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面率变化对地下水水位变化的影响
高三地理地下水位知识点
高三地理地下水位知识点地下水位是地下水的水位高度,是地面以下地下水的上面边界。
地下水是地球上的一种重要的水资源,也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水源之一。
地下水位的变化对于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高三地理地下水位的知识点进行论述。
一、地下水位的形成地下水位的形成与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有关。
地下水是地面降雨或其他水源渗入地下,向下渗透至地下岩石层中的情况。
当地下水补给量大于排泄量时,地下水位上升;相反,当地下水排泄量大于补给量时,地下水位下降。
地下水位的形成还与地下岩石的渗透性、地下水平衡和地下水的运动等因素有关。
二、地下水位的变化因素1. 季节性因素:地下水位会受到季节性降雨量的影响。
在季节性降雨量较大的地区,地下水位往往会在雨季上升,在旱季下降。
2. 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地下水位的变化有重要影响。
例如,过度地开采地下水将使地下水位下降,从而导致水资源枯竭和地面沉降等问题。
3. 自然因素:地下水位的变化还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如地质构造变化、地下水分布差异、气温变化等。
三、地下水位的重要性地下水位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地下水资源的丰富程度和利用状况。
地下水位的上升意味着地下水资源的增加,对于农业灌溉、城市供水等有益;地下水位的下降则意味着地下水资源的减少,将影响到地表植被的生长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四、地下水位管理与保护1. 合理利用: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避免过度开采,保持地下水位的稳定,推动可持续利用。
2. 水资源管理:加强水资源管理,建立科学的水资源开发与利用计划,以保护地下水位的平衡和稳定。
3. 生态保护: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保护水源地,减少土地水土流失,维护地下水位的稳定。
五、地下水位管理的困难与挑战地下水位的管理面临着一系列困难与挑战。
首先是地下水争夺问题,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对地下水的争夺常常导致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和地下水位下降。
其次是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气候变化可能导致区域降雨量的不确定性,进而影响地下水位的变化。
地质勘察报告中的地下水位变化
地质勘察报告中的地下水位变化一、引言地下水是地球上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对于地质勘察工作来说,了解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对于综合分析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及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将针对地质勘察中的地下水位变化进行详细阐述。
二、地下水位变化的原因1. 气候因素气候因素是导致地下水位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降雨量的多少和分布情况直接影响地下水位的变化,雨水渗入土壤后会充实地下水层,使地下水位升高;而长期缺水,则会导致地下水位的下降。
2. 地质构造地质构造对地下水位变化也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在山地或者坡地的地质构造中,由于水的重力作用、岩层的渗透性和含水层的厚度,地下水可能会形成斜坡流动,导致地下水位的水平变化。
3. 地下水开采大规模的地下水开采也是地下水位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人类通过井、泵等设施大规模开采地下水时,地下水位将会下降,特别是长时间的、过量的开采会导致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
三、地质勘察报告中地下水位的测量方法1. 水位井法水位井法是一种常用的测量地下水位的方法,通过钻探或者铸井的方式在地下选择合适的位置建设水位井,然后使用水位计进行水位的测量,通过对不同时间的水位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了解地下水位的变化。
2. 岩芯记录法岩芯记录法是利用地质钻探所获得的岩芯样本中的含水层信息来推测地下水位变化的方法。
通过分析岩芯样本中的水分分布和含水层的变化,可以推测出地下水位的高低变化情况。
四、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1. 生态环境影响地下水位变化对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当地下水位下降时,湖泊、河流等水域的水量减少,湿地和湿地生态系统也将会受到损害,进而影响当地的生态平衡。
2. 水资源供应影响地下水作为一种重要的水资源,供应了很多地区的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
地下水位变化对这些水资源供应有着直接的影响,下降的地下水位可能导致水资源供应的减少和不稳定性。
3. 地质灾害风险增加地下水位变化也会对地质灾害风险产生一定的影响。
地下水的地下水位变化与水资源评估
地下水的地下水位变化与水资源评估地下水是维持地球上水循环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下水位的变化对水资源的评估和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地下水位的变化以及如何评估地下水资源。
一、地下水位的变化地下水位是指地下水面与地表之间的垂直距离,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以下是几个主要因素:1. 降雨与蒸发:降雨是地下水位上升的主要原因,而蒸发则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
适度的降雨可以补给地下水资源,但过度的蒸发可能导致地下水位下降。
2. 季节变化:季节性因素也会导致地下水位的变化。
例如,气温上升和降雨增加使得地下水位上升,而在干旱季节,地下水位往往会下降。
3. 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地下水位的影响也非常大。
大量的地下水抽取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而沉降、地基沉降等因素也会影响地下水位的变化。
二、水资源评估评估地下水资源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利用地下水,确保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方法:1. 水位监测:通过设置水位监测站点,定期监测地下水位变化情况。
这些数据将有助于评估地下水资源的状况,并为决策提供依据。
2. 数学模型:建立数学模型来模拟地下水流动和地下水位变化。
这些模型基于水文地质数据,可以预测未来地下水位的变化趋势,帮助决策者进行长期规划。
3. 地质勘探:地质勘探可以获取地下水资源的地质特征和分布情况。
