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古诗词成语和俗语中的光现象
2019年中考物理真题集锦——专题四十六:光现象(word版含答案)
![2019年中考物理真题集锦——专题四十六:光现象(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9672c704b73f242336c5f77.png)
2019年中考物理真题集锦——专题四十六:光现象1.(2019烟台,2)“万物生长靠太阳”,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
物理学研究表明,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由此可以推测,不利于绿色植物生长的光是A.红光B.黄光C.绿光D.紫光2.(2019烟台,9)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
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许多优美的诗词既是对生活和自然现象的生动描述,也与物理知识紧密联系。
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理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A.“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青山相对出”说明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B.“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轻舟”的运动是以山为参照物的C.“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楼台倒影入池塘”是光的折射现象D.“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花气袭人”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3.(2019聊城,)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是()4.(2019威海,2)关于光现象与形成原因的对应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手影游戏﹣﹣光的折射B.镜花水月﹣﹣光的漫反射C.海市蜃楼﹣﹣光的反射D.小孔成像﹣﹣光沿直线传播5.(2019潍坊,3)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与小孔成像原理相同的是()6.(2019东营,3)1月6日,新年第一场天文奇观﹣﹣“日偏食”如约而至,如图是东营市民拍摄的日偏食照片。
下列光现象与日偏食形成原因相同的是()7.(2019绥化,2)下列光现象中,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是()8.(2019黄石,3)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中倒影是倒立、等大的实像B.验钞机利用红外线使荧光物质发光C.电影院银幕上的图案是放映机生成的倒立、放大的实像D.太阳光经过三棱镜产生彩色光带是光的反射现象9.(2019孝感,2)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小孔成像B.雨后彩虹C.水中倒影D.海市蜃楼10.(2019湘西州,4)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射角是60°B.入射角是30°C.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60°D.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不变11.(2019长春,4)下列现象属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日食B.黑板“反光”C.桥在水中的倒影D.池水看起来变浅12.(2019赤峰,4)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论述,正确的是()A.青蛙“坐井观天,所见甚小”,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B.在“猴子捞月亮”的故事中,井水中的“月亮”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C.刚下过雨的夜晚,人们在坑注的路面迎着月亮行走,看到发暗的地方是水D.小明看到平静的湖面上”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都是光的反射现象13.(2019昆明,7)—位摄影爱好者早上在大观河边照像,观察到岸边的建筑物在水面上形成的影像甲和乙,并拍摄了下来,如图所示。
民谚、成语、古诗中的“光”
![民谚、成语、古诗中的“光”](https://img.taocdn.com/s3/m/3cde34277375a417866f8ff6.png)
全局 或整 体 。因为光 是沿 直线 传播 的 , 叶是不 透 明的物 体 , 树
光线 射 到 树 叶 上 发 生反 射 , 不 能 射 到 人 的 眼睛 里 去 , 此人 因
反 射红 光 . 人 的脸 被 反 射 来 使
的红 光 照红 了。 3 .光 的 折 射 现 象
“ 市 蜃 楼 ”指 海 边 或 沙 海
折射所 以池水看 起来 变浅 。
宿 建德江 ( ・ 浩然 ) 唐 孟
移舟 泊烟 渚 .
日暮 客愁 新 。
野 旷天低 树 .
“ 八 戒 照 镜 子— — 里 外 猪 不是 人” 猪八 戒 的外貌 本来 就 .
