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注射化学发光联用技术讲义
2021分析化学中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的应用探究范文2
2021分析化学中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的应用探究范文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技术的发展, 在微量分析中,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它有高灵敏度、低成本、速度快、更宽的线性范围等一系列的优点, 已经逐渐被各个分析化学领域采用。
本文介绍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 (FI-CL) 的基本原理, 从药物分析, 环境监测和生命科学三个方面介绍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的应用。
关键词: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 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食品安全、环境卫生等越来越重视, 对食品及环境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技术和方法, 成为了研究热点, 备受重视。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 (FIA-CL) 近年来发展迅速。
它具有成本低、速度快、灵敏度高、仪器简单、线性范围宽等优点, 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检测检验、环境监测中。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极大地促进了分析化学的发展, 提高了分析效率。
本文简要分析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1流动注射化学发光的原理 1.1流动注射分析的基本原理 流动注射分析首先由丹麦科学家提出,这是一项新技术, 是将定量的试样溶液注射到连续流动的载流试剂中, 通过反应管道时待测试样与试剂之间相互渗透, 形成的分散带, 同时发生化学反应, 在其通过检测器时被检测, 由记录仪读出峰形信号, 其反映的是物理分散状态和化学反应状态的综合反应, 是在非平衡状态下进行的分析操作。
该分析方法具有良好的重现性, 相对标准偏差一般小于1%。
同时, 流动注射分析还有很广泛的适应性, 能够与多种检测器联用, 既能进行简单进样检测, 还能够进行自动化在线分离检测, 如在线溶液萃取、柱分离等, 能够实现在线自动和过程分析。
流动注射分析还有分析速度快, 试剂样品用量少等优点, 非常适用于微量分析。
1.2化学发光的基本原理 化学发光主要是指由某些化学反应引起的光辐射现象,是体系中的一些反应物、中间体或者荧光物质的分子吸收能量后呈激发态, 在恢复到基态时能发出一定波长的光。
流动注射后化学发光法测定阿米卡星
流动注射后化学发光法测定阿米卡星【摘要】过氧化单硫酸盐具有很强的氧化性,本实验发现,在pH=11.5的条件下,过氧化单硫酸盐(PMS)可以氧化鲁米诺(Luminol)产生瞬时化学发光,发光结束后注入阿米卡星又会出现很强的慢速后化学发光。
结合流动注射的方法,利用此体系建立了流动注射后化学发光测定阿米卡星的新方法,并对其后化学发光反应的动力学性质、化学发光光谱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
阿米卡星浓度在4.0×10-5~8.0×10-2 g/L范围内与发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3σ)为1×10-5 g/L,相对标准偏差为2.9%。
本方法具有选择性好、操作简单、分析速度快和重复性好等优点,已成功用于尿液中阿米卡星含量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关键词】流动注射,后化学发光,过氧化单硫酸盐,鲁米诺,阿米卡星1 引言阿米卡星(Amikacin,结构式为:)为半合成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主要应用于治疗对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耐药革兰氏阴性杆菌所致的尿路、下呼吸道、腹腔、软组织、骨和关节、生殖系统等部位的感染以及败血症等。
与其它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一样,使用过程中对听觉和肾脏存在毒副作用,必须严格控制阿米卡星的临床用量[1]。
测定阿米卡星的药典方法为微生物法,但该法耗时长,操作复杂,灵敏度较低,且易被干扰。
文献报道测定阿米卡星的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2]、毛细管电泳法[3]、荧光法[4]、紫外分光光度法[5]及薄层色谱法[6]等。
荧光法或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时需要使用荧光试剂或其它试剂进行衍生,试样处理操作繁琐、干扰因素多。
薄层色谱法操作程序过多,影响因素不易消除,分离效果较低,重现性较差。
化学发光分析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分析法,因具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分析速度快和仪器操作简单等优点,使得化学发光检测法成为一种有效的痕量及超痕量分析技术,在药物分析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7,8]。
本研究组曾采用N溴代琥珀酰亚胺(NBS)荧光素体系化学发光法测定阿米卡星[9],但选择性较差,不能直接用于生物样品中阿米卡星的测定。
多巴胺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研究
多巴胺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研究张韫;张小莉;高苏亚;刘常军;刘鑫;戴佳玲;郭林新【摘要】采用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研究了多巴胺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根据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模型,给出了不同温度下多巴胺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和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多巴胺与牛血清白蛋白可能形成1∶1复合物,结合常数在104数量级.热力学参数表明该反应为自发吸热熵增加的过程,主要作用力为疏水作用力.【期刊名称】《应用化工》【年(卷),期】2013(042)012【总页数】3页(P2281-2283)【关键词】多巴胺;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化学发光;流动注射【作者】张韫;张小莉;高苏亚;刘常军;刘鑫;戴佳玲;郭林新【作者单位】西安医学院药学院,陕西西安710021;咸阳市食品药品检验所,陕西咸阳712000;西安医学院药学院,陕西西安710021;西安医学院药学院,陕西西安710021;西安医学院药学院,陕西西安710021;西安医学院药学院,陕西西安710021;西安医学院药学院,陕西西安71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460.7+2;O657.39多巴胺为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具有扩张内脏血管,增强心肌收缩力同时改善休克时器官血液供应的作用[1]。
