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明清部分:中国古代史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课件(共32张)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答得案名】。A乾嘉学派的主要创始人是顾炎武。
乾嘉学派研究的对象上至天文地理,下至各朝规章制度的细节,但是总体特
点是避免涉及与明清有直接关系的事物。
10
2、(2020·江西五市八校协作体高三第一次联考·6)明“自文成而后,学者盛谈
玄虚,遍天下皆禅学”,而明代学者高攀龙曾言“事即是学,学即是事,
无事外之学,学外之事也。然学者苟能随事察,明辨的确,处处事事合理,
物物所得,便是尽性之学。”材料表明
D A.阳明心学是社会主流
C.明代学术思想自由开放
B.经世致用思想盛行 D.出现了批判空谈误国的学风
高攀龙是明代东林学院的代表人物,由“盛谈玄虚”到“能随事察, 明辨的确”说明高攀龙主张经世致用,批判形而上学,故选D项; 程朱理学在明代思想界占据主流地位,排除A项;明代士子大都研习四书五经 ,经世致用思想只是极少数人的倡导,并不盛行,排除B项;明代理学日益 走向僵化,思想控制日益严重,排除C项。 【答案】D
经济
小农经济占主导,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极 其缓慢
新航路开辟,促进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 主义生产关系发展
政治 高度强化的君主专制统治
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进入早期资产阶 级革命时期
思想
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八股取士、文 字狱等文化高压措施束缚人们思想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 想解放
实质是:西方工业文明与中国农耕文明的差别
认识:出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实质是儒家思 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
14
5、客观评价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1)进步性
A、政治上:
这些思想猛烈批判君主专制,带有一定民主色彩,具有解放思想和民主思想启蒙的历史进
步性,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重大影响;
B、经济上:
主张工商皆本、经世致用,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
说开始,明代的儒学实现了由理学向心学的
转变,成为儒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陈献章学说高扬“宇宙在我”的主体自
我价值,突出个人在天地万物中的存在意义,
对整个明代文人精神的取向产生了深刻影响。
7
一、明清时期的思想变化
(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1、李贽的进步思想: ①反对盲从孔子;②提倡个性解放,思想自由; ③批判理学、
重联系现实,排除B项;乾嘉学派的出现,一般认为是清朝统治阶层残酷镇压
和乾笼嘉络学羁派縻,臣又民称政“策乾的嘉产之物学,”是,对是人清文朝主前义期的的摧一残个,学排术除流C派项,;以乾对嘉于学中派国古
重代考社据会,历反史对各程个朱方理面学的空考谈据心而性著,称但。不由否于定学程派朱在理乾学隆,、排嘉除庆D两项朝。达到鼎盛,
封建伦理道德 评价: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其思想具有鲜明
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有利 于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
8
2、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主张
代表作
思想主张
共同主张
黄宗羲
《明夷待访 录》
①政治: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提
出限制君权的主张(公天下) ②经济:反对重农抑商思想,主张工商皆本
复良知。
②从哲学思想上看,程朱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陆王心学属于主观唯心主
义。
6
陈献章提出著名的“学贵知疑”教育理论,
强调“提出问题”之于学习与成长的重要意
义,逐渐形江门学派。
陈献章的白沙心学打破程朱理学沉闷和
僵化的模式,开启明代心学先河,在宋明理
学史上是一个承前启后、转变风气的关键人
物。
从陈献章倡导涵养心性、静养“端倪”之
说明: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严
重阻碍;正统思想仍占据统治地位。李贽没有从根本上否定现存秩序,没有对未来社会提
出自己的设想。
16
• 材料研度: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 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 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 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 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 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问题: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为什么不 能称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①新儒学思想未跳出传统儒学的范畴,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 ②理学为主流,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20
二、明清时期的科技文化(史实必背)
2、文学艺术 (2)明清时期的绘画艺术(文人画) ①特点: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②代表作: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清代郑板桥的《墨兰 图》都是写意画中的精品。 (3)明清时期的京剧艺术(国粹) ①概念:徽剧、汉剧等相互融合,同时兼收其它曲调和唱腔在 北京形成的一种新剧种。 ②发展历程:乾隆末年,四大徽班进京;道光年间,京剧走向 成熟;民国以来,走向世界。
17
6、比较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和欧洲启蒙思想
相同: 都批判君主专制统治,都为反专制斗争提供思想武器
明清之际的畴)
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主张
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君臣平等、 反对君主专制,等级特权,提倡自
“众治”(民本思想);工商皆本,经 由平等;提出三权分立,主权在民、
政治:反对君主专制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社会矛盾尖锐。 经济:提倡工商皆本 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思想:主张经世致用 理学、心学走向极端,日益束缚人们的思想。 认识: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4、明清进步思想的特点
①反封建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②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③务实,提倡“经世致用”。 ④反传统、反教条。
后自杀身亡。
——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据史料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指出这些主张产生的时代背景。有学者认为,李贽的著作尽
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并没能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结合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实际状
况,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予以说明。
主张:反对将儒学教条化;提出“童心说”;反对歧视妇女。
时代背景:商品经济活跃;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倡导个性解放的新思想出现。
①政治:批判君
③学术:主张“经世致用”
主专制独裁;
②经济:反对重
《日知录》 顾炎武 《天下郡国
利病书》
①政治: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了“众治”, 农抑商思想,主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张工商皆本;
② 经济:重视手工业和商业; ③ 学术: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
③学术:主张 “经世致用”
①政治:“循天下之公”
C、文化上:
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提出了新的观点,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使得儒学思想更
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从而又一次发展了儒学。
(2)局限性
内容:批判君主专制未上升到制度层面,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
地位: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影响:影响有限,未能实现中国社会的转型。
性质:未超越儒家思想范畴
王夫之
②哲学: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
《船山遗书》 史观和社会史观
③学术思想:主张“经世致用” 9
1、(2020·湖南怀化高三期末·6)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明清之际到乾嘉
时代“江、浙学风这一种的转变,虽于古经典之训释考订上,不无多少发明;
但自宋以来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却渐渐消沉了。”
21
【教材补遗】 京剧脸谱的通用色彩含义
红色:代表忠贞、英勇的人物形象,如:关羽。 蓝色:代表刚强、骁勇、有心计的人物形象,如:窦尔敦。 黑色:代表正直、无私、刚直不阿的人物形象,如:包公。 白色:代表阴险、疑诈、飞扬的人物形象,如:曹操。 绿色:代表顽强、暴躁的人物形象,如:武天虬。 黄色:代表骁勇、凶猛的人物形象,如:宇文成都。 紫色:代表刚正、稳练、沉着的人物形象。 金、银色:代表各种神怪形象。
15
◆史料研究:
史料 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
去真人……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见:见识)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
之见尽长,女人之见尽短,又岂可乎?
