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专题4 像山那样思考(共32张PPT)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苏教版语文必修一《像山那样思考》教学课件(26张PPT)

像 像山那样思考 山 那 奥 尔 样 多 利 思 奥 波 考 德
·
1.阅读文本,体悟哲理性语言的内涵。
2.感悟自然,沉思湖山。
3.提升品位,建立生态伦理观念。
“近代环保之父” ——奥尔多· 利奥波德 奥尔多· 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作家、 生态学家、土地伦理学家,美国新保护运动的 “先知”,“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被 称为“近代环保之父”。一生共出版三部书和 五百多篇文章。1949年出版的《沙乡年鉴》是 其最重要的著作。《沙乡年鉴》记录了作者对 自然界中各种生命之间彼此折射辉映的亲知和 体悟,文笔优美,思想深邃,被誉为“绿色圣 经”。《像山那样思考》是《沙乡年鉴》中收 录的一则随笔。
4.如何理解“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
明确:应该说荒野中的各种事物都是自 由自在生长着的,他们彼此之间都是平等 与和谐的。作者先前的以人类为本位、为 中心的认识,发展为了万物之间都是平等 的思想,形成了作者面对自然万物所有一 切时所采取的平等态度。人类只是自然万 物生灵中的一种,并没有高高凌驾于其他 事物之上的权力。
惧”;留意的还有“这座山”,它的反应则是
“深刻的” “长久的” “客观的”。
3、“我”对这狼嗥的认识,经历了怎样 一个变化过程?
肆意猎杀狼——有负罪感——反思醒悟
明确:从文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是经历了 一个过程的,先是随波逐流,受社会大环境的 影响,肆意猎杀与破坏。后来看到一只垂死时 的老狼眼中的绿光时,作者有所启发,有所意 识,有所察觉有了触动以后,作者又从草原和 高山植被的破坏和退化中,进一步得到验证: 此时作者意识到要保护环境。作者的认识从肆 意猎杀与破坏,发展到有保护环境的意识。
我们同是大自然的子民 人一直把自己当成高于一切的自然主宰,结果导 致了严重的生态危机。环境被污染,物种在灭绝 „„ 疯狂的掠夺,让地球变得伤痕累累。人们高举文明与 发展的旗帜,一路高歌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却常常 忽略了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 利奥波德怀着高度的责任感,借一声惊心动魄的 狼嗥,诗意地表达了一种对环境的深深的忧患意识, 告诫世人要站在与万物平等的角度对待自然,与自然 和谐相处。责任感能催生忧患意识,滋养高贵的心灵。 让我们树立平等意识,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努 让地球家园在青山绿水、生机盎然中走向和谐。 •【应用角度】 “人与自然”、“保护环境”、“地 球,人类唯一的家园”、“忧患意识”等。
·
1.阅读文本,体悟哲理性语言的内涵。
2.感悟自然,沉思湖山。
3.提升品位,建立生态伦理观念。
“近代环保之父” ——奥尔多· 利奥波德 奥尔多· 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作家、 生态学家、土地伦理学家,美国新保护运动的 “先知”,“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被 称为“近代环保之父”。一生共出版三部书和 五百多篇文章。1949年出版的《沙乡年鉴》是 其最重要的著作。《沙乡年鉴》记录了作者对 自然界中各种生命之间彼此折射辉映的亲知和 体悟,文笔优美,思想深邃,被誉为“绿色圣 经”。《像山那样思考》是《沙乡年鉴》中收 录的一则随笔。
4.如何理解“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
明确:应该说荒野中的各种事物都是自 由自在生长着的,他们彼此之间都是平等 与和谐的。作者先前的以人类为本位、为 中心的认识,发展为了万物之间都是平等 的思想,形成了作者面对自然万物所有一 切时所采取的平等态度。人类只是自然万 物生灵中的一种,并没有高高凌驾于其他 事物之上的权力。
惧”;留意的还有“这座山”,它的反应则是
“深刻的” “长久的” “客观的”。
3、“我”对这狼嗥的认识,经历了怎样 一个变化过程?
肆意猎杀狼——有负罪感——反思醒悟
明确:从文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是经历了 一个过程的,先是随波逐流,受社会大环境的 影响,肆意猎杀与破坏。后来看到一只垂死时 的老狼眼中的绿光时,作者有所启发,有所意 识,有所察觉有了触动以后,作者又从草原和 高山植被的破坏和退化中,进一步得到验证: 此时作者意识到要保护环境。作者的认识从肆 意猎杀与破坏,发展到有保护环境的意识。
我们同是大自然的子民 人一直把自己当成高于一切的自然主宰,结果导 致了严重的生态危机。环境被污染,物种在灭绝 „„ 疯狂的掠夺,让地球变得伤痕累累。人们高举文明与 发展的旗帜,一路高歌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却常常 忽略了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 利奥波德怀着高度的责任感,借一声惊心动魄的 狼嗥,诗意地表达了一种对环境的深深的忧患意识, 告诫世人要站在与万物平等的角度对待自然,与自然 和谐相处。责任感能催生忧患意识,滋养高贵的心灵。 让我们树立平等意识,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努 让地球家园在青山绿水、生机盎然中走向和谐。 •【应用角度】 “人与自然”、“保护环境”、“地 球,人类唯一的家园”、“忧患意识”等。
像山那样思考优秀ppt课件

《像山那样思考》是《沙乡 年鉴》中收录的一则随笔。
11
像山那样思考是一种怎样的思考? 是谁要像山那样思考? 为什么要像山那样思考?
