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
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临床研究进展
关键词:பைடு நூலகம்颈椎病; 颈筋急穴位注射法; 综述; 中医药疗法
d i1 . 9 9 j i n 10 —9 4 2 1 . 1 1 1 o:0 3 6 / .s . 0 38 1 .0 0 O . 1 s 文章 编 号 :0 38 1 ( 0 0)0 -1 00 1 0 —9 4 2 1 - 10 6 -3
丹 参 注 射 液 8 l依患 者 主 症 每 次 选 取 肩 锅 、 贞 、 脯 、 m, 肩 臂 曲池 、 井 、 肩 颈 夹 脊 中 的 2个 ( 侧 ) 位 进 行 注 射 , 穴 2 , 针 后 , 穴 位 按 揉 双 穴 每 ml拔 对
用 C 、6夹脊 穴 , 复 方 当归 注 射 液 1 l 5 葡萄 糖 溶 液 3 l 5C 注入 m与 % m 的混
1 穴 位 注 射
蓉 等 选取 6 2例颈 椎 病 患 者作 为 研 究对 象 , 中神 经 根 型 3 其 2例 , 动 椎
周 利 等 … 用 穴 位注 射 和 电针 各 治疗 椎 动脉 型 颈 椎病 患 者 3 O例 , 取
脉型1 6例 , 经 根 伴椎 动 脉 型 l 神 4例 。用 lml 次 性 注 射 器 抽 取 复 方 O 一
。
1 0。 6
光明中医21 0 0年 1月 第 2 5卷 第 1期
C GMCM Jn ay2 1 . o 5 1 J a ur 0 0 V l . 2
穴位 注射 治疗颈 椎病 临床研 究进 展
谢春 林 天 津 中医药大学( 天津 3 0 7 ) 0 0 3 郭家奎 天津 中 医药大 学第二 附属 医院( 天津 3 0 5 ) 0 1 1
愈 : 经根型 2 神 9例 , 型 2 颈 1例 , 动 脉 型 8例 , 髓 型 5例 ; 效 : 经 椎 脊 显 神 根型 1 O例 ; 型 5例 , 动脉 型 l 颈 椎 2例 , 髓 型 l 脊 0例 , 效 : 上 各 型 均 无 以
穴位注射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表 2 3 治 疗 后 临 床 疗 效 比 较 组
组 别
注射 组 2 8 针刺 组 2 7 电针 组 2 8
例( ) %
总 有 效率
9 .0 64 8 . 15 8 . 57
痊 愈 显效 有 效 无 效 痊 愈 率
2 4 1 3 1 5 3 8 8 0 1 1 1 5 4 8 .( 57 9 4. 81 5. 36
注射 组 2 1 7 . ① 1 3 . ① 3 0 . ① 1 2 . ① 0 8 . 8 . ±0 5 . ±0 5 . ±0 6 . ±O 4 . 士0 3 针刺 组 2 2 6 . 2 1 . 4 6 1 0 3 8 = . 2 6 . 7 . ±0 8 . ±0 6 . ± . . 4 0 8 . 士0 7 电针 组 2 2 1 . 1 8 . 4 0 . 2 5 = . 2 0 . 8 . ±0 7 . ±0 6 . 士0 8 . 4 0 7 . ±0 6 与 针 刺 组及 电针 组 比较①P< O 0 .5
组PI R 总分 及 各 因 子 分 、 S及 P I 分 均 明显 低 于 针 刺 组 和 VA P评
电针 组 。 临床 疗 效 比较 , 射 组 痊 愈 率 及 总 有 效 率 均 明显 高 于 注
针 刺 组 及 电针 组 。针 刺 组 与 电 针 组 各 项 评 定 指 标 比 较 则 差 异
刘 悦 平 ,胡 晶 晶 ,张 唐 法 ,张 红 星 ,周 利
( 汉市 中西 医结合 医院针 灸科 ,武 汉 4 0 2 ) 武 3 0 2
【 要1 目的 : 摘 观察 穴位 注射 颈 夹 脊 穴 治疗 神经 根 型 颈 椎 病 的 临 床疗 效 。方 法 : 经 根 型 颈椎 病 患 者 9 神 5例 , 机 分 随
注射用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疗效分析
注射用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疗效分析颈椎病是脊柱疾病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电脑的普及和手机功能的增加,颈部疾病有了明显的增多,并且颈椎病的发病年龄出现年轻化。
颈椎病是因颈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所致失稳和压迫邻近组织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总称。
颈椎是人体活动度与负重较大的部位之一,特别是颈椎4-5和颈5-6椎间盘是颈部的活动中心,又是承受压力最大和较集中的部位。
[1]中医称之为痹证:外邪侵袭经络,气血闭阻不能畅行,引起肢体、关节等处酸痛、麻木重着及屈伸不利等症状[2]主要由于风、寒、湿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科自2010年3月-2013年10月应用注射用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256例。
均符合颈椎病诊断标准,其中神经根型158例、椎动脉型85例、交感神经型12例、脊髓型1例。
年龄31-82岁平均年龄56岁。
主要症状:(1)头晕颈部特殊体位时症状加重,改变体位后头晕很快得到缓解。
(2)偏头痛按压特定部位症状缓解。
(3)颈部活动受限。
(4)上肢麻木、疼痛、活动受限以左侧上肢多见。
(5)心前区疼痛,心动过缓,偏身疼痛。
(6)普遍存在晨起时,症状重,活动后缓解。
辅助检查:颈椎三位CR:生理曲度消失或侧弯、项韧带钙化,出现骨质增生,关节间隙狭窄。
颈椎CT:颈椎间盘突出,项韧带钙化,出现骨质增生,关节间隙狭窄。
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
1.2病案收集对象的要求:(1)间断性头晕、头疼,颈部有3个或3个以上关节压痛阳性,病程半年以上。
(2). 上肢麻木、疼痛、肩背功能受限。
(3)心前区疼痛,心动过缓,偏身疼痛。
(4)CT、X线改变至少有骨质增生和关节间隙狭窄。
(4)查体:压头试验(JacKson)阳性。
颈静脉加压试验(NaFFziger)阳性。
旋颈试验:导致头晕、视物模糊。
臂丛牵引试验:阳性。
颈椎活动度:颈部活动均达不到前屈35°-45°、后审:35°-45°、左右侧弯45°、旋转度60°-80°。
颈椎病的穴位注射
颈椎病的穴位注射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
是由于颈椎间盘的慢性退行性变导致颈部关节失稳引起颈椎骨、关节与颈部软组织一系列的病理变化,从而刺激、压迫脊神经根、脊髓、交感神经、椎动脉和周围软组织,出现颈臂痛、头晕心悸,甚至大小便失禁等相应的临床表现。
本病好发于40岁以上成年人,无论男女皆可发生,是临床常见多发病。
本病属于中医的“痹证”、“颈筋急”、“肩颈痛”等范畴。
颈椎病穴位注射一取穴:大椎穴。
用药:复方丹参注射液2ml加10%葡萄糖注射液5~10ml。
药物(器具)制备:一次性注射器(5ml)1支。
操作规程:一次性5ml注射器,抽取上述药液混合后摇匀。
穴位局部皮肤用碘伏或乙醇常规严格消毒,取大椎穴以病变侧,旁开0.5寸处进针,以45°角斜向大椎穴方向刺入,直视下采用无痛手法刺入穴位,至有酸胀感回抽无出血时即将药液缓慢注入。
每日1次。
颈椎病穴位注射二取穴主穴:颈部夹脊穴、膈俞、阳陵泉;配穴:百会、风池、附分、外关、手三里。
用药:当归注射液2ml、维生素K注射液0.25g、2%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2ml混合均匀。
