。

(A l ves 2003:V II)
可见三元数据分析法源自航海技术中运用几个定点定位某一未知点的三角测量法。

所不同的是,翻译过程的研究不是依靠仪器或量具来测量,而是运用多种数据来分析。

因此在移植三角测量法(T riangu lati on)概念时,我们主张在汉语中用三元数据分析法来表述,并把运用该方法的翻译过程研究模式定义为三元数据分析模式。

该模式的优点在于运用多种数据交互验证,减少单方面数据的不足和偏误。

同时,三元数据分析模式是一个开放的概念,它不限定具体由哪些研究方法组成,只要运用多元数据收集法进行研究分析,就可以算是三元数据分析。

例如李德凤的研究指出,60%的TAP s 翻译研究运用了三元数据分析模式,这里的模式大多是由TAP s 与后期采访、问卷调查、译语文本分析组成(L i 2004:308)。

当然,该模式也在翻译学发展的同时与时俱进,目前翻译过程三元数据分析模式的组成部分主要是TAP s 和T ranslog 。

2 模式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
作为翻译过程研究中获取实证数据的主要实验手段,TAP s 和T ransl og 是随着研究发展的需要应运而生的。

当人们对翻译心理过程产生探索兴趣时,首先从心理学借用研究方法,于是TAP s 进入研究者的视野,成为二十多年来翻译过程研究的主要手段。

这其中,TA P s 本身也经历了研究方式的演变和发展,衍生出不同的TA Ps 形式。

近年来,人们对实
证数据的客观性和自然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产生了可以客观记录电脑输入行为的T ransl og 程序。

这些方法各有千秋,从不同侧面对翻译过程进行描述。

因此,在研究中不能对任何一种轻易放弃,应该从分析彼此关系入手,使之更好地结合运用,为翻译过程研究注入更多实证元素。

2.1 TAP s 不同形式的演变和关系
TAP s 理论框架是E ricsson 和Si m on 于1984提出的,作
#
36#
为评估自我监控和反省的主要方法之一,其特点是被试以口头言语的形式陈述出自己的心理活动过程及行为表现,实验者通过音像器材进行记录,随后整理为文字信息加以分析。

该方法最初运用于认知心理、语言习得和写作研究,近二十年来广泛应用于翻译过程研究。

确切地说,TA P s包括即时TA Ps(Concurrent TA Ps)和反省TA P s(R e tro spective TA Ps),前者被试在执行任务的同时口头报告思维过程,后者被试在任务完成之后对思维过程进行汇报。

在翻译过程的研究中,最初启用且较多使用的方法是即时TAP s,因此即时TA Ps可以用无标记的TA P s表示,而反省TA Ps必须有所标记。

下文只提到TA Ps时均指即时TA Ps。

作为心理学科传统的数据收集方式,反省TA P s在认知心理、语言习得等领域较早得到了运用。

该方式主要收集存储在人脑长期记忆中的思维信息,且由于事后的反省可以不受时间限制,运用反省TA Ps获得的关于长期记忆的思维数据往往比TA Ps更加详细具体,因此在某些实验¹中,研究者倾向于运用反省TA P s的方法。

但是,在翻译过程研究中,反省TA Ps较少单独使用。

反省TA Ps数据在翻译行为发生之后收集,被试容易忘记曾经在大脑中停驻片刻的思维活动,遗漏很多属于短期记忆的信息,加上数据经过后期思维的整理,不能真实反映翻译思维过程的原貌。

Er i csson&S i m on针对反省TA P s,提出TA P s 的优点所在:"唯有即时的言语化思维才能巨细无遗地反应被试在执行长期任务时的心理状态(长期任务指超过10秒的任务)。

一旦完成长期任务,部分信息转移至长期记忆,留给短期记忆的只有检索的提示(retriev al cue)。

因此,事后报告º往往困难且不完整"(Er i csson&S i m on1993:xv i)。

德国学者LÊrscher进一步发展了以上观点,指出TAP s优于反省TA Ps的理由:¹通常认为,被试只能汇报正在关注的信息,即短期记忆中的信息。

由于短期记忆在人脑中存储时间较短,只有通过TAP s同步汇报,才能获取这类心理信息;º由于TA Ps实验是一种即时口述行为,对比事后回忆的反省报告,被试不需要忙于记忆,所以汇报出来的信息更加客观、完整(LÊrscher1992:426-439)。

