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修辞格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喻之“多边”是由于事物之多性多能。
如以“月”为喻,“月”具有形圆、体明、皎洁、 光匀等“多边”性能。“月明”取月之明;“月 面”取月之圆;同是一“月”,立喻者取其所需, 各傍一边,因而“月”就出现了一月多边的情况。
二﹑ “观感价值”与“情感价值”理论 观感价值指的是外形视觉感官的相似; 情感价值指的是内在特征的相似;(神
——《苏东坡突围》--余秋雨
二、反喻 从所要说的事物的相反或相对的方面设
喻,指出事物不具备的某种性质,这种用 否定形式构成的比喻叫做反喻。这种比喻 具有正反对照的效果,能够加强观点和感 情的鲜明性。
例子:文章的结尾最好能让读者觉得余香 满口,余味无穷,千万不要是一粒发了霉 的花生米。
三、曲喻 从喻体的某一方面,转移、联想到另一
话题:洪水汹涌澎湃 长洪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投梭。 水师绝叫凫雁起,乱石一线争磋磨。 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 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 ————苏轼《百步洪》
话题:成熟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
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 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 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 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 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能 够看得很远却又并不陡峭的高度。
例句:①可是在中国, 那时是确无写处 的,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
②至于那些又臭又长的文章,恐怕连 牛粪也不如 。
九、缩喻 是比喻修辞的一种,本体和喻体都出
现,但不出现比喻词,本体与喻体极其紧 密地连在一起的比喻形式叫缩喻。
举例:剑胆琴心;金口玉言;风烛残年
乡愁 席慕容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幸福不是躲在远方的一座城堡,而 是撒在你生命周围的一些肉眼不易看 到的碎金。它一开始就被上帝弄碎了, 随手撒向人间,却诱骗一代代的人去 寻找那份完整。灾难正好相反,它从 来都是完整的。”
周涛 《大雪飘,饺子包》
Biblioteka Baidu “中国人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 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 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 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 愿意开窗了。没有更激烈的主张,他 们总连平和的改革也不肯行。”
例子:草原的天气是孩子的脸,说 变就变
3 。 借喻,只出现喻体。 例子:小猫跳上桌来,在稿子上踩 出了几朵梅花
按照比喻的句法特征划分
一、博喻(莎士比亚式比喻)
就是用好几个喻体,从不同的侧面来比 喻本体,使读者加深对本体特征的认识, 呈现给人五彩缤纷,目不暇接之感。钱钟 书形象地把它称之为“仿佛是采用了旧小 说里讲的‘车轮战术’”。
客谓梁王曰:“惠子之言也善譬。王使 无譬,则不能言矣。”王曰:“诺。”
明日见。谓惠子曰:“愿先生言事则直 言耳,无譬也.” 惠子曰:“今有人于此, 而不知弹者,曰:‘弹之状何若?’应曰‘弹 之状如弹。’谕乎?”王曰:“未谕也。” 于是更应曰:“‘弹之状如弓,而以竹为 弦。’则知乎?”王曰:“可知矣。”惠子 曰:“夫说者,固以其所知谕其所不知, 而使人知之;今王曰‘无譬’,则不可 矣。”曰:“善!”
