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常态教学模式尝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课堂常态教学模式尝试
让常态课堂绽放精彩
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是时代的要求。我在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上做了尝试,我们的数学常态课堂也能绽放精彩。以《圆的周长》为例,谈谈我关于小学数学课堂常态教学模式的尝试。
一、激趣设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形象生动,使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而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成为认知兴趣,就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当教学圆的周长时,先由多媒体引入:一天,小明带着他的遥控小汽车来到一个正方形花坛边,他遥控着他的小汽车围着花坛开了一圈,要想知道小汽车走了多少米,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求出正方形的周长。我接着演示:小明又来到一个圆形花坛前,他也遥控着他的小汽车围着圆形花坛走了一圈。要想知道小汽车走了多少米,也就是求圆的周长。将实物花坛抽象为圆形,再用红线标示出圆的周长。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掌握学生求知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极探索知识,发现规律。
二、呈现过程
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对于抽象的知识往往难以理解。当我们借助丰富的多媒体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地显示出来,学生理解和接受的难度自然降低许多。在让学生自主探究圆的周长的测量方法时,我们可以提前为学生准备一些圆形的硬纸供学生学习。首先让学生独自思考,然后小组讨论解决方案。再小组合作求出每个圆形硬纸片的周长,并把结果记录在学习卡上。请学生代表来进行汇报,并用电脑演示强化学生提出的方法。师生共同归纳出滚动法和绕绳法。
三、揭示规律
运用课件演示,能清楚地告诉学生操作过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时,能顺利把握知识的实质。在探究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时,先让学生意识到滚动法和绕绳法可以测量一些圆的周长,但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通过大家的努力来探索一种求圆的周长的普遍规律。首先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学生先测量手中圆片的直径,然后报数教师输入电脑。教师提示,两个数量的关系无非是相加、相减、相乘、相除,课件分别出现这几种情况的结果,让学生观察比较,找出其结果有什么规律。学生会慢慢发现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观察、比较、总结,并推导出圆的周长与直径之比。我们发现商是一个固定数,我们把这个固定的数字称为圆周率。一切流畅自然,水到渠成。
四、丰富内容
信息技术大量增加课堂容量,适时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插入一些相关的课外知识,能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在学习了圆周率后,教师可以顺势让学生了解有关圆周率的历史。我们可以用课件向学生介绍祖冲之。中国古代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是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的第一人,他发现圆周率应该在3.1415926到3.1415927之间。通过介绍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的发现,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
五、即时反馈
教学活动进行到现在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那就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随时对我们的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在学生对圆的周长的相关重点和难点有了较好的突破之后,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应用,内化和改进。课件显示,如让学生判断:圆的周长是其直径的3.14倍,大圆的周长大于小圆的周长等。让学生回答并解释原因。即时的反馈,
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既能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又能知道自己的不足。
总的来说,我们要善于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课堂的常态教学中。只要我们不断探索,优化整合,有效利用,就一定能形成高效的教学模式,让我们的常态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