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二轮复习-古代中国华夏文明的发展(秦汉时期)--2018.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代儒学
考情分析
考纲考点 高考试卷 命题思路 汉代中央集权的加强(地方政区变化) 汉承秦制(文书之力) 地方吏治(皇帝与优秀的郡太守共治天下) 2017全国卷Ⅰ,25 秦中央集权 制度的形成 2016全国卷Ⅲ,25 汉到元政治 2015全国卷Ⅱ,25 制度的演变 2014全国卷Ⅰ,24
农业的主要耕 作方式和土地 制度 手工业的发展 商业的发展
重难点问题解读
重难点问题解读
●先秦、秦汉政治制度的演进与创新
时期 中央体制 地方体制 选官体制
家国一体,最高执 内 外 服 制 度 和 分 世卿世禄制; 商周 政集团尚未实现权 封 制 ; 地 方 具 有 中央官员的职 力高度集中 较强独立性 权分工不明确 首次建立君主集权 创 立 郡 县 制 , 用 推行军功爵制 秦朝 于上、行政体制分 封 建 官 僚 政 治 取 ;秦朝以吏为 权于下的体制 代贵族政治 师 首创察举制, 首创在正式行政体 由 郡 国 并 行 到 “ 有利于人才选 西汉 制之外另设机构, 推 恩 令 ” ; 中 央 拔,但也存在 以达到分权的目的 集权逐渐加强 一定问题
重难点问题解读
●“汉承秦制”的表现、作用和实质
(5)趋势: ①由相权隆重到皇权集中。 ②由机构简单到组织庞大。 ③由诸侯分立各自为政到中央集权。 ④由治理中原到统治边疆。 ⑤由凭际遇用人到建立发展一整套的人才选举制度。 (6)意义: 积极作用: ①巩固了新兴的处于上升时期的封建政权。 ②维护了中国长期统一的局面。 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④加强了中原与边疆的交流。 ⑤形成了一套封建教育制度和人事制度。 消极作用: ①皇权无限扩大。 ②封建特权制度化、普遍化。 ③封建道德、礼教体系化。
重难点问题解读
● 推恩令和附益之法、编户齐民
(1)推恩令和附益之法 这是汉武帝为解决王国问题而采取的措施。 推恩令:汉武帝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 王国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结果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加 强。 附益之法:汉武帝规定,不许诸侯王召集宾客,限制诸侯王的活动, 诸侯王只能衣食租税,不得参与政事。 (2)编户齐民 汉朝时国家统一人口众多。如何加强对人民的控制管理,方便征收 赋税、征发徭役、兵役,汉朝继承了秦朝的编户制度并加以发展, 形成了编户齐民制度。那些被正式编入政府户籍的平民百姓,被称 为编户齐民,主要是自耕农,具有独立的身份,依据其自身资产多 少承担国家的赋税和徭役、兵役
第二讲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华文明的初步发展—秦汉时期
第二讲 中华文明的初步发展—秦汉时期
考纲描述
考纲描述 模块 教材方位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政治文明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版块 第2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必修Ⅰ) 第3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1) 农业的主要耕作 方式和土地制度 (2) 手工业的发展 (3) 商业的发展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物质文明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版块 第1课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必修Ⅱ) 第2课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第3课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精神文明 版块 (必修Ⅲ) 专题一 变 第 2课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
重难点问题解读
●全面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6)特点: ①权力高度集中 ②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皇位世袭 ③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 ④中央管制为三公九卿制,彼此分工、相互配合、互不统 属、互相牵制 ⑤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⑥“家国”同构
重难点问题解读
●全面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7)评价:明清以前积极作用为主,明清后消极影响为主 积极作用 ①政治—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 ,有 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民族融合。 ②经济—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 产活动和经济建设,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③思想文化—有利于各地区的文化交流。 消极影响 ①政治—皇权专制易形成暴政 ②经济—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③思想文化—文化专制禁锢思想,阻碍科技发展
