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语文《故都的秋》PPT课件1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在春天到北山游玩,为这雨后落花飘飘点 点的美景所陶醉而流连忘返,就写了这首 诗,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抒发了爱春惜 时的情感。
• 岂有文章传海内; 欲将沉醉换悲凉。
——郁达夫自题
时代背景:
从1921年9月至1933年3月,郁达夫曾用相当 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进行创作。由于国 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 月由上海迁居杭州,1936年离杭州赴福州,在 杭州居住了近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 创作枯竭,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 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 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 在游山玩水的过程中,写了许多游记。
买来的肉体,我的哀愁,比自称道
德家的人,还要沉痛数倍。我岂是
2.第4段作者看到槐树落蕊的感觉如何? 何以见得?
3.第5段可见作者对“秋蝉” 有怎样独特的感受?
4.第6-10段北方的秋雨有怎样的特点? 此部分为何会提到“都市闲人”?
5.第11段作者为何说北方的秋果也是 一种奇景?“奇”在何处?
一字一句见情思
• 一、小院秋晨
• 1、这是一个怎样的秋晨?特点是?
郁达夫简介
• 志向:“老夫亦是奇男子,潦倒 如今百事空。只见人骑肥马去, 更无心唱大江东。”
• 零余者的悲凉,颓唐惨沮的情感 • 爱情:挽徐志摩联“两卷新诗,
廿年旧友。相逢同是天涯客,只 为佳人难再得。”
• 坎坷蹭蹬,飞鸿倦旅
郁达夫简介
• “人生终究是悲苦的结晶……清 夜酒醒,看看我胸前睡着的被金钱
小结
清静
悲凉
晨院静观 秋槐落蕊而知秋 秋蝉残鸣而报秋 秋雨淋人人话秋
秋日胜果之奇观
文人悲秋
•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
——宋玉《九辩》
•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 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
——(汉)刘彻
•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
——(唐)王健
• 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
• 清:破屋、破壁腰中
凄清之感
• 静:驯鸽的飞声
以动衬静
• 悲凉:蓝朵、日光、
姿色悲凉
• 2、面对此情此景作者的心境如何?
“一坐”、“细数”、“静对” 悠闲、惬意
一字一句见情思
• 二、秋槐落蕊
• 1、作者觉得此景给他的感觉如何?
• “细腻、清闲、落寞” 欣喜、寂寞
• 2、这种感觉是怎么来的?
• 细腻:极微细极柔软 • 清闲:踏蕊、观丝纹
思考探究
故都的秋景可谓色彩丰富, 作者为什么只赞美清、静、悲凉之秋呢? 试从主客观原因加以评析。
北山 (王安石) 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 北山即钟山,又称紫金山,位于南京市中 山门外,此诗尽显舒闲容与之态,然“坐 久”、“归迟”者,绝非仅在于落花、芳 草,作者变法失败后,辞职退居江宁(今 南京);从中可想见作者人生所历之波澜。
• 有味:“咬”“一立”“缓慢悠闲”“微叹”
• (都市闲人的情态表现他们怎样的心境?)静
• 像样:一层秋雨一层凉
悲凉
一字一句见情思
• 五、秋日胜景 • 1、作者说这是一种奇景,怎么个奇法? • 2、怎么见得清、静、悲凉呢? • 淡绿微黄而不是火红 • 尘沙灰土而不是清朗 • 清秋之节有种冷落悲凉之感 • 3、GOLDEN DAYS是一种升华
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 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 写下了优美的散文──《故都的秋》。
补充资料
• 一九三五年春,作者在《寂寞的春朝》中 对时局的观感是:“中国的现状,同南宋 当时实在还是一样,外患的迭来,朝廷的 蒙昧,百姓的无智,志士的悲哽,在这中 华民国的二十四年,和孝宗的乾道淳熙, 的确也没有什么绝大的差别。”
一字一句见情思
• 三、秋蝉残啼
• 1、作者对秋蝉又有怎样独特的感受?
• 衰弱的残声:
悲凉
• 无论什么地方皆可听见啼叫: 以动衬静
• 家家户户的家虫: 不反感,如宠物 清
一字一句见情思
• 四、雨后秋凉
• 1、北方的秋雨,有何特色?