药物(器具)制备:一次性注射器(5ml)1支。
操作规程:一次性5ml注射器,抽取上述药液混合后摇匀。
穴位局部皮肤用碘伏或乙醇常规严格消毒,直视下采用无痛手法刺入穴位,至有酸胀感回抽无出血时即将药液缓慢注入。
每次每穴位注射0.5ml。
然后、将骨刺治疗机及常用骨刺专用液浸泡,正极置于病变局部,负极置于循经所取穴位或疼痛部位上,通电45~60分钟,每日治疗1次。
颈椎病穴位注射三取穴:主穴为颈4~7夹脊穴;配穴为肩井(双)。
用药:丹参注射液4ml、维生素B12注射液1ml、0.9%氯化钠注射液4ml。
药物(器具)制备:一次性注射器(5ml)1支。
操作规程:一次性5ml注射器,抽取上述药液混合后摇匀。
穴位局部皮肤用碘伏或乙醇常规严格消毒,直视下采用无痛手法刺入穴位,至有酸胀感回抽无出血时即将药液缓慢注入。
穴位注射操作规范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穴位注射操作规范【概念】穴位注射法是用注射器的针头代为针具刺人穴位,在得气后注入药液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原理】把针刺与药理及药水等对穴位的渗透刺激作用结合在一起发挥综合效能,对某些疾病能提高疗效。
【适应症】凡是适应于针灸治疗的疾病,基本上均可用穴位注射法。
主要包括:1、运动系统疾病:腰腿痛(腰肌劳损、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扭伤等。
2、神经系统疾病:头痛、失眠、口眼歪斜、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等。
3、消化系统疾病:胃痛(溃疡病、胃肠神经官能症)、腹泻等。
4、呼吸系统疾病: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哮喘等。
5、五官科疾病:咽喉肿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鼻炎等。
【禁忌症】1、.疲乏、饥饿或精神高度紧张时。
2、皮肤有感染、瘢痕或肿痛部位。
3.、出血倾向及高度水肿。
4.、对注射药物过敏的患者。
【告知】1、告知患者治疗的目的。
2、告知患者治疗过程中会有不适,如疼痛、出血,但这些不适是可以忍受的。
【用物准备】用具:一般选用1ml、2ml、5ml注射器,若肌肉肥厚部位可使用10ml、20ml注射器。
常用药物:(1)中草药制剂:复方当归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生脉注射液、人参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银黄注射液、柴胡注射液、板蓝根注射液、威灵仙注射液等。
(2)维生素类制剂:维生素Bl注射液、维生素B6注射液、维生素B12注射液、维生素C 注射液。
(3)其他常用药:5%-10%葡萄糖注射液、0.9%生理盐水、注射用水、三磷酸腺苷、辅酶A、神经生长因子、硫酸阿托品、山莨菪碱、加兰他敏、强地松龙、盐酸普鲁卡因、利多卡因等)。
【操作程序】推治疗车至病人床前→核对病人姓名、床号→做好解释工作→按穴位取舒适体位→暴露部位(注意保暖)→正确取穴→常规消毒皮肤(碘伏消二次)→再次核对药物→排气→取棉签夹住→一手拇指食指固定和绷紧穴位周围皮肤→另一手持注射器对准穴位快速刺入皮下并固定针栓→上、下提插针头回抽→无回血即将药液缓慢注入(观察及询问患者的感觉)→注射药毕→快速拔针→用干棉签轻压针眼片刻→再次核对药物→观察注射后反应→注射器置于锐器盒内→协助患者整理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中药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中药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的疗效观察》xx年xx月xx日CATALOGUE 目录•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实验结果•数据分析与讨论•研究结论•参考文献01引言颈椎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和劳动能力。
中药穴位注射疗法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方法,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方便、安全、有效的特点,本课题旨在观察中药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的疗效。
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目的观察中药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价值。
研究方法选取颈椎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穴位注射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和影像学表现,并进行安全性评价和疗效评估。
研究目的与方法1研究亮点与特色23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具有良好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研究过程中严格控制干预措施,确保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重复性。
通过对作用机制的研究,为中药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持。
02文献综述颈椎病定义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害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
颈椎病分类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型、椎动脉型等。
颈椎病概述中药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原理通过中药的穴位注射,刺激穴位,达到舒经活络、调和气血、消肿止痛等作用。
中药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临床应用多用于治疗神经根型和椎动脉型颈椎病,对于脊髓型颈椎病也有一定的疗效。
中药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现状03传统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不足之处对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尚待进一步提高,同时需要加强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
传统针灸治疗颈椎病的研究进展01传统针灸治疗颈椎病原理通过针刺穴位,达到舒经活络、调和气血、通痹止痛等作用。
02传统针灸治疗颈椎病临床应用对于各型颈椎病均有较好的疗效,特别是对于神经根型和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较为突出。