12
梳理课文: 全文一共十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一、(1~3)狼嗥及其含义 二、(4~7)作者认识的由来 三、(8~10)作者更深层次的思考
13
14
狼狈为奸 狼奔豕突 狼吞虎咽 狼心狗肺 狼烟四起 狼子野心 鬼哭狼嚎 杯盘狼藉 豺狼成性 豺狼之吻 如狼似虎 声名狼藉 引狼入室 狼狈不堪 引狼拒虎......
8
奥尔多·利奥波德
9
作者简介:
“近代环保之父”——奥尔 多·利奥波德(1887—1948) 美国作家,生态学家,土地伦理 学家。这位被称为美国环境伦理 的播种者,一生共出版三部书和 五百多篇文章。
10
《沙乡年鉴》记录了作者对 自然界中各种生命之间彼此折射 辉映的亲知和体悟。文笔优美, 思想深邃。被誉为“绿色圣经” 。它与《瓦尔登湖》并誉为自然 人文写作的典范,入选纽约图书 馆“世纪之书”人文类十大必读 好书。
15
这声狼嗥传达的是对自己所受不公平 待遇的一种反抗,是对未来世界毁灭性痛 苦的呐喊,是对人类错误认识及其错误行 为的蔑视。
16
面对这声狼嗥,留意的有哪些事物? 它们的反映是怎样的?或者说这声狼嗥, 对于不同的生物,分别有着怎样的意义?
17
对于鹿——
威胁、死亡
对于松林—— 厮杀、战斗
对于郊狼—— 食物
2用排比表达强烈的情感3以独到的视角表达理性的思考4结构严密首尾呼应精选编辑ppt33一狼的嗥叫及其含义1狼嗥2狼嚎的含义深层次含义只有山能客观听取二作者认识的由来1一只狼的死去发现狼打死狼狼眼中垂死时的绿光给予的启示2众多狼的死去鹿数目增加以致饿死三作者更深层的思考8101破坏的草原很难复原2牧牛人杀死狼也不是好事3太多的安全可能产生了长远的危险平等对待生物保护生态平衡那样思考精选编辑ppt34精选编辑ppt35精选编辑ppt36精选编辑ppt37精选编辑ppt38精选编辑ppt39精选编辑ppt40精选编辑ppt41精选编辑ppt42精选编辑ppt43精选编辑ppt44精选编辑ppt45精选编辑ppt46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11
像山那样思考是一种怎样的思考? 是谁要像山那样思考? 为什么要像山那样思考?
12
梳理课文: 全文一共十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一、(1~3)狼嗥及其含义 二、(4~7)作者认识的由来 三、(8~10)作者更深层次的思考
13
14
狼狈为奸 狼奔豕突 狼吞虎咽 狼心狗肺 狼烟四起 狼子野心 鬼哭狼嚎 杯盘狼藉 豺狼成性 豺狼之吻 如狼似虎 声名狼藉 引狼入室 狼狈不堪 引狼拒虎......
8
奥尔多·利奥波德
9
作者简介:
“近代环保之父”——奥尔 多·利奥波德(1887—1948) 美国作家,生态学家,土地伦理 学家。这位被称为美国环境伦理 的播种者,一生共出版三部书和 五百多篇文章。
10
《沙乡年鉴》记录了作者对 自然界中各种生命之间彼此折射 辉映的亲知和体悟。文笔优美, 思想深邃。被誉为“绿色圣经” 。它与《瓦尔登湖》并誉为自然 人文写作的典范,入选纽约图书 馆“世纪之书”人文类十大必读 好书。
15
这声狼嗥传达的是对自己所受不公平 待遇的一种反抗,是对未来世界毁灭性痛 苦的呐喊,是对人类错误认识及其错误行 为的蔑视。
16
面对这声狼嗥,留意的有哪些事物? 它们的反映是怎样的?或者说这声狼嗥, 对于不同的生物,分别有着怎样的意义?
17
对于鹿——
威胁、死亡
对于松林—— 厮杀、战斗
对于郊狼—— 食物
2用排比表达强烈的情感3以独到的视角表达理性的思考4结构严密首尾呼应精选编辑ppt33一狼的嗥叫及其含义1狼嗥2狼嚎的含义深层次含义只有山能客观听取二作者认识的由来1一只狼的死去发现狼打死狼狼眼中垂死时的绿光给予的启示2众多狼的死去鹿数目增加以致饿死三作者更深层的思考8101破坏的草原很难复原2牧牛人杀死狼也不是好事3太多的安全可能产生了长远的危险平等对待生物保护生态平衡那样思考精选编辑ppt34精选编辑ppt35精选编辑ppt36精选编辑ppt37精选编辑ppt38精选编辑ppt39精选编辑ppt40精选编辑ppt41精选编辑ppt42精选编辑ppt43精选编辑ppt44精选编辑ppt45精选编辑ppt46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新苏教版语文必修一课件:专题四《像山那样思考》导学课件(共223张PPT)

林( 绿 . 色( 绿 .
) ) ) ) ) ) ) ) )
暖炕 ( . 闽粤 ( . 赭 色( . 槎桠 ( ..
) ) ) )
恣 意( ) . ( ) 月晕 . 头转向( 晕 .
背( 曝 . 光( 曝 .