据文献报道,多巴胺的药理学行为和生理学活性依赖其结合能力[2]。
因此研究多巴胺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有助于从分子水平上深入理解药物的体内转运和代谢机理,对于阐明蛋白质构象变化以及药代动力学具有重要意义。
药物小分子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研究常用的方法有荧光光谱法[3]、共振光散射法[4]、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5]和核磁共振法[6]等。
流动注射与化学发光联用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分析速度快和试剂消耗少等优点,在药物分析相关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7]。
本文首次以鲁米诺作为发光探针,采用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研究了多巴胺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特征。
流动注射- 化学发光法测定药物制剂及生物流体中盐酸多巴胺
对实验中的盐酸多巴胺进行干扰试验, 2.4 样品分析
3 讨论
从本文的实验研究得出,流动注射 化学发光装置中测定盐酸多巴胺,分析速 度快,能够在更短的时间里测出发光强度 最大值,线性范围宽可以达到 0.10~700μg/ L,且检出限极低为 0.03μg/L,而且不仅能 够对药物制剂中的盐酸多巴胺进行检测, 还能够检测生物流体中盐酸多巴胺,对临 床上的实验操作更方面。
临床研究
流动注射 - 化学发光法测定药物制剂及生物流体中盐酸多巴胺
李 丽 河南医药高级技工学校 河南省开封市 475000
【摘 要】探讨采用流动注射 - 化学发光法测定药物制剂及生物流体中盐酸多巴胺。通过流动注射 - 化学发光装置将 鲁米洛溶液、牛血清白蛋白溶液、纯水和盐酸多巴胺混合在碱性条件下流入流通池,由光电倍增管进行放大检测,最后对 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记录和处理。鲁米洛 - 牛血清白蛋白体系化学发光程度的降低值与盐酸多巴胺质量浓度的对数值呈线性 关系,且线性范围为 0.10-700μg/L。流动注射 - 化学发光法可以用来测定药物制剂及生物流体中的盐酸多巴胺。
血清白蛋白体系中的盐酸多巴胺没有产生
明显的干扰。
2.4.1 盐酸多巴胺注射液的测定结果 将盐酸多巴胺注射液用水稀释至线性
范围,分别用标准加入法和药典法对其含 量进行检测,并把检测的两项结果进行比 较。详见表 1。 2.4.2 生物流体中盐酸多巴胺的测定
生物流体中盐酸多巴胺的测定结果见 表 2。
2.1 合适实验条件
2.3 标准曲线和检出限
在实验室根据混合溶液的效果和发光 强度将溶液的流量定为 2.0mL/min,选择 混合管的长度为 10cm;鲁米洛溶液浓度定 为 2.5×10-5mol/L;牛血清白蛋白溶液的最 佳浓度为 5×10-9mol/L;碱性环境中的氢氧 化钠溶液的最佳浓度为 2.5×10-2mol/L。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在分析化学中的运用.doc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在分析化学中的运用2020年4月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在分析化学中的运用本文关键词:分析化学,注射,发光,流动,化学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在分析化学中的运用本文简介:分析化学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背景下,其应用范围和应用前景都越来越广泛。
环境监测、药物分析、水质检测以及诸多与生活相关的领域都是分析化学的研究范围。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集中了流动注射和化学发光法两个方面的技术特点,更加适用于分析化学的各项工作。
1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的基本技术原理 1.1流动注射基本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在分析化学中的运用本文内容:分析化学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背景下,其应用范围和应用前景都越来越广泛。
环境监测、药物分析、水质检测以及诸多与生活相关的领域都是分析化学的研究范围。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集中了流动注射和化学发光法两个方面的技术特点,更加适用于分析化学的各项工作。
1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的基本技术原理1.1 流动注射基本技术原理流动注射是丹麦科学家最先提出的,其脱离了平衡理论的束缚,使化学分析在非平衡条件下进行成为了可能,是一种全新的技术。
流动注射的应用范围十分宽泛,不仅包括诸多高灵敏度的化学分析,还包括了诸多高选择性的化学分析,能够得出平衡理论下无法体现的各种信息。
流动注射可以非常简单的将现场和实验室连接起来,构建自动分析系统。
流动注射一般具有以下特点,分析速度很快;自动化水平较高;设备简单便于操作;对结果具有良好的重现性;所需的检测试剂用量较少;检测限度很低。
这一系列特点保证流动注射的未来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也促使流动注射能够不断进步发展。
1.2 化学发光法基本技术原理化学发光法主要是指通过一些特定的化学反应引发光辐射现象,进而具体体现出相关化学分析的结果。
化学发光法的基础是分子发光强度和被测物含量之间的关系,其通过对特定分子进行标识,利用光辐射表征其含量程度。
化学发光法是一种反应十分灵敏的元素分析技术,加之近些年在化学领域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具备发光作用的化学物质,使得化学发光技术的应用范围在原本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扩大。
高锰酸钾-鲁米诺-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测定山奈酚
高锰酸钾-鲁米诺-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测定山奈酚
李丽
【期刊名称】《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7(009)002
【摘要】在NaOH介质中,山奈酚对KMnO4-luminol体系的化学发光有增敏作用,据此采用流动注射技术,建立测定山奈酚的化学发光新方法.该法测定山奈酚的检出限为1.2×10-8 g·mL-1,线性范围为8×10-8~1×10-5 g·mL-1,对1×10-6 g·mL-1山奈酚进行了11次平行测定,其RSD为3.8%.考察了影响该体系发光强度的因素,该法用于合成样品中山奈酚的测定获得满意结果.