03研究方法研究对象颈椎病例患者分组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 N 例研究对象与分组药物选择采用中药复方制剂,如当归、丹参、黄芪等制备方法按照一定比例将中药复方制剂混合,加入适量注射用水,制成注射液中药穴位注射药物的选择与制备治疗方法实验组患者采用中药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疗程安排每个疗程持续 10 天,共进行 3 个疗程治疗方法与疗程安排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疼痛程度、生活质量等指标评价标准采用中医证候积分量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等标准04实验结果中药穴位注射治疗后,患者疼痛程度明显减轻,且愈后良好。
红茴香穴位注射颈椎病的研究
红茴香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主要因损伤或颈椎骨质增生、椎间盘变性、韧带钙化等退行性改变致脊柱内环境平衡失调,刺激或压迫脊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或脊髓,产生以颈、肩、背、上肢、头、胸部疼痛或眩晕、耳鸣为主要症状的一组综合症候群。
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及空调、电脑的频繁使用等因素,导致颈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并具低龄化趋势。
红茴香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具有疗效快、疗程短、痛苦小、安全的特点,值得推广。
颈椎病的最新诊断标准为:(1)临床表现与影象学所见相符合者,可以确诊。
(2)具有典型颈椎病临床表现,而影象学所见正常者,应注意除外其他病患后方可诊断颈椎病。
(3)仅有影象学表现异常,而无颈椎病临床症状者,不应诊断颈椎病。
诊断依据分别为:(1)颈型:①主诉头、颈、肩疼痛等异常感觉,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
②X线片上颈椎显示曲度改变或椎间关节不稳等表现。
③应除外颈部其他疾患(落枕、肩周炎、风湿性肌纤维组织炎、神经衰弱及其他非椎间盘退行性变所致的肩颈部疼痛)。
(2)神经根型:①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
②压头试验或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③影象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
④除外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腱鞘炎等)所致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
(3)脊髓型:①临床上出现颈脊强损害的表现。
②X线片上显示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椎管狭窄。
影象学证实存在脊髓压迫。
③除外肌萎缩性脊膀例索硬化症、脊髓肿瘤、脊髓损伤、继发性粘连性蛛网膜炎、多发性末梢神经炎。
(4)椎动脉型:关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问题是有待于研究的问题。
①曾有猝倒发作。
并伴有颈性眩晕。
②旋颈试验阳性。
③X线片显示节段性不稳定或枢椎关节骨质增生。
④多伴有交感症状。
⑤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晕。
⑥除外椎动脉I段(进入颈6横突孔以前的椎动脉段)和椎动脉III段(出颈椎进入颅内以前的椎动脉段)受压所引起的基底动脉供血不全。
穴位注射操作
演讲人
目录
01
穴位注射原理
02
穴位注射方法
03
穴位注射的疗效
04
穴位注射的安全性
1
穴位注射原理
穴位与经络的关系
03
穴位与经络相互关联,共同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02
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穴位是气血汇聚、输布的场所。
01
穴位是经络上的关键点,具有调节气血、平衡阴阳的作用。
04
穴位注射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整经络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03
局限性:部分穴位注射可能引起疼痛,不适用于所有患者
04
优势:可结合其他疗法,提高疗效
05Biblioteka 局限性:部分穴位注射可能引起过敏反应,需注意观察
06
疗效评价方法
01
临床观察: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生活质量等变化
03
影像学检查:观察患者的病变部位、病变程度等变化
02
实验室检查:检测患者的生化指标、免疫功能等变化
05
观察:观察患者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处理
06
注射后的注意事项
01
保持注射部位清洁,避免感染
03
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影响药物吸收
02
观察注射部位是否有红肿、疼痛等不适症状
04
按照医生建议,定期复查,了解治疗效果
3
穴位注射的疗效
临床应用效果
01
缓解疼痛:穴位注射可以有效缓解各种疼痛,如头痛、关节痛、肌肉痛等。
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肠炎、便秘等
呼吸系统疾病:如感冒、咳嗽、哮喘等
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心血管系统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
针刀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颈型颈椎病60例临床分析
百部之润敛 , 半夏 、 陈皮并用化痰而散郁结 , 甘草调和诸药 。全 方宣 、 降、 清、 润、 寒、 温并 用 , 使肺气 宣发 、 肃降恢复 正常 , 郁热
得解 , 咳嗽得愈 。 若有舌苔 薄黄 , 痰黄者加胆南星、 黄芩 、 鱼腥草 以加强清热化痰 ; 若有 白黏痰 明显 , 可加 苏子、 白芥子 以加强涤 痰之功 ; 若 咽干 口渴者 , 加麦冬 、 玄参以养阴清热。 临床 中, 根据 患者兼夹症状 , 辨证 加减 , 提 高疗 效。现代 药理研究证实 , 地骨 皮、 桑 白皮 、 百部等药物具 有抗菌抗病毒作用 , 有助 于呼吸道病 原微生物 的清 除; 桔梗 、 杏仁所含 的有 效成分有抑制咳嗽 中枢 , 镇 咳平 喘作用 。
■ 0固回国 自镯回囤9
皮、 桑 白皮清泻肺热 , 桔梗 、 前胡 宣肺 止咳 , 杏仁 之肃 降 , 紫菀与 疗效肯定 , 副作用少 , 较西医治疗有 明显优势 , 大多数可在较短 时间 内获得 治愈 , 少 数患者治疗效 果不理想 , 可 能与患者素 体 脾 胃虚弱 、 饮食禁忌不配合等有关 , 应多加注意。
选用复方当归注射液 2 m L ,将其 吸入 5 m L 球后 注射器 中, 局 部 皮肤消毒后 , 将 注射 器针头刺入穴位 , 刺人深 度为 2 5 m m左
