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技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2020052311535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技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课堂提问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手段,是教师最熟悉、使用最频繁的一种课堂教学组织方法,
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
好的提问设计能有利于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促进教学的最优化和有利于学生形成有效思维。
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问存在着教师提问浅显、琐碎、平淡,对文本内容只是一味
地进行支离破碎的切割,形不成问题情境,形不成认知冲突,形不成认识矛盾,也就形不成
学习动机。
这样,学生便会逐渐丧失学习兴趣,直接影响课堂的实效性、高效性。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课堂有效提问,就是教师通过对提问问题的整合,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其产生一种学习的需要,形成学习内动力,激发学生“快乐地、有价值地思考”,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美国教学法专家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
标的基本控制手段。
”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提问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课堂提问是组
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掌握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
课堂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改革课堂提问的方式。
提问是为教学服务的。
为提问而提问是盲目的提问。
盲目的提问无助于教学,只能分散精力,浪费时间。
目前,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对提问还缺乏科学的认识,还不能有效地运用提
问来达成高层次的教学目标,现在的语文教学课堂提问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假设
1.主要概念的界定
所谓“技巧”主要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所采取的行为方式必须能激起学
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想学,并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进步或发展。
“课堂”就是教学的主要场所,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
它包括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
学生等方面的人际关系。
通过一定的人际关系交往与互动、借助相应的教学设施、环境和活动,帮助学生获得知识的经验,推动各方面的发展。
“提问”就是教师提出问题来问学生,通过提问引导学生阅读理解文本,训练学生的思维。
“课堂提问技巧”就是在新课程理念下为了促进学生的进步或发展,立足语文课堂教学,教师通过对课堂问题设计的整合,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2.本课题的核心观点
本课题研究的核心就是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提问行为的效益,即什么样的课堂提问是高
效的,什么样的提问是低效的、无效的。
3.本项研究的理论依据
《程标》(实验稿)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
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宽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提问的心理意义在于通过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起学生的愿望,使其产生一种学习的需要,形成学习的内驱力。
故每一个问题的设计都要始终将“教材”与“学生”的结合点
放在第一位,准确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快乐地、有价值地思
考”。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1、本研究在调查教师课堂提问现状前提下,将教师的课堂提问转化为教师的课堂有效行为。
转变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分析有效提问和无效提问的基本特征,探索出一种符合新课改精
神的、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课堂提问的基本框架,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
础上充分地得到全面、和谐、主动的发展。
2、通过行动研究,使教师对教育科研感兴趣,提高教师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本课题拟采用的主要方法
美国教学法专家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
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
”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提问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课堂提问
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掌握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
课堂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
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改革课堂提问的方式。
提问是为教学服务的。
为提问而提问是盲目的提问。
盲目的提问无助于教学,只能分散精力,浪费时间。
目前,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对提问还缺乏科学的认识,还不能有效地运用提
问来达成高层次的教学目标,现在的语文教学课堂提问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课堂有效提问,就是教师通过对提问问题的整合,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其产生一种学习的需要,形成学习内驱力,激发学生“快乐地、有价值地思考”,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个案研究法、集体讨
论等方法进行。
1.行动研究法。
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在语文学科进行实验。
2.调查法。
在实验前期、中期、后期采用问卷、谈话、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
据。
3.经验总结法。
广泛总结实验教师以及学生先进的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
4.文献法。
搜集利用国内外有关资料,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
5.个案研究法。
选择个案,跟踪调查分析,了解研究方向及成效。
6.集体讨论法。
课题组进修多次集体讨论辩论等。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课题活动简介:本课题于2015年1月立项申报,从开题至今,在校领导的关心指导下,经过研究,现已取得了初步成果。
在研究过程中,教师积极配合,团结协作,精心收集素材。
开题以来,本学期进行课例研究2次,学校公开研究课1次,并撰写教学论文多篇,教学观
念有了很大转变,教学成绩比较突出。
针对“初中语文”教材的特点及大语文观,我们对于课堂中问题的提出,认为可以有以
下几技巧:
技巧一:观念先行,奠基课堂有效提问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首先必须以确立教师有效教学观念为导向。
观念直接影响着教学内容
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应用、教学形式的采纳,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有效教学观念主要是体现在对教学和学生两方面的正确认识上。
一方面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学不仅涉及到知识的传递,能力的培养,而且关系到教学形象的塑造、师生情感的交流、教学思想的凸显等诸多方面。
教学的有效性是建立在教师对教学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
另一方面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要求教师把学生真正当作学习活动的主人,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力,教师乐于“倾听”,学生敢于提问,变教师提问为学生提问。
教学中师生双方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
智慧,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达到“教学相长,共同成长”的双赢目的。
