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城市总体规划修编
城市规划-丽江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丽江市城市
![城市规划-丽江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丽江市城市](https://img.taocdn.com/s3/m/8a4e11b3c281e53a5802ffcb.png)
丽江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依法实施城市规划,严格城市规划管理,实现城市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云南省城市规划管理条例》、《丽江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XX-2020)》、《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保护规划》以及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结合丽江市中心城区规划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在丽江城市规划区(中心城区、新团片区)的城市规划、建筑工程设计和规划管理,市域各县规划技术管理工作可参照执行,也可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另行制定。
第三条编制和审批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各项专业规划以及有关建筑设计,应当符合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
丽江城市规划区内应按照经批准的城市分区详细规划实施土地供应。
各项规划应采用国家统一的、《丽江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XX-2020)》所明确的坐标系统。
第四条丽江城市规划区范围根据经批准的丽江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在本市范围内非城市规划区的区域,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章建设用地第五条建设用地分类和建设标准,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执行。
第六条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应当遵循城市规划用地使用相容性原则,按照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未批准详细规划的分区按本规定表2-1的规定执行。
凡表2-1未列入的建设项目,由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根据环保部门认可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和基础设施条件,具体核定适建范围。
需改变规划用地性质的,应当按照规定程序和审批权限报城市规划行政管理机构批准后执行。
第七条规划区内的用地布局,应当遵循成片开发,配套建设,增加绿地,降低密度,完善功能的原则。
第八条中心城区用地性质以旅游服务业、居住、金融、商务办公、商贸等为主,大研古城片区、束河、白沙用地性质以特色居住、旅游服务业、旅游基础设施配套等为主。
按法定规划调整与古城不协调的工厂、仓库用地,增加配套设施用地,大研中心城区不得再新建、扩建工厂及仓库等设施。
丽江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丽江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62b2dfae04a1b0717fd5ddaa.png)
丽江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建设用地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第四章建筑间距第五章建筑退让第六章建筑物高度控制第七章公共服务设施与停车泊位第八章绿化与景观第九章城市道路及市政管线等工程第十章特殊规定第十一章附则附录附表附图丽江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依法实施城市规划,严格城市规划管理,实现城市规划设计与规划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与法制化。
根据《中华人民共与国城乡规划法》、《云南省城乡规划条例》、《丽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以及国家相关规范与标准,结合丽江市中心城区规划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在经批准的丽江市城市总体规划区范围的城市规划、建设工程设计与规划管理。
在本市范围内非城市规划区的区域,参照本规定执行。
各县规划技术管理工作可参照本规定执行,也可结合自身实际另行制定。
第三条编制与审批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与修建性详细规划),各项专业规划以及有关建设工程设计,应当符合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
丽江各项规划应采用1997年丽江城建坐标系。
第二章建设用地第四条建设用地分类与建设标准,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执行。
第五条按照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各类建设用地性质的划分应当遵循城市规划用地相容性原则,按表2-1的规定执行。
建设用地应当依据已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用地性质与控制性指标,未经法定程序不得擅自变更。
第六条规划区内的用地布局,应当遵循成片开发,配套建设,增加绿地,降低密度,完善功能的原则。
坚持控制市政基础设施用地,留足社会发展用地、科学配置建设发展用地,庭院空间与城市空间、庭院绿化与城市绿化、庭院公共设施与城市公共设施共享,实施市政公共设施用地管理的原则。
为合理利用空间资源,鼓励相邻地块之间空间共享。
在取得相关权益人同意的前提下可采取以下措施:(一)若相邻地块之间不设围墙,共用消防通道,相邻建筑之间可不考虑建筑退界,只控制建筑间距。
丽江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八条规定