)
) )
预习学案
1.míng shuàn kàng zhã zhī yuâ yú jiù zhě bīn lín chá yā fù jīn zì bāo bō jiá jiā yùn yūn gē gã lù lǜ pù bào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主旨归纳】 本文作者以情驭景,以景显情,通过冬天的典型景物对 江南作了细致的描绘,又通过多个比较突出江南冬天的和暖、 恬静,从而抒发了作者对江南冬天的眷恋之情。
整体感知
【结构框架】 江南与北方冬景之不同(对比) 曝背谈天——可爱 江 寒郊散步——特意的恩惠 南 冬日农村——明朗情调 江南冬景 的 (虚实结合) 江南雨景——悠闲迷人 冬 江南雪景——美丽 景 旱冬——快活逍遥 亲身体验(深切眷恋江南冬景)
预习学案 预习学案
1.字音 煮茗 ( . 蛰 居( . 丰腴 ( . 濒 临( . 远阜 ( .
花生( 剥 . 削( 剥 . 下( 搁 . 不住( 搁 .
) ) ) ) ) ) ) ) )
涮 羊肉( . 脂 粉( . 乌桕 ( . 冬霖 ( . 胸襟 ( . 被( 夹 . 层( 夹 .
优美 闲适 温润 和煦
精华探究 精华探究
预习学案
(2)体会•体味 “体会”指体验领会,重在“会”,会心 领悟;“体味”指体会品味,重在“味”,品味揣摩。(主要 从侧重点角度辨识) ①顺乎资本市场的自然之法,( )资本市场的“四 季更迭”,放弃心中的妄念及执着,用禅式方法来感受市场, 放弃心中的妄念和恐惧。 ②“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 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 )得到。
) ) ) ) ) ) ) ) )
暖炕 ( . 闽粤 ( . 赭 色( . 槎桠 ( ..
) ) ) )
恣 意( ) . ( ) 月晕 . 头转向( 晕 .
背( 曝 . 光( 曝 .
)
) )
预习学案
1.míng shuàn kàng zhã zhī yuâ yú jiù zhě bīn lín chá yā fù jīn zì bāo bō jiá jiā yùn yūn gē gã lù lǜ pù bào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主旨归纳】 本文作者以情驭景,以景显情,通过冬天的典型景物对 江南作了细致的描绘,又通过多个比较突出江南冬天的和暖、 恬静,从而抒发了作者对江南冬天的眷恋之情。
整体感知
【结构框架】 江南与北方冬景之不同(对比) 曝背谈天——可爱 江 寒郊散步——特意的恩惠 南 冬日农村——明朗情调 江南冬景 的 (虚实结合) 江南雨景——悠闲迷人 冬 江南雪景——美丽 景 旱冬——快活逍遥 亲身体验(深切眷恋江南冬景)
预习学案 预习学案
1.字音 煮茗 ( . 蛰 居( . 丰腴 ( . 濒 临( . 远阜 ( .
花生( 剥 . 削( 剥 . 下( 搁 . 不住( 搁 .
) ) ) ) ) ) ) ) )
涮 羊肉( . 脂 粉( . 乌桕 ( . 冬霖 ( . 胸襟 ( . 被( 夹 . 层( 夹 .
优美 闲适 温润 和煦
精华探究 精华探究
预习学案
(2)体会•体味 “体会”指体验领会,重在“会”,会心 领悟;“体味”指体会品味,重在“味”,品味揣摩。(主要 从侧重点角度辨识) ①顺乎资本市场的自然之法,( )资本市场的“四 季更迭”,放弃心中的妄念及执着,用禅式方法来感受市场, 放弃心中的妄念和恐惧。 ②“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 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 )得到。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像山那样思考PPT教学课件

悬 念
心灵拷问
没有狼的地方真的是天堂吗?
我看见失去了狼的山的样子, 看见山坡变得皱皱巴巴, 看见灌木和树苗死去。 ……
心灵拷问 没有狼的地方真的是天堂吗?
我看见失去了狼的山的样子, 看见山坡变得皱皱巴巴, 看见灌木和树苗死去。 看见河水把人类的未来冲刷到大海里去了
生态循环
狼死
山秃
人?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 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 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这声嗥叫既是狼痛苦的哀号,更是它用来反抗的号角。
提升深化
作者有了哪些反思醒悟?
太多的安全的危可能产生了长远险。 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
这声狼嗥中饱含着生 态意识:
平等共存, 和谐共生。
人要像山那样客观地、长久地、 深刻地思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
“万物பைடு நூலகம்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庸》 “天地与我共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阅读第一段思考: 这一声狼嗥有什么样的特点? 它又隐藏着怎样的内涵呢?
“深沉的”、“骄傲的”、 “不驯服的”、“对抗性的”、 “悲鸣”、“蔑视”
领悟狼嚎
• 骄傲:它自己领悟到了,同时这座山也领悟 到了,人类对此却不能领悟;
• 不驯顺、对抗性:狼对人类厮杀掠夺的反抗 • 悲鸣:对生命权利被剥夺的悲怆。 • 蔑视:对人类目光短浅的蔑视
高中语文 苏教版
像山那样思考
教学课件
• 面对自然界中的生灵,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做 法,一个极力捕杀,一个全力救治。这就引发了我们 的思考,我们究竟该怎样思考?
奥尔多·利奥波德
要
明晓山的思考 读懂狼的心事
山
客观 长久 全面 深刻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课件:第4专题《像山那样思考》

• 5、阅读第3和第10小节,思考: 人是怎样 看待有狼的山的?秘密看法是什么?