方面去,通过这种转移、联想使喻体和本 体产生比喻关系,这种转一个弯子来设喻 的形式叫曲喻。
①莺啼如有泪, 为湿最高花。 ——李商隐《天涯》
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四、互喻 甲乙两事物,当需要说明乙事物时,便以
甲事物喻之;当需要说明甲事物时,便以 乙事物喻之。甲乙两事物都可以互为喻体 的比喻,修辞上称之为“互喻”。
人叫做黑头织鸟,织的巢像口袋一样,挂在树 枝上。 (杨朔《生命泉》)
八、较喻(强喻) 较喻的本体不仅像喻体,而且超过喻体,
是用比较形式构成的比喻。把本体与喻体 放在一起比较,既承认它的相似点,又显 出在程度上的差别。常用“比”、“不 如”、“赛过”、“比不上”等词语。这 样可以使本体的性质、情状显得更加鲜明, 更为真切。
(选自刘向《说苑·善说》)
比喻是天才的标识 ——亚里士多德
比喻正是文学语言的 根本。
——钱钟书
比喻的内涵
比喻体现了相反相成的道理,所比 的事物有相同之处,否则彼此无法合 拢;它们又有不同之处,否则彼此无 法分辨。两者全不合,不能相比;两 者全不分,无须相比。
“不同处愈多愈大,则相同处愈有 烘托;分得愈远,则合得愈出人意表, 比喻就愈新颖。
似比形似更重要) 举例: 芙蓉如面柳如眉 对此如何不泪垂 ——白居易《长恨歌》
比喻的四个构成要素:
A、本体:表达对象 B、喻体:用来作比的事物 C、喻词:表示“相似”的词语 D、喻解:即“相似点”
比喻的分类
按照清晰度划分
1。明喻 本体、喻体、喻词都出现。
2。暗喻 :有本体,喻体,无比喻词。 喻词用“是、成为、成了、变成”等 代替。
例: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
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苏轼《少年游》)
五、扩喻 本体和喻体都是短句,它们常常组成平 行句式,有的本体在前,有的本体在后, 不用喻词,但其比喻的含义却很明朗,这 种比喻的扩大形式叫做扩喻。
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 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 有》)
②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六、倒喻(逆喻) 倒喻是故意将比喻中的本体和喻体的关 系倒过来使用,它能使本体得到最大限度 的凸现,而且意趣盎然。 犹如一滴水落进渭河里头去了,她立刻 被满街满巷走来走去的人群淹没了。
七、回喻 回喻就是先提出喻体,接着又对喻体加以否 定,最后引出本体。这种迂回设喻的方法,表面 上否定了喻体,其实是更巧妙地把喻体同本体联 系起来,使本体显得更加生动形象。 ①荒野里偶尔能看见一种树,树枝上密密麻麻 挂满果实。那不是果实,都是鸟巢。这种鸟非洲
——钱钟书《读<拉奥孔>》
一 ﹑钱钟书“二柄”与“多边”理论 ①“二柄”———相似事物,援为比喻,或
以褒、或以贬、或示喜、或示恶,词气迥异。 比喻之“二柄”换句话说就是比喻具有两面
性,或同一比喻的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用法。 ②多边———一件事物有不同的特征即所谓
的“多边”,取譬用喻可据一性一能打出各种不 同的比喻来,这就是比喻之“多边”。
如以“月”为喻,“月”具有形圆、体明、皎洁、 光匀等“多边”性能。“月明”取月之明;“月 面”取月之圆;同是一“月”,立喻者取其所需, 各傍一边,因而“月”就出现了一月多边的情况。
二﹑ “观感价值”与“情感价值”理论 观感价值指的是外形视觉感官的相似; 情感价值指的是内在特征的相似;(神
——《苏东坡突围》--余秋雨
二、反喻 从所要说的事物的相反或相对的方面设
喻,指出事物不具备的某种性质,这种用 否定形式构成的比喻叫做反喻。这种比喻 具有正反对照的效果,能够加强观点和感 情的鲜明性。
例子:文章的结尾最好能让读者觉得余香 满口,余味无穷,千万不要是一粒发了霉 的花生米。
三、曲喻 从喻体的某一方面,转移、联想到另一
话题:洪水汹涌澎湃 长洪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投梭。 水师绝叫凫雁起,乱石一线争磋磨。 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 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 ————苏轼《百步洪》
话题:成熟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
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 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 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 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 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能 够看得很远却又并不陡峭的高度。
例句:①可是在中国, 那时是确无写处 的,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
②至于那些又臭又长的文章,恐怕连 牛粪也不如 。
九、缩喻 是比喻修辞的一种,本体和喻体都出
现,但不出现比喻词,本体与喻体极其紧 密地连在一起的比喻形式叫缩喻。
举例:剑胆琴心;金口玉言;风烛残年
乡愁 席慕容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幸福不是躲在远方的一座城堡,而 是撒在你生命周围的一些肉眼不易看 到的碎金。它一开始就被上帝弄碎了, 随手撒向人间,却诱骗一代代的人去 寻找那份完整。灾难正好相反,它从 来都是完整的。”
周涛 《大雪飘,饺子包》
Biblioteka Baidu “中国人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 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 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 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 愿意开窗了。没有更激烈的主张,他 们总连平和的改革也不肯行。”
例子:草原的天气是孩子的脸,说 变就变
3 。 借喻,只出现喻体。 例子:小猫跳上桌来,在稿子上踩 出了几朵梅花
按照比喻的句法特征划分
一、博喻(莎士比亚式比喻)
就是用好几个喻体,从不同的侧面来比 喻本体,使读者加深对本体特征的认识, 呈现给人五彩缤纷,目不暇接之感。钱钟 书形象地把它称之为“仿佛是采用了旧小 说里讲的‘车轮战术’”。
客谓梁王曰:“惠子之言也善譬。王使 无譬,则不能言矣。”王曰:“诺。”
明日见。谓惠子曰:“愿先生言事则直 言耳,无譬也.” 惠子曰:“今有人于此, 而不知弹者,曰:‘弹之状何若?’应曰‘弹 之状如弹。’谕乎?”王曰:“未谕也。” 于是更应曰:“‘弹之状如弓,而以竹为 弦。’则知乎?”王曰:“可知矣。”惠子 曰:“夫说者,固以其所知谕其所不知, 而使人知之;今王曰‘无譬’,则不可 矣。”曰:“善!”