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汉代经济(恢复与发展) 田庄经济(汉代画像砖农事图) 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2017全国卷Ⅲ,25 2016全国卷Ⅰ,25 2012全国卷,24
汉代儒学成 为正统思想 科技成就 汉字的起源 演变和书画 的发展 文学成就
2016全国卷Ⅰ,24
2013全国卷Ⅱ,24 2011全国卷,24 2015全国卷Ⅱ,40
重难点问题解读
●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
面临问题 董仲舒学说 积极
加强中央集权 发展儒学 加强君权 抑制暴政 稳定社会秩序 发扬传统美德
局限
文化专制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 王国问题 独尊儒术” 边境问题 “君权神授” 土地兼并 “天人合一” “天人感应” 制定道德标准 “三纲五常”
神学迷信色彩
维护封建专制 和等级制度
针对性训练
阶段特征
阶段特征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 政治 成和巩固 经济 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封建农耕经济得到发展; 中外的经济交往频繁
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医学、造纸术、 文化 地动仪等科技成就领先世界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也是统一多 地位 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奠定了中华文明的世界领先 地位
统一货币、度、量、衡 统一货币、盐铁官营 北击匈奴、修筑长城等 派兵出击匈奴
焚书坑儒
独尊儒术
统一文字;严禁私学; 兴办太学、地方兴办郡县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学、推行儒学教育
重难点问题解读
●全面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含义:包括专制主义(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是指 中央决策的方式,强调君主大权独揽;中央集权是指中央与地方关 系,权力集中于中央,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2)原因: 经济:小农经济的分散性、脆弱性需要强有力的国家政权的保护 政治:地主阶级统治需要(巩固统一、镇压农民起义) 思想:法家“集权”理论 (3)演变:萌芽于战国(商鞅变法),初建于秦朝,巩固于西汉, 完善于隋唐,加强于宋元,强化并发展至顶峰和转向衰落于明清 (4)两对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5)趋势:皇权加强,相权削弱; 中央加强,地方削弱; 日益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人治)
再到秦朝“焚书坑儒”为代表的思想控制。
2. 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在吸收前代制度精华 的基础上创立的,发展完善了前代制度,体现了中国古代政 治制度的继承与创新。
重难点问题解读
●秦汉大一统的措施
措施




政治
经济 军事 思想 文化
首创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制度
继承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推恩令、夺地、削爵、 刺史制度)
儒家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史学研究(关于黄帝事迹的记述) 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 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
知识整合
知识整合
政治 经济 思想 科技文学艺术
秦 汉 时 期
秦朝:完成统一 农业:铁犁牛耕 科技:造纸术 君主专制中央集 普及;耦犁;耧 秦朝:以法为教, 《九章算术》,十进 权制度 车;代田法;井 焚书坑儒→汉初: 位值制记数法,是当 黄老之学 ,无为 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 中央:皇帝制度、渠(坎儿井) 三公九卿制和朝 手工业:丝织业 而治→汉武帝时 用数学著作 议制 发达,新疆已种 期:董仲舒新儒 《氾胜之书》现存最 地方:郡县制 植棉花,有了棉 学,独尊儒术, 早的农书 选官:皇帝任免 纺织业;煤、水 儒学成为正统 华佗“麻沸散”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监察:御史大夫、排冶铁;东汉晚 太学 监御史 期出现青瓷 唯物思想家:王 东汉张衡地动仪 汉朝:汉承秦制 商业:统一度量 充《论衡》 文学:汉赋和乐府诗 艺术:秦统一文字 ,“中外朝”, 衡、货币;市; 丝绸之路 郡国并行制, 西汉末年,佛教 小篆→隶书;草书、 “推恩令” 政策:汉初休养 传入;东汉时期, 楷书;东汉书法成为 察举制 艺术;雕塑成就辉煌 生息;盐铁专卖;道教兴起 刺史/司隶校尉 重农抑商 史学:司马迁《史记》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解析 由表格信息,可知汉景帝和汉武帝时,王国属于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行政区,接受中央 直接管辖,这说明诸侯王国与朝廷的矛盾已经渐趋缓和,故A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地方行政 机构的调整,与中央行政机构的调整无关,故B项错误;由郡级行政区的变化情况,可知朝廷直 接管辖的郡、国的数量大为增加,说明到汉武帝时中央集权得到加强,政权进一步巩固,这为 解决边患问题提供了条件,故C项正确;王国由之前的独立到接受中央直接管辖,反映出王国 控制的区域日益减少,故D项错误。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地域政治
