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植树的牧羊人》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逢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的吼叫。( 逢—缝
)
3.请你根据括号中的意思填写相应的成语。
(1)大自然的许多奥秘,如果__刨___根__问__底___(比喻追究底细),恐怕谁也解释不。
(2)自从开渠引水之后,从前的__不__毛__之__地_____(贫瘠荒凉不长庄稼的地方)就成 了肥沃的良田。
(3)他是一个__慷__慨__无__私_____(充满正气,不吝啬)的人,总是会想尽办法帮助其
他人。
4.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A.看他挑得那么认真,那么仔细,我也就不再坚持了。 B.他一直在种树,种橡树、种山毛榉、还种白桦树。 C.在我1913年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幸福,舒 适。 D.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
(解析:A项否定有误,删掉“没有”;B项语义重复,“大约”和 “左右”删掉其一;D项搭配不当,将“飘扬”改为“飘荡”。)
拓展延伸
生活中直面不幸,勇敢超越,实现人生价值的牧 羊人又何止一个人呢?请你再找找身边的“植树的 牧羊人”的事迹,并为他写一段颁奖词。
2000年,格桑德吉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毕业之后她并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选 择留在大城市工作,而是毅然回到西藏。为了让雅鲁藏布江边、喜马拉雅山脚下的门 巴族孩子有学上,格桑德吉放弃拉萨的工作,主动申请到山乡小学教学。
( 不毛之地 )
当堂检测
2.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
A.读了《植树的牧羊人》,难道我们没有不为孤独老人的精神所感 动? B.他添置了大约100个左右的蜂箱,改养蜜蜂了。 C.这个孤独的牧羊人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D.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扬。
3.请你结合本文的内容,仿照下面句式续写一句话。 教师的周围飘着粉笔屑,不,那不是粉笔屑,那是教师撒下的智慧的 花朵;_牧__羊__人___周__围__长__着___成__片__的__白___桦__林__,__不___,__那__不__是__白___桦__林__,__那___是__牧__羊_ 人___飘__洒__的__晶___莹__的__汗__水___。__
作者评价牧羊人的句子有:
1、他很少说话,但可以感觉得出是一个充满自信、意志果断的人,因为他在这个荒凉的高 地砌起一栋石头房子。 2、尽管生活并不富裕,但牧羊人的外表却很整洁。他的胡子刮得干干净净,衣服也一针一 线地仔细缝过,看不出任何补丁。 3、战争对他一点儿影响都没有,这段时间他心无旁骛地一直在种树。 4、更不曾有人想像过光凭一个人的毅力和爱心,能让大自然有所改变。 5、这个男人告诉我们,只靠身体力行和蕴藏的品德,便能将荒地变成沃土。
点拨:牧羊人无私奉献、甘为人梯、不 图名利、造福人类的优秀品质都值得同 学们学习。
课文讲解
文章结尾段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结尾段运用了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作 者抒发了对牧羊老人的敬佩之情,赞美了牧 羊人的毅力和无私奉献的品质,在内容上突 出了本文的中心,在结构上同开头段。
当堂检测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12) 自信、安静、 荒地废墟,没有水 忠厚、养羊种树
(13-18) 身体硬朗、 有三块树林,有 沉默寡言、养蜂种树 溪水
(19-完) 年事已高, 绿洲,一万多人居
依然不停的种树
住
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初识人物
1.再次默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为 感人的情节 ,并说说令你感动的 理由。
2.谈谈你对牧羊人这一人物形象的初步 印象。你感觉他有哪些优秀品质是值得 学习的?
到当地一家小银行谋生。20-24岁时应征入伍,
经历了残酷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由此坚定和平
信念。作品有《人世之歌》、《庞神三部曲》、
《屋顶上的轻骑兵》和《一个郁郁寡欢的国
王》,长篇小说《屋顶上的轻骑兵》被改编为
电影。
小说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故事情节的 叙述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 是拥有完整布局、发展及主题的文学作品。小说的三要素 是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 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包括 序幕、尾声。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按篇幅 长短可以分为微型小说、短篇小说、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
初读感知
快速默读课文,并回答: 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是按照 什么顺序来写的?比一比看谁复 述的更好!