【总页数】3页(P58-60)
【作者】李丽
【作者单位】遵义师范学院,化学系,贵州,遵义,563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57.39
【相关文献】
1.鲁米诺-高锰酸钾流动注射化学发光体系测定头孢呋辛钠 [J], 石杰;陶鹏丽;王瑞勇;杨鹏;孙冰冰;张倩
2.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抑制法测定三叶青中痕量山奈酚 [J], 刘彬;张强;李爱民
3.过氧化氢-鲁米诺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山奈酚 [J], 李丽;黄玉明
4.高碘酸钾-鲁米诺后化学发光反应的研究——流动注射-后化学发光法测定异烟肼[J], 马明阳;吕九如
5.铁氰化钾-鲁米诺体系后化学发光行为的研究-流动注射后化学发光法测定可待因[J], 冯娜;何云华;杜建修;吕九如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流动注射技术
流动注射的进展传统化学实验操作是通过滴管、移液管或药勺等器材,手动移取试验品混合到烧杯或锥形瓶等容器中,然后将其进行反应。
此过程是在物理平衡下进行的完全反应。
且仪器的调整、维护和使用需要操作者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才能保证检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实验操作繁琐,费时,费力。
因此后来有化学家提出了一种能在非平衡状态下,将上述实验操作综合到一个实验装置中进行的方法——流动注射分析法。
它的出现打破了人们的传统观念,使在非平衡状态下的定量分析成为可能。
由于它在混合过程与反应时间中的高度重现性,使它具有分析速度快、精度高、设备和操作简单、节省试剂与试样及适应性广等优点。
1流动注射分析法的创立及其定义溶液化学分析的自动化是现代分析化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其在分析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2O世纪5O年代后期,美国的Technicon等公司在空气泡间隔式连续流动分析(Segmented continu—OUS flow analysis,SCFA)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了名为Auto-Analyzer的溶液处理自动分析仪,第一次把分析试样与试剂从传统的试管、烧杯容器中转人管道中。
试样与试剂在连续流动中完成物理混合与化学反应。
但间隔式连续流动分析仍维持了传统操作最终都要达到物理与化学平衡的观念。
1975年由丹麦学者Ruzicka与Hansen首次命名的流动注射分析(Flow injection analysis,FIA)摆脱了上述观念上的局限,采用把一定体积的试样注入到无气泡间隔的流动试剂(载流)中的办法,保证混合过程与反应时间的高度重现性,在非平衡状态下高效率地完成了试样的在线处理与测定,从而触发了化学实验室中基本操作技术的一次根本性的变革。
它打破了几百年来分析化学反应必须在物理化学平衡条件下完成的传统,使非平衡条件下的分析化学成为可能,从而开发出分析化学的一个全新领域文献对FIA定义为在热力学非平衡条件下,在液流中重现地处理试样或试剂区带的定量流动分析技术。
流动注射分析PPT课件
经 济 采用符合中国国家标准的分析方法, 数据可靠省去大量实验室人工费用和试剂费用
2
自动分析仪的分类
仪器的自动化程度
全自动分析仪;半自动分析仪
同时可检测的项目
单通道分析仪;多通道分析仪
仪器程序的复杂程度及功能
35
流动注射分析应用
流动注射分析应用非常广泛,它与许多检 测技术及分离富集技术结合,已用于数百种有 机或无机的分析,以及一些基本物理化学常数 的测定。在环境、临床、医学、农林、冶金地 质、工业过程监测、生物化学、食品等许多领 域中都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环境科学和临 床医学这两方面应用更多。
36
血清中某些组份的测定
22
23
流动注射分析仪
组成 流体驱动单元(推进系统)、进样阀 (注射系统)、混合反应管路(管道系 统、反应系统)、检测器和记录仪(检 测记录系统)。
24
流体驱动单元(推进系统)
流体驱动装置现普遍采用蠕动泵,其功能是提供若 干通道稳定而具有一定流量的液体流,是FIA的心 脏部位。
蠕动泵由泵头、压盖、调压体、泵管、驱动电机组 成。
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流动注射原子光谱法、流 动注射电化学分析法、流动注射酶分析法、流动注 射荧光及化学发光洁、流动注射免疫分析法、流动 注射在线分离浓集、在线消解等操作方法和技术关 键
流动注射分析是在物理和化学非平衡的动态下进 行测定的一种分析方法。
8
流动注射分析的特点
(一)优点
1、分析速度快;100~200试样/小时 2、精密度高,相对标准偏差在1%左右 3、操作简便;常用操作均在管道体系中自动完成 4、设备简单;可用于常规仪器,也可自己组装 5、节省试样和试剂;试样量通常几微升~几十微升, 试剂量也可减至几十微升 6、适应性广;可用于多种化学反应、多种检测手段
流动注射纳米微反应器化学发光法测定盐酸多塞平
四氟 乙 烯 管 ( 内径 0 8mm, 于连 接 阀和 流 路 中的 泵 管 ) . 用 .
目前 测 定 其 含 量 的 方 法 有 紫外 分 光 光 度 法 _ 、 L 1 HP C法 [ ] 气 相 色 谱 法 【 等 . 其 能 增 溶 、 稳 、 善 环 境 的 p 值 以 及 提 高 ] 2 、 。 4 ] 因 增 改 H 化 学 发 光 灵 敏 度 和 选择 性 , 胶束 纳米 微 反 应 器 在 化 学 发 光 分 析 中 E益 受 到 重 视 ¨ 7. 研 究 发 现 , 酸 性 条 件 下 , 子 化 的 反 1 5 ]经 I 在 质
化 学 发 光 , 在 一 定 浓 度 范 围 内 , 学 发 光 强 度 与盐 酸 多塞 平 的浓 度 成 正 比 , 合 流 动 注 射 技 术 可测 定 盐 酸 多 塞 平 的 含 量. 且 化 结 该 法 具 有 较 高 的 灵 敏 度 和选 择 性 .
1 实 验 部分
1 1 仪器 与试 剂 .
