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桩基完整性简介讲解
反射波法检测基桩完整性(1
现场检测技术方法
安装传感器
传感器安装点及其附近不得有缺损或裂缝; 当锤击点在桩顶中心时,传感器安装点与桩中心的距离
宜为桩半径的三分之二; 当锤击点不在桩顶中心时,传感器安装点与锤击点的距
离不宜小于桩半径的二分之一; 对于预应力管桩,传感器安装点、锤击点与桩顶面圆心
构成的平面夹角宜为90度。
T1
Toe
-0.02
Vel
0 5 10 15 20 25 m
从检测波形上看,该桩在距桩顶16米左右处同相反射信号较强,桩身完整性 存在比较严重的缺陷,判定该桩为Ⅲ类桩。结合地质报告,该桩所处主要地 层结构为卵石层和亚粘土层,判定缺陷类型为夹泥。后据施工单位反映,该 桥场地地质情况比较差,成孔比较困难,钻孔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孔壁坍塌的 情况。该桩桩身夹泥缺陷明显,此缺陷的形成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一主要是 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出现了局部塌孔的情况,泥土挤入桩身;其二是施工单位 在处理坍孔或加大泥浆稠度时直接加入孔内的粘土在施工中被分散成泥团、 泥块,在灌注混凝土时夹入桩身;其三是缺陷位置处的混凝土灌注速度不正 常,低于正常灌注速度,当混凝土下泄时,不足以将泥浆全部挤出,造成夹 泥的缺陷。
Ⅳ类桩实例分析
cm/s
0.01 0.01 0.00
2: # 156
MA: 2.00 MD: 2.00 LE: 40.00 WS: 4000 LO: 0.77 HI: 0.00 PV: 0 T1: 63
T1
Toe
-0.01
Vel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m
从检测波形上看,该桩在距桩顶24米处同相反射信号非常强,并且可以见 到该缺陷的二次和三次重复反射,见不到桩底反射信号,故判断该桩为断 桩。后经事故调查得知,该起断桩事故与地质情况无关,为人为原因造成。 当时施工单位在对该桩灌注过程中,发现所购商品混凝土坍落度连续七车 不满足施工质量要求,最小的为11cm,最大的为15cm,随即对该商品混凝 土清退出场,等合格的商品混凝土到场后,此时该桩已经中断灌注混凝土 2.5至3个小时,继续灌注时导管内混凝土已经不能顺利下落,施工单位随 即采取敲击导管并利用25吨吊车小幅度上下往复运动导管,强行使混凝土 下落,此时孔内混凝土已经凝结,不可能继续上浮,最终形成二次浇筑面 造成断桩。这是一种典型的断桩形成原因。
基桩动力检测低应变反射波法
基桩动力检测低应变反射波法第一节反射波法动测技术反射波法是在桩身顶部进行竖向激振产生弹性波,弹性波沿着桩身向下传播,当桩身阻抗存在明显差异的界面(如桩底、断桩和严重离析等)或桩身截面积变化(如缩径或扩径)部位,将发生反射波,经接收放大、滤波和数据处理可以识别来自桩身不同部位的反射信息,据计算桩身波速,以判断桩身完整性及估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并校核桩的实际长度。
一、反射波法动测原理桩完整性的反射波法诊断技术是以一维波动理论为基础的。
由一维波动理论可知,桩阻抗是其横截面积,材料密度和弹性模量的函数Z = EA/C =ρcA (2.1)式中Z为桩的广义波阻抗(单位为N⋅s/m),c为桩的声波速度(单位为m/s),E 为桩的弹性模量(单位为N/m2),ρ为桩的质量密度(单位为kg/m3),ρc为桩的声特性阻抗或声阻碍抗率(单位为kg/m2s)。
将一维波动理论用于线弹性桩(桩的长度远大于直径且入射波波长λ大于桩的直径)。
在桩顶锤击力作用下,产生一压缩波,此波以波速c沿桩身向下传播。
假定桩的材料沿长度不变(即ρc不变),则桩的阻抗变化仅依赖截面积的变化。
截面的任何变化都使部分入射波产生反射。
反射波和透射波的幅值大小及方向由前述的理论决定。
(一)不考虑桩周阻尼的的影响,桩顶入射波在变截面处的反射与透射σT = σ1 [2A1 /(A1+A2)]σR= σ1[(A2 – A1) /(A1 +A2)] (2.2)及v T = v1 [2A1 /(A1+A2)]v R= -v1[(A2 – A1) /(A1 +A2)] (2.3)式中下标I、R、T分别表示入射、反射和透射。
由式(1.2)及式(1.3)可得:(1)对于截面均匀,无缺陷的桩,即A1=A2,或Z1=Z2,则有σT = σI v T =v IσR= 0 v R = 0 (2.4)可见,均匀桩不产生反射波,入射波以不变的波速和应力幅值与方向向下传播。
若在桩的顶端安装加速度传感器,则可测得各截面反射波加速度信号(或速度信号)为零。
简述低应变反射波法在灌注桩桩身完整性检测的应用
工作研究简述低应变反射波法在灌注桩桩身完整性检测的应用杨 帆 刘海艳(沈阳岩土工程技术测试开发有限公司,辽宁 沈阳 110015)摘 要:简述低应变反射波法在灌注桩桩身完整性检测的应用,总结出低应变反射波法的优缺点,为检测人员在工程现场更好的应用低应变反射波法提供依据,更高效更准确的运用低应变反射波法进行灌注桩桩身完整性的检测工作。
关键词:灌注桩桩身完整性检测;低应变法;适用条件及提高准确性灌注桩因其本身具有的特点,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是一种常见的桩基础形式。
灌注桩根据成孔的机械不同而通常有以下几种:螺旋钻机成孔法、冲击钻机成孔法、正循环回转法、反循环回转法等。
受场地岩土工程地质条件、现场施工条件及施工工艺、原料及施工进度安排、施工人员技术水平等制约,灌注桩成桩质量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易产生桩身混凝土振捣不密实、蜂窝、空洞、夹泥、离析等缺陷,影响成桩的质量,造成重大安全隐患。