• 毛骨悚然 \ 秘密 同时守护这座山。
• 由此,这些意味着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 人类是最有野心也最为成功的征服者, 征服自身,征服世界,征服自然,征服一 切想要征服的东西,不计代价,不计后果。 理所当然的成功和收获之后,我们面临的 是一个千疮百孔的地球。这是征服者的喜 剧还是悲剧?这样的征服者是胜者还是败 者?
• 7、借用纪伯伦的话“我不比侏儒高大,也不比 伟人矮小”,对人类来说,我们们只是平凡的。 品味寂寞,品位自然,咀嚼生命的意义,需要人 类自身先付出努力。人并不是大自然的主人,在 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伦理的角度来看,我们不比 一座山更高明。我们与自然万物的关系,和一座 山同自然万物的关系并无二致。
• “土地道德就是要把人类在共同体中以征服 者的面目出现的角色,变成这个共同体的平等的 一员和公民。它暗含着对每个成员的尊敬,也包 括对这个共同体本身的尊敬。”——利奥波德
• ——野性的呼唤,生命的存在 和生命的流逝
• 3、作者为什么会考虑到这些,先看他 的一次经历——一只狼的死亡故事。
• 阅读第4-6小节,作者写的是一只 狼的死亡。
• (1)仔细品味其中一些具体的字词, 标识出其中你认为写的最好的词语, 并说说你的理由。
• (2)思考:人与狼的关系。
• 人对狼的恐惧和狼的恐惧。
《像山那样思考》是《沙乡年鉴》中收录的 一则随笔。
• 背景介绍:
•
工业革命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给人们带来了极大丰富的物质生活,但人
们却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人类生
存的环境,过高的物质追求,不断的向大
自然索取,以及错误的生态观念,使我们
新苏教版语文必修一课件:专题四 像山那样思考(共23张PPT)

不驯服、对抗性
——对人类捕杀狼的行为的强烈 不满,对险恶环境的不屈服
骄傲、蔑视
是痛苦的哀 嚎,更是反抗的 号角。
这声嗥叫,引起了哪些人、物的反应?
什么反应?
鹿 松林 狼
牧牛人 猎人
死亡
战斗 食物 金钱 金钱
而对于山呢,这声嗥叫中到底隐藏着
什么样的含义呢?
“深刻地、长久地、客观地”
山到底是怎样思考的?
夯实基础 o) 嗥叫(há 驯服(xùn ) 蔑视( miè ) 迸发( bèng) 湍急( tuān) 艾蒿( ài hāo) 饿殍( piǎo ) 蜿蜒( wān yán ) 毛骨悚然( sǒng )
文章题为“像山那样思考”,那么是什么 引发此种思考的呢?
黑夜中的一声嗥叫
深沉、悲鸣、
——对死去的同伴的哀悼
奥尔多· 利奥波德
作者介绍
“近代环保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 (1887——1948),美国生态学家。著作《沙 乡年鉴》响誉世界。
《 沙 乡 年 鉴 》
《沙乡年鉴》是一本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 集。在随笔中,利奥波德以抒情的文学手法描 述了大自然的绚丽色彩,栩栩如生地记叙了人 类与自然环境的搏斗,如歌如泣地叙述抒发了 崇尚自然的情趣。在他的文章中,可以看到大 自然的力量,也可以看出他对人类为自身利益 破坏自然而发出的悲叹。
人又是怎样思考的呢?
(快速浏览4—6自然段)
肤浅、短暂、主观……
人类----从眼前利益考虑
主观、自私、肤浅、表面
山 ----从生态利益考虑
客观、无私、深刻、长久
人类的这种思考带来的是
怎样的后果呢?
月牙泉,近年来却因当地超采地 下水,水域面积从50年代的1.1652万 平方米缩小至5397平方米,水深只剩 尺余,大有、短暂 主观,而要像山那样深刻、长久、 客观地去思考狼的嗥叫中所隐藏 的内涵。
——对人类捕杀狼的行为的强烈 不满,对险恶环境的不屈服
骄傲、蔑视
是痛苦的哀 嚎,更是反抗的 号角。
这声嗥叫,引起了哪些人、物的反应?
什么反应?
鹿 松林 狼
牧牛人 猎人
死亡
战斗 食物 金钱 金钱
而对于山呢,这声嗥叫中到底隐藏着
什么样的含义呢?
“深刻地、长久地、客观地”
山到底是怎样思考的?
夯实基础 o) 嗥叫(há 驯服(xùn ) 蔑视( miè ) 迸发( bèng) 湍急( tuān) 艾蒿( ài hāo) 饿殍( piǎo ) 蜿蜒( wān yán ) 毛骨悚然( sǒng )
文章题为“像山那样思考”,那么是什么 引发此种思考的呢?
黑夜中的一声嗥叫
深沉、悲鸣、
——对死去的同伴的哀悼
奥尔多· 利奥波德
作者介绍
“近代环保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 (1887——1948),美国生态学家。著作《沙 乡年鉴》响誉世界。
《 沙 乡 年 鉴 》
《沙乡年鉴》是一本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 集。在随笔中,利奥波德以抒情的文学手法描 述了大自然的绚丽色彩,栩栩如生地记叙了人 类与自然环境的搏斗,如歌如泣地叙述抒发了 崇尚自然的情趣。在他的文章中,可以看到大 自然的力量,也可以看出他对人类为自身利益 破坏自然而发出的悲叹。
人又是怎样思考的呢?
(快速浏览4—6自然段)
肤浅、短暂、主观……
人类----从眼前利益考虑
主观、自私、肤浅、表面
山 ----从生态利益考虑
客观、无私、深刻、长久
人类的这种思考带来的是
怎样的后果呢?