![丽江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八条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275a1ed628ea81c758f578e7.png)
丽江市人民政府公告第 1 号《丽江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八条规定》已经2005年7月4日市人民政府第10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10月1日起施行。
二00五年八月三十日丽江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八条规定为进一步树立城市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强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努力把丽江建设成为精品旅游城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云南省城市规划管理条例》及相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八条规定:一、建立项目规划审批责任制,实行“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遵循“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审批按《丽江市城市规划管理暂行规定》和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丽江市区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的权限和范围执行。
二、建立项目规划设计方案技术评审责任制,组织专家依据城市规划进行评审,集思广益,注重权威性和广泛性,实行“谁主持评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把好项目规划技术审查关。
三、编制丽江城市景观水系、绿化规划。
各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都应服从此规划。
四、新开发建设的小区,应尽快建立和完善组织机构,由居民委员会或办事处行使行政管理职能。
新建小区和商业街区均实行物业管理。
物业管理企业接受小区业主委员会的监督。
五、丽江坝区建筑风格:要求三层以下的一般建筑采用丽江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五层以下的一般建筑采用坡屋顶和体现丽江传统民居风格的建筑符号;高层建筑和特殊建筑也要体现地方民族文化的内涵。
色彩以丽江传统的建筑色调为主,禁止采用过于艳丽的色彩。
禁止使用铁制的仿格子门和仿木花窗作为沿街建筑门窗。
农村建房鼓励以纳西民居三坊一照壁为主,建筑高度一至二层,采用坡屋顶、传统门楼,按此风格实施的市政府对建设户每户奖励1000.00元。
六、保护和利用好自然水系,严禁改道|、侵占河道及对河道采用三面光建设,严禁侵占绿化用地。
如有特殊需要必须改道或占用绿化地,要由水利和城市规划管理部门进行严格审批。
七、新建小区(含商业街区)内部公用设施、设备、道路、绿化等建设完成后移交业主管理,小区外部市政基础设施移交当地区、县建设或市政主管部门管理。
改革开放对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影响
![改革开放对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f36459c1d15abe23482f4df8.png)
一方面, 在各级各部门领导层中进行“ 换脑筋、变观念、奔小康” 的大讨 论, 颁布了一系列鼓励外商投资及奖励中介人的规定, 成立了外商投资管理服务
中心, 为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创造了按照国际惯例办事的法制环境; 另一方面, 举全州之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1 9 9 2 年开通了大理市 7 0 0 0 门程控电话, 可 以直拨全国各地及世界 1 40 多个国家和地区。邮电通讯事业将出现一个新的飞 跃。广大铁路( 广通至大理) 建设也已全面铺开, 按国际航空港标准设计的大理 飞机场正在抓紧建设, 在 1 9 9 5 年通车、通航。1 9 9 4 年, 红塔滇西水泥有限 股份公司年产 72 万吨水泥第一期工程 32 万吨生产线将峻工投产。已经列项的 徐村电站、金河电站正在进行前期工作。大理省级经济开发区和省级游渡假区稳 步发展, 并将积极吸引外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逐 渐把大理建成云南西部地区经济发达的商贸中心和国际性旅游渡假中心。
形式、新内容、新活力。
大理地标建筑崇圣寺三塔对比图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道德的表现形式作为云南少数民族传统道德的重要载体, 在云南少数民族传统道德的发展变化过程中起到传承和教化作用。在新的历史时 期,传统的表现形式已经不能够完全适应云南少数民族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需要, 有的表现形式需要调整、修改和补充。除此之外,还需要增加一些新的表现形式 来作为载体来满足道德发展的需要。 以白族的族规家训为例,解放前白族的族规虽然有一部分积极的内容,但从 总体看来,由于白族的家族制度是一种封建宗法制度,大部分家族权力被富豪乡 绅把持,因而族规中有不少内容都是为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在白族 地区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白族家族制度在性质上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建立在 自然经济基础之上的封建宗法制度。因而传统的白族族规中包含的一些“三纲五 常”和“忠孝节义”的封建道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繁文缛礼,需要在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进一步更新。
云南新型城镇化规划(2023-2023)全文
![云南新型城镇化规划(2023-2023)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fd8a18ce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cd.png)
