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截然不同的形式主义理论_从结构主义到生成语言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外语》(季刊)
1999年第4期
(总第62期)
 两种截然不同的形式主义理论
———从结构主义到生成语言学①①
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 马秋武
人类对语言的研究由来已久,但直到19世纪初,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出现才使语言的研究逐渐摆脱了作为哲学、文学、历史学等学科的附庸的地位。

然而,由于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受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影响,关心的只是语言的历史演变规律,孤立地分析和构拟个别成分的语音形式、语法形式,这种历史主义、原子主义的语言观、方法论给语言研究带来很大的局限性。

20世纪初,瑞士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的出版,导致了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

之后,语言学的研究重点开始从语言演变规律转向共时语言系统描写,受其影响形成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三大流派:布拉格结构功能学派、哥本哈根语符学派和美国描写学派。

乔姆斯基于1957年提出了转换生成语法,在西方语言学界再度掀起了一场革命。

(Smith&Wilson,1979)
本文拟从语言研究的科学观、认识论及方法论的角度综观本世纪以来影响最大的美国两大语言学流派,即以布龙菲尔德为代表的结构主义描写学派和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生成语言学派。

一、两种截然不同的形式主义
众所周知,结构主义语言学是从本世纪初瑞士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一书所提出的语言学思想发展而来的。

索绪尔(1916)提出了语言“系统”的概念,这为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结构主义认为语言是一个系统,语言系统中结构成分的意义或价值是通过这些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体现出来的,语言研究的对象主要应该是确定这些结构成分之间的关系,而非结构成分本身。

索绪尔用棋子和火车的例子形象地说明了这一观点。

很明显,以布龙菲尔德为代表的美国描写学派属于结构主义语言学。

但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生成语言学”不同于以布龙菲尔德为代表的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然而这一点并不为所有的学者所接受。

有些学者(如Lepschy,1970;周流溪,1997)主张或赞同把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理论也归入结构或结构主义语言学。

但事实上,乔姆斯基创立的语言学理论虽然是从结构主义发展而来的,但在诸多方面已经完全不同于结构主义语言学。

这里,我们不称它为“结构主义”而称它为“生成语言学”,主要是为了表明它在语言研究的理论、方法、目的等方面都不同于以布龙菲尔德为代表的传统的结构主义语言学。

我们知道结构主义语言学也研究语言的结构形式,那么乔姆斯基的生成语言学中所

7

①本文在写作过程中曾得到北京师范大学伍铁平教授和天津师范大学王嘉龄教授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初稿又承蒙二位老师指正多处,特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说的“形式”指的又是什么呢?实际上,“形式”在使用时有多种含义。

马修斯(Matthews,1982:1-2)提出“形式”有三种来源:
①源于叶姆斯列夫的“形式”与“实体”理论,它是指独立于实体的、抽象的成分结构关系。

实际上这种观点在索绪尔的书(1916)中已有具体阐述。

②源于布龙菲尔德等人(1933)对语言形式与意义的区分,他们的研究注重语言的形式,忽视语言的意义,这也是美国结构描写语言学的总的特点,即在语言研究中把意义排除在外,强调对语言形式进行精密的分析和高度的形式化(见赵世开,1989: 116)。

③源于数理逻辑,指一种明晰化形式表述的标准,在语言研究中它是指将人的内在化的语言用一种明晰化的形式手段清楚地表述出来。

前面①和②中所说的“形式”事实上都是指外在化的语言形式,这类研究是对语言结构进行的形式研究,研究的重点往往在于结构成分的分类和分布以及结构成分之间的关系等,主要针对某一特定语言的外在结构形式,所以叫结构主义语言学。

生成语言学中的“形式”,即③中的“形式”则与这前两种“形式”的含义完全不同。

莱昂斯(Lyons,1970:24)明确指出,生成语言学中的所谓“形式化”等同于“明晰化”或“生成性”。

乔姆斯基(1965:4)指出: “一种语言的语法,其主旨在
于描写理想的说话人———听话人固
有的语言能力。

而且,如果这种语
法是完全明晰的———换句话说,如
果这种语法不是依赖于有理解力的
读者的智力,而是提供一种对读者
理解力的明晰分析———我们就可以
(多少有点多余地)把它称做生成
语法。