而桩基础属于重要的隐蔽工程具有不可逆性,又是整个建筑物安全体系的重要一环,所以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通过行之有效的完整性检测方法,对灌注桩进行桩身完整性评价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
低应变反射波法作为一项广泛应用于灌注桩桩身完整性检测的方法,任何更好的准确的运用于灌注桩桩身完整性检测,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本文通过总结多年的现场工作经验,简述低应变反射波法的优缺点,将低应变反射波法更好的应用于不同条件下的灌注桩桩身完整性检测。
1 低应变反射波法桩身完整性检测简介:该方法是将速度或加速度传感器用耦合剂粘贴在桩顶上,用激振锤敲击桩顶激发产生应力波沿桩体向下传播,根据振动理论和波动理论分析应力波在桩体内的传播与反射的固有规律,对完整桩体,只会在桩端产生反射,对桩体中的蜂窝、断桩、缩(扩)径、沉渣、离析等破损部位,因存在波阻抗差异,也会产生反射波。
这些信息经桩基动测分析仪记录下来,将室外记录下来的信息通过室内回放,借助于计算机进行对实测信号在时域内进行波形分析,在频域内进行频谱分析,以了解桩内波阻抗的变化情况,进而据其规律和特征确定桩体的缺陷性质和缺陷位置。
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桩基
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桩基以动测方法发展起来的桩身完整性检测技术是依赖于桩身及其缺陷对入射波的反应而进行间接判断的一种方法,其中低应变反射波法是工程中检测桩基完整性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在本文中将对低应变反射波法测桩的原理、特点结合工程中的应用进行详细介绍,并就低应变反射波在使用上的限制及影响因素进行简单介绍。
1、低应变反射波法测桩的特点低应变反射波法是工程中检测桩基完整性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但也存在众多不足带来的误判、漏判等,给工程建设造成不利影响:(1) 反射波法的优点仪器设备轻便,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检测覆盖面大,可对桩基工程进行普查;可检测桩身完整性和桩身存在的缺陷及住置,估计桩身混凝土强度、核对桩长等。
(2) 反射波法的局限性①检测桩长的限制,对于软土地区的超长桩,长径比很大,桩身阻抗与持力层阻抗匹配好,常测不到桩底反射信号。
②桩身截面阻抗渐变等时,容易造成误判。
③当桩身有两个以上缺陷时,较难判别。
④在桩身阻变小的情况下,较难判断缺陷的性质。
⑤嵌岩桩的桩底反射信号多变,容易造成误判。
2、原理低应变反射波法是在时间域上研究分析桩的振动曲线,通常是通过对桩的瞬态激振后研究桩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从而判断桩的质量。
一般是根据反射波与入射波相位的关系,判别某一波阻抗界面的性质,这是低应变反射波法判别桩底情况及桩身缺陷的理论依据。
3、桩身混凝土强度判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在针对具体的测试信号进行分析时还要结合桩周土的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判断。
嵌岩桩的时域曲线中桩底反射信号变化复杂,一般情况下,桩底反射信号与激励信号极性相反;但桩底混凝土与岩体阻抗相近,则桩底反射信号不明显,甚至没有;如桩底有沉渣,则有明显的同相反射信号。
因此,要对照受检桩的桩型、地层条件、成桩工艺、施工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不宜单凭测试信号定论。
4、在桥梁桩基检测中的应用(1)工程概况该新建桥梁基础采用钻孔灌注圆桩,测桩布置图见图1。
低应变法检测基桩完整性
桩身完整
Ⅱ 射波,有桩底反射波
频差Δf c/,轻微缺陷产生的谐振峰与桩 桩身有轻微缺陷 底谐振峰之间的频差 Δf´>c/
Ⅲ
有明显缺陷反射波,其他特征介于Ⅱ类和Ⅳ类之间
桩身有明显缺陷
/c时刻前出现严重缺陷反 缺陷谐振峰排列基本等间距,相邻频
射波或周期性反射波,无 差 Δf´>c/无桩底谐振峰;
桩底反射波;
目录
1 、概述 2、反射波法检测原理 3、现场检测 4、桩身完整性的判定
1、检测依据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14
2、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检测混凝土桩的桩身完整性,判定 桩身缺陷的程度及位置。桩的有效检测桩长范围 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
对桩身截面多变且变化幅度较大的灌注桩,应采 用其他方法辅助验证低应变法检测的有效性。
每个检测点记录有效信号数不少于3个。
检测流程
桩头处理 仪器连接 传感器安装 程序设置 手锤锤击 信号采集 信号分析 结果打印
类别 时域信号特性
幅频信号特征
分类原则
/c时刻前无桩底反射
频差Δf c/
/c时刻前出现轻微缺陷反 桩底谐振峰排列基本等间距,其相邻
低应变法基本原理是基于一维杆的波动理论,将 桩等价于一维杆,在桩顶初始扰力作用下产生的 应力波沿桩身向下传播,并且满足一维波动方程:
2u t 2
c2
2u x 2
式中: u -- s方向位移;
c -- 桩身材料的纵波速度。
弹性波沿桩身传播过程中,当遇到密度、截面积变化时波阻抗 将发生变化,产生反射与透射,采用高灵敏传感器及配套的波形 记录仪器,即可记录反射波在桩身中传播的波形,通过对反射波 曲线特征的分析研究,即可对桩身的完整性、缺陷的位置进行判 定,测定桩身混凝土纵波波速。
桩身完整性判定.
