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育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落实“实践育人”理念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使党面临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


校园不是真空地带,当前我国高校学生工作同样面临着新的重大考验和挑战。

“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温总、钱老的发问,是对整个教育界提出来的,同样也应该引起我们高校学工系统的深思。

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认同国体政体,培养高素质人才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004年,中央16号文件下发以来,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是,我们面对学生工作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常常感到:90后学生越来越难管了,现有的办法效果不理想,学生工作是越来越难做了。

如何寻找突破口和切入点,创造性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高校学工系统面临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政治任务。

胡锦涛总书记历来特别强调实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对于我们创新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极大的启发和指导意义,为我们指明了今后的工作方向。

胡锦涛总书记每次面对大学生讲话都要叮嘱广大青年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

2008年5月3日总书记在北大叮嘱广大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还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把学到的知识转
化为服务社会的本领……”。

这里总书记阐明了知识、实践与本领的逻辑关系。

2009年5月2日总书记在中国农大要求大学生“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

总书记明确指出成长成才(能力、素质)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获得。

我们可以把胡总书记的思想称为“实践育人”理念。

今天,就我们对“实践育人”的认识及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运用的一些探索,向大家作一汇报。

这是学术研讨会,我讲的会比较直白,有些只是个人观点,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实践育人”理念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证明
(一)“实践育人”理念的理论基础
胡总书记提出的“实践育人”理念有着雄厚的理论基础。

实践,简单说就是人的亲身体验。

我国古代哲学家都非常重“行”。

孔子曰:“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荀子也说,“知之不若行之”。

明确以行高于知。

这些思想至今仍有启发意义。

实践还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重要思想观念。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动力,是获得知识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毛泽东主席也说:“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

”“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胡总书记提出“实践育人”理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教育中的具体运用。

教育学从根本上说就是一门追求实践理性的学问。

当代著名教育学者底特利希·本纳提出的“实践的非肯定性教育学就是建
立在实践概念这个基石上,是一种从基于实践、为了实践并向实践开放的教育学体系”,代表了国际教育思想的一种新发展。

现代学习理论揭示,人类学习的最佳状态不是静态、被动地获得知识,而是全身心经历的探究世界与人生的过程。

近三四十年以来,许多心理学家所做的动物实验也验证了现代学习理论,如克雷奇(D.Krech) 、罗森茨韦格(M.R.Rosenzweig)的实验研究发现,动物尤其是初生动物的环境丰富程度(还是一种被动的刺激),可以影响动物感官的发育和成熟,也会影响大脑的重量、结构和化学成分,从而影响智慧的发展。

培根有一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但是知识是否等于力量,答案是否定的。

袁隆平说:“书本很重要,电脑很重要,但书本和电脑都种不出水稻”。

知识只有在得到运用并解决了实际问题,才显示其力量,这就是“能力”。

真正掌握并运用知识还需要一个不断实践、由浅入深的过程,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熟能生巧”“训练有素”,其中的“巧”“素”就是我们通常讲的后天培养的素质(一种稳定的心理品质),“素”不光指能力的体现,还包括精神、品质。

这里几个基本概念的关系是:知识是能力、素质的基础和载体,能力是在掌握一定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而形成的,素质是
知识经过持久的实践内化而形成的,能力是素质的外在表现形式。

发达国家没有素质教育的提法,因此,我们讲素质教育不要理解偏了,不能忽视能力,更不能淡化实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国际教育会议指出:“把理论知识
用于实践,以及学生参加劳动,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通过提供与外界包括与劳动界更多的接触,促进学生品格的全面发展;除此之外,还使他们个人和集体加深对社会道德、教学和经济价值的理解,教育学生认识不同类型劳动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向他们反复灌输尊重劳动者和劳动人民的思想。

”我们40岁以上的人听起来是否很亲切,“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58年提出的教育方针,后来是做过了头,冲击了教育。

可今天我们面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实践”“劳动”的阐述时又该如何想如何做呢?
(二)“实践育人”理念的实践证明
美国著名统计学专家、哈佛大学查德·莱特教授历经十年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所有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的重要的具体事件,有五分之四发生在课堂外, 发生在课堂内的只有五分之一。

北京科大一项调查也表明,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时间越多,对学校的满意度越高。

清华大学一篇博士论文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直接影响其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参加课外科技比较多的学生,今后从事专业科学研究的比例特别高;参加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比较多的学生,从商的比例特别高;参加学生事务管理比较多的学生,从政的比例就特别高。