技巧二:把握时机,增强提问的针对性
我们在提问时,不仅要在微观上考虑问点是否优化,问法是否艺术,而且要从宏观上总览全文,使每个问题的提出都处于最恰当的时机。
课堂提问选择时机非常重要,一般来说,时机的选择可以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显示出来的
心理状态加以把握,也就是:当学生思维受到局限无法突破时;当学生受旧的知识影响很深
而无法顺利实现知识迁移时;当学生若有所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时……
技巧三:端正文本价值与学生独特体验,追寻有效提问的平衡。
在教学实践中,在尊重学生独特体验与教师文本价值引导之间,就要寻求一种平衡,精心设计提问,既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理解的差异性又要注意适时引导,让独特体验与价值引导在有效提问中协调发展。
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的文本,它有自己的生命,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在每一个读者与作者、文本之间都存在着一个非常个性化的空间。
在新课程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句话就是“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作为教师我们也应该正视“尊重”。
每个人对文本理解的深度、广度是不一样的,我们在要求学生表现对文本的理解时不能只有一把标尺。
我们应该清楚地意识到面对的是一群阅历、学识非常有限的小学生,有的甚至在阅读面前还没有学会思考。
如果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一味地“尊重”,缺乏有效的价值引导,那么学
生的这种“独特体验”很可能是苍白的,所传达的思想也是肤浅的,长此以往,对学生的发
展没有益处。
技巧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把握有效提问的时机。
每节课都有它的重点和难点,只有把这些重点难点逐一突破,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才算完成。
在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正确把握提问时机显得十分重要。
提问的时机很多:强化新
知识时提问,思维训练时提问,突破疑难点时提问。
课始,针对新旧知识的联系进行发问,
既可复习旧知识,使前面知识成为后面学习的准备,后面的学习成为前面知识的发展和提高。
课中,围绕着课堂教学的重点进一步提问,可使学生牢牢地掌握知识点,在指导学生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思维方法的同时,也教给了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
课末,在巩
固新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常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疑难问题,教师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
巧设问题让学生由疑惑不解,进而积极思维,最后豁然开朗。
技巧五:变更提问方式,追寻有效提问的立体式
讲究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就要改变以往的串问式的提问方式,改变以往的线性提问为立体
提问。
线性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指向某个唯一答案的提问,线性问题思路窄、跨度小、答
案唯一,教学时显得多而杂乱。
何谓立体性问题?它相对于线性问题而言,立体性问题思路宽、跨度大、答案多种多样。
问题的提出,不是以一个答案去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是创造一
个自主学习的时空与机会,发散学生的思维,具有巨大的求异性与包容性。
总之,语文课堂提问只有遵循了有效性的原则,才能能发挥最大的效用。
有效提问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大大促进使用教材的教学效果,提高学
生的语文素养。
而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只有潜下心来研究学生、研究文本、把握新的理
念,不断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用全新的理念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实践中来,让我们的课堂师生互动,交流充分,气氛活跃,迷津点窍,人人争先,真正建
构起求真务实、清新活泼、充满人文性的和谐课堂。
六、取得的成果:
(一)教与学观念的转变
1.师生关系的变化
还记得过去的课堂教学是教师唱主角,学生只有听从与配合;还记得教师手拿教学参考,而完全没有自己的思想和教学策略,教师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也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学生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
而我们通过本次课题的研究,不断深入研究发现,老师不但有了新的认识,而且把自己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实实在在的引入课堂,积极成为新课程的实施者,这样使得教学过程成为实实在在的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课堂上呈现人人参与,平等对话的交往。
在问题设计过程中,教师把主动权
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体验、感悟、交流、合作的氛围中获取知识。
并且在问题设计的语言上
也让学生充满强烈的探究欲望,态度亲切自然且富有激情,使得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
习中去。
真正的改师道尊严为师生是平等的合作伙伴。
让传统意义上教师教和学生学,真正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2.课程观念的变化
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理念的不断冲击,我们教师深刻地意识到教材给予我们一
个知识框架和结构形式,可以以此为载体,创造地使用教材。
通过问题的设计,把学生的生活及其个人知识,直接经验作为课程内容,设计时注意开发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而不再把数学课程只局限于数学学科等狭窄的范畴来理解,同时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使得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过程,使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
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让更多的“精彩”回归课堂。
(二)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与能力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内,学生大都有着浓厚的探索新知欲望,能够不拘泥于书本,不依常规,
积极提出自己的新见解,新发现,新思路。
在课堂内教师总是留足时间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努力养成了和学生商讨问题的习惯。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质疑是思维能力的
导火线,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也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
教师设计的问题、疑点点燃了他们思维火花,使之产生好奇,由好奇引发需要,因需要而进行积极思考,
促使学生不断发现新的问题,自觉的在学中问,在问中学,通过让学生在学习并探索中,学
会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进行联想、分析、归纳,切实掌握研究问题的基本思想、思考和解决
问题的基本方法,从而提高其思维的能力。
(三)形成了教育、教学论文,案例等成果
半年来,我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通过多个案例的设计与反思,通过多堂教研课的展示和评析,结合最新教学理念的学习,扎扎实实进行课题研究,切实有效地提高了教师设计问题的
能力,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模式,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学习,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七、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经过课题研究,我掌握了一些有效的课堂提问的技巧,学生在个性化学习过程中,问题的发现、探究、解决方面的能力也有可喜的进步,师生关系融洽,学习趣味增强,有更多的
空间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学生较之采用传统教学法时更为乐学。
但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课题研究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1.我们的教学理念更新跟不上时代的脚步,被传统的师生观和长期的教学经验束缚着头脑,
比如说,很多时候不敢把课堂提问权力放手给学生,怕学生打乱了教学进程,这其实是一种画地为牢。
2.我们很多时候否定原有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完全以提问为主,但流于形式,没有把握精问
巧问的实质,导致课堂形式活泼、气氛活跃但教学效果较差。