1 .光 在 同 一 种 均 匀 介 质
江清 月近人 。
不是 人 , 据 平 面镜 成 像 的规 根
诗 人 把科 学 融 入 诗 中 。 更
可 以看 到 , 不能 实 际 得 到 的 但
事物。
能体 现 诗歌 的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真 和 美”
风 韵天成, 颇有特色。 曰
“ 中 映 明月 。潭 清 疑 水 池 浅 ” 的“ 中 映 明 月” 的 是 中 池 说 光 的反 射现 象 , 静 的池 水 是 平
镜 成像 原理 “ 不 到 是 水 中 月 , 摘 不 捞
气 时产 生折射 。
4 .凸 透 镜 成 像
“
一
这 是 一 首 刻 画 秋 江 暮 色 的诗 。先 写 羁 旅 夜 泊 , 叙 日 再 暮 添 愁 , 后 写 到 宇宙 广 袤 宁 然 静 。虚 实相 间 , 相照 应 , 两 互为
’ 峨 钗好耀 . 宝 | 挣 首
,
明镜 可鉴 形 , 含 了什 么光 学知 识 ? 你还 可 以 , 暗
谚语、诗歌中的物理知识
![谚语、诗歌中的物理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c7beafaf6bd97f192379e969.png)
谚语诗歌中得物理知识1、我国民间有名谚语叫“霜前冷,雪后寒”。
霜就是由于气温较低时空气中得水蒸气发生现象而形成得;雪在融化时需要热。
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这里得三“人"其中得一“人”就是由于光得直线传播形成得.3、在《千字文》中有“露结为霜”这样得说法,其实这种说法就是错误得,因为霜就是空气中得水蒸气形成得,并不就是来源于露,而露就是水蒸气形成得小水珠。
4、“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这句谚语反映了我国新疆得某些地区夏季昼夜气温变化显著.其主要原因就是砂石比水具有较小得()A、热量B、密度C、比热容D、内能5、我国民间有句谚语“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其中“水缸穿裙子”就是指在盛水得水缸外表面出现了一层密密麻麻得小水珠。
关于小水珠得形成,以下解释中正确得就是( )A、就是空气中得水蒸气液化形成得B、就是水缸中得水蒸发形成得C、就是水缸中得水分子扩散形成得D、水缸可能有裂缝,水缸中得水渗到缸外形成得6、有这样一句顺口溜反映了近几十年来我国河流得水污染日趋严重。
“七十年代,淘米做饭;八十年代,浇花灌溉;九十年代,鱼虾绝代。
”提高环保意识,防止环境污染就是每一个公民得责任。
下列有关做法中正确得就是()A、利用工业废水直接浇灌农田,可以节约用水。
B、洗衣服时尽可能使用污染小得无磷洗衣服粉C、将废旧干电池统一收集,集中填埋D、将城市得生活垃圾回收后在郊区焚烧7、“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就是唐诗中得名句,船上得客人听到寒山寺得钟声,这就是因为寒山寺得大钟受到撞击发生了.8、俗语说“响水不开,开水不响”。
开水真得不响吗?小明想对此进行研究,得到爸爸得支持,小明用圆底铁锅在煤气灶上进行烧水试验。
用温度计、数字声级计(测量声音强弱得仪器)分别测量锅内水得温度。
锅旁声音得强弱、测量结果如下表:水沸腾时,温度计得示数如下图17所示,请填写表格中得空格,分析以上信息,可知温度为时,响度最大,现在您对“响水不开,开水不响”这句话有什么新得理解?9、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在脍炙人口得不朽名篇《岳阳楼记》中写道:“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文中()A、“皓月”就是人造光源B、“皓月”就是自然光源C、“静影沉壁”就是反射形成得虚像D、“静影沉壁”就是折射形成得虚像10、“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物理】诗词、成语、俗语中的光学知识
![【物理】诗词、成语、俗语中的光学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83ca50c4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be.png)
【物理】诗词、成语、俗语中的光学知识我们所学的诗词、成语及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面的诗词、成语、俗语中涉及到光学知识,从中我们不但能学到文学知识,还能加深对光学知识的理解。
一光的传播速度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0×108m/s。
1. 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
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接近光速的宇宙中航行,时间的流逝会比地球上慢得多,在这个“洞中”生活一天,地球上已度过了几年,几十年,甚至是上千年。
2. 打雷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虽然雷声和闪电同时同地发生,但是光速比声速快得多。
二光沿直线传播1. 坐井观天,所见甚少。
这是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原因。
2. 小孔成像;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立竿见影。
运用的就是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
3. 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是晚唐诗人高骈在《山亭夏日》中的诗句,描写了酷夏特有的情趣,并表达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从物理学的角度,诗句中“浓阴”的形成说明了光___;而“楼台倒影”则是光的___现象,所成的像是___像。
(填虚、实)。
答案:沿直线传播、反射、虚。
4. 峰多巧障日,江远欲浮天。
(《游蒋山》苏轼)排云数峰出,漏日半江明。
(《泊樟镇》杨万里)第一句提出“为什么太阳光会被山峰挡住?”第二句提出“为什么要推开山腰的浮云,才能看到峰顶,阳光只能从云缝中穿出照亮江面?”其实都是利用了___的道理。
答案:光沿直线传播。
三光的反射1. 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在脍炙人口的不朽名篇《岳阳楼记》中文中写道,文中___。