右, 以局 部重胀 得气 为度 , 回抽无 回血后 , 每个 穴位 注入 药液 1 mL , 局部按压 5 m i n 。3 d 后再行穴位注射 1 次。
肢 麻木 。 体征 : 颈部扭 曲试 验阳性 。 x线检查具有颈椎 曲度变直 或反弓。 椎小关节增生、 椎间隙变窄 ; MR I 显示颈椎间盘退行性 改变 , 颈椎 间盘无明显膨出或 突出。
门新 的医学学科 , 针刀是 针灸针和 手术刀 的结合 , 能将 病理
穴位注射实例
穴位注射实例穴位注射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用于缓解疾病或症状。
它是通过在身体特定穴位进行针刺或注射药物来刺激神经系统,调节机体的功能,以达到治疗目的。
下面将通过几个实例来介绍穴位注射的相关内容。
1. 风池穴注射风池穴是一种位于颈部的穴位,注射在此处可以对头痛、颈椎病等疾病起到缓解作用。
在风池穴注射过程中,医生通常会先消毒穴位,然后用一支干净的注射针进行针刺。
注射时需要注意针头的角度和深度,以避免损伤周围组织和血管。
常用的药物包括维生素B12、肾上腺素等,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缓解炎症。
2. 足三里穴注射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是一种常用的调理消化系统功能的穴位。
注射足三里穴可以缓解胃痛、腹泻等症状。
在注射足三里穴时,医生会选择适当的药物,如胃复安、甲氧氯普胺等,用一支细长的注射针进行注射。
注射过程中,需要掌握注射力度和速度,以防止药物外溢或组织损伤。
3. 太冲穴注射太冲穴位于足心部位,是一种常用的调理神经系统的穴位。
注射太冲穴可以缓解焦虑、失眠等症状。
在太冲穴注射过程中,医生会选择镇静药物或促进睡眠的药物,如氯硝西泮、地西泮等进行注射。
注射时需要注意穴位的选择和药物的剂量,以避免过量用药造成不良反应。
4. 耳穴注射耳穴是人体中具有特殊功能的穴位之一,通过在耳穴进行注射可以起到调节机体功能的作用。
例如,针刺耳背部的肺、心、胃等穴位可以缓解哮喘、心悸、胃痛等症状。
注射耳穴时,可以选择适当的药物,如激素、镇痛药等,用一支细针进行注射。
在注射时,医生需要准确确定穴位位置,并注意穴位的清洁和消毒,以避免感染。
总之,穴位注射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可以根据病情和穴位选择适当的药物,并用合适的针刺技术进行注射。
在注射前需要对穴位进行消毒,并掌握合适的注射力度和速度,以确保药物的有效吸收和最佳治疗效果。
此外,穴位注射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50例疗效观察
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50例疗效观察摘要】目的分析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方法 50例患者均采用穴位药物注射治疗颈椎病,22例患者配以中低频电疗。
结果穴位注射疗法优于电针治疗。
结论通过针刺和药液对穴位的刺激和药理作用,直接作用于病变处,效果显著。
【关键词】颈椎病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是因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韧带增厚,压迫脊髓、神经根和血液循环功能障碍所致的综合征。
在中医学“痹证”、“头痛”、“眩晕”等病种中可找到类似描述。
临床以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为多见,我们采用中西药剂穴位注射治疗本病50余例,收到满意效果,现将临床资料记录完整的50例小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0例有38例CT扫描,12例X线摄片确诊患者,颈椎间盘突出42例,其中28例兼有骨质增生,颈椎病骨质增生8例,男性33例,女性17例,年龄小于39岁的8例,40岁至60岁的31例,大于61岁11例,本组患者临床证状以痛、麻木、头晕、头痛、颈椎痛、上肢麻酸疼痛、功能障碍等症状为主。
1.2治疗方法1.2.1取穴:大杼、肩中俞、肩外俞、无宗痛是穴。
1.2.2药物:中药制剂:当归4ml、骨宁2ml、射香2ml混合于10ml针管中备用,1%普鲁卡因2ml于2ml针管中备用。
1.2.3操作方法:皮肤局部常规消毒后,采用封闭针头快速入穴位皮部以适当角度(或斜针刺或直刺),缓慢进行,以得气为度,然后稍上提一二分,回抽无血时,将药液缓缓注入,每穴注入0.5~2ml,痛甚者,可治其标,选痛是穴,每穴注入0.5~1ml普鲁卡因,缓解疼痛,隔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椎间盘突出者,配加颈椎牵引,骨质增生者,配以中低频电疗,每日1至2次。
每疗程完毕后观察治疗效果,3疗程完毕后进行疗效评定及照片复查。
2 治疗效果2.1疗效标准痊愈:临床症状的主要体征完全消失。
显效:临床症状及主要体征大部分消失者。
有效:临床症状部分消失,但治疗中疼痛反复者。
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0例疗效观察
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0例疗效观察目的探讨针刺加骨肽穴位注射对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症状的影响。
方法选择符合(本研究中的)诊断标准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病例40例,针刺病变相对应节段的双侧夹脊穴及相关配穴,同时以骨肽注射液8~10ml穴位注射。
结果疗效优13例,占32.5%,良16例,占40%,中8例,占20%,差3例,占7.5%。
結论针刺加骨肽穴位注射能明显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症状。
标签:颈椎病;针刺;骨肽;穴位注射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
颈椎病因分型不同表现为颈肩背强痛、上肢麻、痛,活动受限,头晕、恶心、呕吐、猝倒,肢软乏力、步态不稳,肢冷发白(或发热潮红),出冷(热)汗、血压升高(或降低)、心率变缓(或加快)等一系列从头到足均可涉及的不同临床症状,是一个相对复杂,研究时间较短,需要治疗手段多样的临床常见病。
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危害着人类的健康,给患者带来沉重的负担。
本人跟随导师自2011年-2012年在针刺基础上采用复方骨肽注射液穴位注射的方法治疗该病,并与单纯针刺进行比较,现将结果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研究病例收于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骨一科,共80例,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
治疗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22~67岁,平均(34.97±11.01)岁;病程39~373d,平均210d。
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0~65岁,平均(33.67±10.55)岁;病程30~340d,平均190d。
两组之间在年龄、病程、性别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并经X线摄片或CT检查确诊。
