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特性设计理论依据
减振器阻尼系数与悬架系统阻尼比的匹配(精)
第22卷第6期2000年12月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学报JOURNA L OF W UH AN AUT OM OTI VE PO LY TECH NIC UNI VERSITYV ol.22N o.6Dec.2000文章编号:10072144X(20000620022204汽车减振器阻尼系数与悬架系统阻尼比的匹配韦勇1,阳杰2,容一鸣2(1.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广西柳州545007;2.武汉汽车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0摘要:阐述了双轴汽车减振器阻尼系数与悬架系统阻尼比匹配设计的原则,论述了悬架减振器外特性的匹配设计要求和设计方法,并对某实际车型进行了减振器阻尼系数与悬架系统阻尼比匹配分析及改进设计。
通过道路试验验证了改进设计的结果是可行的。
关键词:减振器;汽车悬架;阻尼比匹配中图法分类号:U463.33文献标识码:A汽车悬架动力学表明,地面对悬架系统的激振力等于悬架质量的惯性力和非悬架质量的惯性力之和。
车轮动载(激振力又决定了车轮的接地性能,它是汽车行驶安全性的重要尺度。
显然,在悬架系统中配置恰当的减振器,才能有效地抑制车身振动,保证良好的平顺性及安全性。
1阻尼匹配的原则根据振动理论和工程经验,悬架阻尼的匹配关系由式(1确定:ξ=C2Km=0.2~0.45(1式中,ξ为悬架系统阻尼比;C为悬架减振器的等效阻尼系数(NsΠm;K为悬架刚度(NΠm; m为悬架质量(kg。
当减振器不是垂直安装时,要考虑安装角的影响。
悬架中的弹性元件在支承车身质量的同时,还可缓和路面产生的振动,而减振器起抑制振动的作用。
缓冲和抑振是矛盾着的两个方面,它们是在保证车辆和乘员安全的正常运行条件下统一起来的,这就是悬架阻尼必须匹配设计的依据。
ξ值较大时,能迅速减振,但不适当地增大ξ值会传递较大的路面冲击,甚至使车轮不能迅速向地面回弹而失去附着力和对激励的缓冲能力;ξ值较小时,振动持续时间变长,又不利于改善舒适性。
电机学实验大纲-2017版
《电机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电机学》课程编码:060132008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选修适用专业:自动化适用教学计划版本:2017课程总学时:32实验(上机)计划学时: 8开课单位: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一、大纲编写依据1.自动化专业2017版教学计划;2.自动化专业《电机学》理论教学大纲对实验环节的要求;3.近年来《电机学》实验教学经验。
二、实验课程地位及相关课程的联系1.《电机学》是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2.本实验项目是《电机学》课程综合知识的运用;3.本实验项目是理解直流电机,交流电机及变压器的基础;4.本实验以《电路》、《大学物理》为先修课;5.本实验为后续的《运动控制基础》、《直流运动控制系统》、《交流调速系统》及《工厂供电及节能技术》课程学习有指导意义。
三、实验目的、任务和要求1.本课程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课程主要讲解直流电机、变压器、交流电机。
它一方面研究电机的基本理论问题、另一方面又研究与其相联系的科学实验和生产实际中的问题。
本课程的实验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直流电机、交流电机、变压器的基本理论,为学习“直流运动控制系统”、“交流调速系统”和“工厂供电及节能技术”等课程打下坚实基础;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训练,使学生初步掌握电机的应用;4.培养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和现象,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以及正确书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5.实验项目的选定依据教学计划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6.巩固和加深学生对电机学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7.通过实验,要求学生做到:(1)预习实验,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撰写实验报告;(2)正确连接实验线路;(3)用电机学理论知识独立分析实验数据。
四、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手段的特色重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五、实验内容和学时分配1、实验目的:1.掌握用实验方法测定直流发电机的运行特性,并根据所测得的运行特性评定该被试电机的有关性能。
设计技术理论知识点总结
设计技术理论知识点总结设计技术是指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应用各类技术理论和方法来解决设计问题的一门学科。
在设计领域中,设计技术理论的掌握对于设计师而言至关重要。
本文将总结一些设计技术理论的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设计技术。
一、设计过程与方法设计过程是指从需求分析、概念提炼、草图讨论到详细设计等一系列步骤组成的流程。
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要遵循一定的方法来保证设计的有效性和效率。
1. 需求分析:了解客户的需求和意图,明确设计的目标和约束条件。
2. 创意发散:运用各类创意工具和方法,进行大量的创意产生,追求创新与多样性。
3. 创意评估:对创意进行评估和筛选,选择最具可行性和创新性的创意方案。
4. 详细设计:将选定的创意方案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包括图纸绘制、材料选择等。
5. 原型制作:根据设计方案制作原型,进行功能测试和用户体验评估。
6. 最终设计:根据原型制作反馈结果进行修改和优化,最终完成设计方案。
二、设计原则与规范设计原则是指在进行设计时需要遵循的一些基本准则和规范,以确保设计的质量和效果。
1. 简约原则:追求简练而不简单,去除设计中的冗余和繁复,使设计更加清晰和易于理解。
2. 一致性原则:保持设计元素和界面的一致性,使用户能够快速准确地理解并操作。
3. 可读性原则:选择合适的字体、字号和对比度,确保信息的易读性和可理解性。
4. 可用性原则: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设计符合用户心理和操作习惯的界面和功能。