A. “皓月”是人造光源;B. “皓月”是自然光源;C. “静影沉璧”是反射形成的虚像;D. “静影沉璧”是折射形成的虚像。
解析:在夜晚月亮非常明亮是因为反射了太阳光,所以月亮不是光源。
“浮光跃金”是说太阳光被水面反射了,看上去湖面泛起金光;“静影沉璧”是反射形成的虚像。
答案:C。
2. 宝钗好耀首,明镜可鉴形。
与光现象有关的成语俗语
![与光现象有关的成语俗语](https://img.taocdn.com/s3/m/febfa0cc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05.png)
与光现象有关的成语俗语五光十色[wǔ guāng shí sè]形容色泽艳丽,花样繁多。
[近]五彩缤纷。
坐井观天[zuò jǐng guān tiān]坐在井底看天。
比喻眼界狭小,所见有限。
光风霁月[guāng fēng jì yuè]光风:雨后初晴时的风。
霁:雨雪停止。
雨后天晴时风清月明的景象。
也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坦白的心地。
奇光异彩[qí guāng yì cǎi]奇特瑰丽的光芒和色彩。
海市蜃楼[hǎi shì shèn lóu]蜃:海蛤蜊,海里的一种动物。
古人认为蜃吐气能形成城市楼阁。
实际上是海边或沙漠地区的大气由于光线折射作用,把远处的景物反射在天空的自然现象,多发生在夏季的海边或沙漠地区。
比喻实际不存在的虚无缥缈的事物。
光彩陆离[guāng cǎi lù lí]色采斑斓错杂。
凿壁偷光[záo bì tōu guāng]形容勤学苦读。
也作“穿壁引光”。
黯然无光[àn rán wú guāng]黯然:阴暗的样子。
形容昏暗不明亮,失去光彩。
波光粼粼[bō guāng lín lín]波光闪动的样子。
如:「日月潭在夕阳西下时,澄清湖波光粼粼,美不胜收。
」震耳欲聋[zhèn ěr yù lóng]形容声音非常大,都快要把耳朵震聋了。
镜花水月[jìng huā shuǐ yuè]镜子里的花,水里的月亮。
比喻虚幻的东西。
一叶障目[yī yè zhàng mù]眼睛被一片树叶挡住,指看不到事物的全貌。
民谚俗语古诗中的物理知识
![民谚俗语古诗中的物理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50cf7de2b90d6c85ed3ac6b7.png)
民谚、俗语、古诗中的物理知识1.光学(1)玉不琢不成器玉石没有研磨之前,其表面凹凸不平,光线发生漫反射,玉石研磨以后,其表面平滑,光线发生镜面反射。
(2)捞不到的是水中月,摘不到的是镜中花因为物体在水和镜中成的像是虚像,所以说在水中捞不到月亮,在镜中摘不到花。
(3)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
水面出现月亮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现象,由于光的折射所以池水看起来变浅。
(4)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5)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物像对称,因此猪八戒看到的像和自己一模一样,仍然是个猪像,自然就“里外不是人了”。
(6)坐井观天,所见甚小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几何作图知识可知,青蛙的视野将很小。
(7)一滴水可见太阳,一件事可见精神。
一滴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透过一滴水可以看见太阳的像,小中见大。
2.力学(1)水平不流,人平不言连通器的原理。
(2)软也是水,硬也是水。
因为水具有流动性,所以水是软的。
又因为分子之间存在着斥力,难以压缩,所以水是硬的。
(3)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因为细绳与木块、水与石头接触时受力面积极小,产生的压强极大,所以绳可以把木块断,水可以把石头滴透。
(4)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物体内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这是气体分子的扩散现象。
(5)苹果离树,不会落在远处因为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所以苹果离开树,不会落在远处。
(6)爬得高,跌得重因为物作都具有质量,并且爬得越高,重力势能越大,所以爬得高,跌得重。
(7)船到江心抛锚迟,悬崖勒马早已晚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即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所以说船要停在江心,就必须提前抛锚,等到江心再抛锚就晚了。
(8)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9)小小秤砣压千斤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倍。
古诗词中的光学知识
![古诗词中的光学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71d32f92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43.png)
古诗词中的光学知识
嘿,你知道吗?古诗词里可藏着好多神奇的光学知识呢!就拿“举
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来说吧,李白在月下喝酒,居然看到了自己的
影子,这不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嘛!你想想,光直直地照过来,就
把人的影子映在了地上,多有意思呀!
还有“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那平静的湖面就像一面
没磨过的镜子,为啥呀?不就是因为光的反射嘛!光射到湖面上,又
被反射回来,我们才能看到那么美的湖光呀!这就好像我们照镜子,
能看到自己一样。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句诗里也有光学知识呢!太阳那么大
那么圆,不就是因为光的折射和散射嘛!阳光穿过大气层,各种折射、散射,才让我们看到了红彤彤的、圆圆的太阳。
这就好像是大自然给
我们变的一个魔术!