1.3纳入标准①符合以上颈椎病诊断标准者且能坚持治疗者;②年龄在20~70岁;③近1个月内未用服过止痛药、肌肉松弛剂及其它方法治疗者。
1.4排除标准①不符合以上颈椎病诊断标准者;②不能耐受治疗者;③处于妊娠、哺乳和月经期者。
讨论穴位注射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讨论穴位注射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本文通过观察穴位注射疗法为主要治疗手段的31例,加上针刺组的30例和中药组28例来进行深入探讨而得出结果:前一组的治疗法在效果上比其它的两组好,由此,医学界认为以穴位注射为主对治疗神经根型起着重要的作用,值得推崇。
标签:颈椎病/穴位注射;颈椎病/针刺;神经根型颈椎病在医学上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也是非常高的。
当然,相对的治疗手段也是有的,本次研究主要是对穴位注射治疗31例,针刺组30例以及口服对照组28例来进行比较,具体内容如下:1.临床参考数据主要对89例进行深入调查研究,这些患者主要是颈,肩,手,臂的疼痛来就医,而要对其确诊的话就要用专业的检查设备,比如说X线和CT检查。
89例中男女比例分别为41例和48例,年纪范围在29岁到70岁之间,发病者的持续时间最短和最长的是在三个月到五年之间。
此次研究主要将这些病人分为穴位注射组31例,针刺组30例,口服组28例来划分为3个小组,通过三个小组的跟踪调查来判断三组之间存在的区别。
2.治疗手段2.1穴位注射A组此组分为主穴,配穴来分别选取。
在主穴位上,选C 2 ~C 7 夹脊穴,然后在交替使用每次选取的两对相间颈夹脊穴。
配穴上要根据患者的是实际情况来做定夺,主要从患侧肩井、天宗、曲池、手三里、阿是穴等穴,这几个关键部位来入手,与此同时,选取的主穴位不可太多,以二到三次最为适宜,配穴选取二到三最佳。
此组在药物的选择上采用的是主穴注射红花10ml,配穴注射2%利多卡因2ml+维生素B12 0.5ml+NS 3ml。
至于操作方法必须严格无菌操作,选取好正确的穴位,缓慢的注射药液,穴位的进入深度要控制在0.5到1.5寸之间。
注射过程中必须有酸胀的气感就可以了,如果是感觉到疼痛的感觉的话,就要适当的提起。
只有在气感具备的时候,顺势将药液注入,剂量控制主穴3-5ml,配穴在1ml左右。
当注射完成之后,行颈椎中频电疗及颈椎牵引[1]。
颈肩腰腿痛穴位注射疗法
用注射器抽取适量药液;
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
将注射针头迅速刺入 皮下组织,缓慢推进;
拔出针头,消毒局部 皮肤。
回抽无血后,注入药 液;
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感染;
熟悉常用穴位及定位方法,准确选取穴位;
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
01
根据病情和药物性质,掌握注射 剂量和深度;
VS
详细描述
通过穴位注射药物,能够直接作用于腰椎 间盘突出的部位,减轻炎症和水肿,缓解 神经根的压迫。注射后配合适当的康复训 练和物理治疗,可进一步巩固治疗效果, 提高腰椎的稳定性和活动度。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总结词
穴位注射疗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具有显著 疗效,能够缓解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
详细描述
通过穴位注射药物,能够直接作用于膝关节 周围的炎症区域,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注 射后配合适当的康复训练和物理治疗,可进 一步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减轻膝关节骨 性关节炎的疼痛和僵硬感。
疼痛缓解程度
穴位注射治疗后,患者疼 痛程度明显减轻,生活质 量得到提高。
功能改善情况
治疗后,患者的颈肩腰腿 功能得到改善,日常活动 能力增强。
影像学检查结果
治疗后,影像学检查结果 显示病变部位明显改善或 恢复正常。
研究展望与未来发展方向
01
02
03
04
优化治疗方案
进一步探索最佳的穴位注射药 物、剂量、频率和疗程,提高
02
注意观察患者反应,如有异常及 时处理。
04
颈肩腰腿痛穴位注射疗法 的临床应用
颈椎病
总结词
穴位注射疗法对颈椎病具有显著疗效,能够缓解疼痛、改善颈椎功能。
推拿加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50例
推拿加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50例颈椎病是中老年的常见病,笔者采用推拿加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疗效比较理想,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临床资料:50例均系门诊病例,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其中男23例,女27例;年龄21~69岁;病程1个月~15年。
病变属神经根型者34例,属椎动脉型者6例,颈型2例,脊髓型3例,交感神经型1例,混合型4例。
全部病例均经x光片或ct确诊。
治疗方法:先行推拿治疗,再行穴位注射。
治疗每日1次,1周5次,10次为1疗程。
手法:按、揉、滚、摇、拔伸、擦。
对椎动脉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手法较轻。
患者坐位,头稍向前倾,医者先以拇指沿督脉自风府至大椎、颈背部、两侧膀胱经,及小肠经天宗、秉风穴处反复按揉,再用滚法。
然后用一手扶住患者头顶,另一手托住下颏,使颈部作徐徐、轻缓地左右旋转摇动,并嘱患者放松颈部,待颈项肌群放松时,可迅速向患侧加大旋转幅度,此时常可听到“喀嗒”响声。
接着医者站在患者背后,用双手拇指顶在枕骨后方,掌根托住两侧下颌关节的下方,同时双手缓缓用力向上拔伸,持续1分钟后做颈部左右旋转活动,再做后伸拔法,然后缓缓放下,如此反复3次。
最后用掌揉法、叩打法、空掌拍打法收功。
推拿结束后,嘱患者休息20分钟后进行穴位注射。
穴位注射:①选穴:以颈椎病变部位相应的颈夹脊穴为主。
局部配穴:加大椎。
辨证配穴:头晕、头痛加风池,伴肩胛痛加秉风、天宗,伴肩臂痛、麻木加肩髃、曲池、外关、合谷、阿是穴。
②药物:复方丹参注射液。
③操作: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用5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药液,穴位皮肤常规消毒,用1.5寸毫针与皮肤呈75°角,针尖向脊椎方向刺入颈夹脊穴。
一般根据患者胖瘦可刺入0.6~1.2寸,以有麻酸胀感为佳,采用快速点穴进针后提插,使病人局部产生酸、麻、胀、痛,并向周围或上肢放射的针刺感觉,得气后,回抽无血即缓缓注入药液,同时可小幅度提插注射器,改变针的深浅度,使药液均匀分布在穴位中,每穴1~2ml,每次注射颈夹脊穴4个,配穴1~2个,注射后嘱患者休息3~5分钟,部分病人可出现局部酸胀或不适感,属正常反应,一般3~5小时后可消失。
穴位注射结合针灸推拿治疗根性颈椎病效果显著