因此说,生成语言学的形式主义语言研究与结构主义截然不同,它试图通过研究语言的普遍现象探求植根于人脑中的内在化的语言结构。

所以,它的“形式主义”实际上是指将人脑的内在化语言用明晰化的形式手段描写出来的语言研究方法。

因此,我们说乔姆斯基的语言学不应归为结构主义,应为与其完全不同的一种形式主义语言学,即生成语言学。

二、两种语言研究的科学观
我们知道,语言学通常被定义为对语言的科学研究。

但什么是语言的科学研究?结构主义和生成语言学又是怎样理解“科学”呢?“科学”含义很多,不同时期不同的人对它的理解和解释也不尽相同(关于这一点,可参见Hall,1981;刘兵,1998)。

本文并不想讨论如何给科学下定义,而只是想说明本世纪以来美国两大主流语言学派对科学的不同态度和观点。

笔者认为:由于这两派在语言研究中所持的科学观不同,因而各自为其所树立的目标,对语言本质的认识,以及所采取的语言研究方法都相去甚远。

本世纪上半叶,由于受当时盛行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实证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非常强调语言描写的客观性,认为只有建立在可以观察到的语言事实基础之上的语言研究才算得上是科学的语言学(Newmeyer,1986:5)。

莱昂斯(1977: 24)指出:“按照布龙菲尔德对‘科学性’这个术语的理解,‘科学性’意味着有意识地排除一切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无法具体测定的材料”。

所以,结构主义在语言研究及描写中要极力排除无法观察到的主观意识的东西。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宁愿限制语言学这门学科的范围,将语言中许多被认为尚不能充分精确与严格处理的那些方面,如语义排除在外,不予考虑。

可以说,语言研

8

究中的“客观性”是美国结构描写语言学派的科学观。

因此,在具体语言研究中,结构主义强调对语料的收集、分类、整理工作,他们严格遵循他们为此所设计的一套“发现程序”。

弗罗姆金(Fromkin,1991:80)曾指出,布龙菲尔德对科学语言学的观点是,不断积累更多的语料,在搜集到所有的语料时语言的“真谛”便可知晓。

特拉杰和史密斯(Trager&Smith,1951)也说语言研究应是“对可观察到的行为特征的一种井然有序的描写”。

霍凯特(Hockett,1942)明确指出语言学家的任务是将语料进行分类,语言学的性质是一种分类科学。

因此,在语言研究中追求客观的实证主义的描写方法被美国结构语言学派认为是最科学的分析方法。

但生成语言学则与此不同。

乔姆斯基(1968)指出语言是心灵的窗口,人的心理活动是看不见的,然而心理可以通过语言反映出来,因此研究语法是研究心理的途径。

他认为语言学研究最大的价值也就在于此。

目前,由于科学家现在还不能发明一种仪器来清晰地直接观测到人脑语言高级神经系统的活动情况,所以只能借助语言学作间接的研究。

乔姆斯基(1965;1966;1968)还一再说,他所提倡研究的语言学是心理学、生物学,本质上是自然科学,并认为生成语法对人类心理结构及其素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莱昂斯(1977:36)指出,“乔姆斯基对语言学最有独创性,或许也是最经久不衰的贡献在于:他把各种可供选择的某些语法体系的性能加以形式化时具有数学的严密性和精确性。

”因此,可以说乔姆斯基创建的生成语法体系是为了对语言的某些最显著的特征作出具有数学精确性的描述。

这种追求语言精确、明晰描写的原则是科学认识语言的目标。

乔姆斯基认为,现在的语言学只能通过数学模拟来反映大脑中的语言知识结构,通过外在化的语言去真正认识人脑的内部结构。

他严厉批评了美国结构主义描写语言学单纯偏重记录语言材料时观察上的充分性,而忽视了理论上解释的充分性(见徐烈炯,1988:50-1)。

我们在上面说过,在乔姆斯基的形式主义语言学中,所谓的形式化就是对人脑内在化了的语言的明晰化描述。

所以,对内在化语言进行明晰化的解释和描写可以说是生成语言学家科学研究所要追求、达到的目标,也是他们不同于结构描写学派、在语言研究中所持的科学观。

三、两种语言研究的认识论
布龙菲尔德(1933)认为言语是一种刺激2反应过程,在人的整个行为过程,即S →r…s→R中,语言学家主要是研究其中的r…s的言语行为过程。

显然,布龙菲尔德接受了当时华生(J. B.Watson)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观点,在语言研究中遵循行为主义的原则,他的许多追随者也跟他持有同样的信念。

他们在语言研究中态度鲜明地反对冯特(W.Wundt)的“心灵主义”,认为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意识”、“感觉”、“思想”是无法验证的,因而是不科学的,并提出用“刺激2反应”论对语言进行“机械主义”的描写,要比传统的语言描写更为客观、更为科学(见Lyons,1977:243)。