再看看“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残阳照在水面上,江
水一半红一半绿,这也是光的奇妙之处呀!不同颜色的光在水里的表
现都不一样呢。
古诗词就像是一个宝库,里面藏着各种各样的知识,光学知识只是
其中的一小部分。
我们读古诗词的时候,不仅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
意境,还能学到好多科学知识呢!这多棒呀!
我觉得古诗词和光学知识的结合真的太神奇了!它们让我们看到了古人对自然的观察和感悟,也让我们对科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们应该好好去挖掘古诗词里的这些宝藏,让它们继续发光发热!。
和光现象有关的成语或俗语
![和光现象有关的成语或俗语](https://img.taocdn.com/s3/m/52ea0521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5b.png)
和光现象有关的成语或俗语有:
光彩夺目:形容物体或事物光彩耀眼,引人注目。
珠光宝气:形容女子装饰华丽,富贵豪华。
光怪陆离:形容景象奇异变幻,错综复杂。
光彩流离:形容光彩闪耀,熠熠生辉。
光芒万丈:形容光芒强烈,照亮一切。
光彩照人:形容人仪表堂堂,神采奕奕。
光彩四溢:形容光彩扩散,充满整个空间。
光彩夺人:形容光彩强烈,胜过他人。
光彩一新:形容面貌焕然一新,光彩夺目。
光彩无限:形容光彩四射,极其耀眼。
以上是和光现象有关的成语或俗语。
其中,“光彩”指的是光线的反射、折射或发射所产生的美丽光芒,而“成语”或“俗语”则是汉语中常用的固定短语,常常用来表达某种含义或情感。
关于光的俗语
![关于光的俗语](https://img.taocdn.com/s3/m/ac09fa2e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30.png)
关于光的俗语
(一)
反映了人们对光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光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1光的直线传播:
一叶障目:比喻被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整体或真相。
坐井观天:比喻眼界狭小,所见有限。
立竿见影:形容立刻看到效果或结果。
风吹草低见牛羊:形容光线透过缝隙,显示出远处的景象。
2光的反射:
镜花水月:比喻虚幻的事物。
掬水月在手:形容景色美丽,如同手捧水中月亮。
江清月近人:形容江水清澈,月亮似乎离人更近。
3光的折射:
海市蜃楼:比喻虚幻的事物或不切实际的希望。
潭清疑水浅:形容水清澈见底,但看起来比实际浅。
(二)
带光的俗语:
1、光阴似箭,岁月如梭。
2、日光穿透污云浊气,自己却一尘不染。
3、艺术长存,光阴易逝。
4、富贵比于浮云,光阴逾于尺璧。
5、人生光阴易逝,早定成器日期。
6、有了阴影,光明才能更具有耀眼。
7、有阳光的地方,就有阴影。
8、阳光越是强烈的地方,阴影就越是深邃。
关于物理光学知识的古诗
![关于物理光学知识的古诗](https://img.taocdn.com/s3/m/a25d0e67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78.png)
关于物理光学知识的古诗
关于物理光学知识的古诗有:
1. 李白《月下独酌》中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其物理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2. 刘禹锡《望洞庭》中的“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其物理原理是光的反射。
3. 陆游《沈园》中的“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其物理原理是平面镜成像。
4. 王维《鹿柴》中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其物理原理是声音的传播。
5. 白居易《暮江吟》中的“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其物理原理是液化。
6. 李白《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其物理原理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7. 陆游《村居书喜》中的“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其物理原理是分子不停做无规则运动。
8. 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其物理原理是机械运动。
9. 诗人高骈在《山亭夏日》中的“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其物理原理也是光的反射。
以上古诗中蕴含的物理光学知识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汉学家。
古代成语所应用的光的原理
![古代成语所应用的光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8e7e9fc4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e4.png)
古代成语所应用的光的原理1. 光的传播原理•光的传播是沿直线传播的,成语中的“直如弦”的光线,强调了光直线传播的特点。
•光的传播速度非常快,成语中的“疾如风”的光线,形象地描述了光传播的迅速性。
•光的传播是在真空中最快的,成语中的“独步天下”暗示了光在无阻碍的情况下传播的速度。
2. 光与瞬间•光的传播是极快的,成语中的“眨眼之间”形容了短暂的时间。
•光的速度快到足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到达远处,成语中的“瞬息万变”暗示了光的速度和瞬间的变化。
3. 光与明亮•光的传播是明亮的,成语中的“明如白昼”强调了光明的特性。
•光可以将黑暗驱散,光照耀的地方成为明亮的,成语中的“一片昏黄”描述了没有光亮的局面。
4. 光与照耀•光可以照亮事物,成语中的“照耀一片”形容了光的照明作用。
•光可以穿过物体,成语中的“透过现象看本质”隐含了光透过物体进行照射的能力。
•光可以折射和反射,成语中的“光影斑驳”描绘了光线在物体上反射和折射的景象。