云南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全文云南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全文:________第一章总则为了适应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逐步实现城乡统筹、均衡发展,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促进城乡居民生活品质提升及生态环境保护,制定本规划。
第二章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均衡发展、安全发展,注重生态优先、科学规划、统筹利用、改革创新。
第三章总体布局云南新型城镇化发展总体布局为“一核多区,多点支撑,融合发展”。
第四章重点发展区域重点发展区域包括昆明、大理、丽江等核心城市,以及曲靖、玉溪、保山、昭通、楚雄、红河、西双版纳等区域。
第五章城市规模与布局云南将在现有城市基础上,合理控制城市规模,推进城市功能布局优化,发展多中心城市。
第六章公共服务设施云南将加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完善教育、医疗、文化、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设施。
第七章城市交通体系云南将加强城市交通体系建设,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优化交通网络布局,建设便捷、高效的交通体系。
第八章住房与居住环境云南将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提高居民住房条件,改善居住环境,促进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均衡。
第九章产业发展与就业云南将加强产业发展与就业政策支持,推进产业升级,促进就业增长,实现农民工市民化。
第十章生态环境保护云南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修复,实施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多样性保护。
第十一章制度保障云南将完善城乡规划管理、土地利用管理、房地产市场调控等制度保障。
第十二章资金保障云南将加大财政投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城镇化建设,形成多元化资金保障机制。
附件:________1.云南省城市规划法2.云南省土地管理法3.云南省房地产市场调控办法法律名词及注释:________1.城乡统筹:________指在城市化进程中,统筹城市和农村发展,实现城乡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互补发展。
2.生态优先:________指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优先考虑生态环境保护,遵循生态保护红线,促进行业发展与生态修复相协调。
丽江古城保护规划
![丽江古城保护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552deb5abe23482fb4da4cf0.png)
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丽江古城是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的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古城人口和建筑密度高、危旧建筑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足、居住环境恶化等使古城老化和衰退的问题日趋严重。
因此,按着“继承、保护、发展”相结合的原则,编制保护详细规划。
规划构思保护和利用相结合,促进丽江古城的可持续发展;坚持整体保护的思想,重点保护和恢复古城传统环境和风貌;将古城建筑分类,提出原样保留、局部改造、加固、拆除、恢复重建等不同措施;既保护历史环境,又维持并发展其社会功能,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在保护路、水桥、民居等古城的主要构成重素及其历史环境的同时,调整古城内不合理的用地,改善居住环境、交通条件,完善基础设施,提高防灾抗灾能力,达到人、自然、城市的和谐统一,保证古城的可持续发展。
古城保护规划及保护措施一、“面”的保护1、绝对保护区:是反映古城风貌特色的主要部分,包括狮子山、四方街、木府及新华街、新义街、五一街、七一街、八一街、光义街等主要特色街巷,面积约56.775公顷。
在绝对保护区内,要求全面保持传统风貌,主要空间尺度保持不变,在全面保持传统风貌的同时,逐步改善环境质量,完善基础设施。
2、严格控制区:即绝对保护区外围,西面、北面到新大街,南面到民航路,东面到古城环路,以及黑龙潭公园,面积约120.85公顷。
在严格控制区内,要基础保持传统风貌,空间、尺度可稍有变化。
在保持传统风貌的同时,要较大地改善环境质量,提高设施水平。
在该范围内的那些与古城性质有冲突的单位就搬迁出去。
3、环境协调区:包括古城范围外约100米及象山、金虹山、玉河两岸各50-100米,面积约172.6公顷。
环境协调区要大体保持传统风貌,尚未建房地段要以绿化为主,可充实少量新设施,按现代环境要坟进行建设。
空间尺度力求亲切宜人,新增建筑的高度、体量、色彩及第五立面(屋顶)要和古城协调。
二、“线”的保护1、街巷保护:保持原有道路的空间线型及尺度;结合不协调建筑的拆除,增设部分疏散通道、疏散广场;街巷均以商业步行街为主,必要时微型急救车、消防车能进入街区;原有街巷年久失修的应加予修整,路面仍以五花石铺砌。
丽江雪山水城国际社区总体规划方案
![丽江雪山水城国际社区总体规划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875ef404a1b0717fd5dd70.png)
,
,
w a
t e rf r o
t to
方 向 的视 觉 廊 道
。
,
。
The
re s
m a s
te
r
p la
,
n
c a s
,
lls f o
m a
r
im p
ro v e m e n v e
ts
e n
le
a
d in g to
m o
w a r
d
s
a
m o
d
e rn
c it y f o
r
it s
,
id e
n
e s e
c
ha
ra c
te
r
fo d
r
t w in f js h
—
,
,
h i a h IY
p e c t e d Io c a I
w
It u
s s
I
s
y
m
bo I The b e lt s
re s a c
c o m m e rc c o n n e c
ia I
a re a
a n
re s
id
c
e n
pa
f the
n a
id e
n
s
t ia I
.
