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版本琵琶曲《十面埋伏》的渊源及音乐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10011110320
南阳师范学院2014届毕业生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不同版本琵琶曲《十面埋伏》的渊源及音乐特色
完成人:符志娟
班级:2010-03
学制: 4 年
专业:音乐学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2014-04-02
目录
摘要 (1)
一、《十面埋伏》的乐曲背景 (1)
(一)《十面埋伏》的故事简介 (1)
(二)《十面埋伏》的产生和发展 (2)
二、不同版本《十面埋伏》的简介 (2)
(一)平湖派 (3)
(二)浦东派 (3)
(三)汪派 (3)
(四)刘德海派 (4)
三、各段落不同版本音乐特色的异同 (5)
(一)《列营》 (5)
(二)《吹打开门》 (6)
(三)《点将》《排阵》 (6)
(四)《埋伏》《小战》《呐喊》 (6)
结语 (7)
参考文献 (8)
Abstract (8)
不同版本琵琶曲《十面埋伏》的渊源及音乐特色
作者:符志娟
指导教师:刘阳
摘要:《十面埋伏》是琵琶传统大套武曲中具有代表性的曲目,流传至今已经形成的版本有很多。本文通过对琵琶各流派的介绍,对《十面埋伏》的历史背景、产生和发展、以及不同版本的乐曲内容、结构和技巧的运用等方面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深入了解不同版本琵琶曲《十面埋伏》的渊源及音乐特色,从继承和发展的角度为琵琶爱好者更全面的学习和掌握《十面埋伏》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流派;艺术特点;继承与发展
琵琶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乐器之一,从秦汉时期流传到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它是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宝库中的精品。琵琶传统乐曲一般分为文曲和武曲,《十面埋伏》是琵琶古曲中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大套武曲,是一首世代相传、百听不厌,且深受琵琶演奏家喜爱的曲子。
一、《十面埋伏》的乐曲背景
(一)《十面埋伏》的故事简介
《十面埋伏》描绘了楚汉相争中垓下之战的情形:公元前202年,汉王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在垓下展开了最后的大决战,刘邦启用韩信为大将军,韩信在垓下设下了十面埋伏,将项羽引诱进入埋伏圈中,然后以三十万汉军的绝对优势把十万楚军牢牢包围在垓下楚营内。
到了晚上,刘邦的谋士张良让会说楚地方言的士兵用萧吹楚曲、唱楚歌,来动摇楚军的军心。被困的楚军听到熟悉的楚歌后开始思念家乡,崩溃瓦解的斗志使得他们军心涣散,许多士兵纷纷逃散,到最后楚军仅剩下一千多人。项羽看到这种情况,毅然决然定于天亮以前带领残部一起冲出重围,返回江东。项羽的爱妃虞姬因知道自己不可能同项羽一起冲出重围,于是选择自刎军中。
在项羽的率领下,八百多骑兵杀出重围,在跟背后紧追不舍的汉军一阵厮杀后,只剩下项羽一人逃到了乌江边。伤痕累累的项羽站在乌江
岸边,只觉得内心十分伤痛,他觉得自己也没有什么脸面去见江东的父老乡亲了,于是面对乌江拔剑自刎。从而刘邦就在这场战役中获得了最终的胜利,并建立了西汉王朝。
《十面埋伏》就是以刘、项在垓下决战的故事为主题,用“琵琶大曲的形式表现了这一段历史史实”[1](p233)。
(二)《十面埋伏》的产生与发展
关于《十面埋伏》这首曲子具体产生在什么时候,又是谁所创作的,到现在还是没有十分准确的说法。
最早见于记录的《十面埋伏》的曲谱是在公元1818年出版的《琵琶新谱》中,这是由无锡派的代表人物华秋萍所编写的。到了1895年,平湖派的代表人物李芳园在华秋萍的基础上编订了《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并将《十面埋伏》收录进去,改名为《淮阴平楚》。之后各个流派的琵琶谱集都开始记载《十面埋伏》的乐谱,只是各个版本在分段与段落标题上不一样:
“《华氏谱》称《十面》,由直隶王君锡传谱,凡十三段;
《李氏谱》名《淮阴平楚》,隋秦汉子作;金山周瑞清厚卿校,凡十八段;
《养正轩谱》称《十面》,一名《淮阴平楚》,凡十八段;
《瀛洲古调》名《十面埋伏》,凡十段”[2](p124)。
二、不同版本《十面埋伏》的简介
有关琵琶乐谱或者是琵琶史料的记载并不多,这主要是因为在过去谱子的传承是靠口传心授的,再加上战乱等因素,使得好多琵琶曲子无法流传下来。也正是因为如此,有关琵琶流派的论述大多是从清代开始的。“琵琶流派最早呈现的分派是南派和北派,南派被称为浙派,以陈牧夫为代表;北派被称为直隶派,以王君锡为代表”[3](p45)。经过历史的沉淀,时代的变迁,琵琶的流派大大小小就形成了十几个,近代以来的五个最主要流派是无锡派、平湖派、浦东派、崇明派和上海派。故各流派流传下来的《十面埋伏》曲谱就不下几十种,各个曲谱都有自己流派的特色所在。至今仍被人们广泛演奏的有浦东派,平湖派,崇明派和汪派。以及中国近现代著名琵琶大师刘德海先生成功二次创作改编的《十
面埋伏》更是在国际乐坛上引起巨大反响,很是深入人心。
(一)平湖派
平湖是浙江省的一个县,临近杭州湾,被称为“江南鱼米之乡”。李芳园是平湖派琵琶的主要代表人物,他自誉为“琵琶癖” [3](p48),是著名《南北派十三大套琵琶新谱》的编撰者,后人称为《李氏琵琶谱》,简称《李氏谱》,是近代最有影响的琵琶谱之一。《十面埋伏》在收录进《李氏谱》的同时被李芳园改名为《淮阴平楚》。我们现在看到的并不是李氏原来的工尺谱,而是由李氏传人朱英经过多年的演奏与整理后所传的谱,全曲共18段。
平湖派的《十面埋伏》要求演奏起来有精致、文雅感,除了要有一定的力度外,还要能演奏出层次感;在乐曲段落与段落之间是没有连接痕迹的,而且前后呼应,气势一贯到底;整首曲子的演奏风格奔放中不失含蓄。
(二)浦东派
浦东位于上海市黄浦江的东部。清朝乾隆年间的鞠士林是浦东派的始祖,他的琵琶技艺被称为“江南第一手” [3](p49)。鞠士林的兄弟鞠克家也是著名的琵琶演奏家,他们兄弟二人为浦东派琵琶的流传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浦东派培养出来的优秀传人有很多,近代的沈浩初就是浦东派的传人之一。在1929年,沈浩初整理出版了《养正轩琵琶谱》,这对浦东派琵琶的传承起到了促进作用。之后,他的传人林石城将他传谱的《十面埋伏》进行整理编写。该版本同平湖派的一样,全曲也是共18段,但是在标题和分段编排上有所不同。
浦东派的演奏特点在于武曲的演奏要显得雄伟有气势,比较注重音色的变化,演奏声音要求饱满、有力度。浦东派的一些演奏方法很有特色,像并弦,配以满轮或者滚扫;四弦的满轮等等。
(三)汪派
汪派也叫上海派,是唯一一个以汪昱庭个人名字命名的流派。汪派在我国琵琶发展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它的形成“掀起了中国琵琶发展史上的第三次高潮”[3](p53)。
2004年李光华将汪派李延松传谱的《十面埋伏》进行整理,收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