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国际贸易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鉴于先天不足情况,在第8轮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期间,1990年初 先由意大利提出了建立多边贸易组织(MTO)的倡议,后得到加拿大、美国等 的支持,经过多次谈判,1993年11月形成了《建立多边贸易组织的协议》 框架,后根据美国的提议,将多边贸易组织改名为“世界贸易组织”(简 WTO)。 —— 根据该协定第1条的规定,1995年1月1日正式建立了世界贸易组织。 ——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WTO成员,此后我国国内农业生产经营 活动和农产品进出口都必须严格遵守WTO制定的规则。
1)熟练劳动说。 2)以研究与开发为目的的产业说。 3)自然资源产业说。 4)国内需求说。 5)产品生命周期说。 6)产业内部贸易说。
5. 国际贸易的新理论
最为基本的观点——非比较优势贸易论。 新国际贸易理论家们证明:
—— 各国不必仅仅为了利用其差别而从事专业化和国际贸易。
—— 国际贸易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收益递增而不是由比较优势 驱动的。 —— 至少在一定限度内,谁生产什么是历史因素、偶然事件 和过去的政策的产物,而不是国家资源和能力的根本差别的产物。
——可见,其含义与比较成本学说是一致的,只不过对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解 释不同,对比较优势的内容论述角度不同,对实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的程度强调不同, 以及研究方法上存在着差别。除此之外,这一理论还有几项重要推论。
4.比较优势理论的新发展——
“列昂剔夫悖论”的解释。
赫克歇尔—俄林关于国际贸易要素比例的理论阐明了——那些拥有充裕资本但劳动力稀 缺的国家,将会主要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而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而列昂剔夫公布的美国20世纪50年代的数据则表明美国出口产品的资本密集程度小于美国 进口产品的资本密集程度。 从此,赫克歇尔—俄林的理论引起了人们的怀疑。到20世纪60年代末,一些学者已经形成 了一些对比较利益的他择性解释(贸易与生产格局,如果不是由要素比例决定,是由什么决定的 呢?),以试图说明“列昂剔夫悖论”。
—— 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的联系
核心:比较优势是竞争优势的内在原因;竞争优势是比较优势 的的体现。 1)比较优势是竞争优势的基础 2) 发挥比较优势是实现竞争优势的最佳途径
5.2
WTO有关农产品贸易的基本规则
一、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建立背景
—— 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前身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自1948年1 月1日开始),是一项规定国际贸易准则的多边条约。
3、要制订独立的农业政策:
农产品的产品特性,决定了它的贸易方式和交易过程与制成品明显不同。农业 产品的多用途性质,决定了农产品国际贸易中市场结构的复杂性;同类农产品的异 质性,决定了农产品交易的个别性;农产品的低值性和易腐性,决定了它在贸易中 对贸易模式、运输方式、交货条款等都具有特殊性。农产品的这些特性决定了各国 农业政策的巨大差异,以及农产品贸易的复杂性。世界各国都有一整套独立的农业 政策,包括国内农产品生产政策、消费政策、市场运销政策和国境政策,这些政策 对农产品国际市场和国际贸易的实践产生重要的影响。
关贸总协定前7轮多边贸易谈判的——先天不足
1.有损其法律效力
属于“临时协议”,而不是正式生效的国际公约,这一点有损其法律效力;
2010-04
二、国际贸易的特殊性(与国内贸易比较)
产生于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本质差别: 主权国家与经济实体所产生的特殊问题。
1.生产要素的流动性问题
生产要素一般可以在一国内不同部门和地区之间是否自由地流动?交易 费用?