5. 光与远近•光的传播是直线传播的,成语中的“远离尘嚣”表达了光可以传播到远方的意思。
•光的传播具有有限的距离,成语中的“一炬可见”隐喻了光线在远处也能被观察到。
6. 光与原理•光的传播是借助介质的,成语中的“电光石火”使用了光的传播速度来形容极快的速度。
•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快,成语中的“逍遥法外”形容了光在空气中的畅通无阻。
7. 光与虚实•光可以映射物体的形状和表面特征,成语中的“五光十色”形容了光的映射效果。
•光可以通过透镜成像,成语中的“一瞬千里”形容了光通过透镜成像的能力。
8. 光与隐藏•光可以探测物体的存在,成语中的“显露马脚”暗示了光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
•光可以透视事物的内部结构,成语中的“看破红尘”暗指光可以看破虚实并透视事物。
9. 光与启示•光具有启示作用,成语中的“明灯照耀”形容了光对于启迪智慧的影响。
•光可以给人启示和指引,成语中的“指点江山”表达了光的指引作用。
以上所述是古代成语所应用的光的原理,光的传播特性在成语中得到了形象生动的描绘,充分展示了人们对光的认识和理解。
古诗词、成语和俗语中的光学知识
![古诗词、成语和俗语中的光学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c3f55249ff00bed5b9f31d84.png)
山东省东营市中国石油大学附属中学王培强中国地古诗词、成语和俗语中蕴含着丰富地物理知识,在此我们共同了解古诗词、成语和俗语中地光学知识,以加深对光现象地理解.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一、光沿直线传播.坐井观天解析:在井底地青蛙看到地天空很小,是由于光地直线传播造成地..立竿见影解析:在阳光下竖起竹竿,立刻就看到影子,正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竹竿挡住光线才形成影子..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解析: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地泰山都看不见.运用地就是光沿直线传播地知识..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出自晚唐诗人高骈地《山亭夏日》)解析:诗句中“浓阴”地形成说明了光地直线传播;而“楼台倒影”则是光地反射形成地虚像..峰多巧障日,江远欲浮天.(出自宋代苏轼地《游蒋山》)解析:“峰多巧障日”为什么太阳光会被山峰挡住,光地直线传播造成地..排云数峰出,漏日半江明.(出自宋代杨万里地《泊樟镇》)解析:诗句大意是,为什么要推开山腰地浮云,才能看到峰顶,阳光只能从云缝中穿出照亮江面.都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光地反射.镜花水月解析:物体在水和镜中成地像都是虚像,因此说在水中捞不到月亮,在镜中摘不到花..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地规律,平面镜所成地像与物体大小相等,物像对称,因此猪八戒看到地像和自己一模一样,仍然是个猪像,自然就“里外不是人了”.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玉不琢不成器解析:玉石没有研磨之前,其表面凸凹不平,光线发生漫反射,玉石研磨以后,其表面平滑,光线发生镜面反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出自唐代李白地《月下独酌》)解析:“举杯邀明月”说明月亮在酒杯中形成一个虚像,涉及平面镜成像..宝钗好耀首,明镜可鉴形.(出自汉代秦嘉地《赠妇》)解析:“宝钗好耀首”说明通过珠宝首饰地反射后地光线进入人眼中,显得格外耀眼;“明镜可鉴形”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知识.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出自《春山夜月》)解析:“掬水月在手”水中为什么会有月亮,涉及到地物理知识是平面镜成像..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出自宋代范仲淹地《岳阳楼记》)解析:“皓月”是因为反射了太阳光,月亮本身不发光;“浮光跃金”指太阳光被水面反射了,看上去湖面泛起金光;“静影沉璧”是反射形成地虚像.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出自唐代孟浩然地《宿建德江》)解析;“江清月近人”是指月亮在水中形成一个虚像,作者感觉与月亮虚像地距离很近.其实不符合科学道理地,因为平面镜成像特点是物像到镜面地距离相等,故并没有“近人”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光地折射.海市蜃楼解析:光经过密度不均匀地空气产生折射现象,所看到地是虚像..一滴水可见太阳,一件事可见精神.解析:一滴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透过一滴水可以有太阳地实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出自唐代王维地《使至塞上》)解析:作者看到地“落日”并不是实际地太阳,而是光经过不均匀地大气时发生了折射形成地虚像,太阳地实际位置在地平线以下.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出自唐代储光羲地《钓鱼湾》)解析:“潭清疑水浅”是指潭水清澈见底,使人怀疑它很浅,是因为光从水进入空气时,发生了折射地缘故,我们看到地是潭底地虚像.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四、光地色散.夕阳返照桃花坞,柳絮飞来片片红.(出自清代牛应之地《雨窗消意图》)解析:柳絮本来是白地,而诗中却说是“片片红”.其原因是太阳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红色地桃花反射红光,吸收其他色光,当柳絮穿过一片红色地桃花林时,只有红光被反射出来,反射出来地红光照到白色地柳絮上,柳絮自然呈现出淡淡地红色.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出自唐代崔护地《题都城南庄》)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解析:我们看到物体地颜色是由其反射色光地颜色决定.红色地桃花只反射红光,红光反射到人面上,人面看起来也变成了红色.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在语文诗句中的物理现象