低应变检测桩身完整性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第8.4.3条规定,低应变检测中的桩身完整性分为四类:
桩身完整性通常的判别标准如下:
Ⅰ类桩桩身结构完整;
Ⅱ类桩为基本完整桩,不影响桩身结构承载力的正常发挥;
Ⅲ类桩桩身有明显缺陷,对桩身结构承载力有影响;
Ⅳ类桩为严重缺陷桩,应进行工程处理。
即Ⅰ类、Ⅱ类桩为合格桩,Ⅲ类、Ⅳ类桩为不合格桩。
检测过程中区分Ⅰ类、Ⅱ类桩的实际意义不大,只要工程中无Ⅲ类、Ⅳ类桩即可认为工程质量无隐患。
一般情况下,预制管中桩身完整性较好,检测单位判为Ⅰ类桩比例较大;灌注桩桩身完整性相对预制桩差一些,检测单位判为Ⅱ类桩比例较大。
场地地层的软硬变化也会引起低应变时域信号曲线畸变,从而判定Ⅱ类桩的比例偏大。
基桩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
• 引言 • 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原理 • 基桩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流程 • 基桩低应变反射波法应用实例 • 基桩低应变反射波法优缺点 • 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
01
引言
基桩检测的重要性
01 02
确保结构安全
基桩是建筑物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通 过检测基桩的质量,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避免因基桩质量不达标 导致的建筑物损坏或倒塌。
提高工程质量
对基桩进行检测是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通过检测,可以及时发现 施工中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纠正,提高工程质量。
03
降低维护成本
如果基桩存在质量问题,将会导致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
如沉降、开裂等。通过基桩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避免因小
问题积累导致大问题出现,从而降低维护成本。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数据预处理
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滤波 、去噪等处理,提高数据质量
。
波形分析
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波形分析 ,识别和提取反射波信号的特 征参数。
结果判定
根据反射波信号的特征参数, 结合基桩设计参数和施工情况 ,对基桩质量进行判定。
出具检测报告
将检测结果整理成报告,提供 给相关单位或个人使用。
量基桩进行检测。
实时性强
低应变反射波法可以在基桩施工完成 后立即进行检测,提供实时反馈,有
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覆盖范围广
该方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基桩,包括 灌注桩、预制桩等,覆盖范围较广。
无损检测
该方法不会对基桩造成损伤,可以保 证基桩的完整性。
缺点
对检测人员要求高
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
低应变反射波法需要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 进行操作,对检测人员的技能和经验要求 较高。
低应变反射波法
传感器:用于接 收和传递地震波 信号
数据采集器:对传 感器接收的信号进 行采集、处理和记 录
计算机:对采集 的数据进行分析 和处理
软件:用于控制 测量过程、数据 分析和解释
准备工作:选择合适的传 感器、校准设备、确定测 量方案等
安装传感器:将传感器安 装在试件表面或内部
采集数据:通过设备采集 反射波信号,并记录数据
添加标题
弹性波的产生: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发生形变,形变部分又会对周围物体产生力的作用,从 而使弹性波传播开来。
添加标题
弹性波的种类:纵波和横波。纵波是推进波,地面上常见的声波、光波和地震中的P波等都是 纵波;横波是剪切波,地震中的S波、表面张力波等都是横波。
添加标题
弹性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弹性常数有关,弹性常数越大,传播速度越快。
测量原理:通过在桩 顶施加激振力,产生 低频弹性波,并记录 桩顶的振动响应信号
弹性波传播:弹性波 在桩身中传播,当遇 到桩身截面变化或桩 底时,会产生反射波
反射波识别:通过分 析反射波信号的特征 ,可以确定桩身截面 变化或桩底的位置
测量精度:低应变反 射波法具有较高的测 量精度,能够准确判 断桩身完整性
添加文档副标题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添加 标题
定义:低应变反射波法是一种通过在桩顶施加激振力,测量桩顶反射波信号,从而确定桩身完整性、缺陷位 置和程度等信息的无损检测方法。
添加 标题