a re a s
ts
a n
d th u
k in g t h e d e
lo p m
t a
de l
c o m m u n
it y
型水城
。
T he fu
n
丽江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丽江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bc90bb24915f804d2b16c15a.png)
丽江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建设用地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第四章建筑间距第五章建筑退让第六章建筑物高度控制第七章公共服务设施和停车泊位第八章绿化与景观第九章城市道路及市政管线等工程第十章特殊规定第十一章附则附录附表附图丽江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依法实施城市规划,严格城市规划管理,实现城市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云南省城乡规划条例》、《丽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以及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结合丽江市中心城区规划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在经批准的丽江市城市总体规划区范围的城市规划、建设工程设计和规划管理。
在本市范围内非城市规划区的区域,参照本规定执行。
各县规划技术管理工作可参照本规定执行,也可结合自身实际另行制定。
第三条编制和审批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各项专业规划以及有关建设工程设计,应当符合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
丽江各项规划应采用1997年丽江城建坐标系。
第二章建设用地第四条建设用地分类和建设标准,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执行。
第五条按照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各类建设用地性质的划分应当遵循城市规划用地相容性原则,按表2-1的规定执行。
建设用地应当依据已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用地性质和控制性指标,未经法定程序不得擅自变更。
第六条规划区内的用地布局,应当遵循成片开发,配套建设,增加绿地,降低密度,完善功能的原则。
坚持控制市政基础设施用地,留足社会发展用地、科学配置建设发展用地,庭院空间与城市空间、庭院绿化与城市绿化、庭院公共设施与城市公共设施共享,实施市政公共设施用地管理的原则。
为合理利用空间资源,鼓励相邻地块之间空间共享。
在取得相关权益人同意的前提下可采取以下措施:(一)若相邻地块之间不设围墙,共用消防通道,相邻建筑之间可不考虑建筑退界,只控制建筑间距。
丽江市城市建设管理办法
![丽江市城市建设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2f5e8641ba0d4a7303763a6d.png)
市城市建设管理办法《市城市建设管理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第八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6月1日起施行。
2014年4月25日市城市建设管理办法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城市规划与建设第三章市容市貌及环境卫生第四章户外广告管理第五章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第六章市政公用设施运营管理第七章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第八章节能减排第九章公共服务与监督第十章法律责任第十一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建设管理,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水平,营造整洁有序、文明和谐、生态宜居的城市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国建筑法》、国务院《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和《省城市建设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市城市规划区进行城市建设管理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城市建设管理是指城市规划、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园林绿化、环境保护、道路运输等公共事务和秩序的管理。
第四条城市建设管理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坚持以人为本,实行分级管理、权责明确、部门联动、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原则。
第五条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城市管理协调机制,把城市建设管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城市建设、管理投入,运用先进管理方法,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促进城市建设管理工作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适应。
第六条市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城市建设管理计划的制定、指导、检查、监督、协调工作。
县(区)的住建、环卫、规划、市政公用、园林绿化、综合执法等主管部门(以下统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城市建设管理工作。
发展与改革、规划、国土资源、环保、公安、卫生、工商、交通、文化、水利等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协调做好城市建设管理工作。
各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密切配合,建立健全协调、有序的工作机制,组织开展对城市建设管理的监督、检查和考评。
第七条在城市建设管理活动中应当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保护管理工作沿革
![保护管理工作沿革](https://img.taocdn.com/s3/m/c8f1c3cb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5a.png)
保护管理工作沿革(以丽江古城为例)研究和理顺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保护管理沿革史,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一、民国以前丽江古城的建设规划和保护管理丽江古城在民国以前的保护管理,一靠官府指令和告示,由里正、镇长、保长、巷长行使管理,更主要的是靠古城街道的乡规民约、社会道德。