地下水位的变化与地下水储层的性质和形态密切相关,因此地质勘探可以为水资源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4. 水文地质调查:通过调查地下水位变化的原因和机制,了解地下水系统的运行机制,并为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地下水位变化与水资源评估的重要性地下水位变化对水资源评估至关重要。
正确评估地下水资源状况,可以帮助防止地下水过度开采、水资源过度利用等问题的发生。
同时,评估地下水位变化趋势,还可以为地下水补给水源的保护和管理提供指导。
通过科学的方法评估地下水位的变化以及地下水资源的状况,可以为决策者提供依据,制定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政策。
城市化对地下水水量、水质变化的影响及其对策分析
城市化对地下水水量、水质变化的影响及其对策分析摘要:城市地区是水资源需求最大、地下水污染负荷最重、地下工程开发强度最大的区域。
城市用水需求的增大促进地下水开采量的持续增长,并导致海水入侵、地面沉降、岩溶塌陷等一系列环境水文问题;城镇化建设引发了剧烈的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并影响着区域的地下水循环和地表水—地下水的相互作用过程。
城市生产生活污染负荷的输入与地下水垂直热通量的增加,加剧了地下水质的恶化,严重制约了地下水的再生利用和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亟需对城市化地区面临的地下水生态水文问题开展深入的科学研究。
关键词:城市化;地下水水量;水质变化;影响;对策1 城市化与地下水量1.1 地下水补给的“正负效应”(1)负效应,城市路面不透水率的升高使得地下水的天然补给量减少。
大气降水入渗是地下水补给的直接途径,城市建设中的大量土地被铺上沥青和硬质铺面等渗透性较差的材料,隔绝了大气与土壤—包气带之间的天然联系,使得降水对含水层的自然垂向补给减少,并随着不透水面积的增加梯次减小。
天然状态下大气降水量有50%经土壤下渗补给地下水;当不透水面比例占城市面积的35%~50%时,仅有35%的降水下渗;当不透水面比例上升至75%~100%时,地下水补给比例将减少至15%以下。
这一情况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尤为明显,基于SWAT模型的模拟结果得出,加沙地区(中东,巴勒斯坦)城市面积每增加1%,地表下渗量甚至可减少41%。
(2)正效应,居民生活用水渗漏、人工补给等措施增加了地下水的补给量。
城市化带来居民用水量和排污量的增加,因而城市供水干线、下水道和输水—排水(污)渠、人工和近自然雨水渗透系统等所产生的渗漏量逐渐成为城区地下水补给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德克萨斯州城市自来水管道的泄漏率在8.5%~37.0%,巴基斯坦海德拉巴市区地下水的人工补给量比该地区的自然补给高出10倍以上。
城市绿地的过量灌溉、地下水回灌、可渗路面改造等人工补给调控措施也是城市地下水补给的重要途径。
洪水过程对河岸带地下水水位波动的影响
洪水过程对河岸带地下水水位波动的影响张泽宇;余夏杨;辛沛【摘要】为揭示洪水作用下河岸带地下水的响应过程,利用室内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洪峰及洪峰持续时间对地下水水位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河岸带地下水水位的波动具有不对称性,水位上升快下降慢,沿程地下水水位的波动呈指数形式衰减,并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随着洪水洪峰增大,地下水水位波动增大,河水和地下水的交换量增大,而地下水水位的滞后变化不明显;洪峰持续时间变长,地下水水位的滞后性显著,内陆地下水水位波动的幅度增大,恢复至初始状态的时间变长.%In order to study the impact of the flood process on groundwater in a riparian zone, laboratory experiment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 we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groundwater level fluctuation subjected to floods with different amplitudes and duration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roundwater level fluctuation was asymmetric, that groundwater rose quickly and declined slowly.The amplitude of the groundwater level fluctuation attenuated with an exponential trend and a significant time lag as the distance from the bank increased.As the flood amplitude increased, the groundwater level fluctuation was enhanced, resulting in an increased amount of exchange between the river water and groundwater.However, the time lag with respect to the groundwater level changed slightly.As the duration of flood peaks increased, the time lag was significantly enhanced, the groundwater level fluctuated more significantly, and it took more time for the groundwater level to return to the pre-flood status.【期刊名称】《水资源保护》【年(卷),期】2017(033)002【总页数】9页(P22-30)【关键词】河岸带;洪水;地下水水位;沙槽试验;数值模拟【作者】张泽宇;余夏杨;辛沛【作者单位】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江苏南京 210098;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江苏南京 210098;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江苏南京 21009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122河岸带指河水-陆地交界处至河水影响消失为止的地带(riparian zone)[1]。
地下水与地表水的相互作用
地下水与地表水的相互作用地下水和地表水是地球上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地下水是指地下岩石或土壤中储存的水,而地表水则是指地球表面上的水体,如湖泊、河流和湿地等。
地下水和地表水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这种相互作用对于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至关重要。
一、地下水对地表水的影响地下水对地表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补给地表水:地下水可以通过泉水、渗漏和注入等方式向地表水补给水量,尤其是在干旱季节或少雨地区,地下水可以成为维持河流和湖泊水位的重要来源。
2. 维持河流流量:地下水补给可以维持河流的基流,即河流在无降雨时的流量。
地下水补给可以保持河流的水量稳定,保障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
3. 影响湖泊和湿地:地下水的补给对湖泊和湿地的水质和水位具有重要影响。
