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示教学法在幼儿音乐活动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图示教学法在幼儿音乐活动中的应用

【内容摘要】

在音乐活动中,尝试运用“图示”教学法,精心设计各种能表现音乐内容的动物形象的、图形的、多媒体的和线条的图示教学法,使幼儿愉快、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应用适当的“图示”教学法可以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音乐,能更有效地发展幼儿的创造力、表现力和感受力,把音乐教学活动演绎的更加精彩、更具有生命力。

【关键词】图示教学法音乐活动幼儿

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手段,喜爱音乐是幼儿的天性。《纲要》指出:艺术领域的基本理念是:幼儿艺术活动以“幼儿为本,强调主动性,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然而,如何在音乐活动中发挥孩子的主体性,使活动变得生动活泼和富有情趣呢?

一、“图示”教学法的定义

图示教学法,就是用最明白最简单的图画形式来表现音乐。它是一种视觉符号也是一种材料,它可以把音乐材料简单化、形象化。如有“图片”图示教学法、“线条”图示法、“多媒体”图示法和“语言”图示法等。(如:用↗表示旋律线的向上走向,↘表示旋律线的向下走向,△表示快,▼表示慢○表示弱,●表示强,★表示情绪高昂等等)。传统的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教的意识太强,完成任务的愿望迫切。以往的歌唱活动,都是先理解歌词,然后熟悉曲调,接着跟唱,最后完整演唱,幼儿为了教师的教而学,音乐活动变成了孩子无尽的练习,这样的授歌模式是比较传统、单一的,违背了新《纲要》的教育理念:“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原本欢快的歌唱活动显得整苍白无力,更别谈让幼儿在歌唱活动中体验快乐了。

因此用图示法参与音乐教学活动,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听赏能力、注意力、感受力和审美力,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二、“图示”教学法为音乐活动提供有效支架

(一)巧用“图片”图示教学法

1.用“图片”图示法,理解和记忆歌词内容

在教唱新歌时,很多幼儿在记忆新歌新词上有一定的困难。如何帮助孩子理解歌词、

有效识记歌词显得非常重要,为了解决幼儿记新歌词的问题,唤起孩子学习歌曲的热情,我就一改往常的音乐教学模式,尝试着配上与乐曲中歌词相应的“图片”图示来帮助幼儿记忆歌词。如:在歌曲《大鞋与小鞋》活动中,我们设计了大鞋与小鞋的图片来帮助孩子理解内容,(大鞋“O;小鞋“ 0”)为使孩子唱出小鞋的轻快,还画出了拍子“××× | ×××× | ×××× |×—|。孩子们通过观看形象生动的图片,很快理解了歌词并记住了歌词。再如歌曲《神奇的布》,我结合歌曲中的歌词,出示“牛仔布、大花布、丝绸布、棉布、红布”等事先准备好的图片,随着演唱到相应的歌词下就出示相应的一块布,通过直观的图片来记忆歌词,增加了趣味性,原本枯燥的反复记歌词变成了幼儿乐于参与的一个学习环节。

2.用“图片”图示法,掌握歌曲的节奏时值

歌曲中节奏时值的长短是相对而言的,对幼儿来讲就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而图示可以将这些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节奏符号在节奏乐教学中是非常常见的,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可能更多地注重让孩子理解符号意思、了解符号之间的关系,而往往忽视了反反复复地使用简单的符号常常会让孩子感到枯燥乏味。

如:《快乐的罗嗦》、《咿呀咿呀呦》这两首歌曲都是比较欢快活泼,节奏明快的。音乐中有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八分音符(×)等不同时值的节奏,如歌曲《快乐的罗嗦》,它是一首音乐律动,整首歌曲活泼欢快,旋律简单。在学习节奏型“××︱

××”孩子们看了这些形象图片,兴趣高涨到极点。与形象呼应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直观性,对幼儿来讲,这种直观形象性是视觉的享受,能直接看到的,便于幼儿理解和接受。幼儿通过眼睛看、耳朵听和嘴巴唱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音乐歌唱活动中,孩子们一下子就掌握了,枯燥的节奏训练变成了孩子们喜欢的歌唱环节,还让幼儿在音乐情境中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3.用“图片”图示法,化解歌曲节奏的难度