月牙泉,近年来却因当地超采地 下水,水域面积从50年代的1.1652万 平方米缩小至5397平方米,水深只剩 尺余,大有、短暂 主观,而要像山那样深刻、长久、 客观地去思考狼的嗥叫中所隐藏 的内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像山那样思考》优秀课件 PPT(28张)

感谢观看,欢迎指导!
《沙郡岁月》记录了作者对自然界中各 种生命之间彼此折射辉映的亲知和体悟。文笔 优美,思想深邃。被誉为“绿色圣经”。
《像山那样思考》是《沙郡岁月》中收 录的一则随笔。
夯实基础
嗥叫( háo) 驯服( xùn ) 蔑视( miè )
迸发( bèng )
湍急( tuān )
艾蒿( ài hāo )
疲惫( bèi )
4、 结合全文,谈谈“像山那样思考” 中“那样思考”究竟是怎样的思考?
客观而公正的对待一切
我们并不比一座山更高明 人和自然是平等的,应相互尊重,否则, 当危机发生时,我们也许才能真正体会这 声狼嗥的真正内涵
是一种诗意的表达
联系实际生活, 像山一样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当天空不再是蔚蓝,看不到朵朵洁白的白云 当大海不再澎湃,见不到鱼儿畅游碧水中 当小鸟不再歌唱,听不到婉转动听的鸣叫 当春天永不再来,鲜花不再绽放娇艳的笑 脸…… 当蔚蓝色的星球……地球,我们人类的母亲再 无力承担她的儿女们的伤害时,迎接我们的又 将会是什么呢?
《神的一滴》 “湖山沉思”,反思人与自然
《像山那样思考》
•
1.孩子的健康成长,最最离不开祥和 安全的 家庭环 境。和 谐安宁 的家庭 氛围给 他以心 理上的 安全感 与幸福 感。要 让孩子 全面发 展,和 谐家庭 至关重 要,建 立温馨 的家庭 。才能 让他们 有信心 、有兴 趣学习 。
•
2.俗话说“蛇不知道自己有毒,人不知 道自己 有错” ,还有 一句俗 话说“穷 养富养 ,不如 有教养 ”,无 论贫穷 还是富 裕,孩 子有教 养,即 使再平 凡的躯 体,也 能因此 增色不 少。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的引导是十 分重要 的。
像山那样思考
《像山那样思考》ppt课件(30页)

第二部分〔4-9节〕:讲述狼被猎杀的命运。 第三部分〔10节〕:首尾呼应,提出人与自
然和谐相处的观点。
思索并回答问题:
结合全文谈谈,简要概括“像山那样思 索〞是怎样的思索?
客观而公正的对待一切。我们并不比一 座山更高明,人和自然是平等的,应互相 尊重,否则,当危机发生时,我们或许才 干真正体会这声狼嗥的真正内涵。
如果不能像山那样思索,会有怎样的危害?
除了文章所讲到的危害,你还能罗列出哪 些?
全球10大环境问题:
1、气候变暖 2、臭氧层破坏 3、生物多样 性减少 4、酸雨蔓延 5、森林锐减 6、土地 荒漠化 7、大气污染 8、水体污染 9、海洋 污染 10、固体废物污染
环境问题
启示
《淮南子》有一寓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枭 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 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 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 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
课前讲话: 话题:
保护环境 时间:
五分钟 上台人数:
三人
《像山那样思索》
奥尔多·利奥波德
学习目标:
1、熟悉并思索人与自然的关系:平等共存。 2、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加强我们的忧患意识,
维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学习重难点:
1、作者的环保思想。 2、文章诗意的语言中包涵的深意。 学习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字词。 2、了解作者。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导入新课:
面对自然界的生灵,出现了两种截然相 反的做法,一个极力捕杀,一个全力救治。 这就引发了我们的思索,我们究竟是以经 济利益为重,还是多去合计一下在人类看 来是弱者的感受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书上是怎么写的 。
然和谐相处的观点。
思索并回答问题:
结合全文谈谈,简要概括“像山那样思 索〞是怎样的思索?
客观而公正的对待一切。我们并不比一 座山更高明,人和自然是平等的,应互相 尊重,否则,当危机发生时,我们或许才 干真正体会这声狼嗥的真正内涵。
如果不能像山那样思索,会有怎样的危害?
除了文章所讲到的危害,你还能罗列出哪 些?
全球10大环境问题:
1、气候变暖 2、臭氧层破坏 3、生物多样 性减少 4、酸雨蔓延 5、森林锐减 6、土地 荒漠化 7、大气污染 8、水体污染 9、海洋 污染 10、固体废物污染
环境问题
启示
《淮南子》有一寓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枭 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 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 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 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
课前讲话: 话题:
保护环境 时间:
五分钟 上台人数:
三人
《像山那样思索》
奥尔多·利奥波德
学习目标:
1、熟悉并思索人与自然的关系:平等共存。 2、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加强我们的忧患意识,
维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学习重难点:
1、作者的环保思想。 2、文章诗意的语言中包涵的深意。 学习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字词。 2、了解作者。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导入新课:
面对自然界的生灵,出现了两种截然相 反的做法,一个极力捕杀,一个全力救治。 这就引发了我们的思索,我们究竟是以经 济利益为重,还是多去合计一下在人类看 来是弱者的感受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书上是怎么写的 。
《像山那样思考》(共29张PPT)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一个地球,一个家庭 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我们的地球、居住地、家园 为了地球上的生命 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环境千年——行动起来吧! 世间万物 生命之网 让地球充满生机 水——二十亿人民之所系 海洋存亡 匹夫有责任
鱼在大海消失的日子 人还在继续修建港口
孩子在大街上消失的日子 大街变得更加热闹
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 天空在静静地涌淌泪水 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 人还在无知地继续歌唱
水体污染
淮河上游被化工厂排出物污染
工业废气
酸雨危害的树谓物质文 明,却留下一 个伤痕累累的 地球!