TA Ps虽然是目前翻译过程研究的主要数据获取方法,但是该方法在方法论和实验设计等层面均存在问题。

方法论层面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三点:¹TAP s能否真正反映翻译过程或思维过程?ºTA Ps会不会影响正在进行的思维过程?»TA Ps实验过程中包含口译和笔译,这两种不同的翻译模式是否会互相干扰?(参见李德超2004)针对第一、第二点质疑,TA P s翻译过程研究者运用E ricsson&S i m on (1984)在思维过程上的分析作出回应;第三点质疑至今未能有较好的解释。

解决实验设计存在的问题则略显轻松。

对于TAP s数据类型的混杂、受试人数不足和外部干扰因素等,目前都有相对较好的解决方案。

实验设计问题多数是前期研究者没有意识到、或限于当时实验条件等原因造成的,并不构成动摇TAP s技术的根本性问题。

相反,通过这些问题的探讨,目前的TAP s技术在实证结果可靠性方面有了很大提高。

针对TA P s存在的问题,有学者尝试在该方法论框架下,对实验的操作方式进行修改。

比如前期的TAP s实验基本上使用单独翻译的形式,由于单独翻译TA P s过程中被试容易出现不自然的表现,不少学者(H ouse1988;M atrat1992)主张采用协同翻译(jo i nt translation)来代替,且通过实验论证:"协同翻译比单独翻译得到的TAP s资料更真实,从中体现的翻译策略也更丰富,简而言之,更有趣"(H ouse1988:95)。

实际上,协同翻译的TA P s是引入不常见的工作方式代替不自然的工作表现。

协同翻译主张为翻译过程提供更真实、更丰富的TA Ps数据,弥补被试单独翻译过程中不自然、贫乏的TAP s数据,但是其工作方式本身却并不普遍,因为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译者都是单独工作的。

除非象Segu i not(1996)的实验那样找到一对一直从事协作翻译的译者,然而,以他们为被试的实验所得出的结论,对于绝大多数单独翻译的译者来说是否适用,仍然是个未知数。

而且,协同翻译的被试往往存在性格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差异,造成合作上的分歧和表达上的失衡,比如表现欲或表述能力较强的被试容易在口头报告时处于主导地位,使得其它被试难以自由表述自己的思维过程。

2.2T ranslog与TA Ps关系的分析
TAP s使翻译心理过程研究摆脱了长期以来基于翻译理论家主观推测的研究模式,以实证的手段协助人们探索翻译过程中人脑的工作原理。

基于实证研究对数据客观性的要求,结合电脑时代的有利条件,T ranslog程序的出现则是翻译过程研究发展的必然趋势。

T ransl og类似文字处理程序,所不同的是,它能记录所有键盘输入过程中击键、停顿、修改等操作行为,因此能够重现翻译行为过程,统计击键次数、停顿时间、单位时间的行为次数、修改次数等,为翻译过程研究提供了非常详细的数据(参见郑冰寒2006)。

该程序最大的优点是实验过程不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基本上与译者正常的翻译行为过程等同,数据较为客观,这正是实验研究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翻译过程实证研究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

除了键盘锁定功能之外,Jakobsen等人最新推出的T ransl og2006白金版(p l a ti nu m versi on)程序还提供了跟踪眼球阅读活动的Ey e-to-I T程序和声音记录单元(audio component),前者利用红外线眼睛跟踪设备和脑电图扫描器数据(EEG D a-ta),记录任一时间人眼在电脑显示屏上的聚焦位置,这种技术,具有很强的生理现实性。

后者可用于记录被试在翻译过程中的有声行为,比如被试在理解原文或修改译文时不自觉说出的话语。

如果将以上三种功能同时使用,那么键盘输入的过程、不自觉发出的有声信息和眼球在电脑屏幕上的定位,不需要被试的内省报告,都可以准确记录。

同时,软件提供的统计数据,客观可靠且方便精确。

T ranslog在方法论层面用客观性较强的行为数据代替主观性较强的内省数据,避免了被试在口语报告时对翻译过程施加的影响,以及TAP s实验中口、笔译翻译模式的互相干扰。

在实验设计层面,T ranslog具有相当客观的数据收集方
#
37
#
式和数据分析程序,数据从收集、统计到分析都非常便捷,不象TA Ps从录音到誊写(transcri b i ng),从监控到分析,费时费力。