![在语文诗句中的物理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dff6b07310a6f524ccbf858d.png)
在语文诗句中的物理现象古诗中的光现象一光,最基本的性质是直线传播。
古诗中的光现象二折射中还有一种特殊的现象--全反射现象。
古诗中的声现象和其他现象)诗人热爱生活,时时注意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当然也注意到了这些日常生活之中的物理现象,并在其诗中表现出来。
大家对《枫桥夜泊》之中的我们生活在充满声音的世界里,人们通过声音来互相传递信息。
声音是由于发产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这个大家都知道。
孟浩然《宿相庐江寄广陵旧游》中有诗云:由于声波具有波的性质,就会发生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还有波的反射现象。
声波的反射是很普通的现象,我们讲话时发出的声波,碰到障碍物时就会反射回来。
物质是在不停的运动的,所以由物质的运动而产生的物理现象,也广泛地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
诗人都是生活的有心人,这些运动自然也逃不过它们的眼睛,并在他们的笔下被描绘地栩栩如生。
李白真不愧为这方面的典范,他在《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置酒》中写道:古诗与物理现象)1.峰多巧障日,江远欲浮天。
──《游蒋山》苏轼(宋)2.排云数峰出,漏日半江明。
──《泊樟镇》杨万里(宋)第一句提出“为什么太阳光会被山峰挡住?”第二句提出“为什么要推开山腰的浮云,才能看到峰顶,阳光只能从云缝中穿出照亮江面?”其实都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的道理。
3.宝钗好耀首,明镜可鉴形。
──《赠妇》秦嘉(汉)前一句说明了光通过珠宝首饰的反射后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中,显得格外耀眼;后一句利用了平面镜成像这一知识。
4.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春山夜月》于良史前一句提出了“水中为什么会有月亮?”这一现象,涉及到平面镜成像的物理知识;后一句说明了花朵分泌芳香的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发生了扩散现象。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李白(唐)前一句主要说明了月亮成像在酒杯中的现象,涉及到光的反射。
后一句可依诗句之意,从物理角度理解为:人、月下影子、酒杯中人的像而成为三人。
6.夕阳返照桃花坞,柳絮飞来片片红。
成语中的光学现象
![成语中的光学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995b38ae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a7.png)
成语中的光学现象
在汉语的丰富词汇中,有许多成语生动地描述了光学现象。
这些成语不仅富有哲理,而且也揭示了光与视觉之间的微妙关系。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脍炙人口的成语——“杯弓蛇影”。
这个成语来自汉代应劭的《风俗通义》。
它描述了一个人因为错觉而产生的恐惧。
这其实涉及到的是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
当光线从一种介质传入另一种介质时,如从水到空气,它会改变方向,这就是光的折射。
而当光线在平滑的表面上反射时,如镜子或水面,它保持了原来的路径,这就是光的反射。
这两种现象在“杯弓蛇影”中都有所体现。
另一个与光学有关的成语是“察言观色”。
这个成语提醒我们观察别人的言行和脸色可以洞察其内心的想法。
这看似与光学没有直接联系,但实际上,我们通过观察别人的面部表情来理解他们的情绪,这与光学的透射效应有些相似。
在透射现象中,光线穿过透明或半透明介质,如玻璃或水,改变了方向或速度。
我们的眼睛就像是一架透镜,将外部世界的图像传递到大脑进行处理,使我们能够“看”到并理解这些图像。
还有一个成语叫做“眼见为实”。
这个成语强调了直接观察的重要性,只有亲眼所见,才能确信无疑。
这与光学中的直射现象有些相似。
在直射现象中,光线沿直线传播,直到遇到障碍物或表面。
我们的眼睛就像是一架接收器,捕捉到这些光线并将其转化为图像,使我们能够看到并理解周围的世界。
这些成语只是汉语中众多与光学有关的成语的一小部分。
通过研
究这些成语,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光学现象,并从中汲取生活的智慧。
(完整word)光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推荐文档
![(完整word)光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推荐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5d065c0a680203d8cf2f2461.png)
2.1光的传播1、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火把);月亮、钻石、镜子、影幕不是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①小孔成像的条件:孔的大小必须远远小于孔到发光的距离及孔到光屏的距离。
②像的大小与发光体到孔的距离和像到孔的距离有关,发光体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光屏远离小孔,实像增大;光凭靠近小孔,实像减小;光屏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发光体远离小孔,实像减小;发光体靠近小孔,实像增大。
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