原理:低应变反射波法基于一维波动理论,将桩视为弹性杆件,通过在桩顶施加瞬态激振力,产生沿桩身传播的弹性波,当 波遇到桩身缺陷或桩底界面时,会产生反射波,通过测量反射波信号的时域波形或频域特性,可以确定桩身完整性、缺陷位 置和程度等信息。
低应变检测桩身完整性和声波透射法检测桩基
实验报告课程:桩基检测与评定题目:低应变检测桩身完整性与桩基超声波透射法院系:土木工程系专业:年级:姓名:指导教师: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2012 年7 月 1 日基 桩 反 射 波 法 试 验检 测 报 告一.基本原理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反射波法的基本原理是将桩身假定为一维弹性杆件(桩长>>直径),在桩顶锤击力作用下,产生一压缩波,沿桩身向下传播。
当桩身存在明显波阻抗Z 变化的截面将产生反射和透射波,反射的相位和幅值大小由波阻抗Z 变化决定。
桩身波阻抗Z 由桩的横截面积A 、桩身材料密度ρ等决定即Z=A C ⋅⋅ρ。
假设在基桩中某处存在一个波阻抗变化界面,界面上部波阻抗1Z =111A C ρ,上部波阻抗2Z =222A C ρ①当1Z =2Z 时,表示桩截面均匀,无缺陷。
②当1Z >2Z 时,表示在相应位置存在缩径或砼质量较差等缺陷,反射波速度信号与入射波速度信号相位一致。
③当1Z <2Z 时,表示在相应位置存在扩径,反射波与入射波速度信号相位相反。
当桩身存在缺陷时,根据缺陷反射波时刻与桩顶锤击触发时刻的差值△t 和桩身传播速度C 来推算缺陷位置Lx=△t ²C/2二.现场检测大致流程是用力锤对桩顶作瞬态激振,以产生脉冲应力波,由设置在桩顶的加速度传感器接收入射波和反射波信号,该信号经电荷放大后,经桩基分析系统处理,根据反射波的时差,相位和幅值即可判断桩身的缺陷位置、类型及程度。
传感器的安装对现场信号的采集影响较大,理论上传感器越轻、越贴近桩面、与桩面之间接触刚度越大,传递特性越好,测试信号也越接近桩面的质点振动。
对实心桩的测试,传感器安装位置宜为距桩心2/3~3/4半径处;对空心桩的测试,锤击点与传感器安装位置宜在同一水平面上,且与桩中心连线形成90°夹角,传感器安装位置宜为桩壁厚的1/2处。
传感器的安装必须通过藕合剂垂直与桩面粘接,此次实验使用的是经口加工的口香糖。
浅析低应变反射波法在检测基桩完整性的应用
浅析低应变反射波法在检测基桩完整性的应用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与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基桩检测作为隐蔽工程验收的重要环节,对保证整个工程建设的安全稳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各种检测方法中,反射波法目前应用最广泛、使用最便捷,理论与实践发展也比较成熟,有比较先进的仪器设备及应用分析软件。
但是总体而言,基桩检测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发展时间不长,许多测试方法不仅理论上不够完善,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反射波法虽然发展较快,应用广泛,但同样存在问题和缺点(局限性),同时因其简便快捷、成本低廉,目前有忽视其缺点和适用范围而走向泛滥的趋势。
反射波法是低应变测定混凝土桩桩身完整性的一种检测方法,其经过多年的研究、应用及发展,该项技术已经逐渐走向成熟,事实证明它是一种准确可靠、经济快捷的检测手段。
近年来,随着深层搅拌桩在软土地区的广泛应用,工程上迫切需要一种能够对此搅拌桩桩身质量进行快速有效地分析与评估的检测手段。
但是长期以来,对搅拌桩桩身质量的检测往往只能依赖于钻孔取芯或开挖取样等方法,这些方法尽管直接可靠,但由于其时间长、成本高,所以很难对大批量的搅拌桩进行综合质量评估,其结果也就难免以偏概全。
因此,能否将应用于混凝土桩身质量评价的反射波法成功地应用于搅拌桩,已经成为桩基动测界中一个迫切需要研究及解决的课题。
在国内,到目前为止,反射波法搅拌桩桩身质量还处于探索阶段,尽管有许多学者与同行进行过相关的研究,但是由于所检测的对象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地质环境差异、桩身材料的非严格均匀性、桩周介质阻抗与桩身介质阻抗差异小、施工工艺的差异、测试现场条件的差异),其准确性与可靠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与完善。
1.反射波法的理论基础与可行性分析1.1基本原理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反射波法的基本原理是在桩身顶部进行竖向激振,弹性波沿着桩身向下传播,当桩身存在明显波阻抗差异的界面(如桩底、断桩和严重离析等部位)或桩身截面面积变化(如缩径或扩径)部位,将产生反射波。
桩基完整性(低应变试验)试验方法
桩基完整性(低应变试验)试验方法1.1 基础完整性检测(低应变试验)1.1.1 适用范围低应变反射波法适用于混凝土灌注桩、混凝土预制桩、预应力管桩和CFG桩。
对于桩身截面多变且变化幅度较大的灌注桩,应采用其他方法辅助验证低应变法检测的有效性。
受检桩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的70%,且不应低于15MPa。
1.1.2 检测原理低应变反射波法是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低应变法。