地下水补给可以维持湖泊和湿地的水量,同时影响湖泊和湿地的富营养化程度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二、地表水对地下水的影响地表水通过以下方式对地下水产生影响:1. 充当地下水补给源:降雨水和河流水可以通过入渗进入地下,成为地下水的补给源。
降雨水经过土壤和岩石,通过渗透作用进入地下水层,增加地下水的储量。
2. 渗漏导致地下水水质变化:地表水中的污染物可以通过渗漏进入地下水层,污染地下水资源。
特别是在城市化进程中,地表水中的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等对地下水的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威胁。
3. 水域变化影响地下水分布:地表水水位的变化会影响地下水的流动和分布。
例如,地表水位下降会导致地下水补给减少,从而使地下水位下降。
三、相互作用对水资源管理的意义地下水和地表水的相互作用对于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1. 资源保护:地下水和地表水的相互作用关系需要引起重视,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
减少工业和农业活动对水环境的污染,降低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负面影响,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水资源调度:地下水和地表水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水资源的调度和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工程地质中的地下水位变化影响因素
工程地质中的地下水位变化影响因素地下水位的变化是工程地质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地下水位的升降会对工程建设、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等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影响地下水位变化的因素,并分析其对工程地质的影响。
一、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地下水位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气候的干湿程度直接影响着地下水的补给和消耗速率。
当气候干燥时,地表径流减少,土壤蒸发增加,地下水的补给减少,从而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而在潮湿的气候条件下,地表水补给增加,导致地下水位上升。
同时,气候变化也会影响降水量和降水季节的分布,进一步影响地下水位的变化。
二、地表地形地下水位的变化还受到地表地形的影响。
地表地形直接影响着地下水的流动和补给速率。
在山区,由于地势的高低差异,地下水会形成水系,并沿地表地形下降;而在平原地区,地下水则会平缓地流向河流或湖泊。
因此,地表地形的改变将会影响地下水位的变化。
三、地下岩溶地下岩溶是地下水位变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岩溶地区的地下水位波动较大,主要由于溶蚀岩层的特殊性质。
溶解作用会使岩层的孔隙和裂缝增大,从而促进地下水的流动和储存,导致地下水位的变化。
岩溶地区的地下水位变化对于岩溶地区的工程建设和地质灾害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四、人类活动人类活动也是地下水位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大量的地下水开采会导致地下水位的下降,从而影响工程建设和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此外,城市建设和工业生产的发展也会对地表径流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地下水位的变化。
尤其是在城市地区,大量的基建工程和地下排水系统的建设会改变地下水的流动方式,进而影响地下水位的变化。
综上所述,气候变化、地表地形、地下岩溶和人类活动是工程地质中地下水位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了解和分析这些因素对地下水位的影响,对于工程建设规划和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地下水位的变化将对工程地质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障工程的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河流水位变化对地下水位的影响研究
河流水位变化对地下水位的影响研究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河流水位不断发生变化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现象。
从水资源利用的角度来看,人们越来越需要理解这种变化对地下水位带来的影响。
因为地下水是许多城市和农村地区供水的主要来源,它的质量和数量对人们日常生活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河流水位变化对地下水位的影响,主要从水文过程、地下水与河流水位的关系、以及对地下水利用影响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水文过程是研究河流和地下水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一个典型的河流流域可以分为两个主要部分:河道和流域。
河道本身就是一个输送水流的通道,而流域则是由山谷、平原等地形形成的一个比较封闭的系统,其水文过程又可分为三个主要的过程:降水、蒸发和径流。
在这些过程中,降水和蒸发的变化是引起河流水位改变的主要原因,而地下水位的变化则是由河流水位变化所引起的。
河流水位和地下水位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复杂的。
在河流与地下水之间的交互作用中,河流水位变化可能会对地下水位产生直接的影响。
当河流水位上升时,与之相连的地下水位也会随之上升。
反之,当河流水位下降时,与之相连的地下水位也会随之下降。
因此,研究地下水与河流水位的关系对于水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要深入研究河流水位变化对地下水位的影响,需要解决一些关键的问题。
首先,不同类型和地质条件的地下水系统对河流水位变化的响应是不同的,需要针对不同地区的情况进行研究。
其次,地下水系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也增加了研究的难度。
因此,需要采用先进的水文模拟技术,结合实际情况和观测数据,来进行研究。
最后,河流水位变化对地下水利用可能会产生比较显著的影响。
这种影响可能包括地下水质量的变化、地下水量的改变等。
特别是在一些干旱地区,地下水已经成为主要的饮水来源,因此需要加强地下水的管理和保护。
此外,对于一些流域,应该重新评估地下水利用模式,尤其是在河流水位变化比较明显的地区。
总之,河流水位变化对地下水位的影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结合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进行深入的研究。
给排水系统中地下水位影响因素研究
给排水系统中地下水位影响因素研究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排水系统的效能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其中,由于城市排水系统对“地下水位”的控制具有极大的重要性,因此有关地下水位的影响因素的研究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关注。