因此T ransl og实验不但可以大幅度增加被试人数,而且可以加长实验文本的篇幅,提高实验数据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和研究结果的普适性。

再者,外部干扰因素对T ransl og实验的影响也不大,T ranslog实验可以在没有主试监督的环境下进行,因此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被试可以不受时间、地点、人为干扰等因素的影响,只要学会操作T ranslog程序,就能在最适应、最自然、最接近日常翻译的环境下进行实验。

当然,与TA Ps相比,T ranslog也存在某些方面的不足。

首先,T ranslog的主要原理是锁定译者运用电脑翻译的键盘操作行为,以此提供较为客观的行为数据。

但是,这种实验方法却使译者键盘操作的熟练程度成为一个变量,对翻译行为的熟练程度起到很大的干扰。

比如,一位翻译技术熟练但打字速度缓慢的资深翻译家和一位翻译技术拙劣但打字技术娴熟的翻译初学者,可能在T rans l og程序下,整体速度和停顿间隔都相差无几。

再者,TAP s可以提供被试大部分的思维信息;而T rans l og着重于记录外在的行为过程信息,对于原文阅读、理解、决策等内在的心理过程,则不如TAP s数据详尽而具体。

如果要研究翻译过程中译者的行为表现, T ransl og无疑是最为理想的工具和方法,但是如果要研究翻译过程中译者的认知心理过程,T ranslog所能做到的,是通过行为的再现,提供研究者推测、推断和推理思维过程的线索和痕迹。

这种方法虽然比以往由结果直接推断过程的方法前进了一大步,但中间仍少不了主观推测。

它类似刑侦手段:侦探可以通过墙上带有血迹的子弹来再现子弹飞行的方向、速度,根据子弹的型号、穿墙的深度来推测凶手开枪时藏匿的地点;而T rans l og则通过对行为再现、行为痕迹的统计分析,来推断译者的思维过程,比如被试在某一地方停顿多时,表明该处对译者而言是个难点。

可以这样说,TAP s数据本身虽然带有主观性特征,但研究者根据数据分析心理过程则较为客观;T ranslog收集到的行为数据较为客观,但由数据推测心理过程少不了研究者的主观分析。

这样的现实使TA Ps和T ranslog自然地走向结合。

3三元数据分析模式的运作方式
三元数据分析模式迎合了翻译过程实证研究的需要,很大程度上弥补了TA Ps或T ranslog等单方面数据在自然性、客观性或充分性等方面的不足,是翻译过程研究在方法论上的突破,因此,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和青睐。

目前,该模式的运作方式主要包括TA P s不同方式的相互结合以及TAP s不同方式与T ranslog的结合。

TA Ps不同方式相互结合的模式相对比较简单。

在T ransl og出现之前,研究者为了提高实验数据的说服力,在TA Ps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反省TAP s、反省式采访、问卷和译文评估等数据进行多元分析(参见郑冰寒、谭慧敏2007)。

随着协同翻译TA Ps的提出与应用,有些学者开始结合TA P s 和协同翻译TAP s的数据进行分析,并指出这样的结合,执行了三元数据分析模式,减少了TAP s技术潜在的缺陷(Barbo-sa&N e i va2003:153)。

我们认为,TAP s不同方式相互结合的模式,尚未跳出内省法的框架,因此内省法固有不足,比如数据的主观性、行为缺乏自然性等,在以上研究中均难以避免。

但是这样的结合,可以获取更为丰富的内省数据,进行交叉验证,对翻译过程的分析和描述更加客观细致。

T ranslog和TAP s结合的三元数据分析模式是随着T ranslog程序的发明而产生的。

最初提出该模式的是Jakob-sen,作为T ransl og程序的发明者,他马上意识到通过该程序收集的数据虽然比译文、问卷或采访等更能说明翻译操作过程,但是不能直接、具体地提供关于译者心理过程的信息。

Jakobsen想到了把T rans l og和TA Ps结合使用,要求被试在T ranslog程序上进行翻译活动,同时作TAP s报告。

另外,我们还发现,最新研发的T ranslog2006白金版的声音记录单元为T ranslog和TA Ps的合作提供了很好的硬件准备。

该功能使TAP s的有声信息和T ranslog的按键锁定信息能够同时呈现,也就是说,当屏幕上回放按键输入时,还能播放被试此时的有声思维报告。

这样的结合,对翻译的行为和思维过程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记录,为翻译过程研究提供非常有价值的信息。

