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_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道路交叉口优化论文
学校: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专业:土木工程
班级:1109052
学号:110905215
姓名:李顶顶
城市道路交叉口优化
摘要:
城市中两条以上不同方向的道路的相交处,是城市道路系统的组成部分。在同一平面上相交处,称平面交叉口;在不同平面上相交处,称立体交叉口。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路交通的“咽喉”和“瓶颈”。当前, 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在加快, 中小城市道路建设规模大,且处于上升阶段, 部分大城市道路建设也处于调整和改善过程中,城市道路交叉口改造频繁, 但缺乏科学的效益评价标准。近年来,国内对交叉口评价做了很多研究, 但基本局限于对现状的评价。交叉口改造设计方案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亟需一套科学合理的效益评价方法, 以便各改造设计方案之间的横向比较, 亦可作为相关研究报告的效率评价标准, 从而提高交叉口改造工作的科学性和开展效率。国外的交通事故统计资料分析,60%左右的交通事故发生在交叉口或附近。因此,如何正确设计交叉口,合理组织交通,对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避免交通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交叉口设计是针对交叉口的交通特征,包括地理特征和交通流向特征,分析现有空间和
交通流走向,通过设计交通渠化岛、施划交通导流线、合理设置交通标志、配合相应的信号
控制,使车流和人流安全、顺畅通过交叉口;同时满足道路景观的要求,成为道路景观的主
题要素,为城市增添亮点。本设计的主要内容:对郑州G107国道与经南三路相交的交叉口
现状进行分析,并预测未来交通量,针对未来的交通量进行交叉口的改善。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叉口改善设计机动车辆
近年来随着机动车辆的迅猛增长,城市道路的交通压力日渐增大,各大城市对旧城改造及城市道路建设的投入也不断扩大。通过强化交通管理,积极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城市交通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由于城市机动车辆增长太快,交通需求远大于供给,以致城市道路网负荷过大,城市交通日趋拥挤,道路交叉口经常出现车辆排队等候现象,高峰期间更是拥挤不堪。道路交通的拥挤不仅导致交通事故的增加,还产生了大量的废气排放和噪音,造成城市环境污染的加剧。本文针对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的方法和改善予以分析探讨。
一、交叉口交通改善设计的主要内容
在多数城市道路交叉口中,由于对道路路段、路口的几何设计、信号配置及路面构筑物等因素缺乏整体的考虑,交通工程设计不够协调,从而对交叉口交通产生不利影响,使之成为路网交通的瓶颈。从调查情况看,此类问题在城市道路交通阻塞点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合理、迅速地解决这类问题,对于缓解路网压力、疏解地区交通具有重
要意义。一般来说,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改善设计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①适当增加交叉口进口车道数,进一步明确车道功能;②选择适当的车道宽度,合理组织行人、非机动车穿越路口;③改善交叉口信号配置;④强化交叉口交通管理措施,减少绿灯损失时间;⑤合理布置和安排交叉口附近公交站点及公交线路,减少对主线行车的干扰。
二、城市道路交叉口的一般设计方法
2.1 交叉口的选择
2.1.1道路平面交叉
道路与道路(或其他线形工程)在同一平面上相互交叉称为平面交叉,又称为交叉口。
基本要求:保证车辆、行人能以最短时间通过交叉口,交叉口通行能力能适应各条道路的要求;立面设计能保证排水和转弯车辆的行车稳定。
交叉口设计的主要内容:(1)选择交叉口的交通管理方式和交叉口的类型;(2)进行交通组织,合理布置各种交通设施;(3)平面设计,确定各组成部分的几何尺寸;(4)验算交叉口的行车视距,保证安全通视条件;(5)交叉口立面设计与排水设计。
平面交叉的交通管理方式:无优先交叉,交通量小,无任何交通管理措施;主路优先交叉,分停车让行和减速让行控制两种;信号控制交叉,常采用多相位定周期配时方法。
设计依据:主要道路的设计速度原则上应与路段设计速度相同,差值不大于20km/h,两相交公路的等级或交通量相近时,不得低于路
段设计速度的70%。主、次道路相交时,次要道路可适当降低设计速度。平面交叉也采用小汽车、载重汽车和鞍式列车(或铰接车)三种车辆作为设计依据。各级公路的平面交叉应以16m总长的鞍式列车,5~15Km/h转弯速度的行驶轨迹作为控制设计。条件受限时,可采用12m总长的载重汽车较低速度的行驶轨迹进行控制设计。城市道路的平面交叉应根据道路与交通的性质、交通组成等情况,选择合适设计车辆的转弯行迹作为设计控制。
设计步骤:
1、收集与设计有关的测量资料、交通资料、道路资料、用地资料、水文资料等;
2、交叉口方案设计或形式的确定;
3、详细设计:①确定交通管理方式;②根据规划交通量和交通管理方式检验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计算车道数,确定平交各部分的尺寸和平面设计参数,布置附加车道、交通岛、斑马线和停车线等;③绘制平面图;④立面设计,计算工程数量;⑤编制工程概(预)算。
道路立体交叉
道路立体交叉是指利用桥、隧、涵等跨线构造物,使相交道路的交通流在不同高程层面实现连续、无冲突点(或者少冲突点)相互交错的道路连接方式,简称立交。按照交通功能划分,立交可分为互通式立交和分离式立交两大类
1、互通式立交
构成:设跨线构造物使相交道路空间分离,上、下道路有匝道连接,
供转弯车辆行驶。特点:车辆可转弯行驶,全部或部分消灭冲突点,
行车干扰小,但结构复杂,占地多,造价高。(图e)
图e:互通式立交
(1)苜蓿叶型立交:分为完全苜蓿叶型(图f)和三枝苜蓿叶型(图g)
图f:完全苜蓿叶型立交图g:三枝苜蓿叶型立交
除此之外,根据平面几何形态和行驶方式还有:喇叭形、迂回式、
定向式、组合式、菱形和环形立交等多种形式。
依据其车辆交通组成分类,又可分为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和分行的立体交叉。在通行机动车的主路或匝道上允许非机动车行驶的立交,称为机非混行立体立交。在互通式立交上增设独立的非机动车道系统,称为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行立体交叉。常见的机非分行形式有两种。机动车道系统为苜蓿形立交,非机动车道系统为环形平面立交;或机动车道系统为环形立交,非机动车道系统为平面环交。
交叉口位置的选择是确定一个理想和最佳交叉门的首要条件。交叉口的位置一般根据交叉道路的等级、计算行车速度、转向车流的分布和交通量、自然条件和地形条件等因素选定,重点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2.1.2 平面线型
平面线型的选择对交叉口有较大的影响。一般选择在既有路为直线段的位置上最为合适,这对行车安全,减少交叉长度和占地均是较优的。如果必须在曲线上衔接,也应尽量在大半径曲线上(不设超高的曲线),避免和小半径曲线上,因为它对路面平顺衔接,行车安仝和占地都是小利的。衔接要尽量考虑正交或较大角度斜交,最小交角不宜小于45°。
2.1.3 地形条件
衔接点应尽量选择地形平坦、视线开阔的地方,避免挖方地段与既有路相接,因其对于行车视线及路基排水均为不利。
2.1.4竖向条件
交叉口应尽量选择在水平坡段上,如条件限制,亦应设平缓坡段上。
2.2 衔接方式的确定
一般在交叉口的竖向布置上要符合行车舒适、排水通畅及视线开阔的要求,要使相交道路在交叉口内有一个平顺的共同面,使路面的水能及时的排泄。但是在与既有道路衔接的交叉,尤其是当既有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