5. 色彩运用原则:运用色彩的搭配和配比,使设计更加美观、和谐和舒适。
三、设计工具与软件设计工具和软件是设计师在进行设计过程中常用的辅助工具,能够提高设计效率和效果。
1. 图形设计工具:如Photoshop、Illustrator等,用于图形的处理、编辑和制作。
2. CAD软件:如AutoCAD、SolidWorks等,用于三维模型的设计和建模。
3. 交互设计工具:如Axure、Sketch等,用于交互设计和界面原型的制作。
模具的基本设计原理
模具的基本设计原理1. 引言模具(Mold)是工业生产中常用的一种工具,用于制造各种产品的形状和尺寸。
模具的设计原理是根据生产产品的要求和工艺流程来确定的,合理的模具设计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本文将介绍模具的基本设计原理,包括模具选材、结构设计、表面处理和模具寿命等方面。
2. 模具选材模具的选材需要根据所制造产品的性质和要求来选择。
常见的模具材料有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两类。
•金属材料:常用的金属材料有合金钢、硬质合金等,具有高强度、耐磨性好等特点,适用于生产大量使用的产品,如汽车零件、家电零件等。
•非金属材料:如塑料、橡胶、玻璃等,适用于制造塑料制品、橡胶制品等。
非金属模具相对较便宜且易于加工。
3. 结构设计模具的结构设计是模具设计的核心内容,关系到模具的使用寿命和产品质量。
结构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流道设计:确定模具中的流动道路,保证熔融物质能够顺利流动并充满模腔。
•针阀设计:针阀的设计决定了产品的尺寸和形状,需要根据产品要求决定合适的针阀数量和位置。
•排气设计:排气设计是为了排除模具中产生的气体,防止气泡等缺陷的产生。
•确定模腔尺寸:根据产品的尺寸要求和合理收缩率,确定模腔的尺寸。
4. 表面处理模具的表面处理是为了提高模具的耐磨性和延长使用寿命。
常见的表面处理方式有以下几种:•硬化处理:通过热处理、表面渗碳等方式,提高模具的硬度和耐磨性。
•涂层处理:采用表面镀膜、喷涂等技术,在模具表面形成一层保护层,提高模具的耐磨性和使用寿命。
•抛光处理:通过抛光等方法,提高模具的表面光洁度,减少模具与产品之间的摩擦阻力。
5. 模具寿命模具的寿命是指模具能够连续使用的时间或加工的产品数量。
模具的寿命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材料选择、结构设计、使用条件等。
以下是一些延长模具寿命的方法:•定期维护:定期清洗模具,修复表面损伤,及时更换磨损严重的部件。
•提高模具材料硬度:选择硬度较高的材料,经过合适的热处理和表面处理,提高模具的硬度和耐磨性。
设计特征知识点笔记总结
设计特征知识点笔记总结一、设计特征的概念和分类1. 设计特征的概念设计特征是指在设计过程中,所具备的对设计对象的形态、结构、功能等方面的描述,是用来表达设计目标和设计思想的关键属性。
设计特征可以是物理的、几何的,也可以是非物理的、非几何的。
物理的设计特征包括形状、尺寸、材料、加工方式等,而非物理的设计特征包括运动、动力、流体、热力等。
在实际的设计中,设计特征通常是一系列相关的特征属性的集合,它们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2. 设计特征的分类根据设计过程中设计特征的性质以及设计特征所用的描述方法,设计特征可以分为几何特征和非几何特征。
几何特征是指在设计对象的描述中所涉及的形态、尺寸、位置、曲率、角度等性质,例如线、面、体等。
非几何特征是指在设计对象的描述中所不涉及的形态、尺寸、位置、曲率、角度等性质,例如运动、力学特性、流体特性等。
二、设计特征的表示方法1. 几何特征的表示方法几何特征的表示方法通常包括手绘、CAD图形、数学表示、特征树等。
手绘是最为直观的几何特征表示方法,它可以快速、灵活地展示设计特征。
CAD图形是在电脑上进行的几何特征表示方法,可以用于快速设计、修改和查看。
数学表示是指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或数学公式来表示几何特征的方法。
特征树是指将设计对象的几何特征以树形结构展示出来,通过树形结构可以清晰地展示设计对象的框架结构、构成部分以及性质。
2. 非几何特征的表示方法非几何特征的表示方法主要包括图表、数值、符号和文字描述。
图表是一种直观、易于理解的非几何特征表示方法,可以展示出设计对象的性能、特性等。
数值是一种精确、准确的非几何特征表示方法,可以用于对设计对象的性能、特性等进行量化描述。
符号是一种规范、简洁的非几何特征表示方法,可以用于对设计对象的控制要求、限制条件等进行描述。
文字描述是一种灵活、多样的非几何特征表示方法,可以用于对设计对象的特性、性能、功能、用途等进行详细描述。
三、设计特征的应用1. 在设计过程中的应用在设计过程中,设计特征被广泛应用于设计目标的设定、设计方案的制定、设计方案的比较优选、设计方案的分析评价以及设计方案的调整优化等方面。
抽油机井六维度效率因数评价方法
文章编号:1000 − 7393(2023)03 − 0325 − 07 DOI: 10.13639/j.odpt.202303035抽油机井六维度效率因数评价方法吴虞1,2 冯子明3 蒋国斌4 李琦4 孙桐建41. 东北石油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2.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开发事业部;3. 温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4.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采油工程研究院引用格式:吴虞,冯子明,蒋国斌,李琦,孙桐建. 抽油机井六维度效率因数评价方法[J ]. 石油钻采工艺,2023,45(3):325-331,392.摘要:为了解决油田中后期开采阶段低产、低效井占比高,采用节能措施后依然有部分油井系统效率低于10%,现有评价指标和体系无法判断抽油机井的节能潜力空间问题,通过人工举升理论与实测生产数据分析,提出效率因数概念和六维度因数评价方法,包括动力因数、传动因数、井封因数、杆柱因数、气举因数和泵送因数等新概念,并建立了效率因素计算公式、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
油田现场应用330口油井的测试数据表明,六维度效率因数评价方法能够判断出抽油机井各节点的节能潜力空间,并给出针对性优化措施和优化流程,油井系统效率显著提高。
建立的六维效率因数评价模型,完善了抽油机井节点节能潜力计算的理论公式,为油田节能管理提供了一种科学技术方法。