盐 酸 多 塞 平 与 阴 离 子 Au I 形 成离 子缔 合 物 , 离 子缔 合物 被 二 氯 甲 烷 萃 取 后 进 入 以 含 鲁 米 诺 的 二 氯 甲烷 和 环 己 烷 ( 1 C ̄ 该 1: ,
v v 为 主 体溶 剂 所 形 成 的氯 化 十 六 烷 基 三 甲基 铵 ( T C) 米 微 反 应 器 中 , 解 出来 的 Au I /) C A 纳 离 C  ̄ 微 反 应 器 中 的 鲁 米 诺 产 生 -与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阿昔洛韦和更昔洛韦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阿昔洛韦和更昔洛韦木尼热·阿布都克热木;王楠楠;唐玉海;木合塔尔·吐尔洪【期刊名称】《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07(28)6【摘要】目的确定以Ce(Ⅳ)-罗丹明B体系测定制剂中阿昔洛韦和更昔洛韦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FI-CL)分析方法.方法硫酸介质中Ce(Ⅳ)与阿昔洛韦/更昔洛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产生化学发光,罗丹明B可显著增强其发光信号,且增敏效果与阿昔洛韦/更昔洛韦浓度呈一定的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测定注射剂中阿昔洛韦和更昔洛韦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新方法.结果阿昔洛韦在3.0×10-5g/L-7.0×10-2g/L 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56×10-5g/L;更昔洛韦在5.0×10-5g/L-7.0×10-2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35×10-5g/L.通过对质量浓度为1.0×10-3g/L 的阿昔洛韦和更昔洛韦分别进行的11次平行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2.08%和2.83%.结论该方法线性范围宽、灵敏度高,简便快速,也是目前首次采用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对更昔洛韦含量的测定.【总页数】4页(P707-710)【作者】木尼热·阿布都克热木;王楠楠;唐玉海;木合塔尔·吐尔洪【作者单位】新疆喀什师范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系,新疆喀什,844007;西安交通大学理学院分析科学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61;西安交通大学理学院分析科学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61;新疆喀什师范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系,新疆喀什,844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27.2【相关文献】1.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注射用比阿培南 [J], 翟倩;李晓璐;俞宏松;郭晶;易钢2.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注射液和人体血清中的酚妥拉明 [J], 张迎春;徐德泉;张迎雪3.基于酶促反应的阿昔洛韦流动注射电化学发光分析法 [J], 赵常志;梁俊钰4.高碘酸钾-鲁米诺后化学发光反应的研究——流动注射-后化学发光法测定异烟肼[J], 马明阳;吕九如5.铁氰化钾-鲁米诺体系后化学发光行为的研究-流动注射后化学发光法测定可待因[J], 冯娜;何云华;杜建修;吕九如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流动注射分析与多种检测方法联用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流动注射分析与多种检测方法联用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
展
田家林;张宏康;王中瑗
【期刊名称】《粮食与油脂》
【年(卷),期】2024(37)5
【摘要】综述了近年来流动注射分析与化学发光法、分光光度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技术和电化学分析法串联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拓展流动注射分析技术在食品检测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总页数】6页(P1-6)
【作者】田家林;张宏康;王中瑗
【作者单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轻工食品学院;广东省岭南特色食品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岭南特色食品绿色加工与智能制造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洋局南海环境监测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07
【相关文献】
1.酶联免疫检测方法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2.酶联免疫检测方法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3.多种测汞方法在食品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4.胶体金法检测以及酶联免疫法检测应用在艾滋病抗体检测中的价值探讨
5.电化学检测技术与生物识别元件联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联用技术讲义
实验 2、流动注射-化学发光联用技术用于药片中的盐 酸环丙沙星含量的研究[实验目的] 1 掌握流动注射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化学发光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2 熟悉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系统的工作原理及仪器使用方法 3. 掌握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量盐酸药片中盐酸环丙沙星含量的方法。
[实验原理] 化学发光(chemiluminescence)是指某些化学反应中发出可见光的现象。
其发光机理是:反应体系中的某些物质分子,如反应物,中间体或者荧光物质吸收了 反应释放的能量而由基态跃迁至激发态,然后从激发态回到基态,同时将能量以 光辐射的形式释放出来,产生化学发光。