现在不少人习惯地认为强化实践是中职、高职的事,学历越高需要实践的时间越少,需要理论学习的时间越多。

这是一个认识误区。

比如研究生培养,研究生顾名思义就是搞研究的学生,
理论课程一年左右,其它时间主要是做研究。

研究就是实践,是创新性的实践。

研究生比我们现在本科生的课时比例少得多。

所以,学历高低不是实践时间少多的问题,而是实践层次高低的问题。

有学者对100 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作了深入的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精湛的实验技巧是这些人共有的重要特征之一。

被誉为文化素质教育鼻祖的杨叔子院士连续发表四篇文章论述《创新之根在实践》,他再三强调实践是创新的根本,没有实践就没有能力,没有实践就没有创新能力,大力呼吁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世界知名大学都采取多种方式推动实践教育的发展。

如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加州伯克利大学等,都制定了
实践教育计划(practical education program)、学生科研计划(The Undergraduate Research Apprentice Program)等,这些计划不仅仅针对大学的实践教学环节,更是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

发达国家高校开设的理论课普遍不多,而实践课程和实践环节却很多,比如耶鲁大学的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为1:4。

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温曾说:“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在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是耶鲁培养众多美国杰出人才的秘诀。

即使课堂教学也要求学生自己在课外做好大量准备,否则就无法参加课堂教学互动讨论,就不能有效地学习。

(当然前提是必须实行“研究性学习形式的小班化课堂教学”,通过小班化教学除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外,最大的好处是能通过启发、互动训练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


许多国家还通过立法的形式保证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担任大学教师也必须要有相应若干年社会工作经历的要求。

温家宝总理在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座谈会上说:“我最近常思考,从自己的经历感受到,有些东西单从老师那里是学不来的,就是人的思维、人的理想、人的创造精神、人的道德准则。

这些,学校给予的是启蒙教育,但更重要的要靠自己学习……人的理想和思维,老师是不能手把手教出来的,而恰恰理想和思维决定人的一生。

这不是分数能代表的……要认真思考我们为什么培养不出更多的杰出人才?”这段话很值得我们深思,决定人生的东西老师那里学不来,学校给予的是启蒙教育,更重要的要靠自己学习。

这里的“自己学习”可不是指知识的记忆、复述和做习题,因为“这不是分数能代表的”。

温总理强调的“自己学习”应该理解为,学生只有通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实践体验与内化,才能形成从老师那里学不来的决定人生的东西。

(通过小班化教学主要可以解决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维缺乏的问题,而大力强化实践环节与第二课堂主要可以解决学生实践体验与内化不足的问题,这是我们人才培养中的两个最大的根本性问题,也是出不了杰出人才的两个瓶颈。

其它的教学改革应该围绕这两个根本性的问题,这里就不展开了。

)我们经常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国外学生18岁就可以不靠家庭资助,自己独立生存了,我们的学生从小到大,学习比国外学生累多了,为什么社会责任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却比较差?
我们的结论:实践的磨练和体验在学生成人成才中发挥着课
堂教学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我们不能把它仅仅视为课堂教学
的补充和延伸,应该充分认识到实践是培养学生成人成才不可或
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得完全的知识而不是抽象的、片面
的知识的必要条件,是培养学生兴趣、发现学生特长,并将知识转
化为能力、智慧、精神、品格的必由之路和根本途径。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第二课堂”重要性的认识浮浅。

我们大多一般性地强调“第二课堂”的重要性,由于学生课外活动
主要是团委在组织,不少高校会认为团委组织的活动,仅是为了
丰富好动青年人的课余生活而已,或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第二课堂”基本处于从属地位。

比较能说明问题的是,总书记每次面对大学生必讲实践问题,特别是今年5月2日总书记在中国农大提出的“实践育人”最新的科学论述以来,主流媒体仅作了常规性的报道,相关文件和有些领导讲话也没有突出总书记“实践育人”理念上的突破,网上搜索会发现不少高校领导在面对大学
生的讲话中只字不提“实践”两字。