斯金纳(Skinner,1957)指出,语言是一种行为,言语行为是通过刺激、反应、强化逐步形成的,这跟动物通过条件反射而学会新的行为的道理是一样的。

然而,乔姆斯基则认为人类具有一种先天的语言机制,人类语言的获得是通过外在的语言经验作用于人脑中先天具有的语言机制的结果。

人后天的这种语言学习和行为受到人脑自身固有的语言机制或结构的制约。

假如人没有先天的语言机制,即使受到足够多的外在语言的刺激,也跟动物一样学不会语言。

乔姆斯基(1966)指出:人类具有若干天赋的特有的官能,而这些天赋的官能在

9

不受外界环境的刺激的情况下,在我们获得知识的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并使我们区别于动物(见Lyons,1977:125)。

语言习得的行为主义解释显然不能说明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这一属性。

乔姆斯基借用现代遗传学理论解释了人类的语言天赋,他的人类特有的语言能力所表现在语言运用方面的人类语言创造性(亦称生成性)的观点正好说明儿童早期在语言习得中的表现,因而受到许多人的赞同和支持。

乔姆斯基(1966)在很多方面赞同笛卡儿和洪堡特的语言哲学观,并主张探索人类语言的普遍语法。

可以说,乔姆斯基继承和发展了唯理主义的普遍语法理论,他把在很长一段时间处于一种缺乏全面系统的、零星偶发状态的唯理主义语言研究推向了新的高峰。

四、两种语言研究的方法论
显而易见,对语言的认识的不同,必然会导致在语言研究及描写中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

美国结构描写语言学派对自然科学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深表羡慕(Newmeyer,1986:5),因而竭力将当时自然科学中的客观分析方法引进到语言研究中。

由于意义比较复杂,在研究中很难客观地赋予它精确的定义,因此被排除在结构主义语言学研究的框架之外。

这一学派的后期学者更是如此。

他们主张语言学是自然科学,并坚持不懈地发展语言的音位、语素等的描写程序和技术。

他们认为归纳法是对语言研究唯一有用的科学方法(Bloomfield,1933:20),因而他们首先将田野调查所得到的语料进行归纳、分类,然后有序地一步一步运用操作程序描写语言,最终“发现”该语言的语法。

由于美国结构主义描写学派研究的对象和目的是外在的语言,收集语言材料,给各种材料归类在整个语言研究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分布”、“项目和配列”、“直接成分分析法”等都是结构描写学派所采取的具体方法。

乔姆斯基(1957)提出用“规则的语法”取代结构主义的“列举的语法”,这很清楚地显示出他要与在他以前占据美国语言学主流派地位的结构描写学派决裂的一种革命行为(Robins,1979)。

乔姆斯基非常赞赏洪堡特关于语言是“有限手段的无限运用”的观点(1965;1966),在语言描写中采用语言生成模式衍生出各种语句。

他不止一次地说,生成语法是要把操本族语的人的大脑中所蕴含的一切语言能力(亦即潜在的语言知识)在语言描写中充分展现出来。

在语言描写中,他主张用内省式的演绎方法对语言进行明晰的形式化处理。

从50年代起,乔姆斯基对他提出的语言描写模式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改进,以期最大限度地体现人类语言的认知结构。

乔姆斯基这种唯理论的普遍主义倾向,激励许多人在语法的其他方面重新寻找语言的普遍现象,使得形式主义的语言学在美国乃至全世界得以迅速发展。

当然,乔姆斯基形式语言学理论得以迅速发展的另一个原因,是跟计算机科学和认知科学的发展分不开的。

人们研究自然语言的目的之一是想通过形式系统来表达人脑中的潜在知识,从而开发人工智能。

乔姆斯基语言形式化的研究方法无疑给计算语言学提供了发展的条件。

早在70年代就已经有人利用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法给计算机设计语法程序(见伍铁平,1994:11)。

五、余论
进入50年代,许多结构主义语言学家对他们所建立的语言描写理论颇为满足,以为语言研究的总体理论已确立,语言学家以后的工作只需对已有的语言理论作些零碎的修补而已。

然而,乔姆斯基(1957)指出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中所存在着的缺陷,并明确表示在目前语言学状况下指望取得大规模解释上的充分性是一种空想,但在语言研

1

究中考虑解释上的充分性,这对推进语言学
的发展是极为关键的(1965:26)。

他一次又一次地修改其理论框架,把数理逻辑学形式分析方法运用于语言分析,使理性主义语言学研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乔姆斯基生成语法学说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受到各方面的严厉批评(见Hall,1977),在其成为美国主流语言学派的几十年间不断受到各种各样的挑战。