一、降雨量降雨是地下水位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由于雨水的渗入能够增加土壤含水量,从而提高地下水位。
一旦降雨较为频繁或者降雨量较大,地下水位就很有可能会超过排水系统的承载能力,导致排水系统溢流、堵塞、漏水等问题。
二、地形地形也是影响地下水位的一个重要因素。
比如,在山区或高地上,地下水位可能会随着地形高度的变化而变化。
而在平原地区,地下水位的变化通常受到地下水补给量、土层结构和地下水流动方向等因素的影响。
三、土地利用地下水位的变化与土地利用密切相关,不同的土地利用模式会对地下水位的影响产生不同的结果。
比如,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水泥路面和建筑物能够增加雨水径流量,影响地下水位的变化;而农田的利用则能够增加土地的渗透性,对地下水位的变化起到了缓解作用。
四、土层性质由于地下水渗透与土层的特性有关,因此土层性质也是地下水位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比如,土壤的质地、孔隙度等特性,都可影响地下水的渗透速度和量,从而影响地下水位的变化。
五、人类活动在城市排水系统中,人类活动也对地下水位的变化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比如,建筑物的地下挖掘,可能导致地下水的渗透性增强,从而加快地下水的流动速度;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排水管道建设会直接影响地下水的渗透和流动。
综上所述,给排水系统中地下水位的影响因素复杂多样,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科学的研究,为城市排水系统的规划和建设提供更为丰富的理论支撑和科学依据。
土木工程中的地下水位变化与影响
土木工程中的地下水位变化与影响地下水位是指地下水的高度,与地下水的循环和分布密切相关。
在土木工程中,地下水位的变化对于工程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土木工程中地下水位变化的原因及对工程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地下水位变化的原因可以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降雨、河流水位变化、地质构造等。
降雨是地下水位变化的重要驱动力,特别是在多雨季节,大量的降雨会导致地下水位的快速上升。
河流水位的变化也会对地下水位产生一定影响,当河流水位上涨,会引起岸边地下水位的增加。
地质构造对地下水位变化也有重要影响,例如地下水位受地下断层的影响,断层穿过含水层会改变地下水的流动路径和速度,从而改变地下水位。
人为因素包括抽水和人工地下工程。
抽水是指人为地将地下水提升到地面或抽出进行利用,这会导致地下水位的下降。
在土木工程中,如城市供水、农田排水等都需要进行抽水,因此会对地下水位产生影响。
此外,人工地下工程如地下车库、地铁隧道等也会改变地下水位,由于工程施工需要排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
地下水位的变化对土木工程有很大的影响。
首先,地下水位的升降会引起土壤的稳定性变化。
当地下水位上升时,土壤会变得湿润,容易变软,这会对地下工程的地基稳定性造成负面影响。
相反,地下水位下降会引起土壤干燥,导致地基沉降甚至开裂,给工程结构带来不安全因素。
其次,地下水位的变化还会影响地下构筑物的渗水性能。
当地下水位升高时,地下结构的渗水压力增大,可能导致地下室、地下停车场等地下构筑物出现渗水问题。
反之,地下水位下降会减小渗水压力,减少渗漏风险。
此外,地下水位变化还会对地下管线的安全性产生影响。
当地下水位升高时,地下管线可能受到地下水压力影响,发生断裂或渗漏。
同样,地下水位下降也可能导致管线暴露在地面上,增加损坏的风险。
针对地下水位变化给土木工程带来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应对策略。
首先,需要在工程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合理确定地下工程结构的位置、布局和材料,以确保地下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水面率变化对地下水水位变化的影响
(2) 关联度分析 。关联度分析是研究动态过程的 ,因而可以 将 2006 年值代入进行计算 。对 2002 ~ 2006 年数据资料进行关联
·24 ·
度分析 ,在进行关联度分系时降雨量 、蒸发量 、地下水开采量 、水 面面积这几项因素作为子因素 ,地下水位作为母因素 。其分析结 果为 : 与地下水位数值关联度第一位的是降雨量 , 关 联 系 数 0. 532 7 ;其次是水面面积 , 关联系数 0. 333 5 ; 再次分别是蒸发 量 ,关联系数 0. 198 4 和地下水开采量 ,关联系数 0. 144 2 。
根据沈阳市近期规划 ,2010 年水面面积可达 47. 304 km2 ;降 雨量预测值为 543. 8 mm ,分别代入预测模型中 ,可得地下水水 位 Y = 38. 0156 m。
为进行对比分析 ,采用灰色系统进行校核 ,根据 2002~2006 年平均地下水位 ,建立 GM(1 ,1) 预测模型 ,计算结果如表 3 。
对 2002~2005 年数据进行相关分析 ,由计算得 : 水面面积 与地下水位之间的相关系数 r1 = 0. 852 5 ;降雨量与地下水位之 间的相关系数 r2 = 0. 951 1 ;蒸发量与地下水位之间的相关系数 r3 = - 0. 898 8 ;地下水开采量与地下水位之间的相关系数 r4 = - 0. 56 。由计算结果可知 ,水面面积与地下水位之间的关系是 属高度相关的 ,水面面积可以作为评价城市水资源总量多少的 指标之一 。水面变化可以影响地下水位 ,水面在对地下水补给的 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城市水资源总量的增大 ,会带动城市地 下水位的上升 。由表 2 也可以看出 ,随着水面面积的增大 ,地下 水位总体趋势也是上升的 。因此 ,利用水面面积求解地下水位是 有现实意义的 ,水面面积可以作为重要影响因子 ,对地下水位的 变化进行预测 。
湖面面积变化对水质的影响评估
湖面面积变化对水质的影响评估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许多湖泊的面积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湖面面积的变化不仅会对湖泊的生态系统产生深远影响,还会直接影响到水质。
本文将对湖面面积变化对水质的影响进行评估。
首先,湖面面积的缩小对水质产生了直接影响。
当湖泊的面积缩小时,湖泊的水量减少,水体容量变小。
这将导致湖泊的水质容易受到外界污染物的影响。
例如,附近的城市排放的废水如果未经处理,直接进入湖泊中,由于湖泊面积减小,废水的稀释效果减弱,容易造成湖泊水质的恶化。
同时,湖面面积变化也会对湖泊的氧气供应产生影响,从而间接影响水质。
当湖泊面积缩小时,湖泊的水体流动性降低,湖底泥沙淤积增多,氧气的通透性下降。
这将导致湖泊的氧气含量减少,使得湖泊中的水生生物难以得到充足的氧气供应。
一些敏感的水生生物可能会死亡,从而破坏湖泊的生态平衡,进而影响水质。
另一方面,湖面面积的增加也会对水质产生影响。
当湖泊面积增加时,湖泊的水动力也随之增强,使得水体自我净化能力增强。
此时,湖泊中悬浮物的沉降速度加快,有害物质的扩散范围减小,因此可以改善湖泊的水质。
此外,湖泊面积的增加还有助于维持湖泊的水体循环系统,降低水体温度,从而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给一些特定的水生物种群。
然而,湖面面积的增加也有可能带来问题。
湖泊面积增加后,会有更多的湿地产生,这对水质具有吸收和储存的作用。
然而,湿地会形成更多的潜在孳生源,许多污染物会在湿地中积累,因此,湖泊水质有可能受到湿地中的污染物的影响。