(2)取得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一叶障目;(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要求会作图)日食:太阳月球地球;月食:月球太阳地球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4、所有的光路都是可逆的,包括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
5、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c=3×108m/s=3×105 m/s;6、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二者刚好相反)。
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在跑100m时,声音传播时间不能忽略不计,但光传播时间可忽略不计)。
2.2光的反射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反射定律:(1)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是错误的)(1)法线:过光的入射点所作的与反射面垂直的直线;(虚线)(2)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实线)(3)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和光现象有关的成语俗语
![和光现象有关的成语俗语](https://img.taocdn.com/s3/m/8280adbe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12.png)
和光现象有关的成语俗语立竿见影:形容在阳光下竖起竹竿,立刻看到影子,比喻立见功效。
坐井观天:坐在井里看天,比喻见识短浅。
画龙点睛:比喻在关键处用精辟的言论或某种艺术手段点化,使事物变得完美。
破镜重圆:比喻失散或分离后的夫妻或情侣重新团聚。
杯水车薪:比喻力量微小,难以解决问题。
雪上加霜:比喻本来不好的情况变得更加糟糕。
水中捞月:形容白费力气,无法实现的事情。
海市蜃楼:比喻虚幻的现象。
火树银花:形容热闹灿烂的景象。
灯火辉煌:形容灯火通明、热闹繁华的景象。
光芒四射:形容光亮强烈,照耀四方。
光彩夺目:形容色泽鲜艳,耀眼夺目。
五光十色:形容色泽鲜艳,花样繁多。
珠光宝气:形容妇女佩戴的珠宝首饰闪闪发光,十分华贵。
流光溢彩:形容光彩流动,绚丽多彩。
烈日炎炎:形容阳光强烈,天气炎热。
光芒万丈:形容太阳或星星的光芒十分强烈,可以照射到很远的距离。
晨光熹微:形容早晨的光线微弱而柔和。
暗淡无光:形容光线昏暗,没有光彩。
荧光闪闪:形容夜间的萤火虫等发出的光芒闪烁不定。
一缕阳光:形容少量、细微的光芒。
喷薄欲出:形容太阳或事物即将显现,气势雄浑。
日上三竿:形容太阳已经升得很高,时间不早了。
雨后彩虹:形容雨后阳光透过云层,形成美丽的彩虹。
云开见月:形容乌云散开,月亮显现,比喻事情经过澄清后真相显露。
星辉熠熠:形容星星的光芒闪闪发光,十分美丽。
光芒四射:形容光亮强烈,照耀四方。
光彩夺目:形容色泽鲜艳,耀眼夺目。
五光十色:形容色泽鲜艳,花样繁多。
珠光宝气:形容妇女佩戴的珠宝首饰闪闪发光,十分华贵。
光芒万丈:形容太阳或星星的光芒十分强烈,可以照射到很远的距离。
晨光熹微:形容早晨的光线微弱而柔和。
暗淡无光:形容光线昏暗,没有光彩。
荧光闪闪:形容夜间的萤火虫等发出的光芒闪烁不定。
炉火纯青:原意指炼铁时炉火温度达到最高点,现用来形容技能或功夫达到纯熟完美的状态。
积厚成器:形容长期积累,最后成为有用之才。
也可指积累深厚,日后成为大人物。
烈日炎炎:形容阳光强烈,天气炎热。
常识积累:诗词成语中的物理常识
![常识积累:诗词成语中的物理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671aa15089eb172ded63b7cd.png)
常识积累:诗词成语中的物理常识1、“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唐·高骈·山亭夏日】释义: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
这两句意为绿树葱郁浓阴夏日漫长,楼台的倒影映入了池塘。
物理知识:前一句中“浓阴”指的是影子,影子的产生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阳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树叶形成无光区域即影子;而第二句中的“倒影”则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正立的虚像。
2、“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宋·范仲淹·岳阳楼记】释义:作者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这一句为景色描写,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物理知识:这里涉及到了光的反射和平面镜成像。
“静影”实为月亮由于光的反射,在水面成的虚像。
同样涉及到平面镜成像的还有刘禹锡的《望洞庭》中“湖光秋月两相知,潭面无风镜未磨”,以及杜牧的《盆地》中“齿破苍苔地,偷它一线天,白云生镜里,明月落阶前”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宋·苏轼·水调歌头】释义: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
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遗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这一句是作者借月亮对自己的宽慰,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自古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
物理知识:月亮的“阴晴圆缺”实质上指的是月亮的月相变化。
由于月亮在不停的围绕地球公转,而地球又绕太阳公转,三者的位置关系变化,产生了月相变化。