• 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下得奇,下得有 味,下得更像样。
• 奇:“忽而”“息利索落”“卷” 清
情之切
寻章摘句味情思
•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
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
的芦花……
思之长
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 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 底。
味之浓
二.精读3-11段。
思考:文中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写出 了“故都的秋”怎样的特点?
阅读讨论
1.第3段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秋晨图景? 作者此时的心境如何?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竞相吟诵
丹桂飘香,秋菊傲霜,秋 秋风萧瑟,残荷听雨,秋 霜叶黄花,秋叶碧草,秋 天高云淡,北雁南飞,秋
一叶知秋
• (1)注音 • 喇叭 一椽 驯鸽 槐树 落蕊 细腻 • 夹袄 平仄 歧韵 橄榄 鸽蛋似的 • 这枣子颗儿 颓废 萧索 潭柘寺 普陀山 • (2)解词 • 不远千里 混混沌沌 疏疏落落 • 皇城人海 都市闲人 缓慢悠扬 • 息列索落 平平仄仄 不能自已
文人咏秋
• 毛泽东:“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 春光。战地黄花分外香。”《采桑子·重阳》
•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 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刘禹锡)
• 秋瑾也盛赞秋风:“秋风起兮百草黄,秋风 之性劲且刚。能使群花皆缩首,助他秋菊傲 秋霜。”
一.听读课文,源自文库选信息。
文中作者对“故都的秋”充满了怎样 的情感?请画出文中相应的句子,读 一读,体会一下。
寻章摘句味情思
• 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 来得静,来得悲凉。 味之殊
• 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 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 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 味。
萧瑟清静 凄清闲逸
• 落寞: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 落寞悲凉
槐蕊意象
• 黄萎槐蕊结,红破莲芳坠。无奈每年秋, 先来入衰思。【开襟】白居易
• 蝉吟槐蕊落,的的是愁端。
•
【与友人会】杨凝
• 槐疏非尽意,松晚夜凌寒。悲调弦中急, 穷愁醉里宽。【咏怀】骆宾王
•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
【秋宵月下有怀】孟浩然
• 岂有文章传海内; 欲将沉醉换悲凉。
——郁达夫自题
时代背景:
从1921年9月至1933年3月,郁达夫曾用相当 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进行创作。由于国 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 月由上海迁居杭州,1936年离杭州赴福州,在 杭州居住了近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 创作枯竭,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 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 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 在游山玩水的过程中,写了许多游记。
买来的肉体,我的哀愁,比自称道
德家的人,还要沉痛数倍。我岂是
2.第4段作者看到槐树落蕊的感觉如何? 何以见得?
3.第5段可见作者对“秋蝉” 有怎样独特的感受?
4.第6-10段北方的秋雨有怎样的特点? 此部分为何会提到“都市闲人”?
5.第11段作者为何说北方的秋果也是 一种奇景?“奇”在何处?
一字一句见情思
• 一、小院秋晨
• 1、这是一个怎样的秋晨?特点是?
郁达夫简介
• 志向:“老夫亦是奇男子,潦倒 如今百事空。只见人骑肥马去, 更无心唱大江东。”
• 零余者的悲凉,颓唐惨沮的情感 • 爱情:挽徐志摩联“两卷新诗,
廿年旧友。相逢同是天涯客,只 为佳人难再得。”
• 坎坷蹭蹬,飞鸿倦旅
郁达夫简介
• “人生终究是悲苦的结晶……清 夜酒醒,看看我胸前睡着的被金钱
小结
清静
悲凉
晨院静观 秋槐落蕊而知秋 秋蝉残鸣而报秋 秋雨淋人人话秋
秋日胜果之奇观
文人悲秋
•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
——宋玉《九辩》
•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 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
——(汉)刘彻
•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
——(唐)王健
• 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
• 清:破屋、破壁腰中
凄清之感
• 静:驯鸽的飞声
以动衬静
• 悲凉:蓝朵、日光、
姿色悲凉
• 2、面对此情此景作者的心境如何?
