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传递过程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工传递过程导论
课程名称:化工传递过程导论
英文名称:Chemical transference processes
课程编号:11080002
课程类别:化工类方向课
学时/学分:48/3
开设学期:六
开设单位:化学化工学院
适用专业:化工工艺
说明
一、课程性质与说明
1.课程性质
必修课
2.课程说明
本课程是化学工程系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学习专业课和从事本专业的科研、生产工作必备的理论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概括地了解存在于各单元操作过程的传递现象,系统地学习传递基本原理和动量、热量、质量的基本微分方程。该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各类传递过程的机理,为改进各种传递过程和设备的设计,操作和控制提供理论基础;为今后的科学研究提供各种的基础数学模型;为速度、温度、浓度分布及传递速率的确定提供必要的帮助。为分析和解决过程工程和强化设备性能等问题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与学习侧重于熟悉掌握传递过程的各种基本理论;掌握传递过程的微分方程并达到能够熟练地运用方程的水平;能够正确地分析、简化三传基本微分方程;对实际情况建立必要的数模;正确的提供所求强度量的分布规律及传递速率表达式;了解传递过程的发展趋势、方向和其在化学工程中的具体运用领域。通过学习加深对化学工程基本原理的理解,使学生能顺利学习后续的专业课,提高自学与更新本专业知识的能力。
三、学时分配表
教学以课堂教学、老师讲授为主,开展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展开讨论,最后进行归纳总结。教学中应注意理论联系生产实际,突出应用,使学生尽量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教学中要结合专业、工艺特点,多举一些生活、应用中的实际事例结合相关的实物、教具和电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程考核及要求
1.考核方式:考试(√)
2.成绩评定:
计分制:百分制(√)
成绩构成:总成绩= 期中考核30% + 期末考核60%+平时成绩10%
六、参考书目
[1] 阎建民,刘辉.2009.化工传递过程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
[2] 戴干策,任德呈,范自晖.1996.传递现象导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3] 陈涛,张国亮.2002.化工传递过程基础.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本文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标:
1.了解传递过程课程的基本性质、研究对象和应用领域。
2.掌握传递的一些基本概念、术语、分析方法。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1 化工科学的发展与传递学科的成长
1.2 化工过程的平衡与速率
1.3 传递过程速率的量化方法
教学重点:
传递的基本概念、术语、分析方法。
教学难点:
传递的基本方式无、数学解析方法在传到过程中的应用。
第二章流体流动的机理与模型化
教学目标:
1.了解流体流动系统内部动量、热量和质量的传递规律。
2. 掌握建立粘性流体流动的微分方程的依据的基本定律,识别个坐标系下的微分方程。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内容:
2.1 流体与流动的基本概念
2.2 描述流动问题的方法
2.3 微分质量衡算与连续性方程
2.4 流体的受力
2.5 一维流动的薄壳动量衡算
2.6 微分运动方程
2.7 量纲分析与放大
教学重点:
掌握建立粘性流体流动的微分方程的依据的基本定律,识别个坐标系下的微分方程。
教学难点:
微分方程组的建立思路;各方程中各项的物理意义分析;基本微分方程组的简化过程。
第三章微分运动方程的若干解析
教学目标:
了解动量传递方程组在直角坐标和柱坐标系下的具体运用,掌握稳态层流时沿平板和圆管内的速度分布求解。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内容:
3.1 一维定态流动
3.2 非定态流动问题简介
3.3 流函数和势函数
3.4 二维绕流
教学重点:
态层流时沿平板和圆管内的速度分布求解。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情况对动量传递方程组的合理简化或根据实际情况对所论情况进行衡算的两种方法。
第四章近壁区域的大雷诺数流动
教学目标:
1.掌握边界层的基本概念,以及边界层的形成过程。
2.掌握沿半、沿管流动边界层的发展趋势和特点,熟悉边界层微分和积分动量方程的建立。
3. 掌握湍流概念、均时化思想、混合长、通用速度等概念,熟练运用沿平板、沿圆管湍流流动的计算公式。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4.1 边界层流动
4.2 湍流流动
4.3 圆管内的入口段和湍流流动
4.4 卡门动量积分方程
教学重点:
1.沿平板壁和沿圆管稳定层流时边界层内的速度分布、曳力系数和阻力的计算。
2. 通用速度公式的运用,沿平壁湍流流动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1. 两种边界层方程的建立和求解思路。
2. 湍流流动的规律。均时化思想的处理方法。
第五章热量传递及其微分方程
教学目标:
1.掌握热传导、对流传热、辐射传热的定义及热通量的表达式。
2. 了解热量传递的一般过程和特点,进一步熟悉能量方程的各种表达式。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内容:
5.1 热量传递方式
5.2 能量方程
教学重点:
论述导热和对流传热方式的机理、相应的物理定理和基本方程。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情况简化能量方程或根据上述两种传热机理直接建立各种情况下的传热方程。
第六章热传导
教学目标:
1.掌握稳态、不稳态热传导两类问题的求解。
2.对一维导热问题的数学分析方法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