它通过采用瞬态冲击的方式(瞬态激振),实测桩顶加速度或速度响应曲线,以一维线弹性杆件模型为依据,采用一维波动理论分析判定基桩的桩身完整性。
因此,基桩必须符合一维波动理论要求,满足平截面假定和一维线弹性杆件模型要求。
一般要求其桩长远大于直径即长径比大于5或瞬态激励有效高频分量的波长与桩的横向尺寸之比大于5.1.1.3 检测方法及工艺要求1.1.3.1 检测前的准备工作a。
受检基桩混凝土强度至少达到设计强度的70%,或期龄不少于14天时方可报检。
b。
施工单位填写报检表,经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后,至少提前2天提交给现场检测人员。
c。
施工单位向检测单位提供基桩工程相关参数和资料。
d。
检测前,施工单位需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剔除桩头,使桩顶标高为设计的桩顶标高。
2.要求受检桩桩顶的混凝土质量、截面尺寸应与桩身设计条件基本相同。
3.灌注桩要凿去桩顶浮浆或松散破损部分,并露出坚硬的混凝土表面。
4.桩顶表面平整干净且无积水。
5.实心桩的第三方位置打磨出直径约10cm的平面,平面保证水平,不要带斜坡;在距桩第三方2/3半径处,对称布置打磨2~4处(具体见图1),直径约为6cm的平面,打磨面应平顺光洁密实。
6.当桩头与垫层相连时,相当于桩头处存在很大的截面阻抗变化,会对测试信号产生影响。
因此,测试前应将桩头侧面与断层断开。
7.准备黄油1~2包,作为测试耦合剂用。
8.在基坑内检测,应提前将基坑内水抽干,并搭设好梯子,便于上下。
e。
搜集受检桩的相关技术资料,包括工程概况、基桩的设计参数、场地的工程地质资料以及施工记录情况。
论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cfg桩完整性的局限性
低应变反射波法可以检测出桩身存在的裂缝、断裂、空洞等缺陷,为工程质量的 评估和后续处理提供依据。
03
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CFG桩完 整性的局限性
论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cfg桩 完整性的局限性
汇报人: 2024-01-11
目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引言 • 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CFG桩完
整性的原理 • 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CFG桩完
整性的局限性 • 改进方法和建议 • 结论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 CFG桩是一种常用的桩基处理方法,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程中。 低应变反射波法是一种常用的桩基完整性检测方法,但在CFG 桩检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旨在探讨低应变反射波法在 CFG桩完整性检测中的局限性,并分析其原因。
局限性分析
适用范围有限
低应变反射波法主要适用于检测桩身完整性和缺陷位置,对于CFG桩的某些特殊性质和复 杂情况可能无法准确反映。
信号处理难度大
CFG桩的材料特性和结构形式可能使得低应变信号的传播和接收受到干扰,导致信号处理 难度增大,影响检测精度。
对缺陷类型和程度的识别能力有限
低应变反射波法对某些特定类型的缺陷或程度较轻的缺陷可能难以识别,可能会错过一些 潜在的问题。
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1 2 3
误判风险
由于低应变反射波法的局限性,可能会导致对 CFG桩完整性的误判,将有缺陷的桩判断为合格 桩或反之。
遗漏潜在风险
对于一些潜在的缺陷和问题,低应变反射波法可 能无法准确检测到,从而遗漏了一些潜在的风险 和隐患。
低应变法检测基桩完整性
桩顶面应平整、密实,并与桩轴线垂直。
时域信号记录的时间段长度应在2L/C时刻后 延续不少于5ms;幅频信号分析的频率范围上 限不应小于2000Hz。 安装传感器部位的混凝土应平整,传感器安装 应与桩顶面垂直;用耦合剂粘结时,应具有足 够的粘结强度。 桩头处理 耦合剂可选择黄油、橡皮泥、口香糖等
根据桩径大小,桩心对称布置2个~4个安装传感 器的检测点:实心桩的激振点应选择在桩中心, 检测点宜在距桩中心2/3半径处;空心桩的激振 点和检测点宜为桩壁厚的1/2处,激振点和检测 点与桩中心连线形成的夹角宜为90°。
桩身完整
Ⅱ 射波,有桩底反射波
频差Δf c/,轻微缺陷产生的谐振峰与桩 桩身有轻微缺陷 底谐振峰之间的频差 Δf´>c/
Ⅲ
有明显缺陷反射波,其他特征介于Ⅱ类和Ⅳ类之间
桩身有明显缺陷
/c时刻前出现严重缺陷反 缺陷谐振峰排列基本等间距,相邻频
射波或周期性反射波,无 差 Δf´>c/无桩底谐振峰;
桩底反射波;
2015.6.25
目录
1 、概述 2、反射波法检测原理 3、现场检测 4、桩身完整性的判定
1、检测依据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14
2、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检测混凝土桩的桩身完整性,判定 桩身缺陷的程度及位置。桩的有效检测桩长范围 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