当然也有研究者指出:尽管这种合作可以得出丰富的过程信息,但是TAP s本身的诸多缺陷却在实验中依然存在(M a l k i e l2006:10)。

Jakobsen(2003)虽然将TAP s和T ransl og 结合使用,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文中不是将两者结合的三元数据分析模式作为默认的方法论,而是作为对TA Ps技术的试金石。

通过分析,Jakobsen得出以下结论:TAP s在很大程度上减慢了翻译速度、基本上不影响翻译的修改过程、增加了翻译单位切割的相对数量。

该结论从某种程度上"重新定义了TAP s技术在翻译过程研究中的运用"(A l ves 2003:IX),促使人们对TAP s和T ransl og的三元数据分析模式进行重新考量。

R ydning在5T ranslog和TAP s方法论简介6一文中提出了结合T rans l og和反省TA Ps的三元数据分析模式:将来的研究可以考虑将T ransl og数据和TAP s数据以不同的方式组合使用。

首先让被试在T ransl og程序中进行翻译活动,翻译任务完成后,立即启动T ransl og程序的重播功能,被试根据重现在屏幕上的文本输入过程,进行反省式的出声思维,报告当时的翻译行为和思维活动。

播放过程可以根据口语报告的需要随时暂停或慢速进行,最后将所有录制的反省报告转录成文字数据进行分析。

(Rydn i ng2002:8)
A l ves&G onÔa l ves在5运用关联理论研究翻译推理过程6中实践了以上设想,并指出该设计弥补了TA Ps和T rans-l og各自的缺陷。

一方面,TAP s实验不但延长了翻译过程的时间,增加了用于口语报告的认知努力(cogn iti ve eff o rt),而且使整个翻译过程变得不自然,运用T ranslog程序来记录实时翻译过程,就不会出现以上问题。

另一方面,T rans l og程序记录的译文输入和修改过程,并不能与翻译过程划上等号,更不能代表译者的认知心理过程,所以在后期运用反省
# 38 #
TA Ps,能重新获取被试认知过程的实验数据(A l ves& G onÔa lves2003)。

H ansen更是高度评价了上述研究模式: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翻译过程和翻译成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我建议将录制文档和过程重播的反省数据结合起来研究,,通过这种结合,使步骤和停顿、重播和解释、以及译者停顿后的即时活动互相参照,互相佐证。

从整体看,可以获得翻译过程的清晰画面。

(H ansen2003:36-37)
以TA Ps和T rans l og相结合的三元数据分析模式比前期的TA Ps技术,以及TA P s不同方式结合的模式方法更严谨,数据更丰富,可以得到行为过程和心理过程的双重信息,但是TA Ps的存在却容易带上数据本身的主观性和翻译过程的不自然性。

三元数据分析模式中,T ransl og和反省TA P s 的结合目前较为看好,该模式首先不惜一切代价确保翻译过程的自然真实性,不增加被试额外的认知努力,暂时舍弃收集即时思维信息的良机;随后,采用补救措施,让被试对之前的翻译行为进行反省TAP s,并运用T ranslog的重播功能为其提供反省思维的线索,收集思维信息数据。

我们认为,三元数据分析模式发展至今,瓶颈就在于收集心理过程信息的难度。

行为过程作为外显信息,可以通过感官感知。

在T ransl og之前就有人设想用摄像机记录译者翻译时电脑屏幕显示的字符,也有人在实验中录下被试翻译全过程的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等体态语言,只是T ransl og软件将以上复杂操作简易化,数据分析便捷化,使实验更加切实可行,节省了人力物力和时间。

而思维过程产生的是内隐信息,不但他人观察不到,一些自动化了的思维信息连被试本人也难以捕捉。

因此,该模式要想取得突破性进展,除了翻译过程研究者的努力,还需要认知心理学、神经心理学和语言习得等领域研究者的合作。

4三元数据分析模式的补充思考
翻译过程研究从最初的单项数据分析法到目前的三元数据分析模式,应该说成绩斐然,发展迅速。

但是,与翻译研究的其它分支相比,过程研究毕竟属于新兴领域,要在未来用较短的时间迎头赶上,首先需要在方法论上有所发展和突破。

通过对三元数据分析模式运作方式的分析,我们认为,一方面,三元数据分析模式作为目前翻译过程实证研究的主要手段,需要从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到分析,有更严格的变量限制,更规范的誊写和分析方法。