穴位注射结合针灸推拿治疗根性颈椎病效果显著摘要目的:观察颈夹脊穴注射复方当归注射液结合针灸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周,随访3个月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门诊及住院患者140例,均符合病例选择标准,采用随机、单盲、阳性对照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
治疗组采用穴位注射配合针灸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针灸推拿治疗,两组选穴相同,7天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
结果:治疗组痊愈52例(7428%),对照组70例中痊愈39例(5571%),治療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总有效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组有症状明显减轻和症状消失快的优势;不同性别、年龄、病程之间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穴位注射加针刺、推拿可以明显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血流量、血流速度,接近于正常水平,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穴位注射。
关键词颈椎病穴位注射针灸治疗推拿治疗近3年来,笔者采用穴位注射配合针灸推拿疗法治疗该病,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选择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14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病例选择标准,采用随机、单盲、阳性对照的方法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
两组年龄、性别及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组70例,男42例,女28例;年龄32~73岁;病程1个月~8年余。
长期低头工作者47例次,着凉后发病者20例次,劳累后发病者8例次,突然发病者52例次,缓慢发病者12例次;既往有颈部外伤史者3例次,伴咽部感染者5例次。
对照组共70例,男38例,女32例;年龄26~72岁;病程1个月~6年。
其中长期低头工作者21例次,着凉后发病者9例次,劳累后发病的5例次,突然发病者22例次,缓慢发病者10例次,颈部有外伤史者l例次,伴咽部感染者3例次。
诊断标准:参照上海市新世纪课程教材《康复医学》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1]执行。
①体征:颈项僵硬,活动受限,以后延及患侧受限明显;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压顶试验阳性,受累神经根支配区皮肤感觉减退,部分病人可见肌萎缩,手握力下降等。
穴位注射的名词解释
穴位注射的名词解释穴位注射是中医学中一种特殊的疗法,它利用针刺穴位的方式,将药物注射到特定的穴位上,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这种疗法通常被用于治疗各种慢性病、神经系统相关疾病和疼痛症状。
穴位注射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医学的针灸疗法。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体表部位有一些特定的穴位,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调节脏腑功能,平衡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而传统的针灸疗法主要使用针刺的方式,而穴位注射则是通过在特定穴位上注射药物,以取得更快、更直接的治疗效果。
在穴位注射中,医生会选择合适的穴位和药物进行注射。
穴位的选择依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需要,通常会结合经络理论、病症分析和临床经验来确定。
药物的选择则根据具体病情和治疗目的来决定。
一般情况下,注射的药物主要有中草药提取物、维生素、抗炎药或镇痛药等。
穴位注射的治疗效果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首先,通过将药物直接注射到穴位上,药物可以更快速地被吸收到血液中,从而更快地传递到需要治疗的部位。
其次,穴位注射可以刺激穴位周围的组织和神经,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加细胞代谢,促进组织修复,加速疾病的康复过程。
此外,穴位注射还可以通过调节和平衡人体自身的生理功能,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穴位注射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它常被用于治疗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等患有疼痛的病症。
穴位注射还可用于治疗面瘫、卒中后遗症等神经系统相关疾病。
此外,穴位注射还可以用于治疗慢性疾病,如哮喘、过敏性鼻炎、消化系统疾病等。
它也可辅助治疗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
尽管穴位注射在治疗疾病方面有很好的效果,但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
穴位注射有些适应症和禁忌症需要医生仔细判断和把握。
在选择穴位和药物时,医生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病史、药物过敏史等因素。
总的来说,穴位注射作为一种特殊的疗法,为更好地应对慢性病、神经系统相关疾病和疼痛症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选择。
穴位注射配合针灸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例
穴位注射配合针灸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例颈椎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椎动脉型颈椎病是其中的一种,该病主要表现为颈部疼痛、颈部僵硬、头痛等症状。
穴位注射配合针灸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例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本文将对其进行详细阐述。
一、穴位注射穴位注射是一种运用注射针和药物在人体穴位上施行刺激的治疗方法。
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时,常用的穴位包括肩井穴、风池穴、大椎穴等。
采用斜针、浅刺入、缓慢注射的方法,可以直接进入皮下组织、肌肉内或浅表的肌腱间隙内,刺激穴位产生的生理和病理反应作用于身体的神经和内分泌系统,从而起到镇痛、消炎等作用。