对桩身截面多变且变化幅度较大的灌注桩,应采 用其他方法辅助验证低应变法检测的有效性。
或因桩身浅部严重缺陷只出现单一谐 桩身存在严重缺
Ⅳ
或因桩身浅部严重缺陷使 振峰,无桩底谐振峰
陷
波形呈现低频大振幅衰减
振动,无桩底反射波
注:对同一场地、地基条件相近、桩型和成桩工艺相同的基桩,因桩端部分桩身阻抗与持力 层阻抗相匹配导致实测信号无桩底反射波时,可按本场地同条件下有桩底发射波的其他桩实测 信号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
浅谈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基桩完整性
浅谈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基桩完整性近年来,随着波动理论的的深入研究和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迅速提高以及微型便携机的大量普及,反射波法诊断桩身完整性技术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和日益广泛的应用。
该方法能够有效的判断桩身的局部缺陷。
是一种经济、轻便、高效的桩基完整性检测手段。
低应变反射波法源于应力波理论,基本原理是在桩顶进行竖向激振,使桩中产生应力波,弹性波沿着桩身向下传播,当桩身存在明显波阻抗界面(如桩底、断裂或离析、夹泥等部位)或桩身截面积变化(如缩颈或扩径)部位,将产生反射波,利用特定的仪器设备经接收、放大、滤波和数据处理,可识别来自桩身不同部位的反射信息。
通过对反射信息进行分析计算,来判断桩身完整性,判定桩身缺陷的程度及其位置。
反射波法适用于检测混凝土桩的桩身完整性,判定桩身缺陷的程度及位置,它属于快速普查桩身质量的一种方法,由于其具有检测速度快、费用低和检测覆盖面广的优点,它已成为基桩完整性检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
反射波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许多问题应引起注意和重视,否则将对基桩完整性检测的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
笔者根据多年来现场及室内工作经验,现将日常低应变检测中常见的几个注意事项总结如下:一、桩头处理在低应变反射波法现场信号采集工作中,桩头处理的好坏关系到测试是否能够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测试前需要准备的关键性步骤。
在实际工程中,往往由于破桩头不到位,桩顶面存在浮浆或低强度混凝土,此外,在破桩头时很容易使桩顶混凝土出现裂纹或疏松、破碎,有时桩头被水或淤泥等覆盖,所以在检测时必须对桩顶面进行处理,但在大多情况下,很多测试工作人员忽略了这一点,结果无论怎么改变传感器及其安装位置或激振方式,始终得不到理想的信号曲线。
因此,桩头应为达到设计标高的有效桩头,必须凿去表面浮浆,处理到有新鲜含骨料的混凝土为止,且桩头不能破碎,含水,不能有杂物,要尽量保证桩头干净,平整。
这可以通过随身携带凿子以凿平安装点和锤击点或委托施工方在测试前用电砂轮打磨4至5个小平面,这样有利于传感器的安装和力棒的锤击。
低应变反射波法和声波透射法在基桩完整性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低应变反射波法和声波透射法在基桩完整性检测中的应用研究摘要:在建筑工程中,采用桩基础是目前工程中处理地基基础常用的基础形式之一,桩基础主要由基桩和承台组成,桩基础的作用是将上部建筑物的荷载通过梁、柱、承台、基桩之间相互连接传递到深处承载力较强的土层或岩层上,这样的基础承载能力很强。
影响基桩的承载能力除了桩本身的承载力之外,还与桩身质量完整性有关,桩身质量的各种缺陷会直接影响到桩的承载能力,会影响到上部建筑结构物的稳定性,是否会产生不均匀沉降,因此基桩完整性检测工作在建筑工程中至关重要,大大降低了建筑物存在的安全隐患。
低应变反射波法(简称低应变法)和声波透射法可以普查桩身质量的完整性,结合上述两种检测方法在实际工程中的综合应用为基础,分析其在检测过程中的不足,旨在更好地指导基桩检测工作,提高缺陷的判别效率,增强检测结果的可信度。
关键词:低应变法;声波透射法;基桩;完整性检测1工作原理分析1.1低应变法工作原理基桩低应变法检测的基本原理是以一维弹性杆件(桩长远大于桩径)波动理论。
在检测过程中是通过在桩顶施加激振信号产生应力波,该应力波沿桩身传播过程中,遇到不连续界面(如蜂窝、夹泥、断裂、空洞等缺陷)和桩底面时,将产生反射波,检测分析反射波的传播时间、幅值和波形特征,就能判断桩的完整性。
1.2声波透射法工作原理声波透射法检测的基本原理是由超声脉冲发射源在砼内激发高频弹性脉冲波,并用高精度的接收系统记录该脉冲波在砼内传播过程中表现的波动特性;当砼内存在不连续或破损界面时,缺陷面形成波阻抗界面,波到达该界面时,产生波的透射和反射,使接收到的透射波能量明显降低;当砼内存在松散、蜂窝、空洞等严重缺陷时,将产生波的散射和绕射;根据波的初至到达时间和波的能量衰减特性、频率变化及波形畸变程度等特征,可以获得测区范围内砼的密实度参数。
测试记录不同侧面、不同高度上的超声波动特征,经过处理分析就能判别测区内砼存在缺陷的性质、大小及空间位置(和参考强度)。
低应变反射波检测方法简介
B RIDGE&TUNNEL桥梁隧道适用范围低应变反射波法是目前国内外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基桩无损检测方法,它集一维弹性波动理论对实测桩顶速度或加速度响应信号的时、频域特征来分析判定被检桩的桩身完整性,其中包括桩身存在的缺陷位置及其影响程度、桩端与持力层的结合状况。