(8)经济来源:封邑——俸禄
(9)高度集权:没有——实现 (10)历史影响:造成割据——巩固统一 从春秋战国到秦汉的社会转型——“邦国政治”走向“帝国政治”
重难点问题解读
●“汉承秦制”的表现、作用和实质
(1)含义:两汉基本上承袭秦朝制度,在废除秦朝苛法的前提下,对秦制又有所 损益变化。 (2)“汉承秦制”表现: ①承袭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如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西汉中外朝制 ②承袭秦朝的监察制,如御史大夫。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时实施刺史制 度、司隶校尉,东汉时刺史地位进一步提高,后成为地方军政长官 ③承袭秦朝的郡县制,西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 ④承袭秦朝的田租、户赋、徭役、兵役制,西汉发展为编户齐民制度,以加强对 人民的管理和控制 (3)“损益变化”表现: ①秦朝赋税、兵役、徭役沉重,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②秦朝法律严酷,汉文帝减轻刑罚,约法省禁。 ③西汉选官制度实行察举制。 ④秦朝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 统治思想。 (4)实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的表现,是两汉统治者在吸取前朝灭亡教训基 础上,进一步加强皇权,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加强对广大劳动人民剥削控制
重难点问题解读
●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的联系与区别 (1)区别: ①从讨论的主题看,先秦儒学谈论现实问题,而汉代儒学谈论神学。 ②从思想内涵来看,汉代儒学糅合了阴阳家、道家、法家思想,增 加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和三纲五常等理论,神化皇权,强调等级 名分,符合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需要。由人道到天道 ③从与当政者的关系而言,先秦儒学致力于建立理想化的社会秩序 而批判暴政;汉代儒学则承认现实社会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如皇权专 制),即从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统治。由“民本”发展为“君本” ④从地位上看,先秦儒学属于显学,但未被统治者重视;而汉代儒学 独尊,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2)联系: ①汉代儒学继承了先秦儒学的“礼”“仁”“仁政”“民本”,如 “天下感应”学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要求皇帝实行仁政。 ②大一统:孔子强调正名、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等 ③道德修养:五常(仁、义、礼、智、信)
重难点问题解读
●早期政治制度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关系
1.早期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奠定了基础,具体包括:
(1)中国早期的“公共权力”到周朝的“天下共主”再到秦 朝的“个人独裁专权”趋势。 (2)商朝的“内外服制度”到西周的“分封制”再到秦朝的
“中央集权制度”。 (3)商朝的“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到西周的“礼乐制度”
提升精炼
针对性训练
1.(2017课标全国卷Ⅰ,25) 下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 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
皇帝纪年 汉高帝十二年 汉文帝十六年 汉景帝中六年 汉武帝元封五年 公元纪年 前 195 年 前 164 年 前 144 年 前 106 年 郡级政区 15 郡 24 郡 68 郡、国 108 郡、国
重难点问题解读
●秦汉时期通史时空坐标
问题探究
问题探究
●从社会转型视角认识周秦之际政治十大变化
(1)地方单位:封国——郡县 宗法制、分封制 (2)地方基础:血缘——地域 (3)行政特点:分权——集权 (4)官员身份:贵族——官僚 贵族政治 (5)产生方式:世袭——任命 (6)选官标准:血缘——才能 (7)任职时间:终身——任期 血缘政治 官僚政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