图 1 化学发光发生的反应过程直接化学发光间接化学发光流动注射技术(Flow Injection):原始的手工操作和现代化的检测仪器共存,严重阻碍了先进检测仪器更好的发挥作用;同时分析过程中的试验处理往往占去 整个分析时间的 90%,这种状况自然不能满足现代分析化学的要求。
流动注射法 是为解决这一矛盾在 70 年代中期出现的溶液处理技术的新观念。
其主要特点包 括:①广泛的适应性:可与多种检测手段联用;②高效率:100-300 样/h,复杂 的分析过程也能达到 40-60 样/h; ③低消耗:10-100µL/测定;④高精度:0.5% 1 %RSD,复杂的在线处理,测定精度可达 1.5%-3%RSD;⑤设备简单、价廉。
流动注射分析装置包括:液体传输设备;注样器;反应器;流通式检测器和 信号读出装置。
液体传输设备主要指蠕动泵;注样器是十六通注样阀;化学发光 检测的反应器和流通式检测器合并为流通式盘管。
盐酸环丙沙星属于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抗菌能力强,临床广泛用于革兰氏 阳性菌和革兰氏阴菌引起的感染,对 内酰胺抗生素、氨基糖苷类以及四环素等 多重耐药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测定盐酸环丙沙星的分析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 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分光光度法 、电位法嘲、极谱法等。
鲁米诺-铁氰化钾流动注射化学发光体系研究
鲁米诺-铁氰化钾流动注射化学发光体系研究苟劲;徐红;胡泽近;赵治英;苏永娟【期刊名称】《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06(030)003【摘要】采用流动注射-化学发光(FI-CL)联用技术系统研究了19种酚类化合物对鲁米诺-铁氰化钾(luminol-K3Fe(CN)6)体系化学发光的影响,发现其大部分能抑制或增强体系化学发光强度,且抑制或增强化学发光强度的能力与化学发光体系溶液的介质、pH值以及酚类化合物的浓度、分子结构等有关;根据化学发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谱,讨论了体系化学发光强度抑制或增强的机理,推测抑制或增强可能是由于酚类化合物的氧化反应及瞬时产物影响了鲁米诺化学发光反应通道;若联接分离技术,鲁米诺-铁氰化钾流动注射化学发光体系具有同时测定数个酚类有机化合物的潜力.【总页数】6页(P294-299)【作者】苟劲;徐红;胡泽近;赵治英;苏永娟【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化学学院,重庆,400047;重庆师范大学化学学院,重庆,400047;重庆师范大学化学学院,重庆,400047;重庆师范大学化学学院,重庆,400047;重庆师范大学化学学院,重庆,40004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7【相关文献】1.鲁米诺-铁氰化钾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铜离子 [J], 高乃兵2.鲁米诺-铁氰化钾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红葡萄酒中白藜芦醇的含量 [J], 刘玉萍; 姚悦悦; 蒋泳汝; 王修中3.鲁米诺-铁氰化钾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铜离子 [J], 高乃兵4.铁氰化钾-鲁米诺体系后化学发光行为的研究-流动注射后化学发光法测定可待因[J], 冯娜;何云华;杜建修;吕九如5.流动注射-鲁米诺-铁氰化钾化学发光体系测定环境水体中痕量2,4-二氯苯酚 [J], 张立科;卫世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分析延胡索总生物碱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分析延胡索总生物碱朱海萍;史红艳;王仕宝;杨培君【期刊名称】《中国现代中药》【年(卷),期】2016(018)002【摘要】目的:建立检测中药材延胡索总生物碱含量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CL-FIA)分析法。
方法:在酸性环境中,基于延胡索总生物碱对 Ce4+-Rhodamine B(罗丹明 B)化学发光体系的强烈增强作用,筛选出 Ce4+-罗丹明 B体系用于CL-FIA 检测延胡索总生物碱,并开展干扰试验、方法学验证以及HPLC 检测对比。
结果:在优化条件下,体系的相对发光强度与延胡索总生物碱在0.01424~0.22784μg·mL -1(r =0.9964)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0906μg·mL -1,RSD =1.39%(n =11);延胡索总生物碱平均得率为0.597%。
结论:该方法分析速度快、成本低、灵敏度较高,为延胡索总生物碱的分析检测提供了另一新途径,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总页数】5页(P143-147)【作者】朱海萍;史红艳;王仕宝;杨培君【作者单位】陕西理工学院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省资源生物重点实验室,陕西汉中 723001;陕西理工学院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省资源生物重点实验室,陕西汉中 723001;陕西理工学院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省资源生物重点实验室,陕西汉中 723001;陕西理工学院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省资源生物重点实验室,陕西汉中 723001【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罗通定中延胡索乙素 [J], 李丽清;杨敏丽2.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研究油茶总皂苷清除活性氧能力 [J], 邱松山;吕晓玲;李平;姚秀玲3.生物碱类物质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法研究 [J], 李建国;吕九如4.基于流动注射化学发光的两种Luminol体系对重楼药材中总皂苷的分析检测研究 [J], 王仕宝;李霞;李会宁;杨培君;张慧5.化学发光法-流动注射联用测定总铁离子 [J], 李华;张新申;蒋小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氧氟沙星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氧氟沙星一 、实验目的:掌握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法的原理;熟悉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法的操作.二、 实验原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研究了Ce(IV)+Na 2SO 3体系, Tb 3++OFLX 能大大增强体系的发光,发光强度与氧氟沙星浓度呈良好的线形关系,可用于氧氟沙星的检测。