根据一维弹性杆件波动理论,对由桩顶锤击产生的下行压缩波来说,当桩身某处波阻抗发生变化时将产生上行反射波。
从广义讲,在某一桩身截面处波阻抗的降低,则表现为反射波与入射波的相位相同,如夹波、离析、缩径甚至断裂等;反之则表现为相位相反,如扩径等。
因此,仅仅通过反射波的相位特征来判定桩身缺陷的具体类型具有一定的困难。
另外,尽管目前国内外一些研究单位和厂家推出的反射波时域曲线拟合软件,但对桩身及其受地基土的作用难以给出可信度较高的定量分析结果,只能采用近似模拟方法。
因此,本办法在应用中尚需结合岩土工程地质和施工技术资料,通过综合分析来对桩身和桩端存在的缺陷及其类型和影响程度作出定性判定。
由于其桩身反射信号复杂和桩端反射不易识别,依据一维杆件中的弹性波理论,本办法即不能应用于水泥土桩等非刚性材料桩,也不能用于混凝土竹节桩等异型刚性材料桩。
在桩顶受到低能量锤击的作用下,低应变弹性波在桩中传播至桩端,并反射回桩顶被传感器所接受。
人们既可利用时域信号中的桩端反射时间来计算波在桩中的传播速度,也可利用该场地被检桩的平均波速来估算桩的长度。
但由于桩身材料和地基土的阻尼及辐射阻尼效应,波的能量将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大而衰减,当被检桩超过一定的长度后,不易测得清晰易辩的深部桩身缺陷和桩端反射波,因此本办法检测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另外,桩端反射波的可辩性除受桩的长径比控制外,还与桩侧土的弹性模量或波速的高低密切相关,故新规程未对桩的长径比做具体的定量规定。
对于嵌岩桩,由于桩端嵌入基岩之中,往往存在有桩材料与基岩广义波阻抗相接近的情况,使得在时域曲线上桩端反射不明显或基本无法识别,这时就应结合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和实测时域曲线来判断桩端嵌固情况。
桩基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原理
桩基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原理
一、基本流程
低应变检测一般首先进行,以了解试验前桩身的完整性。
进行低应变试验前通知委托方或现场监理工程师,经批准后进场进行试验,操作步骤参考如下:
⑴传感器安装面预处理;
⑵安装传感器;
⑶调整仪器进入接受状态;
⑷检查信号、存储信号;
⑸重复观测确定信号一致性;
⑹改变锤击位置及接受位置,重新观测;
⑺对异常桩重点对待。
每批桩低应变试验结束后及时进行分析。
对有问题的桩应及时将分析结果通知监理或委托方。
二、低应变检测原理
1、低应变完整性检测是根据应力波在不同波阻抗和不同约束条件下传播特性来判别桩身质量。
2、具体方法是:试验时将传感器紧密粘贴在被测桩头上,在桩身顶部用力棒(或力锤)进行竖向激振,产生应力波;
3、应力波沿着桩身向下传播,当桩身存在明显的波阻抗差异界面或桩身截面积发生变化时将产生反射信息,经接收、放大、和滤波后记录在基桩检测仪内;
4、然后用电子计算机对记录数据(反射信息)进行处理,结合施工工艺、地层等综合分析,识别来自桩身不同部位的反射信息,据此反射信息对基桩的施工质量进行判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桩基完整性检测
----------低应变反射波法简介
一、前言
在桩基完整性动力检测诸方法中,由于低应变动力检测仪器设备轻便,成本低廉,现场检测速度快,覆盖面大,受到广大受检单位的欢迎。
为了确保桩基工程的质量,我国相关部门先后编制了一系列规范规程,其中《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规程》(JGJ/T93-95)以及《公路工程基桩动测技术规程》(JTG/T F81-01-2004)的发布实施,使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工作更加严格规范,也为检测报告的统一编写起到规范化的作用。
二、低应变反射波法的原理
低应变反射波是基桩工程质量检测普遍使用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以检测原理清晰,测试方法简便,成果较可靠,成本低,便于对桩基工程进行普查等特点在成桩质量检测中充分发挥作用。
我国发布实施的现行动力检测规范中反射波法的适用范围中明确指出:该法可以检测桩身混凝土的结构完整性,推定缺陷类型及其桩身中的位置,也可对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作出估计。
由此可见,它可为基桩工程的成桩质量的分类提供评判依据。
1、基本概念
将桩视为一维弹性杆件,用力锤(或力棒)在桩头施加一小冲击扰动力F(t),产生瞬时激振,激发一应力波沿桩身传播,然后利用速度检波器、速度或加速度传感器接收由初始信号和由桩身缺陷或桩底
产生的反射信号组合的时程曲线(或称为波形),最后分析者利用信号采集分析仪对所记录的带有桩身质量信息的波形进行处理和分析,并结合有关地质资料和施工记录作出对桩的完整性的判断。
2、应力波基本概念
应力波:当介质的某个地方突然受到一种扰动,这种扰动产生的变形会沿着介质由近及远传播开去,这种扰动传播的现象称为应力波。
波阻抗:将桩当作一维杆件,其直径远小于长度的杆件,当遇到桩身阻抗Z= ρ·AC(ρ:密度;C:应力波速;A:桩横截面积)。
变化界面时,要产生反射和透射。