除了湖面面积变化外,人类日益增多的旅游和娱乐活动也对湖泊的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
人们在湖泊中游泳、垂钓和划船等活动会带来一定程度的水体污染。
特别是如果游客乱丢垃圾、使用有害化学品或排放废水,将直接对湖泊的水质造成危害。
因此,对湖泊水体的水质管理和监测也变得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湖面面积的变化直接和间接地影响着湖泊水质。
湖泊面积的缩小可能会导致撒尔达尔湖、阿拉善湖和厦门鼓浪屿厝边湖等湖泊的水质恶化,而湖泊面积的增加则可能改善湖泊的水质。
海潮引起滨海含水层地下水位变化的初步研究
海潮引起滨海含水层地下水位变化的初步研究阮传侠1,2,周训1,欧业成3,方斌1(1. 中国地质大学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0083;2.天津地热勘查开发设计院,天津,300250;3.广西北海水文工程矿产地质勘察院,广西北海,536000)摘 要:本文依据短序列和长序列的潮汐效应观测数据,分析北海地区海潮引起滨海含水层地下水位的动态特征。
结果表明,受海潮影响的滨海含水层地下水位与海潮有相似的波动特征但变幅减小,受海潮的影响程度与观测点离海岸的距离有关,随着离海岸距离的增加地下水位的变幅和潮汐系数大致呈负指数减小。
在南、北海岸距离海岸分别达3756和2266 m以远时可以认为地下水位不受海潮变化的影响。
长序列的观测资料显示海潮和岸边地下水位有15天的长周期和1天的短周期的波动。
关键词:潮汐效应,周期性,地下水动态,滨海含水层,北海1引言在滨海地区海水的潮起潮落会引起海岸带地下水位的升降变化。
多年以来,地下水位的变幅及其趋势、周期、滞后及海潮的影响距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
许多学者对这些问题进行的分析,取得了有意义的结果[1][2][3][4][5][6][7][8]。
但是,由于距海岸不同距离的观测点不够多,或者观测时间不够长(多数只观测几天)或观测时间间隔不够短等原因,致使研究结果出现这样那样的偏差,特别是地下水位具有的长时间的周期变化很少被描述。
本文依据在广西北海市两次观测数据分析海潮引起滨海含水层地下水变化的变幅、周期、滞后等特点。
其中一次短序列观测资料的观测时间为4-5天,有10余个观测孔;另一次长序列观测资料虽只有3个观测孔,但观测时间长达一个多月,观测时间间隔均为1小时。
2 水文地质背景北海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北部湾北岸。
除西端冠头岭和东北部有断续出露的基岩残丘外,绝大部分为滨海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地面标高多为8~20 m。
北侧和南侧为松散岩类海岸,潮间带海底坡度l:1000~1:5000。
洪水过程对河岸带地下水水位波动的影响
lo f o d s wi t h di f f e r e n t a mp l i t u d e s a nd d u r a t i o n s . T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t h e g r o u n d wa t e r l e v e l f lu c t u a t i o n wa s a s y mme t r i c,t h a t g r o u n d wa t e r r o s e q u i c k l y a n d d e c l i ne d s l o wl y.Th e a mp l i t ud e o f t h e g r o u n d wa t e r l e v e l lu f c t u a t i o n a t t e n u a t e d wi t h a n e x po n e n t i a l t r e n d a n d a s i g n i f i c a n t t i me l a g a s t h e d i s t a n c e f r o m t h e b a n k i nc r e a s e d.As t h e lo f o d
洪 水 过 程 对 河 岸带 地 下 水 水 位 波 动 的 影 响
张泽宇 , 余夏杨 , 辛 沛
气候变化对地下水资源补给与水位变化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地下水资源补给与水位变化的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气候变化对地下水资源的补给与水位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文将从降雨量、蒸发蒸腾、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四个方面,探讨气候变化对地下水资源补给与水位变化的具体影响。
一、降雨量的变化降雨是地下水补给的主要来源之一。
然而,气候变化导致了全球降雨量的不均衡分布。
一些地区可能会面临干旱的威胁,而其他地区降雨量则会增加。
降雨量的不足会导致地下水资源减少,水位下降。
这使得一些久旱地区的地下水资源供应越来越紧张,给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二、蒸发蒸腾的影响气候变暖导致了蒸发蒸腾的增加,大量湖泊、河流、土壤和植被的水分被太阳能迅速蒸发掉。
这种增加的蒸发蒸腾过程会使地下水的丧失增加,导致地下水位降低。
特别是在干旱地区,蒸发蒸腾的增加可能会导致地下水资源枯竭。
三、冰川融化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了冰川的不断融化。
冰川冻结了大量的地下水资源,而冰川融化后,这些水资源将释放到地下水系统中。
因此,冰川的融化对地下水资源的补给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然而,随着冰川的融化速度加快,地下水资源的补给可能会变得不稳定。
一些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受到冰川融化的大幅减少,水位急剧下降。
四、海平面上升的影响气候变化导致了海平面的上升,这对沿海地区的地下水资源补给造成了一定影响。
海水倒灌入海岸地区的地下水系统,使得地下水受到盐碱化的威胁。
海水的盐度高,如果进入地下水系统,会导致地下水变得不适合用于灌溉和饮用水。
海平面的上升还会增加沿海地区的地下水位,影响地下水的开采和使用。
总结起来,气候变化对地下水资源补给与水位变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降雨量变化、蒸发蒸腾的影响、冰川融化以及海平面上升都是重要的因素。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科学规划地下水开采,加强水资源管理,推动节水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等。
只有以环保、可持续的方式管理和利用地下水资源,才能保证地下水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并满足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
工程地质中的地下水位变化趋势
工程地质中的地下水位变化趋势地下水位变化趋势是工程地质中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
了解地下水位的变化趋势,能够为工程建设和地质灾害防治提供重要依据。
本文将探讨工程地质中地下水位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对工程建设和地质灾害的影响。
一、地下水位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地下水位是指地下水位于地下储水层中的高度位置。
地下水位的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降水、蒸发、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等。