I n t e n c i t y Run time(s)图10 Tb 3+对OFLX-Ce(IV)-SO 32-的化学发光的作用图a 、YLSN+Ce(IV)b 、YLSN+Ce(IV)+OFLXc 、YLSN+Ce(IV)+OFLX+Tb 3+三、 仪器与试剂MPI-A/B 型多参数化学发光分析测试系统(西安瑞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仪(IFFM —E 型,西安瑞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多功能化学发光检测器(IFFM —E 型,西安瑞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氧氟沙星标准品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NH 4)2Ce (NO 3)6实验试剂 (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化学试剂公司) 无水Na 2SO 3 分析纯 (天津市福晨化学试剂厂)Tb 4O 7 99.9% (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Na 2SO 3储备液(2.0×10-2 mol/L ):准确称取Na 2SO 3 固体0.2520 g 于烧杯中,用二次水溶解,转移至100mL 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
得到的Na 2SO 3储备液至于5℃冰箱中保存,用时稀释至所需浓度。
因Na 2SO 3易被氧化,所以此溶液不宜长久贮存,需及时更新。
Ce(IV)溶液(1×10-2 mol/L ):准确称取(NH 4)2Ce (NO 3)6晶体0.5482g 于烧杯中,用二次水溶解后转移至100 mL 容量瓶中定容,用时稀释至所需浓度。
因实验发现随着Ce(IV)放置时间的增长,体系的发光信号会逐渐减弱,所以此溶液不宜长久贮存,需及时更新。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在药物和环境分析中的应用的开题报告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在药物和环境分析中的应用的开题报
告
在药物和环境分析中,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Flow injection chemiluminescence, FIA-CL)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其利用化学反应产生的发光信号来测定样品中的目
标物质。
本文旨在介绍FIA-CL技术在药物和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一、技术原理
FIA-CL技术基于化学发光原理,其基本实验原理如下:通过FIA系统将待测样品和化学试剂分离并混合,从而触发化学反应,产生发光信号。
这种分离和混合可以通
过微流控技术实现,确保快速、可重复的反应。
FIA-CL技术广泛用于测定多种化合物,例如药物、环境污染物和食品添加剂等。
二、药物分析应用
在药物分析中,FIA-CL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药品质量控制、药动学研究以及药物代谢动力学等方面。
例如,FIA-CL技术可用于快速检测药品中的杂质、同分异构体
和畸变品等。
在药物代谢研究中,FIA-CL技术可以用来测定药物在体内的代谢产物和
药物浓度等。
三、环境分析应用
在环境分析中,FIA-CL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水和大气中污染物的检测和监测。
例如,FIA-CL技术被用于检测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如苯、二甲苯和萘等。
FIA-CL技术还可用于检测空气中的有毒污染物,如苯和醛类等的浓度。
四、总结
因为FIA-CL技术的快速性、高灵敏度和可重复性,该技术已经成为药物和环境
分析领域中的标准方法。
然而,由于FIA-CL技术在复杂样品中的选择性有限,进一步改进将更有助于其在这些领域中的应用。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药物分析以及应用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药物分析以及应用作者:杨云鹏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年第03期【中图分类号】R9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229-01【摘要】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在近些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因为其分析的速度快,成本低廉,并且线性广泛,需要的仪器设备简单。
它对于测定生物和药物中的金属、非金属、无机盐以及蛋白质内的各种化学物质有些高敏感度。
本文把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能够检测的六个部分中的药物检测作为重点进行论述。
【关键词】流动注射;化学发光;药物分析1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的概念流动注射即flow injection是丹麦的著名学家Ruzicka和Hansen提出的,它的出现摆脱了溶液化学分析平衡理论,,是非平衡条件下的化学分析为可能。
因为流动注射的范围广,检测分析中包括高灵敏度、高选择性但不稳定的反应、动力学反应以及化学发光和生物反应,因此它能够得到一个平衡的体系无法提供一个更为广泛的信息[1]。
流动注射分析是一种容易实现现场与邻近实验室连线的自动分析系统[2]。
它的优点在于所需要的仪器少,并且设备简单,灵敏度高,试剂量也很少,并且反应度和灵敏度高,能够检测的维度广,被各个领域应用,成为一个检测的主流技术。
2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药物分析药物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必备品,因此药物安全是现在社会是人们热点关注的问题,因为药物分析研究本身需要检测仪器的高敏感度,并且测定量一定要精确,而且检测仪器繁重并且所需要的药剂量高,而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却打破了大仪器、大药剂量的检测方式。
它给药物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最有效的痕量分析技术。