也许大家真的习惯了----“说服、讲道理才是思想教育”,“上课灌输、死记硬背、考试就是教育”。

大学里已经没有高考指挥棒了,我们对“实践育人”的认识到底还有多少差距?
(二)“第一课堂”主渠道与“第二课堂”主阵地教育相互脱节。

我们在认识上的差距,必然导致行动上的滞后。

虽然有的学校将有些学
生课外文化科技项目列入了培养计划,但实施到位的不多。

高校“第一课堂”主渠道与“第二课堂”主阵地相互脱节,不仅严重影响“第一课堂”主渠道的育人效果,也大大削弱“第二课堂”主阵地的育人功能。

(三)对中国大学生成长规律与国际高等教育发展前沿的研究不够。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由于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以及受“应试教育”强大惯性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单一落后,已经严重制约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特别是学生参加实践对其品德、精神层面和领导能力、创新能力的作用、影响及其机理的微观研究更少,而大多是形而上的理论研究或是表明化的研究,缺乏直接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今年九月我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习了一个月,我们小班近20位高校领导有一天到北京某高校考察,其中有一领导的孩子(大学生)正在参加国庆阅兵群众方队的队列训练,这次对群众方队的要求比较高,训练次数也多。

大家听了之后,多数高校领导认为对军人要求高是必要的,但对群众方队要求齐步走是浪费时间没意义。

这位高校领导马上说,我开始也这么想,但是孩子参加了几次队列训练后,发生了明显变化,过去我对他讲怎么爱国,他不爱听。

现在倒过来了,他主动来给我讲如何爱国了!再如,大学生暑期军训日烈当头,我们杭州操场的气温高达40多度,教官严厉施教,对大学生们的意志品德、组织纪律性和团队精神的强化作用我们是否充分认识到了?只有短短的10天,与“严厉教官”离别的那个场面多感人呵,许多同学泪流满面,依依
不舍,是什么东西让我们的大学生10 天就如此感动。

这些应该值得我们去认真研究和思考。

西方道德理论各个流派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一致反对用灌输的方式进行道德教育,是不是有其道理呢?
三、切实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理念,应着重处理好七个关系
我校一直以来,非常重视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推进计量文化建设和学风建设,注重建设大学生“三自管理模式”,大力开展学生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浙江省高校学生工作创新单位、浙江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浙江省大学生志愿者优秀团队、浙江省“挑战杯”优秀组织奖、浙江省“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并连续8年就业率名列浙江省属非师范类本科高校前5名。

在多年的探索实践中,我们越来越体会到,“实践育人”是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途径,是开创高校学生工作的突破口。

这里结合我们的思考、探索和实践,就如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落实“实践育人”理念,谈一谈应着重处理好的七个方面的关系。

(一)要处理好正确的政治方向与国际先进教育理念的关系。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首要问题,是我们的政治任务。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有阶级性的,但是道德还具有时代性和共同性特征。

2008年温家宝总理提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制定要瞄准世界教育发展变革的前沿,借鉴世界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

这也是对我们思政工作者的要求。

比如:西方道德教育理论非常注重微观研究、操作模式研究,而且许多理论家亲临一线指导实践;国外大学非常注重互动式、启发式、良师益友式的教育形式;在通识教育中提出让大学生更易于接受的公民资格教育,从做一个合格公民开始来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制意识;非常注重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把国家至上的理念、社会核心价值观等,精心设计在各种活动当中,让学生在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得到熏陶、内化……这些应该值得我们很好研究和借鉴。

(二)要处理好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关系
1、在保证学生学业情况下,积极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

我们的初衷是把学生课外花在上网玩游戏打牌等对自身成长成才无意义甚至有害的大量时间,引导、吸引到有组织、有意义的各种活动上来。

当然我们要提高活动的普及性与趣味性。

同时,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也特别强调,必须关注那些学习有问题的学生,如果成绩下降明显或出现挂科了,其课外活动的时间必须减下来,一定要保证学业的完成。

这一点在目前的体制下,作为学工系统要把握好界限。

2、思想品德课与学生日常表现相结合。

思想品德课本质上是一门实践课。

经过一年多的调研和论证,我校在09级学生全面
实施《学生行为考核管理办法》,首次采用《思想品德行为实践》课程的形式来管理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是传统思想品德课与学生日常行为的有效结合,为必修学分,并与学生的各类评奖评优、入党挂钩。

该办法的考核主要采用积分的形式,建立“学生行为考评系统”,按评分标准计分,将每位学生在校的品行表现情况逐一记录在“学生行为档案”,每学年评定一次成绩,对出现不合格的,学生必须通过志愿者服务等公益劳动来弥补,不合格的不予毕业。

3、思政理论课与社会实践结合。

以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老师对于社会实践不够重视,没有经验、没有积极性,基本流于形式;而团委主要抓重点,学生参与率低。