通过对地下水位的变化趋势的观测和分析,可以有效判断地下水资源的丰富性和可利用程度。
地下水位的变化趋势对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地下水位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各类地下工程的施工难度和成本。
若地下水位过高,可能导致施工现场积水,增加工程施工难度并延误工期。
反之,若地下水位过低,可能导致施工难以正常进行,甚至会引发地下水资源的争夺。
此外,地下水位的变化也会影响地下水对土体的稳定性,进而影响地质灾害的发生。
二、地下水位变化趋势监测与分析为了准确了解地下水位的变化趋势,需要进行定点监测和分析。
地下水位的监测手段主要包括钻孔监测井、压水管法和无人机遥感技术等。
钻孔监测井是一种常用的监测地下水位变化的方法。
通过在地下钻探过程中设置孔口,可以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
钻孔监测井的设置应满足一定的标准和要求,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压水管法是一种利用管道中的水柱高度变化来监测地下水位变化的方法。
通过将一个一端封闭、另一端接入地下水的管道插入地下,利用地下水位的变化使管道中的水柱高度发生变化,进而反映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
无人机遥感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监测地下水位变化的方法。
通过无人机搭载的遥感设备,可以对大范围的地下水位进行快速、高效的监测。
这种方法具有成本低、操作简便、覆盖范围广等特点,逐渐受到工程地质领域的重视。
三、地下水位变化趋势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地下水位的变化趋势对工程建设有着直接的影响。
首先,地下水位的高低将影响地下结构工程的施工难度、安全性和稳定性。
地下水的水位变化与水文循环模拟策略
地下水的水位变化与水文循环模拟策略地下水是地球上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其水位的变化对于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为有效地预测和控制地下水水位的变化,水文循环模拟成为一种重要的策略。
本文将探讨地下水水位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并介绍一些常用的水文循环模拟策略。
一、地下水水位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地下水的水位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气候条件的变化对地下水水位有直接影响。
气温的升高会导致蒸发增加,从而使地下水水位下降。
此外,降雨量的变化也会对地下水水位产生影响。
降雨增加时,地下水补给增加,水位上升;相反,降雨减少时,地下水补给减少,水位下降。
此外,地质构造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如地下水开采和建筑活动,也会引起地下水水位的变化。
地下水水位变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地下水水位的下降会导致地表河流干涸或枯竭,影响到农业灌溉和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
此外,地下水水位变化也可能引发地壳沉降等地质灾害。
因此,准确预测和控制地下水水位变化对于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二、水文循环模拟策略为有效地预测和控制地下水水位的变化,水文循环模拟成为一种重要的策略。
水文循环模拟是利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技术,通过对地下水系统中各种流动和水文过程的模拟,来预测地下水水位变化。
水文循环模拟的基本步骤包括建立数学模型、收集数据、参数确定、模型校准和模拟预测等。
首先,建立数学模型是水文循环模拟的基础。
数学模型可以是物理模型、统计模型或机器学习模型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模型。
其次,收集数据是水文循环模拟的重要一步。
水文循环模拟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包括地下水位观测数据、气象数据、地质构造数据等。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地下水观测站、气象站和地质勘探等手段获取。
然后,确定参数是水文循环模拟的关键。
模型的精确性和可靠性取决于参数的准确性。
参数的确定可以通过实地调查和实验研究获取,也可以通过参数反演等方法估计。
接下来,模型校准是水文循环模拟的重要步骤。
浅析洪水过程对河岸带地下水水位波动的影响
浅析洪水过程对河岸带地下水水位波动的影响发布时间:2021-05-11T04:15:49.447Z 来源:《防护工程》2020年36期作者:甘敏斐[导读] 为探究洪水过程中,河岸区域地带下水位的影响程度,分析不同的河流在涨水期间的速度以及持续的时间长短对地下水水位波动的影响。
昌吉州水资源管理中心新疆 831100摘要:为探究洪水过程中,河岸区域地带下水位的影响程度,分析不同的河流在涨水期间的速度以及持续的时间长短对地下水水位波动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河岸地下水水位波动具有不规律性,水位上升迅速下降缓慢,沿途地下水水位的波动情况逐步减退,呈现出显著的缓慢状态;伴随着洪水的增大,地下水水位的流动速度较为缓慢,使其恢复至原始的状态时间会有所增长。
关键词:河岸带;洪水;地下水水位;引言河岸带指的是河水与陆地的交界处水位逐渐减少显露的部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洪水是由季节、气候等自然因素形成的,洪水的出现以及发生改变与较长时间的降雨及降雨量增大的因素有关。
文章以发生洪水的过程对河岸带地下水水位波动的影响进行分析,希望对相关工作人员有所帮助。
1河岸区域地带水力交换过程中的探索经专家研究验证,受季节的影响在雨水较多的季节,随着雨量的增多致使河岸上的水位增高,水流交换的范围相应增大,在遇到暴雨、洪水等情况水位变化的较为迅猛,对水流的速度与冲击有着较为强烈的影响。
受气候影响在雪的融化与蒸发的因素作用下,河岸区域地带下的水位和地表水位的动态,随之产生不同的变化规律。
在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下,地下水水位、水量、水质、水温等是随着时间逐渐变化的。
经验证浅滩地方的水位变化能够反映出水位中含水层,水量的储存与排水之间的密切关系。
雨季随着降水量的增大,地表水慢慢渗入浅水层浅水位会随之上升,浅水中的矿物质浓度会降低;雨季过后排水量会逐渐使浅水位再次下降,第二年雨季出现前会根据水量的变化出现转变,这种年复一年周而复始的变化,称为季节变化。
水文变化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分析
水文变化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分析水是生命之源,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在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和循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水文变化是一个关键因素。
水文变化不仅影响着地表水资源,也对地下水资源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水文变化。
水文变化指的是降水、蒸发、径流等水文要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动。