关键词:抽油机井;六维度因数;效率因数;油井效率;人工举升;节能中图分类号:TE355 文献标识码: ASix-component efficiency factor evaluation method for pumping wellsWU Yu 1,2, FENG Ziming 3, JIANG Guobin 4, LI Qi 4, SUN Tongjian 41. School of Mechan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Northeast Petroleum University , Daqing 163318, Heilongjiang , China ;2. Development Department of PetroChina Daqing Oilfield Co., Ltd., Daqing 163000, Heilongjiang , China ;3.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 Wenzhou University , Wenzhou 325399, Zhejiang , China ;4. Oil Production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 PetroChina Daqing Oilfield Co., Ltd., Daqing 163453, Heilongjiang , ChinaCitation: WU Yu, FENG Ziming, JIANG Guobin, LI Qi, SUN Tongjian. Six-component efficiency factor evaluation method for pumping wells [J ]. Oil Drilling & Production Technology, 2023, 45(3): 325-331, 392.Abstract: This research intends to deal with the high proportions of low-production and low-efficiency wells, the presence of oil wells with energy efficiency below 10% even after performing energy-saving treatments, and the failure of the current evaluation indicators and system to clarify the energy-saving potential of pumping wells. Based on the artificial lifting theory and analysis of production data, the concept of the efficiency factor was proposed, and the six-component efficiency factor evaluation method was developed, including the factors of power, transmission, packers, rod-string, gas lifting and pumping. The calculation formula of the efficiency factor, and the evaluation indicators and methodology were develope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esented method to 330 oil wells shows that this method can clarify the energy-saving space at each node of pumping wells and provide case-specific optimization treatments and workflows to considerably improve the oil well efficiency. The developed six-component efficiency factor evaluation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变速驱机-杆-泵全耦合动力学行为及优化运行节能机理研究”(编号:51774091)。
分布式电驱动系统永磁同步电机改进型反馈式弱磁控制策略研究
第16卷第4期2021年12月电气工程学报JOURNA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Vol.16 No.4Dec. 2021DOI:10.11985/2021.04.011分布式电驱动系统永磁同步电机改进型反馈式弱磁控制策略研究*韩建斌张卓然黄健王晨杜亚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多电飞机电气系统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16)摘要:以分布式电驱动系统的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为研究对象,对满足高转矩输出和宽转速范围下的电机转矩特性进行分析,对比传统前馈弱磁和反馈式弱磁控制策略的优缺点,提出一种易于工程化实现的带深度前馈的改进型反馈式弱磁控制策略,详细阐述其工作原理,并给出其前馈分量和反馈分量的具体计算方法,并通过推导其闭环传递函数对电流环稳定性进行分析,最后对所提控制策略的控制性能进行仿真验证。
所提出的改进型反馈式弱磁控制策略在效率、控制精度和工程化实现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关键词:分布式电驱动系统;前馈;弱磁控制;永磁同步电机中图分类号:TM561Research on Improved Feedback Field-weakening Control Strategy of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for Distributed Drive SystemHAN Jianbin ZHANG Zhuoran HUANG Jian WANG Chen DU Yahui (Center for More-Electric-Aircraft Power System, Nanjing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University,Nanjing 210016)Abstract:The surface-mounted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in-wheel motors for distributed drive electric vehicles are thoroughly studied. Firstly, the motor torque characteristics under high torque level and wide speed range are analyzed. Comparison of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for traditional open-loop flux-weakening strategy and the feedback-based flux-weakening strategy are conducted. Furthermore, an