这种批评和挑战无疑是这种语言理论得以不断发展的推动力。

我们都知道,生成语法理论是在乔姆斯基激烈批评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

因此,这一理论目前所受到的批评和挑战也是自然的。

但应当承认,乔姆斯基敢于探索被普遍认为是最难以说明的人类大脑中潜在的语言知识并力图将这种知识用明晰化的形式手段表现出来,这无疑是一种创举。

科学是人类对客观规律的一种认识过程,这种认识当然是一种持续的、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

由于人类本身能力的局限性,不可能一次性完全认识和把握客观世界存在着的所有规律。

人类对错综复杂的自然语言的认识更是如此。

从这个意义上讲,乔姆斯基生成语言学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几次大的修改,正是人类致力于科学地认识语言发展进程的具体体现。

如果我们站在历史主义的角度来审视整个现代语言学的发展历程,就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只不过是人类科学认识语言的一个阶段,继他之后肯定还会有新的更加科学的语言理论出现。

但有一点我们也应该清楚地意识到,新的理论一定是在先前认识语言的基础之上,对语言又一次认识深化的结果。

换言之,新的理论是在发现旧的理论在对客观规律认识上存在着无法摆脱的局限性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是人类认识上的一次提高和升华,是认识论上的科学化的一种体现。

参 考 文 献
Bloomfield,Leonard.1933.L anguage.London: Allen&Unwin.中译本:《语言论》,1985年2月,北京:商务印书馆。

Chomsky,Noam.1957.Syntactic S t ructures.The Hague:Mouton&Co.中译本:《句法结构》,
1979年7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Chomsky,Noam.1965.Aspects of the Theory of S yntax.Cambridge(Mass.):MIT Press.中译
本:《句法理论的若干问题》,1986年12月,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Chomsky,Noam.1966.Cartesian L inguistics:A Chapter in the History of Rationalist Thought.
New Y ork:Harper&Row.
Chomsky,Noam.1968.L anguage and Mind.New Y ork: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Fromkin,Victoria A.1991.“Language and brain: goals and methodology of linguistics”.In Asa
K asher(ed.)The Chomskyan Turn.78-103, Basil Blackwell.
Hall,Robert A.1977.“S ome Critiques of Chomskyan Theory”.Neuphilologische Mitteilungen78:86-95.
Hall,Robert A.1981.“Can linguistics be a science?”.Lingua53:221-224.
Hockett,Charles.1942.“A system of descriptive phonology”,L anguage.18:3-21. Lepschy,G iulio C.1970.A S urvey of S t ructural L inguistics.London:Faber&Faber limited.中译本:《结构语言学通论》,1986年7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Lyons,John.1970.“Introduction”,In John Lyons (ed.),New Horizons in L inguistics.
Harmondsworth:Penguin.
Lyons,John.1977.Noam Chomsky(Revised Edition).Harmondsworth:Penguin. Matthews,P.H.1982.“Formalization”,In David Crystal(ed.),L inguistic Cont roversies.1982: 1-15.London:Edward Arnold.
Newmeyer,Frederick J.1986.L inguistic Theory in

1
1

A merica (2nd edition ),Orlando :Academic Press.
Robins ,R.H.1979.A S hort History of L inguistics
(2nd edition ).London :Longman.中译本:《语
言学简史》,1987年1月,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Saussure ,Ferdinand de.1916.Cours de L inguistique
G én érale .Paris :Payot.中译本:《普通语言学
教程》,1983年11月,北京:商务印书馆。

Skinner ,B. F.1957.V erbal Behavior .New Y ork :
Appleton -Century -Crofts.Smith ,Neil
&Deirdre Wilson.
1979.Modern L inguistics :The
Results
of
Chomsky πs
Revolution .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Trager ,G.&H.L.Smith.1951.“An Outline of
English Structure ”.S tudies in L inguistics :
Occasional Papers.No 13.Norman.Oklahoma :
Battenberg Press.
伍铁平,1994,《语言学是一门领先科学》,北京: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刘兵,1998,“科学的一般概念与中国古代的‘科
学’”,《中华读书报》1998年9月9日。

周流溪,1997,“近五十年来语言学的发展”(上、
中、下),《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年第3期第
21-27页、第4期第12-19页、1998年第1
期第29-34页。

赵世开,1989,《美国语言学简史》,上海:上海外
语教育出版社。

徐烈炯,1988,《生成语法理论》,上海:上海外语
教育出版社。


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