二、针灸治疗针灸是一种古老的治疗方法,它是以穴位为突破口,将细针插入穴位中,通过轻巧转动或仪器调节等手段,改变机体生物电、生物化学反应的状态,调整人体生理代谢平衡,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时,针灸可以帮助调整颈部肌肉的功能状态,促进血液循环和代谢,缓解颈部疼痛、肩背酸痛等症状。
三、推拿治疗推拿是一种祖传的中医治疗方式,使用手部等身体部位对患者进行按摩、擦拭和拍打等操作,以达到调节体质、缓解疼痛和提高人体免疫力等效果。
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时,推拿可以改变颈部的局部肌肉和韧带发生的损伤状态,调节颈部肌肉的张力,缓解颈部疼痛和肩背酸痛等症状。
四、病例对比通过穴位注射、针灸和推拿的治疗,可以将患者的颈部肌肉、韧带、神经等发生的异常状态得到有效的调整,达到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
以下是两例病例的对比:① 患者A患者A,男,年龄45岁,既往无其他疾病史,在近期出现了颈椎病症状,表现为颈部疼痛、肩背酸痛、头痛等。
经过针灸治疗、推拿和穴位注射的综合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颈部疼痛、肩背酸痛、头痛等症状均减轻。
② 患者B患者B,女,年龄58岁,在颈椎病病史较长,之前进行过颈椎手术,但并未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仍出现颈痛、睡眠困难等症状。
通过穴位注射、针灸和推拿的治疗,患者症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颈痛、睡眠困难等症状都有所减轻。
中药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05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01
02
03
04
[请在此处插入参考文献]
[请在此处插入参考文献]
[请在此处插入参考文献]
[请在此处插入参考文献]
06
附录
附录一:中药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研究目的
观察中药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
研究方法
选取颈椎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 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
血液循环改善
中药穴位注射可促进局部 血液循环,改善颈椎组织 的营养供应,有助于颈椎 病的恢复。
附录三:中药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的注意事项
适应症与禁忌症
中药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适用于 轻中度颈椎病患者,对于重度颈 椎病或伴有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
应慎用或禁用。
操作规范
进行中药穴位注射治疗时,应严格 遵守操作规范,确保注射部位准确 、用药安全。
对照组
采用常规的颈椎病治疗方法,如牵引 、理疗、针灸等。
观察指标与方法
观察指标:观察患者的症状缓解情况,包括疼痛、僵硬、眩晕等症状。同时,采用 颈椎功能评分表对患者的颈椎功能进行评估。
观察方法:在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进行观察。通过对比治疗前后的症状缓解情 况和颈椎功能评分,评估中药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的疗效。
副作用与处理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局部疼痛、肿胀 等不良反应,一般无需特殊处理, 如症状持续加重,应及时就医。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观察到中药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的效果,并与其他治疗方法进 行比较,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ENAN TRAJ]lTl0NAL CHINESE MEDICINE
.:ll¨+1“+1。+“
● ●
◆”・1’・l ● ●
●
● ● ● ● ● ● ●
四步推拿法治疗小儿伤食泻72例
刘晓碌1,刘静2
(1.河南中医学院2006级硕士研究生,河南郑州450008;2.郑州市儿童医院.河南郑州450003)
~12月20例,1N3岁14例,3~7岁12例;病程:1~3 例,3~7
d
d 28
30例,7~14
d
14例;伴呕吐24例,纳呆26例,恶
寒发热22例。对照组(传统手法)72例,男44例,女28例; 年龄:3~6月20例,6~12月20例,1~3岁22例,3~7岁 10例;病程:1~3
d
32例,3~7 d 26例,7~14
法,严格消毒,然后用10 rn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药液约8 n11, 按针刺手法直刺或斜刺0.5~1寸,轻微提插,使局部产生酸 麻胀困感后,回抽无血,即缓慢注入药液,每穴2 Inl,拔针后, 对穴位按揉3 min,以助药液吸收,减轻注射后的胀痛感。隔 日注射1次,5次为1疗程,每个疗程结束后,休息3 d,再进 行下1个疗程。 1.3疗效判定标准临床治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功能恢
病。即予复方丹参注射液依次注射肩髑、肩贞、臂腙、颈夹
脊、曲池,隔日1次,3次后颈项强痛、上肢麻木症状缓解,1 个疗程后眩晕症状改善,2个疗程后症状体征消失,临床痊 愈。嘱其每天做颈部保健操,随访半年未复发。
1.2.2取穴肩髑、肩贞、臂孺、曲池、肩井、颈夹脊。依其
主症每次选取其中2个(双侧)作为治疗穴位。 1.2.3操作 ①体位:俯伏坐位。②方法:按针刺取穴方
g。
2结果
本组病例,多数患者治疗1~2个疗程,个别患者治疗3 个疗程。临床治愈21例,显效25例,有效14例,无效2例。 总有效率96.8%。
3典型病例
王某,男,35岁,农民,2003年10月6日初诊。患者颈 项强痛,右上肢麻木且伴眩晕半年,劳累后加重,曾服颈复康 冲剂,效果不佳。查体:颈夹脊穴压痛明显,颈部活动受限, 头部侧转时眩晕加重,右上肢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 颈椎X线片示:颈椎曲度改变,钩椎骨质增生。诊断为颈椎
2009年
1月
河
南
中
医
January Vd.29
2009 No.1
第29卷第1期
HENAN TRADITl0NAL CHI卜『ESE MEDICINE
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62例
景蓉1,刘运磊2
(1.延安市博爱医院,陕西延安716000;2.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陕西延安716000)
摘要:目的:观察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注射肩祸、肩贞、臂脯、曲池、肩井、颈夹脊等穴位治疗神经根
痛减,大便酸臭或如败卵,内夹未消化食物残渣;②次症:纳 呆恶食,嗳气酸腐,矢气臭秽,夜寐不安,舌苔垢腻或见微黄, 脉滑数。