另一方面,翻译过程的实证研究可以从实录数据分析和理论思辨两方面进行,局限于任何一方都是不全面的。

翻译过程的三元数据分析模式应该朝实录研究和理论思辨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具体而言,有以下四个方面的补充思考:
一、实验设计、数据收集的客观性和多样化。

翻译过程研究涉及很多变量,因此实际操作时,部分变量尽量遵循标准化原则。

比如原文不但是符合实验文体要求的原创文本,还应尽量选择经过标准化测试的文本。

英语专业八级考试的翻译题,就是比较理想的样本。

这类文本经过考试专家反复检验和前期测试,在难度控制,长度和时间的对应,以及评分标准等方面都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可以作为实验结果的参考依据。

在数据收集方面,除了上文提到的被试数量、外部环境等因素之外,还应结合其他辅助数据参照分析。

比如TAP s和T ransl og的结合模式,研究者还可以回放T rans l og记录的翻译行为过程,让被试对其中有较长停顿或反复修改的环节进行反省式报告,获取反省TA Ps数据,并结合问卷和译语文本,多种数据互相佐证,降低实验偏误。

如果是T ransl og 和反省TAP s的结合模式,应该选择恰当的反省报告点和反省报告时段,注意主试的提问方式和指导语的中立、客观性。

同时,也要结合被试的背景资料、问卷和译语文本共同分析。

二、运用话语分析等手段对TA Ps数据进行深入分析。

比如笔者收集到的英译汉TAP s数据中,被试会对某一短语或片断的译文进行多遍重复报告,目前的研究只关注被试反复念诵的具体内容,但事实上该现象还可以借助话语分析的方法来考察:¹被试通过重复阅读,借用语感来检验该译文在语义上是否符合译语的地道表达;º被试或许在该处或其上下文遇到翻译难点,思维受到阻碍,借用重复的出声报告来拖延思考时间;»被试在重复念诵译文的同时,实际上在寻找与上下文最恰当的衔接手段,使译语语篇表达连贯。

关于数据中停顿、重复等信息的分析,在翻译过程的研究中往往非常有价值。

三、构建TA Ps、反省TAP s和T ranslog等翻译过程语料库。

TA P s和反省TA Ps数据的收集、誊写和分析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工作,目前从事翻译过程实证研究的学者将大部分的时间、精力和物资集中在实验数据的收集上,并且通常在完成一个研究项目之后,该数据很难再次应用,或者为其它领域的研究者借用。

因此笔者设想,仿照其它研究领域在语料库方面的建设方法(如国际儿童口语语料库,简称CH ILDES),翻译过程研究未尝不可制定出自己的一整套较为通用的转录、赋码和解码规范,建构不同语种翻译的TAP s 或电脑击键记录数据的语料库,集众人之力,共同探索翻译过程这个棘手的"黑匣子"问题。

四、实录数据和理论思辨的有机结合。

我们注意到,无论上述三元数据分析模式怎样发展,它还停留在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层面。

不结合理论思辨,这些数据往往只具备数理统计学上的意义,只可用于翻译技巧层面的分析,距离翻译理论的探讨还有一段距离。

因此,在翻译过程三元数据分析模式发展的基础上,还需要进行实证研究和理论思辨的结合。

结合方式通常有以下两种,一种是先有理论思辨所产生的假设,然后运用实证研究的数据进行验证;另一种是先有实证研究的数据,然后在分析归纳数据的基础上,抽象出其中的一些规范(nor m s)和普遍性特征(un i versa ls),在此基础上,对这些规范和普遍性特征进行思辨性的分析,上升到翻译理论或语言哲学层面。

这种结合已经有人开始实践: A l ves&G onÔa l v es(2003)运用Gu tt(2000)的关联理论来解释翻译推理过程,并运用T ranslog和反省TA P s相结合三元数据分析法对前者进行验证;Rydn i ng(2005)运用F auconnier& T urner(2002)的合成空间理论来说明翻译过程中意义的认
#
39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