improved feedback flux-weakening control strategy with deep feedforward which is easy to be implemented in engineering is proposed. Both the working principle and the calculation method of feedforward and feedback parameters are elaborated. The stability of the current loop is also analyzed through the derivation of its closed-loop transfer function. Finally, the controlling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method is validated by simulation result. The improved feedback flux-weakening control strategy proposed in this paper has significant advantage in efficiency, torque accuracy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Key words:Distributed electric drive system;feed-forward;flux-weakening;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achine1 引言分布式电驱动系统主要结构特征是将驱动电机直接安装在驱动轮内或者驱动轮附近,具有驱动传动链短、传动效率高、结构紧凑等突出优点。
发动机外特性实训报告
一、引言发动机外特性是指发动机在不同转速下所表现出的性能指标,如扭矩、功率、燃油消耗率等。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发动机外特性的测试方法,掌握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表现,并分析影响发动机外特性的因素。
二、实训目的1. 了解发动机外特性的测试方法及步骤;2. 掌握发动机在不同转速下的性能表现;3. 分析影响发动机外特性的因素;4. 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三、实训设备与工具1. 发动机测试台;2. 发动机转速表;3. 发动机扭矩传感器;4. 发动机燃油消耗率测量仪;5. 计算器;6. 实验记录本;7. 笔记本电脑。
四、实训步骤1. 准备工作:将发动机测试台连接好电源,确保各项设备正常运行。
将发动机转速表、扭矩传感器、燃油消耗率测量仪等设备与测试台连接。
2. 数据采集:按照测试步骤,依次调整发动机转速,记录不同转速下的扭矩、功率、燃油消耗率等数据。
3. 数据处理: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绘制发动机外特性曲线图。
4. 结果分析:分析发动机在不同转速下的性能表现,找出影响发动机外特性的因素。
五、实训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以下为部分实验数据。
转速(r/min)| 扭矩(N·m)| 功率(kW)| 燃油消耗率(g/kW·h)---|---|---|---1000 | 50 | 25 | 3001500 | 70 | 40 | 3502000 | 90 | 55 | 4002500 | 110 | 65 | 4503000 | 130 | 80 | 5002. 结果分析:(1)发动机扭矩随转速的增加而增加,功率也随之增加。
在低转速时,发动机扭矩较小,功率较低;在高转速时,发动机扭矩和功率较大。
(2)发动机燃油消耗率随转速的增加而增加。
在低转速时,燃油消耗率较低;在高转速时,燃油消耗率较高。
(3)影响发动机外特性的因素主要有:发动机结构、燃烧效率、空气流量、燃油喷射等。
设计特征知识点梳理总结
设计特征知识点梳理总结设计特征是指在设计过程中所采取的各种手段和方法,以实现设计目标和满足用户需求。
它是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需要考虑的重要要素之一。
本文将对设计特征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总结,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设计特征的概念、分类和应用。
一、概念概述设计特征即指设计中所运用的各种特定元素和因素,包括形态、结构、色彩、材料、功能、人机交互等等。
它们在设计中起到不同的作用,可以用来增强产品的视觉吸引力、提升产品的功能性和用户体验。
二、设计特征的分类1. 形态特征形态特征是指设计中物体的形状、轮廓和外观等方面的特点。
这些特征可以用来传达产品的品牌风格、识别特性和美感等。
例如,在建筑设计中,不同的形态特征可以赋予建筑不同的风格,如古典、现代、艺术等。
2. 结构特征结构特征是指设计中物体的组成和构造方式。
设计师可以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来增加产品的承重能力、稳定性和可靠性等。
在工业设计中,优秀的结构设计可以减少材料的使用量,并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
3. 色彩特征色彩特征是指设计中所运用的色彩元素。
色彩对于产品的视觉效果和用户感知具有重要影响。
不同的色彩搭配可以传达不同的情感和意义,例如红色代表热情、蓝色代表冷静等。
设计师在运用色彩特征时需要考虑产品的品牌价值观和目标用户的喜好。
4. 材料特征材料特征是指设计中所选用的材料种类和质感特点。
不同的材料可以赋予产品不同的触感、表面质感和视觉效果。
例如,金属材料可以让产品显得坚固和高档,而塑料材料则可以使产品轻便和丰富多样。
5. 功能特征功能特征是指设计中产品的使用性能和功能特点。
设计师需要充分考虑产品的实际使用需求,通过功能特征来满足用户的各种使用场景。
例如,手机的功能包括通话、上网、拍照等,设计师需要合理地布局界面和按键,以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6. 人机交互特征人机交互特征是指设计中产品与用户之间的互动方式和界面设计。
这方面的特征尤其在软件设计和用户界面设计中起到重要作用。
壳体设计基础知识点总结
壳体设计基础知识点总结壳体的基础知识点总结:一、壳体的设计原理1. 遗传原理:壳体的形态特征和设计是由生物体的遗传信息所决定的。
通过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变异,使得不同种类生物的壳体具有各自独特的特点和功能。
2. 适应原理:壳体的设计是为了适应生物体所处的环境和生活方式。
不同环境下的生物体,其壳体的设计会根据所处环境的特点而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变化,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