从07级学生开始,我校将暑期社会实践纳入思政理论课,占2个学分,由团委和社科部共同实施。

较好地解决了原有的问题,受益面扩大到所有学生,取得的效果也更好。

2009年暑假,学校共有3000多名学生组成了400多支实践小分队奔赴祖国各地、各个行业开展社会实践。

4、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课外科技、社团活动有机结合。

我校通过把专业性学生社团和社会实践的数量及获奖情况列入各二级学院的年度考核目标,出台《中国计量学院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实施办法》,从制度机制层面来保障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的专业与学生的课外活动有效结合起来,使广大学生所学专业在课外活动中学以致用。

5、合理研究制定学生课外活动指导教师的工作量。

指导教师
对学生课外活动的成效影响很大,要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承担学生课外活动的指导老师,必须合理制定指导教师的工作量和相关激励措施。

6、进一步推进导师制。

广大教师特别是教授在课堂外对学生成人成才的引导意义很大,但这方面的效果不是太理想,主要原因还是我们的生师比相对国外而言太高,老师没有更多的精力对每一个学生的全面成长进行指导。

(三)要处理好培养创新型人才与社会稳定的关系
创新型人才要求大学生具有问题意识,对权威、书本、社会现象等要有质疑和批判精神,这可能会对社会稳定产生不利的影响。

西方国家在这方面是有教训的,如50、60年代学潮频发,但现在比较平稳。

这个值得我们研究借鉴。

我们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时,必须强化大学生的爱国主义、守法意识(宪法规定我国的政治体制)、国家认同和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

(四)要处理好标准育人与个性化培养的关系
中国计量学院的办学理念是“计量立校标准立人质量立业”。

“标准立人”主要体现:做人讲原则做事讲规范,培养一个完全的人。

这是学生道德或行为规范的底线要求,做人的基本要求。

但容易理解偏了,把学生给“标准化”了,这是我们特别要力求避免的。

底线与基本要求的上面就是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的问题。

因此必须坚持分类、分层管理,严管与引导相结合的原则。

在理念上、工作过程中以及政策制度层面,积极鼓励大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团队精神、创新能力和领
导能力,努力营造有利于培养更多杰出人才的环境。

学校成立针
对学生骨干培养的启明学院,增设《领导素质与艺术》课程和实践岗位,大力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无论在场地(划出1000多平方用于大学生的创业)和资金(初期20万已到位)上予以充分保障,增强对学生骨干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要处理好考试分数与社会对人才评价的关系
学历、高分不代表能力。

目前我们评价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十佳大学生的标准中,学习成绩所占的比例过高,与社会对
人才评价标准脱节。

要研究更能能体现社会对人才评价的体系,重新修订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十佳大学生、入党等条件标准,使我们的各项评比导向更科学合理,更符合学生成人成才的正确方向。

(六)要处理好全员社会实践与学生安全的关系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不言而喻,让每位学生积极
投入社会实践是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越多,出现安全隐患的可能性也就随之提高,学生安全问题会直接影响学校的稳定,这是中国的国情。

许多学校的担心是很正常的。


们认为首先学校要用一种积极的姿态来切实推进学生全员参加
社会实践,仅抓几支重点,对广大学生是不公平的,也不符合思
政课程的新要求。

二是政府、社会要制定相应的法规,营造有利于高校推进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的氛围,特别是要建立社会对学生社会实践安全的保障机制,今年杭州推行的未就业大学生
见习岗位的安全保险等措施就比较到位。

三是学校自身要建立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安全保障制度。

我校在全面实施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工作中,注重不断健全和完善责任制度,强化内部管理和安全教育,认真做好系统实施方案,要求每支实践分队至少一名带队老师,明确相关部门和带队教师的安全责任。

(七)要处理好长远整体规划与渐进重点推进的关系
创新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创造性工程,我们在实施中会碰到很多问题,首先是观念问题,包括社会、家长、学生,甚至我们的领导、教师;还有体制性问题,包括相关政策、经费、职责和校内外资源整合等等。

有许多问题确实不是我们一时就能解决的,但是作为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者,我们有义务、有责任,特别是各级领导既要有改革精神,又要有大智慧,只要我们坚定正确的大方向,把大思路变成长远整体的规划,把规划变成若干具体目标,把目标变成各个可行的实施方案,找准突破口,先易后难,扎实推进,完全能够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做出更大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