这些变动可能是由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或者自然地理条件的改变所引起的。
降水是水文循环的起始环节,其变化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非常显著。
当降水增多时,更多的水分会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资源。
然而,如果降水减少,地下水资源的补给也会相应减少。
而且,降水的时间分布也很重要。
如果降水集中在短时间内,可能会导致地表径流增加,而渗入地下的水分减少;反之,如果降水分布较为均匀,则有利于地下水的补给。
蒸发也是水文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随着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加,这会使得水资源总量减少。
对于地下水资源来说,强烈的蒸发可能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因为水分从地表和浅层地下被大量带走。
径流的变化同样对地下水资源有着直接的影响。
当河流的径流量增大时,河水可能会补给地下水,从而增加地下水资源量。
但如果径流量减少,地下水得不到足够的补给,甚至可能会出现地下水反向补给河流的情况,进一步减少地下水资源。
人类活动是导致水文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大量的土地被水泥、沥青等不透水材料覆盖,降水难以渗入地下,直接形成地表径流排走。
农业活动中的过度灌溉,一方面可能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引发土壤盐渍化等问题;另一方面,如果灌溉不合理,也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和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采。
工业的发展也对水文变化产生了影响。
工业用水量大,且排放的废水如果未经妥善处理,会污染水资源,不仅影响地表水资源的质量,也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使得地下水资源的可利用性降低。
此外,大规模的地下水开采是当前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在一些地区,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形成了地下水漏斗区。
基于湖泊水位与地下水位关系的湖泊水资源管理
基于湖泊水位与地下水位关系的湖泊水资源管理湖泊水资源是人类重要的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所必需的重要资源。
湖泊水位与地下水位之间的关系是湖泊水资源管理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议题。
在水资源日益紧缺的今天,如何科学合理地管理湖泊水资源,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经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湖泊水位与地下水位之间的关系是湖泊水资源管理的基本问题之一。
湖泊水位的高低会直接影响着地下水位的变化。
在河湖平原地区,湖泊水位与地下水位常常是密切相关的。
当湖泊水位下降时,地下水位也会随之下降,导致周边的农田、生态系统等受到影响。
因此,正确管理湖泊水位,调控地下水位,至关重要。
湖泊水位的管理需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要充分考虑湖泊水位对地下水位的影响。
在进行水位调控时,要综合考虑湖泊的供水功能、生态功能等,避免过度抽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进而影响周边生态系统的平衡。
其次,要考虑湖泊水位的周期变化及其与地下水位的相互作用。
在不同季节和不同气候条件下,湖泊水位与地下水位之间的关系可能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
另外,湖泊水位管理还需要考虑到地方相关部门的管理能力和监管机制。
地方相关部门在水资源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应加强对湖泊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并解决水位调控不当等问题。
同时,需要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管理体制,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在湖泊水资源管理中,科学技术的应用也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建立湖泊水位与地下水位之间的监测系统,及时获取相关数据,为水资源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湖泊水位变化进行模拟和预测,为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指导。
梳理一下本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湖泊水位与地下水位之间的关系对湖泊水资源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科学合理地管理湖泊水位,调控地下水位,对于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
只有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才能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湖泊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 2 2003 ~ 2006 各影响因子及地下水位值
年份 降雨量 Π 蒸发量 Π 地下水开采量 Π 水面面积 Π 地下水位 Π
mm
mm
亿 m3
km2
m
2002 445. 0 1 517. 7
20. 50
11. 477
35. 46
2003 589. 2 1 361. 7
21. 35
12. 402
36. 90
表 3 模型计算结果
项目
x ( t + 1) = 0. 009155 e0. 093263 t + - 0. 008156
观察值 拟合值 误差
%
X (2)
36. 90 36. 9009 - 0. 0009 - 0. 0024
X (3)
37. 38 37. 3786 0. 0014 0. 0036
X (4)
参考文献 :
[1 ] 王超 , 王沛芳. 城市水生态系统建设与管理.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2004. [2 ] 吴迪. 沈阳市城市适宜水面率研究 ,见 :沈阳农业大学年硕士论文.
2007 ,10. [3 ] 王云琦. 地下水系的出流与贮存. 水土保持科技情报 ,2003 , (1) :34
《水资源研究》第 28 卷 第 4 期 (总第 105 期) 2007 年 12 月
水面率变化对地下水水位变化的影响
何 俊 仕 王 贺
(沈阳农业大学 水资源研究所 ,辽宁 沈阳 110161)
摘 要 :以沈阳市水系及地下水资源现状为基础 ,分析了地下水位与各种补给因素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水面 率变化对地下水位有重要影响 。并以降雨量和水面面积作为输入因子运用回归分析对地下水位进行预测 。其 结果与灰色系统计算结果相接近 。 关键词 :水面率 ; 地下水补给 ; 回归分析 ; 灰色系统 ; 沈阳
X ( t + 2) = 36. 99730 X ( t + 4) = 38. 59636
Qmin = - 0. 2522