3. 功能原理:壳体的设计是为了保护生物体的内部结构和器官不受外部环境的侵害,同时也可以起到支撑、保温、保湿等功能。
4. 材料原理:壳体的设计根据生物体所处环境的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来构建壳体,以保证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用性。
二、壳体的功能1. 保护功能:壳体可以有效地保护生物体的内部结构和器官,避免受到外部环境的侵害和损害。
2. 支撑功能:壳体可以提供生物体的内部结构和器官足够的支撑和保护,使得生物体能够保持正常的姿势和运动能力。
3. 保温功能:壳体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使得生物体的内部结构和器官能够在恒定的温度下正常生长和发育。
4. 保湿功能:壳体可以防止生物体的内部结构和器官过度蒸发,保持其足够的湿度和水分。
5. 防御功能:壳体可以作为生物体的一种防御工具,抵御外部的天敌和捕食者。
三、壳体的形态特征1. 几何形状:壳体的形态特征包括其整体的几何形状、外部轮廓和内部结构等方面。
2. 表面纹理:壳体的表面纹理对于其防滑、抗风化和隐蔽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3. 结构层次:壳体的结构层次包括其表面的硬度、内部的组织结构、壳体的连接方式等方面。
4. 尺寸比例:壳体的尺寸比例对于其整体形态和功能属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四、壳体的材料1. 生物材料:一些生物体的壳体是通过自身分泌的物质构建的,比如贝壳、甲壳类的壳体等。
2. 矿物材料:一些生物体的壳体是由矿物质组成,比如蛤壳、鸟类蛋壳等。
3. 合成材料:一些生物体的壳体是由合成材料构建的,比如人造贝壳、人造蛋壳等。
计算机体系结构
一、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计算机体系结构是指机器语言程序的设计者或是编译程序设计者所看到的计算机系统的概念性结构和功能特性。
Amdahl所定义的体现结构是指程序员面对的是硬件的系统。
所关心的是如何合理的进行软硬件功能的分配。
计算机系统结构是指机器语言级的程序员所了解的计算机的属性,即外特性。
可以包含数据表示,寄存器定义、数量、使用方式,指令系统,中断系统,存存储系统,IO系统等。
计算机组成是计算机结构的逻辑实现。
可以包含数据通路宽度,专用部件设置,缓冲技术,优化处理等。
计算机的实现是指其计算机组成的物理实现。
包括处理机,主存部件的物理结构,器件的集成度,速度的选择,模块、硬件、插件底板的划分和连接。
从使用语言的角度,可以把计算机系统按功能从高到低分为7级:0应用语言机器级、1高级程序语言机器级、2汇编语言机器级、3操作系统机器级、4传统机器语言机器级、5微程序机器级和6电子线路级。
3~6级为虚拟机,其语言功能均由软件实现。
硬件功能分配的基本原则:(1)功能要求。
首先是应用领域对应的功能要求,其次是对软件兼容性的要求;(2)性能要求。
如运算速度,存储容量,可靠性,可维护性和人机交互能力等;(3)成本要求。
体系结构设计的方法有三种:由上而下-从考虑如何满足应用要求开始设计;由下而上-基于硬件技术所具有的条件;由中间开始的方法。
体系设计的步骤:需求分析、需求说明、概念性设计、具体设计、优化和评价。
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分类:(1)弗林FLYNN分类法:按指令流和数据流将计算机分为4类:①单指令流、单数据流-Single Instruction Stream Single Data Stream,SISD。
计算机,即传统的单处理机,通常用的计算机多为此类,如脉动阵列计算机systolic array;②单指令流、多数据流-Multiple,SIMD。
典型代表是并行处理机。
其并行性在于指令一级。
如ILLIAC、PEPE、STARAN、MPP等;③MISD计算机;④MIMD计算机。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路基本概念及基本定律
第1章 电路基本概念与定律
思政引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第1章 电路基本概念与定律
思政引例
日常生活人们所接触实际电路很多,如家用电器:电视、洗衣 机、电饭煲、微波炉、电磁炉、电冰箱、空调等,不管内部是 交流电路还是直流电路,比如手电筒,若要弄清工作原理,必 须从电路原理上进行分析,就需要具备一定的电路基础知识。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第1章 电路基本概念与定律——电路模型
最简单的手电筒电路示意图 负载
电源
中间环节
干电池作电源,灯泡作负载,导线和开关作为中间环节将灯 泡和干电池连接起来,实现将电能转变为光能的功能。
章目录 节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1章 电路基本概念与定律——电路模型
半导体扩音机的工作原理方框图
中间环节
信号源
负载
话筒(麦克风)是电源(信号源),中间环节是放大 电路,负载是扬声器。
章目录 节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1章 电路基本概念与定律——电路模型
二、电路模型 由理想化的电路元件组成的电路图。
理想电阻元件R
理想无源元件 理想电感元件L
理想电路元件
理想电容元件C
理想有源元件
理想电压源US 理想电流源IS
第1章
教学目标
1.理解电路作用与组成部分,掌握电路模型。 2.掌握电压和电流参考方向及相关性,理解元件物 理性质和外特性。 3.掌握欧姆定律,理解电路的工作状态。 4.理解基尔霍夫定律并能熟练运用。 5.理解电位概念,掌握电源与负载判断,功率平衡。
第1章 电路基本概念与定律
第一节 电路模型 第二节 电路基本物理量 第三节 基尔霍夫定律 第四节 电路元件 第五节 电路的工作状态
前导叶结构参数对大型轴流风机气动噪声的影响研究
Chinese Journal of Turbomachinery*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706203),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探索项目(Y ,LY20E090004),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2019ZX06004001)前导叶结构参数对大型轴流风机气动噪声的影响研究*胡银杰1,3周水清1,3张锴2杨柯1,3王赤虎2(1.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2.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3.嵊州市浙江工业大学创新研究院)摘要:安全壳循环冷却风机作为CAP1400安全壳循环冷却机组的关键设备,其空气性能与噪声特性对核电厂系统的安全运转有重要影响。