2、主权国家的经济政策问题
每个主权国家都有自己的经济发展目标和政策优先序。各经济参与者面 对的政策是相同或者基本相同的。
—— 在国际贸易组织成立前,它还没有获得稳定的法律地位,只是一个 “临时适用”的协定。 —— 各缔约方起草了建立国际贸易组织,但美国没有批准拟议中的国际贸 易组织被迫流产。作为“临时适用”的调整多边贸易关系的协议一直适用 了47年之久。
—— 此期间演变为一个代替国际贸易组织行使:组织多边贸易谈判、管辖多边贸易 协议、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等职能的机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6.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面对这些新问题,迈克尔· 波特在他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范式即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核心观点: 一个国家的产业能否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取决于该 国的国家竞争优势,而国家竞争优势是由四个基本因素和两个 辅助因素相互作用所决定的。其中:
四个因素: 1.要素条件 2.需求条件 4.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行力
四
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
随着国际贸易实践不断丰富,从17世纪到20世纪上半叶,国际贸易理论也有了较大的发 展,形成了以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和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为代表的古典贸易理论体系.
国际贸易纯理论研究
——国际分工与贸易是如何产生的,贸易是怎样进行的; ——特定贸易模式的经济影响; ——经济的动态变化如何受贸易的影响以及如何影响贸易模式的变化 这部分研究属于实证经济学的范畴。
2、 “多功能性”、“非贸易关注”:
农业产业的外部性和它在不同国家经济发展中所处的地位的差异,使农业成为 一个特殊的部门,并因而影响农产品国际贸易和国际市场的格局。对大多数国家来 说,农业不仅仅是一个产业部门,它不但提供经济物品,更重要的是,农业还给社 会提供许多非经济性物品,如环境生态产品、文化遗产,甚至社会稳定这类公共物 品 , 也 就 是 农 业 具 有 “ 多 功 能 性 ” (Multifunctionality) 和 “ 非 贸 易 关 注”(Nontrade Concerns)的特点。
积极意义:
——一个国家无论处于何种经济发展阶段,具有哪类产业 结构,无论其经济实力的强弱,都可以确定自己相对优势,发 挥自己的相对优势,根据相对优势进行生产和展开贸易,就可 以获得贸易利益。
3. H-0原理(要素禀赋学说)
——
(赫克歇尔H:1879~1952、俄林0:1899~1979)
核心观点: 国与国之间互利贸易的基础在于要素禀赋的差异;由于各 种各样的原因,一国要素禀赋中某些要素丰裕,另一些要素稀 缺;国际贸易中一国出口的应当是那些较多使用本国丰裕要素 生产出来的商品,进口的则应是那些较多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生 产出来的商品。
1、异质性:
农业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分布的不平衡,以及由此导致的农产品生产在全球范围 内的区域性,加上农产品消费(中间消费和最终消费)也具有地域性(如亚洲主要是大 米消费区,而欧美则主要是面食区),这些因素使农产品的国际贸易与制成品具有显 著差异。农产品的自然再生产过程受非人为因素的影响也比制成品要大。这些都使 得农产品的贸易模式异常复杂,国际市场的异质性非常明显。
学习要点
农业与农业外部经济 (1、农业与农村、农民;2、农业与国民经济;3、农业世界经济)
1. 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2. WTO有关农产品贸易的基本原则(专题2) 3. 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演变与特点(专题2) 4. 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专题2)
5.1 国际贸易基本概念 一、国际贸易基本概念
1.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Trade) 指的是世界各国或经济体(地区)之间在商品、服务等方面 进行的跨境交换活动,它是各个国家或经济体在国际分工的基 础上相互联系的基本形式。(也叫对外贸易、世界贸易) 服务:非实物形态(生产和消费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同 时性和并存性)、非贮存性。 如 ——传统的无形贸易:运输、金融(包括保险)、旅游等服务 ——现代的无形贸易:信息、技术和许可证、海外投资以及无 偿转让等内容。
问题: ——强调绝对优势的理论暗示着一个前提,即贸易双方至少 各拥有一种低成本的商品对外贸易! ——如果一国经济不发达,技术落后,生产两种商品都处于 劣势,这时会不会发生国际贸易?