“一坐”、“细数”、“静对” 悠闲、惬意
一字一句见情思
• 二、秋槐落蕊
• 1、作者觉得此景给他的感觉如何?
• “细腻、清闲、落寞” 欣喜、寂寞
• 2、这种感觉是怎么来的?
• 细腻:极微细极柔软 • 清闲:踏蕊、观丝纹
思考探究
故都的秋景可谓色彩丰富, 作者为什么只赞美清、静、悲凉之秋呢? 试从主客观原因加以评析。
北山 (王安石) 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 北山即钟山,又称紫金山,位于南京市中 山门外,此诗尽显舒闲容与之态,然“坐 久”、“归迟”者,绝非仅在于落花、芳 草,作者变法失败后,辞职退居江宁(今 南京);从中可想见作者人生所历之波澜。
• 有味:“咬”“一立”“缓慢悠闲”“微叹”
• (都市闲人的情态表现他们怎样的心境?)静
• 像样:一层秋雨一层凉
悲凉
一字一句见情思
• 五、秋日胜景 • 1、作者说这是一种奇景,怎么个奇法? • 2、怎么见得清、静、悲凉呢? • 淡绿微黄而不是火红 • 尘沙灰土而不是清朗 • 清秋之节有种冷落悲凉之感 • 3、GOLDEN DAYS是一种升华
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 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 写下了优美的散文──《故都的秋》。
补充资料
• 一九三五年春,作者在《寂寞的春朝》中 对时局的观感是:“中国的现状,同南宋 当时实在还是一样,外患的迭来,朝廷的 蒙昧,百姓的无智,志士的悲哽,在这中 华民国的二十四年,和孝宗的乾道淳熙, 的确也没有什么绝大的差别。”
一字一句见情思
• 三、秋蝉残啼
• 1、作者对秋蝉又有怎样独特的感受?
• 衰弱的残声:
悲凉
• 无论什么地方皆可听见啼叫: 以动衬静
• 家家户户的家虫: 不反感,如宠物 清
一字一句见情思
• 四、雨后秋凉
• 1、北方的秋雨,有何特色?
• 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下得奇,下得有 味,下得更像样。
• 奇:“忽而”“息利索落”“卷” 清
情之切
寻章摘句味情思
•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
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
的芦花……
思之长
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 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 底。
味之浓
二.精读3-11段。
思考:文中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写出 了“故都的秋”怎样的特点?
阅读讨论
1.第3段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秋晨图景? 作者此时的心境如何?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竞相吟诵
丹桂飘香,秋菊傲霜,秋 秋风萧瑟,残荷听雨,秋 霜叶黄花,秋叶碧草,秋 天高云淡,北雁南飞,秋
一叶知秋
• (1)注音 • 喇叭 一椽 驯鸽 槐树 落蕊 细腻 • 夹袄 平仄 歧韵 橄榄 鸽蛋似的 • 这枣子颗儿 颓废 萧索 潭柘寺 普陀山 • (2)解词 • 不远千里 混混沌沌 疏疏落落 • 皇城人海 都市闲人 缓慢悠扬 • 息列索落 平平仄仄 不能自已
文人咏秋
• 毛泽东:“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 春光。战地黄花分外香。”《采桑子·重阳》
•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 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刘禹锡)
• 秋瑾也盛赞秋风:“秋风起兮百草黄,秋风 之性劲且刚。能使群花皆缩首,助他秋菊傲 秋霜。”
一.听读课文,源自文库选信息。
文中作者对“故都的秋”充满了怎样 的情感?请画出文中相应的句子,读 一读,体会一下。
寻章摘句味情思
• 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 来得静,来得悲凉。 味之殊
• 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 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 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 味。
萧瑟清静 凄清闲逸
• 落寞: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 落寞悲凉
槐蕊意象
• 黄萎槐蕊结,红破莲芳坠。无奈每年秋, 先来入衰思。【开襟】白居易
• 蝉吟槐蕊落,的的是愁端。
•
【与友人会】杨凝
• 槐疏非尽意,松晚夜凌寒。悲调弦中急, 穷愁醉里宽。【咏怀】骆宾王
•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
【秋宵月下有怀】孟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