3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的应用3.1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在农药分析检测应用农药作为现在农业生产必备的生产资料,在防御病虫害,保护农作物生长以及生产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农药因为药物中的成分以及大量使用给人类身体健康以及动物身体健康都有着胃寒和影响,即便对植物本身也有着影响。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定量测定同一水域中的腐殖酸
Fi. S h mai ig a o ICL sse (F M y e g 1 c e t da r m fF - y tm I F tp ) c
a :NaO4sl to l o u in;b:Lu n lNa mio OH o uin;c slt o :Hy r q io eS — d o un n O
流 动 注射一 学发 光 法定 量 测定 同一水 域 中的腐 殖 酸 化
丁保 军 ~, 杨凤林 朱珍 亮 ,肖 光 。 丽钧 , 崔
l _大连理j 大学环境与生命学院 ,辽宁 大连 f :
2 .大 连理 工 大学 化 学 系 .辽 宁 大 连 1 6 2 104
16 2 10 4
维普资讯
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卷, 3 8 第 期 200 8年 3月
光
谱
学
与
光
谱
分
析
S e to c p n p c r lAn l ss p cr so y a d S e ta ay i
Vo . 8 No 3 p 5 0 5 3 12 , . ,p 3 —3 Mac r h,2 0 08
摘
要
采用流动注射 化学发光( I L 这一灵敏的检测方 法 , F ) C 通过条件实验与参 数优 化 , 优选 了测定环境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分析葡萄籽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
2 7 4一
江苏农业科学
2 0 1 3年第 4 1 卷第 4期
徐春秀 , 蔡龙飞 , 张雪媚.流动注射化学发 光法分析葡萄籽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 J ] .江苏农 业科 学, 2 0 1 3 , 4 1 ( 4 ): 2 7 4— 76 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分析葡萄籽提取 物 的抗 氧化 能力
3 0 m L石 油 醚 , 浸泡 4 8 h后 , 抽 滤。滤渣置于三 角瓶中 , 加 入
性
。原 花青 素历经 3 0多年 的研究 、 开发 和I 临床应用 , 以
其优越 的抗氧化活性为人们所青睐 。高品质的原花青素 由于
在水 中和醇 中具有 良好 的溶解 性 , 加上 色泽亮丽 、 资源丰富、
厂) ; 循环水式多用 真空泵 ( S H D一Ⅲ, 保定 高新 区阳光科 教
蒸发仪器浓缩后干燥 , 即得到葡萄籽提取物 。
按 下 式 计 算 葡 萄 籽 提取 物 的提 取 率 :
提取率 =提取物重量/ 试验葡萄籽粉末重量 ×1 0 0 % 1 . 3 流动注射化 学发光 法分析葡萄籽提取物 的抗氧化活性 1 . 3 . 1 试验条件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仪 的工作条件为 : 延迟 时间 0 s , 测量时间 0 s , 负高压 3 0 0 V, 增益 1 , 滤波器截止频率
取方法的基 础上 , 用流动注射化学发 光法分析 提取所得 的原
2 0 0 m L7 0 %丙 酮水 溶 液 作为 提 取剂 , 以塑料 膜 封 口, 提 取 2 h , 抽滤 , 并 用少量溶剂洗涤滤渣 3 遍, 滤液 和洗 涤液 置于圆 底烧瓶 中, 用旋 转 蒸 发仪 器 浓 缩后 干 燥 , 即得 到 葡 萄 籽 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 2、流动注射-化学发光联用技术用于药片中的盐 酸环丙沙星含量的研究[实验目的] 1 掌握流动注射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化学发光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2 熟悉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系统的工作原理及仪器使用方法 3. 掌握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量盐酸药片中盐酸环丙沙星含量的方法。
[实验原理] 化学发光(chemiluminescence)是指某些化学反应中发出可见光的现象。
其发光机理是:反应体系中的某些物质分子,如反应物,中间体或者荧光物质吸收了 反应释放的能量而由基态跃迁至激发态,然后从激发态回到基态,同时将能量以 光辐射的形式释放出来,产生化学发光。
图 1 化学发光发生的反应过程直接化学发光间接化学发光流动注射技术(Flow Injection):原始的手工操作和现代化的检测仪器共存,严重阻碍了先进检测仪器更好的发挥作用;同时分析过程中的试验处理往往占去 整个分析时间的 90%,这种状况自然不能满足现代分析化学的要求。
流动注射法 是为解决这一矛盾在 70 年代中期出现的溶液处理技术的新观念。
其主要特点包 括:①广泛的适应性:可与多种检测手段联用;②高效率:100-300 样/h,复杂 的分析过程也能达到 40-60 样/h; ③低消耗:10-100µL/测定;④高精度:0.5% 1 %RSD,复杂的在线处理,测定精度可达 1.5%-3%RSD;⑤设备简单、价廉。
流动注射分析装置包括:液体传输设备;注样器;反应器;流通式检测器和 信号读出装置。
液体传输设备主要指蠕动泵;注样器是十六通注样阀;化学发光 检测的反应器和流通式检测器合并为流通式盘管。
盐酸环丙沙星属于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抗菌能力强,临床广泛用于革兰氏 阳性菌和革兰氏阴菌引起的感染,对 内酰胺抗生素、氨基糖苷类以及四环素等 多重耐药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测定盐酸环丙沙星的分析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 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分光光度法 、电位法嘲、极谱法等。
研究表明:在酸 性条件下,盐酸环丙沙星对 Ce4+-Na2SO3 化学发光体系具有强的增敏作用,据此 建立了盐酸环丙沙星的流动注射分析法。
本方法具有分析速度快,仪器设备简单, 灵敏度高等优点。
用于药片中盐酸环丙沙星含量的测定,加标回收结果令人满意。
[仪器试剂] BPCL 微弱发光测量仪(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HL-2D 恒流泵(上海青浦沪西仪器厂);八通阀(杭州);联机计算机。
硫酸铈溶液:4.0 × 10-4 mol/L(用 0.05 mol/l 硫酸溶解);亚硫酸钠溶液:8.0 ×10-2 mol/l;盐酸环丙沙星标准溶液:100.0 mg/L(用 0.04 mol/l 盐酸溶解);盐酸环 丙沙星滴眼液(规格及产家待定)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所用水为二次蒸馏水。