二读课文,理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内容
文章写“我”三次拜访牧羊人,勾画了三次牧羊人见面的情景及高原的变 化,快速默读课文,在文中圈出下列信息,然后填写下表:
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情况
初遇牧羊人 再见牧羊人 最后一次相见
合作探究
品品味味语语言言
2、那是6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在毫无遮拦的高地上, 风吹得人东倒西歪。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 发出的吼叫。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
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写出了阿尔卑斯山地恶劣的环境,为 “我”继续向前走,寻找水源做铺垫,同时从侧面说明牧羊人植树是 一项伟大的工程,衬托了牧羊人慷慨无私、坚持不懈的形象。
所以,牧羊人是一个充满自信、意志果断、外表整洁、心无旁骛,有毅力、有爱心、身 体力行、慷慨无私的人。
合作探究
品味语言
下面是文中两处描写环境的句子,请进行赏析。 1、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 一点儿灰 尘,猎枪也上过了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
写室内的环境,突出其洁净,侧面衬托牧羊人勤劳能干、做事认 真仔细、干净利落的性格特征。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干涸( hé )
坍塌( tān )
戳( chuō )
酬劳( chóu )
山毛榉( jǔ ) 白桦树( huà )
薰衣草( xūn ) 废墟( xū )
预习检测二:词语积累
解释下列词语。 (1)干涸: 干枯,没有水。 (2)酬劳: 用钱物酬报答谢出过力的人。 (3)坍塌: 建筑物或堆积物倒下来。 (4)不毛之地: 不长草木的地方。 (5)刨根问底: 比喻追究底细。形容钻研的精神。 (6)沉默寡言: 形容性情沉静,不声不响,很少说话。 (7)连锁反应: 比喻相关的事物发生相应的变化。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只要心存美好的愿望并长期不懈的努力去做,人一定可以改变恶 劣的生存环境,大自然也一定会给予丰厚的回馈,人类的可悲命运最终会被改变。
植树的 一访牧羊人,画面一:被弃置的村庄
人
牧羊人 二访牧羊人,画面二:绵延的森林
定 胜
三访牧羊人,画面三:充满活力的田野
天
当堂检测
1,根据下列意思写出相关的词语。 1、建筑物或堆积物的东西倒下来。( 坍塌 ) 2、不声不响,很少说话。比喻人性格内向( 沉默寡言 ) 3、追究底细,寻根究底。( 刨根问底 ) 4、不长庄稼的地方,泛指贫瘠、荒凉的土地,或地带
课文背景
【文题解说】
题目中的“牧羊人”是主体,其主要行 为是“植树”,所以题目既告知读者文章主人 公的身份,又告知我们他所做的主要事情。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牧羊人的故事; 2.体会文章精巧的构思,了解对比手 法的作用。 3.摘取关键词,评价牧羊人形象,提高环 保意识,培养环保习惯。
预习检测一:字词积累
中国植树节定于每年的3月12日
课文导入 一片几千公顷的荒山,几十年的时间被一个人一点一点全部栽上了
树,荒山变得有了生机,大家相信这是事实吗?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这样的人物,他或许就是中国的“愚公”。
第四单元 · 第十三课
植树的牧羊人
作者简介
让•乔诺
让·乔诺,法国著名小说家。1895年生于
法国南部马诺斯克小镇。家境贫寒。16岁辍学
合作探究
品品味味语语言言
根据要求,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
1、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 他在坑里轻 轻地放进一颗橡子,再仔细埋上泥土。 (句子中的加点词可不可以删去?说说你的看法。)
不可以删去,“轻轻”一词写出了牧羊人对橡子的爱惜,“仔 细”一词写出了牧羊人埋泥土的认真劲;如果删掉,就不能表明 牧羊人一心一意地把一百颗橡子都种了下去。
墨脱县帮辛乡,因常年泥石流、山体滑坡,是墨脱最后一个通公路的乡。为了 劝学,格桑德吉天黑走悬崖、在满是泥石流、山体滑坡的道路上频繁往返;为了孩子 们不停课,别村缺老师时她不顾六个月身孕、背起糌粑上路;为了把学生平安送到家, 每年道路艰险、大雪封山时,格桑德吉过冰河、溜铁索,把四个月才能回一次家的学 生们平安送到父母的身边。为了教好孩子们,格桑德吉将自己的女儿从两岁时一直寄 养在拉萨的爷爷家,当一年之后格桑德吉再到拉萨的时候,女儿已经不认识她了。
合作探究
品品味味语语言言
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当我想到,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 个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 上帝一样创造。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要心存美好的愿望,并长期不懈的努 力去做,就一定可以改变恶劣的生存环境,人类的可悲命运会 被最终改变。
课堂小结
13年来,在格桑德吉的努力下,门巴族孩子从最初失学率30%,变成到今天入 学率95%。她教的孩子有6名考上大学、20多名考上大专、中专。村民们亲切地称 她为门巴族的“护梦人”。
【颁奖词】不想让乡亲的梦,跌落于悬崖。门巴的女儿 执意要回到家乡,坚守在雪山、河流之间。她用一颗心, 脉动一群人的心,用一点光,点亮山间更多的灯火。
(解析:B项中的两个顿号应改为逗号;C项中的最后一个逗号改为顿号; D项中第二个问号改为逗号。
植树的牧羊人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赏析本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 2.体会文章精巧的构思,了解对比手 法的作用。
3.摘取关键词,评价牧羊人形象,提高环保意识,
培养环保习惯。
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牧羊人给作者留下怎样的印象?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概括。
合作探究
品品味味语语言言
2、在这十万颗橡子中,有两万颗发了芽。而这两万颗树苗中,有将近一半,可 能会被动物咬坏,或是因为什么想不到的原因死掉。剩下的一万棵树苗,会在这 光秃秃的土地上扎根,长成大树。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数词,有什么作用?)
通过数字的对比,具体地说明树苗成活不易,从侧面衬托了牧羊 人植树的艰辛历程。
废墟( xū ) 戳( chuō ) 帐篷( péng )
干涸( hé ) 坍塌(
酬劳( chóu ) 水渠( qú )
tān tā 流淌(
) tǎng )
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我在倒蹋的房屋旁边支起帐篷。( 蹋—塌 )
(2)第二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暴发了。(
暴—爆 )
(3)以前那种猛烈而干躁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 躁—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