古城内有关建设管理规定的石刻碑记,如现丽江古城内普贤寺大门口《永远遵守》石碑上记载禁止在寺庙周围及河边杀猪污染水系的条文;白马龙潭寺中有关于护树的石碑;兴文小学有关于禁止跨河筑楼、侵占水系的石碑;禁止在象山挖土采石,放牧、砍柴及义务植树的石碑等等。
此类乡规民约、社会道德的形成,与纳西族的传统信仰有直接的关系。
纳西族是信奉东巴教的民族,纳西族认为与人类相对应的自然界是由“暑”类掌管,“暑”类与人类有着同父异母为兄弟的密切关系,此为东巴教的宇宙观和生命观中所体现的突出的人与自然同体合一的思想,认为大自然和人是同出一源的,有共同的出处来历。
虽然这在理论上是荒谬的,是纳西先民对自然界各种现象尚不能以科学的态度来认识的反映,但透过它外在的信仰形式,分析其中的合理内核,可以发现这种自然崇拜,蕴含着丰富的人与自然均衡的内容,是先民生态伦理观念的再现,纳西族“祭暑”这个礼仪反映了纳西人力图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
纳西人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界(即纳西人观念中“暑”的居住地)当作人类自身的兄弟,这样就把人与自然有机地联系起来,以人的态度对待自然,与自然保持和睦相处,这种互惠互利的均衡关系,规范了人们的过度行为,遵循了自然道德的要求,符合了自然规律的发展。
长期以来,东巴教这种人与自然视为兄弟的观念成为一种纳西人与大自然相处的准则,并由此产生出种种有益于自然生态环境和人们日常生活的社会禁律,规范和制约着人们开发利用自然界的生产生活活动。
纳西族民间尚待自然的传统习惯法已升华为一种道德观念,在纳西人的观念中,保持水源河流清洁、爱护山林和居住地是每个人都必须履行的社会公德。
丽江市城市总体规划分析
![丽江市城市总体规划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93c6fc60740be1e640e9a04.png)
丽江市城市总体规划评价摘要:本文以丽江市城市规划为例,分析评价了丽江市城市总体规划中所使用的规划设计,对其中有特点的规划设计进行了分析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意见。
关键词:丽江市、总体规划、城市规划一、引言丽江市总体规划从分析丽江城市发展和建设的机遇及现状存在的问题入手,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优化丽江城市性质定位,科学合理确定城市规模,突出古城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内容,调整优化现有城市用地与空间布局,强化对城市交通问题的研究与现代交通系统的构建,重视城市风貌与历史文化特色的保护和展现,强调重大基础设施的支撑与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的有效配置,确保城市的和谐发展,促进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全面发展,立足丽江、着眼云南、面向全国,不断开创丽江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新局面。
二、文献综述丽江古城坐落在北半球雪山群中距赤道最近的雪山玉龙雪山脚下,东北靠象山、金虹山,西北卧于狮子山的怀抱,东南与开阔的坪坝自然相连,既避开了西北寒风,又朝向东南光源。
从城市布局看,丽江古城有别于中国任何一座古城,与其他古城讲究中轴对称不同,丽江古城的街道没有中轴,不规则,更不对称,且无城墙。
它以四方街为中心,在这个露天集市周围,道路向四面八方放射出去,构成了古老的街巷网络。
街道大多依山傍水修建,铺的大多都是红色角砾岩,雨季不会泥泞、旱季也不会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与整个古城环境相得益彰[11]。
丽江市城市设计以强化和保留地域特征为首要目标,构建能突显古城文化的空间结构,并进一步对道路系统、水景绿化等进行改造和规划,以适应现代城市的发展要求,保留丽江城市的地域特征,李晖等基于地域特征对城市设计方法进行了深入探索[2] 。
中国传统的“ 天人合一”思想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意思是天、地、人三者互相感应,融为一体。
周俭等认为反映这一思想的古代“风水”理论,讲究“取势、纳气”,是对自然界的山、川、路、岗等和建筑、村落、城市的关系的考察,以及对其所包含的潜在能量的利用这同现代的城市理论强调城市建设要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与融合不谋而合。
丽江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doc-丽江市城市规划
![丽江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doc-丽江市城市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ad20f5c90722192e4436f623.png)
丽江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第一章总那么第一条为保障依法实施城市规划,严格城市规划管理,实现城市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的标准化、标准化和法制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云南省城市规划管理条例?、?丽江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4-2021〕?、?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保护规划?以及国家相关标准和标准,结合丽江市中心城区规划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在丽江城市规划区〔中心城区、新团片区〕的城市规划、建筑工程设计和规划管理,市域各县规划技术管理工作可参照执行,也可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另行制定。
第三条编制和审批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各项专业规划以及有关建筑设计,应当符合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标准。
丽江城市规划区内应按照经批准的城市分区详细规划实施土地供给。
各项规划应采用国家统一的、?丽江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4-2021〕?所明确的坐标系统。
第四条丽江城市规划区范围根据经批准的丽江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在本市范围内非城市规划区的区域,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章建设用地第五条建设用地分类和建设标准,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执行。