全球40%的死亡归咎于环境因素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康奈尔大学科学家在去年 发表的一项研究报直说,他们发现世界上死亡人数 的40%是因污染和其他环境因素致病造成的。人类在 地球上的活动正在毁灭自己。他们在去年10月号 《生物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说,全球气候变化引 起的气温上升将进一步加剧疾病的蔓延,并将导致 产生新的病种。他们预测,将有数以百万计的人离 开家园,去寻找食物,因而成为“环境难民”;越 来越多的人将生活在拥挤的城市生态系统中,这种 环境十分有利于旧病死灰复燃和新的疾病发生;人 类还将受到营养不良以及空前的空气、水和土壤污 染的威胁。
拓展阅读
《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
[日本]谷川俊太郎
野兽在森林消失的日子 森林寂静无语,屏住呼吸 野兽在森林消失的日子 人还在继续铺路
孩子在大街上消失的日子 人还在建造公园
自己在人群中消失的日子 人彼此变得十分相似 鱼在大海消失的日子 自己在人群中消失的日子 大海汹涌的波涛是枉然的呻吟 人还在继续相信未来
优秀课件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同步教学课件:4.1.3 像山那样思考 (共18张PPT)

-10-
像山那样思考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技法赏鉴
预习导引
核心归纳
1.从生态价值和生命意义两个方面探究一下“狼嗥”和“像山那样 思考”的内涵。 提示(1)从生态价值方面来看,狼的消失,一是意味着为某种生存 现状吹响了告别的号角,二是意味着我们的后代失去了一种可贵的 生存的经验——人类对动物的捕杀已经造成了草原和高山植被无 可挽回的退化。 (2)从生命意义来看,一是我们与自然万物的关系,和一座山同自 然万物的关系并无二致,由于人类不善于思考,对待自然缺少客观 的思考。二是大地上的一切生命,都拥有自己不可抹煞的生命尊严、 履历与故事。他们都是自然的子民。三是任何一个物种的灭绝都 势必影响到整个生物链的平衡,都会给这个世界带来可怕的灾难。 人类应换位思考。
-6-
像山那样思考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技法赏鉴
预习导引
核心归纳
目标一 宏观把握——文章观点 1.如何理解“像山那样思考”? 提示是良好建议、祈使、号召意味的呼唤。像山那样认识自然,才 能不打破自然的平衡。诗意地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给人 以震撼。 2.如何理解“一声狼嗥”里的意味?为什么说狼嗥是“深沉的”“骄傲的”? 提示痛苦的哀号,反抗的号角,待遇不公的对抗,破坏生态的悲鸣,错 误行为的警示。内含生态价值和生命意义,也是有生态忧患意识的作 者的大声疾呼。狼嗥的“深沉”在于为人类痛惜,“骄傲”是因为它明白 了这些。 3.作者对狼的看法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提示先前随波逐流,肆意猎杀狼。后来受狼眼绿光的启发,有所觉醒。 再后看到草原和高山植被退化,意识到要保护环境。
-9-
像山那样思考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技法赏鉴
预习导引
核心归纳
3.文章最后一段说“太多的安全可能产生了长远的危险”是什么 意思?给我们什么启示? 提示人们为了眼前利益,往往不择手段,靠破坏自然来获取自己 的“幸福”,如同挖墙砖、揭屋瓦来换钱享受。大自然是人类共同生 存的家园,破坏生态平衡,无疑会让世界变成荒原,那将是十分危险 的。 我们应该认真听一听狼的“嗥叫”,转换思维方式,用大山的思维方 式来审视我们生存的环境,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这才是保 持可持续发展唯一正确的做法。
高中语文《第四专题 像山那样思考》课件 苏教版必修1

• ——死亡的警告
• ——半夜里在雪地上混战和 流血的预言
• 郊狼
• ——即将分得一份残羹剩饭 的允诺
• 牧牛人 • 猎人 •山
• ——银行里赤字的坏兆头 • ——狼牙抵制弹丸的挑战 • ——长久地存在,客观地听
我对狼嗥的认识是怎么转变的?
“我”的认
识
见狼
保护
必杀
自然
新的东西 • 作者在老狼的眼光中所受到的心灵的触动,是
酸雨危害的树林
水体污染
淮河上游被化工厂排出物污染
水污 染
工业废气
到让干 何我旱 时耐, ?受你
多让沙 久我尘 ?还暴
能, 活你
征服者最终都将祸 及自身……
美丽的大自然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你会怎么做呢?
像山那样思考:
客观、长久地、尊重自然法则
联系实际生活, 像山一样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一种思想的觉醒。 ❖作者因残酷厮杀鲜活的生命而产生的良心上的 愧疚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强烈别意味着 什么?
狼(死亡) 鹿(多) 草(光)
自然灾害
河水把未来冲走了
狼被消灭了,山和草原都被破坏殆尽,自然环境受到毁灭性 打击,人类的未来也不复存在
一声狼嗥里透露出狼怎样的情感?