[装置和流路]图 1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系统示意图Figure 1 Diagram of Flow-injection -chemluminescence systemP.; V.液(waste); PMT.computer)。
; F.; M. 混合三通(mixture); W. 废; HV.负高压(high voltage); PC. 联机电脑 (personala:; b:; c:[实验步骤] 1. 仪器预热 (1)接通计算机电源,启动windows 系统;打开BPCL主机电源,仪器预热30min 以上,选择所需温度及负高压。
打开快门(探测器样品室又下方旋钮:指示柄端 头位于红色标记处,快门打开;绿色标记处,快门关闭)不能使探测器顶盖和快 门同时处于开启状态,否则会损坏探测器中光电转换器!开启BPCL测量程序, 设定参数后启动测量。
(2)清洗流路:开启蠕动泵,旋紧蠕动泵上面及两侧的4个旋钮(力度相同保证流 速同一流速下的样品进样速度一致),选择蠕动泵转向(方向错误将导致蠕动泵 卡住),打开蠕动泵,选择流速(可以用60rpm)。
按图1组装流路,用0.1mol/L 硝酸清洗流路,而后用0.1mol/LNaOH清洗流路,最后用二次蒸馏水清洗,直到 基线稳定(基线信号值和所加负高压相关,当副高压为-750V时,基线在100单位 化学发光信号为合适)。
2.数据测量(1)用100.0mg/L(用0.04 mol/L盐酸溶解)的盐酸环丙沙星储备液,配置浓度为 0.1-10mg/L的盐酸环丙沙星标准溶液系列。
(2)标准曲线的绘制:按图一流路测量,启动泵(流速为60rpm),将Na2SO3溶液 与盐酸环丙沙星溶液混合后,通过流动泵注入作为载流的酸性硫酸铈溶液中,微 弱发光仪检测及纪录发光强度信号。
重新启动测量程序,开始检测。
首先测量空 白溶液,按相同时间间隔(15s)旋转八通阀,得到信号峰,平行测量三次,标 准系列由稀到浓进行测量,操作同空白,得到一条时间-峰值图,完成检测后选 择停止检测,保存,导出为.txt或.Xls文件后,导入origin处理。
绘制浓度-峰值标 准曲线,线性拟合得浓度-峰值关系式。
(3)盐酸环丙沙星滴眼液(规格5ml:15mg(按环丙沙星计)湖北东盛制药有限公 司),按标示稀释为10mg/L的浓度,按(2)操作先走空白,空白的峰值和标准 曲线相近,测量理论浓度为10mg/L(按环丙沙星计)的药片,均平行测量三次, 完成检测后选择停止检测,保存,导出为.txt或.xls文件后,导入origin处理。
读 出峰值,按浓度-峰值关系式求出药片中的实际盐酸环丙沙星含量。
3.清洗流路 (1)清洗流路(同上面方法,最后将管中二次蒸馏水全部走光,保证管不被腐蚀), 关闭快门旋松蠕动泵旋钮,关闭BPCL主机。
(2)关闭电脑,洗净试剂瓶,容量瓶,清洁台面,关闭实验室电源方可离开。
[实验数据] 1 静态法测动力学曲线采用分立取样式,研究该体系的化学发光反应动力学曲线,即记录在反应物 部分混合后,发光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观察化学发光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请绘制出发光强度 I-时间 t 图,并解释之)2 体系条件优化 2.1 硫酸铈浓度的影响固定 Na2SO3 浓度为 8 × 10-4 mol/L,流速 60 rpm,分别在空白和 10 mg/L 标 样的条件下考察 Ce4+溶液浓度在 1 × 10-5 ∼ 5 × 10-3 mol/L 范围内变化对体系信号 的影响。
(请绘制出相对发光强度 I- Ce4+浓度 C 关系图,并解释之)2.2 亚硫酸钠浓度的影响 固定 Ce4+浓度为 5.0 ×10-4 mol/L(含硫酸浓度 0.05 mol/L),流速 60 rpm,分别在空白和 10 mg/L 的条件下考察 Na2SO3 在 1.0 × 10-4 ∼ 1.0 × 10-1 mol/L 范围内 变化时对信号值的影响。
(请绘制出相对发光强度 I- Na2SO3 浓度 C 关系图,并解释之)3 校准曲线、精密度和检出限 在 选定的最佳条件下,测量相对发光 强度与 盐酸环丙沙星浓度在 0.10mg/L~15 mg/L 范围的关系,作出线性关系图,拟出回归方程。
对 1.00 mg/L 盐酸 环丙沙星标准溶液平行测定 11 次,求出相对标准偏差。
(请绘制出相对发光强度 I- 样品浓度 C 关系图,列出工作曲线范围、线性方程、相关系数,计算出检出限)4 实际样品测定 取盐酸环丙沙星片剂(, 按标示量)用二次蒸馏水稀释为不同的浓度为样品Ⅰ、Ⅱ,采用该实验方法测定其含量,同时进标准加入回收实验。
计算含量测定值, 加标回收率及标准偏差结果在下表中列出。
试样 药片稀释液测得量 mg·L-1 加标量 mg·L-1 测得总量 mg·L-1 回收率% RSD%(附:试验回收率应基本在 95%-10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 5%以内。
并分析 实验结果评价该方法。
)【注意事项】 (1) 使用前一定要清洗流路,使基线值足够低和稳定。
(2) 调整合适的负高压和温度,温度控制器:由于热量是从加热器向样品传导,样品的热量向环境散发,所以样品实际温度要低于加热器温度。
视环境温度 不同差值在2~4℃。
(3) 负高压的选择:查看标准光源计数率与高压关系曲线,找出光源计数率为 10000/秒到30000/秒的区域为合适,选取此范围内的某一负高压值。
(4) 测量完标准曲线后要也重新走空白是其峰值和标准曲线时的空白相近才可 以测量药片中盐酸环丙沙星的含量。
[思考题] (1) 化学发光和其它分子发光(荧光、磷光)的有什么异同点? (2) 为什么测量完一系列标准样品溶液后要走空白到基线值相近才可以测量药 片中样品的浓度? (3) 与其它测量盐酸环丙沙星的分析方法相比,本实验方法有何优缺点? (4) 流动注射法的意义,以及十六通阀的作用是什么?附件: BPCL-微弱发光测量仪操作规程(流动注射法)温度控制器:由于热 量是从加热器向样品 传导,样品的热量向 环境散发,所以样品 实际温度要低于加热 器温度。
视环境温度 不同差值在 2~4。
C。
负高压的选择:查看 标准光源计数率与高 压关系曲线,找出光 源计数率为 10000/秒 到 30000/秒的区域为 合适,选取此范围内 的某一负高压值。
1 接通计算机电源。
2 启动 windows 系统。
3 打开 BPCL 主机电源,仪器预热 30min 以上,选择所需温度及负高压。
4 打开快门(探测器样品室又下方旋钮:指示柄端头位于红色标记处,快门打开;绿色标记处,快门关闭)不能使探测器顶盖和快门同时处于开启状态,否则会损坏探测器中光电转换器!5 开启 BPCL 测量程序,设定参数后启动测量。
6 开启蠕动泵:旋紧蠕动泵上面及两侧的 4 个旋钮(力度相同保证流速同一流速下的样品进样速度一致),选择蠕动泵转向(方向错误将导致蠕动泵卡住),打开蠕动泵,选择流速(可以用60rpm)。
7 清洗流路:用 0.1mol/l 硝酸清洗流路,而后用 0.1mol/l NaOH 清洗流路,最后用二次蒸馏水清洗,直到基线稳定(基线信号值和所加负高压相关,当副高压为-750V 时,基线在 100 单位化学发光信号为合适)。
8 重新启动测量程序,选择合适流速进样,开始检测。
9 按相同时间间隔(15s)旋转八通阀,得到类似的信号峰。
10 完成检测后选择停止检测,保存。
11 清洗流路(同上面方法,最后将管中二次蒸馏水全部走光,保证管不被腐蚀),关闭快门旋松蠕动泵旋钮,关闭 BPCL 主机。
12 导出为.txt 或.els 文件后导入 origin 处理。
13 关闭电脑。
2 恒流泵 工作原理:3 十六通注样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