第六条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应当遵循城市规划用地使用相容性原那么,按照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未批准详细规划的分区按本规定表2-1的规定执行。
凡表2-1未列入的建设工程,由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根据环保部门认可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和根底设施条件,具体核定适建范围。
需改变规划用地性质的,应当按照规定程序和审批权限报城市规划行政管理机构批准后执行。
第七条规划区内的用地布局,应当遵循成片开发,配套建设,增加绿地,降低密度,完善功能的原那么。
第八条中心城区用地性质以旅游效劳业、居住、金融、商务办公、商贸等为主,大研古城片区、束河、白沙用地性质以特色居住、旅游效劳业、旅游根底设施配套等为主。
按法定规划调整与古城不协调的工厂、仓库用地,增加配套设施用地,大研中心城区不得再新建、扩建工厂及仓库等设施。
丽江城市综合轨道交通项目一期工程(1号线)工可简要结论(1)
![丽江城市综合轨道交通项目一期工程(1号线)工可简要结论(1)](https://img.taocdn.com/s3/m/470e0629b90d6c85ec3ac63d.png)
丽江城市综合轨道交通项目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号线)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咨询证书:工咨甲22720070017工程设计证书:综合甲级A151000179二〇一六年十二月成都丽江城市综合轨道交通项目一期工程1号线起点位于规划旅游集散中心,向北沿玉泉路、玉龙雪山旅游环线的进山道路布置,终点位于玉龙雪山下甘海子。
丽江城市综合轨道交通项目一期工程1号线在起点附近设设车辆段一处,线路全长20.95km,其中地下线有0.7km,高架线0.189km,其余为地面线。
设五个车站,即游客集散中心站、白沙古镇站、玉水寨站、东巴谷站、玉龙雪山站。
1.1.5 项目研究背景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滇、藏、川三省交界处,自古以来便是云南入藏、川的陆地要塞,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随着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战略,云南正从对外开放的边缘地区和末梢变为开放前沿和辐射中心,成为两大国家战略实施的连接交汇战略支点,背靠中国西南腹地,北上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下连接海上丝绸之路,东向连接长江经济带。
丽江地处国家“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云南桥头堡、长江经济带4个国家发展战略叠加覆盖区,具有连接内地、东南亚和南亚的区位优势。
在云南发展新定位的战略支持下,区域定位为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区,云南省重要的水能基地和矿产资源开发区,以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为支撑、联动川藏的国际知名旅游休闲型城镇群。
同时,大丽铁路、丽香铁路、大丽城际、丽江~攀枝花~昭通铁路的规划建设,意味着丽江市做大做强具备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应着眼于区域带头作用,加强对区域的辐射能力,强化城市快速交通体系的建设。
进入21世纪,丽江一直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尤其是旅游生态产业的蓬勃发展,城市功能不断丰富和提升。
在较快的发展速度下,城市人口规模也不断扩张,城市功能过于集中所带来的问题日趋严重,亟需改变单一交通方式,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支持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拓展。
关于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实施意见
![关于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实施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294b5f3baf1ffc4ffe47acc1.png)
丽江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实施意见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部门: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以及中国地震局《关于推进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意见》、省政府《印发关于全面加强预防和处置地震灾害能力建设十项重大措施的通知》和《关于贯彻国务院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意见的实施意见》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有关文件精神,现就以防震减灾为重点推进我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统筹协调、和谐发展的理念,始终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坚持防灾减灾与经济建设一起抓,切实加强防灾减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通过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全社会综合防御自然灾害及突发事件的能力,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丽江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服务。
二、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总体目标按照《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21734-2008)确定的标准,根据《2004-2020年丽江城市总体规划》及修编,坚持“因地制宜、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方针,逐步配套完善相关应急避难功能设施,切实推进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
力争通过5—10年的努力,使我市中心城区常住人口人均避难场所面积达到1.5平方米,全市以中心城区为重点的城镇应急疏散和避险能力得到较大提升,防灾减灾应急体系建设得到显著加强,城镇防灾减灾综合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三、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原则(一)统一领导。