方面去,通过这种转移、联想使喻体和本 体产生比喻关系,这种转一个弯子来设喻 的形式叫曲喻。
①莺啼如有泪, 为湿最高花。 ——李商隐《天涯》
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四、互喻 甲乙两事物,当需要说明乙事物时,便以
甲事物喻之;当需要说明甲事物时,便以 乙事物喻之。甲乙两事物都可以互为喻体 的比喻,修辞上称之为“互喻”。
人叫做黑头织鸟,织的巢像口袋一样,挂在树 枝上。 (杨朔《生命泉》)
八、较喻(强喻) 较喻的本体不仅像喻体,而且超过喻体,
是用比较形式构成的比喻。把本体与喻体 放在一起比较,既承认它的相似点,又显 出在程度上的差别。常用“比”、“不 如”、“赛过”、“比不上”等词语。这 样可以使本体的性质、情状显得更加鲜明, 更为真切。
(选自刘向《说苑·善说》)
比喻是天才的标识 ——亚里士多德
比喻正是文学语言的 根本。
——钱钟书
比喻的内涵
比喻体现了相反相成的道理,所比 的事物有相同之处,否则彼此无法合 拢;它们又有不同之处,否则彼此无 法分辨。两者全不合,不能相比;两 者全不分,无须相比。
“不同处愈多愈大,则相同处愈有 烘托;分得愈远,则合得愈出人意表, 比喻就愈新颖。
似比形似更重要) 举例: 芙蓉如面柳如眉 对此如何不泪垂 ——白居易《长恨歌》
比喻的四个构成要素:
A、本体:表达对象 B、喻体:用来作比的事物 C、喻词:表示“相似”的词语 D、喻解:即“相似点”
比喻的分类
按照清晰度划分
1。明喻 本体、喻体、喻词都出现。
2。暗喻 :有本体,喻体,无比喻词。 喻词用“是、成为、成了、变成”等 代替。
例: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
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苏轼《少年游》)
五、扩喻 本体和喻体都是短句,它们常常组成平 行句式,有的本体在前,有的本体在后, 不用喻词,但其比喻的含义却很明朗,这 种比喻的扩大形式叫做扩喻。
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 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 有》)
②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六、倒喻(逆喻) 倒喻是故意将比喻中的本体和喻体的关 系倒过来使用,它能使本体得到最大限度 的凸现,而且意趣盎然。 犹如一滴水落进渭河里头去了,她立刻 被满街满巷走来走去的人群淹没了。
七、回喻 回喻就是先提出喻体,接着又对喻体加以否 定,最后引出本体。这种迂回设喻的方法,表面 上否定了喻体,其实是更巧妙地把喻体同本体联 系起来,使本体显得更加生动形象。 ①荒野里偶尔能看见一种树,树枝上密密麻麻 挂满果实。那不是果实,都是鸟巢。这种鸟非洲
——钱钟书《读<拉奥孔>》
一 ﹑钱钟书“二柄”与“多边”理论 ①“二柄”———相似事物,援为比喻,或
以褒、或以贬、或示喜、或示恶,词气迥异。 比喻之“二柄”换句话说就是比喻具有两面
性,或同一比喻的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用法。 ②多边———一件事物有不同的特征即所谓
的“多边”,取譬用喻可据一性一能打出各种不 同的比喻来,这就是比喻之“多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