本文考虑了横向脉动速度对风机流场影响,引入涡粘性系数表达式对标准k-ε湍流模型进行修正,使数值模拟平均计算误差降低到5%以内,提升对大型轴流风机气动性能预测的准确性。
基于修正后的数值模拟分析,本文引入无量纲参数σ来表示动叶至前导叶的轴向间距与前导叶弦长的比值,并针对不同σ值的风机模型进行数值计算与噪声分析,并选取最优模型进行打样分析。
试验及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通过增大σ值来减小噪声值在大流量工况下作用较为显著,且在0.5≤σ≤1.0的范围内效果最佳,优化后模型在保证空气性能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噪声下降3.0~5.0dB。
关键词:大型轴流风机;湍流模型修正;降噪设计;试验验证中图分类号:TH432.1文章编号:1006-8155-(2021)05-0016-07文献标志码:ADOI:10.16492/j.fjjs.2021.05.0003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the Structural Parameters of the Front Guide Vane on Aerodynamic Noise of LargeAxial FanYin-jie Hu 1,3Shui-qing Zhou 1,3Kai Zhang 2Ke Yang 1,3Chi-hu Wang 2(1.Colleg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Shanghai Nuclear Engineering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Co.,Ltd.;3.Institue of Innovation Research of Shengzhou and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bstract:The containment circulation cooling fan is the key equipment of the CAP1400containment circulation cooling unit,and its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and noise characteristics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safe operation of the nuclear power plant system.In this paper,the influence of lateral pulsation speed on the fan flow field is considered,and the standard k-εturbulence model is modified by introducing the expression of eddy viscosity coefficient,so that the average error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is reduced to less than 5%,and the accuracy prediction of the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large axial flow fan is im-proved.Based on the modified numerical simulation analysis,the dimensionless parameter σrepresenting the ratio of the axial distance between the rotor blade and the front guide vane and the chord length of the front guide vane i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and the numerical calculation and noise analysis for fan models with different σvalues is performed,then the optimal mod-el is obtained.The test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it is more effective way by increasing the σvalue to reduce the noise under large flow conditions,and the best in the range of 0.5≤σ≤1.0.Under the premise that the air performance is basi-cally unchanged,the optimized model can reduce the noise by 3.0~5.0dB.Keywords:LargeAxial Flow Fan;Correction of Turbulence Model;Noise Reduction Design;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前导叶结构参数对大型轴流风机气动噪声的影响研究··16Chinese Journal of Turbomachinery第63卷,2021年第5期 Vol.63,2021,No.50引言控制棒驱动冷却风机、安全壳循环冷却风机等大型轴流风机具有大尺寸、叶片数多的特点,且流场结构由于动静叶耦合、动叶和导叶结构较为复杂,常常存在着二次流、旋涡等流动现象,并有流动分离的发生[1]。
电机外特性
电机外特性电机是机械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机械设备,它的外特性对机械工程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电机外特性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电机的物理特性,其中包括电机的力学特性、机械结构特性和电性能特性。
电机外特性的理解和研究对工程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1.电机力学特性电动机力学特性是电机外特性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包括转矩和转动惯量等因素。
电机的转矩是指电机内部转动惯量所产生的力,它表示电机的功率和动力性能。
电机的转动惯量定义为当转子的旋转角度改变一定数量时所需的力,它是电机的力学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2.机械结构特性电机的机械结构特性包括外壳结构形状、内部部件的排列、安装尺寸和安装方式等因素。
这些特性主要影响电机的安装、操作、性能和维护保养等。
电机外壳结构形状通常决定电机的外形大小,内部部件排列则影响电机的性能和质量;安装尺寸和安装方式也是电机性能的重要因素。