在音乐活动中,幼儿对音乐节奏的把握和理解都需要进行丰富、活跃的形象思维。我们平时使用的教材中的音乐曲谱,其结构体系复杂,对于认知水平有限的幼儿来讲,要很好地把握,是很困难的。为了化解音乐节奏的难度,我专门设计了一些生动、形象的图形符号来代替,帮助幼儿掌握乐曲的节奏。再如,学习歌曲《春天里来》时,歌曲中几次出现了“郎里格郎”及“郎里格郎里格郎里格郎”,幼儿很难分辨和把握。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就运用了“图片”图示法,“◎☆”和“◎◎◎☆”,(“◎”代表“郎里格”,“☆”代表“郎”),有了这个支架,孩子们很快就看着图哼唱起来了,不仅记住了歌词内容,还掌握了乐曲的节奏。

在歌曲《送我一朵玫瑰花》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图示:图中的每一小节中都有4朵花

”代表4/4拍节奏。孩子们根据图中花的形状,自己看着图高兴的用手、用脚打起节奏来,并且节奏也很正确。

(二)巧用“线形”图示教学法

1.用“线形”图示法,分析音乐曲式结构

音乐曲式结构的学习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掌握好歌曲的曲式结构,有助于理解歌曲内容,可以更好地演唱歌曲。

如歌曲《风中的童话》是一首ABA段的三段体回旋曲式结构,乐曲欢快活泼。首先,通过游戏帮助幼儿简单了解歌曲的三段体曲式结构,这首乐曲分成了3段,通过听歌曲知道其中第3段音乐和第1段音乐是重复的、一样的,只有第2段是不一样的,这样形式的乐曲叫三段体。但是,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讲,通过这样的感知也许并不能真正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因此,为了能更直观、更清楚、更简单地帮助幼儿理解歌曲的曲式结构,我采用了“线形”图示教学法。

在幼儿听完乐曲后,直接在黑板上出示事先准备好的“线形”图示:“~~~~、

∧∧∧∧、~~~~”,这样简单的“线形”图,能让幼儿直观的看到乐曲的曲式结构,是一首ABA段的三段体曲式结构。因此,利用“线形”图示法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乐的曲式结构。

2.用“线形”图示法,简化乐曲中重复的乐句

在歌曲中,适当地运用“线形”图示法,可以起简化、突出乐句和音乐的节奏。如歌曲《薯片脆脆》、《咿呀咿呀呦》中有“咔嚓、咔嚓”、“咿呀咿呀呦”出现时,用明显的锯齿线来突出音乐的节奏。教师根据乐曲的节奏起伏,在黑板上画好相应的波浪线。如“咔嚓、咔嚓”、“咿呀咿呀呦”,幼儿喜欢重复简单、上口的歌词,不仅练习了乐曲中反复出现的乐句,还能运用肢体动作表现乐曲的节奏。教师随音乐用粉笔沿波浪线描画,寥寥几笔,虽然很简单,却在幼儿理解歌曲的重复乐句时起了很大的作用,用这样直观的锯齿线图示法,可以帮助幼儿简化和理解歌曲中重复的乐句。

3.用“线形”图示法,感受乐曲中声音的强弱变化

歌曲中声音的强弱变化,也是年幼的孩子很难掌握的,对于这种感受的强化,能够提高孩子们的听辩能力。所以,在歌曲《大猫和小猫》中,我运用大大的波浪线“~~~”表示大猫很响很粗的声音,用细细的波浪线“~~~”表达小猫细细软软的声音,形象的声音曲线,能把孩子们的情绪调控得恰如其分,表演得很有艺术的味道。同样,在创编《大狗和小狗》中孩子们也都能够演绎得很好。因此,用“线形”图示法来帮助幼儿初步乐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