• 对人类捕杀的抗议和不满 • 对险恶环境的不屈服 • 对死去同伴的哀悼 • 对人类目光短浅的蔑视 • 对人类不能领悟内涵的悲哀 • 对自己和这座山都领悟到了感到骄傲
……
狼嗥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内涵呢?
1、保护生态平衡刻不容缓。
2、呼唤人与万物之间的平等相处、 和谐相处。 3、饱含着生命意义和生态价值。
考像
山
那
样 波奥 德尔 多
思利 奥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专题 像山那样思考 课件(共18张PPT)

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 去考察,不加个人偏 见、主观意愿的。
第2段:隐藏在背后“更加深刻的含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这 个含义只有这座山自己才知道。” 第10段:“这也许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内 涵,它已被群山所理解,却还极少为人类 所领悟。” 文中的狼嗥声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内涵?
狼是自然界的一员,和你我是平等的,自然 界中的万物都是平等的。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 狼领悟到了,这座山也领悟到了,可自认为“万 物之灵”的人类对此却不能领悟。
“新的东西”是什么?
“这种观点”又是什么观点?
对狼的负罪感。 从前的生态观点
肆意猎杀狼—— 有负罪感 —— 反思醒悟
小结: 我们憎恶狼,是因为它伤害过人类, 我们对此念念不忘,但我们反过来想想,我 们人类又伤了多少只狼呢,却不曾有人提起 。我们总讲人类有情,有悲悯情怀,讲求“ 道德伦理”。但当十余种狼在地球上永远的 消失,当T型台上的裘皮大衣满世界的招摇 时,我们还有何面目向大自然说人类敬天悯 物?
狼心狗肺 狼狈为奸 狼子野心 狼狈不堪
狼吞虎咽 引狼入室 鬼哭狼嚎 披着羊皮的狼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像山那样思考
检查预习,读准字音
o) 嗥叫( há
蔑视( miè ) 湍急( tuān ) 残羹剩饭( gēng ) n ) 驯服( xù
ng ) 迸发( bè
i hāo) 艾蒿( à
饿殍( piǎo )
阅读7—9段,思考: 没有了狼,会是怎样的一幅情景呢?
失去了狼 → 鹿多 → 灌木和树苗被吃
→ 山秃、草原退化 → 鹿死 失去了狼 → 牛多 → 草场严重损害
→ 沙尘暴 → 河水把未来冲刷到大海里去
狼的消亡
=
人类的灭亡
阅读1-3节,思考:
第2段:隐藏在背后“更加深刻的含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这 个含义只有这座山自己才知道。” 第10段:“这也许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内 涵,它已被群山所理解,却还极少为人类 所领悟。” 文中的狼嗥声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内涵?
狼是自然界的一员,和你我是平等的,自然 界中的万物都是平等的。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 狼领悟到了,这座山也领悟到了,可自认为“万 物之灵”的人类对此却不能领悟。
“新的东西”是什么?
“这种观点”又是什么观点?
对狼的负罪感。 从前的生态观点
肆意猎杀狼—— 有负罪感 —— 反思醒悟
小结: 我们憎恶狼,是因为它伤害过人类, 我们对此念念不忘,但我们反过来想想,我 们人类又伤了多少只狼呢,却不曾有人提起 。我们总讲人类有情,有悲悯情怀,讲求“ 道德伦理”。但当十余种狼在地球上永远的 消失,当T型台上的裘皮大衣满世界的招摇 时,我们还有何面目向大自然说人类敬天悯 物?
狼心狗肺 狼狈为奸 狼子野心 狼狈不堪
狼吞虎咽 引狼入室 鬼哭狼嚎 披着羊皮的狼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像山那样思考
检查预习,读准字音
o) 嗥叫( há
蔑视( miè ) 湍急( tuān ) 残羹剩饭( gēng ) n ) 驯服( xù
ng ) 迸发( bè
i hāo) 艾蒿( à
饿殍( piǎo )
阅读7—9段,思考: 没有了狼,会是怎样的一幅情景呢?
失去了狼 → 鹿多 → 灌木和树苗被吃
→ 山秃、草原退化 → 鹿死 失去了狼 → 牛多 → 草场严重损害
→ 沙尘暴 → 河水把未来冲刷到大海里去
狼的消亡
=
人类的灭亡
阅读1-3节,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文学常识 《沙乡年鉴》是一本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在随笔中,利奥波德以抒 情的文学手法描述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彩,栩栩如生地记叙了人类与自然 环境的搏斗,如歌如泣地抒发了崇尚自然的情趣。在他的文章里,可以看 到大自然的伟力,也可以看出他对人类为自身利益糟蹋自然而发出的悲 叹。 《沙乡年鉴》在美国的销售量超过了100万册,利奥波德的土地伦理观念 已成为美国一些环境保护组织和政府机构行动的思想基础。很多人被他 对自然的生动描述和全新的伦理观念感动,接受他的新思想,成为环境保 护者。
2.【对应考点:理解文意】狼的消失对自然、对人类的生存现状和未来分别 意味着什么?作者借“狼嗥”表达了什么?