3.电性能特性电性能特性是指电机在电压、电流、功率等因素条件下表现出的各种电气特性。
这种特性包括电机的电容量、磁滞特性、电阻特性、电感特性等,它们决定着电机在负载情况下的性能特征和可靠性。
电机外特性是电机性能及其结构形式的重要反映,具体表现为电机力学特性、机械结构特性和电性能特性。
电机外特性的研究对机械工程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机械设备的操作、性能和维护保养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因此,电机外特性的研究已经成为现代机械设计的重要研究课题。
电机外特性的研究主要采用实验方法,其研究过程包括准备、实施和分析三个步骤。
首先,根据电机的参数要求,准备电机的实验设备;其次,通过连接机械装置、实验仪器以及计算机系统实施实验;最后,通过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得出电机外特性的实验结果。
此外,电机外特性的研究还可以采用理论分析方法,如利用动力学仿真和计算流体动力学等理论模型,以便深入理解电机外特性的数值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总之,电机外特性的研究是机械工程设计的重要内容,它的研究和理解对电机的研发和新产品的设计开发都具有重要意义。
电工技术基础(王英)课后题答案第8章
9、电压互感器的二次侧绕组线径较一次侧绕组粗。 分析:电压互感器主要是用于扩大电压表的量程,一次侧电压高、电流小,二次侧电压低、 电流大,所以二次侧绕组线径要较一次侧绕组粗。 答案:对 11、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绕组线径较一次侧绕组粗。 分析:电流互感器主要是用于扩大电流表的量程,一次侧电流大,二次侧电流小,所以一次 侧绕组线径要较二次侧绕组粗。 答案:错 10、由于变压器的励磁电流基本不变,所以变压器的铜耗称为不变损耗。
分析:由于变压器仍然属于交流铁心线圈,所以U1 = 4.44 fNΦm ,由此可以判断出变压器
电源电压变化时,变压器铁心中的磁通 Φm 将跟着改变,而磁路的磁阻始终保持不变,根据
磁路的欧姆定律, IN = ΦRm 可知,励磁电流也将改变。
答案:错 5、变压器空载和负载时,主磁通基本保持不变。
分析:由于变压器仍然属于交流铁心线圈,所以U1 = 4.44 fNΦm ,由此可以判断出不管变
U 2l
3
(1)三相变压器向对称负载供电时,其各相的电压、电流大小相等,相位互差120 ,
因此,可以取三相中的一相来分析,即三相问题可简化为单相问题。 (2)三相变压器的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是指线电压和线电流的额定值。 2. 自耦变压器
图 8-6 自耦变压器电路图 自耦变压器是一种单绕组变压器,电路如图 8-6 所示。若二次侧抽头为滑动式的,可连
跟磁性材料的磁阻和磁通的大小、变化频率有关。
答案:(b )
8
12、变压器空载运行时,自电源输入的功率等于( )。
(a)铜损
(b)铁损
(c)零
分析:变压器空载时,副边开路电流为零,原边电流很小,变压器自电源输入的功率主要用
于变压器的铁损。
答案:(b )
第五章_船、机、桨工况配合特性
Company Logo
2、单机直接带桨的特点 它是由一台柴油机,通过油系直接带动螺旋桨的 推进装置。其特点是Pmc=Pp;MD=MP; nD=nP 这种主机与桨直接连接的装置,只要通过改变油 门,主机的平均有效压力Pe就会变化,并使转速 发生变化,使二者获得新的配合。
BHP持续功率
SHP(轴功率)
IHP指示功率
Company Logo
二、推进装置功率转换计算 ①指示功率
GTm H u i 3600 GTm — —主机在最大持续输出 时的燃油消耗量 Pi H u — —柴油的低热值
②持续功率
i — —柴油机的指示效率
(三)负荷特性 负荷特性是指在某一固定不变的转速下,柴油机 的性能参数随负荷户Pe变化的规律。负荷特性的 实际意义: ①确定非增压柴油机的标定工况 ②使负荷特性易测定,常在柴油机调试、改变设计 时用作检验调试效果,所以又称之为调整特性 ③作为带发电机工作的特性 ④测出不同转速的负荷特性,用于制取万有特性等, 负荷特性可与速度特性综合出其它任何一种实用 工况的特性
Company Logo
4、典型推进装置的特性与配合 一、单机单桨直接传动 1、基本原理 忽略传动机组及轴系的传动损失,柴油机所发出 的功率PD须等于螺旋桨所吸收的功率PP。柴油机 的特性PD=cn和螺旋桨的推进特性曲线 Pp=Cpn3变化规律不同,在某一稳定工况条件下, 两者的配合只能在一点相交。
T e CT n 2 Q C Q n 2
kN kN m
CT、CQ — —常数 n — —螺旋桨转速
Company Logo
螺旋桨所需的功率可写成:
式中的Q用上页公式代入可 知Pp与转速的立方成正比 左图示出了在不同进速J时, T(Q)和Pn与n之间的函 数关系,可知:当n一定时, 随J的减小,T(Q)和Pp 均要相应增大:J保持不变 时,T与Q两参数均随n的 平方成比例关系。
设计特征知识点笔记大全
设计特征知识点笔记大全设计特征是指在设计中具有独特性的某些特点或特质。
了解和掌握设计特征的知识点对于提升设计能力和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设计特征的相关知识进行笔记整理,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设计特征知识。
1.平衡平衡是指设计中各个元素之间的均衡状态。
平衡可以分为对称平衡和不对称平衡两种形式。
对称平衡强调元素在布局中呈对称或近似对称的排列,使整体呈稳定、和谐的感觉;不对称平衡则强调元素在布局中的错落有致,通过元素的大小、颜色、形状等来达到平衡的效果。
2.重复重复是指在设计中使用同一种或类似的元素进行多次表现,达到统一和协调的效果。
重复可以体现在色彩、形状、线条、图案等方面,通过有序的重复可以给人以整齐、有序的感觉,也能够增加设计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3.对比对比是指通过不同元素之间的差异性来达到强烈的对比效果。
对比可以体现在颜色、大小、形状、纹理等方面,通过对比可以突出某一元素,增强视觉效果,提高设计的吸引力和表现力。
4.节奏节奏是指设计中元素的有序排列和运动感的呈现。
节奏可以通过元素的重复、间隔、大小、速度等来实现,可以给人以活力、律动和节奏感。
在设计中运用节奏可以增强整体的视觉效果,使设计更有层次和动感。
5.比例比例是指元素在设计中相对大小的关系。
正确的比例可以使元素之间的关系更加协调和谐,不同元素之间的比例关系也能够影响整体的平衡和美感。
合理运用比例可以提高设计的整体质感和品位。
6.重点重点是指设计中的主要关注点和焦点。
通过在设计中设置明显的重点,可以引导观众的注意力,强调设计的主题或者重要信息。
重点可以通过颜色、形状、大小、位置等手段来实现,能够增强设计的表现力和沟通效果。
7.流线流线是指设计中元素之间形成流动的视线路径。
通过合理安排元素的位置和方向,使得观众的目光在设计中得到引导和流动,产生一种视觉上的连贯和流畅感。
流线可以增加设计的动感和时尚感,使整体设计更具有吸引力。