注 :模型参数 : a = - 0. 093263 , b = 0. 000761 。
通过对地下水位的预测分析来看 , GM(1 ,1) 模型精度为好 ,
预测结果 2010 年地下水位为 38. 59636 m ,与回归分析预测结果
收稿日期 :2007 - 08 - 31 作者简介 :何俊仕 ,男 ,沈阳农业大学水资源研究所 ,教授 。
·23 ·
备井和生活供水井 ,经过多年过量集中开采 ,造成中心城区及近 郊地下水位持续下降 ,地下水水质也逐年恶化 ,形成了较大规模 的地下水超采漏斗区 。地下水则转向汇聚于逐步形成的开采漏 斗区内 。沈阳市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就开始着手布设地下水 监测井 ,这些长时间的地下水监测资料为研究沈阳地下水资源 变化规律提供了祥实充分的基础资料 。
根据沈阳市近期规划 ,2010 年水面面积可达 47. 304 km2 ;降 雨量预测值为 543. 8 mm ,分别代入预测模型中 ,可得地下水水 位 Y = 38. 0156 m。
为进行对比分析 ,采用灰色系统进行校核 ,根据 2002~2006 年平均地下水位 ,建立 GM(1 ,1) 预测模型 ,计算结果如表 3 。
图 2 2003~2006 年地下水位线
2 沈阳市水域对地下水的补给分析
2. 1 各补给因素与地下水位之间关系
(1) 相关分析 。选取 2003~2006 年的平均地下水位 、平均 降雨量 、平均蒸发量 、水面面积 、地下水开采量这几个因素进行 相关分析 。
2006 年沈阳市的地铁建设 ,使局部地区地下水位急骤变 化 ,甚至有时一个月内某些观测点水位变化超过 3 m。与地下 水位自然变化规律相差甚远 ,而相关分系是基于概率论的随机 过程 ,是研究静态过程的 ,所以 2006 年数值不计入计算范围之 内。
图 1 沈阳市水系分布
表 1 2002~2010 年水面面积变化
年份
2002 2003 2004
水面面积Π km2
11. 477 12. 402 15. 498
水面率பைடு நூலகம் %
2. 52 2. 73 3. 41
年份
2005 2006 2010 (目标)
水面面积Π km2
21. 306 25. 806 47. 304
38. 02 38. 0203 - 0. 0003 - 0. 0008
X (5)
35. 37 35. 3702 - 0. 0002 - 0. 0005
对当前模型的评价
C = 0. 0008 很好
p = 1. 0000 很好
未来 4 个时刻预测值 X ( t + 1) = 36. 64577 X ( t + 3) = 37. 61744
对 2002~2005 年数据进行相关分析 ,由计算得 : 水面面积 与地下水位之间的相关系数 r1 = 0. 852 5 ;降雨量与地下水位之 间的相关系数 r2 = 0. 951 1 ;蒸发量与地下水位之间的相关系数 r3 = - 0. 898 8 ;地下水开采量与地下水位之间的相关系数 r4 = - 0. 56 。由计算结果可知 ,水面面积与地下水位之间的关系是 属高度相关的 ,水面面积可以作为评价城市水资源总量多少的 指标之一 。水面变化可以影响地下水位 ,水面在对地下水补给的 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城市水资源总量的增大 ,会带动城市地 下水位的上升 。由表 2 也可以看出 ,随着水面面积的增大 ,地下 水位总体趋势也是上升的 。因此 ,利用水面面积求解地下水位是 有现实意义的 ,水面面积可以作为重要影响因子 ,对地下水位的 变化进行预测 。
1 沈阳市城市水系构成及地下水概况
1. 1 沈阳市城市水系构成
沈阳市城市水系主要由浑河沈阳城区段及其支流 (细河 、蒲 河 、白塔堡河 、张官河 、杨官河等浑河的支流) 、环城水系 (南运 河 、新开河 、卫工明渠) 构成 (见图 1) 。
浑河流经沈阳城市中心 ,规划中浑河将成为沈阳未来城市 内河 。浑河流经沈阳规划区段为 57 km ,其中三环以内为 29 km , 规划水面宽 400 m。
环城水系主要由南运河 、新开河 (北运河) 、卫工明渠及沿途 5 个公园湖组成 ,全长 49. 7 km(其中南运河 14. 5 km ,新开河27. 7 km ,卫工明渠 7. 5 km) ,水面面积 1. 041 km2 。环城水系景观用水 引自浑河 ,在沈阳市大东区东塔桥经闸门进行分流 ,分别进入 南 、北两条运河 ;卫工河水由卫工明渠引水闸引入北运河水 ,另 外接纳北部污水处理厂后排放的中水 。
(2) 关联度分析 。关联度分析是研究动态过程的 ,因而可以 将 2006 年值代入进行计算 。对 2002 ~ 2006 年数据资料进行关联
·24 ·
度分析 ,在进行关联度分系时降雨量 、蒸发量 、地下水开采量 、水 面面积这几项因素作为子因素 ,地下水位作为母因素 。其分析结 果为 : 与地下水位数值关联度第一位的是降雨量 , 关 联 系 数 0. 532 7 ;其次是水面面积 , 关联系数 0. 333 5 ; 再次分别是蒸发 量 ,关联系数 0. 198 4 和地下水开采量 ,关联系数 0. 144 2 。
地表水面通常指由河 (渠) 道 、湖泊 (天然或人工湖泊) 、湿地 (天然或人工湿地) 及坑塘等形成的水体表面 [2] 。水面处在水域 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交接处 ,具有两栖性的特点 ,并受到 两种生态系统的共同影响 ,呈现出生态的多样性 ,与城市整体生 态系统息息相关 。水面能够起到补给地下水 、防止地下漏斗的 产生 、改善地下水环境质量 、防洪 、调节区域小气候 、休闲娱乐 、 美化环境的作用 。但是肆意改变水面面积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 响 ,加紧城市水资源的短缺 。如大面积开发城市水景景观 ,会使 地下水补给量增大 ,地下水位短时间内大幅度抬升 ,影响建筑安 全 。因此 ,协调城市发展 ,正确处理城市水面变化对地下水补给 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2004 566. 0 796. 1
19. 01
15. 498
37. 38
2005 628. 2 716. 6
19. 3
21. 306
38. 02
2006 400. 8 815. 5 平均 525. 84 1 041. 52
20. 3 20. 092
25. 806 17. 297 8
35. 37 36. 625 8
2. 2 模型建立
运用回归分析对地下水位进行预测 ,选取降雨量 x1 ; 水面 面积 x2 ; 这两项作为输入因子 ,蒸发量与地下水位之间的关系 属负相关 ,暂不进行计算 。地下水开采量主要受人为控制 ,所以 也不作为影响因子代入计算 ;地下水位做为输出因子 y 。
得出预测模型 :
y = 29. 57940448 + 0. 012115738 x1 + 0. 039060228 x2 按第 1 自由度 2 ,第 2 自由度 2 ,显著性水平 0. 05 查 F 分布 表 ,得 F 临界值 19 ,而给出的 F 统计量为 24. 9852 , F 统计量远大 于临界值 。这说明自变量与输出值之间的线性关系是显著的 ,模 型精度较高 ,预测结果是可靠的 。
3 结 语
沈阳市属于北方严重缺水城市 。加大城市水面面积建设和
维护城市水景观 ,需要大量水源 。这无疑会加重沈阳市的水资 源短缺现象 。因此要根据沈阳市的实际情况 ,可以利用经过处 理的中水代替景观水 ,也可以利用地铁建设排水补给水景观水 源 。这样既可以降低成本 ,也可以美化环境 。
传统的计算方法大都只是在定性方面对水面补给地下水进 行了研究 ,涉及定量方面很少 。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角度而言 , 应考虑地下水资源条件和承载能力 。应充分考虑南北方的差 异 ,不能盲目扩大水面率 ,必须在对城市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 基础上 ,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承载能力 ,同时不对地下水位变化造 成不利影响 ,制定合理城市水面面积 。人们正逐渐把对合理水 面率的研究纳入水资源系统中来 。对于北方城市来说 ,冬季水 面与夏季水面天然条件相差很多 ,今后在这个方面可以进一步 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