——李贽《焚书》
世致用,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 民主共和的社会蓝图
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地位 作用
没有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
是儒学的新发展,没有推动当时中 国社会的变革与转型
17—18世纪欧洲的主流思想
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动员,提 供了思想武器
18
6、比较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和欧洲启蒙思想
不同的原因
16——19世纪中西社会发展对比
明线:思想文化 1、思想:王阳明的心学、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2、科技:传统科技的发展、李时珍《本草纲目》 。 3、文学艺术:明清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小说、文人画、京剧) 暗线:传播与交流 重点: 1、明清时期的思想变化——儒学的传承与发展(从王阳明到明清之际的儒 学思想家) 2、明清时期科技文化的发展成就与时代发展的关系 难点: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等对思想科技文化的影响
11
◆史料研究:
史料 (2012·浙江高考,节选)李贽: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 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顾炎武: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 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王夫之: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 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
李贽虽在麻城,但有无数来自各地的追随者,凡使麻城一境如狂,他的“异端”思想由
此广泛传播。与此同时,麻城乃至京城的保守势力对李贽的迫害也逐渐升级……最终经神宗
御扰,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不愿屈服的李贽在狱
中赋诗:“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怒丧其元;我今不死更何待,愿早一命归黄泉。”随
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乾嘉学派重实学反空谈 C.乾嘉学派推崇人文精神
A
B.乾嘉学派提倡经世致用 D.乾嘉学派否定程朱理学
题干中“江、浙学风这一种的转变,虽于古经典之训释考订上,不无多少
发明”,可见乾嘉学派崇尚考订,故选A项;题干中“但自宋以来那种以天下
为己任的……精神,却渐渐消沉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见乾嘉学派不注
工业文明的主要标志: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思想上
的人文主义
农耕文明的标志:政治上专制主义、经济上农耕经济、思想上传统
儒家思想
19
二、明清时期的科技文化(史实必背)
1、科学技术 (1)徐光启编写了《农政全书》; (2)李时珍编写了《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2、文学艺术 (1)明清时期的文学(小说) ①原因: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扩大。 ②代表作:《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
1
必修课程“中外历史纲要”专题六 ——阶段六:中华文明的辉煌和迟滞时期——明清时期
(1368年——1840年)
特征: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辉煌和迟滞时期,也是统 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封建社会渐趋衰落时期。
1、政治制度 2、社会经济 3、思想文化 4、阶段特征
2
必修课程“中外历史纲要”专题六 ——阶段六:中华文明的辉煌和迟滞时期——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
3
一、明清时期的思想变化
(一)王阳明心学的内涵及其时代价值
1、内涵: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提出“致良知”和“知行
合一”的学说。
2、时代价值: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的传播,宋明理学历经几百
年的发展,对中国的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3、与程朱理学的区别:
① 从体验方法上看,程朱理学是“格物致知”,陆王心学是克服私欲、恢
——李贽《藏书》、顾炎武《亭林文集》、王夫之《思问录》 根据史料分别概括李贽、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
李贽:反对盲从孔子,认为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 顾炎武:注重实学,经世致用; 王夫之:强调“天地之化日新”,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 会史观。
12
3、明清进步思想出现的背景
13
知识拓展: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与儒学的关系:
材料:王夫之是认可封建帝王和封建等级制度的,这从他宣扬忠君,从他诅咒农 民起义,不与农民起义军合作抗清等等,就可清晰得出。
---胡发贵《王夫之与中国文化》 1.积极:明清进步思想是对儒学的批判继承,是批判中的新发展。 如: “仁政”、“民贵君轻” 与批判君主专制 2.局限:没有从根本上否定现存秩序,没有对未来社会提出自己的设想。 (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的主导地位,没有形成波澜壮阔的社会运动,从而 未能促使中国社会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