弹性波在桩身内传播遇到桩身阻抗界面时是垂直入射和反射的。
假定桩界面上段的阻抗为Z1,下段的阻抗为Z2,且不考虑桩周土阻力的影响。
根据桩在界面上位移和速度的连续条件,力与应力和位移的关系,可推导出在桩身阻抗变化处的反射系数Rf 关系式:
Rf=(Z1-Z2)/(Z1+Z2)
式中:Rf-反射系数;
Z1、Z2-分别为桩身材料上、下界面的广义波阻抗;
ρ、A、C-分别为桩身材料的质量密度、桩身截面积及应力波速。
根据反射系数R f 的正、负来确定桩身阻抗的变化情况:当RF>0 时,反射波与入射波同相位,表示桩身界面阻抗由大变小,如缩径、离析、断桩及桩底反射等;反之,Rf<0 时,反射波与入射波反相位,表示桩身界面阻抗由小变大,如扩径、端承桩桩底反射情况。
桩截面
完整性系数可用基桩上、下界面的阻抗Z1、Z2之比来表示:
β=Z1/Z2
以桩身完整性系数的办法来评价桩的缺陷程度,对桩身结构完整性进行分类评价。
三、现场测试步骤
1、现场调查
由于桩基在地层中受地质的影响,以及桩身材料、施工方法在检测的波形中都会有反映,因此在测试前要进行地质调查,施工调查,以便在波形分析时将影响因素考虑进去。
同时,还要调查施工日期、设计标高、实测标高等。
2、桩头处理
反射波法检测时,桩头质量将直接影响检测波形,掩盖缺陷信号,造成误判。
因此,要求在检测前要将桩头的浮浆、松散、破碎部分凿掉,露出坚硬的混凝土部分,使桩头的材质、强度、截面尺寸与桩身基本相同。
并敲击点与传感器安装点打磨平整。
保持桩头干净干燥、无破碎。
3、传感器安装
传感器放置距桩心2/3 R处且安装位置平整尽可能使传感器垂
直与桩头平面,桩顶面应平整、密实、并与桩轴线基本垂直。
用黄油、橡皮泥或口香糖耦合,使传感器与桩头粘合在一起,要求越紧越好。
4、参数设置
(1)设定桩长为桩顶测点至桩底的施工桩长
(2)设定桩身直径应为施工直径,并计算截面积
(3)桩身波速可根据本地区同类型桩的测试值初步设定
(4)传感器的设定值按计量检定结果设定
表1常规浇灌下砼等级与纵波波速的关系砼等级C15 C20 C25 C30 C40 平均波速
(m/s)
2900 3200 3500 3800 4100
波速范围(m/s) 2700--
3100
3000--
3400
3300--
3700
3600--
4000
3900--
4300
5、手锤锤击
利用手锤锤击桩顶时,应垂直于桩面,锤击点平整,锤击干脆,形成单扰动(激振点与传感器安装点应远离钢筋笼的主筋)。
瞬态激振通过改变锤的重量及锤头材料,可改变冲击入射波的脉冲宽度及频率成分。
锤头质量较大或刚度较小时,冲击入射波脉冲较
宽,低频成分为主;当冲击力大小相同时,其能量较大,应力波衰减较慢,适合于获得长桩桩底信号或下部缺陷的识别。
锤头较轻或刚度较大时,冲击入射波脉冲较窄,含高频成分较多;冲击力大小相同时,虽其能量较小并加剧大直径桩的尺寸效应影响,但较适宜于桩身浅部缺陷的识别及定位。
6、数据采集
采集时应注意不得有干扰,激振点应远离露出的钢筋,可采取连续存盘或单次存盘,采集的波形应覆盖整个桩身的深部及浅部,应使采集的数道波形一致,桩底信号明显。
四、波形分析
对于桩身不同类型的缺陷,低应变测试信号中主要反映出桩身阻抗减小的信息,缺陷性质往往较难区分。
例如,混凝土灌注桩出现的缩颈与局部松散、夹泥、空洞等,只凭测试信号就很难区分。
因此,对缺陷类型进行判定,应结合地质、施工情况综合分析,或采取钻芯、声波透射等其他方法。
下面例出部分波形以供参考。
1、桩头松散处理前
处理后
2、桩头有泥浆处理前
处理后
3、完整桩波形
4、缺陷桩波形
桩长22米,在3.3—3.8范围内有轻微缩颈。
五、基桩质量的评价依据及分类方法
我们在基桩质量评价时,要以实测波形曲线为基础,结合混凝土强度和地层地质情况以及施工记录的顺序,进行综合分析。
以分析实测波形曲线为主,判断桩身结构是否完整性情况,由计算的桩身混凝土波速与该工程正常桩波速相比是否相近,在实测波形曲线复杂的情况下,还可以采用其它动测方法进行检验,有时还要进一步进行开挖验证、声波检测、钻探取芯,甚至静荷载试验。
桩-土体系是十分复杂的,除了认真作好现场测试工作,采集好时域波形曲线,按有关规范的程序进行数据处理外,还需要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进
行综合分析。
简单的分析实测波形曲线,往往不能解决复杂的桩基工程实际问题,容易漏判错判,造成工程隐患。
有时即使桩身完整无缺,桩身混凝土强度也足够,但灌注桩桩周的泥皮或桩底沉渣矿厚,基桩的承载力也达不到设计要求。
对基桩质量的分类评价可按下列方法进行:
(1)对波形规则、桩底反射波明显、波速正常的桩,桩身结构完整,可定为Ⅰ类桩;如波速比正常值低很多,则可根据波速的差异,降低桩的类别。
(2)对波形基本规则、桩底反射波可见、波速在正常范围内,说明桩身有同相反射信号为轻微缺陷,桩身结构基本完整,对承载力有轻微影响,可定为Ⅱ类桩;如桩身为反相反射的扩径信号,则定为Ⅰ类桩。
(3)对波形规则、桩身有强烈同相多次反射波信号,按正常桩长波速很高,可判为断裂或严重缩径,可定为Ⅳ类桩;对于桩身浅部缺陷,可定为Ⅲ类桩,需进行处理后使用。
(4)对于波形复杂、无桩底反射信号,一般为多处缺陷反射信号相互干扰的结果,对桩身承载力有明显的影响,一般可定为Ⅲ类桩。
在有条件时,可使用多种检测方法对缺陷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验证,并结合工程地质资料、施工情况等进行综事分析,以进一步确定桩的
类别。
(5)对于预制桩和预应力管桩,如按正常波速计算桩长,明显小于施工桩长时,且有多次缺陷的强烈反射,判为断裂桩,可定为Ⅳ类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