8.负空间负空间又称为留白,是指设计中没有被填充的空白区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2-3 车身与车轮两 个自由度振动系统
减振器外特性设计理论依据
减振器外特性设计理论依据
二、悬架系统相对阻尼系统ψ的选取
减振器不仅缓和车身振动。而且改善车轮接地性。因此,匹配良好的减振器对机动 车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高速行驶的车辆,合理地匹配减振器是改善车辆行驶平 顺性、操纵稳定性及行驶安全性所必需的。为了使减振器阻尼效果好,根据大量试验 经验,常把压缩行程的相对阻尼系数 选得小于伸张行程时的相对阻尼系数 , 一般减振器 与 之间有下列关系,即 =(0.25~0.5) 当 =0时,即减振器压缩时无阻尼,只有伸张行程有阻尼作用,这就是前文提到的 单作用减振器。 对于不同悬架结构型式及不同的使用条件,满足平顺性要求的相对阻尼系数的大 小应有所不同。在设计时,往往先选取压缩行程和伸张行程相对阻尼系数的平均值 对于无内摩擦的弹性元件(如螺旋弹簧)悬架,取ψ=0.25~0.35;对于有内摩擦的 刚板弹簧悬架,相对阻尼系数可取小些。后悬架的平均ψ值应稍大些,对于越野汽车 或行驶路面条件较差的汽车,应取较大的ψ 值。 三、减振器外特性设计 减振器阻尼系数的确定 减振器在汽车上应垂直于车身(车架)安装,此时由式2-5可得减振器阻尼系数 (2-19) d = 2y km
减振器外特性设计理论依据
一、外特性设计理论依据 减振器的外特性是指减振器伴随悬架弹性元件的相对运动速度或位移,与之相应产生 的工作阻尼力之间的关系,通常我们分别称之为速度特性和示功特性。 为悬架系统配置适当的减振器,实际上就是根据悬架系统的振动特性,匹配适当的减 振器外特性。因此研究减振器的外特性设计,首先要研究汽车及悬架系统的振动特性, 同时它也是进行减振器试验的理论依据。 1.车身振动模型. 汽车是一个复杂的振动系统,为了分析问题的方便, 将其简化成接近实际情况的单质量系统的自由振动, 图2-1是分析车身振动的单质量系统模型,它是由车 身质量 m2 和弹簧刚度K,减振器阻尼系数为δ 的悬架 组成。q是输入的路面不平度函数。车身垂直位移坐 标z的原点取在静力平衡位置,根据牛顿笫二定律, 得到描述系统运动的微分方程为:
0.1
1.9
0.2
3.6
0.3
7.2
0.4
15.5
0.5
37.5
0.6
111
0.7
471 值取得
小,振动衰减慢,不利于行驶平顺性及操纵稳定性。
y 值取得大,能使振动迅速衰减,但会把较大的不平路面的冲击力传到车身; y
减振器外特性设计理论依据
2.车轮振动模型 机动车轮胎是弹性体,具有较小的阻尼力,在研究车轮振 动及其接地性时,一般只考虑轮胎的刚度而略去其阻尼,这 样可建立起如图2-3所示的两质量振动模型。分析可得:增加 减振器阻尼对抑制车轮振动十分有利。 3.车身部分阻尼比ψ 对平顺性的影响 评价车辆平顺性的指标主要有三个:车身加速度z、悬架 挠动度 f d 和车轮相对动载 f d G,图2-7为ψ =0.125、0.25、 z 2、f d、 Fd G对 Fd G 的幅频特性。此 0.5三种情况下, 时,f0=1HZ,μ =m2/m1=10, γ =Kt/K=9保持不变,ft=10HZ, Ψ 1=ψ 0 由图可见,随着阻尼比的增大,在低频共振区幅频特性 .. .. Z2 q , Z2 G 的峰值均下降,而在低频、高频两个共振区之间幅 .. 值都在增大,在高频共振区 Z2 q 幅值变化很小,而 f d G 幅 值有明显下降。当ψ增大时,动挠度的幅频特性在高低两个共 振区幅值均显著下降,在两个共振区之间变化很小。
2
在很多情况下,减振器安装由于受空间限制,往往与垂直线成一角度,此时的减振器 阻尼有个等效问题,下面是几种安装方法的等效关系。
减振器外特性设计理论依据
• • • 图2-8为非独立悬架,当两侧车轮通向等幅跳动时,阻尼折算 到车轮处的传动比 i=1/cosα 图2-9为独立悬架 i=n/α 图2-10为摩托车摇臂式前悬架 i=a/b a越大,在车轮端的力越小,因此上述传动比以平方的形式出 现在阻尼计算中即
减振器外特性设计理论依据
令 =0,此时运动失去振荡特性; 当 y =0时, 表示系统无阻尼。对于小阻尼悬加系统,车身部分振动频率几乎不受阻尼影响,可以近似 认为车身部分振动频率等于系统固有频率。 设衰减振动中,相邻周期的振幅以A1、A2表示,A1、A2比值称之为减幅系数,以d表 示
2pj 1- j
2
2 w0 - n 2 = w0 1- y 2 wr 由式可知 y 增大 wr下降,当 y =1时,
wr =
A1 Ae - nt1 d= = e = e - n(t1 + T1 ) A 2 Ae
阻尼比 y
减幅系数d
- nt1
根据此式可得出个阻尼比下的振幅衰减比,如表2-1所示。 表2-1 各阻尼比下振幅衰减比
..
式中
Z、
分别表示 m 2 质量的车身振动加速度、速度。
减振器外特性设计理论依据
Ψ 称为阻尼比或相对阻尼系数,用它可以描述悬架系统 的效 果,汽车、摩托车悬架系统阻尼比的数值在 0.2--0.4左右,属于小阻尼,此时式(2-2)的解为:
2—身部分以有阻尼固有频率 w 2 - n 2 振动,其振幅 0 按 e- nt 衰减,如图2-2所示
减振器外特性设计理论依据
四、减振器外特性反求 目前,我国轿车、微轿车、轻型汽车大多为引进国外成熟车型,其减振器与悬架系统、 整车已经做好匹配。对于国内见减振器企业主要是结构模仿和外特性反求,在进行该项工 作时,应注意如下问题: 1)获得原车样品至少三件以上,在规范的条件下进行外特性试验,即示功试验和速度特性 试验。 2)试验速度应为多点速度、建议测点为0.05、0.1、0.2、0.3、0.52、0.6、0.8、1.0、 1.5、2.0m/s. 3) 测试行程应为多行程,建议采用25mm,50mm,75mm,100mm,行程大的减震器可以增加120mm.
d = 2y
i2 km 2 . cos 2 a
图2-8
在选择了悬架系统相对阻尼系数ψ后 ,由上式可求出减振器阻 尼系数,这样根据式 F = dvn 减振器的外特性曲线也就基本确 定了。
图2-9 图2-10
减振器外特性设计理论依据
• 实际的减振器是很难实现上述关系的,而上述关系也不一定是最佳的。实际的减振器 的外特性是非线性的,又是非对称的,即减振器在复原行程和压缩行程,开阀前和开阀后 阻尼系数都是变量。为了分析问题的方便,工程上采用分段线性外特性取代非线性外特性 设计,一般将其简化为三段近似直线,如图2-11所示 OK1段为低速特性,近似于直线,由减振器阀系常通孔及泄露确定,此时的速度特性 n 为 F = dv K1点称为开阀点,对应的速度、阻尼力被称为开阀速度及开阀阻尼力, 开阀速度通常在0.2-0.3m/s,它反映车辆在良好的路面运行,路面低频激振工况,确保舒适 性要求的减振器阻尼匹配能力。 K1K2段对应阀门开启,阀系弹性元件变形逐渐加大 F P 直到被限位,再次形成固定通道节流之前的工作过程, 它表示车辆在通常路面行驶下所需要的减振器匹配阻尼, K2 由于兼顾改善舒适性和安全性的需要,实施软阻尼,阻 K1 尼系数较小。 K2点为阀门最大开度点,它对应车轮高频激振共振区, 但尚未达到车轮共振区,该点对应的速度一般小于1m/s。 K2P段为阀门全开后形成了固定通道,该段曲线又接近直 O v 线,这个区域提供硬阻尼,抑制车轮共振频区(8-20HZ) 图2-11 外特性曲线 的振动,以适应车辆行驶安全性的阻尼匹配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