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原理与应用技术第2章 太阳与太阳能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 太阳与太阳能
第2章 太阳与太阳能
太阳与太阳能
2.1 太阳
2.1.1 太阳基本物理参数
太阳是距地球最近的恒星。 半径: R=6.96 105 km (地球的109倍); 体积:1.4122107 km3(地球的130万倍); 质量:约为1.99×1027t(地球质量的33万倍); 平均密度:1.409g/cm3(地球密度的1/4); 160g/cm3(核心); 温度:5770℃(表面),1.56107 ℃(核心); 日地平均距离:1.5108km; 太阳光到达地球表面时间:约818; 年龄:约50亿年; 寿命:100亿年。
2.2 太阳与地球
2.2.1 地球的经线与经度
经线:南北极间若干南北方向的且与赤道垂直的大圆 圈,即“经圈”,构成经圈的线段称为经线,即地面上连 接南北极的线,表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长度相等。 经度:计算经度(0)的起始线,通过伦敦格林尼治天文 台原址的经线,规定为0经线,即本初子午线,它是确定地 球经度和全球时刻的标准参考线。子午线总长度40008km。
2.2 太阳与地球
2.2.2 地球绕太阳的运行规律
地球的自转轴与公转运行的轨道面(黄道面)的法线倾 斜成2327的夹角(黄赤交角),而且地球公转时其自转轴 的方向始终不变,总是指向天球的北极。
图2-5 地球绕太阳运行及其影响
2.2 太阳与地球
2.2.3 太阳的视运动
地球上人们观察到的太阳运动轨迹,称太阳视运动(The sun looks at motion),实质是相对运动。
2.1 太阳
2.1.2 太阳的结构—如图2-1所示
图2-1 太阳结构和能量 传递方式示意图
2.1 太阳
2.1.2 太阳的结构—如图2-1所示
图2-1 太阳结构示意图
2.1 太阳
2.1.2 太阳的结构—如图2-1所示
2.外三层—太阳外部(太阳大气) 光球层:厚度500km,温度5700℃,太阳的全部光能几 乎全从这个层次发出。太阳的连续光谱基本上就是光球的光 谱,太阳光谱内的吸收线基本上也是在这一层内形成的。 太阳黑子产生。 色球层:厚度2000km,温度由内向外升高,4300℃~几 万度;边缘产生日珥、耀斑(极光)等。 日冕层:内冕层高度17万km,温度100万度;外冕层高 度在17万km以上,温度低于内冕层。 太阳大气分层并不严格,实际是连续变化的。
2.2 太阳与地球
当天体作周日运动时,天体的赤纬不随周日运动而变 化,但天体的时角却从0°均匀地增加到360。此外,在同 一瞬间,在地理经度不同的观测地点观测同一天体的时角 是不同的,即同一天体的时角随观测地点而异。
图2-4 时角坐标系
2.2 太阳与地球
2.2.1 地球的纬线与纬度
地轴:地球自转的轴线,通过地球的南北极和地球中心。 赤道:地球中腰与赤道垂直且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 圈。 纬线:赤道的南北两边若干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即纬 圈,构成纬圈的线段,称为纬线。 纬度:赤道南、北各有90,规定赤道为纬度0,分别向 两极排列,南、北极分别为南、北纬90。纬圈越小,纬度 越高。纬度的高低标志气候的冷热。 0~30,低纬度区; 30~60,中纬度区; 60~90,高纬度区。
2.2 太阳与地球
3.时角坐标系 时角坐标系 :以天赤道为基本圈,北天极为基本点 , 天赤道和子午圈在南点附近的交点为原点的坐标系(图2-3); 通过北天极和太阳(或任一 天体)X作一大圆,叫做时圈; 时圈交天赤道于T点; 从原点Q沿天赤道顺时针方 向计量,弧QT为时角,以度、 分、秒为单位来表示,也可以 时、分、秒为单位来表示; 弧XT叫做赤纬,以度、 分、秒为单位来表示;从天赤 道算起,向上为正,向下为负。 图2-4 时角坐标系
2.1 太阳
2.1.2 太阳的结构—如图2-1所示