2.比较成本学说(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1772~1823年)
学说核心:
——如果在进行两国优势比较时,一个国家各个产地的产品 成本都高于另一个国家时,国际贸易仍然能使贸易双方得到好 处。
第五专题 农产品国际贸易
1. 2. 3. 4. 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WTO有关农产品贸易的基本原则 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演变与特点 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
2010-04
——小结:
本章以国际贸易理论为基础,介绍了WTO有关农产品贸 易的基本规则、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演变和中国的农产品国 际贸易。绝对成本学说、比较成本学说、要素禀赋学说是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但由于多项的严格假定,使其难以 解释纷繁复杂的国际贸易现象,列昂剔夫之谜的发现使经 济学家们从更多的角度来探讨比较优势,如提出了熟练劳 动说、以研究与开发为目的的产业说、自然资源说、国内 需求说、产品生命周期说、产业内部贸易说等。然而国际 贸易理论又有了新发展,特别是波特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 提出,使得国际贸易理论更具有实用性。因而弄清比较优 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的联系与区别是十分必要的。要了 解WTO有关农产品贸易的基本规则和农产品国际贸易的现 状,以便确定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发展战略。
3、货币制度与交易的不确定性问题
面对不同的货币和复杂多样的货币政策和多变的货币(资本)市场。
4、法律制度与其他非正式制度的差异
三、农产品国际贸易的特殊性(与制成品贸易差异性)
——特殊性产生产业特殊性、产品特性、农业政策的特殊性。
1、异质性
与制成品的异质性:生产——区域性(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消费——地域性
—— 关贸总协定在其存续期间共组织了8轮多边贸易谈判,各缔约方通过谈判减免 了关税、规范了非关税措施,为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在此期间, 它的先天不足也逐渐显现出来,成为国际贸易自由化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在前7轮谈判中始终未就农产品贸易达成一项协议,关贸总协定确定的若干货 物贸易规则也始终不适用于农产品贸易。)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主要回答
——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基础; ——参与国际贸易国际利益所得等。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主要回答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贸易实践突破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在解释 力和预见力方面的局限,形成了国家竞争优势等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1.绝对成本学说(亚当· 斯密1723~1790年 )
两国之间进行贸易的动机建立在成本的差异之上。因此,各 国应参与分工。如果各国都生产自己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产品, 并在国与国之间进行交换,那么贸易双方都是可以获利的。
3、
要制订独立的农业政策
农业产品的多用途性质 —— 国际贸易中市场结构的复杂性; 同类农产品的异质性 —— 交易的个别性; 农产品的低值性和易腐性,—— 在贸易中对贸易模式、运输方式、交货条款等都具有特殊 性。
结论:世界各国都有一整套独立的农业政策,包括国内农产品生产政策、 消费政策、市场运销政策和国境政策,这些政策对农产品国际市场和国际贸 易的实践产生重要的影响。
受非人为因素的影响也比制成品要大 导致 —— 国际贸易与制成品具有 显著差异
2、 “多功能性”、“非贸易关注”
对大多数国家来说,农业不仅仅是一个产业部门,它不但提供经济物品,更重要的是,农 业还给社会提供许多非经济性物品,如环境生态产品、文化遗产,甚至社会稳定这类公共物品, 也就是农业具有。。。。。
导言 国际贸易意义: 国际贸易是国内贸易的延伸和扩展,不断扩大农产品国际 贸易水平和规模; 有利于挖掘本国农业资源潜力,为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积 累资金; 有利于引进国外先进的农业技术,加速农业现代化和国民 经济现代化的进程。
农产品国际贸易概念:以农产品作为交易对象的国家间的商 品交易,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分进口和出口两部 分。根据贸易的方式不同分直接贸易和间接贸易。
辅助因素: 1.偶然事件 2.政府行为
3.相关与辅助产业的状况、
7. 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的区别与联系
1. 2. 3. 4. 5. 理论构建的市场条件不同:完全与不完全竞争市场 研究的对象不同:国家间产业间与国家间同一产业 讨论的优势来源不同:资源配臵效率与四个基本要素 衡量标准不同: 竞争优势理论不像比较优势理论那样被广泛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