由于月球是不发光的,只是反射太阳光,又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当地球挡住太阳光时,我们只能看到部分月亮。
4、“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唐·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释义:此诗是作者漫游东南各地、途经鄱阳湖时的作品,写在鄱阳湖中远望庐山的情景。
矿产
![矿产](https://img.taocdn.com/s3/m/829bb502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9b.png)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
![矿产](https://img.taocdn.com/s3/m/829bb502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9b.png)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古诗词、成语和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在此我们共同了解古诗词、成语和俗语中的光学知识,以加深对光现象的理解。
一、光沿直线传播
1.坐井观天
解析:在井底的青蛙看到的天空很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2.立竿见影
解析:在阳光下竖起竹竿,立刻就看到影子,正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竹竿挡住光线才形成影子。
3.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解析: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
运用的就是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
4.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出自晚唐诗人高骈的《山亭夏日》)
解析:诗句中“浓阴”的形成说明了光的直线传播;而“楼台倒影”则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5.峰多巧障日,江远欲浮天。
(出自宋代苏轼的《游蒋山》)
解析:“峰多巧障日”为什么太阳光会被山峰挡住,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6.排云数峰出,漏日半江明。
(出自宋代杨万里的《泊樟镇》)
解析:诗句大意是,为什么要推开山腰的浮云,才能看到峰顶,阳光只能从云缝中穿出照亮江面。
都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
二、光的反射
1.镜花水月
解析:物体在水和镜中成的像都是虚像,因此说在水中捞不到月亮,在镜中摘不到花。
2.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物像对称,因此猪八戒看到的像和自己一模一样,仍然是个猪像,自然就“里外不是人了”。
3.玉不琢不成器
解析:玉石没有研磨之前,其表面凸凹不平,光线发生漫反射,玉石研磨以后,其表面平滑,光线发生镜面反射。
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出自唐代李白的《月下独酌》)
解析:“举杯邀明月”说明月亮在酒杯中形成一个虚像,涉及平面镜成像。
5.宝钗好耀首,明镜可鉴形。
(出自汉代秦嘉的《赠妇》)
解析:“宝钗好耀首”说明通过珠宝首饰的反射后的光线进入人眼中,显得格外耀眼;“明镜可鉴形”利用了
平面镜成像知识。
6.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出自《春山夜月》)
解析:“掬水月在手”水中为什么会有月亮,涉及到的物理知识是平面镜成像。
7.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出自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解析:“皓月”是因为反射了太阳光,月亮本身不发光;“浮光跃金”指太阳光被水面反射了,看上去湖面泛
起金光;“静影沉璧”是反射形成的虚像。
8.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解析;“江清月近人”是指月亮在水中形成一个虚像,作者感觉与月亮虚像的距离很近。
其实不符合科学道理
的,因为平面镜成像特点是物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故并没有“近人”。
三、光的折射
1.海市蜃楼
解析:光经过密度不均匀的空气产生折射现象,所看到的是虚像。
2.一滴水可见太阳,一件事可见精神。
解析:一滴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透过一滴水可以有太阳的实像。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出自唐代王维的《使至塞上》)
解析:作者看到的“落日”并不是实际的太阳,而是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时发生了折射形成的虚像,太阳的实际位置在地平线以下。
4.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出自唐代储光羲的《钓鱼湾》)
解析:“潭清疑水浅”是指潭水清澈见底,使人怀疑它很浅,是因为光从水进入空气时,发生了折射的缘故,我们看到的是潭底的虚像。
四、光的色散
1.夕阳返照桃花坞,柳絮飞来片片红。
(出自清代牛应之的《雨窗消意图》)
解析:柳絮本来是白的,而诗中却说是“片片红”。
其原因是太阳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红色的桃花反射红光,吸收其他色光,当柳絮穿过一片红色的桃花林时,只有红光被反射出来,反射出来的红光照到白色的柳絮上,柳絮自然呈现出淡淡的红色。
2.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出自唐代崔护的《题都城南庄》)
解析:我们看到物体的颜色是由其反射色光的颜色决定。
红色的桃花只反射红光,红光反射到人面上,人面看起来也变成了红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