1. 里三层—太阳内部 核反应区:0.25R内,温度1500万度,太阳一半的质 量,压力约2500亿大气压;氢聚合时放出射线,这种射线 通过较冷区域时,消耗能量,增加波长,变成X射线或紫 外线及可见光。 辐射区:0.25~0.8R范围,温度13万度,密度0.079g/cm3; 太阳能量通过这个区域由辐射传输出去。 对流区:0.8~1.0R范围,温度5000度,密度108g/cm3; 太阳能量主要靠对流传播。
图2-6 观察者在南纬或北纬35时所观察到的太阳的视运动 (是地球自转平面(赤道平面)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平面 (黄道平面)之间的夹角(=2327′=23. 45) )
2.2 太阳与地球
太阳视运动轨迹的极坐标描述
图2-7 观察者在南纬35°时太阳视运动轨道的极坐标图
2.2 太阳与地球
2.2.4 太阳高度角、方位角、日照时间的计算
2.2 太阳与地球
2.2.1太阳与地球的位置关系
1.天球与天球坐标系 天球:观察者为球心,任意长度为半径 的球面(图2-2); 地平面,地平圈; 天顶和天底 ; 周日运动 南天极和北天极,天轴; 天球赤道面,天赤道; 子午圈
图2-2 天球及天球坐标系
2.2 太阳与地球
2.地平坐标系 地平坐标系:以地平圈为基本圈,天顶为基本点,南点 为原点的坐标系 (图2-3); 地平经圈 :通过天顶和太阳 (或任一天体)X作一大圆; 地平经度A:从原点S沿地 平圈顺时针方向计量的弧SM , 或方位角A; 地平纬度h:弧XM,或高度 角h,向上为正,向下为负; 天顶距Z:自Z起计量的弧ZX。 图2-3 地平坐标系 Z=90h
2.2 太阳与地球
2.2.2 地球绕太阳的运行Leabharlann Baidu律
地球自转:地球绕着通过它本身南极和北极的“地轴” 自西向东转动。每转一周(360)为一昼夜,一昼夜又分为 24h(实际一个恒星日为23小时56分4.0905秒),所以地球 每小时自转15。 地球公转:地球绕太阳循 着偏心率很小的椭圆形轨道 (黄道)上运行,称为“公转”。 其周期为一年,一年为365天 (实际一个恒星年为365天6小时 6分9秒)。
第2章 太阳与太阳能
太阳与太阳能
2.1 太阳
2.1.1 太阳基本物理参数
太阳是距地球最近的恒星。 半径: R=6.96 105 km (地球的109倍); 体积:1.4122107 km3(地球的130万倍); 质量:约为1.99×1027t(地球质量的33万倍); 平均密度:1.409g/cm3(地球密度的1/4); 160g/cm3(核心); 温度:5770℃(表面),1.56107 ℃(核心); 日地平均距离:1.5108km; 太阳光到达地球表面时间:约818; 年龄:约50亿年; 寿命:100亿年。
2.2 太阳与地球
2.2.1 地球的经线与经度
经线:南北极间若干南北方向的且与赤道垂直的大圆 圈,即“经圈”,构成经圈的线段称为经线,即地面上连 接南北极的线,表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长度相等。 经度:计算经度(0)的起始线,通过伦敦格林尼治天文 台原址的经线,规定为0经线,即本初子午线,它是确定地 球经度和全球时刻的标准参考线。子午线总长度40008km。
2.2 太阳与地球
2.2.2 地球绕太阳的运行规律
地球的自转轴与公转运行的轨道面(黄道面)的法线倾 斜成2327的夹角(黄赤交角),而且地球公转时其自转轴 的方向始终不变,总是指向天球的北极。
图2-5 地球绕太阳运行及其影响
2.2 太阳与地球
2.2.3 太阳的视运动
地球上人们观察到的太阳运动轨迹,称太阳视运动(The sun looks at motion),实质是相对运动。
2.1 太阳
2.1.2 太阳的结构—如图2-1所示
图2-1 太阳结构和能量 传递方式示意图
2.1 太阳
2.1.2 太阳的结构—如图2-1所示
图2-1 太阳结构示意图
2.1 太阳
2.1.2 太阳的结构—如图2-1所示