各级政府要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和年度规划,把应急避难场所纳入城镇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合理布局、科学规划。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规划工作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牵头,市直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各县(区)人民政府具体实施。
丽江城市总体规划
![丽江城市总体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cc826b5b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63.png)
03
02
法规保障
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为规划实施 提供法律保障。
技术保障
加强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提高规 划实施的技术水平。
04
监测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经济发展指标
包括GDP增速、产业结构优化等,反映城市经 济发展状况。
生态环境指标
包括空气质量、水资源保护、绿化覆盖率等,反 映城市生态环境状况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交通系统现状评估
道路网络结构
丽江城市道路网络结构不够合理 ,主干道和次干道比例失衡,交 通拥堵问题突出。
公共交通设施
公交线网密度低,站点覆盖率不 足,且缺乏轨道交通等大运量公 共交通方式。
停车设施
城市停车设施供给不足,停车难 问题日益凸显,影响城市交通运 行效率。
交通组织优化方案
道路网络优化
停车设施规划
保护措施与政策建议
公众参与
法律法规保障
制定和完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相关法规,明确保护责任与义 务,加大执法力度。
资金保障
设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资 金,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保护工 作,确保资金投入到位。
规划引领
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明确保护范围、对象和措施, 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加强公众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的认知和参与,建立志愿者队 伍,开展相关宣传教育活动。
传承方式与创新发展路径
1 传统建筑技艺传承
$item1_c支持传统建筑技艺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培养 专业人才,弘扬传统建筑文化。
2 民族民间文化传承
$item1_c支持传统建筑技艺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培养 专业人才,弘扬传统建筑文化。
3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城市总体规划过程中强化城市设计
![城市总体规划过程中强化城市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ee7e8fa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4e.png)
城市总体规划过程中强化城市设计
李熙万;刘兆参;李圣文
【期刊名称】《福建建材》
【年(卷),期】2006(0)5
【摘要】以石狮市为例,旨在探讨通过强化城市总体规划过程中城市设计,创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和城市竞争力。
【总页数】3页(P10-12)
【关键词】总体规划;城市设计;城市特色
【作者】李熙万;刘兆参;李圣文
【作者单位】上海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都市分院;重庆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厦门分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11
【相关文献】
1.山地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设计观r——以奉节县总体城市设计为例 [J], 杨圆圆
2.总体城市设计思想在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中的应用探索——以新疆五家渠市城市总体规划和总体城市设计为例 [J], 马嵩
3.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过程中公众参与方法浅析——以云南省丽江市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评估为例 [J], 王莉;徐静瑶;郭凯峰;
4.县级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的“两规合一”规划研究--以莱西市城市总体规划
为例 [J], 韩帅;
5.浅议城市总体规划中强化城市设计与地方特色问题 [J], 王泽坚;何忠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丽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丽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https://img.taocdn.com/s3/m/b0e8331652d380eb62946d83.png)
《丽江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2010版)》已编制完成,现对该规划草案进行批前公示。
公示内容:规划文本(简本)、中心城区现状用地图、中心城区用地布局图、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图、中心城区近期规划用地布局图、规划区城乡协调发展规划图。
公示起止时间:2011年4月14日至2011年5月14日丽江市规划局2011年4月14日丽江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2010版)第一章总则一、修编背景由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的《丽江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4版)在指导丽江城市各项规划建设协调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鉴于法律制度的变化、城市交通流向的改变、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需要、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把握好丽江城市发展面临的新战略机遇期,更好的处理好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等,实现丽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经市人大常委会决定,省人民政府批准,按照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和丽江市人民政府的工作要求,遵循《城乡规划法》的规定,委托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展了丽江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2010版)工作。