通脉络。”故运用本品能收活血通络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认 为丹参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降低血粘度,加速血流, 抗炎镇痛等作用。 复方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将传统的针刺疗法与药物疗 法相结合。一方面通过针刺穴位激发经气,调理气血,通经 活络,同时药液的吸收延长了腧穴的作用时间,提高了疗效。 另一方面利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的功效, 改善血液流变学,从根本上解决了颈椎病血瘀脉络的病机, 达到了治疗的目的旧J。
医儿科学》【31制定如下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①大便次数增多,一般不超过
12次/d;②大便多为黄色水样便或蛋花样便,含有少量粘液; ③伴有呕吐,食欲不振,恶寒发热等症;④常由饮食因素引 起。 1.2.2中医诊断标准 ①主症:脘腹胀痛、痛则欲泻,泻后
收稿日期:2008—11—17 作者简介:刘晓王熹(1982一),女,河南鹤壁人,学士学位.在读硕士研 究生。
小儿伤食泻属中医“泄泻”范畴,《内经》日:“饮食自倍, 肠胃乃伤。”饮食自倍是损伤脾胃的重要原因。从临床实践 中可以看出,由于d,JL饮食不节,暴饮暴食引起脾虚胃弱者 更为常见;而由于喂养不当伤及脾胃者也屡见不鲜。古人曾 告诫我们“乳贵有时,食贵有节。”一旦饮食不当,食滞内停, 影响脾之运化,胃之和降,则出现食少纳呆等症。d,JD之症, 伤食最多,故乳食停滞,中焦不化,脾气亏损以致泄泻。2006 --2008年,笔者采用四步推拿法治疗d、JI,伤食泻,取得较好 疗效,现报道如下。
型、椎动脉型及神经根型伴椎动脉型颈椎病62例。结果:总有效率96.8%。结论:本法具有激发经气,通经活络,调理气血,化瘀止痛的
功效,对颈椎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关键词:颈椎病;复方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 中圈分类号:R681.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09)01—0086—02
d
14例;伴呕
吐20例,纳呆32例,恶寒发热20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 病程、伴随症状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参照国家卫生部1992年制定的
“腹泻”(非感染性)诊断标准…和现行教材UL科学》[21及《中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观察对象来源为郑州市儿童医院推拿科门 诊就诊患者,在腹泻发作期,能接受推拿手法治疗与相关检 查的患者。观察病例共14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四 步推拿法)72例,男加例,女32例;年龄:3~6月26例,6
收稿日期:2008—11—05 作者简介:景蓉(1974一).女,陕西延安人,学士学位,主治医师。 ・86・
射药物,其主要成分为丹参,《名医别录》载:“丹参专人血分, 其功在于活血行血,内之达脏腑而化瘀……,外之利关节而
万方数据
2009年
1月
河
南
中
医
January
Vd.29
2009 No.1
第29卷第1期
4讨论
颈椎病是颈椎退行性变本身及其继发的一系列病变。 祖国医学认为血瘀是颈椎病的主要病因,其症状颈项强痛, 痛有定处,手足麻木及临床中以活血化瘀药物为主治疗有良 效均证明了颈椎病血瘀的存在,其病机为经脉瘀阻不通…。 现代医学亦认为,颈椎病引起的症状,并非增生骨赘直接所 致,而是在骨赘刺激下或椎体力学角度变化等原因,引起局 部充血、水肿,使管腔或椎间孔变狭窄,压迫血管、神经、脊髓 或动脉而致,这种充血、水肿改变可归属于中医的血瘀旧o。 基于上述的认识,我们选用复方丹参注射液作为穴位注
● ● ● ●
●
● ●
●பைடு நூலகம்
●
.-◆Ⅲ。◆m..岬◆
摘要:目的:观察四步推拿手法治疗小儿伤食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4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四步推拿法治疗,对照组采取传 统手法治疗。结果:治愈率治疗组为91.7%,时熙组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叉(P<O.05)。结论:四步推拿法治疗小儿伤食泻 疗效显著。 关键词:伤食泻;小儿;推拿法;揉腹;揉背俞大;捏脊 中图分类号:R244.1;R256.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09)01—0087—02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目前治疗该病方法较多,我们自 2000年以来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患者 62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复正常,追访半年无复发;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功能明 显改善,能正常工作生活;有效:症状体征较治疗前明显改 善;无效:治疗2个疗程,症状体征无改善。
1资料与方法
73.
(编辑:魏群,王祖龙)
・87・
万方数据
参考文献:
[1]许建峰.刺络拔罐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运用概况[J].河南中医 学院学报,2008,23(1):86一韶. [2]王海波.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病243例[J].河南中医,2007,27 (3):57—58. [3]奚耀,张微微,鲁斌.葛根素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椎一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比较研究[J].河南中医,2006.26(12):72—
1一般资料62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男28例,女34例; 年龄25~64岁,其中25~35岁5例,36~45岁15例,46~ 55岁31例;病程2月~23 a;神经根型(疼痛、麻木由颈向 肩、臂及手放射,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上肢 牵拉试验或压头试验阳性,上肢肌力减退,肌肉萎缩,相应神 经根分布区域感觉减退和腱反射减低)32例(51.6%);椎动 脉型(头痛、头晕,曾有猝倒发作,伴颈性眩晕,步态不稳,复 视,眼球震颤,面部麻木等,椎动脉扭曲试验阳性)16例 (25.8%);神经根型伴椎动脉型14例(22.6%);未选择脊髓 型及交感神经型作为治疗病例。所有病例均经颈椎侧斜位 X线片或颈椎CI"确诊有颈椎骨质增生、椎间盘膨出、椎管狭 窄或生理曲度改变等。 1.2治疗方法 1.2.1药物复方丹参注射液,每2 nll含相当丹参、降香生 药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