2.外三层—太阳外部(太阳大气) 光球层:厚度500km,温度5700℃,太阳的全部光能几 乎全从这个层次发出。太阳的连续光谱基本上就是光球的光 谱,太阳光谱内的吸收线基本上也是在这一层内形成的。 太阳黑子产生。 色球层:厚度2000km,温度由内向外升高,4300℃~几 万度;边缘产生日珥、耀斑(极光)等。 日冕层:内冕层高度17万km,温度100万度;外冕层高 度在17万km以上,温度低于内冕层。 太阳大气分层并不严格,实际是连续变化的。
2.2 太阳与地球
当天体作周日运动时,天体的赤纬不随周日运动而变 化,但天体的时角却从0°均匀地增加到360。此外,在同 一瞬间,在地理经度不同的观测地点观测同一天体的时角 是不同的,即同一天体的时角随观测地点而异。
图2-4 时角坐标系
2.2 太阳与地球
2.2.1 地球的纬线与纬度
地轴:地球自转的轴线,通过地球的南北极和地球中心。 赤道:地球中腰与赤道垂直且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 圈。 纬线:赤道的南北两边若干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即纬 圈,构成纬圈的线段,称为纬线。 纬度:赤道南、北各有90,规定赤道为纬度0,分别向 两极排列,南、北极分别为南、北纬90。纬圈越小,纬度 越高。纬度的高低标志气候的冷热。 0~30,低纬度区; 30~60,中纬度区; 60~90,高纬度区。
2.2 太阳与地球
3.时角坐标系 时角坐标系 :以天赤道为基本圈,北天极为基本点 , 天赤道和子午圈在南点附近的交点为原点的坐标系(图2-3); 通过北天极和太阳(或任一 天体)X作一大圆,叫做时圈; 时圈交天赤道于T点; 从原点Q沿天赤道顺时针方 向计量,弧QT为时角,以度、 分、秒为单位来表示,也可以 时、分、秒为单位来表示; 弧XT叫做赤纬,以度、 分、秒为单位来表示;从天赤 道算起,向上为正,向下为负。 图2-4 时角坐标系
2.1 太阳
2.1.2 太阳的结构—如图2-1所示
1. 里三层—太阳内部 核反应区:0.25R内,温度1500万度,太阳一半的质 量,压力约2500亿大气压;氢聚合时放出射线,这种射线 通过较冷区域时,消耗能量,增加波长,变成X射线或紫 外线及可见光。 辐射区:0.25~0.8R范围,温度13万度,密度0.079g/cm3; 太阳能量通过这个区域由辐射传输出去。 对流区:0.8~1.0R范围,温度5000度,密度108g/cm3; 太阳能量主要靠对流传播。
图2-6 观察者在南纬或北纬35时所观察到的太阳的视运动 (是地球自转平面(赤道平面)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平面 (黄道平面)之间的夹角(=2327′=23. 45) )
2.2 太阳与地球
太阳视运动轨迹的极坐标描述
图2-7 观察者在南纬35°时太阳视运动轨道的极坐标图
2.2 太阳与地球
2.2.4 太阳高度角、方位角、日照时间的计算
2.2 太阳与地球
2.2.1太阳与地球的位置关系
1.天球与天球坐标系 天球:观察者为球心,任意长度为半径 的球面(图2-2); 地平面,地平圈; 天顶和天底 ; 周日运动 南天极和北天极,天轴; 天球赤道面,天赤道; 子午圈
图2-2 天球及天球坐标系
2.2 太阳与地球
2.地平坐标系 地平坐标系:以地平圈为基本圈,天顶为基本点,南点 为原点的坐标系 (图2-3); 地平经圈 :通过天顶和太阳 (或任一天体)X作一大圆; 地平经度A:从原点S沿地 平圈顺时针方向计量的弧SM , 或方位角A; 地平纬度h:弧XM,或高度 角h,向上为正,向下为负; 天顶距Z:自Z起计量的弧ZX。 图2-3 地平坐标系 Z=90h
2.2 太阳与地球
2.2.2 地球绕太阳的运行Leabharlann Baidu律
地球自转:地球绕着通过它本身南极和北极的“地轴” 自西向东转动。每转一周(360)为一昼夜,一昼夜又分为 24h(实际一个恒星日为23小时56分4.0905秒),所以地球 每小时自转15。 地球公转:地球绕太阳循 着偏心率很小的椭圆形轨道 (黄道)上运行,称为“公转”。 其周期为一年,一年为365天 (实际一个恒星年为365天6小时 6分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