参考答案: (1)意味着草原和高山植被无可挽回的退化;意味着人类的后代 失去了一种宝贵的生存经验。(2)“狼嗥”是作者充满生态忧患意识的大声 疾呼。
那只狼神出鬼没地伴随了我当兵的几年,成了我军营生活最值得回忆的一部分。 若干年后,我回首往事时恍然明白:是那只狼给我们平淡寂寞的大山沟军营生活增添 了几笔浓浓的色彩,给了我们震惊、振奋和准备反击的力量,以及无穷无尽的话题和无 限想象的空间。 人的生活中应该有一只“狼”,它能给人带来一定程度危机感和紧迫感,促使人不得 不努力向上,必须往前走。否则,日子将会过得平庸而懒散,甚至连自己都不屑再去回 忆。
二、基础积累
1.辨字注音 (1)单音字
嘎.啦( )
艾蒿.( )
蔑.视( )
嗥.叫( )
闪烁.( )
驯.服( )
迸.发( )
瞄.准( )
疲惫.( )
毛骨悚.然( ) 残羹.剩饭( )
答案:gā hāo miè háo shuò xùn bèng miáo bèi sǒnɡ ɡēnɡ
(2)多音字
答案:峭/诮/鞘 嬉/熹/嘻嘻 蠕/濡/孺 蒿/嵩
3.词语辨析
(1)启示·启事
【辨析】启示: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侧重于“启发”,有时可以作动词用。
启事:为了说明某事而登在报刊上或贴在墙上的文字,侧重于“事”,不能作
动词。
【填空】①老黄万分难过,可也得到了
;花养太多了,容易杂乱,而
2.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
【译文】天也有喜怒哀乐的感情,与人性相同,同类相配,所以天人合一。 【领悟】保护自然环境,大自然就给人恩赐;破坏自然环境,大自然就要报复 人类。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就是天人合一。
导入阅读
感谢一只狼
我曾经两次和这只狼相遇。一次是它故意现身,引诱我离开哨位。当时,我正兴冲冲 地做打狼英雄的美梦哩,谁知它是“调虎离山”,把我引开,便一头蹿到猪圈,叼起一头 小猪一溜烟走了,弄得我窝窝头翻跟头——有多大的眼现多大的眼,真是把脸都丢尽了。 还有一次,也是在那个只有疏星淡月的夜里,隐隐地看到那只狼独立在光秃秃的山头上, 对着月亮很专注地嗥叫着,那情景犹如一幅淡淡的山水画,一直深深地铭记在我的心里, 始终不忘。不知为什么,我有一种很奇怪的跟当时形势颇不合拍的感觉,觉得那只狼有 种震撼人心的美感。
课前预习
自主学习
一、相关链接
1.走近作者 奥尔多·利奥波德,美国作家、生态学家、土地伦理学家,被称为“美国 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1887年生于美国衣阿华州伯灵顿市。耶鲁大学 林业专业研究生,1933年,任威斯康辛州大学农业管理系教授,并渐渐形成 了一套完整的大地生态观念和大地道德观念。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完成 被誉为“绿色圣经”的《沙乡年鉴》。1948年4月,因心脏病猝发而不幸 去世。
) )
兴兴兴旺致((
) )
弹弹弹丸奏((
) )
解救(
)
解押解(
)
解数(
)
答案:bǎi/bó dàn/tán xīng/xìng jiě/jiè/xiè
2.据音写字
陡 q iào (
讥
q
iào (
剑
q
iào (
rú( rú(
rú(
) ) )
)动 )染 )子可教
xī( xī(
xī(
)戏 )微 )xī(
一,
一种穿越古今的人文艺术精神。
答案:(2)①内涵 ②内含
课堂探究
一、整体把握
合作学习
二、文本研读 阅读课文第1~3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对应考点:概括内容】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记述对这一声狼嗥的反应的? 这些反应点出“狼嗥”的什么含义?
参考答案: (1)文章是从以下一些方面展开对这声狼嗥的反应的:① 鹿——生存的威胁,死亡的警告;②松林——即将要展开一场动物之间 的混战;③郊狼——拾遗的机会;④牧牛人——损伤赔本的先兆;⑤猎 人——敢于挑战,予以消灭。(2)这些都是从整体生态环境的角度来看 “狼嗥”的。“狼嗥”里包含着整体的生态价值和生命意义。
2.背景解读 工业革命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极为丰富的物质生活, 但人们却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过高的物质追求, 不断向大自然的索取,以及错误的生态观念,使我们的地球已变得满目疮 痍。森林植被骤减,水土流失严重,工业三废污染,滥捕滥杀滥伐,这一切 做法严重地破坏了生态平衡,地球面临荒原化的危险。 1935年4月,利奥波德在威斯康辛河畔购买了一个被人类榨取殆尽而遗弃 的沙乡农场,从此开始了在沙乡13年的恢复生态平衡的探索。利奥波德 把在沙乡的观察与思考结晶成了《沙乡年鉴》一书。 《像山那样思考》就是《沙乡年鉴》中收录的一则随笔。
像山那样思考
书香晨读 课前预习 课堂探究 文本总结 时文赏读
书香晨读
开卷有益
国学讲堂
1.君子乐天知命故不忧,审物明辨故不惑,定心致公故不惧。 (《申鉴·杂言》)
【译文】君子一切顺应自然所以不忧虑,观察事物明辨事理所以不迷惑,崇 尚正义、大公无私所以无所畏惧。 【领悟】对待生活,我们要乐观向上,努力认识世界的本质,崇尚正义做到无 私无我,以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做一个积极高尚的人。
且费用也高。
②父亲谢井元向记者展示当时女儿失踪后打印的寻人
。
答案:(1)①启示 ②启事
(2)内涵·内含
【辨析】内涵:①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也就是概念的
内容;②内在的涵养。常作名词。内含:“内部含有”的意思。常作动词。
【填空】①科学发展是我们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基本
。
②《平复帖》是西晋文学家、书法家陆机所书,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珍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