二、规划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为目标,以又好又快发展为主题。
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全面发展,立足丽江、着眼云南、面向全国,不断开创丽江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新局面。
三、规划修编的重点1、优化丽江城市性质定位2、科学合理确定城市规模3、突出古城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内容4、调整优化现有城市用地与空间布局5、强化对城市交通问题的研究与现代交通系统的构建6、重视城市风貌与历史文化特色的保护和展现7、强调重大基础设施的支撑与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的有效配置,确保城市的和谐发展。
四、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01-01)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12-26)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2002-10-01)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10-28)6、《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1997- 12- 29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10-28)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0]25号)9、《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工作意见的通知》(2006-02-26)10、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04)11、《云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10-2030)12、《丽江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实施情况评估报告13、《丽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14、《丽江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2006—2020)》15、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五、规划期限丽江城市总体规划期限:2010-2030年近期:2010年-2015年远期:2016年-2030年六、规划区范围1、市域规划范围为整个丽江市域,包括丽江市的一区四县,规划控制范围为2.06万平方公里。
丽江市城市管理条例
![丽江市城市管理条例](https://img.taocdn.com/s3/m/954673ad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e1.png)
丽江市城市管理条例【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批准部门】8;823;82301;【批准日期】2021.03.31【发布部门】丽江市人民代表大会(含常务委员会)【发布日期】2022.03.31【实施日期】2022.05.01【时效性】目前有效【效力级别】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2022年2月22日丽江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3月31日云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批准)一般规定第一条为了规范城市管理,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水平,营造文明和谐、生态宜居、安全有序的城市环境,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市、县(区)人民政府所在城市规划区内的城市管理活动。
本条例所称城市规划区,是指由于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城市建成区和规划管理区。
1/5第三条城市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原则。
第四条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将城市管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建立与城市管理相适应的资金投入和保障机制,提高城市管理服务水平。
第五条市、县(区)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协调监督和考核。
市、县(区)人民政府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按照批准的权限,负责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
市、县(区)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城市管理相关工作。
村(居)委、物业管理机构协助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做好本辖区的城市管理工作。
旅游景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园区等管理机构在其规划区内依法履行城市管理职责,具体职责范围由市人民政府予以明确。
第六条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综合城市管理数据库,将市政设施运行、交通安全、市容环境、应急处置等城市管理服务纳入数字平台建设,整合功能,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第七条城市管理中涉及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权益的重大事项,市、县(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论证会、听证会、座谈会、登报、网络发布等形式征集意见,保障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参与城市管理的权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